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母亲的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
做母亲的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精神的成长呢?经验表明,除了安全感之外,呵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将是尤为重要的。因为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品质和成就的根本动力。
做父母的应当如何训练孩子面对伤害和挫折的智慧与勇气呢?艾森豪威尔在第一个故事中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诉他,必须善于自卫。因为通过自卫赢得尊严乃是一个人应该尽早具备的能力和品格。
有些伤害是父母无法代替孩子承担的。当孩子遭遇了这样的意外伤害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去努力的承担,并充满勇气与信心。因为,面对生活的变数,我们要经得起摆布。如果这时我们让孩子学会了逃避,那么,我们就是在给孩子提供最糟糕的呵护。
如何才能掌握跟孩子说话的恰当的态度和技巧呢?在态度方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让孩子完全自愿地、自主地去体会自己的感情,并把它明确地说出来;而在技巧方面,则要采取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并具备说服孩子克制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否则,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父母,孩子也是不愿将他内心的秘密向你敞露出来的。
我们怎能预知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在这方面,孩子自己就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他们的感受是通过言语、音调、表情和举动而显露在外的,我们只要能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就可以发觉。
比如,当孩子高高兴兴地独自出门玩,却一声不响,懒洋洋地拖着脚步从屋外回来的时候,我们只凭他的脚步就可断定,一定又有什么事情,使他心里不好受。这时,我们不能用带有批评意味的话开始与孩子的交流:
“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啊?”
“你的脸怎么拉得这么长!”
“有什么事?是不是你的好朋友不理你了?”
我们应当参考如下的说话方式,以陈述代批评,表示我们对他是很了解的:
“今天又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了。”
“今天这个日子真不好过。”
“累了。”
这样的方式要比问话好得多。问话所表现的是好奇,陈述所传达的是同情。长期在父母能“理解”自己的环境里生活,无疑,这会使孩子增加对父母的信任,减少内心情感压抑的焦虑。
恰当的责备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它的目的不是为责备而责备,而是“交流”,“达成共识”。因此,责备之后有个如何安抚的问题。如果当妈妈的事后实在是心疼孩子,安抚最好
以肢体语言来表示。可以抱住孩子告诉他:“妈妈也许是严厉了一点,但是你也有错”。这样,做妈妈的既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会与孩子产生情感的隔阂。肢体语言所表现的爱,可以让孩子明了,即使是自己受到责难,也不会因此受到歧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何确定管教的领域呢?我们的原则是:孩子的表现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情感,一部分为行为。正确的管教方式是只对行为加以限制,不对情感加以限制。因此,管教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在行为和情感之间立一界石
大多数管教问题都包括两个部分:不恰当的情感和不正确的行为。对不同的部分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大体而言,对孩子的不恰当的情感,我们只需给他指出来,并有所表示就可以了;而对不正确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加以疏导,并进行限制。有时候,我们只需指出孩子的不当感情,就足以扫除孩子内心的阴霾,使其不至于进一步表现出不正确的行为。
在广告中,只见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整个广告就是由一连串这样类似的场景组成。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首先,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有权拥有自己的合理愿望,并用简单的句子来表示肯定:“你希望今晚去看球赛”;
其次,应以明晰的语言,说明一个特定的限制条款:“可是我们家的规定是:在上学期间,晚上不去看球赛”;
第三、指定这个愿望至少可以部分实现的替代方案:“你可以在星期天或放假的时候去看”;
第四、在限制可能引起孩子的愤怒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疏导这样的不满:“很明显,你一定不满意这个规定”,“等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就可以把这个规定取消了”。
规则确立好了,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必须考虑到,所用的语言应该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侮辱,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简单明了而不涉及个人品行的语言来表明限制,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觉性。比如:
“上学期间,晚上没有电影看”所引起的愤懑就要少于“你明知道在上学期间是不能专看电影的”;
