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3: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第一篇: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进入紧张的高三阶段,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时间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家里的气氛也逐渐严肃压抑起来,父母很难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很多父母为此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出现异常情况。

“高二时,孩子像是块透明玻璃,尽管不爱说话,但还能沟通;一上高三,好像成了一堵不透光的墙,问什么都没反应,真让人着急。”一位考生家长在咨询中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其实这也正是很多高三生父母同样面临的问题。

父母都希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积极的心态。但是,高三的孩子会很不配合地把自己紧紧封闭起来,让父母无计可施。

“自我封闭”并非有意之举

高三这一年,学习进度、考试成绩、同学和老师所创设的氛围会给考生带来强烈的“高三暗示”。当精力被各种学习任务占用时,考生自然会忽略与家庭的情感沟通,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想告诉父母,遇到烦心事不愿让父母担心,更多地是选择自己承担。高三考生的自我封闭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的原因。

人们在经历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时往往不愿向别人提起,似乎“不说”就可以“骗自己”这事情没有发生。这种处事态度看似消极回避,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至于长期沉浸在难过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在高三阶段,如果考生不愿提起自己的某次考试或某门功课,想必也是在经历类似的心理过程。“自我封闭”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这样做能让他们的心里舒服一些。对此,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理解。

纯粹的关心 十足的耐心

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能适当缓解考生的内心压力,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置之不理,任由孩子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心理空间里。作为父母,在理解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原则。

自己竭尽全力希望成为孩子的倾诉对象,分担他的压力,但他完全无动于衷。估计换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很难保持冷静。其实,高三生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而这份支持来自于“纯粹的关心”和“十足的耐心”。

所谓“纯粹的关心”,是指要时刻保证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是出于爱,而不掺杂其他动机。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母亲,在孩子学习时每半小时就要进房间送杯水或水果。这看似是种关心,实则是想监控孩子的学习过程,不相信他的自控能力。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关心背后的“不信任”,对父母越来越反感。我相信,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庸置疑的,但她错误地把“爱”变成了一种“伪装”,亲手将孩子的心推得远远的。

除了关心,父母还要具备“十足的耐心”。做到这一点更困难。所谓“十足的耐心”,就是无论孩子怎么回应你的关心,都要继续努力。

有一位考生母亲讲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她很希望能为女儿分担一些压力,但是每次女儿都敷衍她。她开始担心,孩子不爱说话是不是抑郁了?是不是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了?单位同事都劝她放轻松一点,但她总用那些“恐怖的想法”吓唬自己,最终对女儿失去了耐心。

因此,作为一名高三生父母,自身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要对孩子保持一份耐心。因为“无条件的、坚持不懈的爱”能为高三生创造一份安全的家庭氛围,能让考生获得来自至亲的心理支持,而这正是他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第二篇:高考冲刺阶段(范文)

高考冲刺阶段,家长更应该先满足再追求不满足

******一模后,我一直为孩子的文综不能有大的进步,闷闷不乐,虽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这些不好的情绪无形中还是体现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孩子非常敏感,跟老师投诉,说我虽然表面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无时不刻不感觉到我严厉的目光,孩子深感压力好大。。

“你现有的心态就是过于功利——只会将孩子往前赶,却不会回头看;只会一味追求不满足,不会为孩子的进步鼓掌喝彩。民老师说的太对了,我就这样,总是不满足。还是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吧,过多的瞅着孩子,尽管嘴上不说,但我们的内心世界孩子是很清楚的。老师将孩子的想法告知我,我深感惭愧,确总不能控制自己,在与民老师的交流中,我把自己的心态及孩子的想法告诉他,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现有的心态就是过于功利——只会将孩子往前赶,却不会回头看;只会一味追求不满足,不会为孩子的进步鼓掌喝彩。”老师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人反思。想想孩子的现状与一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年前我为孩子能否进入二A院校忧愁不已,而现在,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孩子的成绩不仅已达到进入二A 的水平,若在最后阶段不放松,进入重本都是极有希望的,哪我凭什么对孩子不满足呢?看来还是自己的虚荣心作怪。随着时间的推移,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若还是一味的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更会影响到孩子冲刺时期的心理与学习状态。民老师一直提倡的陪同孩子享受高考,到我这就是一纸空谈了。此时此刻,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应该是为她减压不是增压,我若一意孤行,不及时改正,后果一定很严重。民老提醒我在孩子最后备考阶段,一定要学会温柔对待孩子,就是温柔的守候孩子高考。时不我待,我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首先,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校每周都会进行小测并将结果公布在校网中,我的情绪就是随着孩子的成绩高低起伏不平,这无疑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开始控制自己不上网站,不去关注孩子的小测,每天早晚接送孩子,不跟孩子提及考试情况,孩子愿意说啥我就说啥,孩子不爱说话,我保持沉默,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每天轻轻松松的去上学,高高兴兴回家来,挺好。

