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2 22: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

第一篇: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

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

科目一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本科目主要考查作为高级审计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金融、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诸方面的理论及相关经济政策的理解掌握、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科目设置一种题型——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运用有关经济理论和政策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处理、评价和综合的能力。

本科目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基本特征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七、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及其平衡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职能转换与宏观调控方式转换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与手段选择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与路径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政策选择

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 财政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 公共财政的内涵 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公共财政建设的未来取向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制度安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难 财税制度安排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制度安排设计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的概念与衡量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现状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

四、我国的政府收入体系 政府收入体系的内涵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现状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改革目标

五、我国的税收制度 我国税收制度的现实格局 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目标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前瞻

六、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

预算的基本概念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

七、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的内涵

我国部门预算的改革进程

部门预算与预算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

八、国库管理与政府采购等改革

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的政府采购改革

我国的“收支两条线”改革

我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九、政府会计与财政支出绩效

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前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十、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分税制管理体制的完善方向与对策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省直管县”改革

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改革与规范化

十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职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模式

十二、我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财政政策的操作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

[NextPage]

第三部分 金融

一、金融学理论

金融学的基本体系

金融学的研究重点

利率水平决定理论的内涵

资产定价理论的主要类型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别

二、银行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业务经营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三、证券期货业 证券业机构的主要类型 证券、期货交易所的主要作用 基金业的主要参与主体 证券期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保险业 保险的特点与作用 保险公司的种类与特点 保险中介机构的类型与特点 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其他金融机构 信托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状况

六、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构成 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 货币市场运行机制 货币市场工具的定价 我国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七、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格局与功能定位 债券市场结构与工具 债券市场发行定价机制与交易机制 债券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八、股票市场 股票的概念与股票价值、价格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机制 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与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九、衍生品市场 基本概念及功能特征 衍生品市场结构及发展状况 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和监管

十、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十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

十二、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基本理论

分行业的监管状况及特点

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的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内涵及监管

[NextPage]

第四部分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

一、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财务报告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从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发展历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程序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及其后果

三、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计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财务报表

四、租赁会计

租赁的含义及其分类

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五、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概述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六、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 行政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七、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管理的假设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控制的形式

九、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资本成本估算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十、企业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概述 基于财务报表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基于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十一、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企业并购估价 企业并购筹资 管理层收购

十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筹资管理的重点 企业集团投资管理的重点 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和形式

第二篇:2017年高级审计师复习指南-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部分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传统计划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3)社会主义 根本制度的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5)积极发展混合制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完 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4)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

2、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1)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2)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比较(3)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过程(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加强法制建设

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1)充分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重要意义(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4)加快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6)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7)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8)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9)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0)加强法制建设,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内涵(2)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演变(3)我国所有制结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1)社会主义公有制(2)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3)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1)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4)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方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分配形式(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4)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关系(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析(1)国有企业产权特征(2)国有企业产权受损的来源

2、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基本思路(1)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沿着产权明晰化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4)深入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

3、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1)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推动国家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1、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1)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特征(2)我国市场体系的构成和分类(3)完善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市场机制及其内涵(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涵和实践意义。(4)从制度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思路(1)市场秩序市场规则与市场行为规范(2)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思路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1)完善市场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使价格正确反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3)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逐步构建平等开放的竞争格局(4)积极完善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5)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6)加强市场体系的法制建设,逐步使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七、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1)宏观经济运行(2)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3)总价格水平(4)宏观经济管理及其特征

2、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及其平衡(1)社会总需求(2)社会总供给(3)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4)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3、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1)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内涵(2)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市场失灵(2)政府干预(3)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合理界定(4)全面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2、政府职能转换与宏观调控方式转换(1)政府的职能和作用(2)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3)转变政府宏观调控方式

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与手段选择(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手段(3)宏观经济手段选择的原则(4)宏观经济政策手段选择的注意事项。(5)健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

4、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1)GDP GNP 含义(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与路径(1)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条件(3)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4、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4)科学发展观鱼五大发展理念(5)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

