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

时间:2019-05-12 22: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语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语教学》。

第一篇: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提倡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精华----成语的教学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契机。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成语的教学和运用呢?以下是我们一段时期以来打破“惟一正确、从众心态、经验主义”等创新思维的枷锁,摒弃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程序,运用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成语教学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一、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二、把握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

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在学习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练习2上的成语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卢沟桥烽火》一课,我结合练习中包含的十二个成语,联系《卢沟桥烽火》,设计了下面一段填空题。

1937年7月8日凌晨,日寇拉来大炮。向我军发起了进攻,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疯狂地向宛平县城扑来,面对_____的敌人,_____的炮火,我军官兵怒火冲天,因为他们想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三千万被日寇欺凌的东北同胞仍在_____、_____中;因为他们想到了日本鬼子大屠杀时,自己_____、_____的亲人。于是,他们_____,用子弹回敬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胜利了,宛平县城内的军民_____、_____,在这场战斗中,涌现了许多算得上_____、_____的英雄。也是这个时候起,所有中华儿女从此走上了_____的伟大历程。

(参考答案: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十冬腊月→冰天雪地→痛不欲生→呼天喊地→众志成城→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叱咤风云→顶天立地→开天辟地)

上个世纪那场战争对国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教育孩子记住这段历史是我们进行这次成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孩子对课文的认识又得到了加深。整个教学中于永正老师提出的“重感悟重运用”等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要求孩子能够完全理解或说出成语的意思,而是通过文字的串连、课文的延续,再现历史,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让他们在顿悟的基础上,选择填空。课堂上虽然少了说教,少了灌输,也好像少掉了一些“热闹”,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

三、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四、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第九册第二个练习,安排了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第二篇:成语教学

一、集体备课:

1、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实施:

(1)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尝试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

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集体评课:

1、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实施:其

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

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成语歌原来应该这样教

今天,我上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中的练习四,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歌,觉得很顺手,效果也不错,现在把思路整理一下,同时对各个环节也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与大家商榷,请大家指正。

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事先让学生预习、查词典,想尝试一下,看看孩子们能不能凭着自己的想象、智慧来解决,而我却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第一步:读正确,正确识读:

自读成语歌,通过查字典或者向老师、相同学请教的方式自己解决字音的问题。然后,指几名同学来朗读,读错的地方,大家纠正,接着就是反复的练读。

第二步:读明白,尝试理解: 过程如下:

(1)、在正确识读的基础上,要求大家自由地边读边想,看看哪些词语能理解。(2)、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在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说:“过去读书的时候见过,查过成语词典。”有的说:“我是猜的。”有的说:“我和同位一起研究的。”还有的不好意思地说:“我刚刚查资料了。”我把这些经验都写在了黑板上,让大家看看,学习学习。这就是在教给学习的方法呀!我想到过去,有时候为了赶时间,或者是图个省事,先从同学们不理解的入手,然后师生共同解决,这种轻过程而重结果的做法,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惰性,一学到成语歌就等着老师和同学们来解决难题。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吗?所好的是今天我意识到了,改正了,并想到了以后要坚持这样做,把学习过程完全展开来,让学生自己在过程中习得知识,认识并掌握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智慧!]

(3)、再次读成语,并一边读一边想,解决不理解的成语。

我对同学们说:“请大家联系过去的读书经验,或是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大胆地猜测,尝试理解不解的成语,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资料,借助于老师,包括老师手中的教参!请大家行动起来吧!动起来,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过程,在交流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难以理解的成语就解决了!

[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说的成语的意思虽说是不那么准确,但是,大家的理解加起来,也就差不多,同学们基本上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的,因此,这种理解是富有个性的,是模糊的,也是寓于模糊之中的精确的,是带有学生生活气息的,是学生原汁生活体验的反观的理解,同时同学们还掌握了猜想在理解词语中的作用,为同学们个体阅读的可能和流畅打下了基础。一石多鸟呀!]

第三步:记得住,适当拓展,尝试使用。(1)、创设情境,适度尝试,运用中加深理解。

首先,我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同学们根据理解,在我的引导下,成功地将这些成语进行了较为恰当的分类:

A、说明做事不认真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B、比喻变化的: 时过境迁,明日黄花 C、比喻罕见和少有: 百年不遇,铁树开花 D、表示追求更好的: 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然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分类记住这些成语。

[分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按类别进一步来理解这些成语,二是为同学们的记忆提供了拐杖,使同学们能够记住、记得牢。]

第三、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过去我们还积累哪些带有“花”字的成语?同学们根据类别有说出了很多词语:

