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孩子当朋友相处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把孩子当朋友相处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错误的2009/5/8 15:51:51 作者:贺佳平来源:本站原创
据调查发现,网瘾孩子中有90%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青少年能否正确使用网络,与家庭教育方式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网瘾只是家庭问题的表层表现,更深刻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内部的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事实证明,有60%的青少年在初、高中阶段因家庭关系不和谐,而导致无法面对未来的生活。家庭教育是发展教育的系统工程之一,应随着孩子的年龄与成长而发展、变化。
要使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父母也需要重新学习、重塑自己。目前中国家庭关系中有6类比较常见的家长:完美主义型、唠叨型、有求必应型、过分关心孩子健康型、要求苛刻型、疏于照顾型。如果家长持续处于这些状态,孩子将会成为指定类型的“问题少年”。家庭教育其实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家长把孩子当朋友相处是错误的,而是应该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孩子是一个被教育者,父母始终都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第二篇:青春期孩子特点及相处方式
青春期孩子四大特点:
1、独立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2、成人感。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3、闭锁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变得经常注视自己,有时只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和学业上的小小失败,就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把他人看得过高,产生劣等感,变得孤僻。
4、批判性。反抗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家长怎么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不要再盛怒下管教孩子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第三篇:三种错误家庭教育方式
三种错误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延续,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不管是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还是盼孙心切的老年人,孩子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种错误家庭教育方式,希望有所帮助!
1、独裁型
独裁型家庭里,父母说了算。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被重视,只能按照大人说的去做。
比如在选择报兴趣班的时候,孩子说喜欢轮滑,父母认为轮滑并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学一门乐器,于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报了孩子并不喜欢的钢琴。
于是孩子被迫学习钢琴,不想学的时候还要被责骂不用功,被责骂辜负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孩子只能含泪继续。
还有一个典型的时段是孩子报大学专业的时候,孩子一般都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而父母则倾向于将来哪个专业比较好就业。
比如孩子喜欢心理学,而父母认为医学专业比较好就业,就命令孩子必须报医学专业。在与父母对抗无果之后,他们只好随了父母。看起来,皆大欢喜。
这种家庭的孩子一般会走入两个极端。一种是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都听父母的,到了该自己拿主意的年龄,也没有选择的能力了,只会听父母的安排。
一种是极其叛逆,父母说什么都反对,尤其是在青春期,以前被父母压制的念头,犹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独裁型父母要注意,孩子虽然小,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要把他们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对待,多关注和尊重孩子的想法,才不会在孩子真正忍无可忍爆发的时候,再后悔不迭。
2、溺爱型
溺爱型教育常见于老年人带孩子的家庭中,或者老来得子的家庭中,比如李某一就是个典型的被溺爱给坑了的孩子。
我们常常见到奶奶在孙子屁股后面追着吃饭的场景,生怕孩子吃不饱。孩子哭闹的时候,无节制的满足,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只为了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这样看似爱孩子,实则是害孩子。
他现在要昂贵的玩具,你不买他就哭闹,你妥协了;后来他要买房子,你买不起,他对你破口大骂,你只好借钱给他买;再后来他没钱花找你要,你说没钱劝他找工作,他把屠刀伸向了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时候对孩子的溺爱,长大后都变成给自己挖的坑。
溺爱孩子不仅害了自己,也毁了他的一生。他以为所有人都会包容他,他以为可以依靠你们一辈子,走到社会上吃了诸多苦头,才发现人生需要自己走。
所以奉劝溺爱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未来,不要盲目的满足孩子不合理的需求,要跟孩子讲道理,不能一味纵容。
3、忽视型
这一类家庭的父母不关注孩子,无视孩子的存在,这应该是最可怕的一类。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爱,这是一种本能。
心理学上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们把需要治疗的早产儿分为两组,一组一直待在父母的怀抱里,一组则在普通的病床上。治疗结束后,在父母怀抱里的`早产儿大多数活了下来,而在普通病床上的早产儿则大多数没挺过来。
父母的关注和爱,就是孩子生命的基石。是一辈子幸福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像是大树的根,大树没有了根,外表再强壮,也只是外强中干。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起初妈妈和孩子友爱的互动,妈妈亲昵的动作和语言逗的孩子哈哈大笑。突然妈妈停止了说话,表情也故意严肃。孩子表情也逐渐严肃,他试图去摸妈妈,喊妈妈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可妈妈还是不理他,孩子的表情由失落变为害怕,最后哇哇大哭,看的让人心疼。
可见,孩子多么需要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责骂孩子,也比对他们视而不见要好得多,责骂最起码孩子还知道你是关注他的,而视而不见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折磨。
所以父母不管在忙,一定要多陪伴孩子,放下你手中的手机,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让你的忽视,成为孩子不幸福的根源。
第四篇:《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中让我意识到心智力量对人影响的深远。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不少成功人士和成功学大师传授他们所谓的“成功秘诀”,不管他们说的再多,无非也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再比这强一点的就是教给你一大堆的方法,什么时间管理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呢?道理和方法都摆在这了,如果还说做不到,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有人不高兴马上会跳起来说什么是因为自己毅力不够,不感兴趣之类的话为自己辩解,还是算了吧,人品不行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心智力量不够强大造成的!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如果要想让自己心智力量更加强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控制欲望,推迟满足感。说到满足感我就想起了“欲望”这个词,说到欲望我就想起了人和人生。人到底是什么?人就是一堆奔跑着的欲望。人生又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断产生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
2、做到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了解“情商”的人一定知道情绪这东西是可以控制的。情商高的人一般性格比较乐观,他们能正确感知自身情绪,并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懂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懂得和别人比起来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们懂得如何调节压力,让自己心态平和等等。总之,他们懂得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
3、不被兴趣所支配。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兴趣,经常听见有人说我自己对某某专业不感兴趣,所以成绩很差,因为自己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所以我不擅于这项运动。事实上恰好相反,正是因为你不擅长做某件事才导致你对它没有兴趣,相反我们常常看到某个人很感兴趣的事是他擅长做的事。
4、可持续发展,坚持的策略。每个人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走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坚持是什么?坚持=策略+重复,没有一个好的策略和计划,要想完成一项比较大的任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和看不到终点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说运动,你不能一下活动得筋疲力尽的,那样会让你吃不消,只会让你对它产生恐惧,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方法得当了,这样才能持续。
第五篇:孩子毒杀父母,真的是家庭教育的错误吗?
