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 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我今年带的一年级学生中,至少有85%的家长不怎么问孩子是否完成了当天的课外作业,有10来个家长是从来不问,更谈不上检查了。另外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们业余时间大多沉浸于搓麻将、“斗地主”,孩子的教育成就完全依赖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
2.4孩子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素
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3、建议及对策
通过上述一些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引入系统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机制,探讨心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
道德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孩子心灵的,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的交往中。首先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学生的德性规范。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播种习惯,收获品格”的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管手、管脚、管嘴”做起,从“坐、立、行、说、吃、睡”做起。其次,在多彩的才艺展示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及时总结反馈一周的各类信息,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之中;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开展 “踏上长征路体育竞赛”和参加农忙等活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原来老师空洞的说教变成学生深切的感受。
3.2学校必须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这不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现象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对子女的要求要合理、统一,三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孩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的竞争。我们虽然身在21世纪,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还停留在20世纪。对于这些家长加强自身学习迫在眉睫,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
3.3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铸就学生人生
小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我们可以将班级宣言定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通过宣言明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利用名人陈独秀、邓石如、邓稼先和“神
五、神
六、神七”成功上天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从小立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鸿鹄之志。每位教师要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明确“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办学方向,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爱校,勤学勤教”的理念浸润学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得到熏陶。
3.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深学生城市化印象
学校要更多地开展校外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这些学生更多地接触城市社会,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守纪律,有秩序,讲卫生,快节奏是城市生活乃至于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而言,进工厂、政府机关参观,所见所闻在心灵上都会产生一种震撼,都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做一番思考、设计,会自觉地改正农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气,并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上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4、小结
“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品格上是如春风般,润物细无声的。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给祖国的花朵和幼苗以知识,还要给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对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失,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应该给以更多的关注,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的做到小学生的心坎上,使他们能够自信、自强、自律健全的发展,将来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第二篇: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动迁户数量激增,在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辖区应需而生了大量游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 由民间兴办、以低端人群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多种类型的非正规幼儿园未能在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因而未被官方认可,平时我们称之为“黑幼儿园、非法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等,属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办园类型。他们为解决处于城市边缘群体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规幼儿园具有因地制宜、方便入园、对应服务、收费低廉等优势。同时,由于管理缺位和失当,生存境遇堪忧。直面城市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正视非正规幼儿园存在的价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对低端民间办学给予政策扶持,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非正规幼儿园、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以家庭式流动的方式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大多选择在生活成本较低、距离中心城市不远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同时,部分经济条件不佳的城市动迁户选择城乡结合部作为过渡点生活,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跟在父母身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对于幼教的特殊性需求亟需得到关注。这一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大量以收托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形式多样的民办非正规托幼教育机构。就现实情况分析,非正规幼儿园当前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不可能消失。非正规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亟需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
2014年4月27日至5月6日,我们对辖区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主要以柯柯牙街道区位为样本,着重调查了6个社区内由民间兴办、未经教育部门注册备
规模较小,收费适当。非正规幼儿园规模一般较小,20人以下的3家、21—50人的5家、51—100人的4家、101—200人的4家、200人以上的1家。托费往往成为园所全部的经费来源,每月托费大多集中在200—350元,有的仅收160元,最高400元;除了孩子的伙食及一些玩教具开销,房舍租金和教师工资是主要的支出项目。因地段和房舍面积不同租金差异较大,教师工资一般在1500—2200元之间。流动儿童生活的不确定性,常常造成园所生员不稳定,或是出现淡旺季。生源充足时,园所能够维持基本运转,略有盈余。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非正规幼儿园没有任何财政政策补贴支持,园所建设的标准、设施的配备都是因陋就简,能省则省,只有依靠3至5年以上托费结余的积累才能对园所进行修缮和扩建,补充玩教具及其他设备设施。
