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证券投资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证券投资
内容摘要:证券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变化可以在证券市场中 反映出来。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表现为当一国宏观经济趋好时,表明一国经济发 展态势好,整体上微观企业盈利,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盈利,个股表现好;反之亦然。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因。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影响一国的经济运行态势,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是指国家根据现在的经济情况进行调节,干预其运行,使经济运行态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行势必影响证券市场。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政策目标的实现均会反映到证券市场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政策手段对证券市场价格变动有着不同的影响。另外政府对产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格局。
一、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中央银行贯彻、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有三个: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当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降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当经济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压力较重时,国家往往采用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此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紧缩信用,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平衡。
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投资的影响表现为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一方面股票市场投资资金增多,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使人们为了保值而购买股票,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扬;反之,当减少货币供应量时,股票市场资金减少,价格的回落又使人们对用购买证券来保值的欲望降低,从而使证券价格回落。其次,利率的调整通过决定证券投资的机会成本和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提高利率时,证券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上市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业绩下降。证券市场价格下跌;反之亦然。最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中买进债券,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证券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二、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股市价格变动的影响是持久而缓慢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个: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失业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政府购买水平,提高转移支付水平,降低税率,以增加总需求,解决衰退与失业问题。当经济增长强劲,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降低政府购买水平,降低转移支付水平,提高税率,以减少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政府购买时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政府购买水平,增加道路、桥梁、港口等非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可直接增加对相关产业如钢铁、建材、机械等产业的产品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形成对其他产业的需求,以乘数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主要从结构上改变社会购买力状况,从而影响总需求。调整
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平衡格局,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样将不仅从整体上而且从结
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一般地,如果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地方政府将拥有
更多的自主财力用于发展地方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扶持当地上市公司的发展,从而促进证券
价格上扬。
3.改变税率也是影响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公司税的调整将在其
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并进一步影响公司扩大再生产能力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个人所得税将直接5居民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因而将影响
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债券交易税则直接关系到证券交易的成本。所以,一般来说,税率的提高将抑制证券价格的上扬,而税率的下降或减免将有助于证券价格的上扬。
从传导机制上看,财政政策是以实体经济为媒介,通过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经过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来影响总需求的,因此其传导过程比较长,时滞也较长,其效果也不像货币政
策那样立竿见影。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政府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创造
更多的社会福利条件。如出口退税,家电下乡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会是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
和购买力水平提高,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间接促进证券指数上升。
三、产业政策的影响
国家通过战略调整、产业政策调整促使产业升级换代,以支持或扶持某些产业的方式
促使行业发生变化。例如,国家对能源战略进行调整,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对节能降耗环保的支持将促使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发展,相应的证券价格上涨,而将淘汰的行业或企业其证券
价格下跌。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
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各类产业政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
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四、汇率政策的影响
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在开发经济条件下,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十分显著。汇率的高低将影响资本国际流动的方向,也将会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当汇率
下降,本币升值时,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型企业将因成本增加而受损,因而此类公
司的证券价格就会下降;相反,进口型企业将因成本下降而受益,从而导致股价上扬。同时,由于本币升值,国际游资涌入,对于本国股市的需求也将增加,从而导致整体价格上涨。
为了消除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本国中央政府常常对汇率的变动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政策也会对本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例如,我国于2007年7月发行的1.55亿元
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投资海外债券
市场。这吸引一部分国内资金投资海外市场,它对本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汇率的变动和汇率政策的调整与实施主要是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一方
面引起本国证券市场内出口型企业和进口型企业上市股票价格的相对变化;另一方面引起投
资者对本国股票市场和国外市场投资的相对变化。
综上,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当然,某些政策也会使证券
市场受到负面影响,以上是我对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一些理解。时刻关注时事
热点,时刻聚焦宏观政策,特别在你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关注身边一点一滴,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预测未来趋势状况,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形势,一、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现以偏概全;
二、判断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条件和基础上,要看到多年来特别是过去四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静止地看;
三、判断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速,还要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要从综合的视角看,不能孤立地看。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文汉.证券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赵锡军,魏建华.投资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宏观经济政策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着力防控地方债风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三、结构性色彩更浓
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
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国内需求结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农业“休养生息”,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产品国际供给能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支持精准扶贫。三是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有效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完善机制,堵塞漏洞,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千方百计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四是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并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五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六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同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转变。税收将不再是预算确定的任务,而是转为预期目标,从而克服以往预算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推进政策公
