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5则范文)

时间:2020-10-20 12:0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

第一篇: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

批评孩子的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

批评孩子是一门学问,多次批评孩子不见效,其实有的时候批评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翻老账的批评方式要不得

经验告诉我们,“翻旧账”的方式不好用,这是为什么呢?

1、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当天的事,一两天之前的事就需要成人的提示。即便想起来,也不如当天的事那么清晰、详细。

大人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脸翻老帐,其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其尽快改正。但恰恰忽视了孩子的记忆特点。

2、会造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批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以小见大,一针见血,但往往会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对孩子的定性也过于宽泛。

批评本身已经是对孩子的提醒,而过分的表情、动作和措辞,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会比做错事本身更严重。

表达准确,让孩子明白错在哪儿

为什么家长的叮嘱不凑效?可能是 TA 根本就没明白家长话的含义。“好好表现”是个太模糊的概念。到底怎样做才算“好好表现”?孩子根本就不明

白。

这一点可以借鉴幼师和孩子交流的经验。

游戏活动时,老师对孩子们说:“排成直线走”,孩子没什么反应。老师马上换种说法:“在前面排成一条毛毛虫”。孩子们很快就能排成一列了。因为这样说更方便孩子理解。

所以,不管是批评孩子还是日常沟通,家长都要尽量说话形象准确。这样不光能提高亲子交流效率,对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多管齐下,注重效果

1、告诉他你的经验

在孩子眼中,大人是不会犯错误的。可以将你小时候犯的错告诉他,把你的淘气、闯祸告诉他,把你害怕别人告状的心情告诉他。孩子才会放下心里的负担,因为他觉得你很可亲、可爱。

2、告诉他你的担心

大人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藏起一切,装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似乎这样就有了威严。其实,把你心里的忧虑、担心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多么地让老师担心、失望。体验到大人的感受,孩子会对自己的表现产生愧疚,因为没有孩子想让老师失望。

3、善用你的沉默

喋喋不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使言行激化,削弱教育效果。往往是你说累了,孩子也烦了。短时的沉默,可以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可以留出孩子反省的时间。

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1、耐心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对于做错的事情,孩子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一开始,他并不觉得那是错的,所以,在批评之前,听一听孩子的解释,他的话会帮助你处理好这件事。

2、重视孩子的辩解

批评孩子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认真听,不插话,不辩解,认为这样就是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的好态度。我们不妨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说一说他的想法,吐一吐他的怨气,了解他对错误的认识程度。

3、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批评孩子是为了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尽可能少地再次批评,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把你的建议马上告诉孩子,让他想一想,错在哪儿,该怎么办,类似事件如何预防,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不要在这些时候批评孩子

//1 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一定要以保护孩子自尊心为前提

可以把孩子带到没有外人的角落

尽量在批评的同时

树立孩子自信心

告诉他虽然犯了错但他还是很棒

//2 不要在孩子后悔时批评 ta//

有时候一些错误

孩子已经尝到了后果

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本来就很难过

这时候上去批评

简直是又给孩子补了一刀

//3 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

很多家庭喜欢把各种问题拿到饭桌上说

虽然原因也可以理解

因为吃饭的时间是大家最能聚齐的时候

可是总是选择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教育

久而久之会带来孩子的心理负担

想到吃饭就要挨骂

对吃饭产生恐惧心理

一到饭桌上就想快点吃完

甚至对正常的饮食消化都产生影响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篇: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这个一个网友发给我的一篇文章,很值得一读!

