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

时间:2019-05-13 18: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

第一篇: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

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

论幼小衔接的实质与入学前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 陡坡

1991~1995年间,我们鼓楼幼儿园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项目,为我国全面而科学地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项目的总体规划,我园主要研究和解决幼儿入学前数学准备、读写准备、社会适应准备和入学意识准备问题。

一、研究背景

㈠.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形成“陡坡”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要让孩子在这一系列的转折和变化中顺利适应,并形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关键在于如何使两种教育阶段因学习而产生的“陡坡”减缓。我们可以从下表的对比中看出“陡坡”的存在:

幼儿园与小学的比较 表①

比较机构 幼 儿 园 小 学

学习时间 每天集体教学时间为1~1.5小时,最长不超过30分钟 每天集体教学时间4~4.5小时,每节课

40分钟

学习内容 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向幼儿传授粗浅知识 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系

统、抽象、严谨,有严格的升留级制度

学习方式 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轻送愉快,没有压力 以上课为正规课业学习方式,课后有家庭

作业

睡眠时间 除晚8:30到早6:30的睡眠外,还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 由于接送等原因学校离家较远,幼儿早

上需早起,中午基本无午睡时间

一日生活 动静搭配,舒张有弛,提倡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制度,主要任务是学习,午餐、午睡要回家解决

师生关系 教师与幼儿始终在一起,及时解决、协调幼儿面临的困难 一学科一任职教师,有班主任和七、八位任职教师,幼儿遇到困难需自己解决

由于以上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加上自1986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入学年龄普遍提前,城市6岁入学的儿童数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自五十年代以来,小学课程较过去有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切,给幼儿在身心两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幼儿入学后感到陌生、恐惧,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入学后的身心发

展。

㈡.家庭教育的误区加剧了“陡坡”的存在

随着独身子女政策的实行,改善了幼儿营养卫生和受教育的物质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强迫孩子过早地进入学业学习;要求幼儿园进行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过高地保护及包办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造成孩子能力的相应不足,依赖思想严重,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责任感,情感受压抑,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教育机构和家庭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幼小衔接的坡度不断增大,有的孩子上小学后体重明显下降,吃不好、睡不好,一反往日天真活泼的浪漫;有的孩子一看到学校的大门就发抖、呕吐;有的孩子甚至放弃了小学的学习重新回到了幼儿园。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在过度期间适应很快,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入小学后,学习积极主动,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究其原因,是较好地处理了衔接关口的不适应问题。所以,找寻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和学前教育准备的着眼点,是我们研究的中心。

二、理论依据与假设

㈠.理论依据:

1.儿童身心发展在衔接时期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2.1989~1990年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北等五省市88 个点就幼小衔接方面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揭示

幼小衔接中存在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3.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大纲及基本要求。

㈡.研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幼儿园进行数学与读写学习准备(含知识准备、能力准备、技能准备)、社会性适应准备(含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主动性、独立性、交往能力)及入学意识准备三方面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改善儿童入学前的准备状况,促进衔接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减缓幼儿园与小学的坡度,帮助儿

童做好入学准备。

㈢.理论假设:

1.儿童入学前后的各半年是幼小衔接阶段;

2.儿童入学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和入学意识准备不足;

3.实验班在接受衔接教育后,其学习准备、社会适应准备、入学意识等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班;

4.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

5.有利于改善与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 6.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相关素质。

三、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抽取鼓楼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为实验组对象,南京市另一所一类幼儿园的30名大班幼儿为对照组对象,两组男女均对半,两班儿童在前测中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儿童整班进入小学某一班后,为连续实验对象,班级其他学生为非连续实验对象。

2.实验工具:数学、读写、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均采用项目指导小组制作的一套(含6种)观察、面访、问卷调查表,入学意识准备采用自制的评估工具。

