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4: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第一篇: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东湄小学 林美丹

这是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郑英老师写的一本书名。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特有幸福感,因为我觉得郑老师做班主任时一定是收获满满,心中如灌蜜,虽然做班主任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艰辛,但却有着一种累并快乐、幸福着的感受,而我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也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读着郑老师的《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中充满着对郑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要知道,郑老师可是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啊!凡是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更何况两个班级、连续7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埋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如此有滋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仔细品味,并且不断的反思。从郑老师的这本发自肺腑的言谈中,我读出郑英老师之所以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有收获,是因为她乐于班主任工作、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郑老师告诉我们,做班主任必须是自愿的,这个观念魏书生老师也提到过。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不会在碰到困难时抱怨、退却;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碰到挑战时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潜能;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与酬劳;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能够全心全意、集中精力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事业来做;也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能排除杂念,认真品味做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与享受。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细微处用心做班主任的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处处都充满教育和引导的契机。对照郑老师提出的两个板块,我不禁反思到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时间不长,却让我成就非凡。

我是乐于做班主任的,甚至认为做教师的倘若没有做过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就好比到北京没有到过长城一样遗憾。我一毕业就当班主任,经历了孩子们由懵懵懂懂到渐渐成熟的经历。尤其是我现在带的那个六(1)班。

2009年9月,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些孩子。六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至今仍记得报名时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面对几十双充满期待、好奇目光的情景。当时的感慨是:一群多可爱的孩子啊!

孩子就是孩子,对于学校里的规矩他们还是需要很多的引导和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对于学校生活有很多不适应,上课无所适从,下课不知所措,一下子孩子们手忙脚乱,家长们心急如焚。为了孩子们能够尽快适应这种生活,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我都会坐在电脑前认真回忆孩子们白天在学校好的表现,利用家校通平台和家长分享,同时也把自己学习到的好的家教经验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和家长共同学习,正确引导家长的家教观念。时间长了,家长就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了。

好的习惯在于培养,好的习惯在于坚持!家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很快帮助孩子们适应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们每天一到校渐渐养成自觉行为习惯。早晨,不需要监督,打扫的打扫,早读的早读,收作业的收作业,班级干部各负其责,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干。午饭后,30分钟的休息,然后在铃声的提醒下,孩子们进入自由安排时间:有的写作业,有的看课外书,有的享受水果大餐……

学习习惯的培养、自觉性的培养是重要的,但作为人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六年时间,孩子们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班级黑板报由男女生两组定期更换;学校常规检查人员我班居多;循环红旗总是花落我班;班级常规工作人人争着干;每到一个节日,孩子们总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班级有同学回老家了,孩子们总是恋恋不舍…… 每一次考试,孩子们总是用他们综合第一的行为说明:小学生要玩得愉快、学得轻松,才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

孩子们在沿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在健康成长,我自认为给予孩子们一个有意义的童年。孩子们长大了,是我该放手的时候了。和郑英老师相比,我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和郑英老师一样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相信孩子们会和我一样难忘这段我们一起成长的快乐时光!

——谨以此篇,纪念东湄小学六(1)班快乐的六年光阴

2014年3月30日

第二篇: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一辈子学做班主任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说实话:现在的老师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的,都特别害怕当班主任。为什么?因为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呗!今天这个家长找你理论理论,明天那个家长找你絮叨絮叨,不定哪天,孩子们又闹矛盾了,需要你了解情况、妥善处理。所以说:当班主任不仅仅是累,更多的是责任。我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有这样的感觉,但当我读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时,我的想法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心里立马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一辈子学做班主任,做一个像郑英老师那样优秀的班主任。

