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渗透

时间:2019-05-12 04:0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渗透》。

第一篇:教育渗透

让我们在“美”的名义下创造美----如何在美术教

学中渗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绥芬河市第二小学:王程程

学美术教育担当着审美教育的重任。一方面它既要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它还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它通过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形式来完成审美教育。但是,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创造着“丑的作品”——天女散花般的地面、五彩缤纷的水池„„这岂不是审美教育中的自相矛盾吗?我已经在美术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了,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问题还是会常常使我感到困扰:

有时在美术课后,孩子们戴着刚刚制作好的面具,在操场上兴高采烈地你追我赶,教室里只有几个听话的女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捡着上节课掉下的纸片。不一会,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可地上还有些纸片没来得及收拾干净,一些桌上还横七竖八地摆着剪刀、胶水、彩纸、美术书„„

有时路过洗手池旁,五彩斑斓、姹紫嫣红的颜料积淀在水池中。墙上,有几根米罗式的线条,还有那几块外星语似的神秘符号。哎大概又是刚才那节美术课惹的祸。

有时在教师办公室里会听到班主任老师的抱怨:“上过美术课,我们教室就变成了垃圾场„„”另一老师也感慨:“别提了,上次不知是哪个班搞的,西面的楼梯上滴滴答答地洒得到处都是墨汁,害得

我们班的孩子费了好大劲才弄干净„„”

其实,美术教育的本意不仅仅是体悟与表现自然美、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创造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新课标确立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其中蕴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表现与创造。我们时常会觉得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扮演着既是“美的使者”又是“丑的化身”。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美的小天使。

一、意识先导,培养行为之美

我们时常感到学生只把美术课作为语数英之后的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因而在课堂上大大加大了“自由度”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随心所欲等。由于思想上缺乏对美术课应有的重视,上课不拿美术用具(如剪刀、胶水、油画棒„„)课中乱抛纸屑等等,不良习惯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在教师的“训斥”和“课前预告”下得以稍微的控制,但却治标不治本,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记得我刚开始走进课堂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美术课得不到学校、家长、甚至是孩子们的重视而觉得痛心疾首,但是经过一些年的课堂教学以后我觉得,美术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体验。它不能说是不严谨的,但又是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我们既要让孩子享受到这样宽松的氛围,又要在我们自由的课堂中展现行为之美。所以首先要说我们的标准不同,我在标准的课堂要求中也发现在课堂中要鼓励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我们的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小声地“自说自‘画’”,让他们与自己画面中的人物对话,这不能算是一种放任自流,其实恰恰相反当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绘画的世界中时,才是课堂中真正的“静”,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享受,认识到了老师说的“静”下心来,才能画得好。

在课前准备上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前当学生有东西不带时,我常常会使用责备的口气:你会不会不带语文书,不带数学书,为什么会不带美术课的东西说明你不喜欢美术课。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有时必须承认在客观上我们确实无法与主课相比,至少我们不是每天都有课,孩子们当然也不会一直记得,我们布置下去的任务往往是要等一周以后才会实现,所以遗忘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使孩子们一直在脑海中存有印象。所以最有效的就要运用一些小刺激,我常常会在开学的几周中大大的奖励那些学习用品都带齐的同学,其实完全不必每节课都这样,仅仅是开学的前几周,这样做了以后几乎可以延续整整一个学期的良好习惯,中间对于那些带来特殊用品的同学给与小小奖励(比如说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完成作品这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些难题的,和以前不同,现在我们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随着现在课堂时间的缩短,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也在所难免了,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收不齐作品(这又与主课产生了差距)所以我尝试将以前的“讨”作业,变为现在的“品”作业。利用

每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大家一起“品”(说说优点)每一件作品一定都有优点,大家一起鼓励、一起表扬。参加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啦。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作为评价项目(习惯美)。如学习用品准备、课堂纪律等。

