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
为加强和规范机械工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结合机械工业的特点,我们组织制定了《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0年10月24日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对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目的是使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愿望的机械工业组织:
1.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危险及危害的因素;
2. 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 保证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 向社会表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
5. 谋求外部机械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 进行自我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
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机械工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危险性、复杂性。
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的意外事件。
2. 审核audit
判定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
3.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4. 危害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5. 危害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 事件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7.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ies
与机械工业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个人或团体。
8. 不符合non-conformance
违背作业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可能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问题。
9. 目标objectives
期望达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10. 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tety
保护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免受职业性伤害,以及保护国家财产免遭损失的活动。
1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为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以保证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计划、规划的实施、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
12.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13.绩效 performance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组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14. 危险risk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环境和状况。
15. 危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程度分析计算,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16. 安全safety
不受损害并不受可能被损害的威胁。
17. 可承受的危险tolerable risk
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18.安全性评价safety assessment
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生产作业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
19.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识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20.危险因素 danger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21.特种与危险设备 special and dangerous equipment
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22.特种作业 special work
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1. 一般要求
图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要素
组织应建立并有效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2.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图2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组织应有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宗旨和方向。方针的发布、实施与修改应符合程序。
最高管理者应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作出承诺。
方针必须形成文件,并传达到每个员工,使之清楚自己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证付诸实施。
3. 计划
图3 计划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组织应参照《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安评标准》)或其它科学方法,制定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及方法,做到:依据作业场所情况确定危险级别;与运行经验和控制危险的措施相适应;明确培训需求和生产运行控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监测,保证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内容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危险性作业;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特别是特种作业、临时用工、外来人员的活动;组织内或由外部提供的机械、电气、热工、易燃易爆等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组织内的建构筑物、工艺工装、工模夹具、产成品、原辅料等危险建筑物;劳动卫生及作业环境,特别是有毒有害作业场所。
在确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组织必须考虑危险评价和控制结果,并对此形成文件。
(2)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组织应严格遵守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将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3)目标
组织应制定各内设机构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标。制定工作目标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规章;优先考虑消除与控制重大危险和危险因素;组织的规模、经营、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等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内容包括:确定计划期内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各项指标;规定各内设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与责任;计划期内实现目标的方法、资源配置、专项经费、时间、责任部门和人员等。
组织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和检查,并根据组织的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方案,提供给相关方。
4. 实施与运行
图4 实施与运行
(1)机构和职责
为有效地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应依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界定组织内设机构和各岗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和权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计划、实施、控制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对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负全面责任。
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1名副职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并明确其承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副职负责组织建立、实施与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组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培训教育
组织应依据员工教育、培训和经历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员工应具备完成本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务的能力。
培训教育的形式: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
训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教育;复工教育;全员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及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的其它培训教育等。
组织应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遵循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会对组织的生产、经营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带来的影响。
(3)协商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协商与交流制度,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交流。协商与交流活动应有员工代表参加。员工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是: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制定与评审;参与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现状的讨论;了解危害、危险情况和控制措施;了解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听取组织最高管理者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工作报告;了解组织内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和员工代表的组成情况及职责;在安全卫生事务上享有代表权。组织应注意收集和听取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4)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
组织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程序。对文件和资料的收发、复制、归档应进行登记,以便检索;文件和资料应根据重要程度和使用范围分类;明确文件和资料管理的责任人;有符合条件的保管场所。
组织应保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得到现行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用失效的文件和资料。
(5)运行控制
