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于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的几 点 建 议
矿业管理局张志宇
我县矿山企业众多,仅铁选企业就达168家,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从业人员2万余人。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矿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钢铁立县、跨越发展”的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使矿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8年矿业企业完成税收7.06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矿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安全生产诸多问题日渐突出,而且亟待加快解决。尤其在3月28日我省邯邢冶金矿山局西石门铁矿发生透水事故,8人被困井下,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笔者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思考,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存在问题
矿业企业安全与否,已成为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晴雨表。尽管矿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由于企业点多面广,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的沟沟岔岔,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矿山开采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矿山开采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在我县表现尤为突出,1
一些矿山企业尤其是地下开采的矿山,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储量不多等原因,矿山规模普遍较小。除安胜、天驰、吉祥恒等几家大的集团公司,机械化开采程度较高外,其余多数企业人工作业较为普遍,相对于机械化而言,人工作业抗灾能力小,安全生产状况差,易出现事故。
2、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负责人不能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安全工作只是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对安全生产过程管理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唯利是图,要钱不要命。一旦出事,那就是工人丧命、企业出钱、政府担责任。
3、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从业人员多数都是当地百姓,未经培训直接上岗作业,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三惯”陋习严重,以致“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4、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作业人员在工作期间不戴安全帽、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车间各工段无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供电线路私拉乱接,危险点无警示标记,安全台帐不健全等等。笔者一个企业检查时就发现挂在墙上的安全会议记录还是2004年的,拿下来一看里面的内容,原来记得都是工人吃饭的流水账。
5、安全监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企业虽然成立安全组织,有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但都是为应付检查而设。安全监管人员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基本的安全常识都不懂。笔者曾经在检查中就遇到一名安监员,也在对企业例行检查,对企业负责人说尾矿库超高,不能继续用了,要求停止使用。当被反问多高算是超高,标准是多少,他答不上来。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不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低,就连我们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
有些企业认为在安全上投入就是浪费金钱,其实则不然,可以这样说,安全也是生产力,也产生经济效益。个别企业因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隐患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久而久之,设备带病运行,极易发生事故。
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思想,真正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尤其在当前的非常时期,全县铁选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大面积停产,政府正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企业恢复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切莫忘记安全。我们既要让企业恢复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安全,要带血的GDP。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1、要重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
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具体措施,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事关大局,一定要把此项工作摆到重要意识日程,企业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积极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狠抓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作为矿业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切实做到安全工作“以人为本”。
2、加大安全隐患的查处力度,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经常化,因为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代表今天检查了以后就不会出现隐患了。要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发现隐患、规范管理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义。要把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不迁就、不护短,及时处理认真整改,使工作落到实处,有实效。
3、要做好宣传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应结合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营造一种人人学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通过培训,是广大工人牢固树立“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4、要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加大对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硬件设施,重视和充实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管理不断档、不空位。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添加安全设备、隐患整改、教育培训。
5、大力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我们的安全管理队伍中存在专业不对口、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的问题。从知识结构上看,层次高的专业人员少,专业不对口外行人多;从知识类型上看,复合型人才少,单一型人员较多,很不适应安全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和综合性强的需要。基于此,国家在2004年开始推行安全工程师职业考试,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我们应抓住鼓励、培养和使用人才这3个环节,加强、加快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第二篇: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忠平
(贵州省地矿局,贵阳市 550004)
【摘要】 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顽症固疾,也是非煤矿山重大事故多发频发的罪魁祸首。为了促进矿山生产安全和矿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非煤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笔者就多年来参与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体会,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规范矿业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建议。