二、课程引导,营造环境之美

美术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其中每一册的教材都加入了“造型广场”这一单元。实际上是更加着重于让孩子们学会去观察生活。在这些教材中教会孩子们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加上他们的创新来完成新的造型。要很好的落实下去这些课程内容,材料是关键。材料收集的巧妙、广泛、多种多样,才能使作品出色。好的材料收集不在于一时,而是要孩子们长久的保持这种敏锐力,养成观察生活,留心周边的习惯。很多的东西也不是一下子就都能够找到的,就拿最简单的包装纸、布料要收集到好的其实也不简单,孩子们通过这样的课程会发现,周围环境中许多“垃圾”,其实都能创造出美的东西来,我们收走了垃圾,创造出了美。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了。当然材料的收集贵在多样更重在整理。我碰到过有些孩子会苦恼的向我告状:爸爸妈妈把我收集的东西都当作垃圾丢了。在课堂上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收集的东西没有经过清洁、整理、归类,就杂乱无章的堆放在一起,垃圾只能使从这一堆变为另一堆而已,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教室变成垃圾堆所以也就会把你的“宝贝”丢了。我建议每一位

同学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贝箱”用来存放那些变废为宝的东西,要使你的箱子清洁、整齐、美观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是要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的。

三、创作诱导,感悟心灵之美

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题材的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和平、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保护地球的良好习惯,如《我爱国旗》、《植树》、《我的校园》、《家乡美》、《我给地球披绿装》以及制作储蓄盒,布置教室和《学习美化板报、墙报》等。表现儿童美好生活题材的绘画创作如:《节日的餐桌》、《我的一家》、《我心爱的玩具》、等。培养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题材如《给同学画张像》、《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我的朋友》、《最亲近的人》等。这样,从宏观的美到微观的美,从视觉世界的美到精神世界的美,一步一步地形成体系来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比其他科目的要求更高了一层,也许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也许没有足够的重视,但作为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修养,因为我们要在“美”的名义下创造美。

第二篇:渗透生命教育

2012年12月21日已经离我们远去了,“2012”无疑是个谎言,但它引起的部分人的恐慌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或其他媒体上看到青少年自杀或是杀死亲人的报道,不由得触目惊心、一阵阵发颤。据有关资料显示,自杀是我国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较高的,青少年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应对他们的挫折与苦恼呢?他们为何这样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因为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过多,对他们缺乏生命教育,导致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让我们不得不再次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对于直接从事生命科学教育的生物教师,尤其显得突出。

如何在生物课堂开展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青少年生命观念淡薄,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珍惜。可是传统的生物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过于重视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的备课和上课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通过学业考试作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很少把生物教学和学生的生命教育相结合。新课改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促进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要关注社会与生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等等。这就是说,新课标非常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在我们的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大量生命教育素材的内容,我们教师只要认真领会新课标要求,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从而把自己的工作重心从繁重的高考压力中解放出来,改变自己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生物课堂以生命为最重,以能力为突破,把生物课堂做为素质教育的责任地。

生物课堂实践生命教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识生命的神奇

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份,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珍贵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人也有生老病死,人死后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界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不断交替中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促使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再如,介绍细菌的微生物的生态作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体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如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一段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计算,学生经常出错,有的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相关题型,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3.运用学科优势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物生长与发育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有关知识让学生体会生物顽强的生命力,进而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生命是在大自然的演变中出现的,在艰难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任何生命都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生命经过单细胞生命的漫长进化出现了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成了拥有高智慧的人,这充分体现了生命意义的伟大。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其他星球上发现生命的存在。因而地球上的生命是珍贵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敬畏。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以为地球是一个资源永不衰竭的宝库,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的地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许多资源是越用越少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人的生命更是如此。因此,我教育学生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惜宝贵的生命。

4.教学目标体现生命教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物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包括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包括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学生追求健康生活的态度。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比较缓慢,因此这一教学目标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末。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命教育主要提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分子与细胞:从细胞水平理解生命的物质性,感受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体悟细胞生命活动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怀。

