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

时间:2019-05-12 04: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

第一篇: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

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障碍点的分析和问题的设计

周联春

本人准备选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教学设计。本课题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学好这个课题,为今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物料问题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包含的一个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等等,这些在化学科学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石。

为了做好教学设计,我用如下方法调查学生学习起点和障碍点。首先要分析清楚教学内容和设计好教学目标,再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目标达到的程度。在学习内容的层次关系中,分析清楚,什么层次的学习内容学生懂了,哪些层次的学习内容学生还不清楚,在它们之间的临界点,就是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起点。

障碍点的分析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生活经历上进行分析,找出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有偏见、抵触情绪,是否在生活中经历了某些事例与化学原理相违背。

本节课我班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呢?学生们通过第一到第四单元的学习,初步有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我为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⑵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学习兴趣;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的内容有:从实验如何得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一定会守恒?如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本课学习时学生的障碍点。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的认知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在物理学中认识了能量守恒的知识,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了一些化学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脉络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通过红磷燃烧实验、铁丝与硫酸铜反应的有关实验现象以及天平是否平衡,提出问题:

反应前后四组数据是否有改变?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的结论是否有普遍意义?通过分析数据推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的结论是有普遍意义。

3、通过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提出问题:它前后的数据为什么会不同?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及看法。

4、介绍波义尔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波义尔没有得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分析,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相当重要。

5、通过书写碳与氧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各式,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通过分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第二篇:《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青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比较青蛙多次弹跳的距离。难点:知道裁剪纸带的方法,纸带的长度代表着青蛙跳远的距离。【器材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1只玩具青蛙、1条纸带、1支彩笔、1把剪刀、1个胶棒、1把直尺。

每两名学生:1张对开大纸。【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一)导入。游戏:跳远比赛

(游戏说明:请高矮不同的两位学生到讲台前的空地进行跳远比赛,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比赛完成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他们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问题二:他们是怎么做到公平的? 问题三:怎样知道每个人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和标记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二、探索:青蛙跳远比赛

(一)试玩玩具青蛙。1.体验青蛙跳远。

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熟悉青蛙的玩法,尝试进行起点和终点的确定和标记,并理解青蛙跳跃的距离就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二)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教师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一条终点线和一个青蛙,让学生注意青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三)青蛙跳远比赛。1.发材料。2.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四)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1.比较自己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青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青蛙跳远距离,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3.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谁的青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青蛙。

三、研讨

1.教师提问:在小组中,谁的青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2.提问:

(1)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们为你提供了有关青蛙跳远的什么信息?(2)你的青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设计意图:①认识纸带表征距离的作用;②确定起点和终点进行比较的重要性;③拓展思维,学会比量的多种方法。)

【板书设计】

起点和终点

共同的起始线、终点线公平

起始线

【相关表单】

青蛙跳远记录

姓名:月日

第三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吴宗志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 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以往的观念中,有许多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教师永远是对的,是权威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第四节乙炔 炔烃时,把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这一不饱合烃的性质,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及溴水的反应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用实验来回答自已的问题,而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意 外情况也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和别人的一样?为什么你的实验和别人的不一样?答案能在书本中找到吗?如果不能在课外能找到答案吗?同时在乙炔燃烧的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乙炔的燃烧火焰与乙烯的燃烧现象不同,这也同样激发学生去找原因,还有在乙炔的用途中提到它有果实催熟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又能否在化学方面找到原因?如果不能应从那个方面找到答案呢?由此可以让学生上网或是请教权威人士。从而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权力,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进行新知识新内容的创新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轻学科重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在不断地进化、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此一来将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等、听、依、背。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内容时,其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实验中,在收集乙酸乙酯时只考虑产物中有乙酸,为此本人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一实验。设计如下问题:在产物中可能还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适宜的温度?如何能够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 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充分利用好教材

在新编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新闻记者资料、家庭小实验、选学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已阅读,或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有关学习及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及自学的能力。如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烷烃中,有一个自制烷烃分子模型的家庭小实验,就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 对烷烃结构的进一步了解,还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而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却相差较大,其中兴趣优为重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分组实验,则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验的处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样版实验,这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科学性。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时,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们除了可以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还可以将其通入其它有色物质中。而对于二氧 4 化硫的污染问题,也可组织学生定期对某一植物或某一材料喷二氧化硫,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3、让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即是生活,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电解池的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了解最初的原电池发展史,组织学生到电池厂参观生产车间,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又是一个如何复杂的生产过程,实际生产中又是如何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的,从而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从校园走向生活、社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考文献1、2、龚春燕.创新学习的方法,中国教育报 张方国.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

第四篇: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李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音乐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提倡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活动评价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1、利用“音乐小擂台”不断加分

开学初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每节课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音乐小擂台”的展示,根据表演水平进行适当加分,一直加到学生认为满意的等级或分数为止。

2、自选强项展示

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差异性,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二、凸显合作性,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一起成长的乐趣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要求。因此,我设计了一些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的评价方法,事实也证明学生在合作中进步最快、最大。

1、小组竞赛和小组合作

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建立和追求共同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音乐潜能。开学初我们就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音乐分组,人数不限,每组人员分工合作,并给自己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明星的感觉,上课时按纪律、参与、表现等给每个组合打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对对碰”

富有情趣的考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中、高年级我用“班级音乐会”来取代传统的考试。这种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而且能激发他们参与考试的兴趣,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考试氛围,卸掉考试的心理负担。