1、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1)农业的作用(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推进农业现代化(3)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4)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3)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3、城镇化进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1)城镇化的内涵(2)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3)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重点(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1、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2)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3)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措施(4)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新型工业化道路(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目标、原则要求和改革点(3)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4)中国制造2025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政策选择(1)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2)中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3)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

4、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1)认识新常态(2)适应新常态(3)引领新常态(4)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形成的挑战

2、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1)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2)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3)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3、跨国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1)跨国资本输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跨国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3)人民币国际化

4、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2)构建全方位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3)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二部分 财政

一、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1、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1)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1)1994年税制和分税制改革(2)公共财政建设的概念、特征、以及目前已进行的8项财政制度建设

3、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与难点(1)政府职能转变尚存在难度(2)国家财力还不能有效服务政府履行职能(3)适合中国国家治理的需要的公共选择机制尚未建立。

4、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未来取向(1)改进预算管理制度(2)完善税收制度(3)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税制度安排

1、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1)经济增长换挡期的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2)经济结构需要再平衡(3)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有效支撑(4)发展中需要防范经济风险逐步增加

2、财税制度安排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财税制度安排是破解体制和机制难题的关键推进器(2)财税改革方向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连(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制度安排

3、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制度安排设计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1、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的概念与衡量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3、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

四、我国的政府收入体系

1、政府收入体系的内涵(含非税收入的概念、内容、改革重点)

2、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3、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的改革目标与主要思路

五、我国的税收制度

1、我国税收制度的现实格局(含18种税的具体内容)

2、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3、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思路

六、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

1、预算的基本概念

2、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4本预算的具体概念)

3、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4、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目标与主要思路(含全口径预算)

七、部门预算

1、部门预算的内涵、概念、特征

2、我国部门预算的改革进程

3、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八、国库管理与政府采购等改革

1、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含义、基本内容

2、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与改革(1)国库现金管理的概念(2)国库现金管理的职能(3)国库现金管理的作用(4)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的重大意义(5)国库现金管理的改革实践。

3、我国的政府采购改革(1)内涵和现状(2)改革的深化

4、我国的“收支两条线”改革(1)含义和做法(2)演变进程(3)管理制度的意义

5、我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1)概念(2)演进(3)意义(4)基本分类(5)改革的未来

九、政府会计与预算绩效管理

1、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与问题(1)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2)当前的预算会计及其体系(3)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1)政府会计目标方面的改进(2)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方面的改进(3)政府会计核算在确认基础方面的改进(4)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3、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与方法(1)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2)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3)意义(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十、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1、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2、分税制管理体制的完善方向与对策

3、转移支付制度改革(1)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2)存在的问题(3)改革方向

4、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与规范化(1)政府性债务总体情况及近年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情况(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3)当前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3、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主要思路

十二、我国的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目标、类型)

2、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概述、必要性、)

4、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与特点

第三部分 金融

一、金融学理论

1、金融学的基本体系(1)货币经济学(2)金融经济学(3)国际金融学

2、金融学的研究重点(1)货币基础理论(2)信用理论(3)利率理论(4)资产定价理论(5)公司金融理论(6)结构金融理论

(7)微观市场结构理论(8)行为金融学(9)金融工程(10)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1)汇率理论(12)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3、利率水平决定理论的内涵、(1)利率总水平的决定(2)利率的风险结构(3)利率期限结构

4、资产定价理论的主要类型

5、汇率与汇率理论、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别

二、银行业

1、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业务经营特点(1)性质(2)职能(3)主要业务(4)经营原则

2、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3、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

4、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三、证券期货业

1、证券业机构的主要类型(1)证券经营机构(2)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证券结算登记机构(4)证券金融公司(5)相关事务所

2、证券、期货交易所的主要作用

3、基金业的主要参与主体、(1)基金当事人(2)基金市场服务机构(3)基金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

