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3: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

第一篇: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

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

不少家长一提起辅导孩子学习就不少家长愁眉紧锁,一筹莫展。那么,家长究竟怎么做,才使使孩子学习进步呢?

心理学家罗西与亨里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前去10公里外的村庄。甲组的学生不知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两三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学生们就开始抱怨,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乱,以至溃不成军。乙组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他们只跟向导走,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概不知。结果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估计快要走到时,有一学生高喊“加油”,学生们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丙组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而且途中设有路牌,上面写有里程,他们走了多少还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数。结果这组学生一路上精神饱满。当他们走疲劳时,一看路牌知道已经走了8公里,这时不但没人叫苦,反而有人带头唱歌来鼓劲。实验的最终结果当然显而易见,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心理学家把这种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效率增高的现象叫定位速效法,细心的家长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学习也存在以上所说的现象。我们要使孩子学习进步,不妨按照丙组的方法试一试。

首先,要帮助孩子设置合适的奋斗目标。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之能引起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里必须请家长注意,目标一定要适中,过低了不能充分挖掘其潜力,过高了容易挫伤其积极性。目标设置得如同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就可谓恰到好处了,但还要注意,既要有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的计划,使孩子有目标,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学习。

其次,要帮助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或学习、或家务、或休息)任务等等。另外,家长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让孩子上床入睡前想一想当天的学习情况,上午上了什么课,下午上了什么课,老师都讲了哪些内容,自己学会了没有。每天养成“过电影”的习惯,使孩子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允许欠帐。一欠帐就麻烦了。试想今天欠明天欠,帐摞帐,当他面对一大堆的学习问题时,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使孩子养成好习惯,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有收获。

第三,发现孩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孩子不断增强自信心。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定会激发起反馈的动力,他一定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为此,家长应注意经常给孩子以表扬,让孩子体会、感受到进步、成功的喜悦,不断引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要反复地琢磨、恰当处理好并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让错误“美丽”起来,从而变“废”为“宝”,提高课堂效率。

1.变“错误”为求知的欲望

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学生在运用长度单位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高1分米、数学书厚1米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教师不妨把学生出现的错误收集整理,并进行筛选,将找出的特点较强的错误以小朋友的语气写一篇数学日记:“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的牙刷,挤出1米5分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1分米4厘米高的哥哥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厘米长的铅笔在5米厚的练习本上,开始做作业。”

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篇数学日记展示给学生看。看过之后,有的学生哄堂大笑,有的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大家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并且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床应该是2米的,如果是2分米,只有筷子这么长怎么睡觉呀……这样一来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你们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听后一片哗然。这样可以使学生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变“错误”为创新的思维

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说道:“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我赞赏地点点头。原来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就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

?辑 _ 李刚刚

第三篇:最新实用政治课巧妙利用时政素材

由一道政治高考模拟题想到的

--------关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材料答题 白河一中 高二政治组 陈安新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今年国庆长假中令人振奋的喜讯。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争论最多的是诺奖该不该给中医记功。

围绕今年这个国内的热门新闻,很多试题喜欢引用时此政材料,作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以研究,总结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 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 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 而受益。

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 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 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 1 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 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10分)

(2)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12分)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请你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建议。(4分)

我们再看看当前主流媒体的评价:

获得诺奖,“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

中西医的撕裂发展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其实,不妨听下国际上的评价: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和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全球数百万人,得到了全球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17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但最终的成果不属于中医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

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 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为医改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中国式解决办法。当然,中国式解决办法离不开中医药。正如屠呦呦所言,“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中医药是世界医学中无与伦比的宝藏,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打开这个神秘的匣子,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

青蒿和青蒿素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迥然不同的医学理念。青蒿是中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提示着研究中医的方法。研究中医挖掘中医的宝藏,什么样的招都可以用,目的是寻找打开宝库的钥匙。