批评为什么不管用-----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离上帝太远了吧!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下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1无用的批评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

嫌口渴?哼!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2什么时候批评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

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3应该批评什么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4怎么进行批评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第三篇: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

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出了课本的学习外,就是实践的学习。在实践中,孩子会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目标,尝试着各种方法,有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产生错误。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也就等于是不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但不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多靠的是实践当中的摸索。

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错误中不断思考,这比开始就做对事更能有助于脑部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要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探索的能力,家长除了少数带有危险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需要马上制止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他不会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和别人有不同想法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因标新立异而兴奋。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人类社会是群居的社会,群居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不仅是为了社会当中去他人,也是为了个人。因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和家长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出格事情,从现象来看,是有问题的。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仅仅是想消除症状,那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放学后,跑到网吧上网,根本就没有想着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不准上网。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相比之下,家长能够尽量压住怒气,认真研究为什么孩子会对上网感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压着他,让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而在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用这种同理心去认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而不再是指责孩子。我们把“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而不是“获得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给孩子选择一个让它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个职业,能够通过努力能够取得一定成就,那么,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转移。孩子对家长的要求为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宽容并不是对孩子不能批评,不能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结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考察孩子做事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做事过程是好的,所出的问题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们不仅不要批评孩子,甚至还应鼓励孩子。相反,如果结果是好的,而过程非常有问题,我们照样要批评孩子,这是因为,好个过程可以给一生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过程只能偶尔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好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能力,也就会避免问题的发生。

第四,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来安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这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首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究竟是培养孩子的优点重要,还是克服孩子的缺点重要?很多名人在总结成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结论:成功是由于某个优点,失败是由于某个缺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克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突出的优点,而是因为致命的缺点。这是很多名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而在学校学习成绩突出的人成名的比例并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克服缺点比培养有点更加重要。麦当劳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餐饮企业,不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而是因为人们很难找到它的缺点。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些能够呼风唤雨的政治家、企业家往往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长,而是在他们身上有比别人更少的缺点。

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们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缺点的克服?这和我们对孩子的考核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设法让孩子取得谋生的本领,我们就会忽视对缺点的克服。另外,这也和我们家长的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一个优点可以让孩子为家长争得更多的面子,考试的第一,拿到大奖对会让家长有面子。但克服孩子的缺点,直接的效果小得多。家长可以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避免暴露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不爱说话,说错话,就总是帮孩子说话。这样,家长就自然会把重点放在培养优点上,而忽视了缺点。至于说不知道如何克服缺点,那只是一种借口。当我们意识到,克服孩子的某些缺点和考上重点学校一样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办法。

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一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是一个好学校毕业的,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上班经常迟到,开会忘带资料,他很快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仅仅是因为不善于主动与别;人交谈,而不知道公司某个重要岗位内部招人的信息,错失了很好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上学时积累的那点优势很快就消耗殆尽。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发生着。究其原因,就是当初我们作家长的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叫孩子起床,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起床;孩子不善言谈,我们总是在为孩子打圆场。这些缺点就渐渐地固定下来。而本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要花的时间,连比学好一门功课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

第五,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其次就是把生活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须要努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为此,孩子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社会实践。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们也不能就因此断定孩子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孩子非常贪玩,但仅仅和好同学差了10分,我们可以说是态度问题。但如果很贪玩,但学习成绩差了30分以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态度问题。很可能不好的学习态度是差距太大的结果,因为孩子对好成绩已经绝望。根本的原因孩子还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三、由于习惯难改所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也完全明白应该怎样做,但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习惯造成的,或者孩子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根本就不想改。对于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罚,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体罚是最有效的办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相应不同的方法,错用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我们想用体罚的方法解决能力问题,那将没有任何效果,用体罚解决态度问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同样,我们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习惯问题,基本上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孩子很多道理明白得很。用鼓励的方法也不会产生处罚所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四篇: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

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龙门中心小学 任园琴

孩子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家长: 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宽容,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缺点。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孩子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让家长措手不及。另一种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能够纠正所有的缺点和错误。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顺从家长,事事都按照家长的意识办,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做是被动,没有主见,缺乏创造力。二是到了反抗期,开始奋力反抗家长,当出现离家出走这样极端的事情后,家长也变得不知所措。

