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宁乡县,地处湘中东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9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这里紧靠省会长沙,有铁路、常长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是长、株、潭通往湘中、湘西北之咽喉。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在2001年前,全县财政收入却不到2个亿。近年来,宁乡人紧紧围绕“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宏伟目标,大胆创新思路,强力攻
克难点,使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6家。到今年上半年,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企业363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0家,形成了“一体(经开区)、两翼(沩江东西两岸)、六园(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机械工业园、再生纸工业园、鞋业园)”的园区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什么动力让宁乡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走近宁乡,纵观宁乡的经济发展道路让我深有感触。
一、创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让宁乡的经济发展冲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使宁乡的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境地。而面对困境,宁乡人选择了“变”。他们开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突出引导激励机制,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实用的城市经营理念,理清思路,确立了“兴工强县”的战略。
一是创新机制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学习、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香港学习深造等多种渠道,灌输现代工业经济理念,强化全县领导干部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引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狠抓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加速园区内部现代企业化管理进程。采取一加五的公司运作模式。同时,让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入园区办公,并通过授权到位,全力促进园区封闭式运行,形成高效的部门联运网络,打造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环境品牌。
二是依托资源确定“兴工强县”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徘徊了多年后,宁乡人提出了以工业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龙头企业和品牌为依托打造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区、投入、品牌、人才、环境等六大重点环节。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了机电、食品、新材料、塑料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加加”、“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打造了“忘不了”、“圣得西”等本地品牌,为构建高规格、高品位园区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的规划,卓绝的远见,造就了宁乡城市建设与经济齐飞的雄伟气势。
近年来,宁乡人以全新的理念规划城市布局,以全新的机制推进城市建设,并以独到的远见、严谨的作风把握着经济园区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推进,高标准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点对接、快速融城”的科学理念,逐步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科学的城市规划为经济园区的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宁乡城区的开发建设中,他们遵循“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原则,聘请湖南大学的专家到实地考察,对县城进行科学规划与修编。他们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全新打造新城区,确定了向长沙靠近,辐射状发展的思路。并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科学布局经济园区,按照“长沙的区位、宁乡的成本”这一口号要求,修建了一条长10公里的金洲大道,把宁乡发展的主力平台向长沙城区推进了10公里。一条东起宁乡经开区,西连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长沙西线工业走廊呼之欲出。在科学的规划下,融城提质的愿望得以实现。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提升了宁乡城市及经济园区的品位。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宁乡人放眼未来、坚持不急功近利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了搞好城市建设,他们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通过多渠道融资,政府协调,采取争取贷款、垄断土地、资金统管、土地回报、招商引资以及分期付款的方法,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宁乡人在招商引资时,吸取以往因“穷人的孩子不挑食”导致园区建设没有品位、上不了档次的教训,坚持“四个不签”的原则,即规模小的不签(固定资产投入低于1000万元);有圈地嫌疑的不签;年内不能实现投入的不签;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签。有效地保障了入园企业的规模与效能相统一。
目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龙头产业逐步形成。但是与宁乡等具有优越地理环境、便利交通网络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通过对宁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至少有必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山区小城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请权威的专家到我县来作一个科学的、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全县居民的意见建议。规划
第二篇:宁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宁乡县,地处湘中东北部,全县国土面积29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这里紧靠省会长沙,有铁路、常长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是长、株、潭通往湘中、湘西北之咽喉。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在2001年前,全县财政收入却不到2个亿。近年来,宁乡人紧紧围绕“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宏伟目标,大胆创新思路,强力攻克难点,使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6家。到今年上半年,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企业363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0家,形成了“一体(经开区)、两翼(沩江东西两岸)、六园(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机械工业园、再生纸工业园、鞋业园)”的园区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什么动力让宁乡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走近宁乡,纵观宁乡的经济发展道路让我深有感触。
一、创新的思路,先进的理念,让宁乡的经济发展冲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使宁乡的县域经济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境地。而面对困境,宁乡人选择了“变”。他们开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突出引导激励机制,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实用的城市经营理念,理清思路,确立了“兴工强县”的战略。