有人担心,屠呦呦的获奖容易使中医发展迷失方向。甚至还有人极言之,诺奖不是强心剂,反而可能是中医的一次致命打击。这些话尽管有些危言耸听,却也并非毫无道理。中医西医不同,中药西药有别,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同。如果把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决非中医之福,也是屠呦呦等科学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天,在西医强势地位的影响下,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地位,西医成为科学化的唯一标准。事实上,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都远未到完善的程度,大家像在二维空间中看三维物体一样理解彼此,自然难以得出完整和正确 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片面以西医标准去校正中医这只脚,往往容易削足适履。正因如此,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到今年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一直希望中医药发展有新的激励机制。中医发展不需“西化”的鸡血刺激,而是更需要中西开放包容的携手突破。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

作为这种炙手可热的时政材料,一方面,在备课时候要多作为上课的素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同时政新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这方面习题创作或搜集,从常规角度教导学生掌握这类题的做题规律,提高学生答题正确率。

作为关于屠呦呦“青蒿素”的成功素材,在《文化生活》中喜欢考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比如: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17个字给了屠呦呦灵感,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这里可以联系到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针对当时全球疟疾无药可治的情况,屠呦呦团队不辱使命开始寻找新药可以联系到“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的作用、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等知识;可以把他和哲学里的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等观点结合起来。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多搜集、关注、研究身边以及传媒上的新闻,把它应用到教学之中,做一位研究型老师。

第四篇:巧妙利用英文歌曲,促进英语教学

巧妙利用英文歌曲,促进英语教学

[摘要]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流畅的歌词深入人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活泼爱玩的特点,将歌曲元素引入课堂中,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文歌曲;教学应用;兴趣;口语能力;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5901

无论是在新课导入还是教学活动中,英文歌曲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也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巧妙地利用英文歌曲来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体验歌曲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歌曲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歌曲元素,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歌曲是人们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抒发人的各种情绪,如喜、怒、哀、乐等。旋律优美、流畅的歌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英语。

例如,在英语教材1A Unit 9《Happy New Year》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新年相关的英文歌曲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如“Planet New Year”这首就非常适合用来导入,这首歌旋律清新优美,歌词简单,适合学生欣赏。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可以给学生美感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性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特别轻松,不仅学习态度会有所改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教师用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的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进行学习。

二、多听多学歌曲,提高口语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口语作为一种必要的交流技能,必须频繁地进行练习。英语口语也是一样,只有多听、多练、多说才能使口语能力得到提升。那么,英文歌曲对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让他们练习口语会有些困难,这时教师若利用英文歌曲,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口语的压力。

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学习的口语就是打招呼时要用到的基本语言。由于学生没有英语基础,接触起来会有些困难,此时教师用一首“Hello song”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虽然这首歌很短,但是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歌词中包括了“你好,你好吗?我很好,还行,我很不好”等日常用语。教师利用这首简单的英文歌曲,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基础口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听、多学英文歌曲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英文歌曲以音乐的形式来展现,学生更容易接触,也更乐于去学习。学习一首英文歌曲,不仅可以记住它的歌词大意,还可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英文歌词的语法和语义,学习英文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式之一。当然,在歌曲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学习,避免一些消极、复杂的歌曲出现。

三、运用歌曲歌词,强化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英文歌曲来加强英语词汇教学呢?我们都知道,歌词是由一个个英文单词组成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英文歌曲时会对歌词中的单词印象深刻,以此来达到加强词汇教学的目的。

例如,“三只小猫”这首英文歌曲,旋律自然、动听,歌词也较为简单。在这首歌曲中,学生可以学到lost,begin,cry,pie等单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唱英文歌曲,是提高学生积累词汇的方式之一。同时,词汇的加强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正是出于学生对英文歌曲的喜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开始注意歌词中的单词,逐渐积累更多的词汇。

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英文歌曲来加强学生的英语词汇,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英文歌曲不仅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还可以在无形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

