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3: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应该有的四个》。

第一篇:父母应该有的四个

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修炼” 家庭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打上家庭的“烙印”。如果把孩子比作是一块白布,那么家庭就是一个大染缸,父母则是为孩子染色的人,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成为怎样的人,关键看父母在家庭的环境里能够调配出什么样的颜色,以下四项是每一位父母所要修炼的:

修炼一: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适合的成长环境,这里所说的适合的环境,并不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些只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做到的,也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完成任务,这只是满足了孩子的基本需要,也是最底层的需要。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划分,吃饱穿暖是第一需求,就是生理的需求,接着就是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需求是层层递进的,当我们能够吃饱以后就会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当我们自身安全了,我们才会有心情去体验爱和归属的感觉,那么当我们有了爱和归属的时候我们就要求被别人尊重,被尊重体现了我们自身价值,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事情来证明我们的存在。

修炼二:建立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有很多教育书籍都提到了,关系大于一切,关系胜过任何教育。那么这里的关系到底是指什么关系呢?关系并不是单单指亲子关系,它包括: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等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只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走进误区。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婆媳之间经常大吵大闹,矛盾重重,又怎么可能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要想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的,这就好比是一个运转的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在这个系统中,夫妻关系又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轴心,也是保持家庭系统平衡的砝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修炼三: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条件。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这需要父母的协助和配合,更需要父母自身要有良好地习惯。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两人每天“垒长城”“打游戏”,孩子绝对不可能会有好习惯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强化,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够形成的。所以父母们不要抱着会有神丹妙药,孩子吃了就会养成好习惯的幻想,更不要又“一招鲜”或者是“速成”的想法,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孩子的成长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要不断地改变,最起码也要跟的上孩子的成长。

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养成好良好地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主线。修炼四:切记被分数面纱蒙住眼睛 有的家长只是紧紧抓住“分数”这一中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拿到好的分数就一定会成为好的人,有了好的成绩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这种观点已经被无数的事实证明是极端错误的。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一点的时候,不管周围有什么事物都会视而不见,当父母只关注孩子分数的时候,身上的优点也会被父母当做缺点来对待的。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视觉而产生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严重的打击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父母失去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除了这个点还有其他的更多更重要的点。然后,父母们却被分数的面纱蒙住了眼睛,以至于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有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已不再是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了,变成了一个让孩子看到就害怕,在心里想起来就痛恨的人。虽然孩子们没有说,但是父母的言行给孩子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早晚会发酵,这个时间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变本加厉的还给父母的,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应对厌学孩子的三大秘诀  阅读数:697发布时间: 2014-02-19返回目录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3、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

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家长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可是在具体到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的时候,很多家长就迷茫了,过于严格的爱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帮孩子做决定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对孩子有求必应?帮孩子解决所有烦恼?如果你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收效却甚是显微,那么,不妨来看看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一、宽松的爱

随着儿童的成长,家长应该给儿童越来越宽松而有弹性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家长可以不露痕迹地引导;尽量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自己做的决定;即使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或选择,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时候,也放手让他去做。

二、尊重的爱

一切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孩子都有权利发表意见,参与决定。父母无权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无权对孩子任意侮辱与打骂。

期待天下的父母们再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把他当成一个人,尊重他,理解他。李宁的父亲当年一心想让李宁学音乐,但自从他发现儿子喜欢体操,便全力支持儿子,才有了李宁的辉煌;李时珍的父亲改变初衷,让儿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医学,才有了古代伟大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引导,启发,但绝不可强制!

三、无条件的爱

不管孩子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不管孩子表现好还是表现差,不管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孩子,请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信任他。家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和加油站。

人在离开母体时,其与生俱来的巨大恐惧感,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缺乏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那么,这种恐惧就没有及时被消除,那个“烙印”就会永远存在,他会极度缺乏“安全感”,这将深深影响其日后人格的完善。而消除这一烙印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四、有原则的爱

爱孩子应该有底线、有规矩、有原则,要勇于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说“不”,勇于对孩子不适的行为进行纠正,千万不能朝令夕改,恩威并施。

有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爱与严格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怎么爱都不过分,但爱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爱会淹没孩子的良知,麻痹孩子的心灵,渐渐地吞没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目中无人,他们甚至向最亲的人举起屠刀。

五、智慧的爱

当问题发生了,不应指责或者抱怨,而是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解决。我们无须给孩子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要启发他、引导他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正确的爱让孩子养成的性格:乐观向上、有进取心、有好奇心、兴趣广泛、有独立自主精神、有爱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爱劳动、有创造精神、勤于思考、有责任心、自信、坚强、乐观、善于合作、诚实、富有挑战精神等人格特征。

第二篇:见义勇为应该有物质奖励

评委,主席,各位同学,晚上好!据了解,11年11月22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确该《条例》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这之前,安徽、河北、新疆等省份前后都颁布了对见义勇为的物质奖励的相关律法,其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及时予以见义勇为者表彰和奖励,并对事迹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表彰、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由此可见,见义勇为应该有物质奖励这一观点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与接受。因此我方认为,见义勇为应该有物质奖励。理由有二:

一,见义勇为有物质奖励更符合人道主义。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见义勇为者往往会面临着已知或未知的危险。有多少的见义勇为者因此而受伤,严重的致残甚至死亡。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一些见义勇为者的正当权益没能受到有效保护,这些因见义勇为受伤、致残甚至牺牲的人员,他们的医疗、生活补助及牺牲后家属的抚恤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英雄流血又流泪。给予因救落水的龙洋,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麻禹的家属一点物质奖励,难道不应该吗?给予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妇女,与歹徒英勇搏斗,身受重伤的赤胆忠心的习朝锋一点物质奖励,难道不应该吗?给予在熊熊烈火中上演救人事件而全身烧伤的王茂华和谭良才翁婿一点物质奖励,难道不应该吗?显然,对见义勇为有物质奖励符合了人道主义,我们有怎能说不应该呢?