一是创新机制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学习、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香港学习深造等多种渠道,灌输现代工业经济理念,强化全县领导干部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引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狠抓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加速园区内部现代企业化管理进程。采取一加五的公司运作模式。同时,让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入园区办公,并通过授权到位,全力促进园区封闭式运行,形成高效的部门联运网络,打造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家收费、一站式服务”的环境品牌。
二是依托资源确定“兴工强县”的产业结构。在县域经济徘徊了多年后,宁乡人提出了以工业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以龙头企业和品牌为依托打造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区、投入、品牌、人才、环境等六大重点环节。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借鉴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理念,逐步形成了机电、食品、新材料、塑料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加加”、“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打造了“忘不了”、“圣得西”等本地品牌,为构建高规格、高品位园区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的规划,卓绝的远见,造就了宁乡城市建设与经济齐飞的雄伟气势。
近年来,宁乡人以全新的理念规划城市布局,以全新的机制推进城市建设,并以独到的远见、严谨的作风把握着经济园区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推进,高标准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点对接、快速融城”的科学理念,逐步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科学的城市规划为经济园区的拓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宁乡城区的开发建设中,他们遵循“做一流规划、建一流城市”的原则,聘请湖南大学的专家到实地考察,对县城进行科学规划与修编。他们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全新打造新城区,确定了向长沙靠近,辐射状发展的思路。并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科学布局经济园区,按照“长沙的区位、宁乡的成本”这一口号要求,修建了一条长10公里的金洲大道,把宁乡发展的主力平台向长沙城区推进了10公里。一条东起宁乡经开区,西连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长沙西线工业走廊呼之欲出。在科学的规划下,融城提质的愿望得以实现。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提升了宁乡城市及经济园区的品位。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宁乡人放眼未来、坚持不急功近利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了搞好城市建设,他们坚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通过多渠道融资,政府协调,采取争取贷款、垄断土地、资金统管、土地回报、招商引资以及分期付款的方法,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宁乡人在招商引资时,吸取以往因“穷人的孩子不挑食”导致园区建设没有品位、上不了档次的教训,坚持“四个不签”的原则,即规模小的不签(固定资产投入低于1000万元);有圈地嫌疑的不签;年内不能实现投入的不签;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不签。有效地保障了入园企业的规模与效能相统一。
目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医药化工为主导的龙头产业逐步形成。但是与宁乡等具有优越地理环境、便利交通网络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通过对宁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至少有必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山区小城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请权威的专家到我县来作一个科学的、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全县居民的意见建议。规划编修完成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及时作好用地规划,使下一步的城市建设有更明确的目标。园区建设要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既要考虑企业入园的成本问题,又要解决园区的环境问题。没有园区的工业与有园区的工业发展绝对是两码事。只有园区的管理跟上去,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们园区来投资。二是全民招商的氛围要进一步强化,诚信招商的意识要牢固树立。全县人民都应该为招商引资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全民招商的氛围。对投资企业政府要诚信,干部要诚信。行业作风仍要加强,既要依法行政,同时也要对投资企业以一定的宽容,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产业结构要不断优化,充分发掘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坚决关停一批高消耗、低产出的竹木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山林的独特气候条件,发展药材种养业,与我县现有的医药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链。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由公司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保价收购,承担市场风险;农户则按合作种养指引原则,承担种养风险。既有利于做强做大医药化工产业,又能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坚信,有了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有全县人民的积极参与,我县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第三篇:如何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努力实现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落后者快速跟进,也不属于跨越。只有落后者跨过先行者的某个阶段才属跨越。跨越式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跨越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跨越式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是在结构调整基础上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眼前有增长并不等于有后劲,规模大并不等于结构优,速度快并不一定代表质量高。快了不用刀子砍,慢了不用鞭子赶,跨越发展应当是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二是创新的前提性。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全面创新,谋求先发效应,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优人一着,在机制创新上高人一等,在科技创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突破全面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打破常规,求新求为。三是非均衡性。跨越发展是一个时间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并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镇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今后三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结合三级工作会议精神和这次学习班的安排,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这是我们讲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之所以还要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感觉到,思想观念问题仍然制约着我们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开关。在新形势下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做到“四破四立”。
