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悲的“好”孩子不可忽视的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可悲的“好”孩子
——不可忽视的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当前,家长和教师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准。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改变观念,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好”孩子不仅仅是勤奋和听话的,更是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
“这是世界是我们的,归根到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前辈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和无限祝福。将来世界是孩子们的世界,一个民族要想生生不息且繁荣昌盛,就离不开教育创造出“好”孩子,即优秀的人才。
我们不管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标准。那么好孩子的第一标准呢?很多人脱口而出:听话。听话+勤奋=好孩子。听谁的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为什么?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那么清晰,对是非把握的还不那么准确,他们需要父母和教师的指引。孩子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等于孝顺和尊敬,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反之,就是“坏”孩子。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里,只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只有让孩子拥有好奇心,敢想敢做的叛逆心,才能做将来的赢家。“坏”孩子有冒险精神,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闯,最后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好”孩子没有这种野心和胆量,即没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忙忙碌碌却毫无建树的人生,不是很可悲的吗?如果是一个民族的未来都是如此,难道不是更可悲的吗?
如果一个7、8岁的中国孩子见到一屋子的父母的朋友,准得被父母揪着胳膊叫“叔叔好、阿姨好、伯父好、伯母好„„”然后就被父母勒令“一边乖乖玩去!”。西方没有要求孩子称外人叔叔、阿姨的习惯,孩子还被允许和大人聊天讨论,小小年纪就能如大人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被鼓励的。中国教育理念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西方学校不会让孩子去苦背标准答案,更注重人性化、社会实践的教育方式。西方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的思维是被鼓励的,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Try”的赞许。
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文件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有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很多学校都在搞素质教育,但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是搞素质教育就必须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在一起的美国学生成绩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这几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素质教育重点。
河北望都 卫中举
第二篇:不可忽视的孩子的力量
不可忽视的孩子的力量
背景描述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科学课其实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在本质上,科学本身具有客观性,理性,它需要研究它的人们冷静的观察,探索和思考,热闹、喧哗与此无关。
接触科学课之初,我很困惑,找不到九,十岁的小孩子与理性化科学的切入点,课堂一度陷入冷清,冷静,冷淡。引发思考
如何让我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情景分析
转机——
马上就要到活动课——寻访小动物了。我心里一直没有一个底线。因为这节课是要学生们走出课堂,来到操场上,去寻访所能看到的一切小动物,并要求他们记下地点,名字,不知名的可以描述。
对于我来说,教室外面无疑是一个荒凉,平淡,冷冰冰,光秃秃(除了几株丁香和三棵柳树),毫无生机的世界。我有些惶恐,害怕孩子们也会象我一样对它不感一丝一毫的兴趣。但是我还是把他们放出了教室,放归到不象自然的自然之中。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开始接二连三地向冷冷地站在一旁的我汇报。“领操台边缘有蜘蛛,白绿相间的。” “厕所边上有洞穴,房檐上有马蜂窝。” “操场边上有蚂蚁窝,几只蚂蚁在跑来跑去。” “草丛里有小蚊子。” “丁香叶上有花大姐。”
“丁香树边的墙上有一种白色透明的蜘蛛。” ……
还有人竟然这样讲: “厕所里有蜘蛛。”
“老师身上有蜜蜂。”(我穿绿衣服)甚至还有人发现了:
“树干上有蛾子。”(保护色特强,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那一刻,我被感动了。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那个属于他们的天地,无限的天地。在他们向我倾诉的一刹那间,我分明感到了一股看不见的向上的蓬勃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地走向未知的五彩世界。它让我相信,走进孩子们的眼中才能走入他们的天地。蹲下来,怀着一份真诚,才能把外面的荒凉寂寞枯燥变成孩子眼中的绚丽缤纷多彩。点评:
现在,我已在科学课中沉浸了数年,回首看去,正是那刻的感动,才促使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发展,用自己的真诚去面对那些有着无限潜力的孩子们。他们是作为教师的我继续前行与发展的动力。最初的那份彷徨与困惑已经在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与自信的力量中消失怠尽。我们给予学生一份信任,学生就会给予我们一片天空。
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
袁士凤
第三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铸造班级活的灵魂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个班级的活灵魂取决于它的学生们是否有创新精神。做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才能铸造出班级的活的灵魂,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铸造班级灵魂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有创新精神。未来的社会,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学校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而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单位,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在突出的位臵。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只要班主任能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创新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点拨他们创新的思维,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就能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认为,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创新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诚信、守纪、自尊、自立的优良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从明确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怕失败,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强化班级管理,激发创新意识
首先,要选出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的班干部。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评选出的班干部,要具有竞争意识、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极强的责任心,如果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这样的班级活而不乱,富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
其次,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充分发挥每学生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建设性意见。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如在我们班,现在是新课堂,班里都是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这样座位较集中,下课时学生来回走动容易碰到凳子,甚至被绊倒,有学生建议:下课时,全体学生在起立后都把凳子放到课桌下面。这样做既使得班级显得整齐宽敞,又能使同学们有个宽阔的通道。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对这个学生给予表扬。
