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4: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

第一篇: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1月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作了题为《加强安全监管 推动责任落实 努力实现“十二五”安全生产的良好开局》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

“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二篇: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 2011年1月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作了题为《加强安全监管 推动责任落实 努力实现“十二五”安全生产的良好开局》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 “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三篇:北京: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及落实实践表明:以规划主导社会消防工作,是推动实现北京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的重要举措。因此,立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阶段性目标,深刻分析北京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步伐,实现北京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北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障。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

京、绿色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不断深入,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阶段,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问题纠结在一起,既是一个

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这种阶段性的社会特征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管理和治理难度,就北京消防工作而言,也给确保北京市火灾形势稳定带来诸多新的挑战,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公安消防事业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

(一)社会稳定形势使消防工作面临新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使火灾也处在一个频发、易发的时期。北京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北京无小事。任何一个敏感地区、单位、部位发生火灾,都将对北京的稳定产生影响。另外,北京市“平安建设”转入常态可能造成火灾高发形势的反弹。

年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三年以确保重大活动安全为重中之重的控工作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大环境。进入

年来针对重大活动保卫采取的一些临时性超常措施将会随之取消或弱化,一些社会单位在确保安全上投入的精力将被部分撤出投入其他工作,内部员工松懈麻痹情绪的出现都将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工作的态势和社会化消防工作将会有所削弱,有可能造成火灾形势反弹。

(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全社会将放手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世界城市或者国际城市,就是要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两个方面加以发展。城市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是基础,国际化职能效应主要体现在其世界性的经济职能作用和竞争力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大量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部分企业

导致火灾多发。今年,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将正式启动,包括50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在内的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到11条,建设工地大量增多,易燃可燃材料多,动态火灾隐患剧增,火灾防控难度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将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另外,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对消防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十二五”时期,我国已进入了快速转型的新阶段。2009年新中国成立“平安建设2010“重效益,轻安全“人文北京、科技北“黄金发展机遇期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到60周年庆祝活动,”将转入常态,近两”思想也将会有所抬头,必然全市在建地铁将前所未有达”,2008和世界城市发展战略实现的攻坚时期。消防安全作为公“再到北京市连续”,在客观上为全市社会面火灾防年,“平安北京建设

要求更高,需要作的工作更多。

(三)长期制约北京市消防发展的问题尚未完全破解。一是落实社会消防工作责任制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消防组织不健全,履行消防职责明显缺失。有些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职能不到位,安全监管作用发挥得不好,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还未真正确立,消防安全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对火灾隐患整治不力等。二是落实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还存在差距。目前,仍有部分区县二级消防分指挥中心和消防站建设进展缓慢,与规划要求差距较大。部分社区堵塞消防车通道问题依然突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消防力量不足、消防道路不畅、消防水源缺乏、建筑毗连和耐火等级偏低等问题普遍。三是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还存在差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广泛使用,大型、异型建筑日益增多,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地下空间、高层建筑、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场所和区域火灾隐患大量存在,静态隐患难以根治,动态隐患很难控制,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问题十分突出。四是提升市民消防安全整体素质还存在差距。消防宣传覆盖存在死角盲区,特别是针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宣传手段不多、覆盖面不全、声势不强,消防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消防安全知识不普及,逃生自救能力差,日常监护不到位,小火亡人时有发生。五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还存在差距。从当前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看,消防专业队伍力量和保障能力彰显不足,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发展不平衡。相关福利待遇、立功受奖、伤残抚恤等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要求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二、“十二五”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针对“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入、全面总结“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立足实战、开拓创新的原则,初步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消防法》为主线,以打造消防“铁军”和构筑社会消防工作“防火墙”,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切实推动解决制约北京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发展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解决制约北京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实现北京消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2、统筹兼顾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消防事业均衡发展的关系,兼顾市、区两级消防工作,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农村消防工作,注重社会消防工作,实现城市消防事业发展与农村消防事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3、立足实战原则。立足“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正确认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深刻分析、预测城市高层、平面、地下空间布局,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实战出发,实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有机统一。

4、开拓创新原则。把创新作为推动北京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北京消防部队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祝”三项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取得成功经验的优势,努力培育争创全国一流消防部队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和覆盖城乡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现遏制群死群伤火灾发生,确保火灾起数不超过30000起;死亡人数不超过

万元目标(原则:十一五平均值按照

三、“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战略重点和建设任务

基于以上原则和目标,从社会化消防工作、火灾扑救、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和消防科技五个方面,确定了

务:

(一)社会化消防工作方面

1、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消防管理体系。

落实、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消防规划编制与执行。

2、推进农村、社区消防管理。重点为:乡镇编制消防规划,村庄、社区编制消防专篇;成立包括消防安全委员会等在内的消防基层组织;配置消防器材。

3、培育、发展、规范社会消防中介组织。重点为:消防、电气检测;职业技能鉴定;性能化防火设计。

4、推广应用城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为:形成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发挥指导作用。

5、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域消防产品管理机制形成;检测经费保障建立;质监、工商联动工作机制形成。

6、消防标准化工作。重点为:消防水源地方标准立项编制;消防产品使用管理规定出台。

7、消防宣传和培训。重点为:形成立体、平面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消防宣传体系;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培训机制形成,提高四个能力。

8、消防法制。重点为:立、改、废法律法规研究;执法规范化开展;消防水池管理规定出台。

9、城市消防安全布局。重点为:各类功能区消防安全需求分析;危险源分析;加油加气站分析。

(二)火灾扑救方面

1、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新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持续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装备器材建设等费用,纳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北京消防站规划》

出台正规化建设标准,根据正规化建设标准,新建、在用中队要在硬件、软件建设上100%达标的要求,提出老旧中队改造数量、名称、原因分析。300人;伤亡人数不超过GDP增长预期递增)“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战略重点和建设任,提出新建消防站数量、位置、可行性研究;尽快250人;财产损失不超过。重点为:消防安全责任制 重点为:使用领,保障50003、结合北京市总体消防规划编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同步规划设计消防水源;完善消防水源建设管理机制;消除消防水源薄弱地区;结合避难场所设置推动消防水池建设。

4、根据《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提出配套建设需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第四代119调度指挥中心完善功能内容;3G火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建设经费预算;灭火救援指挥箱和无线办公接入需求分析和经费预算。

5、根据新建、在用中队要在硬件、软件建设上100%达到正规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提出消防装备以及个人防护装备配置需求及预算;根据打造铁军的工作要求,提出训练、特种等装备器材和个人装备器材需求及预算;根据消防站建设规划,提出消防装备配置需求及预算。

6、根据北京实际状况以及队站建设发展,在与北京市编办、中央编办沟通协调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安现役增编数额,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综合应急救援方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消防法,加快特勤队伍建设,在组建特勤支队的基础上,建设市、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推动“一专多能”的乡镇应急救援队建立。

(四)战勤保障方面

开展第一、第二战勤保障基地建设;开展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建立适应消防部队职能拓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开展教育训练基地配套建设;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根据公安部《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建设消防员心理调节中心;根据执勤备战需要,建设执勤备战公寓用房。

(五)消防科技方面

部局、市科委立项课题推进;消防科研基地建设;初步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基础理论体系;消防水池设置标准研究;消防水源建设管理规定立项研究;开展典型灾害事故火灾及应急抢险救援等消防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引进保障灭火、应急抢险救援顺利开展的重大装备器材和系列防护产品;推广应用公安消防部队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有的传输网络,建立一套针对高层建筑、地铁等重点目标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预警的远程监控系统;开展重大活动、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的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体系,以及根据北京市超高层建筑消防实际需求,建立超高层建筑火灾内部监测与疏散疏导技术体系和基于高点视频监控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外部监测与灭火技术体系等。

四、“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与保障

为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能够尽快制定出台,并在“十二五”时期能够顺利实施,拟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2、开展考核。建立规划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目标责任制,将规划实施中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目标,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开展以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的考核。

3、加强监督。加强规划的民主监督,建立向人大、政协报告的机制,定期向人大、政协汇报规划进展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公众披露规划实施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4、健全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提意见。

(二)机制创新

1、加强部门联动。创新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建立包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的联动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加强同公安部消防局、北京市公安局的联系,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信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2、健全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制度,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和完善。

3、加强规划衔接。做好与市“十二五”规划和区县“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公安部消防局和北京市公安局“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三)政策配套

1、资金保障。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好财政预算,积极争取规划立项和财政投入,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2、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公安部、公安部消防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公安局等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十二五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是中央企业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坚强保障。结合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实际,现就“十二五”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以下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党的十八大即将作出的重大部署,推动围绕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把握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着力点,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总体思路

健全一个格局——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建立健全企业党委抓党建、书记对党建工作负第一责任,行政领导“一岗双责”,党委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形成合心、合作、合力的党建工作大格局。

抓住两个关键——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四支队伍”的要求,一是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适应培育具有国际竟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视野开阔、懂经营、善管理,敢于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致力于为中央企业建功立业、得到职工群众衷心拥护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二是抓住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工作全覆盖,建立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建设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