当我初次看见这本书名的时候,我就非常好奇:是什么人竟有这样大的魔力,把班主任工作做得这么有滋有味?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全书分两辑。第一辑:“在细微处用心”。郑英老师强调做班主任的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处处都充满教育和引导的契机。学生的名字、与学生的对话、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方式的艺术、和科任老师的合作、与家长的沟通等等,都强调了班主任工作的统筹与协调;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郑英老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书籍中展现的淋漓精致。一个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在郑老师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它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段情,也可以是一个故事,她把学生的名字用到了极致,成为了一种教育艺术。读到这里我感到了羞愧,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这么多年,自认为自己做得为心无愧,可如今和郑老师一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每次在开学初我都会尽快地识记每个孩子的名字,争取不把他们叫错、写错,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郑英老师却花了这么多的心思研究学生的名字,在名字上下苦功夫,让学生对她喜欢得不行,佩服得不行。与其相比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是多么得不到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有第四章《慎用、巧用这把双刃剑——惩戒学生的艺术》。在这一篇章里,郑老师通过一些小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把双刃剑用不好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坏处、会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身边的孩子也会时不时地犯个错误,每次遇到学生犯错,我也会仔细地听他讲事情的原委,可搁不住三天两头的都是他,这样我就失去了耐心和信任,对他有了坏印象,也难免会冤枉了好人。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课间活动时间,我正在办公室写备课,忽然我们班的同学冲进办公室对着我大叫:“老师,老师,王亚博和朿嘉宁打起来了!”同学们这种大呼小叫的做法让我在同事面前丢了面子,一种无名之火从心里窜了出来。“把他俩叫过来!”他们俩来到我面前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批,然后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王亚博。因为他就是我们班的“刺头”、“难缠户”,还被其他老师戏称为“风一样的男子”。因为他不曾走路,都是跑过来跑过去,从你身边经过就像刮了一阵风一样,一到下课我就为他提心吊胆的,生怕惹出什么大事。这不,今天这事一定是他先挑起的。不用说,处理的结果就是王亚博课文抄两遍,然后把教室打扫干净。不过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再见到我时,总是变得一声不吭,绕着路走。看见这种情形,我就私下里了解:原来是我那天错怪了他,他才会有这样的变化。我的心里不禁一怔:自己搞不清楚状况就随便处理学生,还会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主动找他谈话,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原谅了我。从那以后,他又变得开朗了。现在对照郑英老师说的那句话:慎用、巧用惩戒这把双刃剑,是多么的重要。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引以为戒,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本书的第二辑是“不走寻常路。”第八章《换一种方式定班规》写得真好:在这个章节中郑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把班级常规细则、班级常规工作等交给学生自己。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大多数人都能严格执行,这样班级管理就简单有效多了。为何我们身为班主任却总是舍不得放手呢?总是把自己累个半死,却还是事倍功半。如今,看了郑老师的这些经验之谈,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班主任工作有这么的技巧和学问,归根结底只要班主任工作用心做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这乐趣便来自于孩子们。

如果班主任工作有滋味了,相信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校园生活也会有滋味。郑英老师为我们这些班主任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我相信“活到老,学到老”,在班主任这项工作中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在这条幸福大道上开心地走下去„„

第三篇: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后有感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后有感

张海芳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俗话说得好: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却燃烧了自己。我敬佩老师,也衷心的感谢老师对我的培育之恩。所以,我也想作为一名教师。

07年毕业以来,我在众多行业里选择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行业,并一直从事着班主任工作。虽然做班主任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艰辛,但却有着一种累并快乐的感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刻开始,上班变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在管理这个班级两年的时间里,总有间歇性的情绪在阻碍自己班主任的工作,解决的方式只能是:谁都会如此,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当频率不断重复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工作瓶颈的出现,只是我能做什么呢?当生活变得无滋味,摧毁的将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多么可怕。

读了郑老师的《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中充满着对郑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要知道,郑老师可是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啊!凡是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更何况两个班级、连续7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埋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如此有滋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仔细品味,并且不断的反思。从郑老师的这本发自肺腑的言谈中,我读出郑英老师之所以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有收获,是因为她乐于班主任工作、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细微处用心和不走寻常路。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熟悉的地方探寻美丽的风景。不仅要学会在细微处用心,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而且在必要时要学会惩戒学生,当然善用、慎用这把双刃剑。班主任开展班级常规工作时,经常翻翻这本书,大有益处。这本书详细收录了班级管理的妙招,被誉为“一线班主任的实用宝典”。感触一:

“名字”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

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

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

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

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xx后面的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ppt,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列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感触二:语言的艺术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某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孩子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一位教育的农人默默耕种在教育的农田里,郑老师是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丰富着自己的农园。我想在自己的农田里也借上郑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努力去耕耘着自己的农园!感触三:变“疲于应付”为“工作艺术”