组织应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危害和危险因素,确保其运行不偏离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对特种作业、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与贮存、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与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规范;对容易引起差错或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情况,应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本质安全;对特种与危险设备要明确专人负责,按照使用说明书定期保养和维护;对于组织购买使用的危险物品,应严格管理。
运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电气、热工、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保险装置及作业环境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和使用;产成品、原辅料的流程与摆放,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危险作业与有毒有害作业点;危险与危害类物料的采购、贮存、搬运和运输;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承包或租凭商的资格条件及其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安全标志、指示与信号等装置,以及其他应控制的运行过程与活动。
若相关方的危险因素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有影响时,组织应制定防范措施,并告知有关员工。
(6)应急预案
组织应对潜在的易引发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要建立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与医院、消防、救助中心等机构联络畅通,适时进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预防或减少事故伤害。
5. 检查与纠正措施
图5 检查与纠正措施
(1)绩效考核与监测
组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的绩效考核与监测制度,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进行定性考核、定量测量并监测,及时发现生产和运行中“不符合”,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绩效考核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模式。主动的绩效考核重点是监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被动的绩效考核重点是对以往组织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职业病、事件和其他不良的职业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参照《安评标准》等方法进行绩效考核与监测,并对其结果按要求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按规定程序处理,同时要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必要时向相关方提供分析报告。
绩效考核采用的测量、监测仪器设备应保持完好,并设专人负责维护、校正和保养。对仪器设备检修与校正要作记录并予以保存。
(2)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不断改进工作,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组织发生事故、事件和“不符合”后,要查清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对潜在的重大危害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时修订应急预案、预防措施和有关程序文件,并应予以记录,明确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督促检查。
(3)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记录管理工作制度。需要保存的记录内容包括:事故及事件;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价;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考核和监测;特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和职业病体检;特种与危险设备检验与维修;“不符合”的认定与纠正;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与实施情况;紧急事件与应急措施;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情况;组织确定的其他记录。
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明确保存期,做到字迹清楚、标识明确。保管的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
(4)审核
组织应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方案,组成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应由经过培训并具有资格的人员组成,审核人员与审核对象应无直接关系。
审核目的:判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针对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对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的有效性。对以前审核的结果进行评审;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应对各部门、各要素进行内审。当体系出现重大变化或组织发生严重事故时,要及时审核并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审核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建议,并跟踪检查“不符合”的整改情况。
6. 管理评审
图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工作,当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组织发生重大事故时,可以临时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内部审核报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计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事故、事件和“不符合”的调查与处理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实施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保障情况;相关文件是否应修订;对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的评价。
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结果,以及实际情况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等。
修定后的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得到各相关方的认可。
来自: 安全管理网()详细出处:http:///Laws/Trade/Machine/200810/2957.shtml
第二篇: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对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目的是使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愿望的机械工业组织: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危险及危害的因素;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向社会表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
5、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进行自我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
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机械工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危险性、复杂性。
二、术语和定义
1、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2、审核 audit
判定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验证过程。
3、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4、危害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第三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精选)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与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间的相容性,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概况
一、标准的建立
世界发达国家各自建立标准:1996年 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1996年 美国工业卫生协议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1997年 1)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
2)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议(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
3)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1999年 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HSAS18001实施指南》。
1999年10月 中国国家经贸委颁布了GB/T2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内容跟OHSAS18000基本相 一致)
二、标准的国际化情况
● ISO/TC176——87年发布ISO9000标准
● ISO/TC207——96年发布ISO14000标准
● ISO组织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努力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国际化
▲ 1996年9月5日—6日召开专门会议,44个国家及IEC、ILO、WHO等6个国际组织参加,未达成一致。
▲ 1997年1月又召开了技术工作委员会(TMB)会议,会议决定职业安全卫生暂不发布国际标准。
因此,目前职业安全卫生没有国际标准,各组织可选择相应标准进行贯标和通过认证。
三、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安全卫生
1、国际贸易的要求
世界各国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参与竞争,发达国家特别在意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廉派的童工,恶势的生产环境,间隔的厂房下生产的低成本产品,从而使竞争不平等。
2、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需要
3、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解决人权的问题
四、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现状
一、工伤事故 1、95年、96年两年中工矿企业因公死亡39099人2、98年工矿企业工伤事故15,372人,死亡146,660人
二、职业病
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至98年全国累积尘肺病患者达542041人(不能呼吸),累积死亡127147人。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新发现病人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
五、OHSAS术语与定义
一、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相应法规: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规定》
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二、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可理解为危险源或事故隐患,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这两方面因素,如液化器,氧气瓶。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1)物理性
2)化学性
3)生物性
4)心理与主观性