二,物质奖励是对见义勇为的一种肯定。这种奖励,不仅是向我们的英雄,更是向全社会表达人民对见义勇为精神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我们应该精神与物质并双重,双管齐下。无疑,除了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的这种肯定和赞扬作用,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这种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纪长秋说过,别人对我的这些肯定,使我更加坚定我见义勇为的信念。我相信,见义勇为的这种精神,一定会因为社会的肯定而更加发扬光大。所以,我们社会不仅给见义勇为英雄一个道德模范的称号,我们也应该给英雄一定的物质奖励。

见义勇为英雄舍己为人写下一曲曲时代的赞歌。对见义勇为的物质奖励,表达的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也无不彰显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同时,这种影响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谢谢

第三篇: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给父母的四个建议

李开复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

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四、做好朋友,不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

辩题:(正方)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

(反方)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 正方/中山大学

一辩:李成斌法医2001级 二辩:黄 磊电子学系2000级 三辩:马薇薇法学院'99级 四辩:薛 乐中文系'98级

反方/澳门大学

一辩:倪 明工商管理研究生2002级 二辩:张辛工商管理'98级 三辩:林镇工商管理'98级 四辩:;陈 典英文传意2001级

[一辩对垒]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就在今天,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伦理问题研究正在紧张进行着,科学发展的伦理界限问题日益显示出它的紧迫性。科学发展是科学研究的深入与更新,科学应用的完善与普及。伦理界限是指善恶区分、扬善抑恶。我方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这从科学发展的结构与功能和伦理界限的必要与重要两方面得到证明。首先,从科学发展的结构与功能来看。第一,就科学发展的结构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家具有维护科学求真性的责任,又有捍卫科学向善性的义务,从起码的良知到职业伦理都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是科学问题,科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何用,都必须有伦理约束。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就更是要反映社会伦理状况;第二,就科学发展的功能讲,在体现科学知识价值的认识世界方面,既要揭示自然奥秘、社会规律、人的本质,更要促进人们形成生态伦理观念、平等公正意识、尊重人的价值。在体现科学社会价值的改造世界方面,科学必须延伸为技术手段、制定技术伦理,科学必须为增进人类的幸福服务。其次,从伦理界限的必要与重要来看。第一,就必要性讲是由于科学的性质规定。科学之为科学,既因为它是为人的,人的价值是科学伦理的底限,伦理规范是科学发展的有效约束。表面上看伦理界限似乎限制了科学的迅猛发展,实际上恰恰是伦理界限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动力。为科学的持续发展奠基,为科学发展的扬善抑恶提供了保障;第二,就重要性讲是由于科学的影响决定。伦理界限规范科学发展能够保证科学发展的真善统一,缺乏伦理界限的科学发展势必向恶的方向滑落。活体实验、人种毁灭、基因灾难、化学战争使人警醒,催人反思。正是伦理界限划分出真正的科学与虚假的科学,向善的科学与为恶的科学的鲜明界限。一部科学发展史表明:在今天这个科学发展对于人类福祉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伦理界限对于科学发展的进步作用日益明显;在今天这个科学发展对于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伦理界限对于科学的健全作用日益明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科学发展不应该有伦理界限呢?

反方一辩:各位好!今天正方的逻辑框架是建构在三个要点之上的:第一,有关伦理界限的界定。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伦理界限可以规定社会中每一个人应该如何行事。而实际界限有它自己独到的含义,第一界限指的是两种不同事物的分界,比如楚河汉界;第二是指尽头处。其实这两点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说的意思都是一样,那就是不可逾越的分界线,界限以外就是禁区,因此伦理界限就是要为科学发展设立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

而规范指的是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道德需要一定的引导。规范与界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我们说反对伦理的约束和界限,但我们欢迎伦理的参与和规范。比如说在医学发展中,有关人体医学的实验就要本着知情参与的原则,这就是伦理的参与,而非界限。

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的主要含义,目的是在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应该包括人应用科学的部分,但实际上科学发展和科学应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科学发展指的是认识世界,揭示自然规律是认识领域,而科学的应用指技术的应用,是改造世界,属于实践领域。所以对方辩友今天为我们论述人应用科学技术应该受到伦理的规范,并不能逻辑地推出科学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伦理的规范。

第三点,对方辩友基于以上两个概念,又为我们提出了数点论据,核心是在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自身不够完善,所以需要通过伦理对它进行约束。我们知道科学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一门科学刚刚开始研究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的。而对方辩友告诉我要通过伦理来约束它。我会产生两个疑问:第一,究竟伦理在对科学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对它进行界定?第二,由什么人来对它进行界限,是伦理学家中最精通科学的人,还是全体伦理学家呢?

