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

时间:2019-05-12 03: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

第一篇: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

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

小升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加,任课老师增加,多数学生都感到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消极情绪。如果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是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该怎样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过渡和衔接呢?

从教师观念上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连贯性。超前知识的合理渗透,扎实基础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进入初中后, 在已有的小学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更顺利地迈进新的知识领域。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小学和初中有比较大的区别。一般说来,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讲课比较生动活泼,而初中阶段相对来说就显得严肃而单调。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短时间不容易接受这个改变的,也就是说,学生开始有些适应不了了,成绩会有很明显的下降。所以,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使得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转变过程中感到不是那么的突兀。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来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多培养学生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上来说,在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都会发生改变。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平常能接触到的事物也随之增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成熟度都有所提高,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多交流,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感受到自己的一些改变有一个连贯性,而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两个不同时期。

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顺利地在各方面从小学过度到初中。

小初衔接的重要性

对于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因没有重视小升初的衔接从而产生不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要的类型有:

第一,对初中新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到一个新的学校、接触新的老师、同学,难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

第二,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多,课程量也明显加大,许多孩子对这种突然的“量变”感到很不爽,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第三,对思维方式的转变不适应,一些小学的牛蛙们初中数学成绩突然下降,多数是因为过分依赖小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初一可能相差不大,越往后就会越来越吃力,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对付这些“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初中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提前准备,做好衔接,一定要重视到小升初衔接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在小升初上,再合适不过。

学习上要迈过五道坎

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

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变化。

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

第三个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

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

第四个是在初中阶段孩子的生理也发生变化。

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第五个是集体关系的变化。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心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

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那么作为初中生的家长应该注意哪些?

一、掌握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

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这点家长一定要把好关。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

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键。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

因此,抽出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下一次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生活上培养孩子好习惯

家长可以从一些小事着手来帮助孩子。例如,孩子自己的东西现在要他们自己整理,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这样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以及独立生活、处事的能力,使他们较快地成熟起来。平时的零用钱家长也不要给太多,不要造成孩子与人攀比的不好现象。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体迅速成长,需要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充足的休息,这时候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很容易饥饿和疲惫,尽量避免他们吃零食,三餐营养上要供给充足的热量。有的学生由于早上时间仓促往往不吃早饭,空着肚子上课,结果第三节课就感到饥饿无力,学习精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降低,思路变得迟缓、混乱,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长时间在饥饿状态中学习,不仅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而且身体会受到一定损失。建议中学生早餐除了吃各类的主食外,最好再加点鸡蛋、牛奶或豆浆一类的优质蛋白食物,并要干、稀搭配,注意花样更换。增强学习效率,不拖沓,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影响学习生活。

加强锻炼,好的身体是其他一切活动的保证。很多运动不仅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活跃,在这个时期,择友也是一个关键,家长可以通过实例向孩子讲清什么是同学之间真正的友谊,应该跟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正确选择朋友。刚进入初中时,孩子分辨能力还低,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特别关照孩子不要跟班外、校外不明身份的少年交往。

升入初一,孩子们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种种不同,同时自身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就需要孩子了解自己,掌握初一生活、学习的必要知识,做好上初一的心理、生理和物质准备。

一项针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过渡时期的指导(心理,情感和知识的准备),进入中学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总结起来,学生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入学不适应(恐惧),从小学熟悉的学习环境,到全新而陌生的初中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入学恐惧,出现入学不适应症。

二是课堂上问题行为不断发生。由于小学课堂学习要求与初中有些变化,学生坐45分钟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或正确的学习姿态,出现各种问题。

三是学习要求不适应。初中阶段科目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数学

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难度增大。

四是小学伙伴的分离与新群体的适应。由于升学,小学认识的好朋友分散到不同学校,而新环境下,新的伙伴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些学生出现内向寡言的现象。

五是与教师的融合有一个适应过程。师生相处方式发生变化,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六是人际关系更加广泛。进入初中后,孩子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获取的信息大大增加,生活的地域范围也更广了,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学生面临的新课题。

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阶段的孩子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让家长和老师觉得“不好管”。

第二篇: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过渡

我接触到的初一的学生,常听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一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

三、从“算术法”到“方程”

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六年来学生们解题的“主菜”,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但也只能算是“配菜”而已。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

元一次方程后,渐渐的,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没什么印象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下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以上三点看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如何衔接

序:许多初中的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可一上初中孩子就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了,下面是老师自己对“初”--“小”衔接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谨以此文献给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

初一《代数》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一、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须抓住以下几点: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这里,可以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

如:(-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2)+(-4)=-(2+4)=-6

2.数与代数式

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a表示a的相反数.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

(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

如:a是正数表示为a>0,a是负数表示为a< 0,某数a的2倍表示为2a等 .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较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列出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二.教法上的衔接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1)循序渐进

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讲授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

②再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的特点:只有符号不同.

