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

时间:2019-05-12 22:3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

第一篇: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在国家科技部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列中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区第一位。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十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200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8.8%,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45%;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

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长2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4.2亿美元,增长35.2%,继续居中国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2010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局之年。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天府新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增长6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30.1%;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356.4%;到位外资4.79亿美元,增长85.9%。

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发展,目前,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光电显示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等方面已经在中国内地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集成电路产业在中国同类产业中形成新的一极,位列中西部第一位。成都高新区是国家7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了英特尔、友尼森、美国芯源、成芯半导体等80多家IC企业,拥有2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和5座封测厂,吸引了莫仕、BOC、林德、梅塞尔、联华、空气化工等配套企业落户投产,形成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IC产业链,产业规模和水平居中国前列,中西部第一。在IC设计方面,吸引和聚集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IC设计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1.5亿元,增长30%以上,聚集企业60余家,业务方向涉及射频(RF)IC、通信、视频消费电子、智能家电、信息安全、功率半导体、IP核、形式验证等。目前,全球IC设计前30强中已有4家落户成都高新区,即美国赛灵思(第7位)、台湾晨星(第14位)、美国升特(第23位)、美国科胜讯(第25位)。

(二)光电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使成都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光电显示产业新的一极。

中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在内的光电子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国家工信部“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已明确把TFT-LCD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并把TFT-LCD产业作为紧随集成电路后信息电子产业高端技术领域予以实施,进而带动产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能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已经把光电显示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成都在发

展光电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储备丰富、市场容量巨大、产业配套齐全、政策体系完善、产业基础良好的综合优势,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积极的产业引导和配套建设,使成都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聚集区,光电显示产业呈现出加速聚集发展的势头。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成功聚集了2条4.5代TFT-LCD生产线及代表下一代发展方向的主动式OLED项目,以及相关的模组代工及LED封装、液晶玻璃基板、液晶电视等上下游项目,在中小尺寸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主要项目包括,总投资27亿元的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总投资31亿元的京东方4.5代TFT-LCD、总投资30亿元的深天马4.5代TFT-LCD、总投资7亿元的虹视OLED等项目。2010年,成都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三)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聚集,已经发展成为成都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产业。

2005年前,成都市政府正式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5年后,成都软件产业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全国知名、中西部领先、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2009年,成都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6.9%;聚集企业600余家,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落户;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突破8万人整数关口;在全国享有声誉的天府软件园入园企业突破100家,达到118家;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载体和依托,成都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12个国家级基地授牌,位居中国各大城市之冠;成为中国第二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和中西部3G通信企业聚集度最高、最具产业活力的区域,整体产业规模和水平排在中国前六位。

◇ 服务外包

截至2009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服务外包企业100余家。商务部合同备案外包服务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ITO业务稳定增长,BPO项目引进较快。从事ITO业务的主要包括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新聚思、海辉软件、杰华科技、颠峰软件、新蛋、博彦科技、华胜天成、宇信易诚等。从事BPO业务的主要包括埃森哲、拉法基共享服务、威普罗、平安保险集团后援中心、新加坡电讯等企业。

◇ 信息安全

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三〇集团、卫士通、赛门铁克等60多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研发生产基地。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3.2亿美元设立国内最先进的信息安全、储存、灾备研发基地。卫士通成为全国首家信息安全领域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其中,华赛、30所、卫士通、盛安等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销售上千万的企业有10余家。◇ 行业应用和嵌入式软件

涵盖了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网络安全防护、工程技术、开发测试、信息产品供应链集成、协同软件开发,如SAP、台塑网、甲骨文等。目前已聚集了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NEC、华为、中兴通讯等,成为中国第四大3G通讯研发中心。其中,索贝在广电行业、运达创新在铁路信息化、银海在社保领域、芯通在3G领域都获得了快速发展。2009年相关重点企业产值超过32亿元。

◇ 数字媒体业

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推动了游戏动漫等产业迅猛发展、亮点频出,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增长30%以上,聚集企业70余家。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动漫动画等领域,国内TOP10的网络游戏企业盛大、腾讯、巨人、完美时空、光宇华夏和金山等6家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或机构,重点本土企业锦天科技、星漫科技、梦工厂相继被盛大、博瑞传播收购,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和强劲的后台支撑,发展进一步提速。多呵梦、炎龙科技、欢腾数码、139派等一批新兴网络游戏企业的多款游戏已在海外多个地区发行代理。今年以来,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较上年相比呈现出加速聚集的势态,主要体现在游戏研发和IC设计等领域,已成功引进简乐互动、Easynet易讯、日本KEL、鼎乾游戏、UCWEB优视动景、Playfish、天上友嘉等文化创意企业。