其次,适时与老师保持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我与孩子的各任课老师包括补习老师一直沟通的比较顺畅,无形中孩子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但久而久之,孩子有些怨言,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她自己多次跟我提及不要什么事情都跟老师沟通,认为这是对她不信任的表现。既然孩子提出来了,我尊重孩子的意愿。

近一个月来,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过,看得出来孩子挺高兴的,孩子心理轻松学习自然有进步,她的地理补习老师就主动跟我联系,告知孩子地理小测有进步,我把老师的信息给孩子看,孩子很高兴,学习劲头更足了。

3、相信孩子,孩子一定会相信自己。自从我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来,按照民老师的要求,温柔的对待孩子,我把她化作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无论怎样,对待孩子我都是极为耐心和包容的,孩子与我的说笑也越来越多,我坚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干涉,所以,近段时间,孩子每晚学习的时间都在十二点以后,换做以往,我会催促他,现在我尊重她的学习安排,自己该干嘛干嘛,不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围着她转,家里没有高考紧张氛围,相信这些快乐轻松的环境,一定会让她有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民哲点评:此文是我跟踪的一个家庭的家长交给我的陪孩子备考过程中的小结。跟踪他们8个月来,我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也见证了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这位家长在文中提到的,总是期望孩子能够更好。其实,期望孩子能够更好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期望孩子更好的前提是要经常回视已经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孩子的进步,即:先满足。因为这样能让家长自己有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欣赏和鼓励孩子,这对进一步提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性是非常富有成效的;期待孩子更好,即:追求不满足,也要从家长自身做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身边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一定要牢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教育基本信条!

第三篇: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

小康之路就在脚下!多少年来,中国人民祖祖辈辈在盼小康、奔小康的道路上洒下了勤劳的汗水和智慧,本世纪末我们即将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千年的梦想圆在二十世纪之末。

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测算,从总体上看,到1999年我国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预计到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有3/4的人能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初期阶段基本达到

改革开放以来的21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小康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进,使人民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跨越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告别了短缺;80年代人民生活从贫困走过温饱,90年代逐渐迈向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1999年底,小康评价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人民生活已实现小康初始水平的94.6%,也就是说即将走完温饱阶段的路程,基本上达到小康初期阶段生活水平。

(一)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五方面看,经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4.6%、88.4%和91.5%。

(二)分城乡看,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的94%,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精神生活实现程度为86.7%,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实现程度为75.6%。农村居民实现程度为88.45%,其中收入水平实现程度为85.14%,物质生活实现程度为84%,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87.22%,生活环境实现小康程度为89.09%,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已达到小康标准值(见图1)。

(三)分地区①看,全国31个省市区,有15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90%之间,7个省市区实现不到80%。

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7.86%,其中有10个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6%以上,1个省超过90%,1个省接近90%;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其中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有4个省,实现程度在80%至90%之间的省市区有5个,有2个省市区接近90%;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其中实现80%至90%的有3个省市区,其余7省市区实现不到80%(见图2)。

(四)从人口分布看,1999年底全国有6.156亿人口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90%以上,下同),占总人口的49.93%;其中有4.606亿人口分布在东部,占东部人口90.79%,1.5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35.198%。有4.65亿人口处于温饱有余生活水平(实现程度80%-90%),占总人口的37.73%,其中2.8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的64.81%;有1.33亿人口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46.65%。有1.52亿人口处在温饱中期水平(实现程度不足80%),占总人口的12.34%,均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53.35%。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有一半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东部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中部也有2/3的人过了小康生活,而西部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不到一半。

