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与小学衔接
初一生物与小学衔接教学及新课程标准
实施计划
当前,我们生物学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无疑,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
一、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期待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所具有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这正是在观念层面上的一个超越。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克服旧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第三,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第四,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误解是,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二是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自主性、创造性。因此说,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才算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有这样一种感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如何看待老师这种想放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对这种观念与行为相悖——观念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教学行为上往往仍是由教师控制和设计,表现出教师很强的控制欲。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层面问题,也有对教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问题,还有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担心。因此,我们要以宽容态度,允许教师通过积极参与课改,积极尝试与实践,不断反思,不断体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1.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中,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人体中心脏的位置?2心脏是如何搏动的?3心脏有几个腔组成?4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5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5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6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
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消化和吸收一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1口腔中牙齿、舌、唾液腺的作用?2咽是什么的共同通道?
3、食道能否消化食物?胃有哪些特点适合消化食物?小肠为什么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大肠的功能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复习阅读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期末复习时,我提出食物如一个鸡蛋被人吃了以后如何变成人自身的组成物质的?又是如何给人提供能量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这样就复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1有所侧重;2弃粗取精;3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是无法落实的,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是无法激发自学热情的。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打成绩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生物学小报,我们生物教研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小论文
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生物学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校报《晨报》上。以上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3.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生物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结合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在运用激励性学生评价方面进行的探
讨。
1.有目的地激励学生
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学习的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进行某些生物探究实验时,实验方案设计很认真,但实验却失败了。这时,教师应正确地进行评价,做好引导,充分肯定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认真的态度,同时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允许他们重做实验,直至成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真心帮助,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成功的取得是由于努力的结果,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激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反省、不断调整、不断超越自我。
2.公正地评价学生
不公平的评价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隔阂、冷漠、消极甚至对抗的情绪。有时,还会引起班里的其他同学冷落、孤立被评价的学生,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伤害。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冷落后进生。而且,更应对后进生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3.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教育研究证明,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就越好。为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评价一定要及时反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地发现错误,适时调整学习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
王玉燕
2011.9.1
第二篇: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一的数学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截然不同,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尽一致。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个大转折,为此,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⑴讲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这里,可以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如何表示上升高度下降高度呢?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及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
其次,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
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如:(-3)+(-5)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3)+(-5)=-(3+5)=-8 如(-3)×(-5)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乘即可,即(-3)×(-5)=3×5=15 如(-3)÷5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除即可,即(-3)÷(-5)=-3÷5=3
52、数与代数式
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 vs2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C=4a,S=a等,说明用字母表示数t1 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
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表示运算符号,如10-3表示10减3,5-8表示5减8;②表示性质符号,如-3表示负3,6+(-2)表示6加上负2;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9表示9的相反数,-(-8)表示-8的相反数,-a表示a的相反数.最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
如:x是正数表示为x>0,x是负数表示为x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重在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却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找相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列出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二、教法上的衔接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的一些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第一章内容又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1)循序渐进 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学生在小学听惯了详细、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跨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讲授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1)列出几组相反数(2)再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的特点:只有符号不同(3)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2)前后对比 在初一下的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对比着进行讲授,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混淆。(3)开拓思路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简单,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较肤浅,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3a>a,理由很简单:3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 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问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最后,因为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所以,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杏陈中学何亚东 一、课题的确立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呢?这就得研究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培养数学习惯、知识、兴趣、品质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头脑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避免走弯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坡度,使教与学的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内容处理要恰当。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内容要认真剖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要转变。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A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B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 接。 3、学习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 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二)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 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2、学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演算、识记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七年级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七年级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在埕英小学、前何小学六年级各取一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进行小学六年级和中学七级的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又能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花三年完成第一轮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分四方面进行:针对我校生源区中小学现状,采用“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与程序 1、第一年(2005.9~2006.2)确定课题负责人员,开展前期观察、调查、积累有关资料等。 2、第二年(2006.2~2007.2)建立实验课题组,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落实配套措施,中期评估。 3、第三年(2007.2~2007.7)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修改有关措施,开展深入研究。 4、第四年(2007.9~2008.7)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实验报告,参与实验成果展示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 1、何亚东、彭国亮负责教学内容的衔接。 2、何顺武、杨龙光负责教学方法的衔接。 3、何荫华、何玉芬负责思维能力培养的衔接。 