(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制剂、化学合成药、数字化医疗设备等特色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三块国家级牌子。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截至2009年,成都高新区共聚集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通过GMP认证的25家,销售收入过亿的知名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知名产品6个,销售收入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设备等领域特色:在现代中药、天然药物领域,聚集了地奥、恩威等现重点企业30余家,培育了心血康、洁尔阴等优势产品;在生物制品领域,聚集了蓉生、华神等生物制剂企业50余家,培育了静丙、131碘等优势产品,具有后发优势;在化学药领域,聚集了成都药业等40余家化学药,培育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倍特巴沙等优势品牌;在医疗设备领域,聚集了南格尔等医疗设备企业40余家,新引进了奥泰医疗(核磁共振)、西南医用设备(X光机)、恩普(B超)等优秀企业;此外,随着国际医药产业形势的转移,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CRO)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新的产业特色。

(五)结合天府新城建设,总部经济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5月,成都高新区已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赛门铁克、腾讯、诺亚舟、携程旅行网、中建材等包括结算中心、运营中心在内的各类总部项目近50个(注:包括国电大渡河、中石油、中石化、成达集团、中节能、中兴通讯、新希望集团、东方希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上海加冷松芝集团、三峡集团、四川富润集团、深创投、香港海峡友谊集团、海洋集团、北大青鸟、天津泰达、中航集团、华电、新华社、四川省电力、四川化工集团、中水集团、通威、川投集团、成都电业、恒泽动力、西南设计院等)。依托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引进了益丰投资、格兰西亚、北京银泰、北京产权交易所等项目,吸引了深创投、美国黄石基金、德同资本、四川龙蟒、新华投资、天盈投资等20余家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

(六)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成都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快速聚集了阿里巴巴、中电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新力光源稀土新光源总部基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建成了“面向3G的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设立了5000万元天使基金和5000

万元担保基金,新增大学生创业载体1万平方米,新增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结合已有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深化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发展路线的研究,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新媒体等产业的培育和推进,加强对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关注和跟踪,抢抓机遇,寻求突破。

(七)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科技孵化器载体和完善的科技孵化体系。成都高新区一直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及孵化培育工作,建成了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为骨干、包括24家孵化器在内的、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形成了多层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群体,每年新增创新创业企业200余家,常年在孵企业保持在1500家以上。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等11个国家级专业基地,国家人事部和地方政府共建的首个留学生创业园,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的成都全球多语信息转换中心,欧盟委员会在中国设立的唯一项目孵化中心。着力构建“1+5”的软件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即以软件公共技术主平台为支撑,包括IC设计、数字娱乐、信息安全、软件及服务外包、3G的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平台等内容的软件共性技术平台。建成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GLP中心分析测试平台、GMP中试生产中心项目、小分子筛选平台等生物医药平台,支持华西医院在高新区建设科技园和国家创新药物公共技术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09年专利申请量5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200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验收,并成为西部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积极打造国家级产业化基地,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形成四川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川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都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联盟、成都软件外包技术联盟、RFID产业技术联盟、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联盟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提升了区域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去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要求,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成都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天府新城建设,在已有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化,确立了“建设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的奋斗目标,明确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三大集群率先实现跨越的努力方向。同时,在路径措施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瞄准具有较强产业带动整合能力的龙头项目,加快推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集群化发展,主动流转一般性项目,确保有限的资源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中,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发展和天府新城建设,努力争取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进一步营造比较优势,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为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更大的产业支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承接全球优质产业转移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在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一些高新技

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已经和正在形成全国范围的比较优势。成都高新区将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主动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域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投资促进活动,锁定一些重点国家和重点地区进行招商,锁定IT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招商,特别是加强对产业链上目标企业的研究与推进,积极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继续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寻找和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提升经济实力,努力为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提供更大的产业支撑。

