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时间:2019-05-12 03: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第一篇: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

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拼图及七巧板练习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买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买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

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

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抗干扰练习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

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

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习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4.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10.争论(讨论)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15.预习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16.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第二篇:小学品生品社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学习习惯培养

平阴县孝直小学孙梅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要逐步适应课堂教学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里的习惯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并且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出自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身就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加之教育与课程实施的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学生亲历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适应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任课教师必需长期关注,一而贯之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学生要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一下几点习惯要求:

一、培养学生对品生品社学科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3、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学会对生活观察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的,一般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

如教学《火热的季节》,教师从教室里的电扇开始转了为话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夏天,学生从空洞的荷花开了、天气热了露水了;小狗吐舌头了;停电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养成。

三、学会与他人合作

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种发展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以实现,就如在岸上是教不会游泳一样。交往离不开合作,这就需要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的活动型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成为主体,否则学生个体是无法逐一落实的,只有实现合作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课堂形态的转变。有研究表明,“合作取向”的学习优于“个人取向”的学习和“竞争取向”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学习与他人交往。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交往能力的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更多地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建立“有困难,找人帮”的群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价值。引导学生乐于交往,进而善于交往。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还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学习小组的合理建构;合作学习小组长的产生通过竞选、轮值、奖励、分专题等形式产生,让人人都有机会;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逐个操练、争相发言、共同讨论、互帮互学、小组竞赛„„学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后,他们的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地展开,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学会积极参与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学生参与,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进行得是否圆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的养成。

美国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曾经说过,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的和这一过程合作。她认为“卷入”是参与学习活动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参与不仅是活动形式上的参与,更多的要体现在思维的参与上,那样才是较为深刻的“卷入”。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参与,就要与学生展开“对话”。这里的对话不是教师替代学生思考,更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交流,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质疑与反思,体验与感悟,进而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参与的习惯将会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完成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我们也要理解被评价者,使之在充满人性关怀、同情与理解的氛围中享受到参与的乐趣。

如教学《找长处》一课时,教师设计了站在高台上大声发言的活动,老师注意到有的学生想试一试,又有些胆怯。这时候,老师走上前去,蹲在那位同学旁边进行对话,激发学生战胜挑战的愿望,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终于站了上去。老师适时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同学们对这位战胜害怕的同学给予了更热烈的掌声,然后老师巧妙地将对话引向深入,让这位同学体验战胜挑战以后的感受,以及将上来前的心情与完成任务以后的心情进行比照,那位同学发自内心的说:“我能行!”。这样的参与是有深度的,而不仅仅是走走过场。在这样的活动进程中也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的养成。

五、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要教会学生倾听,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理解上的辩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活动和训练活动,求得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辩论式”活动,学会听中思考,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真知在辩论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也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进步。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地听清别人的观点,吸收了别人的优点,明确了别人的不足,才能很好地进行反驳。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供争辩的内容,巧妙设计,还要牢牢抓住课堂上出现的争辩的苗头,组织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和发展倾听能力。例如在针对教材中出现的“网络的利与弊”这一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交易式”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倾听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不解、困惑去倾听小组内其他同学,从他人的感悟中得到启发,汲取精华,又把自己预习、收集到的信息材料,同伴共享。学生就在这样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的提高发展自己的倾听能力。

3、“评述式”活动,学会在听后复述、评析,提高倾听能力。“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喜闻乐见的,而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颇多,培养学生完整叙述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家庭生活片段的习惯。要在了解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在道德、品质、情操培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完整叙述的习惯。

4、“听写式”活动,学会边听边写,提高听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听写不是语文中简单地听写词语,而是听写诗歌、童谣等。在教师用书中有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童谣中摘录一些,给他们听写,开始一小句一小句地听,慢慢地就是听写一整句、一整篇。在这样的训练活动中,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

六、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技能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还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与过去的死记硬背,接受式学习是不同的或者是相悖的。不论是主动学习也好,积极探究也好,善于合作也好,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那么学生如何积极以主人翁的角色参加到学习中来,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准备、形成、延伸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具体的说就是课前收集信息,课上整理运用信息,课后获取更多新的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新的课题,如何教会学生选择信息,如何教会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现总结一下方法如下:

1、给学生提供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给学生提供方法就是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收集资料、信息和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在学习中作到有章可循,而不是无头苍蝇,到处碰壁。对于教师给学生的收集资料和信息的作业,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否则将是一句空话,或者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当他努力去寻找想完成教师的作业而无法完成时,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无谓的放纵,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的习惯。