(五)从小康进程速度看,按小康基本标准衡量1990年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46.32%,平均每年向前推进4.63个百分点;到1999年底,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4.6%,比1990年实现程度高48.sp;

(三)地区经济总体发展迅速。目前,党中央考虑东部沿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经济社会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实力,果断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年来,虽然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都较为迅猛。1999年东中部各省市区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在7%至10%之间,人均gdp绝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值;西部各省市区gdp的增长速度在6%至9%之间,人均gdp实现程度也大部分在90%以上。

物质生活:向小康水平逼近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小康的关键。现实情况表明,中国人民生活正实实在在地向小康水平逼近,消费水平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这些都能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来。1999年底物质生活实现小康标准的94.6%,比1990年的49.9%前进了46.4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向前推进5.1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6.6%,中部地区为91.85%,西部地区为82.34%。

(一)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为物质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居民收入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源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富的积累,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与日俱增的上升,20余年的变化是显著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不难从工资、劳务收入到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有价证券、金融资产等相关指标看到居民收入迅速提高的轨迹。

城镇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使城里人有幸在80年代中期就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味,人均可支配收入率先于1998年达到小康标准。按不变价计算,1980年至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其中80年代的10年和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和6.87%,呈现稳步增长的特点。

同样,农民收入也日益上升。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现价为2210元,是1978年的16.5倍,如果按1978年这一可比价格计算则为632.65元,这意味着农民收入比1978年的133.6元实实在在提高了4.74倍。按不变价计算,1980年至199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其中80年代的10年和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和5%。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增速呈现出三个特征:1)19年中农村平均快于城市1个百分点;2)80年代农村快于城市2个百分点,3)90年代农村慢于城市近2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来农村明显慢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999年农村小康实现程度为82.4%,而城市于两年前就已达到小康水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收入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等现象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现象我们能从数据变动的轨迹中找到痕迹,据有关单位测算,1998年我国基尼系数高达0.386,已接近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超过高收入国家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如果将城镇特高收入户也纳入统计中,则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

(二)居民居住水平有很大改善。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告别了几代同堂的年代,特别是康居工程实施以来,居住水平与质量提高更快,屋内设施现代化、家具豪华化、装璜漂亮化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截至1999年底,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0年的5.5平方米提高到14.2平方米以上;入住两居室以上单元配套楼房的家庭逾2/3;有厕所或浴室的家庭比重不低于3/4;使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21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174人和5人,两者比重分别比1990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减少7个百分点。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明显快于90年代初期,1999年底*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大,分别为35.7%和31.9%,它们占了总人口的2/3;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

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作为当代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材也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比重为2.9%,目前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3人,比1990年增加15人,比重比1990年上升0.7个百分点;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约20万多,讲师达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活动人员281万,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达14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1.6名高级教师、1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曾创造过世界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获取和娱乐渠道,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而出版业更是火爆,报刊、图书、光盘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和出版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亿份、28亿册和73亿张,三者种数分别达2千多种、7千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中国人一年当中有25种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不足的状况。

(三)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快的,我们的药品丰富了,不那么依赖进口了;医院的床位宽松了,卫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了,治疗的仪器先进了,人们不再因治病条件的艰难而苦苦等待,卫生理疗和身体保健也早已不是奢望。到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每万人中有卫生机构人员45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率先于1996年达到小康标准,目前,我国这一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比高收入国家低7岁左右,比低收入中国家高6岁左右。

然而,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人口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个别指标离小康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近几年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不扎实,出现小幅波动状况,需要继续巩固,如*识字率1996年和1997年就略有下降,两年分别为81.8%和83.3%;另一方面,其他人口素质指标显示情况并不很乐观,如进入90年代以来,婴儿死亡率至1997年仍一直停留在33‰的水平上,没有多大改善,仅比1980年的34.7‰尽管如此,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改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快进程。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的改进重点不同于城市,如果说城市是工业污染、空气和水质污染的治理,那么农村则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的治理。1998年,农村建立保障网络乡镇数为18749,全国有医疗网点的自然村比重达90%多,改水受益人口占全部人口90%以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以上百分比,1998年为80%,根据推算1999年为83%,小康实现程度为83%。

今后我们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路还很长、很艰巨,要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大各种污染现象的治理力度,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

注:①东部地区12省市区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中部地区9省市区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10省市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第四篇: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

