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偶像崇拜心理。、需要一股精神力量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他们的行为比较随性,不懂得自我节制,在这个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通过对不同的偶像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在不断壮大,一般会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要进行这个挑战就需要有力量来支撑,不管这个力量是什么,于是四处寻找可以认同和效仿的对象,学习他们的各个方面,过去父辈的年代有可能是科学家,雷锋,毛主席,那么现在就可能是代表了主流文化潮流方向的明星们,年轻偶像的风光和功成名就,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方向及生命的指标,孩子借助追星或对偶像的崇拜,促使他们精神的成长,也促进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众的心理。
初一的年龄段需要从自我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现今媒体不断大肆宣传青春偶像,所以青少年容易受大众传媒的渗透和强化。调查问卷中第一、二题就体现了这一点,也是我们想调查的关于是否人人都有偶像。只有3.8%的人崇拜自己,没有偶像,其他61.7%的学生崇拜青春偶像,16.2%崇拜体育明星,9.7%崇拜成功人士„„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是偶像的类型不一样而已。从现状来看,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名“粉丝”。难道只有今天的青少年才崇拜偶像吗?其实不同的年代,都会有年轻人崇拜的偶像,都会有追星的人。只是现今的通讯手段迅猛发展,一个偶像出来,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借助网络、电视、手机等等迅速走红。视乎谈论明星是个时尚的话题,试着想想看,如果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在谈论自己的偶像或者明星的八卦,而你自己却全然不知,当同学们都听着最流行的音乐,看最火爆的选秀节目,而你自己却岿然不动,这是多么的不合群多么的尴尬。所以同学朋友对青少年的认知影响是巨大的。3、压力需要宣泄
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课业的竞争,孩子也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一些压力,而孩子的抗压能力又不高,所以许多孩子容易借助追星忘却烦恼。本问卷没有问及有关青少年有感压力时的宣泄方式,是这次问卷的败笔。是
个人的疏忽和准备不充分。为了弥补这一空缺,我用广州市学生的压力宣泄方式统计来分析。28.7%选择自己默默承受,18.1%选择对父母倾诉,35.2%对好友倾诉,49.4%看电视、听音乐、上网,16.6%选择其他方式。这份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看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仅只有18.1%的孩子愿意和父母倾诉。如果压力大的孩子,没有及时得到宣泄,就容易把一股力量投入到追星上面。
为什么很多孩子过度沉湎于追星和网络,大多以为追星和网络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快乐的体验。心理学说一个孩子发展的好不好,就是看他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是多还是少。如果他总得不到快乐,那么自身的成长意愿就会变得很弱,容易沉溺在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中。
二、父母与教师换个角度看追星。
1、不要把追星与影响学习直接等同起来。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崇拜明星,就很着急害怕孩子因此学坏耽误学习,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熟,或者试图加强管理,让孩子回到从前的样子,看样子好像是做了正确的事情,其实可能会帮了倒忙。在开放式问题中,设计了关于你认为追星是否影响学习这个问题,目的就是看看学生们对是否能理性追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约50%的学生认为不影响学习,因为我没有那么痴迷。大约30%的学生认为要看自己是否有自制力,如果自控能力差点的,就有可能受到影响,剩下20%的学生认为有影响,成绩会下降,上课会偷偷看看杂志、听听音乐,觉得浪费时间又无聊,但是还是经常做这些事情。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偶像还只是停留在“喜欢”的层面,而疯狂追星的学生还是个别现象,占少数。、不要试图左右孩子的自我调整。
青少年的行为本来就很随意,有时还可能过火一点、超常一点。这很正常,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自我调整。特别是有些女生的家长很着急看着孩子怎么还没懂事,于是加强管理,反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强。问卷4中调查了学生们变化偶像的态度。其实今天学生们选择偶像更多是一种自我选择,青少年很少终生崇拜什么人,很多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是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他们今天喜欢这个,过段时间他们可能又会喜欢另一个,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不必大惊小怪。
从心理学角度看,家长的潜在欲望是要把孩子管住,控制住,害怕孩子自己随便做选择,希望什么都是父母替孩子选择;这样可能会挫败孩子自己选择的欲望,因为孩子所有的新选择和新行为都是对社会的探索和对成长的体验,如果家长不断挫败孩子的欲望和决定,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对社会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永远都长不大,可能一直到大学了,都需要父母为自己做决定,告诉自己要怎么办。青少年在这个时候都有很强烈的欲望想接触很多事情,要冒险,要尝试,这些欲望本质都是好的,尽管可能是一些非主流的现象或在家长看来不正确的东西,但是在心理学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孩子的榜样,一旦失去了,又看到孩子疯狂喜欢别人,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然后做出加强控制孩子的举动。但是如果孩子崇拜的对象一直是父母,那么这个孩子永远都长不大,自我的力量也会变的很弱小,老是沉溺在父母的关怀下。
追星的隐含意义是对权威的否定,自我选择对社会偶像的认同,是孩子社会化的起步。
