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统筹解决的两个问题
我县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统筹解决的两个问题
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县当前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统筹解决好两个问题即进城农民的“身份”问题和遏制我县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才能尽快实现市里对我县城镇化进程提出的明确目标:到2015年县城人
口要达到25万人以上,到202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30万人以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外地的工作进展和主要经验
(一)深化户籍改革,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解决的最大制度障碍,就是要对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解决进城农民的“身份”问题。潍坊市寒亭区2009年全面放开区内户口迁移政策,实行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的城乡双向户口迁移制度,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对养老、医疗等城乡缴纳方式不一标准不同的保险项目,已经进城的农村居民可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同时进行农村物权资本化改革,让农村居民进城后,在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同时,原来在村里享受的待遇还可以继续享受。莱芜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以城乡社会功能同等化为目标,不断深化一元化户籍改革,全面推广“以房管人”工作模式,坚决取消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妨碍城乡一体发展特别是歧视农民的各种行政和社会管理政策,使农民逐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及就业政策等权利,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实惠。重庆市规定农民工如果长期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家庭有固定收入来源,可以申请办理农民转市民手续,同时农民工进城后的各项保障制度正在陆续建立。由此可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户籍制度的改革还必须包括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同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等等。给予一个农村居民城市户口,相应的就要给他孩子提供基础教育,要包他的医疗保障,他失业了要给失业保障,如果失业一两年还没有找到工作,落入贫困了,要给最低生活保障,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变成“市民”。
(二)发挥政府职能,调节好城镇化进程中房产供求关系。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导致楼市供不应求、房价长期看涨的问题。浙江省从2010年起在全省推广农村集体建筑用地入市,并逐步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流转。我国城镇人口在2008年已经达到6.07亿,但与此同时,进城人口与城市土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浙江在城镇化进程中采取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办法有助于缓解城市“地荒”,平抑畸高的城市房价。长沙市自2010年开始启动以农村宅基地永久使用权置换城镇房产的试点;苏州市鼓励农民以责任田、宅基地置换城市商品房。我国目前城市居民住房70%来源于福利分房(30%来自商品房),同样的,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民进城人口,应采取相应政策,建立起住房保障机制,使这部分对住房的需求最为迫切的群体得到很好的安置,这是城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健康的房地产市场首先应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然后才是投资需要,长沙和苏州以建立进城农民住房保障机制为突破口,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就无从谈起。
二、我县的情况
(一)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否统筹解决进城农民的“身份”问题。我县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县为定位,通过整体搬迁、统一规划改造,推动南部240个村一步到位实现城市化,使农民变市民,实现居住生活社区化、生产经营公司化、管理服务科学化。南部改造后,延伸辐射至北部,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南五岛240个村一步到位实现城市化不仅只是解决了一个“身份”问题,而是一举多得,对农民而言,一是旧房换新房,生活环境和质量大为提高;二是置换后拥有可上市的房屋产权证,形成财富积累;三是在获得城镇户口的同时还享有城镇社会保障和养老,解决了后顾之忧。对我县发展来说,有利于实现产业、设施和人口的集中合理配置,减少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也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好、更大的平台吸引高技术和大资金,加快我县的整体战略开发,打造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同时置换出来的土地可实施集中连片开发,能更好地提升我县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也有利于保护海岛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我县的建设是否合法、合规。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
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2010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
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要求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建设普通商品房。
县政府所在地,地形狭长,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同时,城关镇的5个行政村在县城区内形成城中村,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交差聚居在一起,为此我县应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政府限价房建设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适度提高规划容积率,发展大体量建筑,打造标志性建筑和建筑群,全方位提升城市档次和建设水平。这种做法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即“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我县限价商品房建设应按照“以房价定地价”的思路,采用政府组织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一般商品房不同的是,限价房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就已被限定房屋价格、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政府对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测算后,设定土地出让的价格范围,从源头上对房价进行调控。这一做法符合国务院会议精神,即“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建设普通商品房”的要求。我县限价商品房建设主要是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村改居进城渔民的住房,调节了我县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限制高房价的一种行之有效举措。
如果政府建限价房,供城镇户口人员购买,要考虑到房源是否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仅限定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范围,则与上级政策违背。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环节
1、要正确把握政策。我县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政府限价房建设相结合,关系个人最切身的利益是房价问题。要把握好各类住房政策:一是村改居的渔民应享受的住房政策;二是较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政策。按有关规定应在完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建设限价房,由于我县认定的低收入群体仅33户,不用单独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可在出售限价房时对低收入群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城镇居民的购房政策。
2、筹资应作为重头。城乡一体化需投入大量资金,据初步测算,240个村一步到位实现城市化(仅包括拆迁费、补偿费、医保费、社保费),通过置换出来的土地每亩至少要达到60万元才能基本实现资金平衡。必须高效运作土地资源,尽最大可能使其增值。
3、要跟进配套改革。政府部门应未雨绸缪,多管齐下,重视解决就业、社保(医疗、养老)、教育、户籍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在解决好进城渔民的“身份”问题的同时,维护好社会稳定。
4、要科学制定方案。没有政府的力量无法推动,光靠政府的力量不可持续。要及早出台规划、土地、财税等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激发村民主动参与。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把好事办好。集中居住区的地理位置、房型、户型、价格等应给群众多一些话语权。
5、应成立专门班子,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指导,推进工作。抽调得力干部,组建专门班子,负责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等日常工作,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