尽管上述不良结果并不一定必然发生,但也需要尽力避免。如何才能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并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区分缺点和错误:

从现象和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两者并没有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发生的频率,缺点就是经常犯的相同错误,那么,错误相对于缺点来说,发生频率低,或者刚开始发生。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要尽量纠正孩子的缺点,以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但对所犯的错误应该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一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中国人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让孩子不能犯错误,认为犯错误是由于孩子没有学好。一些孩子为了弄明白一些事理,进行探求时弄坏了东西,比如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有的调皮的孩子会作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家长往往轻则教训一通,重则甚至打骂。受到打击或忽视的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只是按照别人的意志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总是用标准化的教育来教育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学相同的东西,孩子企图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脑子里有不一样的想法,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孩子每次做出与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行为时,家长都要强烈反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创造能力的丧失。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追求100分,即使达不到,那也是目标。当我们惩罚没有获得高分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恐惧失败,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风险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尽管可能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而得到比较安稳的工作,但很难成就大业。

其次,我们要区分道德和能力:

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就不能和社会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遵守道德和法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通过的是灌输方式,因而也不鼓励尝试错误,违反道德和法律就应该纠正。

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学校学习的关心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在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学习不是接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创造知识是比接受知识更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由本身思考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必然比由他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得更深,更能得到充分应用。

作为老师甚至要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使是错的,也要允许他有一个认识过程。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对孩子创造精神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用我们现成的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骨子里就不会因别人的判断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第三,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家长们往往为此头痛不已,时常会发牢骚。

“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见了生人就躲。”

“这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这么说都不管用。”

“这孩子总是性子很急,稍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

其实,对孩子来说,只有不想克服的缺点,没有克服不了的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缺点,必然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论对孩子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了一些事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那么,我们之所以对孩子的缺点听之任之,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让孩子所作的事情比克服孩子的缺点更加重要。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看过多的电视束手无策,但如果孩子爬到阳台上往下看,无论孩子的要求多么强烈,家长一定有办法制止。这说起来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有一点是值得家长们欣慰的,那就是克服一个缺点要比培养一个优点容易得多,可能所需要的精力是一比十的关系。然而,一个人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一个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十比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会对坏事更加敏感,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第四,要结合正确的方法:

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并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为此,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分成这样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由于态度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学习不积极,喜欢上网等。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应该更多地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鼓励不仅是语言和物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为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二、由于能力不足所引起的问题。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表面上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即使孩子出现玩游戏等现象,我们也不能就因此断定孩子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孩子非常贪玩,但仅仅和好同学差了10分,我们可以说是态度问题。但如果很贪玩,但学习成绩差了30分以上,我们就不能说是态度问题。很可能不好的学习态度是差距太大的结果,因为孩子对好成绩已经绝望。根本的原因孩子还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三、由于习惯难改所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也完全明白应该怎样做,但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这就说明这些问题是习惯造成的,或者孩子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根本就不想改。对于这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处罚,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体罚是最有效的办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定要用相应不同的方法,错用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我们想用体罚的方法解决能力问题,那将没有任何效果,用体罚解决态度问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同样,我们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解决习惯问题,基本上也不会有效果,因为孩子很多道理明白得很。用鼓励的方法也不会产生处罚所能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

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

孩子做错了事情,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实际上,许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批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犯错时,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因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希望孩子更茁壮的成长!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如何批评孩子?”,供您参考!