3.时间:1991.1~1992.1调查阶段,1992.2~7第一轮实验,1993.2~7 第二轮实验,1993.7~1995.1

2总结验证阶段。

4.条件控制: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教师的自然状况相同,班级自然背景基本相同,集中教育活动(教学)时间总量基本相同,各学科课时量基本相同,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基本相同。

5.实验变量:

⑴.新增数学准备的思维训练活动20课时;新增读写准备的前书写活动 5课时;新增社会适应准备的活动5课时;新增入学意识的活动(社会活动)5课时; ⑵.降低数学中有关加减、组成的难度为代量加减、组成,强化解、编10以内简单口头应用题的要求;

⑶.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及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读写、社会适应及入学意识的衔接教育要求;

⑷.6月份减少上午游戏活动时间为2个教学活动和一个集体娱乐活动,中午减少半小时午睡时间;

⑸.下午游戏活动为幼儿自主活动时间。

四、结果与分析(略)

五、我们的结论

纵贯研究全过程,我们觉得,要解决衔接问题,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与把握幼小

衔接的研究:

㈠、衔接教育的实质是主体适应性问题

儿童从学前教育结构进入小学跨越了两个阶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

性就会出现种种的衔接问题。

实践证明,幼小衔接如果仅从“幼儿园向小学靠”“小学向幼儿园靠”的外部条件或形式上寻求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入学的适应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衔接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和小学生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阶段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所以,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这期间,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存和交叉。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正是自身两大阶段的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过程,衔接教育正是要促进儿童的这种发展。因此,衔接点应落在儿童这一主体上,要找寻儿童前一阶段已有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同后一阶段所需的发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异,通过衔接教育,促进儿童

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

在证实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是儿童主体适应性问题后,我们就将衔接教育的点放在了儿童入学适应

能力的培养上。

教育实验结束后,教师们觉得衔接实质的探讨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了教师的作用是遵从儿童的发展规律,要相信和依靠儿童的内部动力,要依靠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学习,要积极与儿童互动,要尽可能地表扬与鼓励儿童。教师们在将教育观念转化在教育实践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衔接教育经验,撰写了十余篇专项论文,我们将这些文章汇编成册,受到了幼教同行的欢迎。

㈡、儿童入学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与社会性适应

在五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实验发现,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儿童身心发生一定质变的核心体现在社会性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心理品质上。如社会性适应(主动性、积极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是儿童进入小学后伴随而来的规则要求和任务密度、难度及独立完成任务所要求的相应的能力;数学学习和读写则伴随读写算需要幼儿有理解和运用符号的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任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

都会引起衔接过程中的不适应。

所以,在数学方面,我们减少了组成、加减运算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25课时减为10课时),加大了编、解口头运用题(由原来的4课时增为10课时),增加了思维训练活动(20课时)。

在读写方面,减少了复述方面的内容(诗歌、故事等),加大了语言理解、讲述(特别是看图讲述)的内容,增加了早期阅读及书写准备(8课时)内容。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增加了“任务”方面的内容,强调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在新增添的书写准备系列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通过观察、辨认蕴含拼音字母、数字及汉字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特征的各种图形,学习在四线格、田字格中摆放(或画)这些图形,了解有关的书写知识,促进儿童有关能力的发展。我们设计了“小动物找家”“小小装饰师”“文字的由来”等8个系列活动,每一活动,又分不同的层次。以摆放(或画)图形为例,先学习摆放图形,再学习画图形;先学习摆放一个整体图形(没有摆放顺序的要求),再学习摆放分解图形(有摆放顺序上的要求);先学习摆放代表独体字的图形,再学习摆放代表合体字的图形。我们没有教幼儿识字,也没有教幼儿学拼音,但我们的孩子到了小学后,小学教师反映我们的实验儿童学习成效好,书写规则意识强,没有倒笔画的现象,字写的漂亮,甚至可以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业相媲美。

㈢、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是解决衔接教育的根本

我们认为,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强调的是整体性、综合性,所以,衔接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思考应注重多功能的整合作用。