我县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统筹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二篇:统筹要素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统筹要素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城乡一体化专题资料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资源配置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力度,综合运用和合理配置农村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尽展所能,协调推动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到镇街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不能走到哪儿就搞到哪儿,避免走弯路。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实施规划先行。正确处理城乡布局与城乡差异的关系,结合各地区自身地域特色和区域条件,完善村(社区)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细化和落实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指明方向。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的宣传教育,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农民首创精神,进一步增强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同时,要充分吸收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统筹城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发挥政府保障作用
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和保障作用,坚持政府部门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责任,充分发挥其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搞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合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再上新台阶。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各尽其责、各出其力。
增加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长效机制。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财政资金更多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进一步整合统筹城乡发展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综合配套投入,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农村康居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化处理,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条件,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加速“三网”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水平。
——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着力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切实扭转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现状,着力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服务、商品服务、科技文化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公共文体设施等功能。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建立面向农村的多层次、全免费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综合素质。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要以工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整合对接城乡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大力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积极扶持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装备、设施改造传统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等,加快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步伐。
改革创新,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加大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重点在行政体制、土地制度、投入机制、保障机制、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新成效。
——增加金融支持
加大金融担保和支持力度,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立财政信用担保资金体制,采取参股、贴息、担保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放大财政资金效益。完善信息和科技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基金,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激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到一线创业,促进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
——激发农村活力
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民产权及股份合作的新路径,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村级组织改革试点,探索“村司合一”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组织的自我管理、协调作用,提高农民自我权益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
——完善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政府的疏导和调控功能。逐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面,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在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并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三篇: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可勇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攸县立足县情实际,以创新、务实的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力于城乡规划先行,以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一是科学规划全覆盖。坚持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以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发展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攸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了《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等10余个专业规划,并做到相互衔接、互相促进。二是以点带全面。以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完成了20个乡镇镇区和180个中心村的总体规划,建设了规范化社区(村)40个,抓好罗家坪、谭桥、新联等一批农村示范创建工程示范点,着力打造106国道和网朱公路沿线的示范带,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完善设施促对接。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推进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实现共建共享。目前,全县95%的村、80%的组、60%的农户通了水泥路,单位面积公路密度、万人公路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70%的镇用上了自来水,为5万余人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全部实现了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到组到户改造率达到90%,被评为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去年,全县共投入4000万元对19个乡镇镇区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二、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支撑。