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8: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

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农村和城乡过渡带的生态规划建设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中生态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及国内外优秀案例分别对城市、城乡过渡带和农村的生态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字:城乡一体化生态规划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城乡一体化不仅是指经济产业的一体化,同时也包括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1. 我国城乡一体化中的生态规划现状

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的提出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改革开放后到1980年代中后期,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探索阶段;二是 1980 年代末期到 1990 年代初期开始对城乡边缘区进行研究;三是1990 年代中期至今,是城乡一体化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开始建立,研究内容日臻完善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城乡生态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1.1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城市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还印发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政策的角度,代表着党和国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建设生态省市,海南省成为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生态省,紧随其后的山西、福建等省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到了本世纪初,已有包括广州、上海在内的2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愿景。

1.2城乡过渡带的生态规划现状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的交接地带。我国目前城乡过渡带的生态规划建设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城乡过渡带的经济可以依托于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城乡过渡带一般都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对其生态与景观的保护与规划使之更好地衔接城市与农村生态系统,并由此带动城郊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3农村生态规划建设现状

我国农村生态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部分地区由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等原因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同时农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也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

2.国内外优秀案例

2.1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的协调,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

2.2日本北九州

日本北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的建设(建设包括家电、废玻璃、废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的综合环境产业区)、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以开发环境新技术、并对所开发的技术进行实践研究为主的研究中心)、社会综合开发(建设以培养环境政策、环境技术方面的人才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及教育基地)。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九州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宣传活动,例如,政府组织开展的汽车“无空转活动”,制作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将家庭生活费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了美化环境为主题的 “清洁城市活动”等。

3.对城乡一体化中生态规划建设的建议

城乡生态规划建设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手段来硬性制止一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向人们普及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从根源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主要取决于工业,因此可以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工业发展中,通过政策的优惠和引导将相关企业集聚到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生态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破坏城市生态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出行的提出很有必要,目前已有不少城市提供了公共自行车供市民使用。

城乡过渡带的生态建设可以依托于原有的自然资源把开发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城乡过渡带可以利用本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工业和特色农业。

农村生态规划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减少源头上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像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

参考文献:

[1]浅谈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规划建设 郑斌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版2012年第6期

[2]浅析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建设杨燕鸣(抚州市临川区城市规划管理处,江西抚州344000)

[3]城乡过渡带景观特征与规划建设探讨张国斌,李秀芹(黄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安徽黄山245041)

[4]于伯华,张金萍,郑新奇.城郊生态过渡带的特点及建设模式(九)———以济南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3):11-13.[5]王如松.生态建设的三大理论支柱.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2:139-144.

第二篇: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严谨、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围绕城乡一体化推进,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1、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既立足当前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实际,又自觉站位全局,紧紧抓住鄂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寻求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与鄂州长期性战略目标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结合点,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2、树立资源整合的理念。反腐倡廉建设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系统的组织网络,增强反腐倡廉合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从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

3、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树立国际眼光,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境外反腐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扩宽社会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以各种形式正面回应人民群众对重点问题的关注,从而疏导公众情绪,赢得人民群众对鄂州城乡一体化政策、规划的了解、理解、信赖和支持。

二、围绕风险防控,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严密性

1、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制度建设,尤其是监督机制要更完善。一方面已经颁布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方案要真正落实并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外地“廉洁指数评价体系”的做法,通过勤廉双述、考核、廉情监测网和有关部门信息反馈等途径,全面采集领导干部廉洁信息,规定“廉洁指数”在一定数值以下的或限期整改、或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使用、或不予提拔重用。也可根据不同部门、行业特点,列出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警告”的具体行为表现,并据此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观察,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通过细化量化预警指标,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具科学性。

2、及时制定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弥补反腐倡廉制度缺失。一方面抓紧研究制定违背城乡一体化发展行为的界定标准和惩处办法,对其行为的情形、性质、调查处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鄂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依据。另一方面针对一些腐败行为常常采用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实际和特点,及时制定出台新的制度和新的规定,消除工作“空白区”,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密性。

3、注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效性和执行力。比如,过去防治腐败主要是行政命令式的,制定若干个“不准”,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但这些“不准”缺乏必要的刚性约束力,因此,要从规定“不准”向“不能”深化,既要规定“不准”怎样,更要规定违反了怎样处罚,以增强制度的刚性、严肃性和执行力,同时,要注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践性,善于把那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以增强法规制度的实用性,构建具有鄂州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三、围绕服务发展,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