5)生理性
6)行为性
7)其他
三、危险:持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如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人员不能进入则认为不存在危险。
四、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识别危险源,辨识范围主要是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有害作业和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及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确定其性质,如桌子(拌倒人或火灾)确定是火灾还是拌倒人。
五、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说事件包括事故。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过失”。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六、职业安全卫生: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七、危险评价(风险评价):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是针对存在的危险源的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这种危害是否可接受。
可能性:采取数学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实现。严重性:通过工程学的方法分析。是否可接受的判断需根据相关的知识,如法律、法规及组织具体情况加以确定,一般说来,这个标准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八、安全: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经过危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么它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危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人们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九、可接受的危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
体系结构如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与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间的相容性,以便于组织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b)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
(e)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g)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
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
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3.2审核audit
见GB/T1900000-2000中3.9.1的定义。
3.3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注:该过程不必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4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5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quot;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
3.7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8不符合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9目标objectives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3.10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与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12组织organization
见GB/T19000-2000中3.3.1的定义。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绩效performance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1: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注2:”绩效“也可称为”业绩“
3.14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15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6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7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如图2所示。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方针应该:
(a)适合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组织其它要求的承诺;
(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4.3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4.3和4.4.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取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3.3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
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
方案应包含形成文的:
(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4.4实施与运行
4.4.1机构和职责
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会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
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作出适当的规定。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
--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4.4.7)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
--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
--风险。
4.4.3协商与沟通
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
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员工应:
--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见4.4.1)。
4.4.4文件
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b)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确保:
(a)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
(b)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凡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d)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
(a)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作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
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
--适合组织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包括4.6注中的”near-miss)和其它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足够的数据记录和监测与测量结果,以便对以后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如果绩效测量和监视需要设备,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处理和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采取措施减小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程序应要求,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组织应实施苍记录因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任何更改。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以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
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
应按照适于体系和组织的方式保存记录,用于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5.4审核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审核方案和程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以便:
(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1)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
3)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b)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
(c)向管理者提供审核结果的信息。
审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应基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应既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又包括实施审核和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外部。
4.6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管理评审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
关于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通知
国经贸安全[1999]9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委管国家局:
为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由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具体工作将逐步委托具有认证资格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承担。目前,在试点阶段先委托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认证机构)承担。
二、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三、企业实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自愿原则。如要认证,应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企业一般情况简介、企业安全情况简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
四、凡申请认证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已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运行达3个月以上的;
(三)在过去两年中,每个的千人重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低于同行业水平。
五、认证机构按有关标准审核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颁发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将审核报告、认证证书副本报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和有关省级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六、获得认证证书的企业应在每年1月份向认证机构报告其上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事故状况。对不按规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事故频繁的企业,认证机构视情况收回其认证证书。
