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第三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2014年第三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B、39C、37D、40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
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
3、对下列哪个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艾滋病B、脊髓灰质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D、伤寒和副伤寒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卫生部D、省人民政府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是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B、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C、疫区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单个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7、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A、急救中心(110)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8、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乙,丙,丙B 甲,甲,乙,乙
C 甲,甲,乙,丙D 甲,乙,乙,乙
9、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A 甲类传染病B 乙类传染病
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10、以下()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A 煮沸B 高压蒸气C 优氯净D 紫外线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目的包括以下哪些?()
A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B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C 提高医疗质量
D 保证医疗安全
E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
2、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恰当的?()
A 隐瞒患者及其家属
B 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C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D 积极救治患者。
E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哪些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A《传染病防治法》
B《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C《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D《消毒管理办法》
E《职业病防治法》
4、医疗机构有下列哪些行为时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A 未建立或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B 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C 未对消毒药械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D 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
E 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5、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以下哪些?()
A 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B 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C 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D 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E 以上全是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的和,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和,也包括和真菌孢子。
3、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采取相应的。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
1、密闭式保留导尿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4、B5、B6、C7、D8、D9、B10、C
二、多项选择
1、ABCD2、BCDE3、AB4、ABCE5、ABCDE
三、填空题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3、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四、简答题
1、密闭式保留导尿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长时间留置导尿。
(2)集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上。
(3)集尿管的扭结。
(4)抗生素冲洗膀胱。
(5)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
其中以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所致感染的机会最多。
2、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1)消毒、无菌原则。(2)合理使用抗生素。(3)重点部门感染管理。(4)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的管理。
(5)消毒药械的管理。(6)污水、污物的处理。(7)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管理。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①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③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④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⑤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⑥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第二篇:2014年第一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2014年第一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A、个人检讨B、批评教育C、依照刑法处理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B、3C、4D、5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医院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什么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C《艾滋病防治条例》
D《消毒管理办法》
10、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少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2例
B 3例
C 4例
D 5例
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
A 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B 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
C 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
D 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
E 现场检查
2、医院感染包括以下哪些?()
A 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入院前已开始入院后仍存在的感染
D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住院期间发病的感染
E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3、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 部。
B 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在6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C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时应在6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D 住院床位总数在2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
E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
4、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B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的内镜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C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D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E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下面那些属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其专职人员的职责?()
