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学生如何提高语文作文和阅读水平
地点:平盟会客室
家长:苗女士
苗女士:您好。
值班咨询老师:您好,我是平盟的值班咨询老师,欢迎您来访。
苗女士:我们邻居孩子在平盟教育辅导,听她说效果不错,所以特意过来看一下。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别的科目都还可以,就是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担心期末考试时候拖后腿。
值班咨询老师:就您了解,孩子语文哪一块是弱项呢
苗女士:我觉得主要是作文和现代文阅读这两方面。作文是40分的题目,每次分数都在三十分或以下,阅读每个小题也总失两分。
值班咨询老师: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我初步分析是孩子对语文还没产生兴趣才会造成两方面的瓶颈。
苗女士:是这样的,孩子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学语文,也不爱看课外书之类的。每次写作文,长篇的就凑字,没有重点,结果失分也挺多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那会儿我工作忙,一直没管上孩子的学习,现在想给他补一下。
值班咨询老师:您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也有好多像您一样的家长找到我们平盟教育,给孩子上过一段时间课后他们都挺满意也感觉挺欣慰的。
苗女士:那么像我孩子这种情况你们这儿是采取什么方法辅导呢
值班咨询老师:首先我们先帮助孩子建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主要是将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三者相结合,利用激励机制来引导孩子,在这一点上也希望家长能积极的配合我们,孩子对课程产生兴趣后我们再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特定的方法,对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教授,最终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以提升。
苗女士:还有一点就是我的孩子性格有点内向,希望找一个外向点,开朗一些的老师。
值班咨询老师:我们会根据您孩子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他的老师。
苗女士:那你们就多费心了。
值班老师:这是应该的,谢谢您的来访。
第二篇:[语文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中国搜课网 http://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的语言表达水平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但是,一学期大约只有20至多40课时可用于作文教学,指导学生练习写七、八篇作文或片断,仅此是难以完成作文教学所肩负的任务的。那么,再加一些作文课的课时,让学生多写几篇作文,甚至在课外侵占一些孩子们的游戏、休息时间,要他们去练习写作,情况会不会改观呢?当然,多花了时间,或许会有点收获,但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从根本上说,无补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在六年“大循环”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心得:
一、课内加强读写结合首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论述道,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可风险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再者,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不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后,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教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二、加强课文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三、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加强复述训练复述就是把说过的话重新叙述一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仍有一定的距离。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里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也是一种作文训练,它利用现成的书面语来促进口头语的发展。如,有些词只能用在书面语当中,像“不知何故”转化成口头语时就说“不知什么原因”。书面语中出现的单音节词“但、虽、已”等,在口语里通常都改用双音节词“但是、虽然、已经”。又如,书面语表示连续对话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可以在引用人物语言的后面作补充交代,换成口头语表述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一般都先作交代。书面语中有时会出现几十个字的长句,阅读长句时,只要花点时间就能理解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口述这样的长句子,就必须把它分成几个短句,甚至把可说可不说的话一概精简。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改变书面语的词句,或者改变表述方式和顺序。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多读课外书籍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文艺和儿童剧本等。它们内容广泛,篇幅长短不一,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笔者的一位学生特别喜欢读写景的文章,日落的景象,海滩的风光,荷花的姿色,山村的竹林,她都能在读后背诵几段,久而久之,她对自然景物有特殊的情感,思维特别活跃。作为重庆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下雪,她也构思出了一个美而新的意境。下面摘录她写的一段话:“我爱雪,爱满天飞舞的白雪。雪纷纷扬扬,飘忽而下。雪花,无忧无虑的精灵。在寒风这支庞大的管弦乐队伴奏下,在天地间狂舞着,衬着夜色深黑的背景,像蝶像梦,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扬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多读课外书籍,还是帮助读者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积累下来,在写作时,再把这些语言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中去,这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例如:看这个动作,单从课文里学习,只能学到看、眺望、注视、瞪、瞧等不多几个,如果读了课外书籍,就可补充许多,像鸟瞰、极目远望、左顾右盼、环视、窥察、睽睽等等。词汇丰富了,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笔到意尽了。
四、组织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知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例如,同学们看了电视转播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牛十分激动,纷纷提笔写下日记。其中一位同学详写了一组镜头:“12月19日的深夜,位于澳门新口岸刚落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23时58分,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上升,到了0点,五星红旗和澳门告别行政区区旗以准确的时间升上了澳门的天空。江泽民总书记还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卫星电视直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说明了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彻底洗雪了外国殖民统治的耻辱!”所以,听广播、看电视有充实学生作文内容的作用。当然,收听、收视广播电视,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学习。属于前一种情况,精神状态是松弛的,听和观察都处在有意无意之中;属于后一种情况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听话、观察、思维都有积极活动。笔者认为,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对
于听话、观察能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建议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作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来,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多练,天天逼着孩子写文章,以为写多了,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其实这种辅导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们害怕作文,为使家长正确辅导孩子作文,笔者向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
1、建议家长不要逼孩子写作文,更不要把孩子锁在作业堆里,而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广交际。叶圣陶先生说过:“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们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美妙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了!”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可见,小学生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便自然地要说某些话,也自然地能说某些话。
