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2: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第一篇: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面临两难选择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世界经济调整缓慢曲折,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收缩34.2%,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3.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进一步恶化。近几年,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也频繁利用贸易问题干扰我国的汇率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环境仍会持续面临挑战。

我国继续面临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和干扰。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正常情况下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外汇储备资产增值三个方面。2010年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40亿美元,创1997年以来的季度新高;其中,贸易顺差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29亿美元,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185亿美元,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导致外汇储备资产增加约867亿美元。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中仍有高达376亿美元的流入无法解释,可能主要是由于热钱流入所致。四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90亿美元,再创季度新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上涨,增大了管理通胀的难度。美元的持续贬值和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继续推升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促使国内相关资源和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我国管理通胀的难度。从价格的传导机制看,能源资源类产品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有限;而农产品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本身就是主要的直接消费品,因此农产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的关联更为密切。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拉动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显著增加通胀压力。实际上,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大多来自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

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整面临两难选择。美元贬值导致很多国家货币竞相贬值,主要经济体纷纷增发货币,而全球流动性难以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经济减速,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通胀压力持续增加的同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决策者担心持续加息可能进一步加剧热钱流入,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对国内经济带来冲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虽然央行仍有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的空间,但过分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不仅有限,而且负面影响也在增大。

第二篇: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

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

姓名:王娜学号:008367

1【摘要】县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尤其是作为一个拥有一半多农民人口的国家,县级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定社会、振兴经济的关键在于县级经济发展。然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县级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产业、“软硬件”配备滞后等制约因素。本文从我国县级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入手,从政府、企业、个体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级经济;特色产业;农民收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其中有近八亿的农民,农民的经济问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其次中国可用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农业不发达,就业压力大,中国的大部分财富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中,城乡差距大。针对此问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带动了国内需求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在拉动经济需求的时候忽略了农村需求的发展。要想拉动农村人口的需求的根本就是增加他们的收入,要想增加他们的收入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吸收农村人口就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的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拉动农村需求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长线投资中国的专家表示,中国一线城市经济增长已经走到极限,正在寻找突破口,未来数以百计的县级城市将带动中国的增长。方源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勇敏表示,近两年已经感觉中国经济往下走,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美国银行—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师陆挺指出,其实在美国,许多经济的驱动力也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县城。①所以,发展县级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也通过多项政策改革措施来鼓励、支持县级经济发展,例如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试行省管县等。但在全国县级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同① 联合早报网,《投资专家:县级经济将带动中国增长》,陈迎竹,2010-09-18

样产生许多问题制约着县级经济发展。

一、我国县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陈耀在《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中将县级经济“工业至上论”列为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首要表现。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兴县”、“强县”的战略。②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但许多县域盲目发展工业,起到反面效果。

另外,在农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极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第二、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制约了县级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特色产业

首先,县级政府必领按国家及上级政府的指令、命令和要求,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反应。这种从属性使得县级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制约。实行强县扩权以来,有些县域得到了部分自主权,但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计划体制的惯性仍然束缚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县级经济就缺乏自己的特色。

其次,有些县域对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对自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没有确切的认识,就无法合理利用这些独有资源发展经济,更无法形成能够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因此县级经济发展只能跟随别人脚步,制约县级经济发展。

另外,从目前看,我国县域农业生产的主体还是家庭农户,分散程度高,生产规模小,经营盲目性大,因此规模效益差,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三)“软硬件”配备滞后

首先,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程度低 致使县级经济低速运行。县级的丰富农产品、劳动力、矿产等资源,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人材等客观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缺乏对资源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利用。而且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县级的农业经济处于低层② 陈耀,《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

次原料生产为主而缺少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状态。从而导致县级经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少。

其次,要使县域经济真正成长为我国发展的“顶梁柱”,人才是其中最大的“短板”。但由于县级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潜力小,而且县级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低,企业难以留住人才。而人才的流失又制约县级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对人才的流失采取积极的对策。

(四)市级政府的抑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很多地区内部竞争多于合作。特别是地级市为了自身经济发展,颁布政策抑制县级经济发展,截留了大量的应该分配给县区的资源,或将县级的发展成果纳为己有,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