小康之路就在脚下!多少年来,中国人民祖祖辈辈在盼小康、奔小康的道路上洒下了勤劳的汗水和智慧,本世纪末我们即将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千年的梦想圆在二十世纪之末。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测算,从总体上看,到1999年我国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预计到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有3/4的人能过上小康生活。小康初期阶段基本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21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小康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进,使人民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跨越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告别了短缺;80年代人民生活从贫困走过温饱,90年代逐渐迈向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1999年底,小康评价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人民生活已实现小康初始水平的94.6%,也就是说即将走完温饱阶段的路程,基本上达到小康初期阶段生活水平。

(一)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五方面看,经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4.6%、88.4%和91.5%。

(二)分城乡看,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的94%,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精神生活实现程度为86.7%,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实现程度为75.6%。农村居民实现程度为88.45%,其中收入水平实现程度为85.14%,物质生活实现程度为84%,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87.22%,生活环境实现小康程度为89.09%,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已达到小康标准值(见图1)。

(三)分地区①看,全国31个省市区,有15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90%之间,7个省市区实现不到80%。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7.86%,其中有10个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6%以上,1个省超过90%,1个省接近90%;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其中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有4个省,实现程度在80%至90%之间的省市区有5个,有2个省市区接近90%;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其中实现80%至90%的有3个省市区,其余7省市区实现不到80%(见图2)。

(四)从人口分布看,1999年底全国有6.156亿人口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90%以上,下同),占总人口的49.93%;其中有4.606亿人口分布在东部,占东部人口90.79%,1.5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35.198%。有4.65亿人口处于温饱有余生活水平(实现程度80%-90%),占总人口的37.73%,其中2.8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的64.81%;有1.33亿人口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46.65%。有1.52亿人口处在温饱中期水平(实现程度不足80%),占总人口的12.34%,均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53.35%。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有一半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东部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中部也有2/3的人过了小康生活,而西部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不到一半。

(五)从小康进程速度看,按小康基本标准衡量1990年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46.32%,平均每年向前推进4.63个百分点;到1999年底,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4.6%,比1990年实现程度高48.28个百分点。90年代,平均每年推进5.36个百分点,比80年代的平均速度每年高出0.73个百分点。这说明进入90年代后,小康实现进程有所加快(见表一)。到2000年,预计全国总体平均将实现小康初始水平,全国约有74.84%的人口基本能达到小康水平,有12.82%人口接近小康水平,然而,有12.34%人口难以实现小康;在16项小康测评指标中有12项可以基本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值,2项指标达到小康值困难较大。整体说来,虽然小康建设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但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民在本世纪末能圆小康生活之梦。人均小康指标提前实现经济发展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改革开放21年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提前5年于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人均指标已超过小康标准值,是五大部分实现小康程度最高最早的一部分。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国际水平。1995年我国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番两翻的目标,提前达到小康标准。1995年现价国民生产总值为574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4518亿元增长321.6%,年平均增长10.0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现价为48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2713元,比小康标准值高213元,比1980年的460元增长248.7%,平均每年增长7.76%。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值为820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80年至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9.8%,其中80年代的10年中年均增长9.3%,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10.4%。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值为6546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为359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80至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8.4%,其中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7.7%,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达到9.1%。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后,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有所提高,波幅基本控制在7个百分点内,比80年代的最大波幅降低三成以上(见图3)。

(二)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国际水平。从国际比较看,1980年至1999年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根据世行的测算,80年代世界加权平均水平为3.2%,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6%、2.6%和3.1%;1990年至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为2.4%,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7.3%、1.9%和2.1%。如果不考虑中国和印度,则这两个时期的低收入国家的增速更低,分别为4.1%和3.6%。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这种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现象是空前的、是世界各国未曾有过的,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行宏观经济市场调控等的辉煌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经济水平和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高,这为小康建设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按世界银行

《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测算值排序,199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为9289亿美元,在210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从高到低排列,下同),199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50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在210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149位。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和物质产量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然而,人均水平并不高。

