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中小企业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中小企业是安监部门的主要监管和服务对象,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和管理。
一、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我市共有中小型企业4510余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涉及化工、机械、冶金、煤矿、非煤矿山、造纸等十多个行业。近年来,根据市委政府建设“平
安**”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安监部门加强监管,全市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产经营单位业主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去年以来,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各类事故18起,死亡19人。这些死亡事故全部发生在中小企业,包括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起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灼烫致人死亡等。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从业人员“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所致。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没有真正到位。大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重生产,轻安全”现象突出,没有从根本上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
二是个别企业业主法制意识淡薄。有的企业主根本没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不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当回事,不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漠视执法人员的监管。
三是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低下。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生产、建设第一线,他们从事的大都是矿山开采、建筑施工、有毒有害等脏、累、险工种,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就匆匆上岗,既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又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
四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高、作用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安管员都是“半路出家”,在企业台帐资料、隐患查找、应急预案、事故处置等方面业务知识匮乏,管理威信不高,工作地位较低,存在“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了”的现象。
五是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我市安监系统目前有机关正式编制工作人员35名,平均每人要监管中小企业近100家。这与当前相对严峻的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很不相适应。
三、加强中小企业监管的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要管好,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关键,“普法”是前提和当务之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以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意识;提高职工群众的风险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一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运用社区、学校、企业的墙报、黑板报、宣传窗、横(条)幅、标语以及户外大型广告等形式,营造氛围;二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如知识竞赛、有奖竞答、巡回宣讲、集中培训、企业、车间、班组的“三级”教育、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三要选择重要时段进行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和重要节庆特点进行重点宣传;四要运用典型事(案)例进行宣传。坚决曝光已发生事故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例,以案说法。五要广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每年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为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在社会的参与面上狠下功夫。通过宣传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要注重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培训教育。
二是加强隐患排治。要消灭事故,首先要消灭隐患。排查整治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企业务必牢固树立“抓生产必须抓安全”和“安全就是经济效益”的理念,把握安全生产的细节和细微之处,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和工作计划,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把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作为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发动企业职工查找隐患。职工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对设施、设备、环境、场所的安全状况最清楚、最了解,只有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各种隐患就会无藏身之地。二要邀请专家查找隐患。专家是隐患的“克星”,一些重大和隐蔽性较强的隐患只有依靠专家才能发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三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通过经常性开展有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四要加大投入,积极实施隐患的整改和治理。发现隐患只是查清了“病因”,只有下大力气整改隐患才算是断了“病根”,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对发现的隐
患一定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投入必要的资金,按计划认真实施整改。整改完毕后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和验收。同时,新改扩建项目与安全设施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事故是可防可控的,但有时又是难以避免的。为确保企
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平战结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爆炸、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和训练,切实加强企业自身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和专项预案及应急处置方案。二要配足配齐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并确保器材完好、物资充足。三要组建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四要经常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和职工使用应急装备的操练活动,保证企业一旦发生事故,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避免事故发生后惊惶失措,把事故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四要做到企业与政府互动。特别是企业预案要与政府预案相衔接;企业演练与政府演练相一致;企业应急管理与政府应急管理相匹配。
四是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安监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做好安监工作的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新生安监队伍的业务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一要打造学习型队伍。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要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机制,把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用过硬业务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安全监察职责。二要打造效能型队伍。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以优良的作风服务于企业。三要打造廉洁型队伍。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企业中树立安监队伍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四要打造服务型队伍。经常深入企业,热情帮助、指导企业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树立安监队伍在企业的良好口碑。
五是加强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安全”工作格局。一要分清责任,明确任务。要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划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任务,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减少职能上的重复和交叉,理顺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属地监管的关系,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和死角。二要综合监管,敢于较真。综合监管的核心内容是:督促、指导和协调,因此,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着重于处理好与各专业监管部门的关系,善于统率,敢于较真,发挥各专业监管部门的作用,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起好安全生产“带头人”的作用。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要及时提交安委会或市政府讨论决定。三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安监部门要牵头组织好各项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配合专业监管部门开展各个领域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指导各地开展辖区内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在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重大事故调处上要形成联合执法和办案机制,牢牢掌控全市的“大安全”工作。
六是加强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安全生产讲得最多的是责任问题,但要真正落实责任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制和责任制。一要精细化考核。安委会对各成员单位、市区各乡镇,各地各部门对本辖区、本系统企业,各企业对下属车间、班组的考核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化,一定要对照年初的管理目标逐项逐条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并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二要人性化激励。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奖优批劣,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共鸣,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格局。三要无情化处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关闭;对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失职渎职行为要坚决按党纪政纪予以查处;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六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坚决予以从重处罚。
七是加强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一要坚决淘汰。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要坚决落实淘汰制度。二要大力推广。如矿山中深孔爆破技术、危化品阻隔防爆技术、车辆的gps定位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要大力推广。三要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对企业在隐患整治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
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
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
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
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
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
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进行评议、考核。
建议成立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卫生局承担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建立健全市无缝隙、全覆盖监管网络。整合监管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下移监管重心,实现监管无缝隙、全覆盖,真正解决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为使食品委托工作法定化、机构化,建议按照公安、工商部门在乡镇设置片区派出机构的模式,在乡镇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别设置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使食品药品监督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无缝隙、全覆盖的问题。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市、区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和同级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各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食品来源追溯机制。把食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的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围,建立包括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相关信息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三是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机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药品及时召回和处置。四是构建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建立覆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整合各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和及时有效的反应。