(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打造创新示范区,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自主创新不仅是高新区本身的使命,也是成都高新区下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成都高新区将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聚集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集群,实现由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生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即在发展动力上由生产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在建设重点上从硬环境建设向软环境建设转变,在发展路径上由强调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并重转变,在园区形态上从产业孤岛向现代化城市新区转变。一是构建“大孵化”体系。整合区域创业孵化资源,构建以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加速器等为主体的多元、梯级孵化体系。二是完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人才等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载体,促进产业的内生性发展。积极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和各类重点项目。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形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等为一体的“梯形融资”体系。三是聚集创新资源。加大对国内外创新团队、创新企业、创新项目等的引进力度,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向高新区汇聚。建立官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的落户和互动。加强创新人才聚集,形成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聚集效应。四是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研究和把握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捕捉新的发展机遇,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同时,还要站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努力引领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天府新城建设,努力为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将其打造为“软件产业城,城市新中心,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城建设,是成都高新区落实“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要求,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真正担当起在省、市新一轮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的重要抓手。天府新城位于成都南北中轴线(人民路-天府大道)南段,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其定位是“软件产业城,城市新中心,创新示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7.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50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科研、金融、商业3450万平方米,占总量的53%)。规划总就业人口60万人(其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20—30万人),总居住人口60万人。天府新城是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是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有机融合的新城区,是融创新研发中心、总部商务基地、现代服务基地、开放型人文住区(“一中心两基地一住区”)为一体的新城。作为“软件产业城”,截至2009年底,天府新城已落户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500多家,聚集了IBM、赛门铁克、阿尔卡特、诺基亚、甲骨文、上海盛大、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特别是2009年又成功引进埃森哲、DHL、亚马逊、马士基、西门子、阿里巴巴、富士康、完美时空等著名企业。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100强中有5家已进驻天府新城。在载体建设方面,通过政府建设、软件企业自建、第三方投资建设模式,已形成高新国际广场、天府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联通、移动、中兴、安捷伦等约130万平方

米,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在建的包括天府Village、塞门铁克、中国电信、30所等项目;拟建项目包括阿里巴巴、E托邦试验园等。据不完全统计,全部建成后将可形成约420万平方米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承载能力。作为“城市新中心”,已建成或在建电力、通讯、石油等行业的区域总部及川投、新希望等大企业总部约20项;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太平洋保险、成都控投、深圳创投等知名金融企业落户新城;商业零售业方面的仁和春天、美美力诚、伊藤洋华堂、王府井、欧尚、苏宁、凯德、上海复地等进入新城,并将会形成新南天地、金融总部区、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三大商圈;新国际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基本建成;海洋乐园、歌剧院艺术馆、两个高尔夫体育公园、成都大魔方、儿童乐园等文化休闲设施落户新城,有的已开始建设。作为成都新的城市中心区,根据目前已经建成和引进的项目来看,天府新城天府大道一带将正在承担成都的科技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中心功能。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按照“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思路,加快推进天府新城建设,努力把天府新城建设成为充满现代气息和个性魅力,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现代、城市品位一流的城市新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充分体现成都城市时尚、国际品质和现代形象。2010年底,天府大道沿线的在建项目将基本竣工。预计到2012年,天府新城建设量将达到26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天府新城建设量将达到3900万平方米。

第二篇:成都鞋业产业简介

成都鞋业产业简介

一、成都制鞋业的历史形成成都制革、制鞋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至清代达到了繁荣,现武侯祠内的三义庙,就是清康熙年间成都鞋业行会为纪念业内“祖师”刘备及其结义兄弟关羽、张飞而建造的,是成都鞋业在清代已达到一定繁荣程度的实物见证。成都武侯区内的浆洗街是起于清代的著名制革专业街,其街名就是取于制革的一道工序“浆洗”二字,浆洗街自形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成都乃至西南地区制鞋业皮革材料供应的重要基地。

三、四十年代,成都以生产军鞋为主;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成都以生产劳保鞋、马靴、单靴、工业专用及部分民用鞋为主,其中由原成都皮鞋厂生产的“鳄鱼”牌皮鞋、进军皮鞋厂生产的“进军”牌皮鞋、东风鞋厂生产的“东风”牌皮鞋、华胜皮鞋厂生产的“华胜”牌皮鞋等在内地都很有名气。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成都人力资源及鞋材资源的优势,加之制鞋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成都制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基础不断增强,产业不断壮大,尤其是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为了制鞋业的主力军,规模和队伍逐渐壮大,其运作方式也从小作坊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制鞋业尤其是皮鞋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