2、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积累经验 给学生提供机会就是让学生有进行资料信息收集的机会,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是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使教学内容真正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观察了解体验。而这种观察了解体验也并不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做到的,所以这里说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就是要从低年级开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习惯。

3、给学生提供场所,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给学生提供场所,就是给学生提供资料收集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多门学科,教师一定要统筹时间,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业负担,能在课内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能在学校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场地,如学校图书馆、大队部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地。在学校教师还可以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便在其他时间进行活动。

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可分为难解之疑、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等几个不同层面。对一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感觉到,当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看法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如果确实闪耀着创新的思想火花,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

1、用发展观点精心“设计问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

教学实践证明:必须开放课本教材,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品德社会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时内容,如:小学四年级下册《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节课中,交通信号、交通设施等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社会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再如:在上《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节课,教师可围绕“带来的思考”这样小主题,根据学生课前调查,当前交通拥堵等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建议。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知道现实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自己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平和环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摘要:现如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堂气氛、学习参与、师生互动等教学因素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在实践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注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许多体育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一致性,知、情、意、行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倾向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各种行为地好与差存在的必然性。“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成为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重要艺术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自觉锻炼习惯 培养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育学习,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改掉不良行为加强体育意识,促进习惯养成

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的行为,不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还阻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1.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导致了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就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目的。我们体育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体育课的认识,要理解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要增强体育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项目,因人而异,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发挥特长。要尝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明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导之以行。

2.由于体育教学空间相对宽阔,故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方面尤为重要。我的课堂也经常出现迟到、接嘴、练习不认真等不良行为,我首先问明原因,然后,给予引处,上课有问题,先举手示意,然后再说。在教学活动中用一个“引”字,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同学们合作练习意识,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混乱。给屡教不改者以适当的惩罚,将有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意志品质对衡量其在体育锻炼的表现十分重要。我在课堂中常对学生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上多鼓动大家的情绪,多采用一些培养意志品质的练习,又一点尝试就给予表扬,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尽可能把教学内容安排有一定趣味性,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培养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切忌用惩罚为法宝强制培养意志品质。

4.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只不过在集体、社会要求与自身需求相冲突时,选择了利己的作法。也就是说主要是道德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问题。学生既然是班级的一分子,就一定有他对集体的作用。多安排一些相互合作的练习,让他们的价值得以体现,获取成功喜悦。或者让只想到个人的同学品尝一下孤独的滋味。对不爱劳动,不爱护公物的,必须对其作严肃的批评,进行说服教育,促进转变,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对学生体育课中不良行为反复的纠正,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态度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我认为首先要通过狠抓课堂常规来促进学生的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机能,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为学习态度纳入体育课的平时成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加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比例,以此来促成学生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激发兴趣,促使自觉锻炼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他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拥有良好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动作,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体育学习,并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教师主导,言传身教

我们在分析学生的心理,管理学生的同时,更应该进行自我管理,多从自身找问题的原因,很多体育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平庸,作风武断,只注重自身的权威和尊严,滥用惩罚手段,强调学生必须顺受与服从,从而对学生是否乐意接受并改正问题欠考虑;不尊重学生,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与压抑,阻碍师生间情感的自然交流,从而使学生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体育教师的耐心引导。现代课程所要关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则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健身的积极动机,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健身习惯的培养。学生虽然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他们对体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对学习与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如大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一般都愿意选择轻松的体育项目,而对一些单调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对促进身体发展与达成课程目标特别有效的内容却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教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一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健身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只有将学生从被动学习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学习锻炼为主动学习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而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自主体育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并对自己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觉锻意识与健身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通过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的兴趣、积极性,以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健身习惯。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邵伟德《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四篇:四种习惯之学习习惯材料

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讲座稿

好的生活习惯是高效率学习的前提

影响儿童大脑工作能力的因素较多,包括:个体的身体条件、学习和生活条件,个体的心理状态,个体大脑优势半球是否建立等多方面。我个人认为,学习效率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时间管理。实际上每个人在管理自己时间的时候都有一种独特的方式方法,这是一种习惯,或者称动力定型。根据这一规律,儿童从一入学开始就必须加强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儿童一旦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习障碍就会随之而来,而要改变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即重新建立新的动力定型,将给大脑神经细胞增加巨大的工作负担,反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享用终生。

对于孩子来说,要想实现学习有效,首先要作息有规律。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上迁移。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首先要看他的生活效率如何。生活习惯好了,学习效率才有可能提高。通常学校里,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好不到哪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差不到哪里,就是迁移的原因!