在实施衔接教育中,我们一般利用四种途径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它们是①专门设计的衔接教育活动,②与衔接相结合渗透于各学科的教育活动,③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④家庭教育的配合等。

为了使专门的衔接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活动衔接,我们采取“重点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专项活动由少增多”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园单元教育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渗透性特点,有机地选择与处理。如社会性适应的专门活动“今天我玩什么”,活动的目标是“学习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能根据规则调整自己的计划,树立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制定自己每天参加各活动区的计划,学会做自己的名片,知道在活动区计划表中插名片的要求与方法及各活动区的具体规则,以后的活动区活

动就按这些要求转化为常规执行。

对那些需潜移默化才能帮助幼儿形成的良好态度与习惯的衔接要求,我们就通过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来随机

实施,如学习习惯、社会性适应等。

在衔接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出“让幼儿动手操作”“充分表现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个别教育”四大原则,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

实施过程中,我们改进了幼儿园传统的做法,以使教育活动有利于衔接。如上课的组织过程中严格控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尽量增加幼儿自己动手的操作时间,要求教师组织时间量为集体教学:幼儿操作=1:4;每天下午增设10~15分钟的智力训练或操作活动;所以活动的设计、组织要满足不同层次儿童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可变性、层次性;利用3个专门设计的活动区(数学区、语言区、智力区等)供幼儿自由活动。

另外,我们还改变了部分教育常规,如增加个人值日包干区、小组包干区;每天晨间幼儿自己计划安排一日的游戏内容;每天下午游戏时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等。

我们还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咨询、开辟专栏、提供观察工具、参与教育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教育内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

六、建议

衔接阶段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过程,所以,衔接教育不仅仅只在大班下学期才开展,应将衔接教育纳入到

幼儿园的课程中,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第二篇: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我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省市相关安排,确保试验区工作取得实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街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强化衔接意识,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幼儿园和小学加大管理力度,纠正和扭转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到2023年底前,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形成科学衔接的健康教育生态。彻底改变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儿童发展观和学习观;有效改变家长育儿观念和对儿童的学习发展评价;有效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对3-6岁学前幼儿零小学文化知识培训。

二、重点任务

幼儿园与小学要实现科学衔接,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做好入学准备,并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幼儿园科学实施保教活动。

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环境创设要指向幼儿发展,以自然、丰富、有趣为原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感知操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促进身体的精神的发展。通过幼儿园的持续教育以及升入大班后的一年衔接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学习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幼儿园要主动对接小学,从教学活动和课堂环境对大班一日活动做适当调整,引导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初步感知和向往。

(二)小学规范起始年级教师教育行为。

各小学严禁组织考试、测试等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滋生的土壤。要依据小学新生年龄特点,合理编制坡度适宜的衔接计划,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控制周课时、周活动总量,规范起始年级教师教育行为,不增加难度,不加快进度,真正实施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各小学要畅通与幼儿园衔接渠道,以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和教学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三)建立双向衔接制度。

幼儿园、小学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科学衔接制度。试点园(校)要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各试点园(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有效开展工作,并归纳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好试点园(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区域内小学和幼儿园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四)重视家、校(园)、社会共育。

各小学、幼儿园要通过各类活动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将幼小衔接列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家长认识拔苗助长、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努力消除家长焦虑。从幼儿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幼小衔接理念等方面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人才观。要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实现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性。

(五)校外培训机构依规开展活动。

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严格按照审批的培训范围开展培训活动。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和变相开展以小学一年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文化知识培训等各种幼小衔接活动。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园)要充分认识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组建区域内小学和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组,明确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培训指导。

各校(园)要将幼小衔接相关工作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转岗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理念等知识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三)加强监督检查。

县局将定期对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超前教育的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及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开展专项整治。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科学“幼小衔接”工作的宣传教育,注重家校协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教育氛围。