基于以上几点我觉得:我方应该为大家反思科学发展和伦理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违反伦理道德被烧死,还是维萨里因为坚持解剖学的观点而被教会驱逐,他们所说的都是坚持真理。而到今天有谁还会记得当时的伦理对科学发展究竟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二者的根本属性不同,科学是对真理的认识,它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而伦理正如对方同学所说是对善的追求,善因不同阶级、不同民族而有不同标准,因此伦理必然带有阶级性和阶段性。这就决定了它无法正确地为科学发展划出界限,所以我方才认为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

[一对一攻辩] 正方二辩选反方二辩

正方二辩:有请对方二辩。我们为了了解病毒的毒性,以人体作为实验对象,这样无视人生命的科学研究实验该不该被限制?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是不是想举出一个类似于日本731违反道德的人体实验这种例子?其实我要告诉对方辩友,其实法西斯分子这种行为早已经超出科学范围和他的伦理界限。而这些伦理对他的约束能力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在此我们只能用法律对此进行界限。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已经超出了界限,是不是暗含界限已经存在了?接着请教:为了了解细胞的全能性,把人的细胞核注入兔子的去核卵细胞中,这样无视人尊严的实验该不该被禁止?

反方二辩:这一点对方辩友错了。你说的并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应用,在这一点上,你要搞清楚科学和科学应用本质的区别。

正方二辩:对方刚才说科学就是认识知识体系,我接着请教:人体的肌体结构,丧失人性的活体,解剖实验该不该被禁止?

反方二辩:刚才我方一辩已经举出了维萨里的例子,医学角度来说解剖学如何发展的难道不是由人体解剖学才知道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吗?如果你在那个时候,已经对这个人体解剖进行了限制的话,那我们今天如何又有一套完善的解剖学理论呢?(时间到)?反方二辩选正方二辩

反方二辩:有请对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的逻辑告诉我们,科学不能有效地规范自身的发展。那么请告诉我,科学本身有没有纠错机制?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所谈的纠错机制是不是一个真伪判断呢?我方不否认真伪判断属于科学发展内在的判断标准,但是今天我们要区分的是一个善恶问题,这个善恶是不是需要伦理界限来判断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也就是告诉我伦理的作用很大,那么伦理自身纠错机制又如何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无疑说有错的就不要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说的很好,那请试为我们比较一下伦理纠错机制与科学纠错机制哪一个对科学更有效。

正方二辩:我想回答对方辩友的是:如果我们今天骑马,所说的这个悬崖勒马,究竟是为了保护马还是要害马呢?马和人都可能出错误,但是人要更好地去驾驭这匹马驮着人向前迈进。反方二辩:那么对方辩友能不能为我论述一下论理学到现在有很多学派,为什么它到现在还不能统一呢?

正方二辩:我们今天所说的是要有伦理界限,对方辩友无疑是说因为它有相对性,所以它就不应该存在。我们转折点各国的法律还是不一样的,是不是不需要法律的存在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有一个最基本的地方是错误的,那就是在论理学上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一致,如何让我们相信一个论理学家说的话是我们应该相信的呢?

正方二辩:当然没有错,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所以伦理的问题也是有浅入深,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时间到)?正方三辩选反方三辩

正方三辩:有请对方三辩。请问:我们判断一项科学研究应不应该进行下去的标准是什么? 反方三辩:我们判断这个标准是多个方面。但是对方辩友今天伦理道德的标准完全不可以统一。

正方三辩:那么请问是不是按对方的立论,只要有利于求真,采取任何手段造成任何后果我们都是可以接受呢?

反方三辩: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科学发展,是认识科学的规律,增长我们的知识,用任何手段发展,其实我们都可以接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说任何手段、任何方式都可以接受。那么请问伤害人类生命尊严、伤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的科学发展我们还要不要?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不要扣我的帽子,我方一辩刚才已经说了,如果我们要进行人体解剖的话,要怎么把知情权告诉他……(时间到)

?反方三辩选正方二辩

反方三辩:麻烦对方二辩继续研究问题。克隆人的问题。刚才主席也说了每一个论理学家自己的意见也不一样,到底相信哪一个才好呢?

正方二辩:很多政府都不鼓励克隆人的研究,甚至禁止克隆人的研究,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基于伦理观念的考虑?

反方三辩:好,划定伦理界限这条线是要哪一类人划呢?要是精通科学的论理学家划定这条线还是精通论理学的科学家去划定这条线呢?

正方二辩:我们说划定伦理道德这条线根本就不是任何人可以逃脱责任的,科学研究的主体科学家有权利,因为有自己的知识作为伦理界限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在科学外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享受科学的福音是否也应该参与其中的制定吧?全社会的责任为什么要交给一部分人呢?

反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民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到底我们要选择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标准呢?

正方二辩: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对方辩友无疑是说伦理是具备相对性的。一个相对的东西就不应该存在了吗?法律的例子我已经举过了。

反方三辩: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话,我们如何划定这条线呢?

正方二辩:我们说为了科学更好的发展是我们制定伦理界限的初衷,为了科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也是我们制定伦理界限的初衷,矛盾吗?(时间到)

[攻辩结辩] 正方一辩:为了科学的发展可以做解剖实验,甚至可以做活体解剖实验,在座的各位,我们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反方提出的例子伦理界限有规范作用,科学自身也有纠错作用,那么科学自身纠的是什么?是真伪。伦理界限纠的是什么?是善恶。而在科学发展这一人为活动中,毕竟有善恶的出现,这需不需要伦理界限加以规范呢?对于我方提出的科学实验能否进行下去的标准是什么?对方辩友指出一个论理学上现在核心观点不统一,所以就想要伦理不存在吗?那么科学家的基本良知何在?科学伦理何在?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何在?对方辩友问我们伦理界限究竟是哪一类人划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毕竟有善恶判断,有善恶区分,人人都有伦理界限。科学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人都在接触科学。可以说我们人人都在推动着科学的发展,难道我们不应该给科学的发展定一个善恶,说一个应该与否吗?所以伦理界限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推动科学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为什么不应该存在呢?