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预算。二是完善税收制度。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消除重复征税问题。调整消费税制度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资源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特别是征管职能划分,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在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四、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从本次审计署债务审计结果看,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到2015年末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比达到53.9%,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再融资的压力较大,加之地方融资平台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较弱,将不可避免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虽然债务总体可控,但局部信用风险不排除一触即发的可能,这就使央行面临两难局面。央行既希望通过信用事件来降低金融领域风险偏好,又要防控局部信用风险上升成为全局风险的可能,因为一旦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收缩必将刺破金融泡沫。今年的目标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平稳,又要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还要为改革留出充分的空间。因此,央行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替换了2013年强调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4年,预计央行将通过综合运用存准率、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在2013年取得实质突破,2013年7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近年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先后实现市场化,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后改革剩下的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来看,业界呼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2014年推出。目标是通过利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价格体系。
五、区别对待、公平竞争:
区域政策的特点
我国一系列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了经济整体活力,区域增长格局已出现重大转变。2014年,实行区别对待仍是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将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设,抓紧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我国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还将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落实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施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在注重区别对待的基础上,也将更加注重公平,即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权化;加大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与此同时,税收优惠将与区域规划脱钩。据统计,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共有30项,同时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税收“洼地”,严重影响了国家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扎实推进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工作,清理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执行到期的将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将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将尽快转化为普惠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
六、激活民间力量:
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是短期的政策着力点,也是中长期的战略选择。
就扩大消费而言,要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关键在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这就意味着需要推动实现稳定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2014年,扩大消费的重点将在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近年来各个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将成为我国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将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在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的同时,为民间投资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七、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一是推动规划实施。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并尽快发布实施;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编制配套规划。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发展城市群,优化城市布局。着力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培育并引导城市群发展,完善大中小城市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交通网络的支撑,优化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分工协作。
八、集约用地、保护农民利益:
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全面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细化各类用地标准。在全面总结各地征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着力于建立完善多元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以公平、公开、有偿的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清理存量划拨用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用地类型提供不同的有偿使用方式,弥补一次性收取地价款单一方式的不足。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居住用地供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做好国家层面有关不动产登记衔接工作。
特别是,在土地政策中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执笔:胡少维)
第三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对证券市场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对证券市场影响
张黎斌JS074214707金融5班
摘要: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对世界各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也不例外,但在我国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下,我们经济已经在全世界领先反弹,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绩。当然,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另外,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证券市场 影响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总体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远在人们尤其是各国的预期之上,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一条“V”形反转曲线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2、投资持续性增长
在国家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了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止跌反弹的核心,全年增速将达到3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86.4%,其中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3、内需不断增长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受到严重阻碍,但我国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而且其消费需求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下真实性地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4、支柱产业之汽车行业和房地产快速回升
全国各房地产商今年销售量在不断增加,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汽车市场中,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在90年代前,由于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行政性干预手段为主。
从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开始逐渐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
1993-1997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旨在抑制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