为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攸县以“两区一带”(攸州工业园区、酒埠江风景区和106百里经济长廊)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北部生态、中部农业、南部物流等六个功能区,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多业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为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围绕打造“百亿产值园区、百亿产值能源基地、百亿产值产业集群”的目标,通过加大投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基本形成以攸州工业园为龙头,网岭、新市、酒埠江、桃水、菜花坪等乡镇为补充的“一园多区”工业发展格局,园区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推进土地向规模大户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去年,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2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2%,涉及农户6.8万户,占总农户的40%。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53个。促进了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60万亩优质稻、5万亩杂交制种、3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质油茶林等具有区域板块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催生了武陵源油脂、万丰农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推进农民向中心城镇集居。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市民。近年来,攸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非农就业农村居民达10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8万人,在深圳的“的士”、长沙的“超市”、北京的“菜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群族”。全县每年有近2万人到城镇定居置业,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力。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2009年攸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98:1,城乡收入差距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三、倾斜投入,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把社会事业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构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城乡公共服务平台,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一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大
力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全县学校总数由2000年的565所调减为现在的189所;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基本消除学校危房;为所有的中心完小开设了宽带网;从今年开始将用3年时间投入1亿元资金实现寄宿制学校全覆盖。二是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对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共增加病床300多张,所有病房均配置空调、电视机和卫生间。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为所有的卫生室添置了必备的医疗卫生设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健全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体系。在所有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实现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互联,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农村低保、大病救助和农村五保救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对象33419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积极推行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大力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四、文明共建,促进社会进步一体化
按照“城乡文明共创共建”的思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推进社会进步一体化。一是生态共建。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实施东部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投入5亿元资金完成矿区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自2005年以来,已投入治理资金3亿元,矿区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彻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全县已实施“三清四改”8万多处,建成垃圾池2500多处,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二是文化共享。建成1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85家农家书屋、80家乡村大舞台,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数字化电视改造,农村文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介。三是文明共创。总结提炼、大力宣传“三十条”和攸县精神,促进城乡居民更新观念,养
成文明习俗。坚持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大力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部级平安畅通县活动,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实现城乡共建美好家园、共促社会和谐、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以选派挂职干部、选聘生为例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最根本的就是基层特别是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几年,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选派优秀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再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总的来看,选派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优秀挂职干部和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挂职干部 选聘生 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最根本的就是基层特别是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几年,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选派优秀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再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总的来看,选派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优秀挂职干部和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试从青年人才下乡对农村各方面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入手,以选派挂职干部和选聘生为例,探讨青年人才下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青年人才下乡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它的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而要改变农村这些现状,要使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关键靠人才的智力支持。但是我国农村骨干人才匮乏,不但未引入人才,而且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人才流失严重,这就需要引进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就能及时地给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们进村后,不仅能给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能发挥桥梁作用,能成为农村与外界的桥梁,遇到农业技术难题,能向外界求助,并把专家、教授和项目引进农村,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还能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培育出更为优质的农产品,引导农民对其加工,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并能建立网页,运用网络扩大范围地进行农产品销售。
向农村输入人才对新农村的政治也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增强农村的民主法制意识。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所以封建意识仍然对人们有很深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严重压抑和束缚了个性发展,且形成了严重的特权思想,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需要接触的外界机会少,这就使我国直到今天仍缺乏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而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整体素质比较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法律知识了解更为深刻,能帮助民主法制的宣传教育,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从而促进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表现在能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目前我国