2、生员、师资与保教现状
生源甚广,教学单一。调查发现,收托的1064名儿童为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占总人数的60.5%,多为就近入园。户籍生源家长送孩子来这里图个就近便利,况且社会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幼儿教育低端市场,但公立幼儿园不能满足需求。13所没有活动室,占园所总数的68%,只是在教室内简单布臵或点缀几张挂图,玩教具严重匮乏。为开展教学之便,教师多依靠成套教材实施活动,部分园所的一日活动流程和小学一样。相对较为规范的3所幼儿园的中有个别有经验的老师能够实现较好的师幼互动,但缺乏经验和专业发展动机的年轻教师居多。
师资匮乏,流动性大。大部分非正规幼儿园园长缺乏幼教专业背景,但也不乏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或是从幼教一线历练出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园理念的园长,如:海天幼儿园、大拇指幼儿园、小神童幼儿园。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所调查的园所中共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37人为大中专毕业生、占68.5%;少数教师取得幼师资格证。每班基本配备1—2名老师,小班一般会增加教师。保育员多为几个班共用。园所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一般也身兼数职,例如,一位老师可能同时负责保育员、体育老师、厨师、保卫等角色。由于园所为满足家长托幼需求,提供延时服务和周末托幼服务,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60%的教师在1—2年内就会流失。
平时为家长提供的延时服务一般不另外收取费用,这些均有别于作息制度严格的正规幼儿园。灵活、便利而又有针对性的服务,自然赢得了家长的满意。非正规幼儿园之间存在着同业竞争的情况,市场的压力,必然促使各个园所想尽办法,努力调整自己的服务范围、质量和方向,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3、因地制宜,应需而生。非正规幼儿园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其兴办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尽管园所环境简陋,还是与社区周边环境相协调和适应的。我街道属城市规划区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可能大量兴建正规幼儿园,更不用说公办园了。聚居这里的大量边缘群体子女就近入园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非正规幼儿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他们以处于低端的务工人员家庭的学前子女为对象,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托幼需求。
4、身份尴尬,管理失当。非正规幼儿园大多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不符合教育部门制定的托幼机构注册相关标准,平时我们称之为“黑幼儿园、非法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等,这种状况折射出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管理理念。身份的缺失,使得非正规幼儿园长期游离于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视线之外,有时面临资金紧缺,难以维系,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二、建议意见
(一)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非正规幼儿园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应市场之需而生,当下幼儿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现实令人焦虑,是民间通过自发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政府难以作为的社会问题。职能部门应当转变观念,认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改革僵化的管理办法,将非正规教育发展与社区建设及社会治理相结合来考量现实问题。特别是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势必在2-3年后产生新一轮的入托高潮,将再次考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街道社区已经做出努力和采用现实可行的办法管理辖区内托幼机构了。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跨部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社区对非正规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同时,要注重探索街道社区的管理职能,加强管理的横向联系。红旗坡农场辖区受五分场艾沙团伙等宗教极端思想和势力对教育工作的影响,辍学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捷达市场、红旗坡农贸市场、新城批发市场内每天都有大量流动儿童随家长在摊位周边玩耍,未接受必要的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07秋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王正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已经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家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惑。通过解决“家长和子女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家长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求知、如何建立正确荣辱观问题”、“学生厌学”三个问题,寻找一条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时间:2009年1月1日至2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古达初级中学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
四、调查对象:农村在校初在学生。
五、调查过程:
(一)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1、关于品德和知识的认识
问卷:你认为知识和品德哪一样更重要?
品德与知识一样重要:40.3%,知识重于品德:35.4%,品德重于知识:12%,说不清楚:12.3%。
2、关于父母对待自己感情以及对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态度的评价 问卷:你认为父母爱你吗?
很爱的75.2%
说不清楚的15.9%
不爱的8.9%
问卷:你是怎样对看待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态度的? 理解并体谅78.7%
不能理解4.1%
说不清楚17.2%
3、学生的倾诉对象和倾诉愿望达成情况 问卷:你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向人倾诉吗?
是的23.6%
偶尔这样23.7%
从不这样52.7% 问卷:如果你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喜欢向谁倾诉?
同学中的好朋友71.2% 父母9.7% 老师11.4% 不确定5.7% 问卷:你遇到挫折和困惑向人倾诉以后感觉满意吗?
同学中的好朋友71.2% 父母9.7% 老师16.4% 不确定2.7%
问卷:你觉得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吗
经常有这种感觉53.8% 这种感觉时有时无26.5% 没有这种感觉9.7%
(二)家长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1、家长文化层次和文化生活情况
问卷:你的家长文化层次和文化生活情况怎样?
初中水平61.4%,小学水平25.7%,高中水平9.6%家长为,大专及以上2.3%水平,文盲占1 %。
问卷:你的家长晚上在家活动情况是怎样的?
看电视40.7%聊天、打牌7.6%读书、看报1.6% 家务50.1%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是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凡事必须听家长的41.3% 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不关注其行为10.2% 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行为不能违反常规31.8% 顺其自然16.7%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唠叨训斥、打骂60.4%
表扬鼓励10.5% 与老师联系沟通16.4%
耐心询问12.7%
3、家长对子女关注的问题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成绩60.6% 心理状况1.4% 思想品德20.7% 身体状况17.3%
4、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情况
问卷:你的家长与你的沟通情况是怎样的?