反方一辩:其实今天双方争论的要点是我方认为科学有能力自我进行规范和约束,而正方认为需要通过伦理,所以我方愿意再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科学和伦理自身的纠错机制。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有强有力的纠错机制,正是由于有了科学方法我们才发现DDT有害;正是由于有了科学方法,我们才发现臭氧洞的存在。而伦理呢?伦理显然并没有这样的纠错机制。它只要一错就会一错再错,直到500年后伦理才告诉我们当时烧死布鲁诺是不对的。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让我们来仔细环顾历史,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科学自身的纠错机制是保证它的利益最大而风险最小。医院的存在显示法律的风险;希特勒的上台显示现代民主政治的风险;而裹足的历史显示中华传统习俗的风险。而伦理的风险呢?更是不胜枚举。对此钱钟书先生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告诉我们:上帝如果要惩罚人类,有时来一个荒年,有时来一场瘟疫或战争,有时就会产生一个伦理道德学家。因此我方认为:第一,科学本身有强有力的纠错机制,它完全可以保证自身的正确发展。第二,伦理自身并没有这样的纠错机制,它连自身的问题都无法保证,就无法去规范科学并进一步的界限科学的正确发展。[自由辩论] 正方四辩:只有科学的纠错机制与伦理的纠错机制并行才能保证科学的健康发展。请教对方辩友科学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反方四辩: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探索真理、探索未知。请问对方辩友:有人说每一次科技革命后都会带来伦理与道德的变异,如何来理解这个观点呢?

正方三辩:因为伦理和道德不断地更换,难道我们就不要伦理道德了?那我们这个人类社会还要不要伦理,还要不要道德?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求真更在于求善。请问对方辩友的是科学发展应该如何求真?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科学的发展当然是靠科学的精神来求真,对方辩友一直强调伦理要求善,请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于善的标准不同,你究竟如何实施这个善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提出了科学精神,我不知道你这个科学精神是不是在伦理层面上提出来的。你抛开人谈科学,没有人,科学能不能发展,如果没有人,科学存在不存在?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告诉我,只要有人的参加就有伦理,只要有伦理就要有伦理的界限。那么世间万物只要有人参加是不是都要有伦理界限呢?

正方一辩:但科学发展这一项人类活动在追求真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要秉持真诚的理性精神,这难道还不是伦理界限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还在跟我们谈伦理界限,但却忽视了一个实施的问题。中世纪的时候,十字军认为铲除异教徒是对上帝最大的公平,今天你还能用这样的标准来告诉我们这句是善吗?

正方四辩:一条伦理界限当时不适应,是不是说我们就不应该有伦理界限?三从四德在现代社会也是不适应的,是不是由此推出我们们人类不需要道德呢?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你能告诉我任何的善都有统一的标准吗?但是任何的伦理都有阶级性和阶段性,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正方三辩:有冲突的事情就不应该存在了吗?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不是因为各有所见,我们就应该不仁不智难得糊涂了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你的界限,我的这条线跟他的这条线不一样,我们8个人有8条线,各位观众有很多条线存在了。请正方说出到底哪一条线才是标准?

正方二辩:正是因为我们8个人秉持两种观点,所以我们才要辩论,按照对方的理论那就不辩了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界限和规范的区别,请你告诉我界限和规范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正方一辩:哪一条规范是脱离了界限单独存在的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界限不能脱离规则,规范就等同于界限等同于规范吗?

正方三辩:界限和规范诚然不是一个概念,但却没有任何一条界限能够脱离规范而存在,也没有任何一条规范能够脱离界限而存在。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还是回避了我方的问题,再次请问规范与界限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正方四辩:我方在一辩立论以及刚才自由辩论已经回答得非常清楚,界限就是划分性质的问题。对方也承认,划分性质本身是不是有一个规范的作用,那么扬善抑恶是不是在规范呢? 反方二辩:也就是说对方辩友告诉我们20年之后的科学我们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我们今天还是要给它划条线,对不对?

正方一辩:今天的科学有今天的伦理界限,20年后的科学有20年后的伦理界限。就像我们500年前有法律,今天还要有法律一样。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一直在用法律比喻规范伦理,但实际法律约束的是已知的世界,而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未知性。请问对方辩友对于未知的东西你如何通过一个界限来规定它哪里可以探索哪里不可以探索呢?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的区分犯了一个错误,今天科学研究的是未知领域诚然无错,但是伦理界限规定的是人的行为。请问对人的行为的界限应不应该存在?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伦理道德这些规定全是以往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吗?科学是探索一个未知的区域,总结的经验怎么能探索一片未知的区域呢?

正方二辩:这个未知,是真假的未知,而不是善恶的未知。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善恶的区别吗?请教对方辩友:为什么现阶段我国对于克隆人的研究采取禁止的态度?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说得好,伦理探讨的正是善恶的问题,而科学本身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无所谓善恶好坏之分。它的惟一标准就是求真。对方四辩告诉我规范和界限的本质区别就是他们都是对于一项事物的划分,请问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还是共性呢?

正方一辩:当然是本质区别。科学的确是求真的,但我们今天讨论的科学发展却不能脱离人的活动。在人的探索过程中,难道没有善恶的区别?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科学的本质是认识自然规律,你告诉我还是区分善恶,那能不能请你告诉我哪一项自然规律的发现是善,哪一项自然规律的发现又属于恶的范畴呢?