农村干部存在着队伍日益老化、后备来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培养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成了发展农村的迫切需要。如果仅仅从农村青年中培养选拔,受文化知识的限制,农村青年具备接班人的条件并不多,至少不能作为村干部的培养首选人选。比较而言,选聘生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培养为村干部后,能增强基层组织建设,能改变管理方式,与村干部交流学习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村干部队伍向知识型和职业型转变,这对现有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整体素质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青年人才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人才下乡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作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制度的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挂职干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1、“挂职”成“挂空”
一位挂职干部在结束挂职工作时说:“挂职几年,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走了没啥意思。”这一番话,虽语带调侃,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挂职干部在基层工作不适应、难扎根、被“边缘化”的情况。
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做客”思想,认为自己迟早是要走的,思想上自我懈怠,放任自流,工作上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挂职干部存在“镀金”思想,认为自己是组织上精心挑选的,只要工作不出问题,到基层混一两年就走,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得过且过,更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基层;有的挂职干部存在“临时”思想。认为“挂职”是临时性、过渡性差事,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对基层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其中既包含着对基层群众语言、风俗习惯的不适应的问题,也包含着对基层工作环境和氛围不适应的问题;还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居高”思想。认为自己学历高,而且是从“上边”来的,就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时刻以上级机关代言人自居,办事居高临下,待人颐指气使,坐而论道。
如此等等,致使一些挂职干部唯有“基层工作经历”,而无挂职锻炼的效果,枉费了组织的初衷。
2、挂职锻炼工作中存在有一些不正之风
一些被选派干部,在走上“锻炼”之路后,由于处于干部管理的真空地带,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于是“眼界大开,思想放松,置组织的重托于不顾,玩三陪女,花贿赂钱,办荒唐事,签糊涂字,不择手段地大把捞钱。锻炼,使这些人打开了思想深处的潘多拉盒子,成了搅和这些人思想,激活这些人灵魂深处欲魔的催化剂”。①“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本是干部培养工作诸环节中的一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产生镀金思想,认为挂职锻炼是为下一步的提拔重用作铺垫,工作中往往就会挑挑拣拣,善于作最后一道工序,喜欢干一些锦上添花、借花献佛的事情,而不敢碰硬,不愿意解决棘手问题。有了功劳往自己身上拉,有了失误往别人身上推。同时,由于目前实行的挂职锻炼大多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或者一年,或者两年,时间相对较短,也可能使得有 ①王景平.给挂职锻炼定个谱[J].法制日报.2002.(09).些人产生临时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①
(二)选聘生政策在实施中的困境
1、部分选聘生不对口,对农村现实情况不了解,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学以及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选聘生中所占比例却比较少。目前,选聘生中具有农学背景的仅占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占22%,哲学、历史学占18%。因此,大多数选聘生没有农业、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经历。②此外,部分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在工作安排中,往往并没有给选聘生安排适合所学专业的工作,造成资源浪费。此外,部分选聘生对农村现实情况不了解,农业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2、选聘生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很多选聘生来到农村后首要关心的问题
“大学生出于各种目的来到农村做村官,绝大部分实践期满后,都会选择不同的出路。如何建立一定的村官选拔机制,如何保证村官任职满后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保障选聘生制度有序进行下去的重要问题”。③很多大学生来到农村后,会感到非常渺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几年村官后,能够给自己日后的工作带来什么优势?这样的想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日后生活的质量。因为农村没有给大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也造成了很多选聘生期满后大面积离开的现象。当前大学生的出路问题,各个地方出台的政策不同。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选聘生享受的政策支持各不相同。
三、创新制度、完善政策,让青年人才踏踏实实下乡工作
选派挂职干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要将政策更好地实施下去,必须分类完善相关的制度与政策。
在青年干部挂职方面。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派挂职干部,不能为挂职而挂职。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明确挂职干部的责、权、利,保证挂职干部能够分配到实职,有与岗位相匹配的权力、责任,能得到挂职基层组织的支持、配合等等,不让挂职干部边缘化。挂职干部要准确定位,将过去的职务和工作、成绩和光环放在一边,认清自己的位置,主动拜基层干部为师,在学习的同时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挂职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端正挂职动机。干部挂职时要克服“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迅速进入角色,融入集体之中,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
对于挂职锻炼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首先是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同不正当行为做斗争。但最重要的则是要以严谨的制度安排来最大限度地限制这些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把这些不正当行为排除在体制之外。一经发现,两级政府要通力合作来查处这些不正当行为,严惩不贷,给那些不法分子以强大的制度威慑。国家应尽早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做依托,对各个环节的管理都基本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挂职锻炼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和出现的种 ①赵效为.挂职锻炼话‘四忌’.[J].求是.2002.(1).②赵化冲.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8.(16).③签学伟.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05).种不正之风,才能使这项工作始终得以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选聘生方面。针对选聘生中存在的问题,要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机制。
1、构建科学的选聘机制
首先,选聘工作要按照确定的选聘计划和选聘条件,经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择优确定人选。选聘过程中,要及时发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度。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应安排就业辅导员定期给有意向报考农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专门开班上课,讲解我国农村基层情况以及到农村任职的各种优待措施,培养其“服务社区”的信念。还应利用舆论宣传,转变家长的就业观、择业观,让家长认识到农村也有广阔的舞台,到农村工作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再次,“选聘工作还应当贴近农村公共需求,充分听取基层社区的意见,根据农村所需要的具体岗位,对报考毕业生的专业做一些限定,”①确保选聘生下得去。