三、需要家长与教师关注的方面。、单亲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盲目疯狂追星。
我们的问卷分为班级详细统计,对每个学生的基本家庭状况有所了解。发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独生子女更容易称为疯狂“粉丝”。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情绪上的敏感、脆弱,大多孩子开始在明星上寻找精神寄托,以释放压力、宣泄情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没有青梅竹马的童年伙伴,容易形成感情认知上的以自我为中心,既不善于替他人着想,也不善于与他人共享,这种寂寞、孤独和空虚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既容易在家中关注到,又可以打发无聊时间的明星上。、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沉湎于疯狂追星。
本问卷注重性别的差异对偶像崇拜的不同。女生会因为偶像的不同与同学发生冲突要高于男生,谈论偶像,收集偶像信息购买偶像产品都多于男生。主要是由于女孩子较强的依赖心理、更敏感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以及较早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表现的更加多愁善感、心思更为细腻和
敏感,情绪也经常处于波动起伏中。大多的女孩会将自己的情感寄予或者发泄到另一个对象身上,如父母、朋友或者偶像。她们在追星的过程中不过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寄托和满足。、缺少父亲关爱的女孩容易过度追星。
问卷中调查了父亲与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程度,很多女生追求男明星和自己的父亲关爱程度相关,有47.1%的女生认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少。我在这想举个案例,有位女学生小琪(化名),14岁,疯狂喜欢苏有朋,想象着自己被他保护着,幻想着他的正派有风度的形象。因为看到他演的电影总是这么正面,曾经看过一部片子,他在里面饰演了一个成熟干练,具有正义感的成熟男人的形象。于是整天在学校就想着他在剧中的样子,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写自己与苏有朋在剧中演对手戏,成绩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年段前二十名跌落到三百多名。自己也十分苦恼,但就是无法摆脱对苏有朋的日夜思念。心理老师就帮助她自己分析,找到对偶像过度崇拜的根源,后来小琪发现自己喜欢剧中苏有朋的形象与自己父亲有几分相似,而自己幻想的剧情让苏有朋照顾自己,像个大哥哥似的那样保护自己。心理老师问小琪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多吗,小琪说父亲也许是表达上的问题,所以从小就没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但是知道父亲是爱自己的。于是心理老师就帮助小琪理清,自己对苏有朋的过度痴迷是因为长期以来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对父亲的关爱愿望不能获得充分满足,失落的时候,某明星成熟,正派的形象刚好弥补了这个失落感,使自己感到完整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四、给家长和教师的建议
1、孩子需要被认同
父母应该首先认同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孩子现在的不同,以前父母也会崇拜一些人,只是那个时候流行的和现在流行的不一样。现在媒体大肆在宣传明星,孩子追星是很自然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先认同孩子,在我们的问卷中也体现了这个问题,大部分父母不支持不反对,也就是不过问,首先就给孩子一个感觉,父母不理解我,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再和父母分享下去。
其次,给孩子一点弹性时间去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但是要给孩子限定规则,例如买回来的CD选个时间一起分享,但要求不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听,周末有空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场演唱会,但回家后就要把兴奋收敛起来,安心学习。让孩子
感觉到自己的父母理解和认同自己,而自己只要注意分寸,不要影响学习就可以了。
2、给孩子增加更多快乐体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如果能做到上面所说的理解孩子,基本孩子就会很快乐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认同了,被肯定了,他们会感到做什么事情都有信心。尽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周末的时候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运动,去书店看看书,和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是听听他们偶像的演唱会,和孩子一起尖叫,为偶像加油,都是使孩子更加快乐,内心更加丰富。情绪需求得到满足,想多放精力在追星上也难。、父亲应该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从心理潜意识上看,所以对于女孩如果过度追星的话,父亲需要更关心女儿,经常于女儿沟通、交流,问问女儿的学习情况,帮助女儿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到节假日给女儿买买礼物,让女儿感到父亲是很爱自己的。也许就不会有过多的感情投入在追星上了。、孩子需要引导。
在调查中仅仅只有21.7%能清楚了解偶像身上的优点和缺点,54.8%仅知道一点,而不想知道的学生有11%。说明学生存在盲目崇拜的倾向。
那么如何引导呢,有了理解和认同,孩子才会信任父母与老师,才会和他们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把追星转向把明星的某个优点当作榜样。由于他们喜欢这个明星,就会认为自己与这个明星是一类人,通过想象和明星接近来做自我认同。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每一个明星的成功都很艰苦,要经过很多的磨难才能演出来唱出来,需要一年一年的唱,一年年的练习,不断学习,最后才被认同,引导孩子学习明星对成功的执着来鼓舞他们的奋斗精神。