?而言之,英文歌曲是英语教学中的法宝。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责编容耘)

第五篇:例证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巧妙利用

例证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巧妙利用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论证方法,一是因为它不像别的论证方法那样要刻意为之,只要写议论文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这种方法;二是作为一篇讲道理的文章,“事实胜于雄辩”,说一大堆空话,不如来一个事实有力量,因此它广受欢迎。然而,尽管许多同学对它“情有独钟”,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对这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比如下面这段议论文字: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要论述的观点是“自古英才出寒家”,列举了6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为例,这些例子也不是不准确,但是文章的作者仅仅是罗列现象而已,对事例中隐含的道理没有任何哪怕是只言片语的分析,就得出了结论“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就是典型的“观点+例子”的议论文,这样的文章就是材料再丰富,也是没有力量的,因为只有“例”,没有“证”,材料中隐含的“理”还不能很好地服务所论观点,就像盖房子砌墙,只把一块块的砖码起来是不够的,那样的墙一推即倒,只有用水泥把它们一块块的“焊接”起来,才能成为坚固的壁垒。

那么,用例证法论证论点怎样才能使观点和材料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常用的分析方法:

1、因果分析法。即在列出事实论据后,就论据中事物的成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或由果索因,探求本源,揭示本质;或由因导果,进行推断,寻求结论。

示例: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受诸葛亮委托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当道下寨,以防魏军偷袭,但马谡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书,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失街亭》是大家都学过的一篇课文,从教材中取材做论据材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做法,因为阅卷者熟悉,有亲近感。这段文字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马谡失守街亭,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分析出马谡的失败在于他的狂妄自大,盲目自信。反之,用因果分析也可以倒过来,先说出原因,再列举现象。

因果分析法中常用到一些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2、假设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如果事例是正面的,分析就从反面进行假设;如果事例是反面的,就从正面进行假设,以揭示材料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示例: 幻想是成功的助跑器,拥有幻想,会跑得更快,更远。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华裔科学家高锟,奖励他在光纤通信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当年他弄清光纤通信的理论后,马上意识到这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要将光纤通信应用于实践,对原材料的要求苛刻至极。一般的玻璃载体会损失光携带的大部分信息,只有纯净的无杂质的玻璃才能让信息准确地传送。他幻想着能得到这种玻璃,他勇敢地向很多公司推荐自己的想法,但四处碰壁。他坚持着,一定要将幻想付诸现实,终于他成功了,找到了这种玻璃,自己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果当时的高锟仅知道光纤通信的理论,而不幻想将它实现,那么今天的通信技术也许要退后数十年;如果他四处碰壁就放弃了幻想,也许就没有成功的一刻。幻想助推成功,有了幻想的指引,成功会变得简单。

(2010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幻想引领进步》)

这段文字所举事例为正面典型,叙述完材料后,作者用“如果„„那么„„”“如果„„也许„„”两个假设复句从反面分析高锟不那样做的后果,由此证明段首提出的论点。反之,如果所举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就要从正面进行了。

用假设的方法分析事例,其特征有三步:第一步,列举事例;第二步,从正面或反面假设结果;第三步,得出结论。

3、归纳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大量的现象中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它的共同点,即由个别到一般,点明材料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示例: 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里的点点残血;千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吹走了北海雪原中牧羊的老者;千百年的黄沙漫漫,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阵阵驼铃。他们是不幸的,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无处释放,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无处照汗青,苏武的一根节杖早已光秃,张骞十年的牢狱之苦无人体会。

但是,当那铁铸的奸臣双膝下跪的时候,当那不死的丹心依旧炽热的时候,当那苍苍老者拄杖回到长安的时候,当那丝绸之路连通东西方的时候,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精神史册已经成了民族的瑰宝,那璀璨的光明布满天空。生命被阴影重重覆盖之后,却又迎来了更加璀璨的光明。