“班徽是一件„狄德罗睡袍‟”“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因势利导整仪表”“安排卫生,要公平也要效率”“三处着力,给力班干部”“班会课怎么上才有效率”“让人震撼的家长会”“每个学生都想上光荣榜”“黑板还有其他用处”“评语应该这样写”……

看着以上的一个个小标题,作为班主任的你我谁又会有免疫力不去读一读她的不走寻常路是怎样走的?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事,大家也在年复一年的做着,可也许你正做得心力交瘁。此时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头脑,让一些灵感的种子在咱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这些与众不同的班主任策略就是对症下药的“处方”,就是贴心的“小贴士”,谁都会忍不住决心在自己的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去试一试。

作为班主任,的确非常辛苦,可能一天有做不完的繁琐工作,面对一批批、一个个的充满期待、疑惑和幼稚的脸庞,我们不仅要学会处理问题,更要未雨而绸缪,郑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教育不应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不应是头疼医头,而应是通盘谋划,于细处着眼,把功夫做足,才能成就班主任的智慧,我们才能从工作中寻得快乐。

第四篇: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一)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细微处用心。”正如郑老师所说。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这是老师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二)庆克翠

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名字,在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普通,多么不起眼的一种代号,可在郑老师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机,通过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刊、桌签、暖色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也使老师在用心对待学生姓名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采撷,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维C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如何奖励与惩罚学生,怎样与科任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郑老师也能从具体的事例反思、总结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的艺术。通过众多的案例,我们发现郑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表现出的学识与智慧,这需要老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如果没有这些隐性的丰富来支撑,又怎能有那显性的精炼。对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电的愿望。

在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比较随意或依靠习惯,奖励两个本子、笔之类的,或发张小奖状了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声色俱厉地呵斥一番,甚至罚抄、罚站等粗暴地处理,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奖惩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郑老师在这方面发掘出了新活有趣、驱动内在、真情感人、得体适度的奖励艺术和依“法”施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的惩戒艺术,让奖励平中见奇,使惩戒令人信服,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与家长合作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管齐下,形成立体。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联系本”的形式。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无声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考虑,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的“狄德罗睡袍”——班徽,换一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因势利导整顿的仪表,公平有效的卫生安排等方面,独辟蹊径,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也让我们分享了过程的甘甜与幸福。

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每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门口时,总有一种无力感:教室里要么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马灯似的交各种作业,边交边大声说话,不是组长喊“交作业了!”就是组员叫“组长,作业本!”要么就是低着头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本子,还有的干脆站着看着大家发呆。本来应是书声琅琅的晨读,却变得像茶馆似的。不说吧,这大好的时光浪费,太可惜了;说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业啊!每每这时,我就在想,这种现象必须得改变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进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服教育外,始终没找到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这种现象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看了郑英老师如何阻止这一“破窗现象”的论述后,为她采取的解决办法而由衷地佩服,也为自己遇到问题,只知叹息而不求“解”的懒散惭愧和自责。

另一个就是关于“班队课怎样上才有效”.说实话,我的班队课,正如郑老师所说,已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随着国家对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班会课应成为常态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如何上好班队课,郑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凡事预则立”,让班会主题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题分为四大版块:生日、节日、爱国、机动,同时制定德育日历,将每月主题统筹安排,然后从“目标的唯实、环节的节约、活动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几个方面具体设计班会课。告诉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好班会课,也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于总结与反思,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

这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郑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从平时经历或看到过的教育案例中,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反复思考、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给我们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

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常常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还常常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郑老师回答得好:不是!是我们失去了一颗善感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对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个契机呢?只有我们有心,那些所谓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的困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熟悉的地方不缺风景,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郑英老师就有着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风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体会过的幸福。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执着如一地守望着这片教育的农田,浇灌出丰硕甘美的果实!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三)记得最初对郑英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个自喻――“教育农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给“作物”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用心享受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座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农夫乐园。这是一种做教师,尤其是做班主任的小确幸。

而时今,郑英老师更把它的班主任点点滴滴生活汇成经验,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中,用自己的细致到位和大家分享着。