1998-2004年实行经济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扩大内需; 2005-2007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008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三、宏观经济的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是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因。通过中国股市10余年的发展经历,我们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1、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利率与股票反向。利率下降时,股市上涨。利率上升时,股市下降。在08年10月9日,央行存款利率为5.58%(5年年利率),当时沪市指数为2100点左右,而后央行存款利率一调再调08年10月30日为5.13,11月27日为3.87,12月23日再次调整为3.60。那么股市中表现出明显反应,股市从最低点1600点左右涨至今天的近2900点。从这一变化,足以证明利率对股市直接的影响。究其原因,利率上升公司借贷成本增加,公司因融资能力相对减弱不得不选择缩小缩小生产规模,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股票价值因此下降。同时,利率的上升使得场内资金转向银行和债券,也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反之,利率下降,股市上涨也是同样的道理。
2、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下调,从人民币汇率走势图来看,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汇率下调幅度最大,2007年12月的汇率为美元兑人民币7.3:1,当时的上证指数为5200点左右。一年后,2008年12月,汇率为6.83(之后汇率一致在6.83附近)而大盘在1600左右,大盘缩水3600余点。不得不承认其中汇率下调是大盘大跌的原因之一。
汇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对于股市来说,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利润受损,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一驾陷入困境,股市自然下跌。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如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意味着一方面社会货币供给总量扩大,使更多资金进场,对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利率降低投资者成本也相对降低,上市公司运营成本也降低。自2009年3月以来,股市明显上涨近30%,可以说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4、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政府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条件。如出口退税,家电下乡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会是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水平提高,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间接促进证券指数上升。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出台了庞大的4万亿投资计划,国务院批准了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样宏伟的计划对社会总需求产生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可以直接刺激经济。从而刺激股市,4万亿计划带动水泥、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其中一只题材股600293三峡新材,自计划出台后已经上涨近一倍。由此可见,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深远。当然,某些政策也会使证券
市场受到负面影响,比如2007年被称之为530的大跌,就是因为出台上调印花税的政策。
综上,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是我对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一些理解,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关注国家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产生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高辉清.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M],2009
[2]河北财政信息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讨论综述[M],2006
[3]中华商务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和趋势分析[M],2003
第四篇: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
挤出效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二、单选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左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5、货币政策如果(),则货币政策效应较大。
A﹒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B﹒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C﹒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D﹒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6、当()时,增加政府购买不会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7、财政政策如果(),则财政政策效应较小。
A﹒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B﹒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C﹒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大,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小;
D﹒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且利率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较大。
8、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
A﹒替代效应;
B﹒庇古效应;
C﹒挤出效应;
D﹒马太效应。
9、当()时,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投资;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0、当()时,挤出效应小。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11、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2、“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13、挤出效应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
A﹒的乘数越大;
B﹒越难实施;
C﹒越有效;
D﹒越无效。
14、当()时,挤出效应最大。
A﹒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零;
B﹒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不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C﹒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零;
D﹒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利率弹性都趋于无穷大。
三、多选题
1、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A﹒边际消费倾向大小;
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C﹒挤出效应大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2、()货币政策乘数越大。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B﹒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3、如果(),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大。
A﹒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B﹒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C﹒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D﹒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4、在古典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
D﹒财政政策无效;
5、在凯恩斯区域内,()。
A﹒货币政策有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
D﹒财政政策无效;
6、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
A﹒边际消费倾向大小;
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C﹒边际进口倾向大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
7、()财政政策乘数越小。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
C﹒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
8、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增加政府购买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A﹒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B﹒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C﹒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
D﹒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论挤出效应为多少,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力都大于财政收入政策;
B﹒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C﹒挤出效应的大小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成反方向变动;
D﹒挤出效应的大小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成同方向变动。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古典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
B﹒在流动性陷阱中,挤出效应不存在;
C﹒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对付经济萧条,宏观财政政策比宏观货币政策更有效;
D﹒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1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是(),对利率的影响是()。
A.不确定B.上升C.确定D.下降
1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
A.不论价格水平多高,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国民收人均为它的充分就业的数值
B.执行货币扩张政策的后果只会使物价上涨,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只会使价格发生波动
C.资本主义不会长期处于大量失业的状态
D.不论总需求曲线怎样移动,它仅会影响价格水平,不会影响国民收人
E.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
四、简述题
1、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时,财政政策效应越大而货币政策效应越小?