4、证券行业、期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保险业

1、保险的特点与作用

2、保险公司的种类与特点(1)保险股份公司(2)相互保险公司(3)非公司化的保险组织

3、保险中介机构的类型与特点

4、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其他金融机构

1、信托公司的概念、发展历程、改革方向

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概念、发展历程、改革方向

3、金融租赁业的概念、发展历程、改革方向

4、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状况

六、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的构成(包含同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回购协议市场)

3、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包含同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的运行机制

4、货币市场工具的定价(1)拆借利率的确定(2)票据利率的确定(3)短期国债利率的确定(4)回购利率的确定

5、我国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基本状况(2)主要存在的问题(3)发展前景

七、债券市场

1、债券市场格局与功能定位

2、债券市场结构与工具

3、债券市场发行定价机制与交易机制

4、债券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5、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八、股票市场

1、股票的概念与股票价值、价格

2、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机制

3、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与作用

4、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九、衍生品市场

1、基本概念及功能特征

2、衍生品市场结构及发展状况

3、我国衍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和监管

十、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职能

2、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十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1、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2、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

3、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4、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5、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含义、利弊、实现的途径

6、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创新和挑战

十二、金融监管体制

1、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基本理论(1)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2)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管理念(3)金融监管的改革历程与发展方向

2、分行业的监管状况及特点(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机构监管)

3、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4、我国实现宏观审慎的政策建议。

5、影子银行的内涵及监管

6、我国金融的法制化建设

2、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1)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主体(2)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3)短期国债市场的参与者(4)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

第四部分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

一、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1、财务报告目标(包含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作用、财务报告目标定位)

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4、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5、财务报告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会计准则从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发展历程

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程序

4、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及其后果

三、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计量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合并财务报表

四、租赁会计

1、租赁的含义及其分类

2、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五、所得税会计

1、所得税会计概述(1)资产负债表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2)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4、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六、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1、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含资产负债表要素、基金收支情况表要素)

2、行政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3、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和特点

七、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

1、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2、财务管理的假设

3、财务管理的目标

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2、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3、预算控制的形式

九、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概述(基本内容、方法分类)

2、资本成本估算(股权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 价值评估模型)

十、企业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概述(定义、类别、作用、系统)

2、基于财务报表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3、基于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十一、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1、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2、企业并购估价

3、企业并购筹资

4、并购防御战略

十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3、企业集团筹资管理的重点

4、企业集团投资管理的重点

5、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和形式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

1、研究审计理论的意义

2、审计的概念体系与理论结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

4、指导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3、审计的本质(受托责任论 免疫系统论)

三、审计环境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1、政治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2、经济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3、法律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4、文化环境对审计的影响(例题,信息化审计)

四、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1、国家审计组织与人员(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

2、内部审计组织与人员

3、社会审计组织与人员 例题:我国组织体系的构成、特征; 我国审计双重领导体制的含义 独立性原则

五、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的重要意义

2、审计准则的内容

3、审计准则的协调

六、审计目标

1、审计目标的内涵

2、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

3、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七、审计程序

1、审计程序的内涵

2、不同类型审计的程序差异

3、通用审计程序

4、审计程序的设计

八、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

1、审计证据的作用

2、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3、审计证据的类别

4、审计取证模式

5、审计评价标准

九、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2、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3、审计报告的内容

十、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

1、绩效审计的含义和特征

2、绩效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3、专项审计调查的含义

4、专项审计调查的分类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

1、资源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

2、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十二、经济责仸审计

1、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作用

3、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4、领导干部应承担责任的类型及其界定

十三、跟踪审计

1、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3、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4、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十四、审计信息化

1、审计信息化的内涵

2、审计信息化的目标

3、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4、审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发展目标 发展路径)

十五、审计管理

审计资源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果管理

第三篇:宏观经济政策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着力防控地方债风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三、结构性色彩更浓

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

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国内需求结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农业“休养生息”,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产品国际供给能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支持精准扶贫。三是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有效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完善机制,堵塞漏洞,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千方百计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四是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并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五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六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同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转变。税收将不再是预算确定的任务,而是转为预期目标,从而克服以往预算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推进政策公