七、认证机构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确保认证工作的质量。同时,要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为不断完善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不断把安全生产管理引向更深层次
晋城煤业集团郭爱堂
为了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面临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接轨,我们把“引深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探索长治久安之路”作为新课题来研究和探讨它,积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全过程,达到了“持续改进,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建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通过了中质协质保中心的审核认证。2001年,晋城煤业集团安全生产实现了双零,即百万吨死亡率和千人死亡率为零,创造了建公司以来最好成绩。
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培训,掌握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常识
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首先要掌握体系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建立体系打好基础。为此,我们突出开展了五个活动:
一是开展了培训活动。集团公司于8月14日—8月16日用三天时间举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知识培训班,共有199名同志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聘请北京正讯中心的专家教授来讲课,培训结束进行了严格考试。为了建立内审员队伍,集团公司于10月15日—10月20日对各单位推荐选送的130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内审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
二是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形式,加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集团公司各矿电视台开办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讲座,公司报纸和各矿安全简报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宣传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知识。此外,各单位还运用其它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知识。
三是开展了竞赛活动。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各矿在10月份都开展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知识竞赛。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共有6个队参加,每个队由三名同志组成,决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对于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是开展了考试活动。集团公司组织机关副科长以上一体化知识考试,共有550余名同志参加。集团公司工会印编了6000份一体化知识考试卷,由直接从事体系工作的人员参加答卷。五是开展了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四矿和西区中心共收集研讨论文217篇。并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44篇报送安监局。安监局把优秀论文汇编成册,编印了500本晋城煤业集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讨论文集,发到基层队组,供职工学习宣传。
2、抓基础,开展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工作
危险源辨识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危险控制决策与危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依据,是体系正常实施与运行的重要保证。这个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体系的成败。为此我们采取培训先行、典型引路、全面展开、定性评价等方式,对全公司井下所有生产区(队)、各矿地面生产单位进行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通过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四矿和西区建设中心共有127个井下单位参加,总计辨识4820个危险因素,经集团公司整理、归类后,确认为4316个危险因素,其中重大危险因素87项,不可容许因素7项,有20项重大和不可容许危险因素纳入到目标管理方案中。
(1)、我们聘请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矿的两位老师于5月30日对四矿和西区建设中心的井下区(队)和各矿地面生产单位的近150名从事体系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危害(因素)
辨识专题培训。两位老师就危害事件七个方面、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列举了大量典型事例,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危害事件及危害(因素)的辨识有了具体的了解,并基本掌握了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和原则,从而为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2)、为了搞好危害(因素)辨识工作,我们采用“典型引路、全面展开”的方法,首先在王台铺矿展开“危害(因素)辨识及危险评价”编写示范工作,北京正讯咨询中心和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矿的老师现场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各矿有关人员到王台铺矿现场观摩,参观学习。通过试点工作,为全公司开展此项工作摸索了经验。
(3)、根据各矿危害(因素)辨识和危险评价汇总情况,集团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专业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矿的危害(因素)辨识和危险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我们进行归类汇总,编写出全公司“危害(因素)辨识主要项目”下发各矿,要求各单位再次开展危险(因素)辨识和危险评价工作。为了随时掌握各矿工作进度,6月上旬,我们到五个单位进行督查、咨询和指导,从而保证了整个辨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专业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矿报送的危害(因素)辨识和危险评价汇总表进行了审核。之后,各矿根据最后的不可容许危险和部分重大危害清单,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报董事长审核批准。与此同时,我们把隐患排查工作与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引深了隐患排查工作。2001年,集团公司所属各矿共排查各类隐患30703条,其中A级10条、B级145条、C级30548条。在抓好危害(因素)辨识和危险评价的同时,我们又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识别工作,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识别,全公司共识别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1621条,最后经集团公司整理,确认为344条法律法规。为了搞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实现法律法规电子化管理,集团公司从北京购买了6套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光盘软件,除集团公司留存1套外,其余发到建立体系的五个单位。
3、抓策划,组织编写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正常实施与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搞好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我们首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策划:
(1)生产系统策划。我们都知道,矿井生产主要通过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洗选加工六大系统来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系统,为此,我们策划编写了7个有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控制作业活动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这7个控制程序是:《采掘工程设计控制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管理程序》、《采掘过程控制程序》、《一通三防控制程序》、《机电设备控制程序》、《井下运输控制程序》、《煤炭产品洗选加工控制程序》。
(2)辅助环节策划。煤炭开采往往会遇到地质构造、过老空、防治水、巷道贯通等特殊环节,同时,为了消除矿井开采对地面村庄、公路等设施的影响及相邻工作面的保安煤柱留设,我们策划编写7个有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控制这些特殊环节。这7个程序是:《矿井地质测量控制程序》、《高空作业管理程序》、《材料采购控制程序》、《设备、配件采购控制程序》、《爆破器材管理程序》、《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
(3)紧急情况策划。煤矿生产存在着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就目前煤矿而言,要想杜绝死亡事故是很困难的。煤矿是特殊行业,每当发生死亡事故都要进行抢救和处理,基于此,我们策划编写了4个控制程序,来保障发生紧急情况后急救处理。即:《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矿山救护管理程序》、《消防管理控制程序》、《工伤、职业病管理程序》。
(4)其它策划。安全生产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还策划编写了其它控制程序,即:《女职工保护管理程序》、《相关方管理程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安排,从6月初开始,我们抽调专业人员,采取分工负责,集体审核,分口把关的方式,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管
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在咨询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易其稿,反复修改,集体审核,最后形成了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编印成册下发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各单位、各部门提出的意见,我们对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形成了最后定稿,印发各单位。各矿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从本矿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工作手册,形成了与之配套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4、抓内审,搞好体系运行工作
开展内审是体系运行必须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搞好内审,首先要建立内审员队伍。通过集团公司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班,我们择优录取130名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内审员,组建了内审员队伍。