关注孩子生活习惯,第一条就是规律生活。规律生活并非生而知之,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孩子是没有这种自觉性的,毕竟人性中有许多“劣根性”。家长一定要提醒和督促,而不是商量“宝贝,我们不看电视了,我们睡觉好吗”,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这就是一种管理。很多家长很忽视规律生活的培养,这样孩子很难养成好习惯。

早上起床和放学回家的八步曲

首先是一天当中的时间管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所能管理的是,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和放学回家到睡觉这两个阶段。一个孩子从早上睁眼睛到晚上闭眼都应该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大脑就形成一种定向,一种动力定型,一种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用不着再耗费自己的能量,去想要下一步该干什么,而是到时候就知道该干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效率管理。

我把孩子上学前和放学后的生活归纳为两个八步曲。先说起床八步曲:

一是慢慢坐起脚先垂。晚上睡觉时,人体会有一些静电,光脚着地能先释放一些静电。慢慢坐起,而不要突然坐起,避免脑部缺血。坐一两分钟醒醒盹。

二是喝杯白水醒醒胃。人是醒了,人的肠胃还在休息之中。先喝点水,让肠胃工作起来,促进胃液分泌,便于一会儿吃东西有食欲。三是拉屎撒尿先吐陈。科学地讲,孩子一天应该大便两次。粪便在大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人体吸收的毒素就越多。况且,孩子的肝脏的解毒能力比较弱。吐陈纳新,“陈”没出去,哪有空间“纳新”?

四是便后洗手再漱口。

五是吃饱早饭不吃亏。废物排除了,肠胃也醒了,再吃早饭就能吃得进去。有的家长不懂时间管理,孩子刚醒,就催着吃东西,孩子迷迷糊糊,根本吃不进东西。

六是刷牙洗脸擦净嘴。有的家长让孩子吃饭前先刷牙,吃饭后却不刷牙,这样食物残渣留在牙缝当中,容易毁牙。

第七步,抹些香香皮肤美。北方的冬天很寒冷,我在学校工作时,经常看到小学生的手都裂开了。这就是孩子还没有养成皮肤保护的习惯或是抹得不对,孩子要抹油性的,不要粉性的,无论男孩女孩,两块一袋的宝贝霜,孩子抹上就非常好。

八是,书包最好双肩背。

放学的八步曲,也是一种效率管理。一是放好书包换鞋衣,不能随便乱扔书包;把公共场合的衣服也换下来,穿上家庭装可以更为自由。

二是讲究卫生把手洗。在外东摸西碰,一定回家用肥皂洗手。

三是一定喝水吃东西。强调喝水吃东西,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喝水很少,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很少主动喝水。为什么吃东西呢?因为中午12点吃的东西,到下午三四点时胃已经处在排空状态,孩子体内的血糖开始下降。这时补充食物,可以使血糖恢复,孩子写作业才有精力。吃一点就够,不要太多。

四是赶紧坐定先复习。复习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目的是用新学的知识解决一会儿作业的问题。

五是再做作业心有底。听了老师讲授,刚刚又复习了,再做作业一定会应用、巩固。

六是检查对错需仔细。孩子自己检查,但是父母要告诉他怎么检查,要先检查方法,然后再检查细节。

七是明天学啥先预习,这样第二天听讲才能有针对性。八是收拾准备好欢喜。学习之后,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这样一步步做下来,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的。

我把深奥的原理化解成可操作的步骤,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的学习效率自然会逐步提高。每一个步骤到每一步骤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也不认为这些和学习效率有密切联系。事实上,这些看似平常的时间安排,就能帮助孩子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

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的早餐

在我把起床程式化后,可能有的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完成一步后,坐在那里发呆或东张西望,这说明的大脑还没有达到一种完全的兴奋。大脑只有兴奋到一定程度,才能自动知道该干什么。大脑得到足够的兴奋的前提是足够的抑制,就是要休息够了,休息足了。

睡眠的作用是恢复体力、恢复智力、消除疲劳。大脑的工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工作的速度、正确性和可持续工作的能力。睡眠对这三方面影响都很大。

我一直都强调,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11个小时,小学生必须睡够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应该睡够9个小时。低年级小学生

就是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阶段的过渡,所以低年级学生要睡10个多小时;相应高年级小学生就可以比10个小时略少一些。

大脑有效工作一方面是充分休息,另一方面就是营养。我强烈主张必须给孩子吃早饭,而且是结构合理的热乎的早饭。一定要热的,我们祖先是农耕族群,与游牧族群不同,生冷食物容易把我们孩子的胃吃坏了。早饭一定要有淀粉类的东西,稀饭、馒头、烤红薯等,血糖的原材料是淀粉。这样才能转化为大脑工作的原材料。如果不吃饭,孩子从第二节课开始就低血糖了,孩子大脑疲劳,怎么能学好呢?