1、坚决破除“乡镇不能干大事,发展难有大作为”的狭隘观念,牢固树立“乡镇要有大作为”的强烈发展意识。华山镇可以建济南还没有的高尔夫球场、胶州市李哥庄镇能引进外资企业116家。我们通过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亲耳聆听了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脚步声,切身感受到经济发达地区人们观念的巨变。通过学习讨论和实地参观,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更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用更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真正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和全新的理念求发展的共识。
2、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发扬优势,增强必胜的信心和勇气非常必要;高瞻远瞩,放眼世界,横向比较,寻找和改进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尤为紧迫。对照经济发达地区的观念变革、管理模式、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猛醒直追,迎头赶上,坚决摒弃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年年走的自满意识,树立誓争一流的胆识和气魄,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发展。
3、破除等待观望、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济王路的拓宽改造、一中的扩建、明刁路的即将拓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任何犹豫徘徊、按部就班都将错失良机,任何头脑不清醒、措施不力都将贻误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千方百计抢抓市场,抢抓项目,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紧紧抓住多种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赶,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新机遇,开拓新局面。
4、破除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形式主义,牢固树立强烈的实干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新思路、新谋划才能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恪守为民之责,深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坚决克服封闭守旧,不思进取的不良作风,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决克服瞻前顾后、无所作为的不良作风,自觉做到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自觉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二、如何抢抓机遇?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题。要增强发展的危机感,激发创业的紧迫感,保持一种朝气和锐气。过去我们思维定势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最具震撼的感受是快进则生,中进则退,慢进则衰,不进则亡。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一轮发展。抓住机遇就可以快速发展,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机遇是一笔战略资源,好机遇胜过一大堆计划。
1、抢住机遇贵在一个“抢”字。古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时时都有新变化。良好的机遇稍纵即失,稍有懈怠和疏忽,它就会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青岛的城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所以几年时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在于他们抢抓了机遇。因此,我们要以以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拼抢意识及时抓住机遇,破除畏难发愁、缺乏自信的思想,树立迎难而上、克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坚决革除那种按步就班、被动应付、推诿扯皮、反映迟钝的拖拉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为契机,勇于“打头阵”,争坐“头班车”,在与先进地市的竞争与合作中,抢占新的“制高点”。
2、抢抓机遇须突出一个“敢”字。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敢为人先,不怕担风险,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精神力量。有的人在新的机遇到来时,总是瞻前顾后,等待观望,裹足不前,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也不动,惟恐越雷池半步。在精神状态上,萎靡不振,畏难发愁,甚至妄自菲薄,怨天尤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等安排,项目等上门,错失发展机遇。我们这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就是要破除那种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怕遭非议、怕改革创新过程中出漏子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冒、敢试敢干的创业精神,放开胆子,放开手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敢于追求一流目标,创造一流业绩,在新的机遇面前,为绣惠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大显身手。
3、抢抓机遇应立足一个“干”字。从前,有则“兄弟射雁”的故事,说的是兄弟两人一起去射雁,当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时,老大说射下来煮着吃,老二要拿回家蒸着吃,两人争来吵去,直到大雁飞远了,意见也没有统一起来,自然箭也没有射出去。空谈误国,清谈误邦,瞎谈误事。不干,再好的机遇也会在等待观望中丧失殆尽。因此,必须破除那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雄心壮志。要发扬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百折不挠,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迎难而上,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求真务实,不尚空谈,保持旺盛斗志,砥砺攻坚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篇: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之我见
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之我见
传统和新兴工业领域上的技术创新和提升成为了贵州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稳定、投资增加、调整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
经济的繁荣使得生活在贵州这片绿色土地上的人民享受着更加惬意的生活。据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均增长18%以上。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和环境资源。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包括林业、木材业在内的天然产业为蓬勃发展的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此外贵州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汞、铝、磷、煤、锑矿产资源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突出,在业内人士中有“五朵金花”的美誉。
根据自身的情况,贵州当地政府决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先进技术来提升如煤矿等产业的发展。保持经济繁荣和绿色生态之间的稳定和谐,这是贵州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六盘水市一直将煤炭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来进行规划和发展。自2000年后,通过关闭整合等措施,六盘水的煤炭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煤矿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能和产量。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六盘水的煤炭产业应该追求更高更大的发展。而现在就是我们实践这一目标的关键时刻。”六盘水市市委书记王晓光说道。
贵州仁怀高标准发展有机红高粱产业,有机红高粱是贵州茅台酒重要原料。为向国酒茅台提供充足优质酿酒原料,同时也为了给当地农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贵州省仁怀市在发展有机红高粱产业上下足了功夫。从2002年仁怀市开始实施“北种南扩”工程,到2012年,有机红高粱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公顷。