现,成都鞋业形成了以武侯区为中心的皮鞋及制鞋原材料市场的聚集,并辐射其崇州、温江等郊县。全市的皮鞋批发集中在荷花池,成都制鞋业已与温州、广州、泉州齐名,被业界并称为“三州一都”。2004年成都市共有制鞋企业3000余家(含鞋材生产企业),从业人员13万余人,年产各式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超过60亿元。

二、成都市皮鞋产业的特点

以女鞋制造为主。女鞋生产具有批量小、变化快、附加值高的特点,要求高水平的设计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不适宜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我市众多的制鞋企业为适应这种经营灵活的特点,一般规模都不很大。全市制鞋企业生产的女鞋产量占到全部制鞋量的90%左右,2004年近1亿双,其中武侯区内企业约8000万双。女鞋中较知名的品牌有:卡美多、艾民尔、古奇、派中派等,有国家级品牌20个,全国真皮标志企业17个。成都“中国女鞋之都”的美称已被业界普遍认同。

以外销为主。我市皮鞋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为主,企业生产模式一般是接单做鞋并主要以外销为主。其国外市场主要以俄罗斯、东南亚、东欧为主,在欧盟也有一定市场,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直接出口3000万美元。

— —2

第三篇: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贯彻落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和人才创业,推动项目引进和企业培育,聚集产业要素,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政策。

第一条工商、税务关系在成都高新区,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软件、应用开发及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主业的企业、机构以及创业团队,经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评估认可后,适用本政策。

第二条由工商税务关系在成都高新区以外的企业新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及以上且成立后1年内用工人数达到50人以上的,给予以下支持:

(一)租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及其下属单位建设的载体(以下简称政府建设载体)或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认可的相关产业专业载体(不包括厂房等生产性载体,以下简称非政府建设载体),给予3年房租补贴,第1年按不超过40元/平方米·月,第2、3年按不超过20元/平方米·月标准执行。

(二)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平台性,其业务呈多区域、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省外公司,其总部从异地整体迁入成都高新区的,按不超过40元/平方米·月标准给予3年房租补贴,其原有技术和管理人员一次性随迁的,按每人2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三)企业成立后前5年,对成都高新区经济做出贡献的,分别给予重点产业化项目培育资金支持。

第三条鼓励知名企业骨干人员创业。在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担任中高级以上职务的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来成都高新区创业,给予以下支持:

(一)按实际需求提供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租用政府建设载体的,5年内房租全免;租用非政府建设载体的,5年内给予不超过40元/平方米·月的房租补贴。上述免租或补贴政策在前3年结束后,经评估合格方可享受后2年免租或补贴政策。

(二)按企业发展规模和业务性质给予100—50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经复审合格后可给予连续支持。

第四条鼓励其他创业者创业。其创业项目经评估后,给予以下支持:

(一)按实际需求提供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不超过3年。租用政府建设载体的,房租全免;租用非政府建设载体的,给予不超过40元/平方米·月的房租补贴。

(二)按企业发展规模和业务性质给予10—10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金支持。

第五条鼓励成都高新区现有移动互联网企业成长壮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一)对增长快速的企业给予重点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支持。

(二)对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给予50—200万元企业经营管理层奖励。

第六条支持企业引进、培训和招聘人才。

(一)人才奖励。对在成都高新区连续工作满1年的员工,按其对成都高新区贡献给予人才专项奖励。

(二)人才引进。企业从省外新聘用中层以上和项目经理以上核心技术或管理人才且在成都高新区连续工作期满1年,给予20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补贴人数不超过企业每年新增员工人数的10%。

(三)鼓励和支持对口高校、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来成都高新区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实训等相关人才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培训机构,开展人才培训、实训等活动。

(四)鼓励企业、机构组织到国内一线城市、高校密集省会城市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每次组织参与招聘的企业达10家及以上的,给予实际活动经费50%的补贴,单次补贴金额不超过

15万元。

(五)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才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推荐等提供专门支持与服务;为企业员工优先提供廉租公寓。

(六)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相关人才政策支持并按规定给予配套支持。

第七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业投融资服务。

(一)设立移动互联网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为成都高新区内有订单、有市场、讲诚信的移动互联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补贴和担保费用补贴按相关政策执行。