2、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家为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当村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有关选聘生工作生活补贴的规定、交纳社会保险的规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规定等。各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措施,如考研享受加分,设置专门公务员岗位用于招收选聘生;任期届满考核合格者可以被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年任期结束不想续聘村官的,自主创业享受税收、行政收费减免等。这些政策对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干事创业、解除其后顾之忧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应进一步强化:一是对县乡的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其工作人员铁饭碗的局面,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优秀选聘生腾位置。二是出台一项全国性选聘生考研优惠政策。每年应拿出一部分研究生招考名额定向招考选聘生,并根据村官的工作年限和业绩确定不同的加分标准。对多年在农村工作,且连续多年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选聘生,可直接保送到国家重点大学读研。设立选聘生创业基金,为选聘生创业提供支持。三是选聘生任期届满选择自主择业的,政府部门应在档案人事代理、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等方面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选聘生,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农村实现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的因素在各项工作中仍然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人才交流问题特别是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情况不可忽视。
①朱建文.选聘大学生“村官”要贴近农村需要[J].中国改革报.2009.(7).参考文献:
[1]王景平.给挂职锻炼定个谱[J].法制日报.200220.(09).[2]赵效为.挂职锻炼话‘四忌’.[J].求是.2002.(1).[3]赵化冲.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8.(16).[4]签学伟.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22(05).[5]朱建文.选聘大学生‚村官‛要贴近农村需要[J].中国改革报.200914.(7).Young Talents In The Countrysid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elect some cadres,hiring born for example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young talents in various aspects of rura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o select some cadres and hiring bor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ryside talented youth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Some cadres Hiring born countermeasures
第五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六个重点问题
着力解决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问题
——副县级干部、八台镇党委书记谢炎涛
今天上午观看了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的电视电话会,根据会议精神和我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围绕“两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发展现状,使我感触很深: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和改革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为解决好当前的工作,特别是围绕“两集中”,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感觉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作好规划建设是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首先着眼于规划先行,强化规划体系在统筹城乡一体化中的调节功能和指导作用。按照我市提出的围绕“两集中”、“一诚四镇”和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把我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通过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来综合分析我市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并以此来指导各个乡镇、社区规划体系的建设,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统一,实现“五规统筹”,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大户集中。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产业发展是支撑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必须不断壮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企业向园区发展,人口向城镇、社区集聚,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树立抓农业产业化发展 1
就是抓农民增收、抓 “三农”的理念,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要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扶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三、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区建设是根本
按照“建筑特色化、设施配套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时代化”的社区建设理念,搞好城乡一体的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镇、中心社区一体化的新型农村聚居格局,充分发挥集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中心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对中心镇的协调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心镇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的相配套,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通过整村搬迁、转换土地的方式,向现代化社区集中居住发展,推动农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区居住转变。
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保障是关键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到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上来,逐步建立起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型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解决民生、民意的关键开展工作。目前,社区建设是起步阶段,很多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要尽快研究制定下一步迁居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移居后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也为今
后社区建设、群众迁居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使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取得成效,实现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的城乡一体化。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是目标
一是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理顺城市和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城乡学校同步发展,严格执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科学发展。二是统筹配置城乡科技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城乡共同发展,重点加大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三是统筹配置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起城乡共融的医疗资源互动机制,完善“新农合”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体系。四是统筹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加快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体育场馆的建设,尽快形成完备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农村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
六、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土地流转是方向
一是积极探索实现土地经营的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资源变资产,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等的转化和资源整合工作。二是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化、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质押参与担保和融资活动。三是搭建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探索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作社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关键环节上的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