③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2)前后对比

在初一代数的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对比着进行讲授,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混淆.

(3)开拓思路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

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最后,因为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第三篇: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过渡与衔接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过渡与衔接

四川省资阳中学

欧质坤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高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阶段,在这一段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作为高一普通班的班主任,我在这里仅提出本学期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思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高一新生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1.行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的人较少;劳动观念淡薄,卫生工作经不起检查;同学间的小矛盾斤斤计较(开校之初,我班上就有几个男生为了踩坏眼镜的事情,追究责任时推来推去,个别当事人之间还不理不睬,折腾了将近两个星期才基本平息);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等。

2.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突出表现在被动学习、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离了老师就束手无策,对老师过分依赖。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突出表现在记忆的机械性、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等方面。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时间,进行有计划地复习或预习。有位学生在半期考试总结中写道:上了高中不久就发现,初中时那套百试不爽的法宝突然间失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

我想这主要是初、高中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的差异所致。初中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侧重于形象思维;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注重于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好多学校在初中时几乎没有自习课,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成了不折不扣执行教师指令的“学习机”,形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对事物的惯性思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受到较大的抑制;到了高中,白天、晚上的所有自习课都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安排,教师的“指令”突然消失,这又与刚刚结束的初三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许多已经习惯于执行指令的学生陡然感到被吊在半空中,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甚至觉得无事可干。正如长期关在笼子中的鸟,有一天打开了笼子,它反倒不知道怎么飞了。所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是从机械性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从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向全面性、发散性发展,是高一新生的当务之急。

3.高一新生的共性的心理问题,成为他们适应高中学习与生活的绊脚石。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一方面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另一方面一旦成绩不理想或工作、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不如意,情绪就容易波动,耐挫能力较差。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失落感:我看过一篇学生作文《高一回眸》,其中有这样一段学生的心理描写:从小学、初中一路杀过来,谁没担任过“一官半职”?想想自己在初中时是多么风光,何等“有作为”:一班之长,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来向全班发号施令。然而,上了高中,我什么都不是,居然连小组长也没捞到一个……不知不觉中,一切都由“主动”变为“被动”,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以前高高翘起的尾巴从此垂落下来了。

第 1 页

这种“失落”心理,在现在的高一学生中真是太普遍了。对于每一位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都有其可以值得称道的昔日“辉煌”,特别是在特尖班和实验班中更是如此。我试着作了一个统计:我所在的23班是一个普通班,全国65名同学中,曾担任过班委、科代表职务的就有34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就有24人。可以说,他们都曾经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榜样。但对有些学生来讲,学业的优秀往往掩盖了行为上和心理上的“营养不良”,使他们成为心理品质上的“低能儿”:自私、狭隘、偏激、任性、极端敏感、意志脆弱、自我中心等等。

造成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几辈人的娇惯,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稍有不如意,便小题大做。这类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高中后,当学业的光环慢慢淡却,原来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自然也就没有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美好感觉了,面对这一心理“落差”,大部分同学还是能以一颗平常心找准自己的位臵,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缺乏心理准备,很难摆正心态,各方面的缺点也就渐渐暴露出来,甚至于自卑自怜,郁郁寡欢。其实,有这种“失落感”,正说明他还有一颗敏感、自尊、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心,这正是大有作为的新起点。现在,很多班主任都在实行“自由竞选、轮流坐庄”的班级管理制度,只要正确定位、大胆锻炼、勇于探索,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的。

(2)失重感:有一位学生在总结中写到:永远也忘不了初三,是我读书以来最光辉的时候。那时大大小小的考试,2/3的冠军都由本人包揽,其余的基本上也为本人以亚军之势占领。所以,自然成长在老师的夸奖中,同学的羡慕里,父母的表扬中。而上高中后,却发现“高处不胜寒”!高中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成绩,是我读书以来所经历的最低记录54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曾使人伤透心、流过泪的分数。