正方四辩:如果没有了伦理界限,哪一项科学研究都有滑向罪恶深渊的可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科学发展,我们除了讨论发展什么的问题,要不要讨论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为什么对方对后两个问题避而不谈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还是告诉我们科学本身是不存在善恶的,但是我们科学应用方面就要滑向罪恶深渊,也就是我们在科学应用方面才需要伦理的界限、才有善恶之分,对不对呢? 正方二辩:再请教对方辩友一个问题:在今天医学研究领域,对于冻伤防治实验的研究是不是属于科学发展的一部分?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我也请教你一个问题:对于外太空的探索根本没有定论,请问你的伦理是如何界定地球生命与外太空生命之间的伦理规范呢?

正方一辩:请首先回答我方二辩的问题。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这个冷冻当然属于医学发展的一部分,但是它属于医学科学的实验阶段。再请问刚才那个问题。正方一辩:这个实验过程难道不是科学发展的过程?脱离了实验,科学如何发展?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需不需要伦理界限加以规范?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也就是说研究冻伤的时候其实已经产生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是什么是呢?是用科学来应用它,而产生的这种药物用来治疗方法。继续请回答我方一辩提出的问题。正方四辩:对方辩友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是人类不能够弄虚作假的科研活动中。那么对方却曲解了我方的意思,我来告诉对方辩友,这是一幅人体冻伤实验的照片。这是零下26度24个小时一双活人的脚!

反方一辩:很遗憾,对方辩友三次回避了我方的问题,其实我方的例子就是告诉大家,科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未知性,而你的伦理具有阶级性和阶段性,无法来规范我们科学的发展。请对方辩友再次回答这个问题。

正方三辩:.真假也许是未知的,但是对于善恶的判断永远是人类已知不变的伦理星光,面对这样一张发人深省的照片,难道对方4位辩手还要说失去伦理界限的约束,科学发展不会滑向罪恶的深渊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今天是在混同真善的概念,认为科学求真和伦理求善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今天所说的真善美为什么不改成善善善?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不要混淆视听,我想请教的是:科学家要不要有自己的职业伦理道德?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果没有伦理的规范会不会发生?为什么道森用人的头骨和黑猩猩的头骨拼凑起来蒙人民40年呢?

反方二辩:其实对方辩友还有一个概念搞错了。科学家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就是在于他是去认识一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事实判断,而对方辩友所说的伦理价值只是一个价值判断,两者不能混淆一起。

正方一辩:那么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事实就可以摆脱自己的良知、甩掉自己的职业道德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还是在用普遍性来论证我们的科学家,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正是事实判断。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用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来界限我们客观的事实判断呢?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都已经承认的伦理它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还不承认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我们正是承认了普遍性所以才说需要伦理的规范,但是正是由于科学有未知性,所以伦理并不能给它以界限。请对方辩友再次回答我方的问题: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正方三辩:区别就在于真假是未知的,而善恶是永恒的。请问对方辩友:面对如此多的可能,你们还能说科学发展中不应有伦理界限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说的好,科学正是未知的,你的善恶如何判断一个未知的东西究竟是善还是恶呢?

正方二辩:勃格是天才的化学家,为什么到后来变成了德国纳粹手下的沙林毒气研制者呢? 反方二辩:说来说去,对方辩友还是在告诉我们伦理是已知的,科学是未知的。我们要用已知的经验去限制未知的领域,是不是呢? [观众答辩] 观众1:请问你们刚才在辩论当中已经承认了在科学应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伦理来进行界限和规范,那么正方所提出来的问题在科学的实验当中需不需要伦理的界限和规范呢? 反方四辩: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个概念,就是界限和参与的概念。界限就是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些空间、有些领域是不可能被涉及的。而规范就是说如何保证这种研究能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而且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伦理它由于自身的完善能力比较小。因此说它就算参与了对科学的规范,这种规范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反方一辩:其实实验是属于科学研究的一个部分,我们区分科学与应用。但是在科学之中包括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多种方法,他不属于应用的范畴,属于科学的范畴。科学是要求真,只要是向着求真的方向前进,所以的实验都在科学范围之内,只需要受到科学自身和伦理的规范而非界限。而对于求善则是要考虑在应用之中,任何科学的应用都要求善,因为他有可能产生好的作用,也有可能产生不好的作用,这就是科学发展和科学应用的本质区别。观众2: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所谓的科学发展应该有个界限,就是指到这个界限的时候就不应该再朝前发展了。能不能把人类的伦理安全建立在人类的无知之上?

正方四辩:我们今天说科学发展应该有伦理界限。他的作用对象不仅仅是科学的研究领域,而且还包括科学的研究手段、科学的研究目的,所以说今天我们讨论科学发展不仅仅是要讨论发展什么的问题,还要讨论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对于研究手段,因为基于伦理观念加以的限制恰恰是为了保护科学更好地发展。对于科学家来说,他应该秉持基本的职业伦理,应该对人类的未来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观众3:我想问科学自身的纠错能力是否具有辨认善与恶的这种能力?

反方一辩:所谓科学指的是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惟一要遵循的规律就是求真。这个客观规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是或者不是。至于求善是科学应用的问题,你应该如何应用,如何为人类造福,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求真跟求善正是科学和科学应用的本质区别。

观众4:我想请问正方:简单以核技术来说,我们在掌握了核技术之后可以用它来造原子弹,但同时也可以用它来造核电站,如果以伦理来限制科学的发展,是不是我们不要原子弹的同时也不要核电站了呢?