A 监测、分析和反馈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B 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C 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D 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E 指导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4、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5、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包括哪些?
2、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3、医疗机构执行医疗器械、器具消毒技术规范应达到哪些要求?
2014年第一季度院感传染病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C5、C6、C7、B8、A9、A10、B
二、多选题
1.ABCDE2.ABE3.CD4.ABDE5.ABCDE
三、是非题
1、是
2、非
3、非
4、非
5、是
五、简答题
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7号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
《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2、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诊;
2、经预诊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相应科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进行消毒措.3、医疗机构执行医疗器械、器具消毒技术规范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第三篇:2014年第二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答案
2014年第二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消毒合格是指消毒后媒介携带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要求不得检出活的微生物。()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血流系统的物品一旦污染感染的危险很高,这类高度危险物品一定要达到灭菌要求。()
4、内镜和体温表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要求采用中水平消毒法处理。()
5压力蒸汽是最简单、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任何情况下应当首选,如不能使用才考虑选择其他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6、清洗不是消毒也不是灭菌,但可以最大限度去除物品上的污物,是消毒灭菌前重要的处理步骤,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8、护理不同病人之间或为同一病人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应当使用含酒精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防止微生物传播。()
9、带手套操作可减少病人身上的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也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所以可用带手套替代洗手。()
10、有效的洗手技术包括准备、吸收和冲洗三个阶段。()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医院消毒是清除或杀灭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的过程。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效果检测工作。
3、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要求。
4、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制度。
5、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
6、经营者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产品的复印件。
7、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
8、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引起的疾病。
9、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10、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1、医疗卫生机构空气消毒常用紫外线,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不得低于
uW/cm2。
12、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洗手分为和外科洗手。
13、凡是严格保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物品均需。
14、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需要激活,可用天。
15、应当单独消毒处理,避免对工作人员刺伤。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耐高温、耐湿物品及器材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干热灭菌B压力蒸汽灭菌
C环氧乙烷D戊二醛浸泡
2、()气体具有穿透力强、杀菌谱广的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是目前和在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低温灭菌剂。
A戊二醛B环氧乙烷
C 过氧乙酸D等离子体
3、B-D试验用于监测真空水平,检查是否漏气,应当()进行一次监测
A每月B每2周C 每周D每天
4、戊二醛是属于广谱、高效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戊二醛浸泡灭菌法时间为()
A0.5小时B1小时
C4小时D10小时
5、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应当()进行一次浓度检测。
A每月B每2周C 每周D每天
6、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浸泡时间为()
A0.5小时B1小时
C2小时D4小时以上
7、碘类消毒剂不能杀灭和去除()
A病毒B真菌
C细菌芽孢D细菌繁殖体
8、对受到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当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消毒灭菌。
A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灭菌
C高水平消毒D中水平消毒
9、与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并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科检查器械属于中度危险物品要求
A低水平消毒B灭菌
C高水平消毒D中水平消毒
10、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一般为()
A3天B7天
C10天D14天
11、()主要用于污染较重,尤其是有机物污染、物品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的物品的清洗。
A含氯消毒剂B酶
C过氧乙酸D戊二醛
12、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防止微生物在()中播散,防止和限制传染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易感者。
A病人与病人B病人与工作人员
C 病人与媒介D病人、工作人员与媒介
1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
A工艺监测B化学监测
C生物监测D以上都是
14、用平板暴露法对医疗卫生机构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室内面积小于或等于30平方米的应当布()个采样点。
A1B2
C3D515、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污染锐利器械损伤首先应进行下列哪项处理?()
A挤压B冲洗
C消毒D注射免疫剂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2、简述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
3、以口腔诊疗器械为例简述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频次要求。
2014年第二季度传染病及医院感染考试题
一、是非题:
1、√
2、√
3、√4、×
5、√
6、√
7、×
8、√
9、×10、√
二、填空题:
1、病原微生物
2、消毒与灭菌
3、消毒
4、检查验收
5、治疗效果
6、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8、微生物
9、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0、传播途径11、7012、卫生洗手13、灭菌14、1415、锐利器械
三、单选题:
1、B2、B3、D4、D5、C6、A7、C8、A9、C10、B11、B12、D13、D14、C15、B
四、简答题:
1、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应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根据物品污染后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物品必须灭菌;
2中度危险物品可以选择高效或中效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物品除特殊要求外,可用低效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致病性芽孢菌和真菌及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灭菌或高效消毒。