1、主动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制定鄂州城乡一体化政策和措施时,要把如何预防腐败考虑进去,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在落实城乡一体化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时,使反腐倡廉任务的提出、政策的制定、工作的部署,与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要求相适应。

2、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环境。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鄂州一些部门在思想观念、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问题,重点是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清理收费项目,规范行政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中梗阻”等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问题。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旗帜鲜明地保护鄂州广大党员干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又严肃查处干扰破坏鄂州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违纪违法行为。既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又严格区分一般错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工作方式方法不规范和违纪违法的界限,做到惩处腐败者、挽救失误者、保护改革者、追究诬告者。

四、围绕权力行使,加大重点领域腐败行为的惩戒

1、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公共权力运行的基础工作。全面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权力清理和执法依据梳理工作,清理结果和梳理结果在市政府网站和法制信息网公布,摸清行政权力底数,增强行政执法行为的透明性。

2、进一步明确公共权力运行中反腐重点。就当前而言应该要把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鄂州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重点。着重检查新增投资是否符合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投向,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确定是否做到了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着重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是否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着重检查涉农补贴、低保补助等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等。

3、加大对重点领域腐败行为的惩戒。把落实执法责任、强化过错责任追究作为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突破口,可由监察局、法院、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联席会议,每年对重点领域行政复议改处案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逐件排查,追究责任。凡发生重大事故或重大责任事件的,负有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就管理制度是否缺失、行政措施是否适当、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等向上级机关做出说明。完成重大事故或重大事件调查处理工作后,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在政府系统内部通报调查处理情况。对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吃拿卡要等影响行政效能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告诫或者调离现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或者免职。通过科学规范职能部门的权力,保障鄂州重点领域各项公共权力健康有序运行。

五、围绕平台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技含量

1、注重电子监察在提高行政效能上的运用。规范审批事项,可把各项法规制度、工作规程设置为计算机程序,在操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运转,一旦出现违反制度要求和正常工作规程的做法,由系统自动给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或自动拒绝。电子监察系统以工作效能、社会公众满意度为主要评判取向,对评估对象阶段性行政审批管理效率实际情况进行评定评价,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打分和考核。

2、注重信息管理技术在权力内控信息化中的运用。针对一些部门内部权力过分集中、自由裁量过大等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减少人情因素、利益因素干扰。比如,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电子平台、建设工程项目网上自动评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全程化、全方位的动态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

3、注重网上举报投诉的受理。一方面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注意从中发现和排查案件线索,及时做出回应。同时,依托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网站,健全和完善“信访举报”、“反腐谏言”、“结果反馈”等栏目,并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另一方面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要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公布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群众客观和正确面对腐败现象,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造谣滋事。

第三篇:浅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工作的思考

浅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工作的思考

蒋正军

昌宁县档案局保山678100电话号码:0875-713016

3摘要:文章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工作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发展建设,针对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政策,结合实例作了简要的论述;同时介绍了在建设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档案工作思考

早在一百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城市的建筑是一大进步。”列宁也曾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小城镇和村庄建设与发展。点上的工作主要是:抓重点,试点,示范村镇;面上的工作是强化小城镇规划管理,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突出抓好旅游小镇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镇区道路网络、供排水网络、电力、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和各类市场、生活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 [1]。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档案部门如何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给农村档案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1、新农村建设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城乡一体化要求将农村“城中村”、农民新村建设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由城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按程序报建,由此产生的大量基本建设文件材料。

2、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办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严密的新型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由此产生的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产的文件材料。

3、农村村民向城镇居民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土地征用、农户拆迁补偿安置、农转非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4、乡镇自身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建立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制度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处置以及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5、民生档案。如农村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移民安置等制度建立和推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6、乡镇、村、社撤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有关撤并的文件材料,行政区划变更、撤并中资产清理的有关资料等。

7、土地流转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土地向大户集中”产生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形成的合同、协议等。

8、农村产业专业化所形成的各种材料。以茶叶产业化为例,昌宁县温泉乡是全县茶叶产业的主产乡镇,“十一五”提出把茶叶打造成全乡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按照“一乡一叶、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规模化-2-

专业化发展要求,先后建成了“尼诺千亩连片高优密植茶园”和“观光园林化生态茶园”,成功打造了“尼诺”、“树根地”、“ 瑞虎”等知名品牌,农业产业化的实施,使得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发展需要和经济条件大幅提高的条件下,以新农村建设为标准,温泉乡光山村一个村投入97万元的弹石路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近50万元的光山村完小教学楼拆除重建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建钢混、砖混结构房4栋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6栋900多平方米,全面实现路、院硬化和人畜分院的建设目标。[2]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的上述各种文件材料,突破了农村原有的档案门类和归档范围,成为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的内容。档案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问题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紧随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开拓前进。