孩子毒杀父母,真的是家庭教育的错误吗?
打开QQ空间,看见好友的空间有一篇13岁少女毒杀自己的母亲,亲眼看着母亲活活疼死。联想到早几天在电视中看到的一则新闻:12岁的孩子因为回家不满姑姑没有做饭,于是用刀杀死自己的表弟和表妹,等姑姑回来时,他又将姑姑杀死。让我的思绪变得非常复杂。
搜罗一下,全国各地近年来发生了很多起孩子亲人毒杀自己父母的案件:
安徽17岁的少年因为不满父亲对其管教太严,在父亲的饭中投放了毒鼠强,导致父亲中毒身亡;
2011年8月16岁的女孩子鼠药放在母亲的饭中,将自己的母亲毒杀;
2012年2月13岁的女孩子因怀疑父母偏爱自己的弟弟,用鼠药掺在营养快线中,将自己8岁深爱自己的弟弟毒杀;
2012年4月,法院审理了一桩少女毒杀母亲案件。13岁的少女,因为不满母亲对自己的严格管教竟然亲手将自己的母亲毒杀。
看看这些少年实施行动时的情景吧:
那天下午,我在百货商店门口买了一包老鼠药,晚上我和母亲吃过饭后,父亲还没下班,我就趁机把老鼠药放在了电饭煲中的米饭上,父亲回家吃过饭后即开始呕吐不止,我当时并没有感到事态的严重,心想只是教训一下父亲。当母亲问及我时,我矢口否认,后来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我才承认是我把药放在锅里,但我绝对没有想到父亲会被毒死。小华。
小娜告诉警方,2月27日那天,她把毒鼠药倒入营养快线里,然后将弟弟带到村口大榕树下。警方的讯问笔录显示,小娜毒死亲弟弟前,姐弟俩曾有一番让人不寒而栗的对话:
姐姐:弟弟,你喜欢天使还是恶魔?
弟弟:天使和恶魔我都喜欢。
姐姐:天使那么漂亮,恶魔那么丑,你为什么喜欢恶魔?
弟弟:因为姐姐喜欢恶魔,我喜欢姐姐,所以也喜欢恶魔。&&
小娜于是将手中有毒的饮料递给弟弟,弟弟接过来就喝下。
2011年8月31日中午,14岁的小玉将买来的两包鼠药放进米饭里。小玉的母亲邓女士食用了米饭后,当即出现呕吐症状,数日后邓女士在家中被发现身亡。亲眼看着母亲吃下有毒米饭出现中毒现象疼得满地打滚,当时逆反心理强烈的小玉非常冷静地拔掉家中电话线,还拿走了母亲的手机等物,然后返回学校。显然,当时小玉希望母亲死亡的犯罪故意相当强烈。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残杀父母的时候,不慌不忙、从容、淡定、思维缜密?这些足以做一名优秀特工的素质,却在这些孩子们身上体现的如此完美,令我心惊胆颤不寒而栗。
他们在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不是从良知上认识自己的错误,而是一昧地将自己错误的行为归结到父母教育的严厉上,真的是这样吗?
所有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都一直地将矛头指向父母,难道父母望子成龙错了吗?难道父母严格管教孩子错了吗?
现在的孩子被爱宠惯,变得极度自我,无论什么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加之现在的媒体宣传,只要出事就将矛头直指家庭教育的失败、高考制度的失败、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归结与父母对孩子不关心、管教太严格而导致孩子心理变态;却很少有人会说孩子自身的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不会去用这样极端的方法残杀自己的亲人?而偏偏他们会这样做?是谁在教化他们这样的叛逆?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舆论。我们没有良好的舆论导向,总是非常自以为是的专家理论来归结问题的根源。
严格管教没有错,唯一错误的是我们缺乏对孩子爱的教育、责任教育。不仅仅地家庭教育中缺失爱的教育,全社会都缺失爱的教育。这才是导致孩子心理变态的根本原因。
我们过分溺爱孩子,请问有谁让孩子吃过剩饭?请问有谁对孩子的要求说过不字?请问有谁让孩子干过体力活?做过家务、洗过衣服?买过菜做过饭?请问有几个孩子给父母过过生日?有谁又不会给孩子过生日?请问你生病的时候,会告诉你的孩子吗?当你手中没有钱的时候,你会告知孩子:这个月的生活费已经没有了&&
太多太多的问,其实我清楚地知道最终的答案&&
正因为我们不断地赋予给孩子,孩子不断地接受,而没有地方去释放,于是,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发霉了,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