第三篇: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幼儿园大班学前班与小学一年级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是否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的儿童升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调查研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熟悉大班学前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前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师教与学的情况,注意搜集和整理大班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掌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加强联系、沟通,特别要认真钻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弄清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在联系。

再次对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管理,数学教学法,儿童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搞好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过渡衔接工作。

二、注意搞好四个方面的衔接

1、教材方面的衔接,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1-20的数认识,相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看图口编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分、认识人民币等。小学一年级内容包括:1-2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儿教材的编排上也存在着问题,数学知识重复,部份儿童易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小学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1)直观的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的训练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2)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示实例,口头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看图按算式口编应用题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辅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

2、教法方面的衔接。幼儿园教学是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小学是直观又形象,动静结合,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课堂为主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使之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两个适应”能力的培养。

3、学法上的衔接。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幼儿园习惯的学习法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的要求。学前班幼儿是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小学的学习方法,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儿童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4、教学管理的衔接。(1)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后期和小学一年级的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和环境的平衡过渡,适当增大课时,数学由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3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分钟—40分钟。(2)加强认识活动区、活动角的建设,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思考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布置,数学活动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学习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3)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情经验。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前儿童逐步完成;学习环境的过渡,学习知识的过渡,学习方法的过渡,学习动机的过渡,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切切实实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衔接工作。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浅谈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磐安县新蕾幼儿园大(3)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进入大班阶段,研究幼儿园与小学如何衔接问题,并且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顺利完成衔接,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磐安县新蕾幼儿园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经验丰富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所幼儿园。下面,本人以新蕾幼儿园大班教学实践为例,并适当结合其他班级、其他幼儿园,来谈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也谈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下简称幼小衔接)。

一、存在的不良现象和倾向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衔接中,常常会出现“跑偏”现象。目前存在的主良现象和倾向主要有:

一是衔接不好,刚进小学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现象。据小学老师反映,也有我园家长反馈,刚进小学的孩子,就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如上课开小差,习惯于幼儿园的学习习惯不能改变;孩子的睡眠时间不足,精神状态不佳;上课时间长,有功课压力,没有幼儿园的自由与轻松,生厌倦感;遇到问题,不能与家长、教师沟通,烦躁不安。

二是衔接“过头”,家长过于重视出现跑偏现象。如今,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是越来越重视了,许多从胎教就开始。到了幼儿园,许多家长恨不得拿小学的课本让他们学习。到了幼儿园大班阶段,这种倾向越来越突出,甚至

出现了许多跑偏的现象,如我班甚至有家长在家教孩子学小学语文、数学内容,也有许多让幼儿上文化、艺术培训班,给幼儿以沉重的学习压力。

三是衔接效果不佳,幼儿园不良习惯带到小学。如兴趣班学多了,没兴趣的知识不愿学;辅导班、提前班不规范的教育,带到小学不能改正,如不标准的拼音、英语读音,不正确的握笔姿势,等等。以至出现“有了兴趣,没了习惯”的现象,把幼儿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小学,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十分不利。

四是过于小学化衔接,提前完成小学知识容易产生骄傲思想。在幼儿园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的知识,一方面,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也容易产生偷懒的习惯。另一方面,储备知识用完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偷懒习惯会导致学习没后劲、没兴趣,继而跟不上别人。

二、原因分析

没有掌握科学的幼小衔接方法,导致出现上述的不正常现象,定有其原因,通过分析,主要有:

一是家庭因素。当今社会,是知识占主导的信息社会,没有知识就会被淘汰,这点,许多家长都明白。但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受了没知识的苦,希望下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甚至出现了许多偏离幼儿生长、发育、学习特点的偏激培养方法。如我班就有少数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自身特点,就跟风似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别人学什么,他们就跟学什么,如参加诸如音乐考级、舞蹈考级、美术考级等。然而,家长根本不知“学了什么”,更不知