三、注重过程性,让学生关注自己音乐学习成长的历程

新的课程目标除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外,还把“过程与方法”也列入其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种评价理念淡化了教育的功利意味,更符合教育的终极关怀。

1、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

在课堂上运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来鼓励和激励学生,一句简洁、艺术的口头评价,有可能就让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进步,建立起自信,也可能带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它也可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这一切的可能就来自于我们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但也就是这些平凡却又智慧的评价,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教学契机,使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2、每一单元结束时,学生之间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

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测评和互评。刚开始,学生喜欢戴有色眼镜去评价别人,互相指责,夸大别人的不足,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找自己的不足,说别人的优点,学生慢慢习惯用“赞赏”的眼光去评价其他同学,使被评价的同学由于受到同学们的肯定,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主动性得以增强。

音乐是美好的,它属于每一个人。作家王蒙说:“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地爱着生活的人。”作为音乐教学的“评价”,“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与兴趣,学会欣赏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我们的“评”才是富有“价”值的。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 - 副本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学校教育并不只是“文科”的教师职责和任务,“理科”教师也要在其中有所作为。“理科”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在教学中真正体现“理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和理念,真正领会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精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内容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道德水准的日趋下下滑,某些人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社会公德良俗被某些人肆意践踏,所有的这一切,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对于此种现象,作为育人主角之一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通过对各种道德事件和现象的分析,我认为物质文明的迅速、大力提高和精神文明的下降、缺失与我们教育的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为己任,坚定不移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为此,我在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师普遍认为的在德育教育中不占优势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我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数学课就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品德培养是语文课和思品课等“文科”的任务的偏激的观念。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些名言至理都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完全数学课堂教学中完全可能、完全应该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关键是

要转变数学教学单纯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陈旧观念!只有抛弃了这种落后的观念,才能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且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深入,要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正在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其次我通过深刻解读文本和数学教学大纲,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中德育因素,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学教材中一切可以、可能、可行的积极因素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要有心,数学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就很容易发现,只要有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必有所获!疏理新授知识点,确立本年级段中每一课时的德育教学目标,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和理念,真正领会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精髓。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就要求自己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意识,随时准备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我主要的作法是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内容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一、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各种表象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动和批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如态度是否端正,书写是否认真,是否有照抄的现象,未完成作业的原因等各种因素和情况,利用课前纠错环节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因它能及时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触动较大,因此学生的认同性较高;所以对学生的教育起效迅速,学生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二、利用例题,习题,结合教材中丰富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在课前对例题,习题和插图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找到其中的德育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地教育。例如,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68页例题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70页中丰富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利用第十一册教材124页 的”纳税、利息”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合理储蓄,利国利民的教育等等。只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去发现其中的有德育因素,并认真充分地做好准备,那么就一定可以利用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部分内容介绍了从古到今中国对世界数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数学专著,有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有在整数的性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华罗庚等,利用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和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上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为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通过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到充实与激动,要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后不仅是自己的数学素养有所

提高和进步,更是自己的品德得到洗礼与升华。例如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编写真实地发生在本校、本班的正反事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小树立助人为乐,做事认真等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编写有关我县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等系统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并帮助其树立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勤奋学习的信心。通过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地了解,帮助学生改变对周围事物的不客观,不全面的偏见,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认识,使学生个别或部分已发生扭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矫正,使学生在以后的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识大体懂大局,不为一些不良因素所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始终行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

五、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定要把握好“度”,切不可将数学课上成“思品与社会”课或语文课而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分清主次,从宏观上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谐地统一在数学教学中,使矛盾的主要方

面和次要方面均能得到恰当地照顾,使矛盾得以妥善地解决。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今天就是我们祖国的明天!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然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科、二科,更不是一次、二次就可以完成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求不仅“文理”科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经过多方面因素的点点滴滴地积累和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尊重多元4个方面;(3)处世方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乐群合作、好奇求知、主动进取、崇尚科学4个方面。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分析是综合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一些学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2)一些学科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集中于学科学习等;(3)一些学科没有处理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情感态度目标,使目标流于行为说教;要么过于强调价值观目标,使目标流于知识灌输。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包括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心独特的感受、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客观的认识,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中所要涉及到的内容。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解读学习,纠正了我们以往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狭隘认识。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保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且是三个紧密联系的方面。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开展中,切不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单独强化某个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这样做,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还可能给自己的实际工作造成阻碍,甚至偏离了本来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任何一个方面的表现都将影响到其他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造积极因素、大胆发现积极因素,并竭力将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施加到学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和能力等方面,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性。引文规范,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字数不超过5000字,统一用A4纸打印,稿件正文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标题统一用“三号黑体”,副标题用“小三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标准页边距。

下载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起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5篇)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故事力”培养的实施方案东平县实验小学为贯彻落实县教研中心《关于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故事力”培养的实施方案》的精神,根据《义......

    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以前那种太重结论、单一的评价标准显......

    《我在集体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中的第三个主题 教材分析: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对学生学习错误中的教学反思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

    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对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对教材、学情及教学理念的分析 通识作业三要求大家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大家很努力,多数老师能认真完成,一些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但在展示过程......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培养 荣县乐德职业中学校 晏文斌 电话:*** 【内容摘要】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重......

    我在学习中长大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第一课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

    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