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23:5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第一篇: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

发布者:管理员 点击次数:763 日期:2009-9-12

安徽凯安律师事务所 黄迎春

社会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普遍存在,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且有逾演逾烈之势;社会腐败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有钱权交易、买官卖官,在经济领域有钱权交易、商业贿赂,在司法领域有钱权交易、徇私枉法等等;当前社会腐败现象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的政权、经济、司法、军事及文化等各方面,其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等,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

(一)、社会腐败现象具有广泛的行业性和地区性

从古至今,中国的腐败现象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应以政治腐败为主,历史上多以钱权交易、买官卖官的形式进行表现;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腐败现象应该说已经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都普遍存在着腐败现象,政治上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或行政正副职的贿选,大量的买官卖官及领导干部生活的腐化;在经济上主要表现在商业企业的负责人或个私企业的负责人等以商业贿赂的形式与部分领导干部相勾结,形成官商联合经济,或部分领导干部怂恿和支持自己的子女开办公司,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垄断一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及一项工程的招投标建设;司法上主要表现在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可以说,只要存在经济运转的地方就有腐败现象的存在,只要有行使权利的地方,腐败现象就会产生。权利和金钱已经成为腐败得以存在的基础,金钱和权利也成了社会腐败得以发展的催化剂和生长剂。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腐败呈现上升趋势,经济腐败涉案人数急居增长。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的腐败案件的发案率比内地高,且腐败案件涉案价值较大,而近年来,腐败案件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之势,内地的高官司法腐败率和涉案价值不断增加。几年前的犯罪人员多是厅处级以下人员,而现在的涉案人员为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涉案也是屡见不鲜。几年前的腐败案件涉案价值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大案、特大案多发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如今几百万、几千万的特大腐败案件在内地以至于国家的贫困地区也时常出现;甚至发生在一个乡村或一个企业。

(二)、社会腐败者追求经济利益具有澎涨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便瞄准了些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们不择手段地拉拢、腐蚀这些人,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利企图垄断一个行业的产品生产,一个重大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或一片土地的开发建设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而权利者也是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当官理论,大肆收敛钱财,这就是他们能与企业的负责人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商人和权利者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心态进一步澎涨下,其可以轻而一举的形成官商经济。近年来出现的成克杰受贿案,胡常青贪污、受贿案,肖作新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及现已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的王怀忠受贿案等等均是由此而产生。

(三)、社会腐败的隐蔽性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的历程较短,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及司法人员的素质较低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国的社会腐败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1)腐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易显露。社会腐败人员均为公职人员,他们均是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内部实施各种腐败犯罪,其侵犯的对象又是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或与利益获得或即将获得者存有不正当的钱权交易等。因此,其他人既不容易了解腐败者的腐败内幕,而又不容易与其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故不易被别人发觉。(2)社会腐败的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公职人员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比较丰富,对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熟悉,并深知本行业的管理机制中的漏洞等,因此,他们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前均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时间,并有较完备的规避措施,一般人很难发现。比如贪污案件是这类腐败案件典型的代表。(3)社会腐败者的特定权力具有自身的保护功能。社会腐败中的贪污、受贿和徇私枉法的主体是一种特定身份,是将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正是由于他们财物管理的特定性和权力的特定性就必然带来了“自我保护”的功能,他们实施各种犯罪前多打着“公平”、“合法”执行职务的幌子,其理所当然不会受到阻碍。

二、社会腐败的成因

社会腐败的形成原因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产生社会腐败的原因主要是权力缺少限制和规范。腐败产生于权力本身而且与权力的限制程度有关,对权力限制越少,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无一不与权力缺乏有效的限制相关。正是因为行政机关握有重大项目的审批权而未加制约,所以才会出现一张批文能换取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贿赂的权钱交易;正因为公安机关有决定拘留和劳动教养的权力而未加制约,所以会出现“提钱释放”的不正常现象;也正是因为税务机关享有减免税的权力而未加制约,所以就能出现一次宴请流失上百万元税款的惊人之举;因为没有建立有效的错案追究制度,法官们便凭借着所谓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徇私枉法,因而冤案、错案屡见不鲜。与国外的行政权利、司法权利相比,我国的行政权、司法权,特别是对公民、法人的人身财产权发生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权、许可权等,在权利范围、幅度及强制力等方面都很大。这种权力体制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可以断言,国家权力本身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常言道:“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 腐败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长期限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很少规定行政机关公开其文件及权利内容,因而,形成了“内部行政”、“秘密行政”的习惯;这在客观上为行政机关公务人员贪赃枉法,幕后交易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加之我国社会舆论受到种种限制,因此,腐败问题日益猖镢。

三、社会腐败现象的治理与对策

(一)、限制行政权利

我们知道,行政权缺少限制和规范是产生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腐败应当从规范行政行为入手,将任何可能滥用的权利限定在严格的范围之内,并辅之以公开化程序化的措施,这是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如何限制行政权利,笔者认为,首先要削弱行政的处罚权;要削弱行政处罚权必须通过制定行政处罚法及相关的法律,明确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幅度及种类等来实现。

另外,我国还有一个容易产生腐败的行政权就是行政许可审批权。由于审批权有利可图,因而,行政许可权便成为行政机关及公务员贪污、受贿的重要手段。实行行政许可权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保证行政机关在办理许可事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公开行政

实行公开行政,使行政部门公开所有涉及公民法人权益的内部工作制度及程序;使行政立法机关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使公民了解行政机关的权利、职责,工作性质及工作目的,以便于有关部门有效地予以监督;其次,是在具体执法管理过程中,公开执法依据、理由及结果;在许可程序中,公开许可条件,竞争申请者的名单,各自条件及申请期限、最终结果等内容,便于竞争者之间及他们对许可机关的监督,防止幕后钱权交易。另外,公开行政机关负有领导责任,担任领导职务者的必要个人资料,如合法收入,兼职情况,亲属职位联系及生活条件等等。

(三)、健全行政程序

健全行政程序是预防腐败的一大法宝。无论是内部削减权力,还是外部严加控制,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及程序的漏洞,腐败现象仍然可能发生,因此,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力是多数国家防治腐败的重要经验,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纭制定程序法限制和规范行政机关行使权利;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腐败的目的。对于行政权利,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的程序监督,离不开司法保障;法院在审查任何行政行为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行政行为的程序化,如果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无程序要求,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就丧失了对它的监督审查标准。同时,行政程序化是以司法监督为保障的,只有让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面临违反程序就要受到司法制裁的危险,才可能保证他们遵守各项行政程序。应该说,在有司法保障的前提下,为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设定行为程序,这才能真正地缩小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使行政行为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才可能相应地减少行政权力而滋生的腐败。所以,健全行政程序也是防治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加大法律对腐败的惩罚力度,狠狠打击腐败犯罪

我国现行刑法虽然对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设定了死刑,但对其他涉及腐败的犯罪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赎职罪等设定的刑罚较轻,另外,还有的社会腐败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等等。我国在建国初期,对贪污受贿犯量刑较重,上百元,上千元的行为都有处以死刑,而我国修改后的新刑法,对于贪污受贿犯罪的处罚过宽,贪污受贿百万元,甚至受贿数百万元也不处以死刑,如蚌埠烟厂的李帮福和云南红塔集团的储时键等,以至于酿成贪污受贿犯罪多有发生。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设定的刑罚较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放纵了这一方面的犯罪,笔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本身就涉嫌贪污、受贿或其他犯罪,对此罪设定刑罚较轻不利于该类案件的侦破,同时可以诱发更多、更大的犯罪。其应以贪污受贿罪论处。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赎职犯罪和徇私枉法案要提高量刑幅度,严惩上述犯罪,使之为赎职和徇私枉法所得到好处付出更大的代价,让其真正感受到赎职和徇私是得不偿失。