【主题词】 非煤矿山安全问题探讨
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安全生产的大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也体现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本身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不断加强,防止重特大事故,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非煤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领域也是属于高危行业,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提高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才能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是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是指除了煤矿企业以外矿产资源开采的企业。如开采金、锰、磷、铅锌、铁、铝土矿、硅石矿和水泥用石灰岩等品种的企业。2003年至2009年,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度下降,整体实现了“双降”目标,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大,较大以上事故依然呈多发势头。
为了促进矿山生产安全和矿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非煤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笔者就多年来参与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体会,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并提出规范矿业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建议,仅供安全监管部门和同行们参考。
一、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顽症固疾,也是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的罪魁祸首。去年和今年国务院连续两年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都把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纳入重点工作突出强调,专题部署开展和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今年下半年我省开展的安全大检查和发生的事故情况来看,非法违法行为仍没得到有效遏制。
前几年非煤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省经济建设和富民兴黔奔小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部分矿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施工、开采,四处乱挖滥采(如金矿、铅锌矿矿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违法行为,这些采矿点大部分分布在公路沿线(砂矿)、田间山地、河道周边(金矿)、高压输电路、通讯光缆线路等地段,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地说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部分矿山不按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甚至没有开采设计和方案就开采,小打小敲遍地开花,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有的擅自改变开采顺序和开采方法,有的不按核定的开采规模超量开采、越界开采,有的以探代采,有的取得采矿权后自己不投入开采,有的将采矿权非法转让或承包他人开采,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非煤矿山生产管理秩序较为混乱。
(二)矿山布局不够合理,缺少科学统一规划和严格控制,大矿小开问题比较突出,资源浪费较严重。虽然这些年经过专项整治,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开采条件的矿山,但非煤矿山开采点总数仍然偏多,且布局不合理,这些小矿山多数开采不规范,资源浪费较严重,矿业经济的规模效益没有体现出来;虽然目前采取了整合小矿为大矿,但矿业权单位与生产、开采业主不统一,整合难度较大,造成形式整合而实际仍是各自为政,各自开采的局面。
(三)部分非煤矿山业主,对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认识不清,他们以服务当地、脱贫致富等为理由,不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导致非煤矿山管理阻力重重,环境损坏。
(四)由于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安全许可证程序较复杂,资料组织时间较长,导致矿业主边申报边开采,矿山生产处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五)一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不规范,“三同时”制度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建立矿山和设置尾矿库,未进行预评价就开工生产,给后期生产埋下隐患;生产期间未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未按照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使生产带病运行(如尾矿库的整改力度不够);生产结束未对环境补偿处理,而是一走了之,留下不良环境给当地人们承受。
(六)个别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人员力量较薄弱,经费不足,影响了对企业安全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有些基层执法单位安全宣传不到位,动态巡查不落实,执法监察力度不够,造成一些非煤矿山监管失控。
(七)矿山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差,具体表现在:为生活所迫无法或不能行使安全权力,被动接受矿老板的违章指挥和违法指挥;员工文化素质较低、操作技能弱,外出打工难找活路,只好忍受矿山提供的不安全环境工作等。
(八)矿山救援队建设滞后于矿山发展需要,在有的事故灾难抢险救援中,暴露出装备水平低、跨区域救援能力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二、强化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巩固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成果,防止关闭矿山的死灰复燃,使非煤矿山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轨道。笔者就今后强化非煤矿山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对策或建议: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科学发展观既是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又是解决当前实践中各种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用科学发展观加强矿产资源战略规划研究,搞好宏观调控和引导,研究新的工作思路,出台政策措施,落实目标任务。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资源问题,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不断加强开采管理,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矿业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明确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矿产资源国情、省情和法制教育,提高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认识,坚持开发与环保、节约并重,把环保、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
发,在开发中保护,落实最严格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的发展观关系矿产资源管理全局的问题,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要建立矿产资源管理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内部会审制度、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涉及有关审批、许可、处罚等事项,必须经过内部会审,共同把关,与管理相对人密切相关的要实行公示和听证。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公正透明。