2、作图说明为什么凯恩斯陷阱的存在会使货币政策无效。
3、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
1.试用IS—LM模型说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
2.试用IS—LM模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
六、计算题
1.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第五篇:201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
资料来源:人民网 六月
一、工信部:货币政策 加大企业资金压力
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报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二、发改委上调部分水电上网电价
6月3日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适当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调了部分地区水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其中,三峡地下电站投入商业运营后,三峡电站送湖北上网电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2506元,送其他地区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19分钱,三峡电站送电至各地的落地电价相应调整。
三、银监会出台贷款新规 缓解小企业“钱荒”
6月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中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通知提出,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视同零售贷款处理;支持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其中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四、住建部:各地保障房11月末前须全面开工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6月9日表示,各地要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11月末以前必须全面开工。
五、李克强: 三方面齐头推进 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注重创新机制,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三方面齐头推进,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六、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七、财政助力节能减排 8城市率先试点
6月29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十二五”期间,在部分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并选定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南省长沙市、贵州省贵阳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省新余市等八城市作为首批示范城市。
七月
一、7月1日起我国将下调成品油等商品进口关税
为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保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国内救灾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同时还将下调帐篷、充气褥垫、救生衣、防毒面具、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救灾物品,混纺布、亚麻纱线等纺织原料,锌锭、镍废料等有色金属原料,以及变色镜等日用品的进口关税。
二、国务院着手解决小企业融资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7月1日至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考察工作,并主持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他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乎就业增长、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发改委:暂停审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7月5日表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六年来,已经相继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沈阳、山西、义乌等十个试点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总结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除特殊情况外,暂时不再审批新的试点地区。
四、国务院:妥善处理地方债 研究建立举债融资机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0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会议指出,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这是审计署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出炉后,国务院首次就此问题进行表态。
五、通胀高压 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7月6日宣布,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八月
一、中国央行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中国央行8月1日召开的会议显示,今年下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并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央行表示,下半年将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同时,将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央行还表示,今年下半年对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不会动摇,将进一步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并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及时发放贷款,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二、发改委:下半年四大措施稳定物价
8月10日,针对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6.5%,继续高位运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采取四项措施稳定物价,一是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大力清理整顿农贸市场、超市进场费以及银行卡的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来。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四是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保障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九月
一、温家宝:经济放缓没超预期 调控取向不能变
9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二、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三、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
二、财政部:近三年所发地方政府债利息免征所得税
财政部9月22发布《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称,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据悉,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的债券。
三、温家宝:调整税收遏制“两高”产品出口
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费改革。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十月
一、国务院:小型企业征税减半延至2015年 扩大范围
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9项措施后,坊间大呼“解渴”。6项金融政策措施、3项财税政策措施,为不堪税费负担,身陷经营与融资困境中的小企业带来一场及时雨。
二、温家宝: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微调
24号到25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等陪同下,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天津、内蒙古、江苏、山东四省(区、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
三、国务院:明年试点增值税改革
26日中国宣布继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对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之后,对自己的“大税种”——增值税制度进行改革试点。当天,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在经济发达的上海,中国将先在该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同时,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十一月
一、11月1日起我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施行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修订了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细则,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将进行从价计征,税率均为5%;煤炭资源税维持从量计征方式,其中焦煤税率为8元/吨,其他煤炭为2-4元/吨不等。根据细则,其他非金属矿原矿中,玉石、硅藻土、高铝黏土(包括耐火级矾土、研磨级矾土等)、焦宝石、萤石为20元/吨,磷矿石为15元/吨;轻稀土矿(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为60元/吨,中重稀土矿为30元/吨。
二、11月8日《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
8日国家发改委的工作动态中挂出一个标题:“商务部、中宣部、我委等34个部门联合发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强调,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这也意味着,自今年6月成形并开始进入部委间会签程序的《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出台。
三、温家宝:重点推进投资等三领域行政审批改革
国务院14日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住建部:节能减排 大力推进公共建筑
19日,2011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开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开幕上指出,中国是一个建筑大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推进节能减排在公共建筑节能方面空间巨大。唐凯指出,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比例很低。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而称得上是“节能建筑”的不到1亿平方米。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五、央行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全面转向
30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2月25日,三年来央行首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稳健”,在2010-2011年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的行动则向外界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
十二月
一、12月9日中央决定明年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二、明年经济工作基调:稳中求进 第一任务:稳增长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三、发改委:明年将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调控成果
16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大会提出了8项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表示,明年将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步调一致,国家发改委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
四、2012年中国三大减排任务确定
21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2012年中国污染减排任务已经确定: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