“如何去学”。一阵风的跟学现象,我班有,其他班也有,其他幼儿园更有。

二是家园配合不够。一种情况是教育、培养的理念不同,出现了家园不和谐现象。如幼儿园认为,虽然幼儿园进入大班阶段,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但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应以培养习惯和学习兴趣为主,与家长单纯的锻炼的知识和能力存在理念上的差别。针对我班、我园没有提前多教幼儿小学拼音、英语、数学等问题,许多家长提出“质疑”,“为什么别的幼儿园都教,你们不教”,可家长就不知道“教得不好、不准,不如不教”、“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比教育孩子知识本身更重要”的理念。另一种情形是:家园两方,一方重视,一方不够。有的幼儿园在抓幼小衔接工作,家长不配合;有的家庭十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班还好,在我们提倡幼小要科学衔接、和谐衔接、自然衔接和无缝衔接理念下,许多家长都积极配合,有些家长没有配合的,也不是出于思想理念的不同,而是工作、生活的繁忙导致家长没有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

三是园校缺少联系。一般而言,幼儿园与小学是缺少联系的,尤其缺少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都是幼儿园自管幼儿园,小学自管小学,导致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反馈到幼儿园。至于这点,我班做得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班二位教师与小学的一些教师比较熟悉,平时空闲时能互相走走、聊聊,谈谈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并说说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应注意的事项。

四是幼师素质问题。教师的素质,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重关重要。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大班孩子时,还以托小班的教学方式进行手把手地教学,在

语言上也过于小班化,认为这是有爱心。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家长,迎合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硬是拿了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进行教学,认为这是学知识,长本领。

五是没有掌握幼儿特点。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动静相宜,有学习有游戏。而小学安排学习为主。在生理特点上,幼儿园上课时间短,休息和游戏时间长,而小学相反。如果全然不顾幼儿特点,全盘拿小学的课程“硬灌”,常常会适得其反。

三、对策措施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一是要开展专项调研。主要是针对当今幼儿的特点,结合家庭、社会的因素,分析以往衔接工作的不正常现实及其原因,探索适合本园特点的幼小衔接方案和措施。针对从我园到小学的幼儿,就幼小衔接工作对今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开展调研,多听听小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听听幼儿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和健全家园联系制度,园小联系制度,园园联络制度等等。如在我们班,要利用我班二位教师与小学及其他幼儿园联系广泛的优势,把教师的私人情感变为园校、园园及家园经常联系的制度。另外,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把我园出去的幼儿好的做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小学、其他幼儿园、家长甚至长大成人的学生进行反馈,欢迎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及其他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三是要多联系。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及学校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家庭方面,要把幼小衔接理念、工作举措等向家长说明,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社会方面,要进行正面的宣传,尽量消除那些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做出拔苗助长的行为。园校联系方面,幼儿园要积极去联系小学,探索幼小衔接。同时,也争取小学前来幼儿园,解决一些初入小学时幼儿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有必要时,带幼儿到小学参观,请小学生到幼儿园来再次体验幼儿生活,增时相互的了解。

2、要注重常规的衔接。

就幼小如何衔接问题,幼教大纲要求明确,大班教学内容也都是十分贴切,只要我们销加注意,把衔接置于日常教学中,就能做到平稳衔接、柔和过渡。

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幼儿园大班而言,良好的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抓。第一,抓幼儿的自理能力。要让幼儿知道,小学以后,就不能依赖父母和老师了,许多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能力。如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生活习惯。第二,抓幼儿的纪律性。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特别要增加能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的,具有挑战困难的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纪律性。第三,抓幼儿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多的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一定会越学越好”。一些有经验的家长都是把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学习的先决条件。因为儿童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会自发地看图画书,边看会边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

信,幼小衔接工作是否成功,关键是幼儿是否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掌握了多少小学数学的计算、语文的拼音和英语的读音,更不是考取了多少本“考级证书”。