(二)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加快推进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协调推进、密不可分的,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探索、培育和规范采矿权市场,大力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格规范采矿申办程序。安监部门和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基层工作人员一道深入生产、施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制定资源开采规划,控制矿产开采点数量。凡不按规划行事的,一律禁止采矿,停止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合理配置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采矿权审批制度为前提,完善制度,规范矿权市场。凡新设立的探矿权、采矿权,都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特殊情况要以协议方式授予,必须履行公示程序。同时,还要加强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发证工作管理,对审批发放的采矿许可证逐个进行清理,重点对发证程序、发证资料和档案进行检查,对越权发证、违规发证和不符合审批程序发证等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采矿审批制度和有偿出让转让制度,防止矿产资源无偿流失,力争非煤矿山生产管理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保安全、保环境、保发展、保建设、增效益的大气候。
(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并强化隐患整改效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规定,企业应针对本矿山的生产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方案或工作制度,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救援预案“五到位”;实行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要求企业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并建立预警机制。
(五)执行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要求企业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其中地下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对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的,将按照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六)坚持动态巡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对当地企业安全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按照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基层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非煤矿山动态巡查网络,建立矿山管理登记台帐和矿业主经营档案,做到一季度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冒险作业;同时要加大执法监察专项整治力度,每年由政府统一部署,安监部门牵头,国土、环保、公安、电力、监察、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对违法开采,乱挖滥采,越界开采,不按利用方案开采,不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条件的采矿点,停供爆破物资,切断电源,强行关停,限期搬迁。
(八)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矿山企业特殊需要,是提高矿山企业职工安全素质,增强职工安全观念的有力途径。目前矿山企业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事故处理赔偿增大到60万元/人左右,所以安全生产的意识必须增强。只有认真抓好矿山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形式,重点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不断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培训,鼓励进一步扩大采矿、机电、地质、通风、安全等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以技术能力增强安全技术管理。
(九)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做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并通过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推进安全达标建设。
(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装备研发,要求健全机构,配备技术人员,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
(十一)严格限定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裁量权,规定对企业“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等,要求按有关规定的上限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
规组织生产的、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和安全培训有关规定的等,要依法加重处罚。
(十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规定要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视情节追究当地及以上政府(部门)领导的责任;加大对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以及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强化打击非法生产的地方责任。
(十三)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维护和落实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和民工监督举报各类重大安全隐患。
总之,要做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安全监管部门需会同国土、环保、公安、监察、工商等部门和各驻矿安监员联合执法、共同努力,形成长抓不懈的安全监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企业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坚决实施,加强职工和民工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治,加大投入,有效防范,将安全生产的事故风险降低到可以容忍的程度,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取得本质改变。
作者简介:张忠平,男,1965年10月生,8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探矿工程系勘探掘进专业,长期从事地质勘探技术和矿业安全生产管理,现在贵州省地矿局机关工作。
第三篇: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和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的统一部署,从4月下旬至7月下旬,7个煤矿督查组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山西、黑龙江、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7个省、市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共查出隐患和问题3989条,其中重大隐患640条;责令236处煤矿或采掘工作面进行停产整顿整改;经济处罚496.6万元。通过督查和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了7个省、市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经验做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和促进了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一、各督查组在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落实国家重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存在差距。一是部分地区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煤矿安全的关系,没有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摆到应有高度,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对国家重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力,存在层层衰减的现象,部分地区仅仅是转发了上级文件,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二是部分领导干部不能直面和正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于对当地安全成效的纵向比较,对于加强安全监管,快速提升本地安全生产水平的紧迫性认识不够。三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本地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不明确不清楚,盲目乐观,放松对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监察要求和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四是部分领导干部、安全监管人员、企业管理者、煤矿业主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掌握,对“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等重大工作部署任务不清、责任不明,充分说明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忽视和弱化。