另外,应将性贿赂规定为犯罪,社会腐败的重要原因是钱和色,纵观这些纷纷落马的腐败高官,多是为钱所迷或为色所迷,可以说金钱贿赂和色相贿赂具有同等的位置和数量,且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设定性贿赂犯罪并予以坚决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现实的。

(2003年10月25日)

第二篇: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系部: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内容提要....................3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4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5

(一)构筑“以德倡廉,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5

(二)建立“监督保廉,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5

(三)创造“以法护廉,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6

(四)提供“俸禄养廉,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6

内容提要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

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而反腐败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政府则坚决摒弃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那种貌似反对特权,实际产生更多特权的低工资政策,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比较优惠的工资政策,让他们得到比私人部门稍高的收入。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一)构筑“以德倡廉,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

在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时,我们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要弘扬儒家“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为民富民的民本意识,继承我们民族、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等观念,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公仆”,从而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目的是要以德倡廉,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引导公职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塑造一批廉政、勤政的道德楷模,发挥榜样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通过树立公职人员廉洁公正的道德形象来形成全社会廉洁的风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建立“监督保廉,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一个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措施。

因此,为了确保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监督保廉,从而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塑造一个勤政、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当前,我们要完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我们要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对党政机关的监督;要重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使“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制度”等监督措施真正发挥作用;要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使得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防止个人说了算和个人专断;要全面推广和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群体监督的威力性与舆论监督的曝光性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

要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关键是干部权力不能太大、太集中。不能把具有相互制约的职责和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权力应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的制约,改变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设计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不经过有关权力运行的制约程序,权力就不能生效,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格局。也就是说,要以权制权,即通过在个人、群体和不同机构中合理配置权力,达到权力的相互启动与适度分散及平衡。

要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性、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机构。这一机构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其独特的监督使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

查”。

(三)创造“以法护廉,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惩治腐败,建设廉政,是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成效。而在这诸多手段中,法律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也就是说,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是非,用客观标准确认廉政、腐败的内涵和外延,用法律规定衡量国家公务人员是否违背人民的意志,是否有违法乱纪、徇私舞弊等腐败行为。廉政立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这是将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

要严格执法。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和发展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此,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般意义上的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守法,另一方面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应法律,从而保证法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破除“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传统认识,坚持教育惩处并重,把惩处腐败分子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长”的重要措施来抓。

(四)提供“俸禄养廉,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为国家公职人员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福利,一方面,可以促使优秀人才流进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使一般公务员能够靠其正当的工资收入来维持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体面生活,使他们较少有生活上的压迫感和危机感,从而能尽忠职守,比较能够抵制一些物质利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劳动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公正原则的。国家公职人员较高的社会角色地位与较高的薪金收入之间的一致性,有助于在这一阶层中形成“社会公正”的判断。

所以,在一个存在分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没有高薪是难以养廉的。但高薪只有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才能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行为产生真正有效的影响。这是因为,高薪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实际上是加大了国家公职人员的成本和风险。在生活风险日益增加的当今社会,国家一方面给公职人员较稳定、较好的生活福利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有效的法律监督其行为和财产收入,一旦被发现有越轨行为,不仅会失去得到的一切,而且还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综上所述,通过以德倡廉、监督保廉、以法护廉、俸禄养廉,为防范权力腐败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线,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使为官者、掌权者“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愿腐败”,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第三篇:论我国当前腐败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论我国当前腐败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2012级

临床药学专业二班

祝明月

125010201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中的腐败即为此义。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且社会利益受到损害。其实质是某种公共权力的蜕化和变质。其主要表现是权力官僚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特殊化。腐败现象给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破坏了经济建设,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形象,败坏了政治的清正廉明;更有甚者,它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以致社会呈病态化,道德水准下降,是非正义感丧失。社会为腐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材料显示,从1982年到1992年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其中大约3300亿是官僚主义失职、贪赃枉法、管理混乱等造成的。腐败分子侵吞的国家资产和社会财富,相当于每年GDP的3%--5%被吞食。2005年9月2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反贪腐倡议”研讨会上发表报告指出,随经济改革,中国的贪污问题日益猖獗。近几年来,情况更为严重。我国的腐败事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腐败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危害着人民的利益。腐败分子不仅自己通过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倘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腐败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2年12月5日公布2012年全球廉洁指数,涉及176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仅得39分,位列第80。腐败对于一个正在变革中的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能否抑制腐败,消除腐败现象,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成了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关键。对于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因此,中国开始竭力展开反腐行动,秉承着“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新理念,反腐新序幕从此揭开。打虎拍蝇”,剜除毒瘤。从李春城、刘志军,徐才厚,再到***,一个个彪形“老虎”被揪出来,查处级别越来越高,落马速度越来越快;,一只只群众身边的苍蝇被拍扁,只要违犯党纪国法,一样严惩不贷。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横扫全国,铁腕反腐赢得深得民心。这是习近平上任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而中国的反腐行动也同时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虽然有“反腐是否会进行到底”的质疑,但是外媒的报及评论更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多项反腐举措与成效。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和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是腐败的高发期,特点是贪污受贿数量多,以权谋私现象严重。美国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反腐败体系。与其比较,我们中国的也需要方向性理念。腐败现象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新旧体制交替特殊时期的因素、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因素,又有社会成员本身各方面素质的因素,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不仅要注重治标,从制度层面上去遏制腐败现象,更要从道德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成员的民主法治意识等方面去清除腐败得以滋生的土壤,彻底根除腐败之本,做到“标本兼治”:

首先,深化改革,尽快完成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其次,完善监督体制。腐败是权力的异化,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制定各种反腐败的法律,建立和完善立体的、多方位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不给有贪欲者留有模糊、疏漏等可趁之机。第四,道德自律和政治责任感的建立。第五,弘扬以“公正理性”为核心的民主价值观念,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

总之,对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复杂根源,并对症下药,不仅治标,健全各项制度,更要治本,提高民众民主意识,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任务尽管很艰巨,但可以相信,违背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的腐败是必然可以得到彻底根治的。不久的将来,清正廉明、风气纯正必将成为我们社会风气的主流。

第四篇: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前言

刘春: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做一点分析。这个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的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估计,它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义还在于它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就有紧迫性,所以严峻的含义要把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你依据什么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要谈的,你得展开对当前腐败发生的诱因,它的表现、特征我们做一个分析,分析完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十八大做了这样的判断。

一、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诱因分析

首先,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能离开对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定性,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跟它所发生的背景结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所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出发,从这儿出发。

首先看,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个定位的话,政治上的定位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呢?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终级、高级,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它在通过建设发展来提升国家由初级向终极,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革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你再过多少年以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又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具有相对固定,但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它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童年、幼年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这是在政治上,从政治学,尤其是发展政治学上来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