2、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的。有良好语言习惯的人,说话、写作都能把意思合乎情理地表达得准确、生动。有些人的语言习惯不好,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看不懂了。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还得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做起。《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指导学生自觉运用口头语和局面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作文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着重要联系,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有所为而作”。教师应拓宽作文指导的渠道,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消除学生“怕写作”和“没啥可写”的心理障碍,培养能说会写的一代新人,为弘扬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做出自己的贡献。《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楚雄市苍岭中学张以普
关键词:作文有效提高
摘要: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我们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这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到写作文,不少同学就把这一点给忘记了。他们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指导也收效甚微。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总会埋怨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具体内容,在这样的责难之下,多数孩子都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我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向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上述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如果整天读课本,写完课内作业写家庭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能写什么?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有些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只让学生读读单元训练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好习作?课堂四十分钟的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和作家写作同样道理,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多年基层教学经历我认为要写好一篇作文,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那么该具体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展我爱科学,我爱发明等活动,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比赛;布置学生了解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家长一起准备过节。如元宵节、冬节布置学生搓汤丸、煮汤丸吃;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并在活动后布置学生及时记下活动的见闻、经过和感受,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下丰富的材料。有了活动经历,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具体,充满乐趣。再如每天布置学生收看晚上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看《实话实说》节目,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看《地球故事》栏目,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都是条形码》,能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有客观、深刻、独到的见解;看南方少儿频道,可以从中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当然,周会课还可以以学生应该看什么电视节目才好”、“我感兴趣的一则新闻”、“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哪些电视节目不能看,看了有害身心健康,哪些节目看了有益有趣。学生平时对社会现实、对国情民生、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必定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诸如此类的活动寓学习于实践中,寓习作于快乐中,做到知、行统一,学生乐意参加,效果显著。
三、亲近自然,开阔视野
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走出校外。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魅力十足,奇妙无穷。走近大自然,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含羞草低着头,那是教我们不要过分张扬;梅花在寒冬迎风傲雪,那是教我们只有坚强才能与众不同;累累的果实高挂在枝头,那是教我们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石榴裂开了嘴,那是教我们劳动才会快乐;绽放的荷花色泽亮丽,那是在教我们做人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有一个成语说得很妙:师法自然。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会让你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写作素材也就有了。这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由此可见,习作动笔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挖掘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才有素材
四、指导读书,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认识世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读好课内文章固然重要,但每学期课内二、三十篇课文,即使读得滚瓜烂熟,所得也非常有限,所以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觉读书、看报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要指导学生看合适的课外书。可以列出目录让学生挑,如《天才怎样炼成的》、《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环境的秘密》、《地球的秘密》、《世界发明之最》、《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爱的教育》、《鲁滨逊的漂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目包含了自然科学、情感教育,生活常识等等,让学生从阅读中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倡导亲子阅读,推荐好书、好文章给学生与家长共读,让家长陪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还可以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交换看不同的书,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谈读书的收获、心得体会,兴起读好书的热潮。
五、正确看待文章体裁,注重文章体裁特征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语文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式多样的要求和运用的需要,提出淡化文体的这一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肤浅理解成,不受体裁的限制,这是错误的,这是现实作文中“四不像”的根源。一个题目,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事可叙的,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观点和见解可阐发的,而对某些学生而言是有情可抒的,又在某些学生看来是一种新知识,可向别人介绍说明的,各个学生站的角度不同,因而选择的作文的体裁和样式有异和有别。有写记叙文,有写议论文,有写散文,有写说明文,有写小说,有写剧本,甚至写应用文,这都是对的。问题是有的同学作文记叙文的开头、议论文的主体,或说明文的开头、记叙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尾,弄得面目全非。这就不是不限文体了,这叫文体上的杂乱无章。
其实记叙文是以叙事、描写为主,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兼有少量的议论和抒情。而议论文往往在结尾点题和揭示主旨,深化或升华主题而用,就是那么一两句点睛之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是介绍性质的文字,说明事物的外观、特点、状态、功用的、旨在给人知识;而议论文是有严格的规律的,它首先要有关的、见解、主张,也就是观点,还要有为证明论点的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最为严密的是它的论证过程,复杂一点的是散文,几乎所有的表达方式都用,但散文不是漫天大论、海阔天空,虽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式多样,它的事、它的理、它的情始终遵循“行散神聚”这一定律,就是所选材料始终服务一个中心,同一条主线。