(五)产供销脱节,贸工农分离,没有形成产业链条

绝大部分县一二三产业之间未拉通联动,没有走上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贸工农割裂,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工业和商业的外在拉动,而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没有得到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工农商三者经常相互争夺利益,买难卖难和抢购大战屡见不鲜,结果都驾驭不了市场经济的起伏和波动,承担不起市场风险,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加强县级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应对新形势,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我国通过各种体制的创新改革,例如: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试行省管县等,减轻农民负担,带动农村消费,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商机。县级应积极应对县级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立足自己更生,自我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别的市县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县级经济。

(二)加强政府职能,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切实转变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牢固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和改善对县域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也不宜直接介入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培育来自民间的多种经营主体,扶持这些主体的自主成长和自由竞争。并通过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改进对县域经济工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进一步改革完善对县域经济的考核评价工作,压缩不必要且难以反映真实情况的责任制考评,给县域经济以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并加强县级经济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县级政府普遍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

3.进一步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排涝、灌溉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电网、道路等的建设,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项目,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三)多方筹集基金,改善生产条件

1.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对县级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及农副产品加工相关产业的信贷投入,全面推进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2.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财政支持。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县级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3.完善民间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发展县级经济。同时加强二、三产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共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主体应由政府转向企业,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尽和企业。招商内容既要注重引进资金,又要注重引进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

5.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等,规范管理,改进作风,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和规范办事程度,提高办事效率。

(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突破。

由于各县在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市场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别很大,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讲求专业分工,变大而全为大而专,变小而全为小而精,才能在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1.构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并依法经营。在土地征用、技改贴息等优惠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要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依

法保护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和财产安全。

2.培植和扶持骨干企业,推动县域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等的建设。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要发挥“小商品、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多镇一业、乡村一品”的特色经济。

3.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城镇发展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域,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功能。同时,每个县要抓好1-2个具有较好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中心镇建设。要以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域和重点中心镇集中,加速城镇化进程。

(五)正确处理农业、乡镇企业和支柱产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抓好农业,确保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和支柱产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多次增值增利。要积极地、有步骤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由单纯的、小批量的生产向多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同时县级经济的顺利成长,还有赖于充分利用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优势的互补功能,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企业的集聚效应和城市工业的扩散效应,推动县级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2]

[3]

[4]

[5] 陈迎竹,《投资专家:县级经济将带动中国增长》,联合早报网,2010-09-18陈耀,《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汪慧玲,李德新,《正确选择县级经济发展的启动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2007年09月15日谢矿,《对增强我国县级经济发展活力的理论思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22卷第2期

第三篇:我国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对的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

(三)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

(1)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

(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

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

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

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2012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 评论(2)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搞好运输综合协调;加强煤、电通道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扩

大既有铁路运煤能力。郑州到石家庄物流专线

[url]http:///201/s11842/[/url]

视点二:搞活流通

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降低流通成本。制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好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扶持措施,推动大中城市建设平价商店,支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粮食现代物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规范农贸市场、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收费行为。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落实好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加快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

视点三:紧抓“三农”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其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生猪临时收储„„

视点四:调整发展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启动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和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物流网应用示范,开展医药卫生、安全生产等国家信息化试点示范。推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石化、装备、船舶、汽车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2012年,预期新增铁路营业里程6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0万公里、运输机场4个,新增水电发电量560亿千瓦时、核电107亿千瓦时。

视点五:深化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

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

视点六:开放发展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双边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施 “走出去”战略,推进双边重要投资合作项目。

第四篇:我国经济发展学习体会[推荐]

《当前经济焦点与对策》学习体会

6月29日下午,在县大剧院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副主编、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宋承敏教授作的题为《当前经济焦点及对策》的专题讲座。现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的焦点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外需和内需结构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风险性,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增长的周期、各级市场的波动联系过于紧密。我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我们要认真总结,找准发展方式,改变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逐渐减弱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从而控制国际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国内需求里面,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关系严重失衡,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投资客观上发展很快,但也不能过快,不能长期严重超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承受的程度。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高,过多依靠投资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迟缓,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这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

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有1.8亿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部分进入城市离开家乡户口所在地都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这些人说是进入了城市,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远远没有城市化,比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真正意义上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是把农村的路修成水泥马路,把农民的房子拆了盖成水泥房,而应该是农村还是过去的田野、山林,但那里生活的人是市民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发展机会是城市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到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是互动而不是相互分离。