遗传与进化:通过学习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并且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进行了辩证分析,有利于学生确立生物进化的观

点,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学习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孟德尔锲而不舍、独立思考,摩尔根尊重科学、敢于挑战权威,这些实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稳态与坏境:关注人和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运价值”、“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有利于学生学会更好的生活。这一部分内容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以及生态系统层面展现了生物的不同生存状态,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确立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5.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题材。

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而是应该研究所授内容可以涉及到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确定自己生命教育的主题。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单《走进细胞》的备课,老师的重心首先应该确定在让学生认识到构成生命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上,让学生接受自然界中生命多种多样是很正常的,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由共同的结构基础,也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的这个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生命是多姿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是形态和结构的完美结合,生命具有美感。任何生命的诞生,都是生命经过漫长进化的结果,生命具有适应性。生命的诞生,是残酷的竞争的结果,生命来之不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做到真正地“生态和谐”。

6.课程内容体现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但传统的生物教学过于重视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需要,将教学过程视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优良的学习成绩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在进行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时,很少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极少考虑将中学生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结台起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学生物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

必修部分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来体现生命教育。

6.1在分子水平中体现的生命教育

我们可以想象含苞待放的花朵,展翅翱翔的雄鹰,驰骋草原的骏马,生命是如此美丽,但生命的孕育却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生命与生命之间通过DNA和基因代代相传。了解了生物体的全部基因,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生命的全部遗传奥秘,例如若了解了人类的基因,我们就可以初步对某一个体生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是否是双眼皮,大概能长多高,是否患有遗传病等。个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决定的,当个体受到辐射等外界极端条件的刺激时会损伤细胞内的DNA,引起基因突变,在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一节内容后,了解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在DNA分子复制时偶尔也会发生错误,产生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许多遗传病的原因,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此红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到,生命是美丽的同时也是极其脆弱的,生命虽然复杂,却不是不可知的,珍爱生命是对自我的尊重,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更好的了解生命,从而能够更好的生活。

6.2在细胞水平上的体现的生命教育

生命的孕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生命的孕育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学习减数分裂时,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是从“性原细胞”到“初级性母细胞”再到“次级性母细胞”,最终形成精子和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分裂一次可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分裂一次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异常等,这样就会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受精时,一亿左右的精子中只有一个最终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熟,才会孕育出一个小生命,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生命体的诞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体会父母孕育我们的艰辛,懂得珍爱生命。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正如鱼儿离不开水,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生物体,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奇妙,然而细胞也是有寿命的,它也会衰老和凋亡,通过学习“细胞衰老和凋亡”,感受生命的短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每个生命体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要正确认识这一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6.3在个体水平上体现的生命教育

人和动物体的各个器官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完成一系列运动,并且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是通过各种复杂的调节实现的,生命个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利用自身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创造生命的奇迹。例如人类凭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刻认识,发明了疫苗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根除。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认识马拉松长跑等极限运动,体悟生命的坚韧。

7.感悟生命的价值

恩格斯把生命定义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生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从生命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并没有差异,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能因为人有理性,就认为人的生命尊严高于其它生命。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提到:首先,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价值(红豆杉、金银花、蝉蜕等)、工业原料(芦苇用来造纸)、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库的研究)、美学价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等等,其次是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最后还有人类尚未明确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

另外,科学史也走进了我们的生物教材,也是我们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科学史即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发现核酸,林奈和双名法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物质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聪明才智的、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8.畅想感恩 学会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词反应出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生命的历程是艰难的,所以要不断学习和历练,学会感受生命的珍贵;生命同时也是孤寂的,所以要发展爱和互助,学会感恩。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我想,我们的课堂定会生机盎然,生命常在!