为了验证体系运行的实际效果,为审核和管理评审提供、积累事实依据,我们按试运行的要求,对四矿及西区中心先后四次进行了内审。自9月10日体系运行以来,各单位在10月上旬组织了自查,在此基础上,由企管处牵头,安监局参与,于10月22日—26日对集团公司四矿、西区中心和公司机关进行了一体化第一次内审。在第一内审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共发现不符合59项,其中2项严重不符合(其内容是:①、救护队不知道迎检,②、工会正职未参加也不知如何办)。其它不符合项主要归纳为4个方面,即:①、法律法规清单未建立;②、机构职责不明确;③、文件资料收集不够;④、运行控制中各项记录不全。11月19日—25日集团公司进行了一体化第二次内审。在第二次内审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共发现不符合35项,没有严重不符合。各单位发现的不符合主要归纳为3个方面:①、目标完成监测记录不全;②、文件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③、运行控制中各项记录整理不够全面。11月7—9日,安监局组织人员对四矿和西区中心进行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工作专项检查。这次检查五个单位覆盖的167个科、区(队)。共发现不符合184项,其中严重不符合39项。184个不符合项主要归纳为5个方面:①、无岗位责任制;②、无危害因素评价表;③、方针目标未展开;④、无法律法规清单;⑤、无危险因素清单。
在此基础上,全公司通过了第一阶段外审。在第一阶段外审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存在43个问题,其共性问题表现在7个方面,即:
①、部分处室未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职能文件化、职责不够明确;
②、矿办小煤矿的关闭情况未能满足上级要求;及周围小煤矿开采对大矿的影响程度; ③、噪声污染控制程序没有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
④、公司办公室未对小车队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评价。
⑤、凤凰山矿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有些不妥,待推敲;
⑥、成庄矿属高瓦斯矿井,且连续二次发生瓦斯燃烧,应高度重视;
⑦、集团公司运输事故应加强管理。
针对43个问题,我们于12月4日下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分析,要求各矿举一反三,落实责任,对第一阶段外审中发现的43个问题,会议进行了明确分工,并把责任落实到单位和部门,要求所有单位和处室在12月9日前把问题整改完毕,并把整改情况报送安监局。会议对外审专家提出的4个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并达成了共识。这4个问题是:①、矿办小煤矿的关闭情况及周围小煤矿开采对大矿的影响程度;②、成庄矿属高瓦斯矿井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③、几年来,矿井运输事故较多,我们应加强管理;④、认证范围有待推敲。
5、抓配套,坚持五个统一
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了五个统一: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事故超前防范、隐患排查相统一。无论是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工作,还是隐患排查工作,目的都一样,立足于超前防范。在体系运行中,我们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井上与井下相结合,安检科与其它职能科室相结合。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隐患排查相结合。
(2)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管理方案与安技措工程管理相统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工作是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根据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结果,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管理方案。2001年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管理方案共安排36大项206小项工程,投入资金1210.32万元已全部完成。
(3)体系运行控制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相统一。如果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比作一个框,那么日常安全管理都能往里装。我们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都是用来指导安全工作的,都是用来为安全管理服务的。通过三个月的体系运行,各矿基本上能够做到把体系运用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使体系运行和日常管理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促进安全管理向文件化、程序化、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迈进。
(4)体系审核与月度、季度安全检查考核相统一。从去年10月起,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考核和职业安全卫生检查、内审,采用了统一标准、统一办法,统一尺度、统一口径,把程序文件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全部纳入到检查标准中,做到了月度、季度检查标准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相统一。
(5)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与安监系统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相统一。目前,集团公司安监系统安全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正在实施中,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初步将软件名称定为《晋城煤业集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使两者融为一体,并使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了审核发证。但由于试运行时间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2001年底,国家经贸委颁发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同时废止了1999年发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随着《指导意见》和《审核规范》的实施,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原来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使我们的体系与新标准接轨,使我们的体系更适合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通过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第五篇: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
OHSAS18001
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规范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Criterion
自 1999-1-1 起执行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管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控制其职业安全风险,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水准,也不对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详细的规范。
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以下愿望的组织: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风险和相关方可能遇到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
(2)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使自己确信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
(5)谋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和注册;
(6)对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的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活动和风险的性质、运行的复杂性。
本标准仅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而不适用于产品的服务安全。
参考文献
略。
3术语及定义
3.1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3.2 审核 audit
判定组织的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适用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见3.9)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
注:这里“独立的”并不必定意味着组织的外部。
3.3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从总体上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确认危险源(见3.4)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 事件 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注:无职业病、伤亡、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产生的事件也被称之为“未遂过失”,本术语“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3.7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ies
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8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作业标准、惯例、程序、规章、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差,由此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亡或职业病、财产损失、对作业环境的破坏或它们的组合。
3.9目标 objectives
一个组织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目的。
注:目标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0 职业安全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3.1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要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的资源。
3.12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组合,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有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每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 绩效 performance
一个组织基于其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的指标,控制其有关的安全卫生风险所取得的可测量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成效,注: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活动的结果的测量。
3.14 风险 risk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15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6 安全 safety
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ISO/IEC指南2]。
3.17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组织根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已降低到可接受的风险。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条款4叙述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要求。
图1成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要素
4.2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图2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承诺。
方针应该:
(1)符合组织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性质、规模;