“该上床了”在孩子眼里就要比“你年纪还小,不可以这么晚睡觉,上床去”更“通情达理”;
“到了关电视的时候了”就要比“你今天看电影已经看够了,把电视机关上”更有人情味。
父母在体罚孩子时,应当如何掌握好自己对于孩子的态度呢?故事中的妈妈的所作所为,相信对困惑于这一问题的父母来说,是有启发意义的:
妈妈让两岁的女儿在院子里玩耍。她一再告诫女儿,不要独自跑到外面的马路上去,那样会很危险的。可是女儿总是管不住自己,三番五次地越过栅栏跑到路中央。最后妈妈生气了,她在严厉地制止了女儿后,给哭泣的女儿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鸟和它妈妈一起呆在鸟窝里。鸟妈妈要出去找虫子吃,她对小鸟说,“在我离开的时候,你不要到窝外去呀!”但是,小鸟没有听妈妈的话,妈妈走后它还是跳到了窝外,结果摔到了地上,被一只大猫抓住吃掉了。
接着,妈妈说:“妈妈要你听话,不到外面的马路上去,是因为妈妈知道什么对你是最好的,就像鸟妈妈对小鸟说的那样。妈妈不想让你跑到街上被车撞着,我爱你,不希望你有任何意外的危险。但是你不听我的话,所以妈妈才会打你,帮你记住这是多么的重要。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他并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按照这个精神胚胎让他自然地发展,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人才。儿童的这种自然的发展规律一旦遭破坏,他的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蒙特梭利有一句话: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自尊。我们暂且把“内心力量”放在一边,因为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们成人训斥孩子,或者说成人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家常便饭。父母认为儿童无自尊可言,儿童也果真丧失了自尊。长久下去,父母骂孩子、打孩子也无所谓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维护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一方面在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却又不断伤害别人。所以我要告诉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尊的话,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是否给予过他这样的财富。
第二篇:母亲教育孩子该怎么做
母亲节前夕,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田文江在武汉市图书馆举行的题为“家校互补——共同打造成功的后代”的论坛上提出,妈妈是孩子最为重要的老师,聪明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四装”:装穷、装笨、装弱、装病。
田文江说,在教育孩子时,妈妈绝对不可事事亲历亲为,代替包办。要“四装”:
装穷。再穷不能穷教育,但再富不能富孩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往往不懂珍惜。让孩子做精神上的富翁,避免孩子形成物质上互相“攀比”的坏习惯。在物质给予上,即便是富妈也得学着在孩子面前装穷,让孩子知道东西的来之不易。
装笨。高知妈妈也别总在孩子面前显摆知识,妈妈“笨”一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装弱。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买菜、拎东西、做家务等。家有大事,也让孩子参与发言,听取孩子的建议和意见,这样的小孩比同龄孩子更自立。
装病。勤快妈妈包揽了一切家务,孩子并不领情,不妨偶尔装病,让孩子换位做家务,从自身体验中懂得感恩。
田文江说,教育子女是母亲的“终身职业”。孩子的“求学期”只是人生头一步,不要在这一阶段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而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四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懂得感恩,是帮助孩子成才的重要法宝。
第三篇:呵护孩子的
呵护孩子的梦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洗碗,她才几岁的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的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象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回来呀!”
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朗。
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那些瓶子对他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他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他把室内各处都洒上了墨水,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当他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片乱七八糟的墨迹。佻挞对凌乱的墨水污渍视而不见,却惊喜地说:“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她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 威斯特,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去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 就交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第四篇:孩子早恋,做家长的该如何插手呢
孩子早恋,做家长的该如何插手呢?