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社会学、转型政治学,也叫转轨。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它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技术结构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大变动、大转轨的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称“转轨社会”(转型社会),我们再来看,中国当前发生的腐败现象、贪污现象就是在这个大变动、大转轨、大转型、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时候我们就有定位了,当前我们面临的这些腐败现象是与社会转轨的特点密切相连的,是社会转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现象,这就构成了我们分析当前腐败的一般发生规律,分析它的一般表现形式,判断和把握它的一般特点的基本出发点,如果脱离开这个大背景,脱离开对这个特定的转型转轨的分析,很多现象也解释不了,反腐败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当前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站在对转轨社会会发生什么,转轨社会都有哪些规律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当前的贪污现象的诱因和诱发因素,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从这一段来讲,我们看看世界,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国家在转轨和转型期的快速时期基本上都是腐败的高发期,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了改革、转轨、转型的快速、密集、高频率的这个阶段,往往同时也是腐败高发期,这二者有正相关关系,转轨、转型的高频率高速度的这一段时期,同时也是腐败发生的高发期、易发期、多发期,二者是正相关。

为什么在社会转轨的快速期、高频率转型期一般都会发生比较高的腐败发生率呢?这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现在中国也是一样,这是值得我们分析的,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讲发生的诱因是什么,尤其就当前中国,尤其90年代以来,90年代以来,我们现在发生的这个贪污是典型的转轨期的现象,我们是又一个典型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做一下分析,就针对我们,特别是90年代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新阶段以来,这又20年了。在这个期间我下面列了这么几个方面都是相关的诱因(相关条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一定就都是原因了,但是诱因是可以。

(一)权力寻租现象成为腐败诱因

第一个,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尤其是改革的手段、改革的力度加大的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来说,政府职能范围会急剧扩大,而政府职能范围急剧扩大以后,寻租机会就增加了,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而寻租机会增加就产生了贪污腐败的隐患,这是第一个诱因,简单地说,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从而引发了贪污腐败的上升。我们要分析为什么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贪污腐败问题可能就会扩大、增长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不得不从这个“寻租”开始。权力寻租,它指的是政府官员、政府部门,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获利生财的资本,把它拿出去,或者用它跟别人做交易,取得额外的利益,这个额外的利益或是贪污或是受贿或是其他好处,这就相当于他手中的权力就成了他的资本和资源,而他获得的好处就等于是这个资本带来的收益,这就叫权力寻租,这不叫腐败叫什么?权力寻租不是腐败吗?典型的腐败,但我们要继续往前问了,为什么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寻租就多了呢?这跟政府职能扩大有关系,国外的情况就不说了,就说我国,为什么腐败的事多了?你仔细看一看在过去30多年,政府的权力是越来越少了,还是越来越大了?你就多多少少能够看出点眉目了,答案很清楚,过去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政府推动,客观上政府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什么叫职能?职能就是管的事,管的事越来越多,管的事多权力就大,权力越来越大,个别的部门和干部,就可能把它视为是为自己带来利益的资本,搞腐败这就是它的隐患之所在。

我们为了防范权力寻租,是不是应该缩小政府职能呢?我们实事求是讲,你做不到,这就是它带来的副产品,因为中国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类型属于政府主导型,都是政府推动的,这个有它的长处,效率高,另外国家可以集中财力集中干一点事,从中央到地方,但是有它的致命弱点,这就是政府部门的权力大了你怎么保证你这里边的人都是两袖清风,都是依法办事?有几个害群之马过去没机会,他就想办坏事,他也没那个舞台,但是你现在的权力大了,外在监督又跟不上,权力寻租就发生了,现在机会多了,所以这是第一项诱因,政府职能范围扩大,“寻租”机会增加。我举一个例子,包括前面其他场合我也老举这个例子,土地例子。过去计划经济下,1990年以前,中国的土地,从集体到国有土地,非卖品,不能流通,但后来政府权力大了,既监管又可以操作它的流通,这是不是权力大了?当然是权力大了,可是土地由非卖变可卖,由不流通到可流通,这个机制变了,变了以后权力的作用都突显了,这个土地流向谁,以多少价钱给张三还是李四,这很大程度是由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过去它没有这个权力的,现在它有了,这就是权力大了,于是这里边就有人经不住诱惑做文章了,就把这个监管分配裁决的权力变成了他获利的资本,额外拿利益。什么叫额外呢?受贿,就这么来的。权力增大以后,他寻租机会增加了,寻租机会只要增加,腐败只升不降,这是一般规律。国外当年也是这样,只不过现在中国到这个时期,这是第一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权力资源价值膨胀成为腐败诱因

第二项诱因,经济迅猛发展,权力资源价值膨胀,这也是一个诱因。这个话说得再通俗一点,经济发展以后,实际上都与公共发展、社会发展有需求的东西都增值了,首推权力。但是一个命题也提出来了,这个权力有价值吗?权力是资源吗?权力也有价值,权力也是资源,关键是你怎么分析,为什么有人出事呢?就是这些人把权力也把商品看待,别人通过商品可以出售牟利,我出售某种权力的权能把它当做商品也能做交换,过去它是外在的这个市场经济,特别经济不发展情况下,这种外部性,可以把权力的某项功能商品化,同他人做交易的舞台太小或者是没有,这个问题不突出,后来改革了,开放了,经济发展了,迅猛发展,而且社会发展都与政府主导型的相关部门的需求,它也提高了,提高了以后无形中就把这个权力的地位,权力的价值量也增值了也提升了,这个时候就有的人看重这个。过去,社会需求量小也没有舞台的时候,它这个低,也没人看重,现在它抬升了,于是,你说99%的干部不会犯事,它一升了以后我也不会犯事,但是那1%呢?腐败就这么出现的。既然这个东西能换来钱,这个东西能捞来好处,我为什么不用呢?于是个别害群之马就开始违法乱纪,利用职权做局、做交易,这就发生腐败了。第二个诱因,经济迅猛发展以后,权力资源确实有个价值膨胀,这对多数人没有意义,多数人两袖清风,依法办事,但是对个别人的意义可就不同了,他一犯事,权力性质就变。