4、林细茂、何鸿元负责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衔接。 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调查问卷(初中生问卷) 为了了解你在生物课学习方面的知识、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现状,找出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有效进行衔接阶段的教育策略指导提供现实依据,现就你在学习生物课中的一些问题做简要的调查。 一、你的基本情况 1.学校 _______________ 2.年级 _____________ 3.性别_______________ 二、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你喜欢生物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说不清楚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生物课,你课外坚持以下哪种学习形式?() A.注重课本 B.关注科学前沿 C.发现身边生物学现象 D.阅读生物学相关杂志 E.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3.你会不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思考和比较?() A.经常 B.从不 C.偶尔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4.课上听不懂时,你会() A.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B.等待老师以后再讲 C.放在一边不管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5.对待课后练习题中你犯的错误,你的态度是() A.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B.等待老师讲解 C.放在一边不管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6.上课做笔记遗漏了重要的内容,你会() A.经常课后及时补漏 B.经常放下不管 C.课后很少补漏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自己学习生物用功吗?() A.很用功 B.一般 C.不用功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8.你对生物课采取的学习方式是() A.积极接受并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B.被动接受并只是强记 C.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 D.上课马虎听课,考前突击 9.生物课程老师教学时,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A.传统板书 B.多媒体教学 C.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0.考试前,你对老师的期望是() A.指出重难点 B.留足时间自己复习 C.拉主线索,明确主干知识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1.目前,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哪些学习生物课的方法? 12.你对生物课及其教学与学习还有哪些想说的? 13.你对生物课教学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吗?(请具体列出你的要求和建议)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调查问卷(高中生问卷) 为了了解你在生物课学习方面的知识、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现状,找出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有效进行衔接阶段的教育策略指导提供现实依据,现就你在学习生物课中的一些问题做简要的调查。 一、你的基本情况 1.学校 ______________ 2.年级 _____________ 3.性别______________ 二、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你喜欢生物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说不清楚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生物课,你课外坚持以下哪种学习形式?() A.注重课本 B.关注科学前沿 C.发现身边生物学现象 D.阅读生物学相关杂志 E.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3.就你的学习经历来看,你觉得初中生物课与高中生物课的区别有() A.没多大区别 B.区别很大,高中生物课难度更大、知识更难 C.没留心过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不知道有没有区别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 4.在高中生物课学习中,当你感到有跟初中教学或学习方法不同的情况时,你会() A.寻求老师帮助 B.与同学商讨对策 C.放下不管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 5.你会不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思考和比较?() A.经常 B.从不 C.偶尔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6.课上听不懂时,你会() A.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B.等待老师以后再讲 C.放在一边不管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7.对待课后练习题中你犯的错误,你的态度是() A.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B.等待老师讲解 C.放在一边不管 D.其他(请写出)______ 8.上课做笔记遗漏了重要的内容,你会() A.经常课后及时补漏 B.经常放下不管 C.课后很少补漏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 9.你觉得自己学习生物用功吗?() A.很用功 B.一般 C.不用功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0.你觉得自己很快适应了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与学习了吗() A.是 B.没有 C.说不清楚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1.你对生物课采取的学习方式是() A.积极接受并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B.被动接受并只是强记 C.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 D.上课马虎听课,考前突击 12.生物课程老师教学时,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A.传统板书 B.多媒体教学 C.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3.考试前,你对老师的期望是() A.指出重难点 B.留足时间自己复习 C.拉主线索,明确主干知识 D.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14.目前,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哪些学习生物课的方法? 15.你对生物课及其教学与学习还有哪些想说的? 16.你对生物课教学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吗?(请具体列出你的要求和建议) 《“五四”学制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子课题《“五〃四”学制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 题 类 别 烟台市教育局规划课题 子课题 课 题 名 称 “五〃四”学制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体育教育 课 题 负 责 人 周万利 负责人所在单位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五〃四”学制下落实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的需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课程标准》是以“六.三”学制为依据制定的,对于实行“五〃四”学制的烟台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材,以至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课 程开发与实施上“无从下手”,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课程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与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通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的运动兴趣、爱好、习惯等没有在初中得到很好的延续,影响着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需要。“六.三”学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而我们烟台市实施的“五.四”学制水平的划分与“六.三”学制有冲突,特别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划分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建立适应“五〃四”学制《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保证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能有效的衔接,促进中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界定是: “五〃四”学制:所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 衔接:“五〃四”学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实施的衔接.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授,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可以界定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规、文件的要求,在“五〃四”学制下,建立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题研究依据与价值 (一)课题研究依据 本课题研究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大师的通知》、《“五.四”学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等法规、文件、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基于区域性“五.四”学制的背景,探索出针对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诸多领域的持续性培养和特色化发展,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终身性育人价值,为省内外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价值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制定“五.四”学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水平划分。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在“五.四”学制下,将各学习水平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合理划分和科学设定,以小学一至三年级(水平一:兴趣全面培养期)、小学四五年级(水平二:兴趣定向引导期)、初中一二年级(水平三兴趣形成巩固期)、初中三四年级(水平四:兴趣稳定发展期)分段,形成学习水平划分的“3222”制。在体育与健康中进行研究水平划分的合理性。 (二)建立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划片就近入学的政策,哪几所小学的学生升入哪所初中基本固定,有利于建立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 在课题研究期间,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研究。 2、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的按学生兴趣分班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3、如何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一贯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课堂实验、个别访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收集理论、梳理问题、分析总结、形成成果。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对烟台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出调查统计分析;成立实验课题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按照子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实验学校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实验学校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学校子课题实施方案,从学生兴趣、体质发展、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收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各种实验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研究可形成多篇论文和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对近五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教育教学案例); 2、形成“五〃四”学制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的教学计划、内容评价方法,学生兴趣爱好良好的培养模式。 七、子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研究保障 有县市区体育教研员、课题实验学校负责人组成子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子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课题研究的实施。实验学校成立 课题研究小组,保证课题研究在学校的顺利实施。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分工。建立课题研究QQ群:325962385 课题负责人:周万利,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的经费及总体调配。 课题联系人:常春龙,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联系,负责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材料等。科学学科研究。 主研人员:于文峰,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主研人员:贺春辉,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主研人员:曲晓明,小学高级教师,专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 主研人员:曲志远,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 主研人员:李明亮,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第四篇: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调查问卷
第五篇:小学与初中衔接子课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