二、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中的档案工作

1、加强档案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档案部门要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档案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宣传力度,用具体鲜活的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影响和感染群众, 结合《档案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贯彻,增强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及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

2、保持乡镇和村级档案机构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基层档案工作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注意保持基层档案机构的稳定,切实维护基层档案工作网络,抓好新形势下的档案人-3-

员培训和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增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充分发挥基层档案工作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3、紧贴城乡一体化进程搞好档案跟踪服务。档案部门要结合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各阶段的工作,把握重点,遵循档案工作规律,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方法,制定相应规范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当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档案工作的开展。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4、搞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直接参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各职能部门的档案机构可以结合各自工作,及时开放有关文件资料,搞好档案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县档案馆可以利用馆藏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协作,围绕中心工作举办主题展览,如城乡一体化规划展、成就展等,以直观的形式发挥档案信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三、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共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上下联动、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档案部门置身其中,一定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1、要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三农”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强乡镇机关综合档案室建设,建立覆盖农业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资源体系;帮助农-4-

村各新型社会组织和新的工作领域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确保林改核权发证结束,林权档案及时移交进县档案馆;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农户家庭建档。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服务。

2、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起科学、系统、严密、高效的新型农村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动加强与建设规划、民政、公安、国土、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联系,处理好与各专业或部门档案馆(室)在档案业务上的协作关系,搞好分工与协调,处理好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门类档案的齐全完整。

3、在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方面,也需要协调与民政、农业、林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牵头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由此才能更好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做好推动工作,档案部门应立足部门实际,做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档案工作,记载变革历程,更好地服务城乡一体化工作。

[1] 云南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

[2] 昌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经验材料汇编

作者简介:

-蒋正军(1973.6——),男,保山市人,公务员,从事机关档案工作。

第四篇: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 扎实推进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山区作为淮北市的主城区,统筹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既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根据我区当前的实际,要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应着手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寻求突破。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要首先解放,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并首先从原先狭隘的单纯的抓“三农”工作或抓城市化、工业化的框框中跳出来,用宏观、系统、全局的眼光看待统

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思路。二是及时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长期城乡分割的结构,导致城乡居民观念上的较大差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广大群众树立城乡一体的观念,自觉摒弃那种城乡有别的认识。但观念的形成与改变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努力形成上下共识,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二是在规划编制上寻求突破。统筹城乡发展,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全面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安排好城乡的空间、生产力、人口布局。目前相山区将按照淮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功能配套,重点是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形成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城市规划中,要用超前的眼光,留足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城乡一体理论,编制中心城区、中心镇(街道)、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市化规划体系。

第三是在体制创新上寻求突破。努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为此,要深化五项改革: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被征地农民,在征地时就着手解决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得到了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政策。对未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根据自愿和分类的原则,在若干年内,全面实行农村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对生活困难的农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予以保障。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从保障体制上消除城

乡差别。二要深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相山区在全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公开化,资产管理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切实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农村基层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深入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凡土地全部被征用的村,及时地将其转为城区的社区,对村级集体资产予以股份化,对村民居住点统一集中安置,将城市基础设施及时配套到位,使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相山区采取“以宅基地换住房”和“空心村”治理的方式,“凤凰新城土楼社区”、“张集小城镇”两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成功。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要改革完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山区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大力推进“和谐拆迁”、“依法拆迁”。通过建立拆迁管理制度,健全评估和安置保障机制,完善拆迁许可、补偿方案、房屋评估及行政裁决等程序。

五要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根据凤凰山开发区的用工需求和农民自身要求,进行定向培训,农民一经专业培训,就能直接在园区的企业中就业。同时,要统筹安排城镇下岗职工与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定期组织再就业洽谈会,使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同时建立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9个,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第六是在工作载体上寻求突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以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着力点。一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相山区是淮北市的主城区,区位独特,基础雄厚,同时又正处于城市的快速扩张时期,推进城市化,就能有效地带动城乡发展。按照淮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未来5—10年,相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将变为城区,因此,相山区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以城市基础设施为联接的纽带,尽快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增强城区在生产要素、产业、人口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建设先进食品基地的目标,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

目前,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继续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划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扶持激励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相山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五篇: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编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于8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会,9月12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查,11月15日,市委常委会议又对本规划进行了审查。为使规划更趋完善,现再次征求各界人士、广大市民的意见,欢迎大家建言献策。

榆林,一座古老传奇的边塞之城,闪亮数千年的塞上明珠。随着改革开放和能源开发的深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能源新都”异军突起,中国“科威特”、“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重要一极”、“创新转型”、“持续发展”„„

荣耀伴随着使命,为着更多的繁荣昌盛和民生福祉!