案例:河北王女士:“我女儿现在读高中二年级,原本是一个很乖巧、懂事的孩子,从小就没让我们操过心。中考也考上了很不错的一所学校,但这个学期发现她在家总是拿着手机,时不时地傻笑。问她有什么好笑的,她就故意躲开。期中考试学习成绩是一落千丈。后来跟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说女儿跟班上的一个男孩走得很近,常常同进同出。
现在我了解到这个男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脾气暴躁,行为乖戾,只有父亲一人在上海打工,家里从来都没人管他。我找了那个男生谈过,小伙子态度很不好,让我不要管他们的事。女儿的工作我也做了,也是听不进去,说阻挠他们交往的话,就跟我闹绝食。”
专家解析: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发育的标志,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初高中阶段出现早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青春期的孩子随着性意识觉醒,对异性逐渐产生好奇心,渴望了解异性以及异性对自己的态度,由此便产生了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的行动倾向。
2、出于对“长大”的向往以及向同伴和家长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的期望,促使青少年对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中成年人的恋爱行为进行模仿而出现“早恋”现象。
3、青春期男女之间开始出现正常的朋友交往,而孩子又没有能力区分友谊和恋爱的不同,对这一心理产生错误定位,将同学之间的友情误当做恋爱。基于同伴效应和不成熟的攀比心理,迫于这些同龄人间的压力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4、青少年在受到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较薄弱,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业压力或家庭情感缺失的问题,为排遣受挫的情绪,补偿心理缺失,出现渴望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的心理倾向。
5、青少年在与异性正常交往时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反而将正常的异性交往迅速转变成“早恋关系”。
面对早恋现象,家长首先需对孩子的早恋行为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做耐心的引导工作。与孩子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以谈心的方式交流看法,从而对其加以正确教育疏导。家长需正确分辨孩子产生早恋的原因,对症解决。下面有几点建议:
1、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满足孩子情感需要。将关注点多放在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它方面,和孩子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
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如,学业成绩不理想;同学相处出现矛盾;学校生活不适应„„当孩子遇到这些挫折和压力时,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有效方式。
3、与学校老师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注意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当发现孩子发生早恋时,家长需及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和老师积极沟通,双方密切配合做细致的调查和耐心的思想转化工作,共同帮助孩子面对早恋现象。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见效,建议家长可以来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帮助,帮助父母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
第五篇:呵护孩子的心灵
呵护孩子的心灵
——爸爸妈妈妈妈,请多陪陪我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明白父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2、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让家长明确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对象:三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故事感染、情景再现、谈话讲授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先让咱们家长听一则故事。[故事《二十美金的价值》] 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1、先请几位爸爸妈妈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
2、再请几位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们对自己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爸爸妈妈妈妈,多陪陪孩子!
授课过程:
一、分析形式,找出问题
缺乏父爱或母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
子,但时下父母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爷爷奶奶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母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爷爷奶奶,对父母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母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妈妈妈妈忙”“爸爸妈妈妈妈不会”“爸爸妈妈妈妈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母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妈妈,多爱我一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情景对话”)我想大体统计一下,咱们家长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1、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家庭。
2、爸爸妈妈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
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现代的父母亲平均一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与孩子相处?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母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
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工作忙碌:A加班B应酬
工作忙碌是造成这种状态的一大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承担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父母亲自然更加辛苦。为
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或出差或加班而无暇陪伴妻子和孩子,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志。所以许多男人都把事业摆在人生的第一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就少多了。另外,有的男人应酬很多,常常不在家吃晚饭。有时酒场结束后,接着又去喝茶、泡脚,等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在梦乡之中了。
2、不正确的观念: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
除了工作忙,应酬多,大多数男人还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那就是“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在这种思想下,他们即便有时间也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更愿意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打扑克等,殊不知,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给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三、父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父母亲带大的孩子更大方,更聪明,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关人员回顾了100项不同的研究后发现,父母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这些孩子大多慷慨大方,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另有几项研究表明,积极的父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某些不良行为,如乱发脾气、毁坏物品、欺负同学等。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
较之于大多数母亲来说,父母亲与社会的接触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全面,社会阅历更丰富,性格更坚强,做事更果断。因此,父母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在智力方面,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与父母亲接触少的孩子,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这些孩子还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孤独、任性、多动、依赖的心理倾向。
父母亲大多数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其坚毅、深沉、果断、独立等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令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地发展。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具备勇敢、开朗、灵活、宽容,热情和幽默的个性。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比较突出,更容易进行创造和发明。
2、父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这一角色能让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点准确把握,尤其在避免“男孩女性化”上作用更为突出。父母亲经常陪伴孩子,男孩会更好地从父母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言语和行为,逐步树立起坚毅、果断、独立、进取等男子汉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里习得温柔和细腻,并在父母亲表现出的冒险、进取、独立等气质中形成对“男子汉”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亲的参与,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容易产生性别混淆。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和理性。他们不会停留在孩子的几个
小问题上烦恼不已,而是理性地帮孩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地启发并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给孩子以自信和力量。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母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1、亲子活动——家庭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①父母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母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2、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②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屏幕展示:
3、沟通,引领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
③父母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母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母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综上几点,做父母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
今天咱们的课就到这里,我想咱们的爸爸妈妈回去后,应该好好想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并把我发下去的一张问卷作业认真读读,做
做,把对孩子的爱付诸在我们的行动上!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