(三)体制规范出现漏洞成为腐败诱因

第三个诱因,体制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我们讲到更直接、更深层次、也更要害的地方,我们前面也在讲转型转轨,什么意思呢?体制在变化,机制在调整,新老体制在过渡,这不就是转轨、转型么?但是转型转轨的一个客观特色是什么?如新老机制、新老体制,它是一瞬间调整完成的吗?如新老体制和机制的交接,就像火车,前面车厢和后面车厢要对接,“咣”,那钩子“咔碴”一声锁定了,火车可以这样,但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体制能这样吗?不可能。它是一个新老体制逐步磨合,老的体制逐步退去,新的体制逐步完善,相互磨合、识别这么一个纠结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行为。我们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一句话叫“过渡期”,什么叫“过渡期”?过渡期的典型特征是老体制的特点不明显,新体制也不成熟,过渡期就必然会发生空白地带,必然发生模糊地带,必然发生新老体制的空档,就这个所谓的空档、灰色地带、模糊地带,而你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相当多数的腐败现象就是发生在这个空档、空白地带,就是人们所说的利用了新老体制交接,发生的空档和空白来谋取私利,叫第三个诱因,体制和规范过渡期出现了漏洞和机会。漏洞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和机会出现了,老体制不动的时候没有机会也没有漏洞,新体制过了多少年以后,它就位了,也完善了,漏洞和机会也少了,什么时候漏洞和机会多呢?老体制在不断地退,新体制不断地完善,就在中间这一块,漏洞就会多,这就我为什么一再强调中国发生腐败现象是转轨期,转轨过渡期,特别是快速转轨期下的特定现象。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这个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国有资产的流失量也非常巨大,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实事求是地讲,你也统计不出来,因为大量的是统计不上来的,你会发现,我们要做一个进一步的深度分析,这个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在哪个阶段是大规模失血的阶段呢?你要再进一步这么往下问你就会发现,EXP: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的高峰期,恰恰是国有资产的监管、经营机制,大规模调整的那一段时期,包括一些地方,尤其是中小国企,大规模的叫做转制、兼并、改制、拍卖那一段时期,那一段时期多长呢?大致上有十年左右,而那一段就是中国的国有资产的流失的高发期和巨量失血期,这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体制和规范过渡有空档,出现机会了,包括现在发现的、查处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些典型案件,好多都发生在国有企业转制、拍卖、兼并那个阶段,为什么发生在那个阶段呢?因为那个阶段,老的国有制要退去了,新的机制要转制了,监管又跟不上,包括资产评估又不到位,于是就有人在这边做文章,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呢?这个手段很简单,那个不需要大上学的,是个人都知道他怎么流失的,一块钱的东西一毛钱卖出去,就这么流失的,但你现在要问了,当时资产评估不到位吗?确实,资产评估确实不到位,一块钱的东西确实卖一毛、卖五分、卖一分。这什么现象呢?我就以此例来说明,这是社会转轨期特定现象,我们到今天,尤其2005年以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转制、兼并、拍卖已经完成了,都完成了,在以后,尤其到今天,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不可能,我不是说不流失,有腐败就有流失,但这种大规模的、成体系的,而且在一瞬间,压缩在一个时段完成的那种事不会发生,这是一个典型案例,什么叫转轨期,新老体制交接过程中的空档、机会和漏洞而造成一些人贪污腐败的良机的典型案例。你不分析,这个转轨转型解释不了这个现象,这是第三个。

(四)社会价值观冲突成为腐败诱因

第四个诱因,当前我们腐败现象发生还和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有关系,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然有人要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跟腐败的发生有关系吗?这关系太大了。这个原因要说也很简单,人是有所思才有所有动,脑子里想的事他才会行动,人只有心动才会行动,他脑子观念不变,他没有那个念头,他能干那个事吗?不会。所以从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个意义上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到了价值观出现了剧烈冲突,人们在认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这些问题上如果发生了模糊、混淆和认知上的错位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很简单,所以一个社会,你看着大量的社会问题的背后,根本上人的内心问题,就贪污这一块来讲,别的都不说,贪污,谁贪污?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贪污的事高了?那是因为在这个队伍里也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和价值观认知上的困惑。

在过去,老的时期,如计划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我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上没有冲突,那时候大家整齐划一,但改革开放以后对人的生存,包括思维方式的最大的冲击是价值观多样化,于是,评价好坏的标准,老的一些也崩溃了,你说社会成员出现这个事,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而在官员队伍中那就是导致党风、政风的不正,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诱因,从这一点来讲,包括到党的十八大都为什么强调党风廉政教育,强调自律自省,强调官员树立高尚的官德和政德,就是要匡正价值观。人的观念正确了,思维方式不发生偏差,他在行动上也不会发生偏差。

所以这四个诱因是我们分析当前中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一些基本的方面。一个,政府职能范围扩大了,寻租机会增加了;第二,经济迅猛发展了,权力资源价值膨胀;第三,体制和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被人钻了空子了,这是三。第四,价值观出现冲突,人们在价值观的认知上出现了差异和混乱,导致行动上的脱轨、出轨,四大方面,这是关于腐败现象的诱因的分析。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及特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既然有这样一些诱因和表现,那腐败现象都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和特征呢?最近十多年、二十多年,中国的腐败现象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我前面讲了深层次的跟社会变动、结构调整、社会转轨有关,但就表现来讲也是有规律的,经过这20多年腐败发生都有哪些共同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思考它的对策,就要针对这些表现而有针对性,分析它的表现特征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对于廉政建设、反贪措施的选择有针对性。最近二十年,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表现在这些特征上,我在这儿列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是一些共性特征、突出特征,而不是说所有的特征。还有,我们需要集中研究,需要注意这六个方面。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大案要案激增

第一点,大案要案激增。大案要案显著增加,它的第一特点,这个特点人人都看得见,就在表面,大案要案显著增加跟什么时候比?我这里讲的特点是最近二十年,既然是最近二十年的特点,那是跟二十年以前,主要是90年代以来,首先我们看大案,大案指的是数额大,反贪,反贪上指的大案,第一个标志是数额,它怎么显出现在大了呢?很简单,二十多年前,如果您的单位、您的行业里发现一个人贪污了十来万、二十万,这叫大案,这是很不得了了,很大的案子了,那是80年代。但到今天,您单位里或者什么地方再发现一个二十万、三十万的能叫特别大的案子吗?不能叫了,因为比这个数额多的案子更多了,这就叫大案,越来越大。当前最大的案子,贪污受贿加挪用已经突破了亿,80年代当时的贪污案是以万计的,80年代您单位里发现了一个贪污犯,贪污了五万、六万这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案子,以万为单位;90年代,是以十万为单位;到了90年代,最近二十年,现在已经以百万,甚至千万为单位,数量级都不一样,现在最大的已经发生多起了,都过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从这些方面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十八大讲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十八大讲那个,你别看寥寥数字,就几个字,它背后是有一系列的事实做依托的。

(二)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

什么叫要案?要案指的是涉案人的地位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大要案,既然讲到涉案人了,这就进入到了第二个表现,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高级干部、中级干部越来越多,执政党,包括政府官员的队伍是有结构的,犯案人的高地位的人越来越多,只能传递一个信号,说明腐败的蔓延往高在蔓延,如果往高在蔓延,你说这是腐败的现象表现是轻了还是重了呢?这答案很清楚,肯定是严峻了。我记得早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如果一个部级干部犯案,那《人民日报》头版要报道,头版二条、三条,现在一个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能报道吗?都在后面几版,为什么?它多了,这是现实。

2000年以后被查处的部级干部,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5、2006年那一段,每一年都是几十个,最少有十来个,最多有近四十个,这个比例就不低了,部级干部什么概念?中国的高级干部,那就不用说很高级别的干部也有被查处、惩罚。最典型的是1996年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因为受贿判了十多年,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这个人是被枪毙,因为受贿三千多万,这个地位很高了,比部级还高,到2007年,2007年,当时又一位政治局委员陈良宇被判刑,因为受贿,滥用职权。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大家看看,政治局委员、国家副委员长什么级别的干部?80年代你都无法想象的事情都发生了,这就说明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别干部在过去二十年中间,我在这里讲的表现是有个时段的,过去二十年是在不断地弹升的,什么叫做不断地弹升?一,人数在增加,过去每年查处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查处近四十个,这是一。二,级别也在增长了,80年代的时候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要报,为什么要报?少。这些问题,所谓的干部犯案的结构的变化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警醒,这是第二个。