完善六个机制——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行规则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用人权和市场化选聘人才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机制;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尊重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管理权相结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与整合提升创新经常性党建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主要措施

1、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以更好地为民服务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各级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优秀业绩,不断增强中央企业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努力树立“报效国家、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结合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党群共建,以党组织创先争优带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创先争优。

2.以探索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途径为切入点,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董事会依法决策结合起来,既要维护和支持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权,又要保证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重视和体现。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指导意见,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规则程序,科学界定参与决策的职责和权限。

3.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适应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兼并重组日益增多,企业资本和人才流动不断增大的趋势,合理设置企业党组织。加强海外企业党组织建设,研究出台海外党组织建设规范性文件。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制度。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深化“双培养一输送”工程,努力使党员成为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能力和水平、党务工作人员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4.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在中央企业的实现形式。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选强配优企业领导班子,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企业领导人员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使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成为中央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式。完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入员综合考核评价工作。认真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指导和推动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选强配优、有效管理董事会,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贯彻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中央企业“十二五”人才强企战略实施纲要》、《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5.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五条防线”,即把惩防体系植入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好腐败风险预警防线;植入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好思想道德防线;植入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好决策风险防线;植入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好权力运行风险防线;植入责任约束机制,构建好惩处腐败的惩戒防线。完善“四个协调机制”,即健全纪检监察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和惩处等工作间有机联动的问题;健全纪检监察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好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有效监督等问题;健全国资委与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与所属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解决好指导促进、整体建设的问题;健全国资委、中央企业与司法机关等外部监督机构的协调机制,解决好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和共同维护企业稳定的问题。强化“三个保障”,即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组织保障;制定惩防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强化激励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技术保障。

6.以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为抓手,进一步创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建立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体系。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引导企业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干部职工用正确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舆情监测研判机制、与新闻媒体等相关方良好合作机制、突发事件新闻处置机制、新闻发言人培训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构建“大宣传”模式。适应舆论环境的变化,探索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锐意改进创新,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联系,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主动引导力度,塑造品牌形象,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着眼培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精神,着眼增强企业软实力,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复合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7.以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创建和谐发展环境为目标,全面加强群众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基层干部的重要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央企业群众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实施创新创效工程,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和潜能;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打造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工程,努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实施职工关爱工程,建立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实施党群共建工程,实现党建和群建共同发展,努力建设“四个一流”的职工队伍。

第五篇:十二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思路和配套改革措施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比重逐年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目标得以全面实现,但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1.生产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对6240座大中

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更新改造了中部粮食主产区的140处大型排涝泵站,“十一五”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三电合一”覆盖面达到了近个县,受益农户达到了1.4亿户,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提高,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3850万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8%,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2.生活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民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了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33.56万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了30.95万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41.56万公里⑤,全国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99.4%,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4.2%,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东、中部地区“油路到村”,西部地区“油路到乡”的建设目标;解决了118.5万户,573万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全国规模化养殖场中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4000处左右,全国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按计划达到10万个。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3.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大幅度改造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31%和97.23%,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729个,占全国总数的95.5%,参加农民达到8.14亿人,参合率达到91.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足。“十一五”期初农田受旱面积为3.11亿亩,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4.39亿亩,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中等干旱年份灌区缺水300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二是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推广难以普及,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信息化程度低。由于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缺失,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农业生产成本也因此而提高。

2.农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难度加大。一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全国还有超过1.5亿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由于长期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二是农村道路建设路网密度较低,技术等级较差。农村道路建设中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自然村与行政村、行政村与乡镇之间的道路衔接问题严峻,道路建设技术和质量不合格,道路翻修问题突出,建养体制不健全,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的攻坚难度;三是一些偏远地区仍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全国尚有近1000万无电人口。

3.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供给薄弱点犹存。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上学难的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滞后。一些农村卫生机构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发展滞后,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还很高;三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电视广播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尚未全面覆盖,农村网络信息系统投入成本高、建设难度大,目前,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近1/3的人口,而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5%②。

二、“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条件分析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条件

我国已经具备“十二五”期间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条件。一是国家支农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208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98%,“十二五”期间国家“三农”支出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二是农业获利空间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吸引投资的能力将逐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加工链不断向横向和纵向延伸,加工总量持续提升,农产品增值过程逐渐向农业农村加工企业转移,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三是新兴农业形态不断涌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环境将更加优越。新兴的生物农业、循环农

业、创意农业必然带来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显著提升,从而将有利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利条件

一是城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二元投入体系制约。在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户籍制度下,我国形成了“城管城、乡管乡、城乡分离”的二元公共产品供