学校一般把主课安排在上午,因为上午孩子大脑工作能力最强,这符合大脑工作规律,所以一定要吃好早饭。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个人建议,给孩子带块儿巧克力或糖,在第二节课后,做操之前悄悄放到嘴里吃掉。类似一种加餐。这种加餐以前在很多地区都有,但是由于几次豆奶事故,好多被取消了。其实加餐对于一个民族智力的发展不亚于牛奶对于民族体力的贡献。如果从城市到农村,都能上午一次加餐,下午一次加餐,哪怕就是半个馒头,对小孩大脑的发育意义太大了。

也许有的家长会困惑,起床、睡觉这些生活的习惯和学习效率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一切全部都会迁移到学习当中。人们看很多优秀学生讲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是多年生活习惯的积累迁移到学习上,体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很多家长只看见别人孩子呈现出的好方法和好习惯,感叹自己孩子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人家之前是有长期铺垫的。就好像说,人家吃第十个饼就饱了,他不知道,人家前面吃了9个饼呢。他以为把那第十个饼拿来,他家孩子就能吃饱,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成绩好的因素是:聪明、勤奋和好习惯。有些很聪明的孩子本应发展很好,但是被习惯拖了后腿。我们发现好多孩子生活中混乱,书包也一塌糊涂。举个例子,老师上课时说:把数学收起来,拿出练习册,打开到26页看第二题。效率高的孩子首先注意听、听到且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很快就能从书包里找出练习册,他知道练习册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找了半天也翻不出来。这难道不是学习效率吗?

这里有个具体的提示,有的家长和老师不主张包书皮,我的意见是:不包书皮也要做记号,至少利用率最高的三科要做好记号,比如所有语文课本用红色,数学课本用白色,英语课本用蓝色。相关的练习册和作业本都用一种颜色做标识。这样打开书包时,一眼就能看到相关的书和本。这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总之,小学阶段的孩子一定要在生活上有规律,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慢慢体现出效率。这是他终身的财富。

一周学习和活动安排有讲究

大脑的活动在一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如何安排和辅导孩子学习才是有效的呢?

周一,家长要看孩子作业。在学校里,一般周一的作业量是次大的,就是说一周当中,周五的作业最多,其次就是周一。其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周五作业量虽然大,但它是三天的作业,可以分解。周一就晚上必须全部完成。因此,周一应该是家长对孩子学业督促最紧的一天。即使别的时候可以不管,这一天一定要管。

一般周二作业也比较多,所以从伙食上讲,周一和周二要好一点。除主食之外,要有块茎类的食品如红薯、土豆、胡萝卜、山药等。有的家长周一到周五对付,周末吃好的。这是错误的,周末的伙食和平时不要差别太大。

周三或周四让孩子参加文艺或体育类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脑管学习的左半球也能有空休息一下,让管运动的右半球兴奋一下。有的懂用脑卫生的学校在课外活动安排上就有所考虑。如果学校没有,家长要有意识让孩子放松。孩子写完作业,父母带孩子出去转一转,有一节课的时间就够了。

周五,家长不要给孩子安排过于兴奋的活动,绝不能放学后就不学习了。可以说,周五一早,孩子就开始有些分心了,所以回家后,最好按部就班地写会儿作业。晚饭可以在外面吃,但是不要一晚上都耗在外面,使孩子一天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或者是,孩子回家后,打破一点常规,先不急于写作业,多和同学玩一会儿。但是晚饭后就要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作业。总之不能周五回家后把学习的内容都扔掉。

周六和周日的安排是特别需要父母注意的。如果想带孩子出去郊游,要安排在周六,而不是周日。周日下午要进入准学习状态。因为,周日尽情放松,周一就更难收心。尤其是周日的晚上,睡觉是必须是回归到平时的上床时间,防止孩子周一早上起不来,起来了大脑达不到兴奋,上学后,大脑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星期一综合征”。