一、翻老账的批评方式要不得

孩子调皮捣蛋,总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还把“旧账”逐一翻出来,想让孩子更加明白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并责令其改正。但这样的批评方式最好不用。因为,翻老账的批评方式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看到凌乱的娃娃家,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会马上想到是因为“没收拾好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能理解并且知道错在哪儿,只要大人指出正确的方法,他就会去做。都说孩子记性好,其实,短时记忆比长时记忆更有优势。孩子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当天的事,一两天之前的事就需要成人的提示。即便想起来,也不如当天的事那么清晰、详细。大人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脸翻老帐,其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其尽快改正。但恰恰忽视了孩子的记忆特点。老师说昨天没浇小苗,孩子可能还记得一点;老师说上次把小朋友弄哭了,孩子却可能想不起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把谁弄哭了。因此,当大人尽情地痛诉孩子的既往过失时,孩子却怎么也想不起大人说的事情,认错的深刻程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2、会削弱教育效果

没有收好玩具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忘记给植物浇水是任务意识的问题;弄哭小朋友是人际交往的问题,中午不睡觉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这些从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老师一古脑地倒在孩子面前,年幼的孩子既不能清楚想起这些事情,又不能很好加以区分。他只是一头雾水地听着,只知道大人很生气,自己做错了许多事,但为什么会做错这些事,原因何在,他还是不明白。可想而知,孩子承认错误只在口头,而不在心里。这样的批评也就起不到举一反

三、防微杜渐的作用,倒不如不批评来得自然。

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脑翻老帐,往往会造成情绪激动,气不打一处来,出现过激的评议和行为,无意中伤害孩子;如果两个大人在场,还会由于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指责,把接受批评的孩子放在一边,忘记了批评的真正目的,批评的效果也无从谈起。

3、会造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批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以小见大,一针见血,但往往会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对孩子的定性也过于宽泛。从前面那位老师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本意是想培养孩子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结果却罗列了一大堆问题,最后竟将孩子定性为“一无是处,无人喜爱”。这种结果可能是孩子最怕得到的。因为它意味着“老师不喜欢我了,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小朋友不喜欢我了,大家都不喜欢我”。性格内向的孩子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沉浸在被抛弃的感觉中,会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批评本身已经是对孩子的提醒,而过分的表情、动作和措辞,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会比做错事本身更严重。

如果把赞扬比作阳光,那么批评就是濛濛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雨点不大,但恰到好处;倾盆大雨,虽然来得迅猛,却把好的坏的一古脑冲走,什么也没留下。要让我们的批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批评的目的要明确,语言要具体形象

1、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想法:从当时发生的具体小事人手,有条理地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并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孩子:老师在帮助你,爸爸、妈妈在帮助你。

2、抓住时机说话: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保持冷静,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想听、肯听、愿意听的时候进行教育,胜过十倍的唠叨,效果也最明显。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批评的目的是不断修正孩子的行为,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大人给出的建议要具体,有针对性,便于孩子理解和实施,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

三、多管齐下,注重效果

1、告诉他你的经验:在孩子眼中,大人是不会犯错误的,大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可以将你小时候犯的错告诉他,把你的淘气、闯祸告诉他,把你害怕别人告状的心情告诉他。孩子会觉得大人也和自己一样,也有一样顽皮的童年。放下心里的负担,你的话孩子一定会听,因为他觉得你很可亲、可爱。

2、告诉他你的担心:大人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藏起一切,装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似乎这样就有了威严。其实,把你心里的忧虑、担心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多么地让老师担心、失望。体验到大人的感受,孩子会对自己的表现产生愧疚,因为没有孩子想让老师失望。

3、善用你的沉默:喋喋不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使言行激化,削弱教育效果。往往是你说累了,孩子也烦了。短时的沉默,可以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可以留出孩子反省的时间。在惊诧于大人不说话的同时,孩子会想,“我的表现真得很伤大人心,看来,我是做错了。”

四、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1、耐心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表面看是孩子忘了收好玩具,而实际上可能与老师提供的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有关。时间短,孩子没尽兴,自然忘了收;玩具太多,玩不过来,自然摆一地。如果仅仅归为是孩子执行游戏规则的问题,那就太冤枉孩子了。在批评之前,听一听孩子的解释,他的话会帮助你处理好这件事。