再次,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摆出来,让大家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经常抄袭作业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等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而造就具有富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改进评价方式,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和权利。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其次,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再次,是班主任要改进评价手段,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创新教育,班主任任重道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积极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商继宗、钱颖《创造性学习心理学》1983年3月,湖南教育出版社
戚建庄等《班主任工作艺术》1981年3月,华夏出版社
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1989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四篇:孩子学习出现这四个小毛病不可忽视
孩子学习出现这四个小毛病不可忽视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小学阶段格外重要,也是孩子培养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初步了解学科、逐步深化理解的“起跑线”。在孩子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却有可能在未来学业越来越精深、科目越来越多的时候逐渐变得更难弥补。
首先是粗心大意。这几乎是很多孩子存在的问题。题干看错看漏,计算马马虎虎,背书只背一半,答案誊错写错。实际上,这反应了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用心去看题做题,没有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未来这将会给孩子带来更多遗憾。
其次是囫囵吞枣。背书,只是机械性地重复,将其印在脑海里,却不去深究它的意思,自然是背了忘忘了背。做题,漏步骤是家常便饭,计算也不好好列算式,这样的坏习惯时间一久,会导致学到的东西七零八落,无法在脑海里形成知识“地图”,没办法去深入做更难的题目。
再次是随心所欲。小学阶段确实存在很多开放式的思考题,这些题目鼓励孩子联想思维,发散思维,但这不意味着所有题目都要以自己的想法为准,比如语文的阅读题,它有自己的答题规律,并不是自己怎么理解就要怎么写。作文也是一样,有得分的技巧,也需要认真理解题目。
还有就是不懂变通。很多孩子,老师给的例题能看懂,能做出来,但是题目稍微一变,就摸不着头脑,也不懂得逆向思维,去反推结论。实际上,小学生需要培养对于知识的处理和运算能力,从而举一反三,未来才能更好地面对更加复杂、困难的题目。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安达市新兴小学——王园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21世纪呼唤创造人才,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愿意创新:
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平易近人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情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中。新课变更是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维护和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如低年级“观察蚂蚁”一课,大家知道:蚂蚁捉来后到处乱爬,不能很好地观察,使得课堂很乱,但教师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采取“我是你们的一员”做法,走近学生:“这蚂蚁真不听话,到处乱爬,怎么办呀?”这时学生还没有从兴奋中走出来,没有马上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还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静下来,我们再想一想好吗?”教师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引导他们走入新的探究活动,在这种平和的氛围下思维从一种兴奋又到另一种亢奋状态。学生的想法奇特而合理,很好地解决了蚂蚁乱爬的难题。
(二)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创新精神: 陶行知说过:“请把学生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脚并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他们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就是自我展示、创新的过程。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首先,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去说。学生的特点就是爱说,他们要体验说的快乐。而现实中,教师多限制说的权利。更不善于倾听。学生在这样的老师面前,也就失去了信心,渐渐地也就只愿当听客了。为使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可以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按步骤实验。进而引导他们,说观察的内容、说操作过程、说探究过程、说研究方法、说你的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和想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达到有话可说,说中补充,说中完善,在说中互相鼓励,集思广益,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引向深入,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其次,给他一个勇气,让他去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时,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课堂上创设质疑的环境至关重要。也就是要让学生有疑可问。如《奇妙的指纹》一课这样设计: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向学生展示了两幅指纹画,并问这是由什么来画的?学生望着指纹画感到惊奇,小小指纹不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教师:“这就是我们的指纹,关于指纹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话音未落,小手纷纷举起。问的问题是五花八门。但应注意:在提出问题时,就及时鼓励、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哪怕是简单的、可笑的、离谱的。不应是训斥、责备。让他们燃起希望、自信之光。
当有学生提出一些幼稚的、离谱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尊重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前边讲的像有学生提出:“胎儿有指纹吗?黑猩猩有指纹吗”等,欣赏他们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多夸奖、鼓励他们提出的意见。要使学生在你的人格魅力下;在你的信任的目光下;在你的关心、期待的眼神里;在你佩服、赞许的眼光中,不仅 3 爱问、敢问、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的能力。支持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得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还有,给他一个途径让他去探究。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要考虑如何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如《奇妙的指纹》,当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后,引导、筛选,充分留有空间的自由度,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问题去研究,充分说研究的方法和理由,课堂气氛热烈,争论达到白热化,思维完全被激发,满足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多选取一些难度的问题去探究,说明学生欲望强烈、更具有挑战性。
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呈现学习内容,易在学生心理产生情感共鸣,他们愿意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主尝试,自主探究,自然地把自己推到了探究的前沿,积极探索时,求异创新。
让课堂充满生机,并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引领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质疑、猜想,尽情的说,大胆地问,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入理想境界。
第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 4 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教师要从语言上多下功夫。特别是激励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这样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咱们一起想办法好吗?”“你愿意告诉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吗?”多采用“他的方法可行吗?”“谁有更好的方法?”“老师相信你有能力。”“你的想法出乎大家的意料,有创意!”等富于挑战性、鼓励性的语言。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
当教师语言像温暖春风,似涓涓细流融入学生的心田,被鼓舞时,他们会更有激情,更加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学生在这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学习心情愉悦,敢说、敢想、敢问,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使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不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