(三)地区经济总体发展迅速。目前,党中央考虑东部沿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经济社会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实力,果断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年来,虽然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都较为迅猛。1999年东中部各省市区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在7%至10%之间,人均GDp绝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值;西部各省市区GDp的增长速度在6%至9%之间,人均GDp实现程度也大部分在90%以上。物质生活:向小康水平逼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小康的关键。现实情况表明,中国人民生活正实实在在地向小康水平逼近,消费水平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这些都能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来。1999年底物质生活实现小康标准的94.6%,比1990年的49.9%前进了46.4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向前推进5.1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6.6%,中部地区为91.85%,西部地区为82.34%。

(一)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为物质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居民收入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源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富的积累,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与日俱增的上升,20余年的变化是显著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不难从工资、劳务收入到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有价证券、金融资产等相关指标看到居民收入迅速提高的轨迹。城镇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使城里人有幸在80年代中期就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味,人均可支配收入率先于1998年达到小康标准。按不变价计算,1980年至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其中80年代的10年和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和6.87%,呈现稳步增长的特点。同样,农民收入也日益上升。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现价为2210元,是1978年的16.5倍,如果按1978年这一可比价格计算则为632.65元,这意味着农民收入比1978年的133.6元实实在在提高了4.74倍。按不变价计算,1980年至199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其中80年代的10年和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和5%。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增速呈现出三个特征:1)19年中农村平均快于城市1个百分点;2)80年代农村快于城市2个百分点,3)90年代农村慢于城市近2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来农村明显慢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999年农村小康实现程度为82.4%,而城市于两年前就已达到小康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收入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等现象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现象我们能从数据变动的轨迹中找到痕迹,据有关单位测算,1998年我国基尼系数高达0.386,已接近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超过高收入国家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如果将城镇特高收入户也纳入统计中,则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

(二)居民居住水平有很大改善。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告别了几代同堂的年代,特别是康居工程实施以来,居住水平与质量提高更快,屋内设施现代化、家具豪华化、装璜漂亮化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截至1999年底,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0年的5.5平方米提高到14.2平方米以上;入住两居室以上单元配套楼房的家庭逾2/3;有厕所或浴室的家庭比重不低于3/4;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家庭也达70%以上;绝大多数家庭都能独自享用自来水和厨房。农村住房水平亦有较大程度提高,农民告别了土房,甚至砖瓦房,住上了钢筋砖木结构的楼房,并向室内设备现代化和装饰美观化发展。目前,反映农村住房的核心指标—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亦于1997前超过15平方米的小康标准。与城市相比,农村住房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有较快的发展,1999年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4.5平方米提高到18.7平方米以上。尽管如此,在住房方面,我们离三口之家有两居室的小康型生活住房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距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的10条标准的差距要更大些。

(三)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消费更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不管是从消费品金额的提高或对冰箱、彩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还是从吃的品种和数量,都远远超越了物质紧缺时代的生活水平。居民的营养程度,虽然不如其他指标改善的那么快,但较过去的改观也是明显的。目前,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距小康还有一些差距,实现程度为86%左右。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改善程度。全国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60%下降到1990年的56.8%,继而再下降到1998年的48.57%,超越小康标准值的50%,人们终于有一半多的钱可用于非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

(四)交通通迅大为改观。交通便利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大幅增加,近几年已居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增幅之前列。近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居民乘车条件与便利程度明显改善。交通工具的质量和数量大幅度增长,民用飞机航线的增加,火车的提速和夕发朝至时间的调整,汽车数量和卧铺型品种的扩大,都大大改进了交通状况,为居民旅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消费。通迅业发展十分迅猛,使人们交流的距离缩短了,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村庄,交流自如。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分别高达4718、4324和10881万户,分别是1990年的107、2162、16倍;城市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台多。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为3311亿元,是1990年的40倍,1995年的3倍多;而其中的电信业务发展更是惊人,电信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9年高达3113亿元,占邮电总量的94%,是1995年的3倍半。过去人们不敢想的或想不到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出现了,英特网也迅速进入普通家庭。1999年,国际互联网络达89万户,是1995年的12倍;城市每百户家用电脑近6台。尽管互联网并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程度也远不如城市,但从速度上比较其发展也是较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通电话的乡(镇)比重为93%,而描述小康水平的农村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指标也于1997年就已达到了小康标准。人口素质:一年更比一年高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1999年实现小康标准的88.4%,其实现程度是五个方面最低的,比1990年的53%高了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3.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3.5%,西部地区为73%。人口素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21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174人和5人,两者比重分别比1990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减少7个百分点。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明显快于90年代初期,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大,分别为35.7%和31.9%,它们占了总人口的2/3;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作为当代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材也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比重为2.9%,目前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3人,比1990年增加15人,比重比1990年上升0.7个百分点;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约20万多,讲师达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活动人员281万,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达14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1.6名高级教师、1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曾创造过世界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获取和娱乐渠道,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而出版业更是火爆,报刊、图书、光盘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和出版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亿份、28亿册和73亿张,三者种数分别达2千多种、7千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中国人一年当中有25种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不足的状况。