(1)、在开头的:花好月圆 花花世界 花花公子 花前月下 花拳绣腿 花容月貌 花天酒地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枝招展

(2)、在中间的:天花乱坠 心花怒放 生花妙笔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如花似玉 眉花眼笑 绣花枕头 黄花晚节 眼花缭乱 风花雪夜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柳暗花明

(3)、在结尾的:闭月羞花 妙笔生花 火树银花 笔底生花 水月镜花 流水落花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尝试着编排成语歌。学生经过努力,在我的帮助下,同学们编出了以下几组成语歌,甚是有意思。摘录如下:

A、按照词义分类:

第一组:可以用来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心情的 花枝招展 眉花眼笑;花拳绣腿 天花乱坠 花言巧语 心花怒放;花容月貌 闭月羞花 花天酒地 如花似玉

第二组:可以用来描写景物的

火树银花 花好月圆 ; 花团锦簇 昙花一现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 柳暗花明 花花世界 B、按照词性分类 第一组:褒义词

花容月貌 花团锦簇 心花怒放 生花妙笔 如花似玉 眉花眼笑 黄花晚节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柳暗花明妙笔生花 火树银花 笔底生花 第二组:贬义词

花花世界 花花公子; 花天酒地 花言巧语

绣花枕头 花拳绣腿; 天花乱坠 水月镜花

[安排以上环节的目的在于激活同学们储存在大脑中的消极词汇,使那些词语在找到相似点以后转变为“热词”,自动地与新学习到的成语在相似的基础上形成连接,组成了词语链,加强了记忆,延长了词语链条,实现了消极知识不断向积极知识的转换,为运用打下了可能的基础。]

第四、创设情境,引导尝试运用。

为了让同学们记得住,找到记忆的凭借,我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引导同学们体会、尝试使用:(1)、填空:

a、我看到了_______(谁?),他___________(衣着、外貌、神态),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那些词语?)

b、我来到了________(什么地方?),只见__________(哪里有什么样的景色?),我想到了____________。(那些词语?)

(2)、任意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尝试着写一段话。

【尝试运用,不是在于真正的掌握,而是在运用之中进一步感受!当然也不是在于真正学会使用这些词语,而在于在运用之中认识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从而增强积累的积极性,反过来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积累热情!虽说这些成语不一定就会让学生一下子就记得住,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记得住,但这必定是成语学习的开始!在开始阶段,如果让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美好的印象,那么自觉运用这些词语、最终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时日还会远吗?】

第五、出声的朗读,记忆。

上完这节课,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成语歌应该这样教呀:“正确认读——模糊理解——归类拓展——运用强化——记忆积累”,多么实用的设计,多么好的思路!既切合学生的认识思路,符合教改的方向,又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富有实效!

第三篇: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系列活动之“成语世界” 课型:活动课 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延伸”活动课模式

一、教材与课型

本专题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梳理探究部分,是一系列成语学习活动,而本课则属于此系列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检测、巩固所积累的成语。教学这一课,应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用“1课时+课余时间”进行“课前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活动+课后延伸”式的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的课型。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17)班作为普通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②锻炼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积累成语。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了解成语的定义、来源与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积累成语,并做成幻灯片在班内课前交流。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 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说说看,我刚才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及评价

(三)学生活动——成语擂台赛

1、比赛规则介绍

2、独当一面——必答题(1)巧填同义词,组成成语。(2)巧填反义词,组成成语。(3)巧填成语,组成城市名。(4)说出三个以上带“牛”的成语

(5)巧填成语,组成有关学习的事物名称。(6)辨言语,填成语。(7)俗语换成语。

(8)你知道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3、一马当先——抢答题(1)方格成语游戏。(2)填成语,猜谜语。(3)看图猜谜语。(4)判断正误。(5)成语接龙。

4、众志成城——共答题(1)为广告成语消毒

(2)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2002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

(3)写一写:反弹琵琶——用出新意

(四)师生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请用一句带成语的话来概括。

(五)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容易误读、误写、误用的成语,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册,为成语的高考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谢谢指导!