对于学习的安排,一般有两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学校的作业。有些家长有误区,让孩子周六完成所有学校作业。这是不科学的。从作业量来说,如果把作业量分成三份,周六应该是完成三分之一,周日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周日的作业比周六的多一倍。这样孩子在一周内的学习状态就不会大起大落。

其次是,安排课外班的问题。我提倡的原则一是学有余力和二是有兴趣。离开这两个原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上课外班。假定是三节课的量,那么周六两节,周日一节。因为周日要有更多时间来总结上一周,准备下一周的活动。这样安排周六周日,孩子会有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休息。

总的来讲,科学安排孩子的生活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学习状态,能够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学期开学前一周停止一切家庭外出活动

从学期来看,开学前的一周孩子开始要进入准学习状态,晚上吃饭和上床睡觉的时间都和开学后接轨。这样开学后,孩子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开学前一天刚从外地飞回来。要我看,这孩子三个星期都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所以,开学前一周要停止一切家庭外出的活动,让孩子静心。

学校在开学时也组织班会、小竞赛等活动,目的是为了减轻开学时“假期综合症”的状况。我觉得比较麻烦的是十一长假,孩子刚进入学习状态,又要休息了。十一长假是很多小学老师头疼的事,再把小孩子的心思集中到学习上有些难。因此,十一休假期间,我不主张家长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只在周边地区转转即可,而且每天都沾点学习的边。

接着的问题在11月初,秋末冬初是孩子容易生病的高峰期,尤其在北方,一定提醒孩子多喝水。到年底,班里开新年晚会,父母一定防止孩子把过多心思花在这些活动上。

现在有些小学取消了期中考试,我个人主张还是应该有的,其实,期中考试是帮助孩子科学使用大脑的一种策略,让孩子的学习放松和紧张相交替,正所谓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那种认为少考试就是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很片面的。到学期末时,学校老师往往给孩子加压,家长则要给孩子减压。

给孩子固定的学习地点

前面讲了很多孩子的时间管理,现在讲地点定向,就是给孩子固定的学习地点,让孩子走到这个地方就知道该学习了,好比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医生走进病房一样,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古人读书都会有书房,现在住房紧张,给孩子找个学习的角落安放桌椅学习是父母的义务。

首先,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很重要,孩子坐下来后,要腿平,脚着地。如果脚够不着地,一定要给他垫起来,所谓脚要踏实就是这个意思。桌子的高度一定是到心窝,高了矮了都不好。

书桌面前一定是白墙,如果有很多明星招贴画,孩子容易分心。书桌左边一定是窗户,最好在玻璃窗上个贴上一层膜,透光但不透明,光线能进来,外面什么景色看不到,确保孩子注意力集中。

台灯要用暖光灯(磨砂灯泡),与脸等高,放在左侧。现在很多节能灯或护眼灯都是冷光灯,如果要用冷光灯,就要选择无频闪的。照度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瓦数。15瓦就够了,25瓦都有点亮了。灯光太亮,人的瞳孔要收缩,眼睛疲劳,注意的时间会缩短,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降低。柔和一点的暖光灯,眼睛的瞳孔在自然状态,比较好。台灯的灯罩必须完全遮光,不透光地直射桌面,而不是象床头灯那样散射;灯罩必须完全遮住灯泡;台灯高度要可调整;开关要方便、安全。桌面颜色要深色。浅色的有眩光,瞳孔收缩,最终也会注意力时间缩短下降。这就是家庭中对学习效率的关注。

另外,小学的孩子写作业不许关门,家长要随时都能看得见。门一关,大人怎么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且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要求不关门,来检测孩子的学习是正当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可以关门,以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但是父母也有权随时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状态。

总之,家长充分关注以上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要知道,一个人的所有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从生活习惯中而来的。

泰戈尔说:“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李嘉诚说:“播种习惯,成就事业”。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天对孩子的投入其实就是对自己老年生活质量的一份关注。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学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习惯讲稿

    培养习惯 成就梦想 开篇:选择本题的原因 1、从目前学生状况看,许许多多的学生习惯不好,需要强化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 2、培养习惯,收获梦想应该......

    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造就美好人生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可见,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一分钟习惯培养

    一分钟习惯培养 1、高效做事好习惯——制定明确的目标 1)写下自己的目标。2)目标不要脱离现实。3)目标要具体。 2、职场生存好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1)认真对待简单的事情。......

    习惯培养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品德等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生活经......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

    如何培养孩子习惯

    父母必学:孩子的学习好习惯靠你来养成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础不错,初步......

    家庭习惯培养★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与各位家长朋友们交流。 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启迪智慧,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尤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