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会进行提前的家访,却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 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 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 xx 后面的 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 ppt ,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例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大智慧的展示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哟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诶孩子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有时候,就是那灵机一闪,某一句话,某一点提醒了当局的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将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谁都会不愿离开,谁都会学着体谅,学着和谐,如此,都会有滋有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四)在这个假期,我读了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说实话,选择这本书来读,是它的书名吸引了我,因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班主任做得这么有滋味的。坦率地说,小学班主任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一个群体。既有学科教学的任务,还有繁重的班级管理事务和各种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刻开始,上班有时变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在一段筋疲力尽的时段,它会变得恐怖,折磨人的心智。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总有间歇性的情绪在阻碍自己班主任的工作,解决的方式只能是:谁都会如此,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当频率不断重复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工作瓶颈在出现,只是我能做什么呢?当生活变得无滋味,摧毁的将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多么可怕。在这样状态下读了郑英老师这本《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说教,不想满书生动的故事,案例让人不自觉都通读了一遍,顿时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

书中叙述的故事真如书名这般,有滋有味。下面是我节选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班队课,她和那个差班的学生探讨自信心的问题。她说:“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本来是很正常的交流,这时候有一个很天真的孩子举手发问了,她心里就在暗自转了一百个圈,估计要问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了。果然,那孩子问:“ 那我们学习不好,不是金子,是沙子,是不是就没有前途了?” 谁知,郑老师这个人,思维快得不是一点点,她直接接到,沙子也可以用来盖楼房啊,再好一些的话,你可以钻进贝壳,成为珍珠,不也是在发光吗?“ 这时,又有一个孩子问:” 那假如我们连沙子都不是,是烂泥咧?“ 这时候,郑老师发现,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刘春霖是谁吗?“ 孩子们摇头。她又问:” 那你们知道崇绮是谁吗?“ 孩子们又摇头。她说到:” 他们都是清朝的状元。“ 紧接着,她又问:” 那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嘛?“ 孩子们高喊:” 知道!“ 她接着说:” 那你们知道杜甫又是谁吗?“ 孩子们又兴奋地高喊:” 知道。“" 他们都是在考试中落第的人。所以,成绩好不代表一定的成功。反之亦然,成绩不好,不一定代表你一无是处。哪怕是烂泥,只要你肯花苦功夫,肯经受烈火的炙烤,你一样可以成为一件名贵的瓷器,流芳百世。” 郑老师就是这样去鼓励孩子的。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而生活不是战场,没有冷漠的硝烟,没有无谓的牺牲,没有一开始就决定好的结果。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作为班主任体味的就是这样一种有着涅槃的成长幸福,你和学生一起,不会孤独。这给我很大的启示。工作中的烦与累,往往很多时候是自己添加进去的。

用讥讽的语言来代替所谓的“黑色幽默”,效果究竟有多好?很多时候我们将学生看成是阶级里的另外一部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错误,会用放大镜放大很多倍之后呈现出来,若干次之后,即便是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烦躁而生气,结果只能是两者都受伤,这样的一个心结横构在师生之间,不改变方式,只能越行越远。然而,作为班主任的疑问又会接而来之,换种温柔的,于学生而言,效果却无法立竿见影,或者失去威信,在学生眼里只是一只“纸老虎”?这样想的老师肯定不在少数,这里郑老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简单而有效的道理故事。不多言,却能在无形中给学生很多空间去理解和体会。在今天做教师,不再是简单的孤独的教学,与学生更加有效的交流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唯有交流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带着好奇,带着激情的心,走近。有时候语言就是酿一滴神奇的蜜,学生会闻香而来。

当交流变得不再是障碍,学生可以懂得你的想法,班主任的工作将不再只剩下烦躁,更多的是彼此间建立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对立面也将瓦然崩解,站在一条线的我们,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看到这里我不禁也问自己,都在自己人氛围下的工作,还会没有滋味吗?有时候,就是那灵机一闪,某一句话,某一点提醒了当局的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将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谁都会不愿离开,谁都会学着体谅,学着和谐,如此,都会有滋有味!如果,更多的班主任有滋味了,相信更多的学生自然也就过得更加有滋味了。面对班主任工作,是“太烦恼”还是“有滋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自身。所以让我们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起来吧!