第四篇:一口气成语教学

一元复始:《左传》

始终不易:【出处】:《周书·苏湛传》:“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然始终不易,窃谓过之。”

易地而处:【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若使(司)马迁易地而处,撰成《汉书》,将恐多言费辞,有逾班氏。”

处高临深:【出处】: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深根蒂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固若金汤:《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汤池铁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与熊掌【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掌上明珠

【出处】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珠连璧合【出处】: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合从连衡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横七竖八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八仙过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八仙: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海纳百川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川壅必溃

《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溃不成军(列)

出处:

军临城下:【出处】《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下坂走丸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君计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骛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犹)以下坂而走丸也。”

丸泥封关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出处】《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将遇良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材轻德薄

【出处】宋·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

否人物。”

薄暮冥冥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冥思苦索:

【出处】:明·胡应鳞《诗薮·外编二》:“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索隐行怪

【出处】:《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怪力乱神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神采飞扬

扬汤止沸:【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沸反盈天:

【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刚刚到门,听见里面哭的沸反盈天。”

天各一方

【出处】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方面大耳: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耳目一新:

【出处】: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新婚燕尔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尔虞我诈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诈败佯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输财助边

【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边尘不惊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惊心动魄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魄散魂飞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飞熊入梦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公门桃李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李广难封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封金挂印: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印累绶若

【出处】:《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若出一軌

同“ 若出一轍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 嘉靖 之季,以詩鳴者有後七子,李 王 爲之冠,與前七子隔絶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轨物范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世外桃源

晋·陶潜《桃花源记》

源源不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断脰决腹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腹中兵甲:【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甲第入云:

【出处】: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云霓之望

【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望文生意

【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第五篇:成语教学心得体会

成语教学心得体会

成语教学心得体会1

摘要:小学生从小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不仅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增加文化底蕴,其中有很多成语典故和成语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有效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是编委将成语系统编入语文教材的初衷。针对成语特点,通过板书、多媒体、字谜表演等多种形式灵动开展“每日积累”活动,在活动中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近成语。

关键词:每日积累;成语;见解

成语不仅作为中考,还作为高考的考点,且只要涉及语言就离不开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形象生动,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而且成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让小学生从小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成语,不仅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而且能增加文化底蕴。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们深知成语教学的重要性,从一年级下册起就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读读背背”的板块,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直至五六年级的“诵读与积累”中还出现大量的成语。

如何灵动、扎实地开展成语教学,能让更多的成语不断地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呢?我们可以尝试课内课外的学习中开展多样化的成语活动,成语故事、成语典故画面,让学生走近成语,喜爱成语。下面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下面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黑板积累成语

每个教室的黑板都专门留下一小块地方,用来记值日生和每日一词。刚开始制订的教学计划中,是由教师每天写一个成语在黑板上,并对学生讲解词义,让学生记住这些成语,并在每两周进行一次背诵和默写的检查。几周下来,虽然能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成语,但是总觉得效果不是太明显。而且,学生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运用,与起初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初衷大相径庭。

一个偶然的机会,随手记了一个学生课堂发言时用到的一个让同学们都觉得用得恰到好处的“唾手可得”这个成语作为“每日一词”的内容,结果出乎意料的好。首先,用这个词的学生见自己说的词语被写到了黑板上,激动得小脸通红。其他学生呢?不用我的讲解,对成语的含义也了然于胸,并且纷纷表示要多用成语说话,争取自己也能上“每日一词”。学生高涨的热情提醒任何远离生活的、不切实际的闭门造车,都不会受到欢迎。于是,及时调整了计划:当堂记录学生用得最妙的成语。一方面将学生运用的成语记录上黑板,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学生自己去讲解成语含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奖励,大大激发了学生接触和积累成语的热情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演讲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成语并非教师搜肠刮肚、生搬硬套来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联系到的,与当时所学习的内容或多或少有所联系,学生理解、默写甚至用词造句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没有想到的是,此举一出,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成语两条原本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的交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成语变得亲切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来,为学生积累、掌握更多的成语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受欢迎的平台。

二、通过多媒体积累成语故事或成语典故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要求变换花样来学习成语、接近成语,如利用早读课时间通过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成语典故》等,例如,“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通过多媒体画面,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学生会被一幅幅精彩画面所吸引,像看动画片一样,都会认真观看,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真是既能看电视,又能学知识,还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能提到某一历史人物就知道是哪一个成语。或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每位同学自己带一本《成语故事》然后相互传阅。经过一定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参与其中,做好成语积累。

三、通过其他途径如字谜或表演来积累成语

还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课前或课中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通过数字成语竞猜活动:教师说个成语字谜来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一副奇怪的对联,上联是2345,下联是6789,这是什么成语?答:缺衣(一)少食(十),若将数字变化一下,看看又会是什么?如1256789,答:丢三落四。演成语根据成语所具有的故事情节或通过改编,进行表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体现学生智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并以其声情并茂深受同学欢迎。学生自导自演的《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新编》等充分表露出学生对成语表演的由衷喜爱和向往。

通过以上每日成语积累的各种方法,成语学习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儿童时代的记忆是宝贵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立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努力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唯有让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提高文化底蕴,演绎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教学心得体会2