2、“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从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来看,一是对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重视不够,在机构建设、人员配置、行政许可、执法检查、隐患排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四川省安监局人员编制、经费、装备等目前仍未落实。二是监管体制机制不顺,存在着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职能交叉、机构设置差异较大、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安全监管
职能的发挥。三是基层安监机构相关装备、设备、资金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在督查中反映较为普遍。四是存在着安监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能从严履职、严格执法的现象。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来看,一是煤矿生产系统不完善,安全生产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一通三防、提升运输、供电、排水等大系统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防范措施落实不好、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设备淘汰更新慢等现象。二是瓦斯治理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部分煤矿瓦斯抽放、“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不能完全落实;通风系统和巷道布置不合理;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等。三是煤矿井型小,基础条件差,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黑龙江省生产能力4-6万吨/年的矿井400余处。云南省有616个矿井未实现双回路供电;大理、红河两个州219个井工矿平均核定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年。重庆市大多数煤矿整合后能力才达到4万吨/年。四是小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有的仍在采用已被淘汰的生产、支护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云南省435个煤矿仍采用已明令禁止的非正规穿巷采煤法。重庆市80%的煤矿仍使用原始的手镐落煤,30%的矿井未实行壁式开采。湖南省壁式开采煤矿仅占21.2%,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煤矿仅占6.1%,仅有2个煤矿实行机械化开采。五是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为严重。截至2007年底,重庆市国有大矿安全欠账达27.6亿元,其中新增欠账16.9亿元。六是地方煤矿事故总量偏大,小煤矿事故比例高。2007年,黑龙江省地方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省事故总量的72.7%和82.4%;重庆市小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市事故总量的89.1%和89.2%。
3、资源整合进展慢难度大,整顿关闭有待加大推进力度。
一是部分地区对资源整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统一部署上来,存在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责任不落实。二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对整顿关闭政策理解产生偏差,担心影响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生产轻整合,加之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较慢。截至目前,云南省各县(市、区)的煤矿资源整合方案尚未全部完成审批。湖南省计划今年底前完成整合技改煤矿571个,目前只有258个报批了整合设计和87个安全专篇。四川省1137处资源整合矿井只批复471处。三是资源整合过程中违法违规生产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整合主体矿井利用原有系统,不能满足整合提高的需要;有的矿井在新采矿许可证未办好、老证过期的情况下仍进行采掘活动;部分改扩建项目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有的煤矿存在着边建设边生产现象;部分地区部分煤矿存在“三超”现象;部分地区小煤矿超层越界开采问题严重。山西省小煤矿长期存在超层越界开采问题;湖南省郴州市被督查的煤矿几乎都存在超层越界开采行为;黑龙江省鹤岗、鸡西市共有226个小煤矿在国有大矿上部井田范围内开采。四是整顿关闭不彻底,有的停而未关。湖南省公布关闭煤矿1136个,直接关闭的只有443个。
4、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地方安全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这是全国煤炭管理、煤矿安全监察和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主体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造成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地方行业和监管部门在审批矿井采区设计、通风设计、验收瓦斯抽放系统等工作中难以严格把关;在实施安全监管监察上力度不大、深度不够,造成很多安全问题尤其是矿井主要生产系统中的隐患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影响了安全监管监察效果;企业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稳定安全形势方面也受到影响和制约。重庆市奉节县煤管局100多人中有6名专业人员; 90%以上的小煤矿矿长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国家规定的中专以上学历资质。云南省大理州、县143名煤矿安全监管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贵州省小煤矿平均每矿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人。湖南全省70%的乡镇煤矿没有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地区一个技术员为6-7个煤矿服务。
5、煤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安全监管监察面临新的压力。
一是少数省份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弱化,与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煤炭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管理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行业指导乏力。二是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极大地刺激了能源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生产,国有煤矿和私营小煤矿程度不同地存在“三超”冲动,少数煤矿甚至铤而走险,进行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生产活动,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三是信息失真对政府和安监部门分析、决策产生一定误导,不利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主要表现为各地统计上报的煤炭产量数据受到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社会各界质疑,不同部门统计出来的数据不一致,有的相差甚远。失真信息不仅给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带来影响,也直接给高层对煤炭市场的供需分析判断和决策带来影响。山西省出台的少数煤矿安全监管政策,由于依据的信息基础存在问题,制定出台的政策也就缺乏可操作性,有些不符合实际。山西省规定所有煤矿必须做到“有掘必探”,刚性太强,许多煤矿为了应付检查虚造探放水记录。四是部分省份小煤矿数
量过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一直是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小煤矿事故多发,持续影响全国总体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
6、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有待加强,执法效能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部分地方市、县政府及部门对安监机构下达的监察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落实、不反馈或整改不力现象,国家安监权威应进一步树立;二是部分监管部门对下达的执法行为缺乏必要的督促落实,违法违规采掘活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制止;三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四是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运行机制不协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查处超层越界、假密闭、非法用工、以包代管、假工作面以及火工品管理等关键上收效甚微,联合执法没有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对一些比较重大、棘手的问题,有关部门不愿真正触及,甚至以“责任明确、牵头明确”为借口,敷衍塞责,绕道而行。