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预算。二是完善税收制度。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消除重复征税问题。调整消费税制度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资源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特别是征管职能划分,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在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四、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从本次审计署债务审计结果看,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到2015年末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比达到53.9%,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再融资的压力较大,加之地方融资平台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较弱,将不可避免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虽然债务总体可控,但局部信用风险不排除一触即发的可能,这就使央行面临两难局面。央行既希望通过信用事件来降低金融领域风险偏好,又要防控局部信用风险上升成为全局风险的可能,因为一旦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收缩必将刺破金融泡沫。今年的目标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平稳,又要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还要为改革留出充分的空间。因此,央行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替换了2013年强调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4年,预计央行将通过综合运用存准率、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在2013年取得实质突破,2013年7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近年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先后实现市场化,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后改革剩下的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来看,业界呼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2014年推出。目标是通过利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价格体系。

五、区别对待、公平竞争:

区域政策的特点

我国一系列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了经济整体活力,区域增长格局已出现重大转变。2014年,实行区别对待仍是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将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设,抓紧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我国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还将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落实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施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在注重区别对待的基础上,也将更加注重公平,即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权化;加大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与此同时,税收优惠将与区域规划脱钩。据统计,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共有30项,同时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税收“洼地”,严重影响了国家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扎实推进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工作,清理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执行到期的将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将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将尽快转化为普惠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

六、激活民间力量:

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是短期的政策着力点,也是中长期的战略选择。

就扩大消费而言,要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关键在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这就意味着需要推动实现稳定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2014年,扩大消费的重点将在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将成为我国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将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在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的同时,为民间投资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七、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一是推动规划实施。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并尽快发布实施;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编制配套规划。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发展城市群,优化城市布局。着力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培育并引导城市群发展,完善大中小城市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交通网络的支撑,优化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分工协作。

八、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利益:

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全面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细化各类用地标准。在全面总结各地征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着力于建立完善多元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以公平、公开、有偿的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清理存量划拨用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用地类型提供不同的有偿使用方式,弥补一次性收取地价款单一方式的不足。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居住用地供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做好国家层面有关不动产登记衔接工作。

特别是,在土地政策中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执笔:胡少维)

第四篇: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

挤出效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二、单选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左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5、货币政策如果(),则货币政策效应较大。

A﹒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B﹒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C﹒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D﹒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6、当()时,增加政府购买不会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7、财政政策如果(),则财政政策效应较小。

A﹒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B﹒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C﹒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D﹒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8、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

A﹒替代效应;

B﹒庇古效应;

C﹒挤出效应;

D﹒马太效应。

9、当()时,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投资;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0、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11、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2、“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1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

A﹒的乘数越大;

B﹒越难实施;

C﹒越有效;

D﹒越无效。

14、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

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

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

三、多选题

1、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A﹒边际消费倾向大小;

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C﹒挤出效应大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2、()货币政策乘数越大。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3、如果(),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大。

A﹒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B﹒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C﹒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D﹒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4、在古典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

D﹒财政政策无效;

5、在凯恩斯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

D﹒财政政策无效;

6、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A﹒边际消费倾向大小;

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C﹒边际进口倾向大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7、()财政政策乘数越小。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

C﹒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

8、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增加政府购买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A﹒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B﹒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C﹒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D﹒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论挤出效应为多少,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力都大于财政收入政策;

B﹒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C﹒挤出效应的大小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成反方向变动;

D﹒挤出效应的大小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成同方向变动。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古典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

B﹒在流动性陷阱中,挤出效应不存在;

C﹒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对付经济萧条,宏观财政政策比宏观货币政策更有效;

D﹒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1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是(),对利率的影响是()。

A.不确定B.上升C.确定D.下降

1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

A.不论价格水平多高,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国民收人均为它的充分就业的数值

B.执行货币扩张政策的后果只会使物价上涨,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只会使价格发生波动

C.资本主义不会长期处于大量失业的状态

D.不论总需求曲线怎样移动,它仅会影响价格水平,不会影响国民收人

E.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

四、简述题

1、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时,财政政策效应越大而货币政策效应越小?