偶尔与孩子沟通21.3%,能够经常与孩子沟通17.9%,不与孩子沟通60.8%。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进行管教时你的态度是什么?
能够听从18.1% 不情愿但不反驳48.4%
有时反驳14.8% 根本不听18.7%
(三)学生在学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问卷:你觉得教师在课上是否注意对你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很注意7.6%
时有时无22.7%
基本没有这方面指导69.7% 问卷:你觉得哪类教师对你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影响较大 有爱心负责任46.2% 教学能力好12.8% 能指导如何做人10.9% 能严格要求9.8%
缺乏责任感
教学能力差20.3% 问卷:你觉得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很需要31.6%
六、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当前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等工作上存在不足,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同时学校在对家长家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尤其是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和培训不够。
第二,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彻底转变,部分教师仍然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家长不能为孩子创造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同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技巧,家庭教育中以学习为主,忽视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第四,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在学习与生活中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善恶美丑的标准与是非观念始终困扰着他们,他们同时也有着很强烈的倾诉愿望,渴望理解、沟通,在学习方法与心理健康方面更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七、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建议和工作措施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形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转换学校、家庭的教育形式,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便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建议学校和家庭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第二,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三,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第四,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第五、优化第二课堂,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特征。针对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学校教育应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方向转变。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上的指导。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
有没有都行52.2% 不需要16.2% 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起自信心。
2、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当代中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由于缺少合适的倾诉对象和必要的知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往往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咨询室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对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指导、培训。
家长文化水平低和教育观念陈旧,造成家教方法简单、教育效果差等问题的发生。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培训。指导、培训的内容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评价他们的行为、学会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树立正确荣辱观、人生观,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等几个方面问题。指导、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有:一是通过家长会以及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二是通过组织听报告、听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三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四是开办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指导,直接教给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技能、技巧等。
(二)家长方面
1、更新家教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注重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注意包容、欣赏、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种融洽、和谐和完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既要以身作则又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改正错误,要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
2、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法
现在的家庭教育内容应该把单一的以学习为主更新为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同时要从过去的“棍棒教育”和“高压手段”下走出来,寻找一种能依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科学方法。
3、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机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或者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互通信息,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一起制定符合自 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案,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4、接受理论学习和方法指导
家长应该从社会和学校举办的报告及讲座中学习和吸取经验,同时积极参加相关的指导和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
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和谐教育,“和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健全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与子女关系的基础。学校、教师和家长必须打破旧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承担起和完成好育人使命。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德惠市二十九中学郭海艳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德惠市二十九中学郭海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已经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家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惑。通过解决“家长和子女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家长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求知、如何建立正确荣辱观问题”、“学生厌学”三个问题,寻找一条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至9月5日
二、调查地点: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
四、调查对象:在校初中学生。
五、调查过程:
(一)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1、关于品德和知识的认识
问卷:你认为知识和品德哪一样更重要?
品德与知识一样重要:40.3%,知识重于品德:35.4%,品德重于知识:12%,说不清楚:12.3%。
2、关于父母对待自己感情以及对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态度的评价
问卷:你认为父母爱你吗?
很爱的75.2%说不清楚的15.9%不爱的8.9%
问卷:你是怎样对看待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态度的?
理解并体谅78.7% 不能理解4.1%说不清楚17.2%
3、学生的倾诉对象和倾诉愿望达成情况
问卷:你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向人倾诉吗?
是的23.6%偶尔这样23.7%从不这样52.7%
问卷:如果你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喜欢向谁倾诉?
同学中的好朋友71.2%父母9.7%老师11.4%不确定5.7%
问卷:你遇到挫折和困惑向人倾诉以后感觉满意吗?
同学中的好朋友71.2%父母9.7%老师16.4%不确定2.7%
问卷:你觉得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吗
经常有这种感觉53.8%这种感觉时有时无26.5%没有这种感觉9.7%
(二)家长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1、家长文化层次和文化生活情况
问卷:你的家长文化层次和文化生活情况怎样?
初中水平61.4%,小学水平25.7%,高中水平9.6%家长为,大专及以上2.3%水平,文盲占1 %。
问卷:你的家长晚上在家活动情况是怎样的?
看电视40.7%聊天、打牌7.6%读书、看报1.6%家务50.1%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是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凡事必须听家长的41.3%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不关注其行为10.2%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行为不能违反常规31.8%顺其自然16.7%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唠叨训斥、打骂60.4%表扬鼓励10.5%与老师联系沟通16.4%耐心询问
12.7%
3、家长对子女关注的问题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成绩60.6%心理状况1.4% 思想品德20.7% 身体状况17.3%
4、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情况
问卷:你的家长与你的沟通情况是怎样的?