二、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按照国务院关于“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要求,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确保抓出成效。督促各省继续保持对隐患治理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对所辖煤矿开展隐患排查、评估、会诊,健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的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督促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针对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和督促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堵塞管理漏洞,实现安全生产。突出抓好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出现事故反弹,防范重大事故发生,巩固百日督查成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大隐患和问题建档管理,加强重点监控、专项督查、跟踪督办,推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深入持久开展。认真总结、推广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中相关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继续深化瓦斯治理。督促指导各地研究编制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规划,明确到2010年的煤矿瓦斯事故控制指标、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进度目标及瓦斯抽采利用指标;引导各地用足、用好国家鼓励瓦斯治理利用的优惠政策,提高瓦斯治理和利用水平。
2、继续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力度,确保取得应有成效。
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沟通协调,建立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程序,对煤矿整合项目审批建立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或联合审批办公制度,加快推进整合项目顺利实施。尽快研究制定各地“十一五”后三年分关闭小煤矿计划,明确部门责任,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实现到2010年把小煤矿压减到1万处以内的总体目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换发审查,把好小煤矿准入关。积极推动煤矿兼并重组,尽快制定出台国有重点煤矿兼并改造小煤矿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和支持国有大矿对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3、认真做好煤矿科研和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监管监察和煤矿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院校优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面向安全生产一线,围绕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提高科技保安能力。建立健全煤矿技术服务体系,努力为煤矿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改善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安全基础薄弱状况。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针对目前地方安全监管队伍煤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采取选送培训和引进培训的方法,组织安全监管相关人员进行煤矿主体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更好地适应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健全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改进培训方法,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实行分层次、分类型的强制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小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确保管理和技术人员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资质要求,使其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加强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建立煤矿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分配和使用机制,落实相关待遇,努力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对报考涉煤专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
4、切实理顺体制机制,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效能。
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相关职能,细化相关工作机构职责,确保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有序、规范实施。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办公设施、经费及必要的装备,确保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履行到位。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监察工作计划,建立监管监察工作事后跟踪倒查制度或机制,推进执法到位和“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有序整合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资源。调整市(县)监管职能,把多头管理归口为单一部门实施规范的煤矿安全管理,消除职能不清、责任不明、协调不力、效率低下的状况,形成监管合力。试点建立安全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制,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调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煤矿安全、矿业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安全监管与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探索提高安全监管效能的新机制新途径。开展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适时组织采煤、通风、机电、地测等煤矿主体专业专家组,采取省际交叉互查的方式进行煤矿安全生产“专家会诊”,摸清煤矿底数,建立国家与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状况、重大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各类煤矿实施分级监控。建立对煤矿实行安全评估、分类监管的动态管理工作机制,根据煤矿安全程度不同进行分类挂牌管理并实行不同频次的检查方式。规范中介机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细化和明确日常监管、资格审核、责任追究等相关规定,规范中介机构的评价、检测等工作行为,更好地发挥服务安全生产、服务煤矿的作用。加强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工作领导,依托优势企业,整合救援资源,坚持从体制、机制、法制入手,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设骨干救援队伍,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5、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制度体系。
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修订完善。建立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定期修订和废除制度,避免监管监察过程中的政出多门、规定规章标准过散、文件“打架”、条文“撞车”等现象。积极落实煤矿优惠政策。对于开展瓦斯抽采利用的国有重点煤矿,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尽快落实国家规定的财政补贴,发挥好瓦斯抽采与利用示范作用,推动瓦斯抽采与利用工作。完善小煤矿管理相关配套政策。针对加强和改善小煤矿管理,尽管研究制定小煤矿安全投入办法,逐步改善小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按照“提高门槛、严格准入、打击非法、淘汰落后”的原则,修订煤矿办矿标准,督促各地高标准办好小煤矿;制定安全事故关闭淘汰办法,建立较大事故和事故多发煤矿淘汰退出机制。