(二)设立总额8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为成都高新区内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三)对在股份转让报价系统成功挂牌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每户最高100万元补贴资金;对完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境外上市(上柜)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每户最高300万元补贴资金。

(四)投资机构对成都高新区创业企业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金额的5%对被投企业进行项目扶持,单个企业获得项目扶持资金上限为100万元;投资机构吸引其投资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按照企业在成都高新区投资额度的5%对投资机构给予奖励,上限不超过50万元。

第八条鼓励企业和机构建设智能终端应用测试平台、内容存储分发云服务平台、专业性实验室等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开发者提供便利优惠的技术服务。对经评估认可的平台,给予其建设投资额20%的补贴;成都高新区内企业使用前述经评估认可的平台,给予其实际支付使用费20%的补贴。补贴额以100万元为限。

第九条支持企业购买、自建办公载体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园区建设。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经评估认可的企业,可购买政府建设的产业载体或自建办公楼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移动互联网产业载体投资建设,经批准建设的专业性产业(科技)园,符合规定的给予建设规费减、免征收的支持。

第十条营造良好的行业交流环境。

(一)鼓励国内外相关行业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成都高新区开展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活动,经成都高新区认可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活动经费支持。

(二)支持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协会,并鼓励其开展本地产业研究及国内外动态研究、行业活动组织,给予协会运行经费、项目研究经费、活动开展经费支持。

第十一条本政策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具体操作办法由实施细则规定。第十二条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有效期5年。

第四篇:杭州高新区动漫产业发展介绍

集聚资源 凝结创意

着力打造杭州“动漫之都”产业核心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进入21世纪,一个兼具高新技术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又为杭城增添了一道新的亮色。依托“天堂硅谷,动漫之都”的战略构想,2004年12月,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应运而生。

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钱江南岸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是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12月命名的首批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一,也是首批惟一一个以高科技园区命名的动画基地。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作为浙江最具影响的创新源,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区党委、管委会、政府充分认识到,新兴的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区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健康向上的动漫文化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为加强国家级基地建设,推动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区按照省市有关部署,把动漫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扶持,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努力打造 “动漫之都”的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5年多来,高新 区动画产业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在国内动漫产业竞争格局中各项指标都居于前列。

1、编制产业规划,营造政策洼地

在基地建立之初,我区邀请了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和省经济规划院的专家编制了“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突出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动漫画、益智游戏、数字影视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发展领域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运作模式。为建设好动画基地,区党委、管委会、区政府始终把“营造政策洼地,形成产业高地”放在首要位置,在2005年初就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动画基地的公共体系建设和相关企业扶持。期间为适应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区及时修订完善了原有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扶持力度。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产业高地”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基地已集聚动漫、游戏及相关企业83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最新数据,基地内中南卡通、漫奇妙动画机构等5家影视动画企业的生产规模都达到每年2000分钟以上的产量,居于国内前列。同时,中南卡通、渡口网络等企业也被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文化产品重点出口企业。

2、加强院校合作,培育专业人才

动漫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行业,它对文学艺术、美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等 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们为满足企业对创意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的需求,采取了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省内相关专业知名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联合推出动漫人才实训中心,为企业量身定制,实施菜单式培训,共同推进人才培训和教学实践,使企业与院校形成互动,实现共赢。迄今,经基地实训中心培训合格并被企业录用的人员已达800多人,较好地解决了动漫人才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基地通过广泛的宣传推介及定期动漫人才专场招聘,帮助企业物色“千里马”,目前,动画基地已集聚了动漫游戏从业人员4000余人。

3、搭建公共平台,健全服务体系

政策优惠是一时的,真正吸引企业的只有靠环境和服务。作为服务于动漫游戏等企业的专业孵化器,动画基地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为关注,着力做好三个公共平台建设工作。一是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解决基地动漫游戏企业对关键技术设备的需求,我们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投入基于动漫素材、动漫创作和后期加工的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地企业提供包括动画渲染、音效制作、后期合成等公共服务,以切实降低动漫游戏企业的制作和经营成本,提高基地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技术平台一期建设已基本到位,针对企业的免费服务月活动正在进行中。二是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针对动漫游戏企业融资难的实际,我们一方面通过 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小规模贷款;另一方面,动画基地也积极与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强沟通,通过银企座谈会、投资推介会等载体,为企业牵线搭桥,努力促成动漫游戏企业的投融资事宜。三是搭建版权保护平台。企业及动漫产品初具品牌效应之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地聘请相关法律顾问,及时为企业做好版权保护的宣传普及、贯彻执行和保障维权工作。目前,动画基地已被省、市新闻出版局命名为“版权保护示范基地”;中南卡通等企业也率先成为首批“浙江省版权保护示范企业”。