第五篇: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的读后感

篇一: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细微处用心。”正如郑老师所说。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这是老师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篇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名字,在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普通,多么不起眼的一种代号,可在郑老师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机,通过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刊、桌签、暖色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也使老师在用心对待学生姓名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采撷,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维C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如何奖励与惩罚学生,怎样与科任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郑老师也能从具体的事例反思、总结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的艺术。通过众多的案例,我们发现郑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表现出的学识与智慧,这需要老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如果没有这些隐性的丰富来支撑,又怎能有那显性的精炼。对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电的愿望。

在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比较随意或依靠习惯,奖励两个本子、笔之类的,或发张小奖状了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声色俱厉地呵斥一番,甚至罚抄、罚站等粗暴地处理,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奖惩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郑老师在这方面发掘出了新活有趣、驱动内在、真情感人、得体适度的奖励艺术和依“法”施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的惩戒艺术,让奖励平中见奇,使惩戒令人信服,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读后感《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

与家长合作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管齐下,形成立体。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联系本”的形式。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无声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考虑,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的“狄德罗睡袍”——班徽,换一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因势利导整顿的仪表,公平有效的卫生安排等方面,独辟蹊径,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也让我们分享了过程的甘甜与幸福。

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每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门口时,总有一种无力感:教室里要么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马灯似的交各种作业,边交边大声说话,不是组长喊“交作业了!”就是组员叫“组长,作业本!”要么就是低着头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本子,还有的干脆站着看着大家发呆。本来应是书声琅琅的晨读,却变得像茶馆似的。不说吧,这大好的时光浪费,太可惜了;说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业啊!每每这时,我就在想,这种现象必须得改变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进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服教育外,始终没找到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这种现象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看了郑英老师如何阻止这一“破窗现象”的论述后,为她采取的解决办法而由衷地佩服,也为自己遇到问题,只知叹息而不求“解”的懒散惭愧和自责。

另一个就是关于“班队课怎样上才有效”.说实话,我的班队课,正如郑老师所说,已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随着国家对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班会课应成为常态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如何上好班队课,郑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凡事预则立”,让班会主题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题分为四大版块:生日、节日、爱国、机动,同时制定德育日历,将每月主题统筹安排,然后从“目标的唯实、环节的节约、活动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几个方面具体设计班会课。告诉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好班会课,也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于总结与反思,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

这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郑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从平时经历或看到过的教育案例中,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反复思考、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给我们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

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常常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还常常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郑老师回答得好:不是!是我们失去了一颗善感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对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个契机呢?只有我们有心,那些所谓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的困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熟悉的地方不缺风景,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郑英老师就有着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风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体会过的幸福。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执着如一地守望着这片教育的农田,浇灌出丰硕甘美的果实!

篇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记得最初对郑英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个自喻――“教育农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给“作物”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用心享受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座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农夫乐园。这是一种做教师,尤其是做班主任的小确幸。

而时今,郑英老师更把它的班主任点点滴滴生活汇成经验,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中,用自己的细致到位和大家分享着。

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会进行提前的家访,却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 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 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 xx 后面的 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 ppt ,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例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大智慧的展示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哟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

下载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扑克游戏》有感:原来扑克可以这么玩[范文]

    原来扑克可以这么玩——读《扑克游戏》有感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扑克游戏》的书,它让我深有感触。文中盛旦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读可以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读《可以这样做班主任》有感 从教快20年了,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那一群只要没有考试压力永远是活泼可爱的学生,我好像从来没有厌倦,虽然遇到不如意时偶尔也会发牢骚,甚至想退却,但......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李珍 暑假,再读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好书就像一位哲友,等你再次拜访,就会给你又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黄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参加夏令营竟会改变一生。这是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的字,那本书就是《原来我这么棒》,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叫高小瑜的女孩!高小瑜是一个不了解......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1 亲爱的女儿,暑假里,在你的再三推荐下,妈妈也读了你最喜欢的这本书——《原来我这么棒》,这是一本校园励志小说,其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中的小......

    《你可以做得更好》读后感(精选合集)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可以做得更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

    原来,“错题”可以这么美

    原来,“错题”可以这么美 【摘要】错题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如何巧妙地利用“错题“资源,使之运用得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提高教学资源的再次开发的实效性,是值得......

    原来青春可以这么痛

    原来青春可以这么痛 在青春的岁月里 可以忘记有过的承诺 可以放弃有过的约定 可以把曾在生命中出现过的人所遗忘 可那些背影,那些笑容 都会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挥之不去,抹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