一、规划背景

(一)四大背景:

1.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发展战略新动向榆林位于陕甘宁、呼包银榆、“三西两东”三大国家战略区域交汇之地,多项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使榆林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在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都对榆林发展有很高的定位。

2.陕西重要一极——陕西迈入“双轮驱动”时代依托资源优势,榆林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打造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形成陕西“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3.区域发展新要求——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时期我国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1 后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新型城镇化是相对原有城镇化的一个调整。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协调健康发展是最终的目标。

4.周边城市发展新态势——竞相发展、竞争激烈榆林地处包茂、青银两条国家重要联系大通道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

榆林邻近地区城市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趋同性较高,发展竞争激烈,从经济发展来看,榆林经济总量处于前列,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特点明显,第一产业发展居邻近地区首位,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然而,相较其他城市,榆林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农业发展条件、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多样化的资源条件,为榆林在区域中寻求突破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立足多样的资源基础,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寻求突破发展。

(二)自身审视三大特征: 1.自然条件多样。2.资源开发主导经济沉浮。3.资源分布决定地区发展。

(三)自身审视五大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2.经济基础雄厚。3.矿产、可再生资源丰富。4.农林牧资源独特。5.地域文化多样。

(四)自身审视五大制约:

1.“能源独大”,产业升级转型压力大。2.地区发展差距大。

3.“小马拉大车”,以城带乡任务重。4.水资源紧张,用地受限,制约城乡发展。5.“保护与发展博弈”,生态保护压力大。

二、战略目标

(一)发展方向与思路

市域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优高端能化主导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成为中国绿色能源化工新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聚集和人口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服务周边区域,辐射大西北,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多元文化城市特色,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总体战略

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以“四化同步”为动力,着力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针对榆林城镇化发展实际,以“中心引领、三区协同、南聚北优、双人联动”作为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县级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布局一般镇和农村社区,因地制宜、差异发展,有重点分层次建设城乡居民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中心引领随着近年来榆林高速公路网建设的推进,横山、米脂、佳县,毗邻中心城区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

横山县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榆横工业区,已经形成区县一体发展的趋势。此外,榆神、榆米、榆佳之间均已建设起一批工业园区,但这些工业园区仅立足于各县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基础上,园区之间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各县协同发展局面。

在这一发展条件下,借助中心城区及周边经济强县带动,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将横山、米脂、佳县纳入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协同发展,构建一 市四区的大榆林,不但能够做强榆林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有效带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对三县的城镇化及经济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三区协同以“大榆林”中心城市为统领,整合北、西、南三个发展区,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三个副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神府、靖定、南部三个经济区,明确发展思路与区域职能,协同推进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

3.南聚北优结合榆林市域资源分布、发展条件及国家国土开发计划,榆林南部地区受地形及发展基础所限,以县城为中心,集聚发展;北部地区依托现状较好的城镇发展基础,优化结构,实现城镇网络化发展,总体实现“南聚北优”的发展思路。

4.双人联动受资源开发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域城镇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和无定河川道,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以及榆阳、米脂、绥德和清涧,形成了“正人字型”的空间形态,榆林中心城区处于人字型的中心。

同时,黄河沿岸和307国道沿线也形成了系列城镇群,如府谷、佳县、吴堡、清涧以及绥德、子洲,形成了“倒人字型”的空间形态。

双人字型发展轴线一直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重要集聚导向,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带。

(三)战略目标

1.发展目标以升级转型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榆林建设成为: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共同进步;城乡空间层级分明,分类指导;城乡社会均衡发展,公平共享;城乡设施统筹建设,高效衔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发展。

2030常住人口375393450城镇化率(%)606575城镇人口(万人)225256338农村人口(万人)1501371122.推进步骤近期(2013—2017):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发展步伐,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

中期(2018—2020):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提升,建设中国经济强市。

远期(2021—2030):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力迈进现代化发达城市。

三、空间布局

(一)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三区三副四轴”的“1334”城乡空间总格局。一主:即以榆林中心城市作为市域发展主核心,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区:即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神府、靖定和南部三个经济发展区。重点通过产业差异化发展,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各具特色、协同互促的城镇发展片区。

三副:即以神木、靖边和绥德作为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实现撤县设市,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四轴:即在无定河谷和长城沿线,形成主要的“正人字型”发展主轴。在太中银铁路和青银高速沿线以及黄河沿线,形成“倒人字型”发展副轴。