给制度。如地方支持农业支出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为7161.4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1.81%;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其它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国家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一直明显偏低,国家农业基建投资占同期国民经济各行业基建投资的比重仅为2.7%,中央财政在农业生产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共支出5335.4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0.69%,远远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三是地方政府缺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动力。中央政府上收了农村基层的权力,乡镇政府财力的萎缩导致了相应的一些准公共品的供给责任逐渐淡化。此外,不少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或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单纯注重地方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短期增长而忽视地方的长期发展,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依据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以纯公共品一类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中央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重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渐向中小型基础设施延伸;依据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设标准同城化为原则,集中力量攻克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点问题,循序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广度和建设深度。

(二)目标

以民生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农村道路、农村能源、农村住房、农村医疗卫生和农村文化教育、农村通信和信息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问题,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科学实施农业农村生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巩固前期成果,实现新突破。

(三)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生产设施建设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分阶段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的重建、改造、管护和运营工程;继续推进江河重要控制性工程及大江大河河道整治,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加大推行土壤改良的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重大病虫控制体系、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体系、危险病虫检疫防疫体系和植保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服务体系;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在水禽主产区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联合育种机制,加强对引进水禽品种的评价和消化利用;继续推进互联网在农业生产和交易的普及和应用范围,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继续支持六大跨省粮食物流通道中的国家级节点项目以及重要节点的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和企业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建设,同时支持低温储藏保鲜、分选加工以及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性设施建设的难点突破。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重点建设中西部地区贫困村的人畜饮水工程,按地方需求新建供水站,彻底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自然村与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乡镇之间的道路衔接建设;继续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继续加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村小水电建设工程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中西部农网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循序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工程;加大对农村生活设施的管护力度,切实巩固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成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切实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重点工程,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加大先进教学设备配备,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重视普通和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以县(市)区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鼓励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公立医院;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网络建设村村通、“西新工程”(西藏、新疆等边远省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农村重点文化设施和乡镇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改革措施

(一)调整分配结构,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破除传统二元财政分配结构,协调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其它建设的投资平衡,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积极调整宏观政策趋向。应当及时地把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调整到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制定一套有的放矢而又切实可行的政策,在更加平衡的宏观经济增长的范围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给予更大的支持,从而加大政府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二是政府在财力增长的情况下,要科学把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和补贴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中央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对中西部地区降低配套比例,不断增加对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力度;三是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办法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倾斜。

(二)吸纳社会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

依赖政府提高财政投入比例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地方投资为主体,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格局。一是强化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完善农业资金拨付使用制度,建立严格的支农工程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杜绝支农资金挪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通过创新引导商业银行涉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将部分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变为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综合运用对项目直接补贴和对银行招投标补偿两种运作方式,鼓励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

(三)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众多部门和诸多环节,须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实施项目建设。一是实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导责任制,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二是加强部门间、上下级间的协作与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工作,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三是切实加强与本系统上下部门之间、同级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市乡村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建立整体联动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农村改革,形成科学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运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改变原有模式的“公地悲剧”,充分发挥投资使用效率。一是要解决管护经费来源问题。在基础设施规划阶段就要考虑运营管护经费问题,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对已竣工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明确产权主体,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对于纯属公益性、准公益性的以及小型基础设施分别采用不同的管护方式,明确管护责任;四是积极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扶持辖区或灌区内水利管理协会、用水协会、环境协会、股份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由协会负责工程维护管理、费用收取,以及工程更新改造等工作。

下载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2012年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贯穿一条主线、确保三个达标、突出五个重点、做好十项工作,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目标。 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贯穿始终坚持“办大矿、办现代......

    2011年度质量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工程局2011年度质量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我局五届三次职代会精神,围绕我局方针、目标,切实做好2011年质量、安全工作,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工......

    安全培训工作总体思路

    安全培训工作总体思路 1、树立一个工作意识,即“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2、坚持两个工作理念,即依法培训、按需施教; 3、完善细化三个责任体系,即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政府......

    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营销工作总体思路(xiexiebang推荐)

    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营销工作总体思路发挥好电力资源配置、客户服务、客户价值传递的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全力保障电力有序供应,全力提升良好客户关系,积极引导客户......

    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为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高......

    2014年度教务处工作总体思路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教务处工作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 根据区教育教学工作精神,以教学质量提升年为契机,高效、健康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促......

    2014年度教务处工作总体思路

    2014年度教务处工作总体思路 王鸿俊 总体思路: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

    塘坝乡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四大战略工程

    塘坝乡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四大战略工程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