人生有得意与失意,有顺境和逆境,“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人生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0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段文字先列举了岳飞、文天祥、苏武、张骞四个人的人生遭遇,然后归纳出其共同特点:“生命被阴影重重覆盖之后,却又迎来了更加璀璨的光明。”从而说明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有顺境,也有逆境。

归纳分析的主要步骤:①列举多个事例;②找其中的共同点;③归纳其本质特点(结论)

4、对比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将相对或相反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析议论,把事例中包含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对比起来分析,从对比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观点的论证力量。

示例: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德国和日本同是第二次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对二战的反省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论点。

5、意义分析法。意义分析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练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

示例:

大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崇尚深阅读。毛泽东崇尚深阅读。即便是那硝烟弥漫、敌人围追堵截的行军途中,毛泽东也要抽出时间潜心进行深阅读。因为他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此时的阅读,是在积蓄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领袖的深阅读,读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充满魅力。

季羡林崇尚深阅读。充满奥秘的梵语言岂是三两下的浅阅读就可以弄透彻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论著,季老潜心于家中,一张椅,一壶茶,品茗于天地之间,思想便倘佯于书海之中。读至深处,内心与书本内容形成交融。大师的深阅读,读出了国学的光辉,充满魅力。

余秋雨崇尚深阅读。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四大名著,无一不是余秋雨阅读的对象。在不断的深阅读中,余秋雨的思想渐渐升华,功底日见扎实,于是,《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一系列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相继问世。作家的深阅读,成就了一大批文化上品,充满魅力。

深阅读让我悟出:

流金铄石的力量由深阅读中得来。流光溢彩的思想由深阅读中得来。流芳百世的美文由深阅读中绽放光彩。(2010年高考全国卷2优秀作文《深阅读,魅力永存》)

这是几段论述深阅读好处的文字,所举事例都是正面的,领袖、大师、作家,除在每段举例后有所分析外,例子举完后又集中来了三句对深阅读价值的评价,虽然语言精练,但可谓画龙点睛,深阅读的好处一目了然。

意义分析法在列举完事例后分析时,也可用一些标志性词语,如“表明了„„”“体现了„„”“充分说明„„”等等。

采用例证法,分析事例的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这5种,其实还有辩证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推理分析法、引申分析法„„具体到一篇作文在分析材料时用什么方法,用一种分析方法,还是用多种分析方法,没有一定之规,适宜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各人的所长。总之,要在举出事例后,紧扣论题,分析出事例所含的意义,使它很好地为观点服务,千万不能让材料和观点形成两张皮,油水分离。那样的话,论点就站不住脚了。

一 念 之 间

“一念”有多长?或许连千分之一秒都不到。但“一念”的作用有多大?或许人的一生乃至整个世界都被这“一念”给改变了。“一念”这个既小又大的东西,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要把握好“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有善恶。人的善与恶很多时候受感情上的“一念”支配。有多少犯人被审判后都后悔当初不该由着一时冲动做傻事,又有多少想做傻事的人在行动前“一念”顿悟而免于跌入深渊。做错事的人会忏悔没有把握住那“一念之间”,克制了自己的人会庆幸自己把握了那“一念之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或许刘海洋不会把硫酸泼向无辜的熊,或许马加爵还可以继续和室友聊天打牌。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善与恶的一念,多服从于善的指引,抵制住恶的诱惑,我们一定能让心灵充满良善,让世界更加温暖。