(2)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3)包括至少遵守有关现行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和组织制定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4)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5)传达到全体员工,使每个人都认识到其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义务;
(6)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7)定期进行评审,确保其适宜性。
4.3 策划
图3策划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实施必要控制的措施,这些应包括:
——常规或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合同承包商和访问者);
——作业场所的设备,无论其是否由组织或外界提供。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及控制效果进行考虑,组织应形成文件,并保持这类信息是最新的。
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
——依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限加以界定,以确保该方法是预防性的而不是反应性的;
——提供由4.3.3和4.3.4所规定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的辨识和风险的分级;
——与运行经历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一致;
——为确定设备需求、辨识培训需求和(或)进行运行控制提供依据;
——提供所需措施的监测,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适时性。
4.3.2 法律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识别和获取它应遵守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保持这些信息是最新的,应将有关法律和其它要求的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相关方。
4.3.3 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自身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并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4.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文件化的:
(1)规定组织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职责和权限;
(2)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和在计划的时间内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如有必要,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应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4.4 实施与运行
图4实施与运行
4.4.1 机构和职责
从事管理、操作和验证的人员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为便于实施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他们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应被界定和文件化,并予以传达。
职业安全卫生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任命一名成员(例如,在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会成员)承担特定职责,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正确实施,及完成组织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的要求。
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组织任命的管理者应被规定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1)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
(2)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该表明其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4.4.2培训、意识与能力
全体人员应具备完成可能对作业场所内职业安全卫生带来影响的任务的能力,应根据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经历,对能力进行判定。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使工作在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程序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工作活动中实际或潜在的职业安全卫生后果,以及个人行为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安全卫生效益;
——在执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程序,实现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见4.4.7);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培训程序应考虑下列不同层次的需要:
——职责、能力及文化;
——风险。
4.4.3 协商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与员工的其他相关方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交流。
员工的参与和协商计划应形成文件,并向相关方通报。
员工应:
——参与关于管理风险的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参与影响作业场所安全卫生任何变化的商讨;
——在安全卫生事务上享有代表性;
——了解谁是他们的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和特定被任命的管理者(见4.4.1)
4.4.4 文件
组织应以适当的工具如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1)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2)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注:满足实用和有效要求,文件保持最小化是重要的。
4.4.5 文件与资料控制
组织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的资料,从而确保:
(1)它们能够定位;
(2)对它们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3)凡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4)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的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5)由于法律和(或)知识保留的需要而保存的档案文件的资料,予以适当标识。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确定与所认定的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组织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加以规划,以确保它们在下列特定的条件下进行:
(1)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包括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
(2)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
(3)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的承包方。
(4)为了从根本上消险或降低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对于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作业组织的设计,包括人力的配置等建立并保持程序。
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做出应急预案情和响应,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和伤害。
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
4.5检查与纠正措施
图5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进行常规监测和测量。这些程序应该提供;
——适用于组织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相适应的监测;
——预防性的绩效测量,监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遵循情况;
——反应性的绩效测量,监测事故、职业病、事件(包括未遂过失)和其它不良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历史证据;
——足够的数据记录和监测与测量结果,以便对以后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如果绩效测量和监测需要用到监测设备,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这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应将校准和维护活动及结果的记录予以保存。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1)处理的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2)采取措施减少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产生的影响;
(3)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4)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程序应要求,通过实施前的风险评价过程对所有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评审。
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对文件化程序的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4.5.3 记录及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安全卫生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
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保存和管理的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组织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5.4 审核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目的是:
(1)判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
① 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② 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③ 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2)评审以前审核的结果;
(3)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的信息;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应立足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前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如果可能,应由与所检测活动的直接责任人无关人员来完成审核。
注:这里“无关的”并不必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外部。
4.6管理评审
图6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的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发布单位: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 提出单位: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 起草单位: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批准单位:英国标准协会(B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