2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污染的物品选中效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及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选中或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剂量。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耐高温、耐湿物品及器材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选用干热灭菌;
3不耐热、不耐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环氧乙烷灭菌。
4器械的浸泡灭菌选择对金属腐蚀性小的灭菌方法。
2.答: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三类。其措施有:(1)、划分隔离区域:在隔离区域内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物品严格分开使用;半污染区经常消毒保持清洁;污染区域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2)、洗手和手套:洗手包括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接触病人前后及接触病人的体液分必物、排泄物、粘膜和破损的皮肤、污染的器械后必须洗手,除规范洗手外,还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应当洗手。(3)、设置隔离室,将感染者与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设置通风换气及空气消毒过滤设施。(4)、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面罩、护目镜等。
3、答:(1)、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2)、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预真空灭菌应当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1化学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2生物监测: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3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第四篇: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二0一四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成本季度院感监测、质控的常规工作
1、每月按时完成院感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对监测结果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整改。并及时检查整改结果,2、每月做好院感病例监测及向自治区院感质控中心上报“每月院感病例上报表”。
3、每周有重点的对全院院感控制工作进行督导。
4、重点检查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情况。
二、完成本季度培训工作
进行一次“职业防护”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监测”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计划参加一期区内院感控制培训班。
计划安排院感专职人员参加区内外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培训班,提高院感相关知识。
四、完成上半年院感通讯的编写及下发工作。
第五篇:2016年医院感染和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6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本,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医务人员鼎力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1、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科、院感小组三级感染管理体系作用。修订完善医院感染制度51项,并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各级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
2、修订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手册》,加强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监督检查机制。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确保医疗安全。
1、医院感染的综合性监测。为加强运行病例监控,杜绝医院感染病例迟报、漏报的现象,院感科坚持定时下科室监测住院病例,分析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查找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2016年共出院人数461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6%,2015年院感率0.42%,2016年院感率与2015年同期比较增加了0.04%。1类切口541例感染率为零,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2016年7月开展了一次现患率调查,现患率为2.63%。符合医院感染现患率≤10%的规定要求,2016年10月开展了一次漏报率调查,抽查样本844份。漏报1例,漏报率为20%。感染办每季度对监测资料及时汇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向临床反馈。无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事件发生。
2.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口腔科、眼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
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全年共取样监测90份,合格88份,2份不合格,合格率98%。XXX疾控中心上半年来我院监测采样 12份,监测结果均合格。
3、全年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2次,共监测紫外线灯管41支,不合格1支,合格率98%。
4、加强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证件监督检查,全年共抽查一次性医疗用品60种,未发现证件不全及科室自行采购现象,且均在有效期内。
5、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认真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全年共监测出多重耐药菌18例,其中医院感染2例,社区感染16例,院感科每季度及时将监测结果总结、分析并反馈至相关科室,并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三、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1、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报告与控制的规章制度,按照河南省质控中心要求,每季度定时登录全国院感爆发报告平台报告我院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情况。全年无医院感染疑似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并组织开展了一次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2、加强重点部门管理,对手术室、产房、眼科、口腔科,胃镜室等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规范管理,从建筑布局、消毒灭菌、隔离,到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设施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如规范了手术室布类打包问题等,得到了持续改进。
3、加强手卫生管理,按照《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制订了手卫生工作目标,开展了手卫生现状调查,上传国家手卫生调查网,针对我院手卫生设施不完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在全院水龙头均为脚踏式或肘碰式,洗手液、手消毒剂、纸抽盒配备齐全。加强了手卫生宣传,在世界手卫生宣传日前后,院感科下科室分别对全院各科进行手卫生培训,培训率100%,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每月开展一次手卫生调查,并进行分析,现手卫生知晓率99%,依从性77%,正确率87%,完成了手卫生工作目标(2016年手卫生工作目
标: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7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90%;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9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85%;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0%;手卫生正确率≥70%)。