第二篇:学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学风建设是当前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为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提高我校的学生工作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做好“迎评创优”工作,以评促建,学工部特制定了一份学风调查问卷。在下发到我院以后,我院积极组织同学填写,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努力,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针对问卷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做了归纳、总结,如下:
大一
在学风建设方面,大一同学对学风建设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觉得学风建设与自己的言行有很大关系,而且也感觉到学风的好坏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知道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从调查问卷中显示,有过半的同学认为我校的学风应该加强;学习态度方面,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都比较正确,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只发生在极少数同学身上;但是在自习方面,有一些不足之处,仅有30%的同学能自觉上早晚自习,在一些学习风气较浓的班级,有只有50%左右的同学;在考试方面,同学们能正确对待,只有个别同学在作弊上犯错误,其余都认为作弊是一种不可理解的、可耻的行为,应该受到严肃的处理;在情感问题上,大一同学对此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迷茫与彷徨,这也是他们不太成熟的体现;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方面,同学们做的不是很好,仅有约11.4%同学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利用资料,这对图书馆资源是一个浪费和自身的一种损失;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仅有约13.2%同学全面了解自己专业培养方案,而且是通过一些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了解的;在网络认识和利用上,同学们对网络的两面性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利用网络资源的较少,较多的是聊天或打游戏,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误导,对发展不利。综上,大一同学认为我校应加强学风建设,让同学们知道明确的培养目标,还建议对周边环境加强管理。
大二
调查问卷显示:大二同学看待学风还是客观而清醒的,他们对我校学风不是很满意,普遍要求加强学风建设;在教师水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们都是比较满意。又建议加强周边环境的管理和校园活动的丰富开展;在恋爱认识方面,他们基本上都持反对意见,认为恋爱学习有碍学习和自身的发展,对于在外住宿问题上,他们都表示不理解,认为那不值得,会加重经济负担而又浪费时间与精力;早操方面,大二的同学的出勤率是比较高的,他们都觉得是一种锻炼,也有一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认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考试作弊问题上,同学们都认为那是一种不对的做法,是应该受到处罚的;在课余时间利用上,他们的时间主要花在与其他同学的闲聊、上网打游戏或看其他书籍上,而去图书馆看书的次数却不多;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的认识上,他们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所以对专业知识了解的途径只局限在课本上,知识面就显得窄了。
综上,大二同学对学校各个方面的认识较为客观和成熟,但仍有一些认识上的缺陷。
大三
在学风方面,大三同学能比较深刻的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影响,能站在另一个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恋爱问题,他们已有不同于大
一、大二的认识,他们觉得恋爱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是生活应该有的一部分,体现出他们周围已经有不少谈恋爱的同学,而且他们对在外住宿的现象的反对意见也不是那么强烈,有些还认同这种情况;在学习方面,大三同学的态度是很端正的,因为他们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重大挑战,他们深知如果不能出类拔萃,那么在社会上很难站住脚;对于考试作弊问题,他们已看得较为透彻,有的同学有过作弊的念头,有的甚至有过这种行为;在涉及较多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大三的同学对图书馆的资源较多,但主要用于的专业知识的查阅,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涉及较少;他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相对而言要高,但也存在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的情况。
综上,大三同学对各种问题认识都较为深刻、透彻,由于各种压力的明显,他们已经变得现实一些了。
由于部分大四同学在外实习和做毕业设计等原因,大四的调查表较少,不便作统计分析,故缺少了他们的一些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大
一、大
二、大三各个年级存在一致和不同的情况。在学校全面情况、恋爱问题、学习态度、图书馆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等一些方面,随着年级的上升,问题不断得到深刻的认识;而在学风建设、课余时间的利用等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一致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来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这次调查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为“迎评创优”献一份力。
另外,我们也发现部分班级在拿到调查表后,安排极少数同学代替大家填写问卷,给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篇: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和结果
《90后中学生的消费观》的问卷
1.你每天的零用钱大概是多少?
A.5元以下B.5—10元
C.10—20元D.20元以下
2.平时零用钱主要花在哪方面?
A.零食B.学习用品
C.电子娱乐(上网.手机.MP3等)D.其他
3.你觉得应该节制消费吗?
A.觉得B.可以考虑C.不应该