一念之间定成败。许多重大的成就,与“一念”都有关系。门捷列夫小睡时梦到了一个奇怪的表格,醒后他立即把它画出来,他研究多年的元素表难题宣告破解,元素周期表诞生了!斯特劳斯在多瑙河边漫步,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一段旋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掏出笔和纸,奋笔疾书,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问世了!爱迪生曾说那99%的勤奋在很多时候不及那1%的灵感。那1%的灵感是什么?就是那瞑瞑中的“一念”,那一念之间里闪现的灵感带来了成功和进步。当然,一念之间带来的也不全是好东西。比如拿破仑 在滑铁卢之战时因“一念”的害怕,没有投入预备队,导致战役失败,进而导致他被从王位上拉下,死于流放的岛上。由此看来,对于一念之间产生的东西,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思路和想法,我们要大胆实践;对于犹豫和胆怯,我们要仔细思索,发现不对就大胆抛去。不让灵感跑掉,不为懦怯阻碍,我们就可以抓住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获得成功。

善与恶、成与败都与“一念”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经常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出现一闪念,好好思索自己所经历的“一念”,看看把握住了什么,没把握住什么,它们分别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会有利于我们把握住“一念之间”,把握住现在和未来。

点评:

这是一篇有理(有论点)、有据(有材料)、有序(有条理)的议论文。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主要用了例证法,在证明第一个分论点“一念之间有善恶”时,直接用假设分析法对反面典型刘海洋、马加爵进行了正面假设(因为这两个事例人所皆知)。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一念之间定成败”时,用了归纳分析法,指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斯特劳斯创作《蓝色多瑙河》都是因为“一念之间闪现的灵感带来了成功”。而对于拿破仑的失败,则用的意义分析法,指出了由于他“一念”的错误而给国家和他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因为作者在讲道理时有“例”有“证”,论据才显得有力,论点才立得稳当。

当我们错过了播种的季节

播种于新春,埋下的种子就是希望;收获于金秋,收获的果实就是成功。如果我们错过了播种的季节,扔掉种子,就是放弃成功;留下种子,就是保留希望。如果想要品尝收获的喜悦,那么就不要为错过播种的季节而懊恼,收起种子,静侯来年新春的到来。当我们错过播种的季节,放弃努力,我们将前功尽弃,一无所有。乌江岸,四面楚歌,项羽的军帐中,昔日雄踞一方的西楚霸王,怀里躺着奄奄一息的虞姬,面前站着神色焦急的乌江亭长。项羽知道垓下之战自己大势已去,昔日风光不再,成功的机遇已从指间逝去。是跟着亭长夜渡乌江,隐忍苟活,以待东山再起,还是与爱姬一起悲壮地自刎乌江?历史告诉我们,一世之雄的项羽又怎么会懂得隐忍坚持的宝贵呢?他那不屈的脊梁上顶着一颗高傲的头颅,于是,他选择了放弃,随着宝剑落地和喷涌的鲜血,错过成功的项羽,放弃了日后成功的种子。在后世人的眼中,他只能算是汉王刘邦辉煌成功的注脚。

当我们错过播种的季节,隐忍坚持,我们必然会再次赢得成功的青睐。同样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同样是亘古不变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会稽山下,被围困的越王勾践在昔日接受百官朝拜的金殿上踯躅,他知道败局已定,吴王夫差才是此役的胜者,是以九五之尊的王侯之躯出城受降,以保全未来的希望,还是顾及气节,以死换得那虚无的流芳百世?最终,勾践选择了前者,因为他不甘心在这次错过成功后善罢甘休,对成功的渴望使他选择了隐忍苟活,留下了希望的种子,以伺成功机遇的再现。苦心人,天不负,十年生聚,十年忍辱,勾践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同样是错过成功,隐忍坚持的勾践等到了播种的第二春,他再没有错过,横扫吴国,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错过了播种的季节,轻易言弃,那么将会与成功渐行渐远。高三的我们,若有知识上的遗漏,亦更应在复习中亡羊补牢,奋起直追,方能把握下一次成功的机遇。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过之后,与其驻足怅然若失,何不隐忍坚持,静侯来年春天的到来?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议论文。首先,作者审题准确,把错过的“季节”定义为成功的机遇,当我们错过了此次的成功,不应放弃,应该争取彼次的成功,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其次,作者选用的材料恰当,用项羽和勾践两个同是君王的例子,地位一样,处境相同,但一个选择了隐忍苟活,最终成功,一个选择了慷慨自刎,舍身成仁。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全文于正反对比中,主体部分又各用意义分析法,对项羽的慷慨自刎和勾践的隐忍坚持的结果指出实质,以突显观点的正确。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是文章结尾处由历史回到现实,结合学习的实际,奉劝所有同学不要因为错过了以前的成功而放弃现在的努力,使文章具有了现实意义。

