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忽视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别忽视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前不久,一个家长来找我帮忙,说:“老师啊,我家小宇校服不见了,这可是他最后一件校服了。他说没有校服穿,不敢去上学,那该怎么办?”我问她:“小宇的校服是在哪里不见的?他找过没有?”家长说:“他说找过了,就是没有。老师,您看能不能帮忙补订几套啊?”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班上时常有学生在教室拾获笔、橡皮擦、尺子之类文具,一问是谁丢的,却也一样很少有同学认领回去。但这些文具确实是在教室拾获的,一定是班上同学丢的,可他们就是不出来认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都是源于学生害怕承担丢失的责任,害怕被老师批评罢了!面对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我们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捧在手上怕伤着,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很多孩子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上学放学,父母接送,书包父母背,作业父母陪着做,做完了父母检查,做错了事,父母善后。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现在的老师普遍有一个感觉——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在这种缺少惩罚和批评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感慢慢地消失了,心灵也变得十分脆弱。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说:“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学生在责任感方面有淡薄的趋势,他们的认识理想中缺少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缺少了民族忧患意识”。我认为,他们还缺少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意识。
第二篇:别忽视了理论学习
别忽视了理论学习
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理论学习。每年年终总结或个人述职,也总有一条或一句“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等一些同志的“时尚缺点”。这也都是对理论学习的放松、不够重视。
一个个沉痛的教训表明,当一个领导干部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抵制学习的时候,就是他走上犯错误道路的开端。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理论学习是“软指标”,学多学少、学深学浅无关紧要,自己的业务知识尚且够用,思想境界还可以,主观上并没有什么违法违纪的想法,只要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就行了。于是把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看成是形式,当作一种负担,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用在了无休止的上网聊天上,用在了没完没了的吃喝应酬上,用在了通宵达旦的麻将桌上,用在了花红柳绿的娱乐场所里,不但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工作,一些不良嗜好也潜滋暗长,堕入歧途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一些人之所以被香风吹倒,被糖衣炮弹击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忽视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对我们党员和领导干部而言,科学运用和准确掌握科学理论,关系到能否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在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中高屋建瓴、明察秋毫;关系到能否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不乱方寸、沉着应对,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工作之余,抽出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认真读一点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意识,打牢理论功底。依靠理论上的成熟,确保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努力提高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是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警醒起来,请别忽视了
第三篇:别忽视孩子的责任心
别忽视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能慎重的看待每件事情并能够自己去做出决定并承担其后果。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家长和宝宝一起散步,小宝宝像脱缰的野马挣脱大人的手,横冲直撞,大人在后边气喘吁吁边说边喊:“慢点,别摔了”。而小宝宝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似乎越和大人对着干越有兴致。结果得意忘形难免疏忽大意,一个趔趄绊倒在脚下的台阶上号啕大哭。大人一溜小跑奔到宝宝身边又是关切询问又是抚摸安慰,还不停拍打地面:“让你欺负宝宝,打你打你”“宝宝,妈妈给你报仇了,别哭了!”孰不知,这一举动在无心间让孩子养成了把自己的过失推诿给别人的怀习惯。当小宝宝甩开大人奔跑的刹那,他在头脑里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是听从大人的要求,还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他选择了后者,但于其中遭受了一些挫败,于是他明白了,做决定也意味着要承担附加在决定中的后果。正是这样的过程,孩子一次次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明白事情后果与自身言行间的关系,把握做事情的尺度。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行为既服从于他自身又受制于社会。具体而言体现为个人与社会间的冲突。如果忽视了个人那么则显得冰冷残酷其且机械,如果忽视了社会,那么个人则会退化于与低等动物需要雷同的本能冲动水平。理想的行为方式是既实现个人的需要又合乎社会的规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渐渐地成长为一个社会化的个体,一个负责的个体。也正因如此,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社会规则,不断适应外在要求的过程。
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不懂事、容易闯祸,一味剥夺孩子大胆尝试的机会,经常在孩子耳边说着:“不许!”“不能!”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依赖他人,缺乏自己做决定做选择的勇气,容易成为一个胆怯而优柔寡断的人。有的家长过分顺从孩子,从不违背孩子的任何意愿,想尽办法让孩子高兴,就如同开篇中描述的一幕。当孩子因为自身原因出现问题时,从不让孩子寻找自己身上的源头因。明智的做法时,既给孩子一定尝试的空间,又要和他一起反思事情成败的原因和后果,尤其是多加以自我归因。当孩子摔倒时,让他明白下一次怎样避免再次重蹈覆辙。如安慰他的同时,让他想想为什么会摔倒:“是不是自己跑的速度太快?”“是否鞋子不合适?”“太粗心,没有注意路面?”
人生的道路上,孩子会跌倒的机会很多。家长替代他履行责任或者让他推卸责任都不利于他的成长。所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吧!
第四篇:正确培养孩子责任感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研究表明:家庭条件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成才者甚少;这些孩子智力并不低,但是成年之后无声无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责任感。那么,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① 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就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哪些是他自己应该尽做的,哪些是他不应该做的,不要轻易地麻烦别人,并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比如,该上幼儿园时,就得去,不得胡闹不去;玩完后的玩具,应该收拾整理存放好;学会独立吃饭后,就应该自己吃,不应该闹着要大人喂;大人在看书学习时,不应该去打扰他们等等。孩子责任明确了,他的行为也就更加自觉了。
② 让孩子定时完成一定的任务。孩子只有经常参加需要他自己负责任的活动,他的责任感才可能真正地形成。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是由于父母平时很少给他尽责任的机会所造成的,如,对于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常常怕他不高兴,因而从他的肩上抢过来,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很难培养起来。因此,父母应该多创造让孩子有为某事某物尽责任的机会。如,让孩子每天定时喂食小动物,或者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等。让他承担点任务,负一点责任,这样,孩子也就学会做事要负责到底,有始有终。
③ 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有通过大量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才能使他从大量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只有当孩子真正地对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任,他才可能变得有责任感。④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如,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应责怪的是他自己的不小心而不是“木条碍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父母见孩子被障碍物绊倒后,在抚慰孩子的同时指使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障碍物,这是很不好的,这是帮孩子推卸责任,这样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又如,孩子踢皮球打坏了别人家的玻璃,孩子要向人家道歉,而赔偿可由父母承担;如果孩子损害了别家孩子的图书、玩具,要让自己的孩子修复、替换或用他自己的零用钱购置归还别人等。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且责任感也得到增强。⑤ 父母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孩子一旦形成了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品质,这将会使其终生受用。
第五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有出息,这种希望要成为现实,不光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的家庭成为普遍性,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意识越来截止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对当今的孩子、如何以行之有效地教育方法,使他们朝着社会和家长的期望健康地发展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的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以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引导教育不能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把家庭教育与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方式上选择合适场合,这样也能起到更好效果。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判断负责,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加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让孩子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没法补救,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
让孩子学会宽容,独生子女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应在这方面多加注意,应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心中有他人,宽容他人,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角色互换。比如,孩子与别人闹矛盾,对孩子说,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忍让,关心别人。
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独生子女中,也有些自卑的孩子,对于这类孩子应及时开导,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树立信心,用赏识的目光注视您的孩子,孩子的思维方式与大人思维方式不同,不应一味地责备孩子,赏识教育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重新认识孩子,有这样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骄傲。
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平时多和孩子聊聊天,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孩子的思想出现疑问或波动是难免的,关键是家长要及时发现,妥善地化解问题,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去认真想和做,我们为人父母,要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做教育子女的有心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多的地方,父母和孩子有着长时间多方面的接触和了解,更利于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切合实际的教育,在教育时,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