(二)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建制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结构,形成市域“1351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13513”体系——1个中心城市:1市4区大榆林;3个副中心城市:3个县级市;5个县域中心城镇:5个县城;100个建制镇:30个重点镇、70个一般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三)中心城市——构建大榆林中心城市

1.打造功能新区,建设“双百”城市在中心城区内建设高新区、西南新区、空港生态区、东沙新区、芹河新区五个城市功能新区,形成“一城五区”的中心城区新格局,壮大中心城区,打造“双百”城市。

2.产城一体发展,协调中心城区外围工业组团发展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榆神工业区、榆佳工业区、麻黄梁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鱼河工业园等产业组团,引导中心城区产业职能外迁,加强各产业园间的协同发展,构建产业环线,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半环形经济发展圈。

各产业园区寻找差异化发展方向,围绕中心城区统筹布局、协同发展。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物流服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榆林中心城市产城一体发展的城镇新格局。

3.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横山、米脂、佳县之间的一体化建设,统筹产业园、城镇建设,引导城镇化向一体化发展带集聚。明确各自职能定位及发展思路,强化中心城区吸引作用,形成“中心城区+5个产业园区+3个卫星城+45个镇(街办)”的中心城区圈层式发展格局。带动“三区”城镇化加速发展,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

4.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加大生态林带建设及沙漠治理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榆林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宜居城市。

加大对王圪堵水库、红石峡森林公园、榆林沙漠森林公园等中心城市各类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升中心城市环境吸引力。

依托榆溪河及其支流兴建十三处水系公园,重铸“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的景观意境,重现水丰草美、林木茂盛的塞上江南风光。

5.强化城区路网建设在中心城区构建“环+纵+横”的骨干路网格局,具体布局为“三环一线双十三”。

三环:内环(迎宾大道+长城路+文化路+沙河路),总长15km,围合面积9.6km;

中环(环城北路+榆林大道+明珠大道+朝阳路+金沙大道),总长30km,围合面积44km;

外环(环城北路+怀远十三街+榆马大道+ G210过境线),总长58km,围合面积184km。

一线:即绕城环线(北环线+西环线+怀远二十一街+榆马大道+G210过境线),总长90km,围合面积440km。

双十三:即榆林市中心城区“十三纵横”主干路网,总长度360km。6.县级城市强化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引领县域城镇化。经过行政区划调整,2030年全市除市本级以外将辖3市5县。其中,神木、靖 边、绥德未来的3个县级市,为市域副中心城市、片区发展中心;府谷县城、定边县城、吴堡县城、清涧县城、子洲县城5县,为县域发展中心。

7.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①城市建设——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统筹发展。

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在做强做大自身的基础上,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并增强对周边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上相衔接与协调。

②产业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通过项目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等策略,壮大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提升现状产业,推动产业“循环联动、多元拓展”,实现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打造产城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

③设施配置——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建立完善的区域设施配置体系。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坚持设施配套建设与产业项目、新型社区建设同步实施,建立起与城乡居民点相对应的完善的区域公共设施分级配置体系。

8.五县做强做优强化县城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县域城镇化。

加强自身综合发展能力,强化县城服务功能;推动“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完善县城、重点镇和园区各项设施,提高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品质。

9.打造特色重点镇建设30个重点镇,示范引领市域小城镇建设。10.做大集镇拓展城镇规模,引导周边人口集聚,助力县域城镇化。11.社区建设通过村庄撤并,在2030年规划期末,全市形成100个建制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2000个村的村镇体系。

四、支撑保障

通过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发展布局、设施统筹完善和一系列的项目策划与政策措施,作为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

结语:从区域发展来看,榆林有机遇、有条件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带动区域全面崛起。

从陕西发展来看,需要榆林成为重要一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从“默默无闻”的西北边陲,到“声名鹊起”的能源城市,再到“享誉世界”的能源之都,榆林应以“四化同步”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挖潜力,发挥特色,通过调整战略思路,重构发展框架,实现在区域竞争中的崛起,实现再次腾飞!

下载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规划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终定稿]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史口镇人民政府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经济......

    对加快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思路,可以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就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年初也适时出台了《关于进......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会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 (一)研究目的 2011年10月26日,卢展工同志在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需要......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升社会治安水平的对策和思考(三稿)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升社会治安水平的对策和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城市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转化利用,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统筹协调和共同发......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委党校系统科研课题【摘 要】 文章阐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明的意义与困境,认为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以选派挂职干部、选聘生为例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