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是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
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象。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象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在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即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最好采用边讲解边画简画的方式比较合适,以弥补课件的局限性。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神秘星空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神秘星空
今天上了《神秘星空》一课,总体感觉还比较成功。一开始我出示古代帛画星空图,让生对此观察并说说上面有什么,由此联想到你心目中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并让生进行回答。这一环节使生能够展开回忆,很快的就进入状态。紧接着,播放星空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浩瀚的星空,进行此项能让生更清晰地观察和认识星空,了解宇宙的特点。接着就是介绍著名艺术家和小朋友对星空瑰丽、美妙的联想的描绘,使生知道了浩瀚的星空如何去表现,拓宽了表现的空间。最后出示用刮蜡法制作的星空图,先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再讲解刮蜡法的制作步骤,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宇宙的特点,而且还学会了制作刮蜡画,由于方法的奇特大部分同学都已掌握,个别同学由于课下没准备好刮蜡纸而耽误了时间,使作业未完成,对这部分同学要求下节上课之前完成。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未来家园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未来家园
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还要融入生活中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在探讨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后,接着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到其他星球上去居住?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出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及环保问题,以及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把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世界价值观。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开发新能源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开发新能源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第一种方式: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第二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降落伞教学实录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14.降落伞
一、谈话导入
师:第一次和同学们合作,总得给大家带点礼物吧,老师这里准备了两段录象,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中国跳伞女兵演习录象。
师: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录象,你有哪些感受呢? 生:我觉得她们太勇敢了!师:老师相信你长大后会更勇敢!
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神舟6号”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实况转播。师:返回舱一共打开几个降落伞? 生:一共打开3个降落伞。师:为什么要打开这么多降落伞? 生:为了使返回舱能够安全着陆。师:同学们,这两段录象精彩吗? 生:精彩!
师:老师期待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师:这两段录象中,人或物体从高空落下时,都使用了哪种工具? 生:降落伞。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研究„„ 生:降落伞。
评:情境的创设是科学课的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让学生观察到受课堂限制而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从降落伞的作用导入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它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讨论。
1、观察发现。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降落伞,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图片。
出示“运动翼伞”、“投物伞”、“航天回收伞”、“新型伞兵伞”的图片。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有哪些发现? 生:降落伞上面都有一个面。师:这是伞面。
生:降落伞上都有一些绳子。师:这是伞绳。
生:绳子下面都有人或物体。
师:因为他们都由绳子悬吊着,所以叫做悬吊物。生:降落伞都是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缓慢下降的。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伞面、伞绳、悬吊物是降落伞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降落伞”? 生:想!
2、动手操作。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为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可以将细绳用胶布粘在伞面上。悬吊物可以直接用细绳系起来,用5分钟时间能完成吗? 生: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其中。
3、亲身体验。
师:同学们都已经做好了“降落伞”,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想亲自放飞自己的“降落伞”。教师出示注意事项: ①注意安全;
②为便于观察,小组内同学一起放飞;
③放飞中不仅观察自己的“降落伞”,也要同别人的“降落伞”比一比; ④观察“降落伞”的运动,准备交流。
学生放飞自己的降落伞。[小学教学 设 计 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科学教学实录] 师:通过亲自放飞,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评:预设是科学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与生成相辅相成的,我们一方面既要保证课堂探究的大方向,这就需要预设,另一方面我们也期望孩子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生成。提供给孩子有结构的材料,这就是预设,这里的预设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让孩子们发现问题,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不一样;二是为了隐藏一些影响下降快慢的一些变量。
4、交流猜想。
师:那么你能猜想一下哪些因素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吗? 生:可能和伞面的大小有关。(板书:伞面大小)生:可能和伞面的材料有关。(板书:伞面材料)生:可能和伞绳的长短有关。(板书:伞绳长短)
生:可能和悬吊物的轻重有关。(板书:悬吊物轻重)
师:这都是我们观察以后的猜想,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小组讨论,选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实验方案。我的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我的结论 是否验证了
你的猜想?
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汇报。(留足思考时间)
教师了解到第1小组研究伞面大小,第5小组研究伞面的材料,而2、3、4、6小组都是研究悬吊物的轻重这个变量。
师:没有小组研究是否与伞绳长短有关,说明有难度,哪个小组能够勇挑重担呢? 第3、6小组改变意见研究伞绳长短这个变量。
评: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没有小组研究的伞绳长短这个因素,教师这里运用了激将招标的方法,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因素有小组研究。
师:请小组长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材料盒,小组合作再次制作“降落伞”。小组合作,教师参与。
师:亲自放飞,重点观察小组内的两个“降落伞”的下降速度,验证你的猜想。集体交流,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
三、联系实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降落伞,那你知道在哪些地方能用到降落伞吗? 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五、拓展活动。
师:我这里有一个鸡蛋,但你不要把它当作鸡蛋,你把它当成是“神舟六号”返回舱,请同学们制作一个“降落伞”,要保证这个鸡蛋能安全着陆。学生设计出制作方案,集体交流。
师: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的方案,制作出这个“降落伞”。师: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评:设计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既要考虑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又要考虑到动手制作能力。但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停留在了口头设计上。如能在前面挤出一些时间来,在这里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去设计制作降落伞,让鸡蛋安全着落,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