二是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幼儿园大班学习期间,主要培养三种能力。第一,培养幼儿遵纪能力。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有助于孩子适合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第二,培养幼儿一定的组织能力。如让大班的幼儿分饭、分菜,并要求他们能组织班级有序进餐。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管理班级的管理工作,培养工作方法和组织能力。第三,培养幼儿学习生活的节奏能力。大班学习期间,就不能象中小托班似的,教学要以游戏为主转向以理性的教育为主,让他们静得下,动得起,并适当加强快速完成某项特定工作的练习,锻炼节奏能力。如许多幼儿做作业时比较拖拉,有时做作业还要妈妈陪同才能完成,做其他事情,虽能独立完成,但完成的质量不高,动作慢,这样的习惯将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为此,幼儿园大班阶段,在布置有关作业时,可以数量不求多,但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

3、要提升培训教育素质

以上所说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除了家庭因素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了。进入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要制订适合幼小衔接的教学计划,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和训练,从而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大班特定教师制,改变以往幼儿园教师是从托班带到大班,从小带到大,孩子出园上小学后,又带托班,如此往返的做法,可参照小学、中学的成功教学实践,分低段与高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素质的教师,低段班注重爱心、耐心和保育方面培养,高段班注重能力、知识和习惯上方面的培养,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特点,解决不同的问题。

4、衔接要把握几个注意事项

一忌心浮气燥。幼小衔接工作注重常规,贵在坚持,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老师和家长需要的是耐心、细心和爱心,不能心浮气燥。

二忌拔苗助长。幼小衔接工作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幼儿特点,因村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三忌重知识轻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主,幼儿园只是作了铺垫,或者说只是开了个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于学习的习惯。

四忌为了私利。目前,以幼小衔接工作为名,为了个人私利,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规开办学前班、兴趣班现象存在。如所谓英语班、美术班、书法班等。我建议,多开设不离开幼儿园范围的课外兴趣班,不给幼儿家长增加新的经济负担,不给幼儿增加新的心理和身理负担,是大有益处的。

五忌“小学化”。为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有的干脆按小学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都是对处于幼儿阶段孩子的天真活泼的一种摧残或抹杀。

二○○八年四月二日

第五篇: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

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术,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根据我的一点现有经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知识的储备已经相当丰富,需要提高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如自己会根据需要每天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学习上主要是有倾听能力,书写方面主要是练习笔画,书写的姿势,而不是写字。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幼儿园与小学都是育人机构,在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上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它的具体目标要求、教育方式、管理方法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工作任务不同。幼儿园是生活保育与教育教学并重,小学则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培养习惯和传授知识外,有相对周全的生活保育,要管孩子吃、喝、拉、撒、睡,配备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到了小学,基本上没有生活保育方面的服务。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小学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主要致力于向孩子传授知识、培养习惯、训练能力、发展身心。

3、教学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幼儿园针对幼儿的好动爱玩的特点,主要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性教学方式,大多教育教学寓于各类活泼、自由的游戏之中。小学则采用相对严肃的课堂教学,尽管这种课堂教学中有时也运用游戏的手段,但只是作为辅助性方法。

4、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同。在幼儿园里,主要在玩中、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习惯,孩子没有硬性任务,不存在课业负担。到了小学,孩子开始有了硬性的任务,老师每天要传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孩子必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5、对孩子的生活要求不同。幼儿园里,因年龄原因,孩子的依赖性很强,孩子吃饭、穿衣、上厕所、上学整理学习文具都依赖家长或老师完成。到了小学,要求孩子在生活上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要求有更强的独立性。如独立上学、自己整理文具、课间自己知道上厕所。

二、刚入学的小学生不适应现象列举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诸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应,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生物钟”失调是假期后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表现之一。一般孩子晚睡晚起,晚上与大人一起玩到很晚,早上自然起不来,精神不好,入学后,生物钟没有调整过来,对学校生活不适应。