4.你平时会节制消费吗?
A.会B.有时会C.几乎会D.不会
5.你生日请客吗?一般花费多少钱?
A.是a.50元以下b.50—100元
c.100—300元d.300元以上
B.否
6.赴生日会时,你会送礼吗?一般花费多少钱?
A.送a.10元以下b.10—50元
c.50—100元d.100以上
B.不送
7.在购买衣服时,你会:
⑴.买名牌原因是:A.质量保证B.有面子C.随大众
⑵.买另类原因是:A.为了引人注目B.有个性C.随大众
⑶.经济耐用
8.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多选题)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问卷分析
我们在校发放24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分,统计结果如下:
每日的零花钱
5元以下 48%5~10元 23%10~20元 10%20元以上 20% 零用钱主要花在哪方面
零食 21%学习用品 16%电子娱乐30%其他33%
认为节制消费的有
应该 55%可以考虑25%不应该19%
平时会节制的有
会 28%有时会47%几乎会6%不会17%
生日请客,一般花费
50元以下 19%50~100元 24%100~300元25%300以上32% 生日送礼,一般花费
10元以下 20%10~50元52%50~100元 8%100以上20%
购买衣服,你会
买名牌 44%因为:质量保证64%有面子22%随大众14%
买另类 20%因为:为了引人注目 13%有个性23%随大众13% 经济耐用36%
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3%避免盲从,理性消费25%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0%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2%
第四篇:2017年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结果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结果
(一)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学习压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适中。27.8%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大,4.5%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小,67.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还可以。
调查还显示,家庭的期望与自己的期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只有5.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而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学生分别占72.9%和21.7%。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会主动学习的学生占21.8%,不会主动学习的学生占32.6%,而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最多,占45.6%,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及目前影响学生学业的最大因素时,选择最多的是情绪,占54.3%,第二是学习方法,占31.4%,而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校学习环境分别占11.2%和3.1%。因此,老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地给予关心。
3、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82.00%的学生知道生活习惯对学习有影响,但是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并不多。80%的学生在家没有学习的习惯,课余时间69.43%的学生会去网吧消遣,35.93%的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入睡眠。
随着初中学习的不断深入,压力也随之而来,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38.88%的学生没有向人倾诉的习惯,35.93%存在失眠的问题。(二)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近感。在问卷中,学生选择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2.1%,而选择满意程度一般的比例高达78.6%,其他的9.3%选择对师生关系不满意。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满意程度中,很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44.5%、51.5%和4%,对父母亲近感的程度中,很亲近、一般和不亲近的比例分别为41%、52.2%和6.8%。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与同龄人和父母的交往比较满意,而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对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不太有利,所以老师应该尝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三)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47.4%的学生表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20.8%的学生选择独自面对,只有2.5%的学生会完全依赖朋友。在问卷中,表示受过挫折并能承受的同学和未受过挫折但自认可以承受的同学分别占37%和26.4%,只有22.2%的同学表示所受过的挫折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而剩下14.4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挫折。