正方三辩:伦理界限的作用是什么?是判别善恶,抑善去恶。如何让我们的核技术用于核电站而不用于原子弹呢?这就要靠伦理界限来发挥作用。核电站是好的自然应该扬善,原子弹是恶的自然应该抑恶。如果没有伦理界限的话,恐怕就会向对方辩友所说的什么发展,用什么手段,造成什么后果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会不会在核技术的背后迎来了我们的一个核冬天呢?对方辩友曾经跟我们说过我们的科学发展是未知的,然而伦理界限是已知的,未知的不应该用已知去限制。可是对方辩友偷换了一个概念,我们已知的是善与恶,未知的是真与价。也许我们不知道未来我们可以掌握多大的能量,但是我们现在就应该知道我们所掌握的巨大的能量,绝不能用于邪恶的目的。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经过刚才的辩论,我们了解到对方辩友对科学的一颗赤子之心,但是却犯下了几个根本性的错误:第一,将科学与应用混为一谈,科学是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属于认识的领域。而应用则是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去做,它是一个实践的领域,它才是求善。对方辩友指出了许多例子,但是必须清楚的是,这些只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实验室之外的众多因素而引起的并不是科学自身的错。

第二,将界限与规范同等定义。界限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但是科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总不能说在认识的领域中有一些地方是不可以被发现的吧。如果真的要强行给科学认识做上一个界限,那么势必会阻碍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第三,夸大了应用的功能。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人类认识的提升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假设、推理等多种方式,应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诸如众多的那种基础理论学科之中并不需要应用,他们也能够得到发展。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理论不能作为科学发展的界限。要解决科学的问题,必须要靠其自身不断地完善。那是因为科学具有极强的纠错体制,而伦理本身的这种纠错能力却是微乎其微的,它在烧死布鲁诺500年之后才发现这是错误的。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如果让伦理学家来界定到底怎样才是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那我想就如所以历史上所显示的,到现在还没有哪一项真正的技术的完善是通过伦理的干预。相反,科学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适应性的变化,必然会促使新的伦理关系的产生。历史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哥白尼的执着,维萨里的勇敢还是达尔文的坚持,他们所产生的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与科学才打破了原有的那种旧的落后的伦理体制。对方辩友认为应该以人类共有的伦理原则作为界限,伦理的最基本原则是求善,但是这个最基本的原则、最核心的问题在现有的人类之中,却没有得到解决,这是由于伦理具有阶段性、阶级性以及滞后性。而科学是探索未知的,因此说伦理绝对不可能作为科学发展的界限。对方说伦理有相对性的,我方并没有否认伦理的存在,只是说它不可能作为科学发展的界限。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能不能和应不应该是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今天对方用一个实然判断替换了一个应然判断。对方说科学发展是对未知领域的研究,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发展什么之外,还要不要讨论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的问题。离开了人的因素,离开了研究手段、研究目的,科学能不能够真正地发展?对方说应用不属于科学发展,可是科学理论的应用不正是科学社会价值彰显的一个过程吗?好比说人的全面发展,除了生理上的发展之外,难道不包括心智的成熟,不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不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吗?

今天对方无非是说科学发展是价值中立的,但是有没有说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必然也是价值中立的。好比说钱在伦理意义上是价值中立的,但是赚钱的过程是不是也必然无善无恶呢?那么昧着良心赚钱对方辩友是不是也应该大力鼓励呢?可能说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是希望论证科学发展的价值中立,为科学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但是一旦失去伦理界限,研究手段可以不顾善恶,研究目的可以任意选择,那么自然将成为贪欲掠夺的对象,社会将成为种族优化的场所,而人类将成为克隆技术的产品。我们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人类社会怎样发展?人类尊严又如何体现?可能说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是想强调科学的自身逻辑,不用关照科学的社会价值。可是当你把科学与技术割裂,把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分离,科学的社会价值又从何谈起?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不仅意识到了科学研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更意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主张科学发展不应有伦理界限,原本希望的是科学能结出更多的硕果,但是一旦失去伦理界限,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研究结出的硕果会在核弹的爆炸声中与人类文明一切灰飞烟灭。因此我方确信科学发展应有伦理界限。我们不能让科学发展成为脱缰的野马,指引科学发展的是前方璀璨的伦理星光。[嘉宾点评] 杨焕明(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刚才我和大家一样确确实实看到了一场唇枪舌战,我对双方的辩才和风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讲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用在这里看起来是个结果,这一点我倒很赞成正方说的,它不只是结果,不只是应用,它还有它的立体、他的目的、还有它的实验过程所带来的直接效应。一般来讲,是不包括在应用这个范畴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把科学发展怎么样解透。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正方可能太有把握了一点,一开始大家就可以看出他们真是真理在手、正义在胸、志在必得;反方对下面这个伦理界限下了功夫,你可以说他解题有方、出其不意,如果他没有对伦理界限吃透的话,我看今天就不是我刚才讲的旗鼓相当了,肯定反方是一败涂地的。反方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他从来没有反对任何一件行为包括科学行为是有伦理的参与,还有规范的界限同规范,这个分开就是反方对这样一个那么难辩的辩题的反败为胜。我认为刚才尘埃落地的结果是旗鼓相当的,双方都是广征博引,都用了很多历史上的典故。这些典故也使得正方和反方都给自己找到了新的根基,正方反方都有了充分的论据,双方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现在我们看你们的辩才。应该说从立论这点来讲,双方差不多旗鼓相当。但自由辩论,我想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也许在座很多的人不同意我的话,我觉得正方就略胜一筹。你们的问题准备得确实充分一点,因此回答问题也从容不迫。伦理的讨论绝对不是悬崖勒马,伦理的讨论是让这匹骏马,沿着正确的方向,符合人类利益的方向驰骋。科学将接受民众的监督,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的点评就到这里。

第五篇:一个人是否应该有保险

人们为什么不会主动买保险

人们为什么不会主动买保险

日前,上海保监局网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不买保险的前两大原因都是源于不信任———不信任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为什么保险业的口碑如此不佳?老百姓面对保险时到底有多少主观的心理在作祟?如何挑选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才能称心如意呢?