4、鼓励作品原创,打造动漫精品

动漫游戏作为文化内容产业,形象是灵魂,内容是核心。动画基地投入运作以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企业原创生产,鼓励企业能够打造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本土文化的一流精品佳作。对于重点作品,我们从前期创意开始,协助相关企业邀请专家进行把脉,力求达到最佳资源配置。2005—2007年,基地企业共完成原创影视动画作品24000多分钟,占全省95%以上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2008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我区动漫游戏产业仍然取得骄人的成绩:原创影视动画片以24部16886分钟的产量居于全国各国家级动画基地首位;动漫游戏海内外版权及授权经营收入3.67亿元,居于全国各基地前茅。今年1-11月份,基地获得广电部门发行许可证的原创影视动画创作生产量为24部17963分钟,同比增长40%以上,研发制作完成游戏作品(包括网 络游戏和休闲游戏)490款。其中,中南卡通创作的《郑和下西洋》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首批入选的动画片之一;《天眼神牛》、《虹猫蓝兔光明剑》等7部作品在国家广电总局2009国产优秀动画片中榜上有名;《魔幻仙踪》、《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奇趣宝典俱乐部》、《劲爆战士》等4部作品荣获“2008全国动画精品”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我区动漫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已初步呈现。中南卡通的产品已先后进入63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海外版权销售突破300万美元,国内授权经营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海外授权收入88.6万美元,实现利润700多万元。2009年收入、利润均比上年翻番,截止11月份,实现总收入5087.38万元,其中海外发行与销售商品收入共计1603.43万元,成为国产原创动画出口龙头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代表中国动漫界亮相北京“共和国辉煌60年成就展”,作品《天眼》、《乐比悠悠》、《郑和下西洋》等10多部动画片均成功进入海外主流市场,《魔幻仙踪》更在美国主流频道播出;宏梦卡通入驻基地后,在制作完成79集动画片《虹猫蓝兔光明剑》的同时,又制作完成80多分钟的大型动画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日前已递交中影集团审片,计划在2009年贺岁档上映,公司海外版权销售业务已扩展至35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还将与国内领先的游戏运营商合作,推出上线“虹猫蓝兔”网页游戏及网上多人在线游戏;玄机科技公司出品的动画片《秦时明月》受众范围 广泛,该作品已先后进入27个国家和地区,还获得国家广电系统最高奖项——“星光奖”,2009年迄今为止已实现海外版权销售43.2万美金。

5、参与动漫节展,促进交流合作

打造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构建专业节展平台是国家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作为惟一一个 “国”字号的动漫盛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固定在杭举办已是第5个年头,规模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正逐渐显现。我区动画基地作为东道主,倍加珍惜这一会展平台,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策划动漫节各项活动,并承办每年的动漫产业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基地企业参与动漫产业博览会、产业高峰论坛、动漫影视作品大赛等动漫节主要活动,为企业提供包括形象展示、沟通交流、寻求合作等各方面的服务。仅动漫节签约仪式一项活动,5年来基地企业签约总金额就达到80亿元。此外,基地还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了北京网博会、深圳文博会、香港动漫节等动漫游戏业的知名节展活动,打响“杭州动漫”、“天堂动漫”品牌。