2、重视孩子的辩解:批评孩子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认真听,不插话,不辩解,认为这样就是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的好态度。我们不妨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说一说他的想法,吐一吐他的怨气,了解他对错误的认识程度。“你为什么抢小明的玩具?”“小刚先抢的,我后抢的。”“今天老师说你把金鱼缸的水弄洒了。”“不是的,我想给金鱼换水,丽丽碰了我一下,就洒了。”原来,在孩子的眼里,事情并不象大人想得这么简单,他们更注重过程,更看重自己的感受,更看重别人在这里面的作用。如果不听听孩子的抱怨,我们也许会忽略许多真实的东西。

3、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批评孩子是为了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尽可能少地再次批评,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把你的建议马上告诉孩子,让他想一想,错在哪儿,该怎么办,类似事件如何预防,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五、肯定进步,建立自信

1、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只要我们细心,总会在孩子一团糟的行为中,找出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比如“今天你学会叠被子了”,但可能弄乱了床单、枕头;“你帮助小朋友捡回了球力,可能原本就是他踢出去的;“你把玩具分给小朋友”,可能是他已经玩厌的。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短处不放,只要你把他真正当成一个小孩子,就能原谅他成长中的所有过失,就会为他的点滴进步高兴。

2、目标不要太高:批评过后,大人总会提出希望。希望不能太高,否则当希望不能实现时,孩子容易失去努力的动力。不要用不当的批评打垮孩子的自信,自信的大堤一旦崩溃,自卑、怯懦就会泛滥。

附:“艺术”地批评孩子

一般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重责其事、轻责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美国老师的成功经验是:

1、要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a、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的不悦:使孩子由老师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老师的情绪,能够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反思。

b、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爸妈讨厌我的缺点,但却非常喜欢我这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乐意听取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2、让孩子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老师往往由他去,等到他饿了再吃东西时,告诉他不好好吃饭与挨饿的联系。许多老师抱怨孩子吃饭的同时,又给他们零食吃,孩子们感觉不到不吃饱饭挨饿的后果,老师的批评也是徒劳的。

3、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我国有句古语:“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人也认为,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4、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老师与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老师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5、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老师所讲的道理,批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6、批评要把握好时候,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此,老师在跟孩子讲理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他情绪较好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结语:批评就象武士手中的利剑,不到情非得已时,不要拔剑相向。一把好剑,只有在懂得它性情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它极致的功力。

下载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批评孩子错误方式与正确方法(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正确参与方式

    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正确参与方式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快乐、优秀的,更有一个成功幸福的未来。 你的教育方式恰当吗? 你的教育方式能适应孩子未来所要面对的社会发......

    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观于丹《人格教育之成就别样的人生》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成就别样的人生》,这个讲座主要讲了如何才能让孩子成就一个不同凡......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5篇)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表扬和批评是基层中队干部教育官兵和管理部队的常用方法。科学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的有效手段,而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则会挫伤官兵的积极......

    把孩子当朋友相处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把孩子当朋友相处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2009/5/8 15:51:51 作者:贺佳平来源:本站原创 据调查发现,网瘾孩子中有90%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青少年能否正确使用网络,与家庭教......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读后感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读后感 河口区实验幼儿园李媛媛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炎炎的夏日热的让人们有点喘不过气来,可是在电......

    500强公司面试的经典正确与错误回答对比范文

    500强公司面试的经典正确与错误回答对比!!!分析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问题,它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让求职者表明自己的热情和挑战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为面试人在判断求职......

    一个孩子如何正确教育 看对孩子奖励与惩罚要适当

    对孩子奖励与惩罚要适当 奖励篇 1.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父母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妈妈希望你玩好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样才是爱整洁的孩子”、“你要学会......

    父母与孩子互动方式对孩子成年后的影响(5篇模版)

    《父母与孩子互动方式对孩子成年后的影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交流分析学派(TRANSACTIONALANALYSISI)将父母的非爱行为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分为: 12个禁止令:不要存在、不要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