五、对策及建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学习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根据中学生心理状况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的气氛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在民主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感、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气氛紧张、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则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个性品质可塑性极强时期极力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当,要有益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有的家长在受挫折后形成的生活偏见,不能当成“人生经验”,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信念。
(二)在家庭教育之外,学校教育是人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个体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短、长期学习计划,寻找稳固的学习动机;二是实际操作训练部分,训练活动内容包括话题辩论、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从而能认识自己,自主分析自身问题产生原因,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压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是学生进步的推动器,它也可以是学生放弃的助燃气,关键就在与老师如何去引导。针对学生普遍信心不足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要求老师在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别忘鼓励学生,给学生打气。
(三)孩子越是能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习能力也就越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应从小培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家长以及小学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导致目前高中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严重的窒碍了学生身体、学习的成长、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提醒学生、培养学生去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的保持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对于部分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学生,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当密切关注,经常同这部分学生交流沟通,时刻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做好疏通、引导的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
(五)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问题无疑需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建起的教育平台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于一个目的,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五篇: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石门镇中心幼儿园
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环境设施、家长工作、教师工作、班级管理、伙食质量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的满意度,我们在2013.11.1日向家长发放了“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本次,我们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问卷192份,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对保教人员工作满意度:
满意:85% 基本满意:13% 不太满意: 2%
2、对所在班级的管理满意度:
满意:84% 基本满意: 16% 不满意:0票 0 %
3、对幼儿园的办园服务满意度: 满意:81% 基本满意: 9 % 不满意:0%
4、对幼儿园每天为孩子安排的膳食满意度:
满意:11% 基本满意:87% 不满意:2%。
(二)分析报告
1、本次幼儿园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从回收率反映出大部分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较为支持,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
2、从调查情况看,满意度大多达80%-89%; “膳食”满意度在调查中为项满意度最低的一项,并且有2%的家长对本班教室的刚做不太满意。因此,幼儿园还需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办园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膳食,提高家长满意度;并且与老师共同思考家长为什会不满意教室的工作,从自身找原因,尽快转变家长对教师的印象。
3、从数据反映,家长的育儿观念还是比较陈旧----重视幼儿学习效果、轻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还需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家教宣传等方式,继续与家长探讨新的育儿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家长对幼儿在园学习提高、习惯养成方面比较重视,其次是幼儿的身体及生活情况,对幼儿的情绪比较不重视。
5、从满意度调查整体情况看,家长非常关心关爱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应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把家长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家长的意见要及时回复,围绕幼儿园办园理念,有效地开展园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工作,接受并落实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我园“家园工作”更加和谐,孩子更加健康、快乐!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