2、孤独感。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这是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室差别大,以前的好朋友、好伙伴不见了踪影,老师也换成了新面孔,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就会表现出不合群现象,孩子的内心很孤独。再加上有些孩子自私小气,自然少了许多朋友,一时感觉非常孤独。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坐不住。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小学是学校的管理方式,班里学生人数多,课节时间长,要求坐端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这是一多半孩子上小学的共同特征。

5、自理能力差

不会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不敢独自上学、回家等。

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

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还可安排午睡,体质弱的孩子下午放学后,应让他小睡一会儿,以缓解疲劳。这样就能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心情。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家长不要对孩子说上学后作业多的话,那样容易加强孩子产生恐惧、畏难心理,而应该让孩子轻松地没有负担的步入小学。同时在初入学时老师也要注意不留作业或少留作业,给孩子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承担。比如:整理书包,值日时要求孩子扫地、抹桌;学会自己上厕所等,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教孩子做,针对孩子在校情况进行模拟训练。如:在家扫地抹桌子,提前整理书包、削铅笔,自己穿衣洗漱,教孩子怎样过马路等为上学做准备。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d、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

a、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b、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入了学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了解的方法有: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观察孩子学习(作业)、生活表现,从中发现问题;与孩子的同学、朋友交谈,更可以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与孩子的老师常沟通,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看孩子的书包和衣袋,常能发现孩子的“小秘密”。如“小纸条”、“小石子”、„„可获得不少信息,推测孩子对什么游戏感兴趣,可看到好久不见的测试卷、作业本,才知道孩子不敢给父母看,还可看书包里有没有不该属于孩子的东西等。

5、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6、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幼儿学会礼貌、谦让,不与小伙伴争抢玩具等等,让孩子学会吃亏,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有利于形成人际关系的良好氛围,以逐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科学家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谈到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不间断。这样一年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时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是英语一到点极时打开收音机,定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极时做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这里只谈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课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①坐姿正确,做到“身正、肩平、两臂开、足安放”,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②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③做到:“三个一”:即离书本一尽;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在这里谈写字的姿势,一是为了让家长指导监督孩子书写姿势是否正确;二是可适当提前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使孩子入学后能更快的进入写字状态(如:写字、做家务、锻炼手指灵活度的游戏等)。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读课外书)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以读书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读完之后,家长可以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回答,检测其读书的质量。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坐得住、专门书房、不陪读提高效率)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克服有劳无逸、躺着看书、边走路边看书边思考)

有些家长一味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成绩重视分数本身没有错,很多人说那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晶,可现在搞的素质教育同样也需要成绩,也要看分数。但我们要说分数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当孩子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有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不愁孩子学不到知识,暂时没学好,只要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落下的知识是能够补回来的。众所周知,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在商界里发达,其生存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不比当年学习好的人差,甚至超过了好几倍,有当年学习好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成绩平平的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作为家长,我们只有教我们的孩子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生存的本领、鼓励孩子有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坚定的信心、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毅力,那没有什么本领你的孩子学不到学不会的。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下载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介绍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与小学衔接

    初一生物与小学衔接教学及新课程标准 实施计划 当前,我们生物学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

    如何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幼小衔接交流一、生活作息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关于孩子的生活作息习惯。现在马上要进入小学的孩子,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必须保证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晨上学......

    幼小衔接介绍以及重要性

    什么是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教育过程就是幼小衔接。 为什么幼小衔接班很重要? 孩子的作息时间、上课时间、上课方式以及生活中不再随时有老师跟随、提醒让孩子在......

    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XX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情况汇报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区通过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工......

    2017年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与2017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17年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为指导,认真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保健计划,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放......

    幼小衔接介绍和目前市场出现问题

    家长们的忧虑:孩子已经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可是我很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他的学习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吗?上课注意力会集中吗?老师教的字能认得吗?会写吗?在家里我......

    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双科一、二班符玉丽 中学生活为小学毕业生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画卷。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教学方式都使孩子们在心理上,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感......

    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一的数学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