6.加快推进政府检测向第三方检测发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引入更多独立测试机构,逐步加大第三方检测比例,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水平。现阶段主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作用,利用这些单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为食品监管提供准确、公正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条件成熟时由政府批准、个人出资、市场运作,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第四篇: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措施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德宏州委常委会2009工作要点任务分解》的通知,以及全国、全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会议、州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决实现全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目标,全面推进全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我州实际,现就强化全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监管的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组织领导体制和监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专业监管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效能,为构建和谐平安德宏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快捷、统一高效”的安全监管网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织结构完善,部门职责分工明晰,综合协调配合有力;供应网络主体清晰,城镇村庄监管全面覆盖,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透明;信息网络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快捷;产品质量合格,企业诚实守信,考核奖罚分明,公众饮食用药方便实惠、安全有效。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各级食药监广大干部职工要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任务,大力实践和丰富科学监管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内容,提高监管效率,着力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1、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确保全州50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坚持“以专为主、以协为辅、专协结合、乡不漏村、村不漏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食品药品监督网覆盖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2、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
3、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运行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完善应急体系。完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逐步形成州、县(市)、乡三级监测网络,及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专家组,为处置突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联席会议、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督查督办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一个协调、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4.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教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要按照省、州统一安排部署,以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食品安全法真正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超市、进企业,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5、实行安全问责制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追究制,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积极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责任制管理,签订、监督实施和考评《云南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责任书》,认真督促企业分解落实相关内容,建立和完善责任制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保证责任管理。
(二)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大力抓法制、抓源头、抓标准、抓监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在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高标准、执行严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一是紧紧抓住重点区域(集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零售企业、超市、餐饮店、学校食堂等集体用餐单位),牢牢监护重点品种(含农残蔬菜、肉制品、野生毒蘑菇、食用油、奶粉等)质量安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组织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重大节日、传统民族节日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强化种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经营流通、餐饮消费四大环节的监管。
二是强化农村宴席安全监管,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安全“三网”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改善农村食品药品消费环境。全面推行农村宴席申报备案、食品安全责任承诺、厨师培训登记、督查指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等五项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自办宴席的厨师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改造农村宴席置办场所,对农村自办宴席实行申报备案、现场检查指导、菜品留样备检,有效降低农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是加强企业自律教育,鼓励、支持保健、营养食品相关产业成立由科研开发、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印刷、产品生产、销售、托运等为一体的行业协会,实施行业的自律管理。
2、深入整顿药械市场秩序,确保药械质量安全
一是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流通市场的药械质量安全可靠。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行政许可操作程序,落实日常监管责任制,狠抓“痕迹”管理和过程控制,强化企业对进货、存储、销售三个环节物流管理的可追溯性,突出对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和有效性运行情况检查,强化退出机制,保证监管工作及时、准确到位,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
二是加强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做好药品GMP认证后的检查工作,探索和改进检查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完善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定检查工作方案,以企业实施药品GMP的情况为重点,同时结合药品GMP认证、飞行检查、处方和工艺核查等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全面组织检查。对注射剂高风险企业、被投诉举报企业、不合格产品频繁受到药品质量公告通报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注射剂类高风险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每季不少于一次,其它企业检查频次一年不少于三次。
三是配合省局做好GMP认证检查和飞行检查。对省局到我州开展的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飞行检查和有因检查,积极抽调相关人员配合,全面掌握检查情况,并做好企业整改情况的落实。
四是深入推进派驻厂监督员工作,认真做好我州二类高风险产品的驻厂监督工作。向二类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是从源头上保证生产质量的有效措施。我州试行派驻厂监督员工作两年以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将在总结派驻厂监督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派驻厂监督员工作长效机制。
五是完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授权人制度,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授权人制度,在注射剂类等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质量授权人制度,推动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授权人(QP)制度、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协调统一、充分发挥相关职能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是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对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单方及复方制剂、兴奋剂、美沙酮的日常监督检查,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开展一次特殊药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含麻复方制剂)等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做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认真履行禁毒职责。加强对社区美沙酮口服液维持治疗点的监督管理,确保美沙酮口服液治疗点在储存、使用环节中安全合法。
3、立足职能,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我州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多、品质优,民族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高度重视地方医药产业发展,立足自身职能,主动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医药经济发展的能力,鼓励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以资本、产品为纽带进行整合,使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聚集,做大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从根本上解决“小、散、弱、杂、乱”的问题。重点培育以石斛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地道中药材基地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种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充分发挥在药物研究、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立足职能,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到组织机构、领导人员、办公条件、工作责任、监管机制五到位,并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2、快速行动,从严处置。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药品或案件苗头,务必做到报告情况及时、领导指挥靠前、监管执法到位、应急反应迅速、控制手段坚决、处置从快从严。
3、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专项检查行动中,要协调步调,统一行动,务求万无一失。
主题词:安全监管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州委办、州人大办、州政府办、州政协办。
德宏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6月1日印发
(共印 23份)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莘 县 教 育 局 文 件
莘教发[2011]号
关于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监管
积极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联校、初中,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县政府关于2011年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努力遏制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现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各校要充分认识当前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我县创
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师生交通安全利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自护能力。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
各校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力协作,认真按照县教育局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工作责任分解和有关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和任务,全面抓好落实工作(我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责任分解见附件),特别是要落实校车安全教育责任。各校要细化工作措施,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督促检查,落实保障,确保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各校要把配合全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强化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引向深入,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教育局将结合“平安校园”的检查评估对该项工作进行考评,凡是宣传教育工作不落实,学生监管措施
不到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与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教育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责任分解表 附件2:莘县教育系统创建“平安畅通县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莘县教育局
二○一一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平安畅通县通知
莘县教育局办公室2011年3月19日印发
共印9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