6、传播动漫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教育

我区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创作优秀动漫游戏作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精神融于动画网游作品之中,让孩子们在观赏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如《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小红军长征记》、《抗日小奇兵》、漫画丛书《美德起舞》、益智网络游戏《童年》等一部部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以小见大,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科学文明习惯的很好教材,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我区会同杭州市相关部门,精心设计载体,积极组织开展了“动漫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向区内外中小学赠送动漫图书音像作品;组织专家开设专题讲题,向中小学生介绍动漫知识和文化,引导中小学生正确汲取动漫文化中的精品,剔除糟粕。同时定期举行“动画基地开放日”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动漫企业,了解动漫制作的简单过程;播放动漫精品,进行青少年的审美情操教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杭州打造“天堂硅谷”的核心区,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构筑“3+X”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部署,着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骨干的“2+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动漫游戏为核心、以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为主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并设立了高新区(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出台《关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区财政每年安排9000万元,在财政、土地、人才、研发、投融资等方面进一步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09年1-6月份,全区文化创意产业中限额(500万元)以上的八大重点行业企业共有213家,实现增加值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8%;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营业收 入64.6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3%,从业人员4.5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8.53%。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位于高新区(滨江)南部区块,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这里正按照市领导关于“一城四区” 即“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的定位和“建好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打造杭州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白马湖模式,争当杭州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排头兵和引领者”的总体要求,按照“两年形成框架,四年初具规模,六年基本建成”的计划安排,加紧推进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暨动漫广场综合体建设。希望通过6年的开发建设,将将白马湖地区建设成为动漫为特色,集研发、生产、休闲、居住、商贸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成为一座“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综合性生态文化创意城。

预计到2010年,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 99.6 亿元左右,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8.9% 左右;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完善以动漫游戏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布局形态,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产业集群,从总体上做好各重要节点之间相互错位、相互协调、相互带动,推动我区 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滨江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年均力争高于全区GDP 8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80亿元左右,占全区GDP的40.5%,使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五篇: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摘要】作为中国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力之城”,并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那么成都为何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没有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优势,以及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又是怎样发展的?本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情况进行了摸底,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成都 文化创意产业 环境 发展

关于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报告

段西 国际文化贸易 200904163054

文化创意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有不同的界定。上世纪末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以各自擅长的方式积极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及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和“中国第四城”的美誉,作为四川省会和西部中心城市,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地。目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制约和挑战。成都需要结合成都自身文化特色,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一、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与环境

成都市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7166美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由此表明成都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并进入基本实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阶段。

(一)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青藏高原东缘,锦江等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又受到都江堰的灌溉。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历史上没有大灾大难,自建成以来从未改名或迁建。

成都历史悠久,根据成都市区内的金沙遗址等考古遗址,成都成为高度发达的城市聚落距今已有3200余年。因为都江堰的润泽,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拥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各一处,以及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各类博物馆。这些都为成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二)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得天独厚

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神秘的古代文明、繁荣的当代文化艺术和休闲的都市生活等。浓郁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作为西部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具有较强的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成都是西部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中心、交通和通讯枢纽,汇聚各种要素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产生极大的能量,吸引着无数投资者的目光。成都曾入选中国20个最适合投资城市;在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评选活动”中,除直辖市外成都排名第一。同时,成都有着吸引创意人才的能力。“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印证着成都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这正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同时,成都市域内及周边地区高校云集,拥有5所“211”高校及2所“985”高校,这在中西部城市中首屈一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完全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成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是西部经济中心,服务业发达,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综上所述,成都可以称得是技术、人才和包容的完美结合体,从而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三)政策环境利好

2009年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正式发布,规划目标指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规划》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七个重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规划》提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是:2009至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中远期目标是:2015至2020年,通过“四基地”(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文博旅游基地、创意设计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两中心”(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建设,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将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鼎立之城的目标,表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时,这也对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在2010年11月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集团。健全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提升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文化品牌,深入打造“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办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意成都”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成都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七大产业: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

二、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一)增强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一股新浪潮,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一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命脉的竞争已经展开。成都要在竞争中取胜,要想领跑西部,塑造“西部辐射力”,必须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和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人文环境,气候,湿度,以及绿化等各种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上游化要求产业结构随之优化升级,以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缓解资源约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的有效手段。当前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高端产业,低碳经济,争夺“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引领成都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想的有效途径。

三、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仅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一)以园区化和楼宇化为主要模式,培育品牌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集聚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载体的主要形态为楼宇或园区。楼宇化和园区化模式,是国际国内的普遍做法。租赁废弃厂房、仓库,并对其进行简单改造收取租金是成都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最普遍的盈利方式。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堆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收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为成功的是北京的“798”。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成都市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对成都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好园区化和楼宇化的模式,培育品牌园区,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产业体系和链条;同时要认识到产业园并不完全等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产业园区要避免“有园无产业”的窘境。