6、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加强安全监管干部培养交流。积极探索建立总局、煤监局机关、省安监局、省煤监局、煤监分局各层次干部的纵向和横向交流机制,扩大交流面,增加交流量,促进安全监管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强化培训、公开选拔等方式,调整充实安监干部队伍,改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逐步改进和提高安监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满足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努力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安监干部,创造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切实增强自身热爱安监事业、奉献安监事业的责任心和奋斗精神。积极开展安全监管监察理论研讨。紧紧围绕党中央
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科学选择和确定研讨课题,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动安全监管监察理论、方法和手段创新,确保既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
第四篇: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全县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当前,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内部因素、外部的客观环境、历史沉淀的痼疾和形势发展变化等多个方面。
第一,非正常利益驱动。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的业主为节省安全技术培训、安全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开支,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压缩安全成本。务工人员由于受家景贫寒和谋生技能单一所困,在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被动进入明显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作业场所。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动力。
第二,安全意识薄弱。一些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的违法者,又是生产事故的受害者。从事于矿山、建筑施工等劳动密集型高危行业的大多是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没跟上,一些企业甚至没进行任何培训就督促他们上岗。
第三,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与公路的发展不协调,农村居民出行和农副产品交易必须依靠道路运输,但很大比重的农村公路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主要依靠摩托车、农用车等运输。
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尽快完善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尽快建立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时加快有关行业或领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四、完善客运市场安全运作体制机制。推行“经营公司化,调度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逐步取缔客车单车挂靠经营。加大农村客运市场整治力度,优化运力结构,确保运力有效调配,采取开设“赶集”班车、学生专车和学校错时放假等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农村客运高峰和学校放假期间运力和运量的矛盾。
六、加大企业资质安全淘汰、事故处罚力度、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道路“生命工程”和学生专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等审查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七、强化行业安全管理责任。按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加大事故处罚力度,严厉追究安全生产不作为的责任;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进一步强化公安、交通、建设、安监、质监、旅游、国土、水利、农机、林业、电力、教育等负有专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构建综合治理的齐抓共管格局。
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完善乡镇安全监管体系,赋予乡镇安监机构执法权,加强一线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推行社区、村安全生产工作划片包干的“网络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安全“三同时”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台账及生产环节和各岗位安全质量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制度、风险识别及安全评价评估制度、风险保证金及工伤社会保险、责任保险制度和从业资质安全淘汰机制等保障措施。
第五篇: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及措施建议[范文模版]
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及措施建议
国家和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集中体现,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事业单位中逐步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与经济工作的关系趋向融洽。
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催人奋进,安全事故的出现令人焦虑和不安。加强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安全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剖析,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措施和建议
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必须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要求去实现安全生产。
1、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
《安全生产法》在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了积极的调整,成立了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此可见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及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国的法制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开展安全工作就必须认真坚持这项原则。《安全生产法》的是我们开展安全工作的指南,其对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完备细致的规定。
2、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
企业如果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加之设备老化、安全设施不健全,常有生产事故发生,并导致生产作业人员伤害。经过认真反思和学习,不断加大了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体防护的资金投入,为生产中的关健安全设施配备安全保障系统。
3、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很多,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果。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安全人才的培训,特别是高级安全人才的培养,安全研究工作还处于落后地位。在当前大力提倡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发展安全工作的社会环境下,急需掌握安全知识、勇于献身安全事业的安全专业高级人才。来促进安全科技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只有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具有丰富的安全技术队伍和人才贮备,才会使我们的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是关健所在。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员工文化素质低不是管理者的问题,但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就是管理者的责任。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工作,勇于献身安全生产这项光彩事业,刻苦钻研安全知识,积极应用安全科学知识改善生产安全状况,加速安全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就一定能创造安全工作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