2、作图说明为什么凯恩斯陷阱的存在会使货币政策无效。

3、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

1.试用IS—LM模型说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

2.试用IS—LM模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

六、计算题

1.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第五篇: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高级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预祝大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大家也可随时关注高级经济师,我们将第一时间公布相关考试信息。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掌握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类别及作用;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四)掌握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区别。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制度

(一)掌握产权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产权和所有制的区别和联系。(二)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三)了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要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内容。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一)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财产权和有限责任制度的内涵。

(二)了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总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掌握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掌握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四)了解垄断行业的含义;掌握垄断行业的分类;掌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

(一)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熟悉社会公平的内容,收入不平等的含义和原因;熟悉基尼系数的公式;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贯彻的方法。

(三)了解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掌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五、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一)掌握政府作用的合理界定;掌握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理;掌握宏观调控目标、功能、手段和方式。

(二)掌握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六、对外开放

(一)掌握对外开放与经济国际化的关系:掌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熟悉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二)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作用;掌握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熟悉政府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三)了解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四)掌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二部分 财政

一、财政职能及财政管理体制

(一)熟悉市场与政府的分工;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二)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的基本含义、范围和发挥职能的手段。(三)掌握分税制的基本含义;掌握现行分税体制下支出划分范围;掌握收入划分的主要内容;掌握与分税制配套的主要相关措施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四)掌握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税收

(一)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熟悉宏观税负指标和微观税负指标;掌握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熟悉税与费的区别;掌握费改税的基本思路,掌握税收负担转嫁的含义、方式和条件。

(二)掌握税制结构优化的含义和衡量标准;掌握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及相关内容。

(三)掌握国际税收与一般税收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税收管辖权的含义及其种类;熟悉国际重复征税的形成原因。熟悉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的类型;掌握减轻或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

(四)掌握健全税收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三、国债

(一)掌握国债的主要功能。

(二)掌握我国国债发行的主要方法;掌握国债偿还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熟悉国家偿债资金的来源及限制条件。

(三)掌握国债负担的含义和表现形式;熟悉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掌握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四、财政政策

(一)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熟悉财政政策与相关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二)掌握财政政策的五大基本目标和内容。(三)掌握五大改革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原理。(四)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政策的特点。(五)掌握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的含义;了解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熟悉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积极财政政策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了解货币与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熟悉货币的职能。(二)掌握货币制度及其构成;掌握货币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二、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了解信用的基本功能;熟悉现代信用形式。

(二)掌握影响利率的决定因素;掌握利率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和作用。

三、商业银行

(一)熟悉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掌握商业银行机构设置的两大模式及其优劣比较。

(二)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熟悉商业很行的主要管理内容。

四、中央银行

(一)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掌握金融监管的不同主体模式,熟悉金融监管的对象;了解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

(三)掌握我国金融监管的最高目标和四个具体目标;掌握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监管方式和手段的“三个转变”;掌握金融监管应树立的四个理念。

五、国际金融体系

(一)掌握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熟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问题。

(二)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和主要内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运行机制。(三)熟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主要业务;熟悉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任务。

六、货币均衡

(一)熟悉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货币的内在均衡机制,熟悉物价自然上涨率的经济含义,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

(二)掌握按起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掌握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掌握决定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能力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三)熟悉通货紧缩的含义,掌握通货紧缩计量意义,掌握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和表现形式,熟悉导致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七、货币政策

(一)熟悉货币政策的定义,掌握货币政策的四个最终目标及含义;熟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掌握政策目标选择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基本含义,掌握选择中间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要求,熟悉各国使用较多的中间目标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在选择中间目标方向的主张。

(三)熟悉存贷款准备政策的含义及缺陷,掌握我国存款准备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掌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比较,熟悉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比较,掌握我国中央银行本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框架和做法。