据了解,1986年国家农业部为支持茅台酒厂发展生产,确定仁怀为高粱生产基地县,并斥资120万元进行基地建设。至此,仁怀的红高粱生产踏上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仁怀市开始着手申请贵州茅台酒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当年就在北部的10个乡镇建立了近7000公顷的基地。2001年,茅台集团提出生产有机食品。由于生产有机食品对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仁怀市对如何向茅台集团提供优质有机红高粱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聘请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相关专家到仁怀进行实地培训。这一年,该市在已建立了7000公顷绿色食品基地的基础上,申请有机原料基地认证,首次就通过认证8000公顷。
在有机红高粱基地建设过程中,仁怀市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深化发展,走出了一条“订单式种植、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收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样不仅使传统的种植业得到了有力的订单式发展。而起还为酿酒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有力的解决了贵州茅台酒生产的原材料供应量。最终住进了种植业与酿酒业的发展。
一系列旨在延伸产业链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贵州的煤炭产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逐步向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产品深加工业转变,在煤炭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六盘水的煤炭产业又再次瞄准了一个新方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致力于把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做深。从过去单纯的原煤输出到煤焦,再到煤化工产品,向着煤炭产业的高端领域进军。不仅仅是煤炭产业,在其他诸如生物制药、能源、高新材料发展、保险业和旅游业等新
兴行业领域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贵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贵阳市乌当区已告别落后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园区。目前,工业园区已有27家企业被重新认定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7家上市公司,是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聚集度最高的工业园区。
除此以外,技术的创新也帮助其他新兴产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一条更加有效和适合生态发展的道路。从一个普通的磷化工厂逐渐成为在业内具有国际影响力,首屈一指的领军企业,贵州瓮福集团就是一个成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成功例子。
通过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15家单位组成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瓮福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独有模式。近年来,瓮福平均每年投入约3亿元进行科研,预计“十二五”期末,瓮福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率将达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从海相沉积型磷矿石中回收碘资源,使我国碘产量大幅增长。
贵州当地政府明确指出要将产业优化和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要素来抓,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完善这一过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贵州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完成民间投资1648.6亿元,同比增长69.8%,民营经济对全省地税收入贡献率达到61.4%。
在投资持续增长的鼓励下,贵州省社会消费热劲高涨,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0.75亿元,同比增长16%。
随着更多私营企业的入驻和贵州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贵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20万人,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据初步统计,这一数字将在今年年底达到33万人。
除此以外,经济的发展也给当地政府开展社会福利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保障。今年以来,贵州省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2亿元,各市州、县亦配套相应资金,规划并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145个,从石山区、深山区、高寒山区搬迁移民10.13万人;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17万农民学生;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1025.5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参保率达到95%;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万户。
对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几点看法。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非常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看贵州的问题,想贵州的出路,既要客观,又要有历史高度。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我们有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贵州的贫困,是富有中的贫困,是阶段性贫困,而不是根本上的贫困,因而解决贵州贫困问题的总体战略,是如何把潜在的财富转化成现实的财富,也即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发展潜力特别巨大的内陆省份。自然资源富集,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优势明显。能源资源储量大,水煤互济,组合良好。水电资源经济开发量为6020MW,已开、正开发量为1107MW,仅占18.4%,开发潜力较大。煤炭保有储量523亿吨,居全国第五。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分布集中,开发条件较好。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有28种,尤其是铝、磷、煤、锰、锑、金的优势最为突出。生物资源各类繁多,富有特色,是全国重要的动杆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野生经济植物在全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极大的开发价值。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巨大。上述对贵州贫困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证叙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贵州的贫困是富有中的贫困,而不是根本上的贫困,或者说是资源性的贫困。这种贫困本质上只是阶段性的。因此,如何将潜在的财富变现,即省委省政府所说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明确的同时也是最正确的指导方针。
(二)贵州摆脱落后的关键,是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能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贵州能
不能摆脱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跨越。
贵州的发展也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的业绩是巨大的,不言自明的。因此贵州今天的落后,是发展的滞后。近年来,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我们贵州的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但问题的另一面是贵州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一个无情的事实是我省的人均GDP排名全国倒数第一。这个倒数第一,以前就是,也不足为怪。但要摆脱这个倒数第一,我们现在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显然是不够的。贵州起点落后。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如果别人的速度比我们快,我们就只能注定落后。我们要摆脱落后,必须以比别人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对一个地区而言,长期的落后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的影响。对我们贵州而言,发展的亮点和关键点在“跨越”两个字上面。跨越式的发展,就是比现在的速度明显高的发展,甚至是翻番的发展。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对贵州政府和人民的严峻考验。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只能是继续保持落后,别无选择。