(二)建设重大项目,创造文化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

目前,以文博资源开发为例,打造文博品牌方面,成都具有全国领先的竞争优势,形成独有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金沙文化品牌的打造,建川博物馆聚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以创意为灵魂,建设重大项目,创造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都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金沙文化品牌是成都较为成功的重大文化项目。这个品牌由几个项目创意共同组成,包括博物馆,音乐剧,剧场建设以及金沙节庆活动等。从金沙遗址博物馆,到金沙剧场和《金沙》音乐剧的驻场演出,再到金沙太阳节,以及即将呈现的金沙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每一个举措都是一个精彩的创意。由金沙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是打造文化项目的基础,并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水平和效益。

建设中的“成都东区项目”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音乐主题公园加音乐产业集聚园的二合一模式。该项目意在打造以音乐公园为核心、催生配套关联产业全局发展的东区数字音乐公园,未来3至5年内将成为音乐产业发展、明星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接入的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成都正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紧跟经济发展的低碳主线,园区具备无限潜力。

与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成都还缺乏全国甚至世界级重大文化项目,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有待提升。成都在文博旅游品牌开发方面已有成熟产品和较强的竞争力,还需整合资源,输出成功模式获取区域外的经济收益,并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引进培育品牌企业,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

培育和引进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一是培育市域内国有和民营骨干文化企业;二是积极引进盛大、金山、腾讯以及深圳嘉蓝图设计、深圳浪尖设计等国内知名企业,提升成都在创意产业上的竞争力。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市场合力,成都市在出版传媒、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三大主力军”,包括成都传媒集团,文旅集团,成都演艺集团。

1.新闻出版业:成都传媒集团是新闻传媒业的行业领头羊。2006年11月合并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和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都传媒集团,并提出了“铸就中国传媒新航母,缔造国际传媒新势力”的发展愿景。产业涵盖创意产业领域的主要部分即报刊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网络传输业、广告会展业等。成都传媒集团的成立,意味着全国中心城市第一家综合传媒集团的出现。

2.文博旅游业:组建文旅集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组建大集团”的战略思路的重要举措。文旅集团成立后承担起成都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营销,促进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演艺娱乐业:2007年11月成都演艺集团公司成立,成演目前具备西部地区最专业的剧场和音乐厅。4年来共策划、经营国内外大中型演艺项目7000余场次,接待观众500余万人次,公司推出的原创音乐剧《金沙》创下了中国音乐剧演出的新纪录,斥重金打造的成都红馆,更以每年引进明星演唱会、芭蕾剧目、音乐剧、颁奖典礼等50场演出的全新创意成为成都演艺新地标。

成都在出版传媒、文博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但在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比如动漫游戏领域有较强的制作能力,还缺乏原创力强,具有品牌构建能力的动漫企业,动漫产业链有待完善。

四、对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蓄势待发,但同时面临着融资瓶颈,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 “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完善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对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指导,优化环境。对企业而言,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从政府来说,要转换角色,以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重点加强引导,完善公共服务,营造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引导产业集聚,完善相关产业链。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打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引导文化创意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带动配套项目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3.培养和留住创意人才,吸纳引进高端人才。文化创意产业要真正实现发展,核心在于人才。目前,成都最缺乏的是复合型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文化创意,又懂得产业和市场化运作的人。除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评价的制度体系,如何孕育创意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氛围,吸引创意人才前来创业,并防止优秀人才外流,有待进一步思考。

下载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办事处

    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办事处石羊街道办事处2008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 及2009年信息化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街道信息化工作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科技局的精心挃......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

    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 和美教育发展工作室2012秋总结会安排 一、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为2013年1月25日,地点为学校底楼会议室,参会人员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美教育发展工作室成员、德......

    成都高新区石羊小学

    成都高新区石羊小学 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关于围绕我市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成纪发„20......

    成都简介(最终定稿)

    成都市[Chengdu],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依托陕西、西安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历经十余年发展而形成的人才、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

    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百宜镇辣椒产业发展简介 乌当区百宜镇位于贵阳市东北面,距离贵阳市区五十三公里,百宜辣椒主要特征:百宜辣椒作为贵阳本地优良品种,其果皮和胎座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

    “麒麟西瓜”产业发展简介

    “麒麟西瓜”产业发展简介赏花品瓜慢生活,生态郭庙第一家。近年来,郭庙镇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强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发展机遇,“麒麟”西瓜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筠连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1筠连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系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 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拨368.5至1777.2米之间。东与珙 县毗邻、南与云南威信、彝良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