第五部分 会计

一、财务会计及财务会计报告

(一)熟悉财务会计的内涵,财务会计的职能;掌握财务会计要素与循环;熟悉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联系。

(二)掌握财务会计报表的分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作用;掌握三大报表的编制方法。

(三)了解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掌握中期财务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

(一)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二)掌握管理会计的目标和作用。

(三)熟悉企业短期决策的含义及主要类型;熟悉长期决策的种类,掌握长期决策的方法。

三、会计分析

(一)了解会计分析的目的;掌握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掌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指标,各个比率的基本意义、计算方法及评价方式。

第六部分 经济法

一、合同法律制度

(一)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掌握合同的订立程序;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了解格式条款的特别规定;了解缔约过失责任。(三)掌握合同效力的含义;熟悉合同的生效要件和时间;掌握合同的四种效力状态;掌握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四)掌握合同履行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合同履行的原则;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熟悉双方合同履行的抗辩权;熟悉合同保全制度的内容。

(五)熟悉合同担保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五种合同担保形式的条件和法律意义。(六)熟悉合同变更的概念和条件;熟悉合同转让的概念、种类和条件。

(七)掌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效力;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及条件。(八)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承担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掌握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特征和条件;掌握违约责任免除的含义和条件。

(九)熟悉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应用有关概念和理论对合同纠纷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案。

二、公司法律制度

(一)掌握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熟悉公司的种类;了解公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熟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方式、条件和程序;熟悉并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种类、性质、组成、职责和行使职权的方式;熟悉并掌握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资格和义务、责任;掌握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规定。

(三)熟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方式和程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种类、性质、组成、职责等。

(四)熟悉股份的发行与转让的条件和程序;了解股票及股票上市的法律规定。(五)了解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熟悉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程序。

(六)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概念;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以及对债券权人的保护。

(七)了解公司破产的法律规定;掌握公司解散的概念;熟悉公司解散的情形;掌握公司清算的程序。(八)掌握不同主体违反《公司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证券法律制度

(一)了解证券的概念和种类;理解证券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掌握证券发行的概念;熟悉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了解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三)掌握股票、债券上市条件和程序;熟悉股票、债券暂停或者终止上市的条件和程序。

(四)掌握证券监管制度的意义;掌握政府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了解证券业自律制度的内容。

四、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一)掌握工业产权的概念、特征;掌握工业产权法的概念;了解工业产权国际保护的三项原则。(二)掌握专利、《专利法》的概念;掌握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基本内容;熟悉并掌握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熟悉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掌握对专利侵权和专利犯罪处理的法律规定。

(三)掌握商标和《商标法》的概念;了解商标的分类;熟悉并掌握商标禁用标志;熟悉商标注册的方法和核准商标注册的程序;熟悉并掌握驰名商标的概念和认定标准;熟悉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掌握解决注册商标争议的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商标管理和注册商标专利权的保护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

(一)熟悉并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

(二)熟悉劳动合同的概念和订立原则;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期限;熟悉并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四种具体情况。

(三)熟悉并掌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了解职业培训制度。

(四)熟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对女职工、未成人的特殊保护制度。

(五)熟悉并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方式和原则;熟悉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机构;了解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考试前注意身体,注意休息,苍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终将属于你!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帮你解答。

下载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中国完全可以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股市暴跌形成潮流,......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雎国余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程?1.中国改革开放33年取得了双重转轨下的高增长、低通......

    201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来源:人民网 六月 一、工信部:货币政策 加大企业资金压力 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报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最终定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骄傲的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

    2014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知识考点:税收

    审计师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030/2014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知识考点:税收 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

    2014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知识考点:公债

    审计师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030/2014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知识考点:公债 政府债务收入也称公债——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凭借政府信誉,采用信用方式取得公共......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 财政政策2 .货币政策3. 挤出效应4 .货币幻觉二、判断题1.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2. 在IS曲线......

    193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933年美国经济政策分析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2012级8班 姓名:学号: 前言:众所周知,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场大危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