(三)贵州面临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对贵州的前途影响极为重大。
贵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贵州正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机遇。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资源带来的机遇。丰富的资源使贵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空前加强。二是历史带来的机遇。贵州有史以来以穷著称。但在至穷原因方面,历朝历代政府对贵州的战略态度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贵州之所以立省,首先是为了满足军事上保证国家安定的需要,是为了方便内地与云南沟通、方便朝廷对云南的军事统制而设立的。我们查了一下改革前直至改革开放后2000年以前国家对贵州的各种政策性计划安排,很多数据都表现了贵州“百分之一”的特点。有一个更说明问题的事例是,北京大学本科每年招生2000多名,在贵州就招20多名。“百分之一”这四个字,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更为悲切。对贵州而言,巨大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央对贵州要求的历史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五篇: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共黄梅县委书记、黄梅县人民政府县长余建堂
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民营,支撑在民营,潜力在民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促进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升、环境大优化、全民大创业,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全民创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泉源充分涌流
发展民营经济,重在推进全民创业。一是解放思想,弘扬创业精神。要强化劳动立身、创业发家的思想,让劳动成为幸福的起点、创业成为财富的源泉。克服“守土恋家”情结,树立敢闯敢试的理念。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做强做大的理念。二是加强引导,培育多元主体。要支持事业单位干部分流创业,开辟农民创业基地,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大学生和广大农民创业。要引导企业家“二次创业”,推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要加强对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要以“青春创业行动”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创业。要多举办妇女创业培训班,引导妇女创业。三是拓展空间,创设实践载体。学习借鉴温州等地的做法,把该放的放开,把该给的给足,对企业放权到位,对群众放手到家。根据黄梅区域和产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拘形式、不分类型、不限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全力支持创业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深
度参与“沿江临港产业带,中国禅文化旅游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开放开发。
二、打造政策高地,着力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努力打造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地。一是优化金融服务。做大做强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吸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参股。强化担保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加快信用社改革步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积极探索产业集群融资、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完善财税政策。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放宽登记条件,对城乡劳动者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可免费核发营业执照,实行“零费用登记”。对初始创业者,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办法。对由个体工商户新转成的私营企业,可实行税收定额征收的办法;对处于创业阶段,暂不具备查账征收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实行定额或定率征税。三是提供用地保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种田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先保障民营工业项目用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发建设,支持创业者盘活闲置厂
房、撤并的中小学校等存量建设用地场所。四是强化用工支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按照“用好现有的、培养不走的、引进急需的、重奖有功的”思路,培养和激励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技术、管理人才。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开展“职校出菜单,企业出订单、个人选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强化就业信息服务,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让更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三、营造环境优势,增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积极营造政府支持、社会尊重、部门服务、法制保障的创业环境。一是营造“崇尚创业”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新闻传媒,采取多种形式,把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规定、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宣传到千家万户,达到人人知晓。及时总结宣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先进典型。每年评比表彰“创业标兵”,大力开展“弘扬创业文化,兴起创业热潮”主题教育,组织创业报告团巡回宣讲。举办创业成果展、创业竞赛,将创业行动搬上舞台、引向民间、播撒大地,让创业成为人民群众的新价值、新风尚、新实践。二是优化“支持创业”的政务环境。全面实行企业化服务,全面改进干部作风,整合部门审批流程,加大联合审批力度,全面优化“一站式”服务、“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一次性办结的运行机制。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全民创业”活动,使他们成为全民创业的推动者、支持者和服务者。推行服务全民创业公开
承诺制度,对违诺单位及其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继续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政风行风的工作机制,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打造“安全创业”的法制环境。大力推进执法队伍作风整训,重点监管和整治执法队伍的中间执行层,着力解决办事过程中的“中梗阻”、“底板结”问题。重拳打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房地产交易等“三违”行为,深入查办一批典型案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对侵扰创业者正常经营的地方恶势力,从重从快从严坚决打击,切实让创业者放心创业、放胆发展。四是形成“公平创业”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入开展 “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工作,强化商品质量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行为。严厉打击经济领域中的各类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坑害投资者、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和走私、骗汇、骗税等违法行为,保护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切实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