(三)团伙和群体作案比例呈增长趋势

第三个特点和表现,团伙和群体作案在增长。什么叫团伙、群体作案呢?在犯罪上,对团伙作案,尤其是有组织犯罪是严厉打击的,为什么?因为有组织、团伙犯案,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分别作案,就贪污腐败这一块,过去二十年我们确实会看到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腐败现象是走了一个这么一个过程,由彼此分别作案向相互合作,由彼此各自为战到相互关联这么一个过渡。于是,这就发生一些地方、一些行业,有些案件一查就一窝,一窝就是一群,一查就是一串,什么叫串呢?相互关联、勾连,这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可就大大上升了。这就变成了有组织犯罪了,我们当前查处的已经有一批群体犯案的典型案例,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而且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这已经有一批典型案例。当年辽宁“木马”大案就抓了一批,7、8年前黑龙江的案件,其中在黑龙江的案件里边光部级干部就有7位,而且其中有2位还是正部,这两位正部,一位是省长田凤山,还有一位政协主席韩桂芝,这群伙,这串还要串多大?相当大了。这就是所谓的一堆、一串,这也提出了警醒,什么警醒呢?当这方面的违法乱纪,彼此合作,相互照应,甚至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破坏性更大了呢,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它的防范以及你对它的查处的代价和成本更高了呢?当然是。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十八大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是正确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不过分,很到位,严峻就是紧迫、严重的意思,这是第三,团伙和群体作案的方式,团伙性。

(四)腐败案件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

第四个表现,分布的特点。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这是第四个特点,什么叫既普遍分布呢?既普遍分布就是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分布特点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发生率很低,也没什么规律,没有大范围的问题,也没有规律,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了,就最近二十年,最近二十年它绵延开来,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规律呢?不分行业和部门,这就叫普遍分布。你现在说找贪污,找受贿这些现象,很难说行业和部门之间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没有的区别,你这儿有,我这儿没有,很难有这个区别,顶多是多和少,就连过去老百姓讲的清水衙门的一些部门现在也有抓贪污,这都有了。

另外,一方面要普遍分布的这个环境下,另外又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叫做重点频发,什么叫重点频发?易发、多发、高发,这就是我们讲的重点频发,那些领域和部门被认为是易发、多发、高发呢?这个在中央文件中是有定论,而且最近这几年都是专项治理,都在这里边,现在反腐倡廉有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首先是工程领域高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领域是腐败的高发区,一直居高不下,到今天也没有实质性地下降,你别看已经有专项治理了,这个事确实是长期的,工程领域。倒在工程领域的干部里是数不胜数了,一些干部是管工程的,最后中箭落马,经不住诱惑,掉下去了。还有一些干部也不管工程,但最后犯事一查也是工程,你就看出这里边多少人想在这里边插手,捞好处,再加上为什么工程是个重灾区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是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工程量大,一年几万亿的工程量,人人都想在这里边捞,当然是不乏手段,其中就有一些关于,所以它就成为重灾区,高发区。刚才我们讲到了90年代的陈希同,那里边就有涉及工程的事,后来2007年陈良宇也有涉及工程的事了,别说底下了,都有涉及。

第二个,高发区,土地。我们前面举例子也谈了,土地过去是非卖品,不能流通,后来变成可卖品,在加上土地这个特殊商品的价值链的附加值太大,于是各路人等纷纷在这里边插手,也有干部掉下去,落马了。第三个高发区,资源。资源是从煤炭到稀有金属,很多人都想在这里边挣一些额外的利益,这也相当一些干部,像一些地方,前几年,这几年中央集中整顿好了,前几年矿难不断,矿难一半背后是人祸,官商勾结,就是在这资源里边搞腐败。再往下,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域也是高发区,这个中央都认定,如金融,大金融领域里边抓了多少人,90年代有一段时期抓行长,包括中央的央企的行长好几位都被抓了,现在都在大狱了,王雪冰、张恩照,这都是中央央企一级行长里的一把手。另外有一段时期的高发区,海关。你要在90年代末期,先是出现的湛江海关案,抓了多少人,后来又是厦门海关案,厦门远华案,这都是高发区。所以,面对第四个特点,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高发,怎么办?只能是普遍防范,加上重点专项治理,这是现在中央在抓的,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这是第四。

(五)腐败手段隐蔽多样

第五,最近十多年,腐败现象还表现在手段隐蔽多样上。最近,这十多年,近二十年,你会发现查处越来越多的案子有一个趋势,好多人犯案手段多样化,更加隐蔽,什么叫隐蔽,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隐蔽是以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内容,这叫隐蔽。本来是受贿,但他可以跟对方,如对方是一个金融单位,来签订一个理财协议,理财协议是一个民事合同,表面上当然是合法的了,但实际上他是行贿受贿,这些都有了,什么叫多样化?多样化,这种腐败交易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甚至都超出了我们现有法律认定的传统范围,难以认定,这叫多样化,这个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第五个。

(六)一把手腐败现象严重

我要列的最后一个特点,一把手发生腐败严重。头几年我跟踪进行过统计,一把手,所谓的一把手是或党、或政、或政、或企一把手,犯案的比率大致是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是被查处的这些人里边一把手占三分之一。这个比率就相当高了,尤其在中国,一把手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你在地方党委一把手,你到企业一把手,他的荣辱,他出事还是不出事,对你这个地方、对这个企业的影响太大了,特别对这支干部队伍,但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个比例就很高了,值得我们警醒,值得我们去认真对策研究,怎么防范?远的不说,你看2012年中纪委通报的几个典型案例,其中有好几个都是一把手。

他是一把手,他一犯事,你对党的形象、对党的党风影响是什么?这打击太大了。刘志军,这也是2012年,移送司法,刘志军是贪污受贿,他也是一把手,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像这样职位的人如果犯事,后果是什么?而且你也能推断出来,这样的人犯案也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是一批人,这个一批人的概念少则7、8个,3、4个,多了就没法说了,这个打击很大。刘志军一出事,由他再顺藤摸瓜又抓了好几个,都是铁道的,你不得不承认,你对这个部门是不是打击,对这个行业是不是打击,而且这样地位的干部犯事,对你的党风,对你的形象是不是打击,所以一把手腐败严重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防范和警惕的重要课题。

关于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和表现,我们就谈到这儿,谢谢大家。

第五篇: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所院副院长

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段时间,对当前在我们国家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表现做一点分析,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样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分析。“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思还在于解决腐败的问题有紧迫性,所以说,“严峻”的含义要比“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

一、我国腐败频发的社会背景

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分析不能离开我们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定型,也就是说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与它所发生的背景结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中国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出发。首先看我们中国当前正处在叫做社会转型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一个定位的话,政治上的定位叫做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中级高级,也就是说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通过建设发展而提升国家由初级向中级,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更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再过多少年以后,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也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就相对固定,但是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同年幼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不断的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这是在政治上。

那么从政治学,尤其是发展政治学上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所以在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政治学,转型社会学,也叫转轨。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结构等等。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大变更、大转轨的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称转轨社会,或者叫转型社会。