三大心理误区

有些思想比较传统的人忌讳保险。迷信也好,风水也罢,他们认为保险不吉利,因为保险是以死亡等事故的发生为保险金给付前提。发生事故后,没有买保险的人多数会后悔,也有少数人则会怪到保险代理人身上,认为代理人“晦气”、“丧门星”,但医院的设立也不是求人生病的。如果保险真的“丧门”,那也应该把医院取消,但这样,难道所有人就不生病了?

侥幸心理也非常普遍。很多中国人认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太低,自己难得出险,买保险多半是浪费,作为对比的是,美国人认为买保险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开销,买完保险剩下的钱才是可支配收入。在他们看来,不买保险看起来省下了一些钱,可一旦出事,带来的损失很可能要通过一生的努力来承担。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保险是维持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1943年,美国有一位法官在一份判决书中写道:“在对人们全部生活的直接影响方面,也许没有哪个现代企业能像保险企业一样,达到如此的广泛。保险会涉及美国每个家庭、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里的每一个人。”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保险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对它的需求也非常大。日本女子嫁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男方的保险保障是否充裕,因为她们大多都不外出工作,一旦男方发生意外,需要有维持生活的资金来源。

相对而言,中国人的保险意识要落后许多,截至2008年末,上海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为4.55%,保险密度为4352元/人。全国的数据则更低。

还有些人的观点是:买了保险就“被套住”了,每年都要交一笔钱,还不如储蓄。

诚然,保险和储蓄都是人们应对未来风险的一种手段,目的都在于保障未来正常的生活。然而,储蓄是将风险留给自己,依靠个人积累来应对,它无须付出任何代价,但也可能陷入保障不足的窘境。而保险是将所面临的风险用转移的方法,靠集体的财力为风险带来的损失提供足够的保障。而且保险产品中有许多具有储蓄性质的险种,如两全保险,无论被保险人于保险期内死亡或生存至保险期满,保险人都将给付保险金。当然,即便不是消费型(不出保险事故就不返还)险种,有些保险还须付出管理费等费用,而银行储蓄不须支出,到期获得本金和利息。可见,保险和储蓄各有特点,二者合理组合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人们的这种心态也和保险产品本身无形的特殊性有关。保险产品不能以某种物理属性直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像一般物质形态的商品可以让人立即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一种无形商品,保险对其消费者来说仅仅是一纸承诺,只有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或约定的保险期满,这种承诺才得以履行,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保险的存在。一般的消费品都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而保险产品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承诺,被保险人是否能“真正地”享有这种特殊商品获得经济补偿取决于特定的保险事件是否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对于一般商品来讲,消费者一旦付钱购买,就可以实实在在地拥有,供需双方立刻就能够确切地知道交易结果,交易即宣告结束。而保险产品提供的只是一种保障,是对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

故时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承诺。保单的签发并不代表保险交易的终止,而是被保险人消费这种“承诺”的开始。这种交易行为体现了保险产品消费的滞后性,即被保险人预先支付保费,而后才享有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保险消费的无形与滞后,对承诺和契约的要求,都让诚信显得无比重要。而代理人制度本身就不完善,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和法制建设不完善,人们的法制意识不强,诚信缺失。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人们不买保险的前两个理由为何是不信任保险公司和不信任销售人员了。

如何选择保险公司

少数保险代理人在推销过程中急功近利,或随意曲解条款,回避除外责任;或与投保人联手弄虚作假,或违法操作,异地展业;或诋毁其他公司,用回扣引诱投保人投保,导致损害保险业形象的事件频频发生,又因为“坏事传千里”,从而给整个保险行业抹了黑。

在菜市场被骗,消费者也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是这个摊主的菜本来就有瑕疵,还是买主因为不警惕而被调包,或者是因疏忽而没看见瑕疵?其实,从保险公司到保险代理人,如用心选择,被骗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以险种价格来看,一家好的保险公司,应当尽可能满足各种投保人的不同需求。投保人应该选择那些能为自己提供恰当保障的保险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便宜的保险不一定是恰当的保险。最低的价格既可能是因为险企财力雄厚,也可能是险企对被保险人的合法索赔经常拖延甚至拒绝赔付,还可能是产品责任范围比较窄,甚至是因为代理人还没有受过充分的培训。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体水平还不算高,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在城乡之间和东西南北的空间上发展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居民收入普遍得到提高,但总水平仍然不高,且收入差距较大。就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面临的最现实风险仍然是吃、穿、住、行和医药及子女教育费用的保障问题。他们的主要保险需求是对上述最基本的生存风险的保障。专家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把保障型的保险产品作为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重点,应当集中主要精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开发、研制和销售那些保费相对较低、保障程度相对较高的产品,为广大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经济保障。