第三篇:《环保法》教育渗透

《秋游去》一课教学中《环保法》教育渗透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保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合成塑料白色污染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法制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品德与生活》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内容,通过社会“品德与生活”教学能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社会思想品质和行为意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安全、环保等法律知识,培养他们法律意识和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为此,寓环保教育与科学教学之中是时代赋予每一位科学教师的义不容辞责任。

《秋游去》是我们二年级品生课的内容,“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秋游去》只教授最浅显的出游吗?我们现在提倡低碳生活,环保生活,在秋游过程中少不了环保这 个概念。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特意怎么将保护环境设为一个版块,让学生在普通的课堂学习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他们对环保负责的观念行为,养成自觉保护环保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对保护环保应有的 道德和责任感。

平时在谈话和班会中也涉及到过环保的问题,所以大家对这一问题并不陌生,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了解到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在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最重要的大家知道了如果没有我们大家对大自然的保护就不会有这些美好的体验。在教学设计中专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让大家列举在秋游中见到的破坏环保的行为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危害性,之后向学生讲明破坏环保是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惩罚,专门板书我国关于环保方面的几个法律.

最后,当提问乘车时要注意些什么时,没等老师进行提示,学生自己就说出在车上要注意保持卫生,自己准备垃圾袋,既不能随便丢在车上也不能扔到窗外。在景点游玩时注意的事项大家也会想到环保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引导与纠正下,大家对保护自 然环境的认识也有了思维定势,而且还要回家向父母宣传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第四篇:数学教育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育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李红波 文章来源:咸丰县丁寨中小学 点击数:179 更新时间:2012-4-6 9:59:29

孩子们是脆弱的,尤其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尽快建立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和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自主还给儿童,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与成长、体验生命与价值、品味生命与关怀,应该是在数学课堂上落实内容。如何落实这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存在。

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课改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生命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的第一堂数学课,就受到了良好的生命教育。在准备课“美丽的校园”中,学生在练习数数的同时知道要爱护我们学习环境中的每一样物体,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才能使我们的学习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小朋友之间要和谐相处,我们的学习生活才会健康向上。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左与右”这节课中,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我带着学生们亲自在楼梯上走一走,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在找左右邻居的游戏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加入了“远亲不如近邻”,“要与同桌和睦相处”等结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

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单给大道理收效肯定是不大的,如果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学生生活中都曾经历过的事情,把似乎遥远的数学知识一下子拉到了学生身边,使学生学得有趣,充分体验到“学有所用”,潜移默化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自然引发出学生的新疑。在课堂上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教学,而是巧借学生疑问,生成新的教学意义,融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于一体,把简单的数字变成了鲜活的情感培养。这样,无生命力的甚至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了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过程,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以人为本落实在了教学实践的细节之中。如果不能借助生活经历学习数学,学生就不可能提出“新的意义”的问题;如果不是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一个把“自然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结合的契机,就会从身边流失,也就无法生成这富于生命的课程资源。

小学数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著名作家梁晓生说:“一个生命就是空前绝后的奇迹。父母的精血决定了生命的先天质量。生命演变为人生的始末,教育引导着人生的后天历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左右其人生轨迹的因素不管多种多样,然而凝聚住其人生元气不散的却几乎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的作用与

恩泽。”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尊重人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事实上,小学数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数学老师,完全可以开展得很好。

总之,在关爱生命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的今天,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增强生命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生命教育,使每个学生知道“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只有“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在21世纪的教育大变革中,作为教育者,当我们在学生那张白纸上写下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浓笔重彩地描上心智和生命快乐健康的一笔。当我们用自身人格的力量带领学生走出生命的沼泽、共同进入心灵的绿洲时,便能问心无愧地共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作者简介:

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盛红华

【摘要】:正新课标的推广,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数学教师来说,生命教育就是用自身的生命去体验,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和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和碰

【作者单位】: 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数学教师 学生个性 初中数学教学 中学生 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渗透 师生关系