我们中国当前发生的腐败现象,贪污现象,就是在这个大的,大变动、大转轨、大转型、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说,我们有定位,当前我们面临的这些腐败现象是与社会转轨的特点密切相连,是社会转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现象,就构成了我们分析当前腐败的一般发生规律,分析它的一般表现形势,判断和把握它的一般特点的基本出发点。如果脱离开这个大背景,脱离开对这个特定的转型转轨的分析,很多现象也解释不了,反腐败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当前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站在对转轨社会会发生什么,转轨社会都有哪些规律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当前的贪污现象的诱因和诱发因素,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那么如果从这一段来讲,我们看看世界,就会发现,所有的国家在转轨和转型期的快速时期,基本上都是腐败的高发期,也就是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了改革、转轨、转型的快速密集,频率高频率的阶段,往往同时也是腐败高发期。这二者有正相关关系,就是转轨转型的高频率速度的这一段时期,同时也是腐败发生的高发期、易发期、多发期,二者是正相关,早在80年代的时候,也就是现在近30年前,我们看到了一些人的分析,说在这个快速的转轨期,可能会发现比较多的贪污现象,当时对中国人来讲,可能没有切身的体会,因为1982年刚刚走向改革的初期,刚迈步,刚挪了一点,挪窝挪了一点体会不深,而现在30年过去了,我们有体会,为什么?因为9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2年,我们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2000年以后呢,中国又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叫做体制变革、机制转轨全方位进行,腐败高发,我们也没有免除回避掉这个规律。

我们要从我们所处的阶段,这个时期社会结构的特点,这个大背景来分析当前的腐败现象,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把握到它的规律,也才能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的,叫做有的放矢的反腐败。这是个基本处理,那么为什么在社会转轨的快速期、高频率转型期一般都会发生比较高的腐败发生率呢?这是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出现,例如我们现在中国,这是值得我们分析的。

二、我国发生腐败现象的诱因

尤其是当前中国,尤其90年代以后,90年代以来我们现在发生的这个贪污是典型的转轨期的现象,我们是又一个典型的国家。

我们来做一下分析,针对我们,特别是90年代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新阶段以来,在这个期间,下面这几个方面都是相关的诱因,或者说相关条件。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这一定都是原因,那可能有武断,但是我们说诱因。

(一)诱因一: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第一个简单的说,就是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从而引发了贪污腐败的上升,为什么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贪污腐败机会可能就会扩大增长呢?从寻租开始,这些年寻租的概念比较流行,本来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什么?就是寻找租金,是经济上的改革,指的就是这个现象,我手里有一块物业,一放着实际也是消耗,为了让它产生价值,就得把它投入到市场中,通过跟别人做交易,获取收益,这个收益就是资本,这个资源给你带来了什么?利益、租金,这就叫寻租。

最简单的就是,比如说某人家中有三套房子,放着也是放着,出租一年下来又能多收入几万,那几万块钱是谁带来的,是某人对这三套房子的产权的地位带来的收益,这叫寻租,这是非常常见的经济现象,但是本文讲的寻租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是政治现象,是社会管理现象,这是讲的是权力寻租,也就是说把经济学上的寻租概念,运用到了政治分析,描述的是一种对权力的不正当使用现象。指的是政府官员,或者是政府的部门,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活力生财的资本。把它拿出去,或者说用它来跟别人做交易,取得额外的利益,那这个额外的利益是什么呢?或者贪污或者受贿,或者其它好处,这就相当于它手中的这个权力就成了他的资本和资源,而他获得的那个好处,就等于是这个资本带来的收益,这就叫权力寻租,大家想想这不是腐败是什么?权力寻租不是腐败吗?典型的腐败,但是进一步问,为什么在社会转型期,这个权力寻租就多了呢?这跟政府职能扩大有关系。

国外的情况不说,就说咱们国家,为什么腐败的事多了?在过去30多年,政府的权力是越来越少了呢?还是越来越大,你就能多多少少看出来点眉目,答案很清楚。过去30多年我们中国改革开放需要政府推动,客观上政府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什么叫职能?职能就是管的事,管的事越来越多,管的事多权力就大,权力越来越大,个别的部门干部,可能就把它视为是为自己带来利益的资本搞腐败,这就是它的隐患之所在。

那我们为了防范权力寻租,是不是应该缩小政府职能呢?实事求是的讲,做不到,这就是它带来的副产品。因为中国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类型属于政府主导型,都受政府推动,这有它的长处,就是效率高,另外,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可以集中财力干一点事,但是有它的致命弱点,这就是政府部门的权力大了,你怎么保证你这里面的人都是两袖清风啊,都是依法办事啊。

有几个害群之马,过去没机会,就想办坏事,也没有舞台,但是现在权力大了,外在监督跟不上,权力寻租就发生了,现在机会多了。这是一个递向诱因,政府职能范围扩大,寻租机会增加。

举一个土地的例子,计划经济下,1990年以前,我们中国的土地从集体到国有,土地是非卖品,不能流通。但是后来政府权力大了,既监管又可以操作它的流通,这是不是权力大了?当然是权力大了。可能大家一看,土地由非买变到可卖,由不流通到可流通,这个机制是不是变了?变了以后,权力的作用就凸现,因为土地流向谁、以多少价钱给张三还是李四,很大程度是由政府监管部门制定,过去没这个权力,现在有了,这不就属于大了吗?于是这里面就有人,经不住诱惑做文章,把监管分配裁决的权力变成了获利的资本、额外的利益。什么叫额外呢?就是受贿,这就叫权力增大以后,寻租机会增加了,寻租机会只要增加,腐败只升不降。这是一般规律,国外当年也是这样,只不过现在中国,到这个时期。

(二)诱因二:是经济迅猛发展,权力资源价值膨胀。

第二项诱因是什么?是经济迅猛发展,权力资源价值膨胀。通俗来讲,就是经济迅猛发展以后,实际上公共发展、社会发展有需求的东西都增值了。首推权力。当然这权力有价值吗?权力是资源吗?权力也有价值,权力也是资源。关键是怎么分析?为什么有的人出事呢?就是这些人把权力当做商品看待。别人通过商品可以出售牟利,出售某种权力的权能把它当做商品也能做交换吗?过去在外在的市场经济特别不发展情况下,这种外部性,就是可以把权力的某项功能商品化,同他人做交易的舞台太小,或者没有。所以这个问题不突出。

后来改革开放了,经济迅猛发展了,社会的发展都以政府主导型,相关部门的需求也提高了,无形中把权力的地位、权力的价值量也抬升了,这时候有的人看重了,过去这个社会需求量小,也没有舞台的时候,权力价值量低,也没有人看重,现在抬升了,于是99%的干部经历,不会犯事,抬升了以后也不会犯事。但是1%呢?腐败就这么出现的。既然这个东西能换来钱,这个东西能捞来好处,我为什么不用呢?于是,个别害群之马,就开始违法乱纪。利用职权做交易,这不就发生腐败了么?所以说经济迅猛发展以后,权力资源确实有一个价值膨胀。这对多数人没有意义,多数人两袖清风依法办事,但是对个别人,意义可就不同了,他一犯事,这权力性质就变了。

(三)诱因三:体制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

第三个诱因,体制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这就我们讲到更直接更深层次,也更要害的地方,我们前面一再讲,转型转轨什么意思呢?体制在变革,机制在调整,新老体制在过渡,这不就转轨转型么?但是转型转轨的客观特色是什么?比如说新老机制,新老体制,他是一瞬间调整完成的吗?比如说新老体制和机制的交接就像火车,前面车箱和后面车箱要对接,钩子咔碴一声锁定了。火车可以这样,但是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体制能这样吗?不可能。它是一个新老体制逐步磨合,叫做老的体制逐步褪去,新的体制逐步完善,相互磨合、识别这么一个纠结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我们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叫过渡期,什么叫过渡期,过渡期的典型特征是老体制特点不明显,新体制不成熟。过渡期必然发生,叫做空白地带,必然发生模糊地带,必然发生新老体制的空档,在现实中发现,相当多数的腐败现象就是发生在空档,空白地带。就是人们所说的利用了新老体制交接发生的空档和空白来谋取私利,这就叫第三个诱因,指的就是体制规范过渡期出现了漏洞和机会。