以服务质量而言,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时,可以从两方面了解:代理人和公司本部。代理人的服务质量可以体现保险公司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与管理水平。公司对于投保人来说更为重要,尤其是购买寿险时,一旦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就会长期与该公司打交道。公司在服务上的任何一点不足,都可能影响投保人几十年。此外,选择保险公司还应考虑公司类型和经营状况等因素。

如何选择代理人

一位优秀的代理人,不仅可以帮助客户了解各险种的具体功能,还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客户安排一份完善的保险计划,甚至财务计划。

首先,投保人应查看代理人的从业资格证书及展业证,核实编号。展业证是保险代理人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表其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证明,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资格证书的编号;展业证的编号;业务范围和销售区域;保险公司名称;代理人编号;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协会的投诉电话;发证日期和有效期。

消费者可以在中国保监会指定的媒体和网站上查询保险代理人的资格证书、展业证信息以及保险代理人的诚信记录。例如在保险营销员诚信档案网上查询系统

(http://:8080/bx-cx/)上输入展业证号,即可查询到上海市场上营销员的工作状态、奖惩情况等记录;声讯电话则可拨打62077180。

其次,聆听代理人的自我介绍,了解他(她)以前的从业记录和成绩。一位优秀的代理人不仅应该熟练地掌握专业领域内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再次,在聚会、聊天的时候,留心一下亲友的推荐和评价。别人的观点虽然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一位代理人,但完全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此外,媒体上也会刊载他人的切身体会、优秀代理人的介绍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为了防止个别代理人片面地夸大产品的保障功能、回避责任免除条款等内容,消费者更需有一双“慧眼”,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产品特点。要看看代理人是否会介绍责任范围,再认真读一下手中的保单,尤其是涉及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部分;就保险责任、缴费方式、保险赔偿或给付办法、责任免除、退保手续及退保金额等重要问题向代理人提问,观察他(她)是否回答得迅速流利且有条不紊;也可以致电保险公司查询或留心媒体上有关保险知识的介绍。

保护自己利益

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还应知道:银行只能在理财中心和理财柜销售投连险,不能通过银行储蓄柜台售卖;销售人员至少拥有1年寿险销售经验,且没有不良记录;保险公司在银行渠道销售投连险,其新单趸交保费不得低于人民币3万元。投连险销售人员需与客户共同完成对客户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保目的,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的分析,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投连险产品,并将评估意见告知客户,双方签字确认。如果客户评估报告认为该客户不适宜购买,但客户仍然要求购买的,保险公司应以专门文件列明保险公司意见、客户意愿和其他需要说明的必要事项,双方签字认可。这些规定都明确写在了保监会今年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的通知》中。

对于分红产品,投保人应当进一步了解保险公司的分红方式、分红比例等。投保人如果对代理人的解释不满意,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机构咨询,以保险公司的解释为准。

填写投保单时要严格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投保单上需要填写项目要如实填报。如果投保人没有如实填写,足以影响保险公司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根据新修订的《保险法》,保险公司在两年内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手续办理完毕后,投保人要确保持有保单、收据等重要凭据。通过代理人缴纳保费,代理人通常会给投保人一份保费收讫的临时收据,待保费转入保险公司的账户后,保险公司才会将正式收据给投保人。投保人如果长时间没拿到正式收据,就应尽快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查询保费是否转入保险公司的账户。

投保人还应有效利用“犹豫期”的规定。“犹豫期”是指投保人收到保单之日起10天内的一段时间,在犹豫期之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地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费,保险公司除了收取一定的成本费外,不得扣除任何费用。但对于投连险,如果其投资账户的资产价值在此期间减少,减少的部分将由投保人承担。投保人可以充分利用犹豫期的规定,冷静考虑自己投保的险种、期限、费率是否合适,如发现不妥之处,应尽快在犹豫期内与保险公司协商进行变更或退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过了犹豫期后再退保,保险公司通常要扣除较多的手续费

下载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应该有的四个[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该有天堂》导学案

    附城中学高二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何汝明审核人:秦政完定稿日:2014.04.07协审人:高二语文组使用人:高二年级 一、【课题】:《应该有天堂》(语文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第15课......

    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合集]

    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 编者按:最近,全国广大青年,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青年们纷纷表示决心学习雷锋同志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

    好的策划应该有写什么

    才子城、网络兼职、文章和外包服务 好的策划应该有写什么1、 文案策划和策划是两回事。 人需要有较好的文字驾驭能力,但是你的文笔好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策划。隐藏在优美的......

    30岁的人应该有多少存款

    30岁的人,应该有多少存款 30岁,应该有多少存款 来自张德芬空间00:00 16:02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本期主播 | 熙龙 前段时间,某短视频媒体播放了一条题为《30岁,男人该有多少存款》......

    高中英语作文:孩子应该有业余时间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孩子应该有业余时间 孩子应该有业余时间 Today children are often busier than adults, for they have to attend some classes such as dancing and art......

    青年人应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青年人应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重粮集团沙坪坝公司“五四”优秀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沙坪坝粮食公司的杨骏。我今天讲的是“青年人应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年轻人要有积......

    做为店长应该有什么样心态汇总

    做为店长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面带微笑 乐观的心态=耐心,包容心 耐心,平常心 乐观的心态=处变不惊 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心态 店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1,自我要求—凡事......

    房屋出租合同里面应该有哪些信息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房屋土地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房屋出租合同里面应该有哪些信息 1、住房具体情况住房的具体位置 合同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