【分类号】:G633.6

【正文快照】:

新课标的推广,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数学教师来说,生命教育就是用自身的生命去体验

对青少年淡漠生命行为的反思与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青少年淡漠生命现象及原因分析近几年,有关我国青少年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时有所闻,且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指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有2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而且这些现象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漠视生命的原因主要有:1.对生与死的概念和意义缺乏理解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曾经说过:“以哲学的观点看,生与死是辩证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在我们思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然要考虑到死亡。”而在这方面,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忽视甚至回避对死亡的谈论,死亡被看成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如果亲人去世,人们往往告诉小孩子他(她)去了另一个地方,或者他(她)睡着了,甚至隐瞒小孩等等。在他们的眼里,生命与自己面临的困难、挫折和痛苦相比,显得太渺小,故牺牲生命去换取心灵的解脱成了他们的最终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学校的生态教育必须让师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宣传先进的生态知识及保护生态的意义,从生活小事做起,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的教育,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树立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

陈茉

【摘要】: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将不称其为教育,生命构成了教育存在的前提。生命价值又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仅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情感冷漠与心理脆弱更是教育界经常提及的话题。因此,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去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讲,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对生命价值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有限,学术论文非常少,为生命价值教育理论提供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更是少而又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展开了对“生命价值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首先论述生命价值教育的涵义及其内容,即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和终极关怀教育。然后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情况和教育现状剖析了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存在的种种问题,将之归纳为成长过程的孤独迷茫、个体能力的压抑萎缩和人生意义的危机。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从精神家园的空虚、学校教育的失衡、社会价值观念转化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详细周密的论证,为后面生命价值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际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探索地提出了构建生命价值教育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和具体的教育途径,即学生文化的构建、课程教学的构建、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生命氛围的构建。这些研究将为生命价值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生命价值教育的开展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价值教育 问题分析 教育引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

41【目录】: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6 引言6-7

一、认识生命价值教育7-11(一)生命价值教育的涵义7(二)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7-11

二、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11-16(一)成长过程的孤独迷茫11-12(二)个体能力的压抑萎缩12-14(三)人生意义的危机14-16

三、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16-21(一)精神家园的空虚16-17(二)学校教育的失衡17-18(三)社会价值观念转化的影响18-

21四、生命价值教育的完善21-28(一)生命价值教育的原则遵循21-22(二)生命价值教育的构建22-28 结论28-29 参考文献29-30 后记30 生命灵数学的历史

------摘自陈红旭老师新书《你的生命灵数历程》,即将由立品图书出版

生命灵数学的历史迷失在时间的尘雾之中,关于它的确凿起源我们只能找到一些零星的答案。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生活在古老的埃及以及中东地区,特别是巴比伦地区的人们是生命灵数学最早的推崇者。在当时的巴比伦地区,希伯来人和迦勒底人混居,前者对后者当时生命灵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考古资料也证实,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罗马、日本、印度以及希腊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应用生命灵数了。不过要是说到现代意义上生命灵数学的真正开创,那就要追溯到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了。

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90年左右出生于希腊。他是当时以及现在世界上已知最出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几何学上的贡献卓著,几乎所有数学专业的学生都知晓他的名字。虽然他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另一领域的贡献:研究人员将他视为生命灵数学的鼻祖。在毕达哥拉斯之前,对于生命灵数学的起源产生重大影响的则要首推希伯来的卡巴拉系统了。

毕达哥拉斯的人生轨迹究竟如何,历史文献仅有只鳞片爪。从这些少得可怜的文献记载中,我们了解到他个性迷人,充满号召力,是一名受人爱戴的老师。据说他还曾经获得过奥林匹克的奖牌。