(三)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快的,我们的药品丰富了,不那么依赖进口了;医院的床位宽松了,卫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了,治疗的仪器先进了,人们不再因治病条件的艰难而苦苦等待,卫生理疗和身体保健也早已不是奢望。到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每万人中有卫生机构人员45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率先于1996年达到小康标准,目前,我国这一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比高收入国家低7岁左右,比低收入中国家高6岁左右。然而,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人口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个别指标离小康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近几年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不扎实,出现小幅波动状况,需要继续巩固,如成人识字率1996年和1997年就略有下降,两年分别为81.8%和83.3%;另一方面,其他人口素质指标显示情况并不很乐观,如进入90年代以来,婴儿死亡率至1997年仍一直停留在33‰的水平上,没有多大改善,仅比1980年的34.7‰下降0.17个百分点,1999年虽略有改观,但也仅只实现小康标准的59.5%。另外,西部地区也只实现小康标准的73%,总体水平在五大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比精神面貌更能反映人的相对优越状态了,所以说,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小康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它刻划的是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社会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态。1999年全国总体衡量精神生活已实现小康标准,是五大部分中实现程度最高部分之一,比1990年的47.2%提高了51.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向前推进5.7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4%,西部地区为9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压制的解禁,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99年,全国电视机普及率由1980年的11.9%增加到1990年的59.1%,再到1999年的几乎全面普及,提前达到小康标准。1999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6%;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冰箱、照相机、影碟机、健身器材,分别为91.44、77.74、38.11、24.71和7.14台。农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分别由1990年的44.44台、9.12台和1.22台增加到1999年的100.59台、24.32台和10.64台,其中彩电1999年为38.24台。人们的精神消费向健康型和知识型发展。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下降,非食物性支出尤其是服务性等非商品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服务性精神消费增长较快。1999年,全国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3%上升到1990年的6.27%再上升到11.59%,超过小康标准值。但也应该看到,在改革的冲击下,个别人仍在浮躁和徨彷中度过,一些地区和单位在精神文化和娱乐消费中仍存在着一些铺张浪费现象,一些人效仿国外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也不时出现,种种现象表明,社会精神生活并非达到理性化的境界。生活环境:觉醒反思不断进步社

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小康社会的另一重要标志。1999年这类指标实现小康标准的91.5%,它比1990年的23.3%高了68.18个百分点,每年推进7.5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5%,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分别为91%和88%。经济的繁荣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在毁坏人类生存的地球,这就是人类行为双刃剑的结果。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造环境与破坏环境交错的史书,环境破坏的越严重、越对人类造成危害,人们保护的意识就越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使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觉醒和反思不断进步,全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形成共识,并升华成为当今的重要话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是探索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关系的战略。目前,加入到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来,并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环境生态保护有所改善,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由1995年的793个扩大到114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7172万公顷发展到8815.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比重为8.8%;全国生态示范区数达151个,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达3330.9万公顷。可喜的是,1999年反映小康标准的核心的指标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100%。尽管如此,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改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快进程。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的改进重点不同于城市,如果说城市是工业污染、空气和水质污染的治理,那么农村则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的治理。1998年,农村建立保障网络乡镇数为18749,全国有医疗网点的自然村比重达90%多,改水受益人口占全部人口90%以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以上百分比,1998年为80%,根据推算1999年为83%,小康实现程度为83%。今后我们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路还很长、很艰巨,要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大各种污染现象的治理力度,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注:①东部地区12省市区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9省市区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10省市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

第五篇:高考冲刺家长发言稿

高考冲刺誓师会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告别了风雪肆虐的严冬,迎来了万物复苏的三月。今天,非常荣幸作为家长代表来参加学校组织的“高考冲刺誓师大会”!在此,我谨代表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家长,向为同学们的成长倾注了心血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为勤奋努力,立志向上,即将奔赴高考战场的孩子们壮行!