培植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老的三字经道出了深奥的哲理。既然人性本善,为什么还会出现罪不容诛和舍己救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呢?这些都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差异。如果你种下恶种,就会得到恶果;如果你种下善念,就会收获善果。

那么,什么才是善念呢?

我觉得很简单,就是没有恶意。看到别人身陷困难,需要帮助,你不会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意,而是有雪中送炭、伸出援手之念,这就是善念;看到别人取得成功,获得成就,你没有嫉贤妒能、破坏他人好事之意,而是有诚心祝贺、虚心请教之念,这就是善念;当自己获得胜利,而别人功败垂成时,你不会有过河拆桥、上屋抽梯之意,而是有真心帮助、共同提高之想,这就是善念。这些都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善念,如果你有普渡众生,博爱一切,救民于水火之念,那就是最高级的善念了。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了。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培植自己的善念呢?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离开了群体,谁都没法生存,要想在群体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植善念。一个不善之人做出了坏事,会令他人厌烦、愤怒,久而久之,就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会被人群孤立。有谁想成为这种人呢?不想,那就得培植自己的善念,做一个以人为善之人,去赢得众人的敬仰。假如我们的社会,人们都不心存善念,那情景真的无法想象,恐怕就会象鲁讯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描写的一样,人人都生着一双狼眼,虎视眈眈地盯在别人身上,对谁都想置于死地。这样的社会必将灭亡,与我们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南辕北辙。因此,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就必须人人心存善念。

怎样才能培养起自己的善念呢?

这是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只要不为一己私利,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在自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将别人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能如此想问题,那就算是在心里种植善念了。但要真正做到大善大义,那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它需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大众利益为重,甚至需要舍己为人的态度。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达到这种境界,只要绝大多数人能达到前种境界,就盛世太平了。

只要我们齐心种下善果,就会开出和谐社会的美丽之花。

点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命题作文急就章。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是审题准确。许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慎,把文章写成了“行善”、“善举”的堆砌,忽视了题目中的关键词“培植”。而作者却准确抓住了“培植”大做文章,精准审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错了,后面的努力都是白费功夫的。命题作文,除独词题外,无论是短语或是句子为题,它总是有关键词的,抓住了关键词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二是结构清晰。全文除首尾外,主体部分按“什么是善念”“为什么要培植善念”“怎样培植善念”三个层次行文,思维的条理若行云流水,这种用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展开的文章,让阅卷者在快速的评卷中一目了然,抓住要领。议论文写得有没有条理,它反映的实际上是一个考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反映的是考生在动手行文之前袖手思考的程度,只有想得明明白白了,才能写出这样明明白白的作品。

三是语言平实。用平实的自己的语言,讲中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种应该提倡的文风。现在许多中学生一写作文就爱堆砌辞藻,掉书袋,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不顾内容,有的甚至故作深沉,好像真的“曾经沧海”一般,这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应该引起所有同学的注意。写身边的事,讲平常的理,说自己的话。

钝感带来美好生活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生活中我们或许更喜欢那些心思百转千回的人精,可殊不知木讷、钝感的人内心深处更是蕴藏着一种绝妙的处世哲学,它能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充满美好积极的生活向往。