低年级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差,阅历浅,识字少,各方面都处于启蒙阶段,又没办法去查各种字典,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内涵丰富的成语呢?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等特点,以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帮助儿童理解成语,也许是可行的。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联系所学课文教成语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比如练习7当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这是一首读来琅琅上口又寓意深刻的成语歌,孩子们读时兴致勃勃,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就联系这一单元所学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课文里的蝈蝈就是这样的,夏天只顾在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应该怎样度过,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像这种样子我们就可以说蝈蝈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在炎热的夏天就考虑到了为冬天作好预先的准备了,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不至于到了冬天挨饿受冻,无处藏身,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又如:练习8中的四个成语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并配有《司马光》一课的插图,笔者就帮助孩子们联系这一课的故事内容来理解。别的孩子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这就是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方寸不乱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使劲砸那口缸,这就是多谋善断。简单的联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形象地理解了成语的大体意思,老师在教学时也不必费力伤神,真所谓是事半功倍。

二、联系生活经验教成语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课堂,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可学习语文。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成语是个很好的办法。如:练习1中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教者通过多媒体录像播放六一节全国儿童欢庆的场景,大家高兴得又唱又跳,这就是载歌载舞;从而理解这些成语。以及审奥成功时的场景来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孩子来说说当时的情景。人们奔跳着、欢呼着:成功啦!成功啦!这就是欢声雷动/欣喜若狂;广场上亮起了彩灯,放起了烟花,这就是(生答:灯火辉煌)

三、联系具体事物教成语

还可以将成语的理解与真实可感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比如:教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这些成语时,笔者就将孩子带到就近的公园,边观察春天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边比较讲解,并让孩子就自己的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生答:天气暖活了,花儿都开了,冰业化了,师:这就可以说是春暖花开,总之,要将成语和其代表的具体事物在孩子的头脑里头挂起钩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块。

成语教学心得体会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情境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而许多年来,体育活动中教师们已习惯于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注给幼儿,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场地器材的单调与枯燥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要需要,更难达到素质教育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活动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且形象思维活跃,对某一新鲜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很爱听故事,并想象故事情节中人物的经历、命运、结果,时时把自己幻想于情节之中,但意志较薄弱、单调,持久复杂的动作技能会使他们易于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消极意识。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小班体育活动《运萝卜》,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夹球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兔子来设计情境: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拔萝卜、运萝卜,妈妈要看看哪只兔宝宝的本领最最大,当然是要达到体育活动的要求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情境,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活动乐趣。

在情境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境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在游戏“勇敢的消防队员”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扑灭森林大火,救出被围困的小动物而体验到完成某一事物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利用儿歌,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活动乐趣。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幼儿,把课堂“还给”幼儿,以激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首先就要给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在和谐的民主参与中,做到所有的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享受探究的乐趣。就“立定跳远”动作: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情境,画出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河岸根据宽窄不同放大小不一的萝卜,开始教师只强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让幼儿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结合口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斜上用力臂前摆,双脚蹬地腿高抬”与教师的示范,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动作。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动作,积极性极高。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语教学心得体会4

一、精心的选材和创设,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1.精选成语,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在进行成语教学的准备阶段,我翻阅了很多相关成语的书籍:如《成语故事》、《成语词典》、《幼儿成语大全》等,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成语视频和课件。这样一是为了更好挑选适合幼儿学习的成语,二是为了让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提高,以便进行传授时能给予幼儿准确的成语定义。经过再三的思虑和筛选,我着重选择了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的和与实际生活接近的相关成语。如从一到十的数字成语:“一五一十、三言两语、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故事性的成语:“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十二生肖相关的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生龙活虎、马到成功”等等,与生活接近的成语:“一心一意、兴高采烈、津津有味、相亲相爱等,这些成语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及时的进行教育。

2.创设良好轻松的学习成语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

给幼儿创设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是让幼儿喜欢学习成语的前提基础,我选择了在晨间和起床后为幼儿倾听一些成语故事。让幼儿轻松的随便听听故事就能自己习得一些新的成语。

二、丰富多样的课堂成语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学习成语的有效性为了避免成语教学时的枯燥无味,我在成语教学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促进幼儿学习成语的动力,让幼儿学习成语变得更加有效。

1.借助图画、实物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

有些成语借助图画、实物来教能让幼儿更形象的理解,如在学习“熟能生巧”时,我特意找来一枚铜钱,让孩子亲眼目睹铜钱眼之小,亲手尝试往铜钱眼里倒水之难,让孩子明白卖油翁之所以能做到,正是因为他天天反复练习,熟练后掌握技巧的缘故。在学习成语“鸟语花香”时,我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图中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小鸟在高兴地歌唱,小朋友很轻松的学习了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春游活动中孩子们看到公园里的花开了,树上停着许多小鸟,聪明的孩子马上就讲出了“鸟语花香”,使成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2.借助课件、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