三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存在问题。既破坏了公平也影响了效率。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结构分两个层面: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从宏观结构上看,国民经济中有三个主体:政府、企业、老百姓,政府的收入是税收,企业的收入是企业经营的GDP生产增长,老百姓是挣工资。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论哪个层面的,其中必定会有三个数据: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二是GDP增长情况;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这三者增速最慢的是居民收入,长期这样下来,一块蛋糕生产出来,政府越分越多,居民越分越少。

通过学习我认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一是坚持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和完善政策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组合效应。在手段上要发挥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贴息等效用,而不仅限于发行国债。

二是消除消费领域中体制障碍。扩大内需重点不但要放在投资增长上,也要考虑对消费的支持。必须改变以往不合理惯例,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完善工资制度,使居民收入水平与GDP增长相符合。

三是确保出口退税足额到位。虽然在表面上看出口退税增加了当期财政压力,但是不能仅仅因为该项支出最易于压缩就回避矛盾,恶意拖欠这部分本应属于企业的资金,损害政府信誉,抑制经济长远期发展动力。同时,有关部门也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提高进出口通关率,改善对外贸易的发展条件。

四是把握好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安全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其总的趋势是逐步独立化,否则可能造成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目标多元化,职能受到干涉。要解决增加贷款和资金集中的问题,可以适当调高货币供应量目标,运用再贷款对城市商业银行等进行支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闲置资金运用效率。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收缩趋势已确定,金融风险较大,把调整目标放在其他金融机构会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总体效率。可以尝试从边路突破,鼓励发展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外资金融机构,以带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第五篇:浅议我国经济发展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不仅体现在国民经济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而且体现在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重大转变。研究分析这些重大转变,有利于明确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优化——从要素投入型增长逐渐转向效率改进型增长。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要素投入驱动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效率迅速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之前,初步显现出效率改进型经济增长的特征,效率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带来效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是二元结构转换,即劳动力从低效率农业部门向高效率工业部门转移。1990年之后,效率改进型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形成,效率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带来效率改进的因素除了二元结构转换和体制改革激励,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研发投入增加以及技术吸收所导致的技术进步和净效率提高。未来,应当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和吸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力顺畅转移到高效率部门。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初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大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转换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至1984年,改革的中心在农村,属于农业蓬勃发展时期,特征为农业部门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非农业部门;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至1991年,改革的中心转移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改革措施出台,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同时农村乡镇企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至1999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出现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加快;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基础产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初步从传统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大国,完成了发达国家花费200年所走完的历程。未来,应当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

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推进。从南方到北方的发展看,上世纪80年代,以建设**等经济特区为标志,**三角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增长极;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代表的**三角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增长极;2000年以后,环**地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其中天津滨海新区被定位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这三个地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在带动全国经济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辐射作用。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发展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到90年代后期,中央及时启动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世纪,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相继实施,东部也在迎来新跨越,我国正在步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南方发达地区发挥其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从普遍贫困上升到总体小康。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从1978年至1991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并于1990年前后基本达到温饱或有余;从1992年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出现“爆炸式”增长,到2002年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现在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换言之,虽然城乡都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但总体上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普遍贫穷、90年代的温饱有余,发展到现在的整体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阶段。当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是同步的,而是在提高中体现了差别。总体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我们摆脱了平均主义的束缚,形成了正向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规范等问题。未来,在收入分配方面应在继续激励效率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解决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

下载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出口拉动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较大困难,因此,更好地挖掘内生经济潜力成为当前......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前言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稳状态恢复期。国际经济略上升,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变化不大,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增多,但还是有存在不足的,如制约经济发展......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范文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论文摘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因素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的影响;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具体对策。 【......

    dangqian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某某大学《形势与政策》 2013 学年——2014 学年第 1 学期题目: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成绩: 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学院某某大学《形势与政策》 (字数要求:不少于2500字) 201 3......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全)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班级:会计(本)学号:1033001277135姓名:李洁根据温州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实践性环节课程要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查,经过网络文案调查法,得到初步结论如下:......

    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外部环境变化亟需担当精神

    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外部环境变化亟需担当精神当前,国际形势越发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习近平总书记......

    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探讨

    今年1月的一些宏观数据公布后,有些经济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已有回稳的迹象。但也有一些经济专家持相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最坏的时期才刚刚开始。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成为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