考进重点中学,对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这种荣耀,很快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成为压在心头的挥之不去的疑虑: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继续保持昔日的辉煌?据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都曾有过这方面的忧虑。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环境等都与初中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在初中阶段,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少而浅,且这一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中考试卷难度不大,或许通过突击复习、突击强化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到了高一,学生一下子要学九门课程,且九门都是考试科目,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又在不断地增多加深,学科授课时间减少,考试难度明显增加,面对新的课程,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再加上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较大的初、高中学习的反差,给学生身心带来双重压力,较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孤立感:学会做人天地宽

从生理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归属的需要。根据我们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想与人交往,却怕与人交往,也不善于交往;渴望友情,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渴求理解,却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尴尬处境。“交往的剥夺”与“情感的剥夺”一样,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学会做人是立足社会之本,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适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入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学生,因种种

第 2 页

原因导致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走出社交障碍的阴影,融入广阔的天地,也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经常正向自我暗示,激励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坦然接受可能遭遇的挫折;其次,要学习交往的艺术:正视自己、宽容他人、真诚主动、不拘小节、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别人)。

二、本学期的几点做法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对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清楚,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此,我按照学校和年级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的同时,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资阳中学学生八不准》等,使学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班规的执行情况由专人负责登记,期末评优评先,操行评定均与登记情况挂勾,做到奖惩分明,不论奖还是罚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自律,并在班级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选好用好班委干部,变“依赖型”管理方式为“开放型”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动性,自主能力较差。

由于我班学生中有很多人在初中担任过班级干部,因此我并没有立即确定班委会成员,而是先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在介绍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以便同学间的相互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愿报名担任班团干部职务,产生临时班委,然后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放手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只是经常进行一些指导。半学期后,我通过班上学生无记名投票、同学推荐等方式确定班委候选人,让他们上台进行竞选演讲,然后由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每名候选人平时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等,当场举手当场唱票,选举出他们信任的、真正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委干部。从最后选出的新班委成员来看,这些同学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较高,原来临时班委中责任心不强,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同学意见较大的都没有入选,而之前不是临时班委的好些同学这次却被选进了新班委。

通过这两个星期的运作来看,新班委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同学的信任感都有很大的好转,全班多数同学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3.关爱学生,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做一个平民型的班主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总是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最容易走近学生的心灵。

作为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一些原来在初中是班级佼佼者、教师的宠儿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优势可言。随着地位的改变和课业负担的加重等原因,再加上到处都是互不熟悉面孔和陌生的环境,致使一部分学生一时还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很容易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这时,班主任嘘寒问暖的关爱,或是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第 3 页

会让学生很受感动。再说新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特别希望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厚爱”,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主动地找学生交流。

为此,身为班主任,我处处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注意学生的言行,通过学生的自我情况介绍、语文老师收取的学生周记、学生的阶段总结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常和学生聊天、谈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也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学生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比如贺春华、鲍春燕、陈红丽等。

我们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要温和,随意些,不要过于严肃,场合可在办公室,教室,寝室或操场,总之,不要让学生有拘束感,紧张感。由于我很注意这些,以至于很多学生遇到不高兴的事,都会主动和我交流。可见,只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亲近学生,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能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做学生思想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总之,初、高中的衔接,高一的适应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有正视、关注、容纳这些问题的勇气,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去分析、寻找相应的对策,指导学生走过这段崎岖的心路。

第 4 页

第四篇: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胡玉琳

近几年,随着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普及与受重视程度的提高,涌现出大量适合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使小学英语向中学英语自然的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学英语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方法。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1.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学校对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许多学校没有语音室,只有一台录音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诸多因素造成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学生的学前恐惧。

2.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与难度跨度大。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初中阶段,为了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对单词、语音、语法等的要求突然提高,知识的广度和跨度加大,致使初一新生在后半学期觉得难以适应,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两极分化现象初步呈现。

3.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出现脱节现象。小学英语考试的考题往往比较容易或小考试,评判的标准也较低或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确保学生取得高分老师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好“西瓜芝麻”一起吞,看似考试成绩很高,其实学得半生不。初中阶段,尤其到初一第二学期和初二第一学期,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明显扩大,语法知识的学习日益重要,相应的,考试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学生的负担明显加重。

4.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与方法迥异。由于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小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负担小,给学生造成了英语仅仅是热闹好玩的错觉,相应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把注意力大多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等方面,容易淡化对学生的长久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老师更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掌握及运用,教学方法也是围绕着此目的而设计的,对读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带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型”作业更多了。从认为英语学习仅是好玩有趣到负有一种沉重责任的学习目的,势必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不适应症,将原来在小学建立起来的那种良好感觉和自信心在开学后不久就被扼杀。