漏洞和机会出现,大家想想老体制不动的时候,没有机会,也没漏洞,新体制过了多少年以后就位了,也完善了,漏洞和机会也少了,什么时候漏洞和机会多呢?就是老体制在不断地退,新体制不断地完善,就这中间,这一块,漏洞就多。这就我为什么一再强调,我们中国当前发生腐败现象是转轨期,转轨过渡期,特别是快速转轨期下的特定现象。举个例子说明这个论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国有资产流失量非常巨大,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实事求是地讲,也统计不出来,因为大量是统计不上来的。那么你会发现,你要做一个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在哪个阶段是大规模失血的阶段呢?再进一步问,会发现,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的高峰期,恰恰是国有资产的监管、经营机制大规模调整的那一段时期,包括一些地方,尤其是中小国企,大规模地叫做转制、兼并、改制、拍卖那一段时期,那一段时期多长呢?大致上有十年左右。而那一段就是中国的国有资产的流失的高发期和巨量失血期。这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体制规范过渡有空档就出现机会。包括现在发现的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好多都发生在国有企业专制、拍卖、兼并那个阶段。为什么发生在那个阶段?因为那个阶段,老的国有制要褪去,新的机制要转制,监管又跟不上,包括资产评估也不到位,于是就有人在里面做文章,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呢?这个手段很简单,那个不需要上大学,是个人都知道怎么流失的,一块钱的东西,一毛钱卖出去,就这么流失的。当然你现在要问了,当时的资产评估不到位,难道国家没有?就是资产评估不到位。一块钱的东西,就是卖一毛,卖五分,卖一份,就这么流失的。这是什么现象?我就以此例来说明,这是社会转轨期特定现象。我们到今天,尤其2005年以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专制兼并拍卖已经都完成了,在以后尤其到今天,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不可能。不是说不流失,有腐败就有流失,但是大规模成体系的、而且在一瞬间压缩在一个时段完成的不会发生。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就为什么转轨期新老体制交接的过程中的空档机会和漏洞而造成的一些人贪污腐败的良机的典型案例。你不分析这个转轨转型分析不了这个。

(四)诱因四: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

第四个诱因,当前我们腐败现象发生了,还和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有关系,当然有人要问了,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跟腐败的发生有关系呢?这关系太大了。这原因要说也很简单,大家知道,人是有所思,才有所动,就是脑子里想的事,才会行动。人只有心动才会行动。它脑子观念不变,没有那个念头,他能干那个事吗?不会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到价值观出现剧烈的冲突,人们在认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这些问题上,如果发生了模糊混淆和认知上的错位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不很简单吗?所以一个社会你看到大量的社会问题的背后,根本上是人的内心问题,那就贪污这块来讲,别的不说,就说贪污,谁在贪污,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贪污的事多了?那是因为在这个队伍里也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和价值观认知上的困惑,在过去老的时期,比如说计划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我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事没有冲突,那时候大家整齐划一,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我们人的生存包括思维方式最大的冲击是价值观多样化,于是评价好坏的标准,老的一些也崩溃了,社会成员出现这个事,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那在官员队伍中呢?那不是党风政风的不正吗?这个也是相当大的诱因,大家可别忽视这一种,从这一点来讲,为什么包括到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党风廉政教育,强调自律自省,强调官员树立高尚的管德和政德?就是要匡正价值观。人的观念正确了,思维方式不发生偏差,他在行动上也不会发生偏差。所以我们说,这四个诱因是我们分析当前我们中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一些基本的方面。一个政府职能范围扩大了,寻租机会增加了。第二经济迅猛发展了,权力资源价值膨胀。第三,体制和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别人钻了空子了。第四价值观出现冲突,也就是人们在价值观的认知上出现差异和混乱,导致行动上的脱轨出轨。

三、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

这是关于腐败现象的诱因的分析,那么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既然有这样一些诱因和表现,那腐败现象都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和特征呢?最近十多年,或者叫二十年,我们中国的腐败现象,事实上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这些规律是深层次的,跟社会变动、结构调整、社会转轨有关,但是就表现来讲,也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经过这二十多年,腐败发生,都有哪些共同的表现?集中体现那些方面?

那现在我们思考它的对策,针对这些表现有针对性,说说分析它的表现和特点是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对于廉政建设反贪措施的选择有针对性。最近二十年,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大案要案激增

这个特点可以说人人都可以看得见。那么大案要案显著增加跟什么时候比?二十年以前,主要是90年代。首先大案指的是数额大。反贪上指的大案,第一个标志就是数额,怎么显出数额大了呢?20多年前,如果您的单位,您的行业里,发现一个人,贪污了十来万、二十万,这什么案件呢?大案。这很不得了了,很大的案子,这是80年代。但是到今天,你单位里,再发现一个二十万三十万,能叫特别大的案子吗?不能叫了?为什么?因为比这个数额多的案子怎么样?更多了。这就叫大案越来越大。当前最大的案子贪污受贿兼挪用已经突破了亿。80年代当时的贪污案,是以万以计的。你80年代单位里发现一个贪污犯贪污了五万六万这肯定是不小的案子,以万为单位。

90年代是以什么为单位?以十万为单位,到了90年代以后,最近20年,现在已经以百万甚至千万为单位,数量级都不一样,现在最大的已经多起了,都过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从这些分析就能看出为什么十八大讲“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就能理解了,为什么十八大讲这个,别看了了数字,背后有一系列的事实做依托。什么叫要案,要案指的是涉案人的地位重要。

(二)腐败主体中高级干部、中级干部、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

既然讲到涉案人了,那就进入到第二个特点,是腐败主体中高级干部,中级干部,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而大家知道,执政党包括政府官员的队伍是有结构的,高级干部中级干部越来越多,以这个犯案人的高地位的人越来越多,说明腐败的蔓延往高的蔓延。如果往高再蔓延,你说这是腐败的现象表现是轻呢还是重呢?这答案很清楚吧,肯定是严峻了。

早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如果一个部级干部犯案,那人民日报头版要报道。头版二条三条,现在大家想,一个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能报道吗?都在后面几版?为什么?多了。这是现实。

但是,到2000年以后,被查处的部级干部,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5、2006那一段每年都是几十个,最少也十来个,最多的时候近四十个,这个比例就不低了,部级干部什么概念呢?中国的高级干部啊!那就不用说,很高级别的干部也有被查处、惩罚。最典型的就是1996年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因为受贿被判了十多年。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科杰这个人是被枪毙,因为受贿三千多万,这个地位很高了么?比部级还高了。到2007年,当时又一位政治局委员陈良宇被判刑,因为受贿滥用职权,到2012年,又一位政治局委员***,也是因为滥用权力贪污受贿。大家看看,政治局委员国家副委员长那什么级别的干部,80年代我们都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不都发生了么?这就说了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别干部在过去20年中是不断地抬升。什么叫不断抬升?一人数在增长,过去每年查处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查处四十个。二级别也在增长,八十年代的时候,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报为什么报?少。而且竟然已经有两位政治局委员已结了司法审判。***马上要审了,另外一位副委员长。那你说还要找多大级别的干部吗?这些问题就所谓干部的犯案结构的变化,也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警醒。