平日里的钝感能让内心安宁。生活中充斥的多是琐屑小事、烦心事,当心灵被它们堵塞,难以排解时只有钝感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宁。世人常说“借酒销愁”,很多时候我们喝酒不为那杜康之盛名,只是要让自己在酒后变得迟钝,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人饮酒,最是如此。有了钝感,就会忘却周遭的烦心事,诗仙太白吟出了“夫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无欲无求,苏子了然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澹泊,智慧的化身孔明更是诫子十书,让他们澹泊名利,宁静致远。这种将万事钝化的纯粹的心,用于生活中,虽不至于像宋荣子“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般无欲无求,也能寻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灵家园。遇挫折时的钝感让内心坚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最可怕的是遭遇对人生影响重大的挫折,那么一次两次我们是不是就要被打倒在地了呢?这时钝感的突出好处便显现了出来。曾有位美国总统竞选失败了无数次,可最终这样一个失败了99次的“失败者”去赢得了第100次的胜利。正是因为他内心拥有超强的钝感力,不烦恼,不气馁,不在乎别人的反应,不在乎下次是否失败,只是一心反思失败的教训,一往无前,屡败屡战,他最终得以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中途一切的艰难险阻也便跨过了。试想一下,如果他是个敏感而脆弱的人,第一次州议员竞选失败还勉强鼓起勇气,第二次副总统竞选失败就无法承受外界的质疑与耻笑,灰溜溜地退出政治舞台,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了。

钝感是一种抵抗能力,它的智慧深藏在内心,平日里,它带给人以安宁,遇挫时,它更能化身为一层坚硬的盔甲,保护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现在的高三生活,更是需要如此的钝感,不受外界影响,专心备考,不怕挫折,相信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简评:这是一篇有关“钝感”的材料作文,作者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来谈“钝感带来美好生活”。在摆出了证明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时,第二段用了意义分析法,通过李白、苏轼、诸葛亮三个例子说明,人要是让自己迟钝一些,内心的安宁就会多一些;第三段用了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先摆出林肯总统迟钝地坚持参加选举最终成功的事实,再指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最后又假设他如果过于敏感中途放弃的后果,通过这样一正一反的分析,说明一个人适当地迟钝,会让自己变得坚强。

下载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妙利用心理学中的“定位速效学习法”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客户新定位

    客 户 新 定 位 ----大脑是一切工作的焦点 一、关于大脑 1、“定位”是对大脑的定位,而不是对客户、市场或产品的定位。 2、市场营销的最终战场是大脑,如果你能更好地了解大脑......

    利用概率方法巧妙证明不等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利用概率方法巧妙证明不等式 作者:成春华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4期 摘 要: 本文利用概率方法的简单性质证明某些不等式,旨在把概率知识与其他数学......

    巧妙利用“首因效应”,实现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_

    巧妙利用“首因效应”,实现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 广西桂林市第八中学 肖满涛 2004年2月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巧妙利用“首因效应”,给学生留下......

    影楼门市销售如何巧妙利用“激将法”[推荐五篇]

    激将成交法,指影楼门市销售人员采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刺激客户的自尊心,使客户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完成交易行为的成交技巧。在销售过程中,门市销售人员一旦成功使用了这种技巧,往往......

    如何巧妙利用互联网树立职场个人品牌

    如何巧妙利用互联网树立职场个人品牌? 每个人打造互联网个人品牌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品牌缔造者打造个人品牌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取成就。在打造互联网个人......

    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教学思考力

    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教学思考力 海口市第十三小学 邢增莲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差异,对于教学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加之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各种原因,因此学......

    面试中如何巧妙谈薪水

    面试中如何巧妙谈薪水 来源:东西南北大学生 日期: 2009-08-21 薪金问题是求职中一个敏感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坐在考官面前谈薪金, 求职者常是战 战兢兢——既怕委屈了自己,又......

    sat写作中如何巧妙举例

    http://bailiedu.com SAT写作中如何巧妙举例 SAT写作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实力的考试内容。掌握一定的SAT写作技巧避免一些误区,是考生应该在备考过程中关注的问题。下面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