5.环境变化与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生理心理差异。

(1)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大部分

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2)从教育心理学获知,儿童与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认知和情感领域方面有质的不同,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中以后,有些中学老师不注重这个衔接问题,致使许多孩子的这种不怕羞、敢于开口的良好习惯悄声匿迹。再者,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重视英语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小学生高,英语变成了具有相当分量的“主”科,学生的心理负担突然加重,许多学生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1.提高对小学英语课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有关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英语学习应从小学抓起。农村小学不应该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而忽视英语课的重要性,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把英语提到与语文、数学学科同样的地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评估中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检查,在课时、教材、师资上给予保证,在期末 考试 中加上英语。这样,学校和家长就会自然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

2.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

(1)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

(2)中小学教师应相互交流互动。

中小学教师应突破年级限制,寻找机会相互交流,加强教研。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并可经常去小学听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3.注重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衔接。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应以综合形成性评价为标准。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保护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4.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衔接

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新课标要求的不同,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顺利引导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为保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可采取以下方法:

(1)小学六年级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逐步向初一阶段靠近,如可在课前安排听写话动,每周布置一次写作训练作业,以加强听写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初一阶段学生英语单词拼写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2)初一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择善从优地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泼气氛,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应适当过渡到初中方法上来,在课堂节奏上逐步加快,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3)初中英语教师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分层次教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消除学生害羞、胆小、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新生的入门教学。

5.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1)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节导言课。这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各种原因,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很担心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七年级的英语教师应重视开学的导言课,教师可以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让第一节课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开端。

(2)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设法使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与挑战,使学生始终保持“我要学好英语”的热情和毅力。

6.注重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与技能的衔接

(1)注重学生学习动机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将直接近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间接远期的学习动机。

(2)注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这种特征仍然保持,因此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七年级学生告别了以乐趣为主旋律的快乐英语,一方面,他们对新环境有新鲜感,上进心强,学习热情高,另一方面他们开始面对压力大、负荷重的英语课堂,许多学生仍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待初中英语学习,在阶段测试中受到一次次打击,英语成为了一门令学生害怕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英语教师要抓住的有利因素,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初中的英语教学,给学生学法的指导,另外一方面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

(4)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综上所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和过渡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应当认真对待,多加强交流和互动,只有实现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才能确保中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侯富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王曾选.中学英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双科一、二班符玉丽

中学生活为小学毕业生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画卷。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教学方式都使孩子们在心理上,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感到不适应。怎样画好每根线条,用好每块色彩是刚跨入初中大门的每个孩子感到迷茫的。英语这门学科也无一例外地存在着过渡和衔接的问题。我们海南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幼儿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已自成体系,教学方法日臻成熟。关注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在暑期英语培训班的教学中,我担任了小学升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从切身的实践中我更是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我认为:

一、在心理上适时引导。

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求学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变化,这时“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切,有一切从头来好好干的良好愿望”,尤其是小学基础较差的孩子都卯足了劲,盼望在新的学习阶段来一个质的改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构画美好蓝图,树立全新形象。”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孩子对英语学习充满向往和兴趣,有追求成功的良好愿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与老师接触较多,关系亲密,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不少同学上中学以后,抱怨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少了,与老师有疏离感。作为任课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把对老师的亲近和信任感迁移到学习中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较,中学所开科目骤然增多,大多数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孩子对学习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感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显重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听、读、说、写”并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这四个目标我特别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下载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杏陈中学何亚东 一、课题的确立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大全5篇]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 摘 要 为了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让家长对孩子初中学习充满信心,应努力做好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学习习惯、课外阅读几个方面的衔接。关键词......

    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精选五篇)

    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一:了解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数学学习挺好的,也挺喜欢数学的。但到了高中学习一段......

    小学与初中衔接子课题实施方案

    《“五四”学制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子课题《“五〃四”学制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类别 烟台市教育局规划课题 子课题......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教学衔接浅谈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知识衔接问题浅谈 杨柳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准备可以有效地保证学习的成功,并使学习在......

    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的衔接我曾在奇台六中小学部任教,发现在小学阶段学习不错的学生,到初中就“分化”与“滑坡,中小学教师就相互推诿,把语文教学的责任归咎于对方。经过与初中部......

    浅谈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九中于福义 提要: 由于种种原因,初中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总有衔接脱节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整......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邵美琴 (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 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