(三)团伙和集体作案在增长 第三个特点和表现团伙和集体作案在增长。我们知道什么叫团体集体作案呢?在犯罪上,对团伙作案尤其是有组织犯罪是严厉打击的,为什么?因为有组织团伙犯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分别作案。那么就贪污腐败这一块,过去20多年,确实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腐败现象,走了这么一个过程。由彼此分别作案向相互合作,由彼此各自为战到相互关联这么一个过渡。于是这就发生什么了?我们一些地方的行业,有一些案件一查就是一窝、一群、一串?什么叫串呢?就是相互关联勾连。这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就大大上升,就变成有组织犯罪了。我们当前查处的已经有一批群体犯案的典型案例,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而且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这已经有一批典型案例了。

比如说,当年辽宁木马大案,抓了一批。七八年前,黑龙江的案件,光部级干部有七位,而且有两位还是正部。这两位正部一个就是原省长田默山(音),还有一位原政协组织韩桂芝,这就是人们所谓的一堆一串。这也提出了警醒,什么警醒呢?当这方面的违法乱纪彼此合作、相互照应甚至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破坏性更大了呢?是不是意味着你对他的防范以及你对他查出的代价和成本更高了呢?当然是。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十八大说,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是正确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不过分,很到位。严峻就是紧迫严重的意思。

(四)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

第四个表现是在分布的特点上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什么叫既普遍分布呢?既普遍分布就是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分布特点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发生率很低,基本可以这么说,没有大范围的问题,也没有问题,但是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就最近20年蔓延开来,就是发生也是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规律呢?无分行业和部门,这就叫普遍分布。现在找贪污、找受贿的这些现象,很难说行业和部门之间,有和没有的区别,你这个有我这没有,顶多是多和少。就连过去咱们所说的,清水衙门的部门,现在也有抓贪污的,教育口,过去教育口是清水衙门,教育口在过去20年抓了多少人。有一个省,一年内光中学的校长、县里的教育局长,一个省里就抓了30多人。当然大家知道通过从卖教材拿回扣受贿被抓了,这不是过去的清水衙门么,怎么现在出这个事了?包括大学在过去20多年还出贪官呢。现在包括鼎鼎大名的武汉大学,两位副职都被抓,都判了,一位副校长,一位副书记,都新校区工程,吃了别人好处,这样的事过去你能想的到吗?教育口。所以说就连所谓的清水衙门都有发生。一方面叫普遍分布,但是在普遍分布的这个环境下,另外又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叫重点频发,就咱们讲的易发多发高发。那有哪些领域和部门被认为是易发多发高发呢?这个在中央文件中是有定论的。而且最近这几年,都是专项治理。大家知道反腐倡廉不是有专项治理吗?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首先是工程领域高发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领域是腐败的高发区,一直居高不下,到今天也没有实质性下降,别看已经有专项治理了,这个事就是长期。工程领域,大家知道倒在工程领域的干部是数不胜数了,没法统计了,相当一些干部因为是管工程,最后中箭落马了,经不住诱惑,掉下去了。

还有一些干部也不管工程,但是最后犯事一查,也是工程。你就看出这里面,多少人想在这里面插手捞好处。再加上为什么工程是一个重灾区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工程量大,一年几千万的工程,人人都想在这里面捞,当然是不乏手段了。其中就有一些是官员,所以就成了重灾区了,叫做高发区。

我们刚才讲到了九十年代的陈希同,那里面就有涉及工程的事,后来2007年陈良宇也有涉及工程的事,就别说底下了,都有涉及。第二个高发区——土地,土地过去是非卖品,不能流通,后来变成可卖品,再加上土地特殊商品,价值量附加值太大,于是各路。领导纷纷在这里插手,就有干部,也掉下去了,也落马了。第三个高发区——资源,资源就是从煤炭到稀有金属,很多人都想在这里面挣一些额外的利益,像一些地方,前几年矿难不断,大家想想,矿难一半背后是人祸,官商勾结,就在资源里边搞腐败。在往下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域也是高发区,这个中央都认定。比如说金融。大金融领域里抓了多少人,90年代有一段时间抓行长,包括中央的、央企的行长好几位都被抓了,现在都在大狱里,什么王学宾、张恩照都是中央央企行长里的一把手。另外有一段时期高发区海关。在90年代末期,先是出现了叫做湛江海关案,后来又是厦门海关。这都是高发区。所以面对第四个特点,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高发又怎么办?只能是普遍防范加上重点专项制度,这个现在中央在抓,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

(五)手段隐蔽、多样

第五,最近十多年,腐败现象还表现在手段隐蔽、多样上,最近十多年,近二十年,查处越来越多的案子,有一个趋势,好多人犯案,手段多样化。更加隐蔽,什么叫隐蔽?隐蔽就是以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内容。本来是受贿,但是可以跟对方比如说对方是一个什么金融单位,签订一个什么理财协议,理财协议是一个民事合同,表面上当然是合法的,但是实际上是行贿受贿,这些都有。什么叫多样化,多样化该是腐败交易的手段,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超出了现有法律认定的传统范围。这个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

(六)一把手发生腐败严重

最后一个特点,一把手发生腐败严重。头几年我跟踪进行过统计,党或政或企一把手犯案的比率大体是1/3,我说的1/3就是被查处的这些人里面一把手占1/3。大家知道这个比例就相当高了,尤其在中国一把手是比较特殊的,你在地方党委一把手,你到企业一把手,他的荣辱,他的出事还是不出事对你的企业太大了,特别是对这支干部队伍,你看1/3的比例就很高了,值得我们警醒,值得我们去认真对策研究怎么防范?远的不说,2012年中纪委通报的几个典型案例,其中好几个都是一把手,***这不一把手么?当年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实际上所谓兼任就是在那上班,那一把手啊,他一犯事,你对党的形象,对党风的影响是什么?这打击太大了。刘志军,这不也是2012年,移送司法,刘志军是贪污受贿,那也是一把手啊,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像这样职位的人如果犯事,后果是什么?而且你也能推断出,这样职位能犯事,绝不是一个人,是一批人。这个一批人的概念就是可能少则七八个、三四个,多了那就没法说了,是一批人啊,这个打击很大。大家知道刘志军一出事,由他顺藤摸瓜愣是又抓了好几个,都是铁道的。那这个你不能不能承认,你这个部门是不是打击,对这个行业是不是打击?这样打击的干部犯事,对你的党风,对你的形象是不是打击,所以一把手,腐败严重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防范和警惕的重要课题。

下载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成因及治理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

    11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2014

    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腐败现象发生的诱因( )?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政府职能范围扩大B.经济迅猛发展 C.体制和规范处于过渡期D.公务员准入不严......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合集五篇)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包括群体化、高管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和新型化。......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

    农村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村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基层乡镇、村社干部的手里。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基层腐败现象出现高发态势,部分基层干部队伍......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浅谈干部腐败问题存在的原因与防治 2011春行管本科曲波近期,不时会有某某官员被双规调查的新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建设,可那时的官员却有比较高......

    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

    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当前反腐败形势与治理对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