偶尔与孩子沟通21.3%,能够经常与孩子沟通17.9%,不与孩子沟通60.8%。
问卷:你的家长对你进行管教时你的态度是什么?
能够听从18.1%不情愿但不反驳48.4%有时反驳14.8%根本不听18.7%
(三)学生在学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问卷:你觉得教师在课上是否注意对你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很注意7.6%时有时无22.7%基本没有这方面指导69.7%
问卷:你觉得哪类教师对你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影响较大
有爱心负责任46.2%教学能力好12.8%能指导如何做人10.9%能严格要求
9.8%缺乏责任感教学能力差20.3%
问卷:你觉得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很需要31.6%
六、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当前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等工作上存在不足,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同时学校在对家长家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尤其是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和培训不够。
第二,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彻底转变,部分教师仍然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家长不能为孩子创造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同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技巧,家庭教育中以学习为主,忽视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第四,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在学习与生活中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善
恶美丑的标准与是非观念始终困扰着他们,他们同时也有着很强烈的倾诉愿望,渴望理解、沟通,在学习方法与心理健康方面更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七、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建议和工作措施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形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转变
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转换学校、家庭的教育形式,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便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建议学校和家庭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第二,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三,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
第四,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第五、优化第二课堂,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特征。
针对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学校教育应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方向转变。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上的指导。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
有没有都行52.2% 不需要16.2%
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培养起自信心。
2、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当代中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由于缺少合适的倾诉对象和
必要的知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往往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咨询室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对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指导、培训。
家长文化水平低和教育观念陈旧,造成家教方法简单、教育效果差等问题的发生。
学校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培训。指导、培训的内容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评价他们的行为、学会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树立正确荣辱观、人生观,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等几个方面问题。指导、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有:一是通过家长会以及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二是通过组织听报告、听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三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四是开办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指导,直接教给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技能、技巧等。
(二)家长方面
1、更新家教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育子女的过程
中,家长应该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注重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注意包容、欣赏、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种融洽、和谐和完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既要以身作则又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改正错误,要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
2、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法
现在的家庭教育内容应该把单一的以学习为主更新为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同时要从过去的“棍棒教育”和“高压手段”下走出来,寻找一种能依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科学方法。
3、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机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或者通过书信、电
话等形式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互通信息,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一起制定符合自
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案,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4、接受理论学习和方法指导
家长应该从社会和学校举办的报告及讲座中学习和吸取经验,同时积极参加相关的指导和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
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和谐教育,“和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健全学生人格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与子女关系的基础。学校、教师和家长必须打破旧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承担起和完成好育人使命。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全校4-6年级个教30学班进行的.共随机抽取发出了问卷 1000 同学, 共收回问卷1000份,效度量表检出无效问卷31份,其它情况废卷 2份.因此有效问卷为 997份。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共分三个等级:分数在 1 — 49 分之间为心理健康;在 50 — 59 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在 60 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及早咨询或治疗。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利用4-6年级各班第七节课的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在学校微机室用电子表格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年级
有效问卷
心 理 健 康
心 理 状 态 欠 佳
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60以上)
心理问题学生合计(50以上)
无效问卷
四年级
299
279
520
五年级
300
285
215
六年级
397
376
1合计
996
940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测量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940人,占有效问卷的94.3%,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43人(总焦虑分≥50),.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13人(总焦虑分≥60),以上二项合计 56人,其中,男41人,女15人。
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 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 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 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就小学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50的占8.78%的那部分小 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50,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8.78%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及成因探讨
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
年级(4—6)
学习焦虑检出数23检出率2.3%
孤独倾向检出数10检出率1%
过敏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身体症状检出数7检出率0.7%
恐怖倾向检出数3检出率0.3%
冲动倾向检出数40检出率2.0%
对人焦虑检出数6检出率0.6%
自责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小学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表(有效997人)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方面。、学习焦虑
该项内容量表在 4-6年级小学中共检出79人,检出率为 7.9%。整体来看,我校小学生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学习焦虑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有学习焦虑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自责倾向
现在的城市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别是随着留守儿童在我校的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的情况普遍存在.父母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的过分保护、照料,促进了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现象太多出现,从而提高了凡事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留下较多的遗憾。
3、冲动倾向
冲动倾向总检出 40人,检出率为4.0 %,列第一位。主要是我校男生较多,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就用拳头解决。
几点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的家长父母学校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每个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并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