孩子们,三年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弹指一挥间,留给你们复习的时间仅剩80天。高考大战的火药味会越来越浓,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都是一场煎熬。多年的寒窗苦读,你们承受了太多的疲惫、焦虑与艰辛,而今来自各方面的期盼与关注,给你们增加了太多的压力,这一点,作为家长的我们很是明白。这次高考,对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意义非凡,是你们人生所面临的第一次大挑战,很大程度上却决定着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同学们必须认真做好最后80天的复习安排,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刻苦学习,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机会和幸运总是眷顾那些有高大人生目并为此奋斗的进取者,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成为此次高考的幸运者,取得理想的成绩,以报答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负亲人和恩师的厚望。

记得,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对黄四郎说,你不重要,你的钱也不重要,但是没有你很重要。现在我想说,在这场高考搏杀中,你们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竞争意识更重要。无论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你在高考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你永远重要。我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学习,将来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能够得到更体面的工作以及更富裕的生活,更希望你们拥有自己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否则就算你走遍天涯海角,那都只是流浪!

孩子们,我真的很羡慕你们,身在这样一个没有战火、没有硝烟、不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但我又深深的为你们担心,就因为你们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没有尝过挨饿受冻的滋味,作家长的我们始终担心你们的羽翼不够丰满。现实是残酷的,身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环境,失业大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才的竞争可谓是史无前例,你们的挑战自然也将是前所未有,对你们来说,高考,或许将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挑战,也是你们成长旅途中最难得、最不可缺失的经历。然而,我们担心没有用,这场战役终究是你们自己的战役,谁都取代不了你们。如今的你们什么都不缺,假如说缺那就是缺少亮剑的精神,只要敢亮出宝剑,即使倒下也是一名真正的勇士。人的一生很短暂,青春年华稍纵即逝,我们希望的是你们的青春过得精彩,更渴望你们的青葱岁月没有留下遗憾,有的都是激越澎湃、轻舞飞扬!

临行喝杯出征酒,在此我借用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对高考学子用过的一段话送给大家,以此壮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孩子们,虽然乍暖还寒,毕竟春天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天是引发灵感的季节,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人生能有几回搏?让我们抖擞精神,有张有弛地安排好高考前的80天。是骏马,就要扬蹄飞奔;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水手,就要劈波斩浪;是勇士,就要勇往直前!

孩子们,努力吧,家长老师们期待你们的胜利归来!最后,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对本届高三学生的关爱和教诲,并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下载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家长要的心理素质很重要(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冲刺家长寄语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尹航家长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寄语盛火及鸿鹄十八同学们:豁然顿悟,......

    高考冲刺家长寄语

    高考冲刺家长寄语 高考冲刺家长寄语为大家整理高考冲刺前夕,家长送给孩子的祝福语,祝福孩子不要太大压力,用平常心态来应对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冲刺家长寄语 高考冲刺家长......

    2012年高考已经进入百日冲刺倒计时

    2012年高考已经进入百日冲刺倒计时,各地高中紧张备考,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举行高考宣誓仪式 ,已成为许多高三学生的“必修课”。在微博搜索“高考宣誓”一词,相关微博......

    考研冲刺阶段调整备考心态和谐人际关系很重要五篇

    “和谐校园”的解读“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而创建和谐校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

    高考百日冲刺阶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台下端坐的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到今天为止,同学们已经真真正正进入了高考前的冲刺阶段 了。无论你在之前的日子里做过些什么,成功或者失败,满意或者......

    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很重要

    高考复习克服情绪化至关重要 考生减轻“考前焦虑症” 如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快做得准。” 高考恐惧症、焦虑症的表现,并不......

    高考冲刺家长代表发言

    高考冲刺家长代表发言学生家长发言孩子,爸爸只是想跟你聊会儿天。随着高考的步步临近,每每想到你即将离开我们,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这份强烈的失落感都会让我手足无措。多少......

    高考百日冲刺家长寄语

    高考百日冲刺家长寄语 高考百日冲刺家长寄语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高考的号角在春天里已然吹响!百日已短,只争朝夕!今天我们高三的家长和同学心潮澎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