不少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如不知变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等等。我为这些成语故事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在生动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了一段动画录像就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词语中蕴涵的意义,孩子们如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对成语的理解

在定期学习成语的同时,我也尝试安排了多种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猜成语、成语抢答等小游戏,这些小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

(1)在区域活动时间,我让孩子们边玩边积累成语。如成语接龙:一草一木→目瞪口呆→呆若木鸡→鸡飞狗跳……另外还有“成语之最”,如最值钱的话“一诺千金”、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大的手“一手遮天”等。我们经常会让孩子三三两两坐好后,进行抢答竞赛。还有让孩子们拿着卡片找一找说一说成语,如“一鸣惊人”“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六六大顺”“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二虎”“十全十美”等,别有一番趣味。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逐渐建立起相关的游戏规则,自由轻松地体会玩游戏、学成语的快乐。

(2)猜成语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它可以是用图片猜成语也可以用故事或者表演来猜成语。幼儿只要稍动脑筋就可马上猜出成语。例如,守株待兔,只要老师说故事中的有一个农民不好好种田每天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幼儿就可以反映过来是说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画图猜成语。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很高兴的样子,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嘴角下弯,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是“横眉竖眼”。看表演猜成语,是请爱好表演的幼儿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记得在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让两名幼儿表演“狐假虎威”。

只见一名幼儿弯着腰走路,说话尖声尖气,另一幼儿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下面的孩子很快就猜出他们演的是狐狸和老虎。接着“狐狸”带“老虎”来到了森林,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狸”为大王时,下面笑声、掌声不断,大家也都猜出了他们表演的是“狐假虎威”。

三、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积累、运用成语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成语教学。如:如果天气很好,就报告“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如果天气阴有小雨就报告“绵绵细雨”,如果雨越下越大,就得报告“倾盆大雨”“风雨交加”。

2.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善于多用成语。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教师可以应用成语表扬“某某小朋友把桌子擦的一尘不染”“某某小朋友正在一丝不苟的擦椅子呢”等等。别小看这两句话,大班幼儿会注意这两句话中的成语,有的幼儿甚至重复老师的话呢!这样幼儿不仅能熟悉成语,还能无意识的学习成语的应用,比教师一本正经教幼儿应用成语要有效的多。

3.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成语造句

了解成语的意思后便是造句子。幼儿刚开始造的句子较简单,如“五颜六色”气球五颜六色,某某东西五颜六色,但与教师造的句子“云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相比较后,他们造的句子也比较优美。

四、家园共育,让成语教学发挥最好的效率成语故事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开展特色成语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在生活中练习运用。我觉得成语故事相比唐诗宋词、三字经之类而言,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成语故事更贴进生活实际,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述。我的成语教学也赢得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每次成语故事教学之后,我把相应的成语字条张贴在家园互动栏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成语教学内容,并检验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起初孩子们是在家长的提醒下讲述成语故事,一段时间之后,家长们惊喜的发现,离园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主动给家长讲成语故事,而且语句愈加流利,愈加绘声绘色,有些幼儿还要求家长帮助记录下成语故事,第二天交给老师看。在****的鼓励和表扬下,幼儿学习成语的积极**更高了。

总之,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巧设情境,妙用游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成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而孩子们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的能力也在日常生活的积累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我惊喜的看到了孩子在学习成语方面的进步,当然,我不强求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能将这些成语很好地理解、运用,但我相信,孩子们会慢慢体会成语的好处,教会他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肌肤触摸、用心灵去品尝,不仅熟记、还能熟用,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能力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下载成语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语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语教学设计[推荐]

    篇一:成语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

    成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成语教学反思

    成语教学反思15篇 成语教学反思1 《成语故事三则》按教参的要求,可分为两教时完成,第一课时疏通三个故事,解决生字词。第二课时讲解三则故事。我自觉这样的安排不是太合理,于是,......

    成语教学反思

    朗读中理解 理解中积累 积累中运用——《语文园地》成语教学反思刘海美今天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节课只上了24分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是执教者的......

    成语教学教学教案(精选合集)

    成语教学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

    成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自己看的时间越久,学习的效率越低,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语接龙教学反思

    成语接龙教学反思 反思一:成语接龙>教学反思上午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这也是本周的第一节课,所以不希望是索然无味的复习。专心致志成语接龙是这一周的家庭作业,在课堂上我开始了......

    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李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丰富的词汇,获得知识。2、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读中理解、感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