六、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
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做好至关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作文批改。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所以,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要求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一旦你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独到的发现,你就能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好文章来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做到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学生写作起来不难,老师教起来也就不费心了。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长期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交往所运用的是民族语言,很少使用汉语,加之受地域环境影响造成了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如何较快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怎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德才识学各方面的素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磨练学生的情思,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善美的心理结构。
一、注意观察,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多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地深受应试教育之苦,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呆板,整天奔忙于学校——家庭、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口语表达语序不当,不要说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来,就连用汉语说一句话都困难。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创造性地组织一些活动。用汉语翻译民族语言,在学校里坚持说普通话。从低年级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教学,如教学秋天一课,教师板书:蓝天上是:白云,蓝天下:稻谷田,池塘,梧桐树,燕子。借助板书,提示学生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平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动物等,加强用词说一句话的练
习,促使学生逐渐增加说话的能力。转到高年级以后,又加强了段、篇的训练。把实物搬进课堂,让学生目睹实物,认真观察,进行讨论,如:作文教学中把一盆菊花搬进课堂,让学生它们观察菊花枝、干、叶、花的形状和颜色,看看它是这样开花,让学生叙述后再写。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要求学生每天至少 认真读一篇优秀作文或其它有关作文的书籍,并认真摘录好词佳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教师不断地强化、指导,使学生自由敢说逐渐上升到说得具体、说得明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坚持写日记,提炼出更精彩的作文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每周两节作文课时不够的,还得靠适当多练。教师要想方设法开辟多样渠道。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让学生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人和事、景和物,从一句话到段,记叙的篇幅由短到长逐步发展。有一位女生在一篇日记中写到:“听到别人叫‘妈,引起回忆她妈妈离家出走的那天,至今两年,没有见到妈妈的身影。”这篇日记,又真实、又感人,同学们都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关心她。让她安心在学校读书。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日记中不但可以了解学生,而且能使学生提炼出精彩的作文。
三、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要有真情实感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并非生活在世外桃源,现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上的人和事也都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
和不良之风的影响,总认为在乡村民谣什么文章可写,有时写的作文不真实,往往是套话加假话。如: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家乡的土特产,学生总认为自己家乡没有什么特产可写。在作文教学上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我们家乡有哪些特产。让学生说:水果有芒果、菠萝、酸角、香蕉,食品有糯米粑粑,“泼水节”傣族人民自己做的米花、大象耳朵等等,这些特产都成了学生作文选材的材料。又怎样提笔呢?
1、先选什么特产?
2、观察到什么?
3、最突出的是什么?
4、你喜欢它吗?经过这么一点拨、指导,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这次作文不进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又写得真实,而且感到动了人心。不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到大自然中去,做他们的小主人
在作文教学教中,教师不但在教室里进行授课,还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吸收感性信息,如:到村外的小河、稻田、鱼塘或带着学生出去冬游、春游等。乡村里没有森林、湖泊、更没有大海,但我们乡村里的连绵不断的小山、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清澈的小溪,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后,回来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所见所闻,他们都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再动笔写。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到祖国山清水秀,加上自己的想象,“什么新鲜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小溪、碧绿的草地”等等,抒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人看了以后,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写作的门路。
另同学们还把自己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和拉祜族“火把节”这一隆重的节日写成一篇作文,写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节日的欢乐,写出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怀,结合着这些,教师又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教书与育人得到统一。
第五篇: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一、把句子写形象、具体。
刚开始上作文课时,我端上一盆花,让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回答:“这是什么?”“这是花。”语言很简单,我启发学生,看谁能更形象地描述一下:同学们纷纷回答:“这是一盆美丽的花。”最后一位同学说出:“这是一盆即长势旺盛,又开着粉色花的紫罗兰。”同学们一看,要把句子写具体就需要仔细观察和加上数量词、的字结构等修饰语。
二、多用修辞手法。
首先让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其次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务观察,发挥想象。
三写场面或活动时候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如果不用这样的句式,学生写起来就没有内容,一位同学在作文《除夕之夜》中写道:“满天的烟火,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盛开的大黄菊花。还有的向满天的小星星”。用上这样的句式,句子形象,内容丰富,很有一种意境美。
四、学会按顺序写作。
四年级的学生写一段话,往往用一两句话就概括了经过。我强调学生要用一定的顺序写作,学会用顺序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强调用总分关系写一段话。
在习作《今天天气真冷》中强调用总句“今天天气真冷啊。”再用分句写出天气怎样得冷。如岳冰珂写道:“今天天气真冷啊。寒风像针一样刺着我,冻得我手和脚都红了,我搓搓手,跺跺脚。早上我去刷碗时手凉得很,刚洗过碗,碗上的小水珠几乎要变成小冰珠。我赶紧回教室,放下碗,用嘴里的热气哈着手。”学生们用总分句写出了天气的冷。
六、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如果在写人、写事作文中不使用一些描写,必然是作文空洞无物,语言乏味,大量的恰当地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会使人、物更形象、具体。
七、让学生学会想象。
在写作文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好想象或联想,使作文的内容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写出来的句子或内容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