4、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3月份进行了一次安全注射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50份,进行了分析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于6月开展了一次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演练,院感科全体人员下科室分别对全院各科进行了职业暴露处理应急预案培训和现场演练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全年发生职业暴露1例。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根据2016年医院感染控制的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和下科室分散培训等形式,对全院各级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核,主要内容《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漏防护及应急处理》、《医院保洁员手卫生知识》,《医院保洁员院感知识培训》,《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等。全年共培训9次,并进行理论考试四次。院感专职人员和护士长、感控护士参加省级培训班4次,共计13人次参加。并组织医护人员添加感控微信公众号,通过感控工作间参加感控公开课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及保洁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院感知识水平。
五、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
1、修订了《2016年医院感染考核标准》依据该标准院感科每月对科室及重点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在院职评会上反馈并下发临床科室。及时监控科室各类感染环节、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督导检查,定时到临床科室和医废暂存处巡视,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交接,登记等环节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院感办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2016年疾控科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院医务人员鼎力支持和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2016年疾控科管理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职责
按照《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的通知》要求,成立有疾病预防控制科,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管理组织,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并制定下发了疾控科各项管理制度33项,并督导认真落实。
二、传染病管理工作
1、加强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了门诊日志管理,规范了传染病登记报告本,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每月对疫情进行汇总分析。2016年共上报传染病85例,其中结核疑似57例(确诊3例),其他传染病28例(其中乙肝5例、丙肝17例、梅毒1例、水痘4人、手足口1人)。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6例。
2、卫生城复检期间,在我院有限的条件下,和院领导一起积极想办法,按照卫生城复检要求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规范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科相关管理制度25项,消毒隔离设施配备齐全。每月按时向魏都区疾控中心上报肠道门诊人数及发热门诊人数,全年共上报522人,其中肠道门诊人数280人,发热门诊242人。
3、认真开展HIV综合防治筛查监测上报工作,2016年全年共监测上报HIV5757人次,比2015年5036人次,增加了721人次,可疑2例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HIV实验室做确认实验,报告及时准确。
4、认真开展疟疾监测上报工作
按照《魏都区2016年疟疾防治方案》要求,成立了疟疾领导组织,制定了疟疾防治工作计划和制度,认真开展对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及时给防疫站送血样,全年医院和社区共送检144 份,按时完成了送检任务。
5、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认真开展社区传染病管理和监测工作,负责辖区两所幼儿园传染病筛查,指导、督导工作,并对辖区居家隔离的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指导消毒隔离和治疗指导。全年共随访结核3人、手足口病例10人。
6、加强了传染病知识培训和宣传,对医务人员培训4次,进行理论考试3次。按照XXX卫生局统一安排,先后组织参加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疟疾日”、“碘缺乏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日” 和“全国肝炎日”等宣传义诊活动7次,在门诊急诊滚动播放疟疾、碘缺乏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还通过微信和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核心信息,并将宣传照片和总结存档同时上报魏都区疾控中心。
7、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并逐渐完善突发突发公共事件事应急预案流程,并按计划联合多部门进行应急演练一次。
8、认真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工作
按照《XXX中心医院南院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监测与咨询服务。给妇产科、检验科等相关人员下发了河南省预防艾滋、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16本。按照要求每月3号前将梅毒、乙肝和艾滋病母婴阻断报表按时上报保健院,2016年共咨询468人,共监测468人,2015年共咨询380人,共监测380人;2016年与2015年相比,咨询人数加了88人,监测人数增加了88人。监测出乙肝16人,已按要求进行母婴阻断措施。
二、认真落实死亡证明的管理和上报工作
加强了死亡证明的管理工作。全院死亡证明由疾控科统一编号管理,交急诊科统一登记发放,全年共网络上报死亡病人58例,2015年网络上报死亡病人33例,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5例。
三、认真落实慢性病管理工作
1、慢病登记报告:按照《魏都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工作,2016年慢性病上报1070人,与上年(2015年504人)同期比较增加了90人,其中脑卒中 168人,冠心病288人,糖尿病90人,高血压505人,慢阻肺18人
精神病1人。2、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 门诊日志统计2016年上半年门诊35岁以上人群初诊人数2563人,测血压人数2315人,筛查高血压人数171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0%。
3、根据《河南省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规范(试行)》要求,制定了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培训制度、定期查漏和补报制度、自查与奖惩制度,全年共上报肿瘤 例。
四、完成迎检工作
1、认真落实卫生城复检工作:按照卫生城复检要求整理了2013-2016四年的疾控、院感迎检资料20类,共262项整理成册,整齐存放。每天对预检分诊,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坚持每天多次到责任区巡视,捡烟头。完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复检工作。
2、完成了区疾控对社区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迎检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修订社区传染病相关制度22项,下发红头文件三个。
3、迎接了XXX卫计委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督导检查工作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重点项目检查工作。
4、迎接了河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专项检查,对我院结核病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誉。
四、健康促进医院工作
1、按照许区办[2015]17号《关于深化开展健康“五促进”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制订了健康促进方案,计划、成立医院健康促进组织和健康教育讲师团,制定并下发相关红头文件4个,制度和职责40个。设立健康促进科室6个,健康促进小组每月开展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讲座1次,整理健康促进相关资料,召开了健康促进小组会议2次,进行了理论和技能培训2次,并指导六个临床科室健康促进小组完成了2015年和2016年科室健康促进资料36项。全院临床科室印发健康教育处方40种。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健康促进委员会,明确职责、由疾控科专人负责,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健康促进医院计划,定期开
展医护人员培训,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基地和宣传栏。
2、采取多种形式在院内、院外进行健康教育,组建讲师团,积极开展免疫规划、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3、进行了3次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4、在院内和病区走廊制作宣传版面和宣传图四副,制作2016年健康教育专栏宣传资料六期,每期按时更换;创建了《南区医院健康家园》微信群全院共发信息500多条;按照市健康促进办要求完成了2015年和2016年全年健康促进资料22项。
5、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身运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为有效开展职工健身操,医院聘请老师给我院职工教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六字诀。通过工间操的锻炼,使我院职工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疾控科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