毕达哥拉斯大约50岁的时候,在意大利的克罗托纳创建了一所秘密学院。该学院名为“半圆”,教授数学,占星术以及音乐。招收的学生没有性别限制,男女均可在其中学习。据传所有毕氏的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该学院的保密规定,学院的任何教学都不允许以书面的形式记载下来。而且所有的学生必须誓守5年的静默期,以此来激发深层的冥想和宗教信念。只有当毕达哥拉斯去世之后,学院中的一些秘密教学才被记录下来。

毕达哥拉斯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数学难题的解决,相较于前者,他更着迷于数学背后的概念和规律。他的这一观点与现代数学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命运都可以用数字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他创建了一套生命灵数学的系统,这套系统后来又被希腊的其他哲人发扬光大。尽管毕氏并非是生命灵数学的唯一创建者,但因他对数字的研究开创了神秘学上一个新的系统和学派,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生命灵数学的鼻祖。

穿越历史的尘雾,我们来到今天。朱莉娅.斯坦顿博士因致力于提升生命灵数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而广为人知。也正是她也将“姓名与数字的科学”这一旧时的称呼改为“生命灵数学

”。

在神秘学的众多领域中,生命灵数学可能是最不为人知的一门学问了,然而有趣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它总是会重新返回公众的视线。如今生命灵数学的应用集中在探索内在的秘密含义以及预测未来上。

时间转回到20世纪,因作者L.道.巴利埃特于1911-1917年间出版的一系列书籍,这门古老的学科又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20世纪30年代,弗洛伦斯.坎贝尔也对生命灵数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到了21世纪,大众通过一系列的出版作品对这一学科有了广泛的认识。一项调查显示,过去90年间这一学科发展迅猛。其实生命灵数学在历史上是一门众说周知的学科,只是到了近代反而不被大众所知罢了。

所谓生命灵数学,是指对于数字的神秘本质所进行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不同数字所蕴含的不同含义,来展现每个人独特的天分、能力和个性,它的目的在于厘清宇宙和人的关系,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字,每个数字都与宇宙的能量振动有紧密联系。生命灵数学研究我们的生日和姓名。将生日和姓名中蕴含的数字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能量振动和含义互相关联的图表。通过研究这张图表,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生活的目的、内心的动力以及隐藏的天分。专业的生命灵数学者可以根据这些数字来决定采取行动和做出变化的最佳时机。

生命灵数学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投资的吉日、结婚的对象以及日期、旅行的最佳时间段、跳槽以及调动工作的时机等等。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个人成为灵数学方面的专家,看了这本书也不代表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它是一本入门级的初级读物,作用在于为大家打开一扇窗口,激发大家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其中的知识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导。

第五篇:幼儿园环保渗透教育

幼儿园环保渗透教育的操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年龄小,对自然界复杂的生态关系缺乏理性的理解,因此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从引导幼儿关注环境入手,并遵循渗透的基本原则,即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游戏活动,一日生活以及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催发幼儿初步的保护环境意识,本文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在幼儿园生活中有机渗透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模式,即“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其中“在环境中的教育”尤其适用于幼儿。春天姹紫嫣红,夏天芳菲浓绿、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妆素裹,四季的幼儿园是幼儿嬉戏的乐园,也是演绎大自然无穷变化的活教材。教室内的墙饰变化:迷人的海底世界,水草与鱼儿共舞;变幻的太空宇宙间云彩与星星对话;满树的果子涨红了脸,感谢土地妈妈的滋养;雪地欢笑的儿童,体味着纯洁的清明„„描绘着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无声地诉说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多样性和相互间的依存关系。走廊里“小猫”在向孩子们招手“走路请像我一样轻”;水池边水娃娃说:“记住别让我哭!”动物角里的小兔子蹦跳着友好地接受童心的馈赠;墙角里的垃圾桶张大了嘴嚷着“我肚子饿了,你来喂我吃垃圾。”这一切无不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一环境”这一永恒教育主题,在一草一木一物的接触中,让幼儿受到环保意识的浸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环保的种子。

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按照语言、健康、科学、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幼儿园进行正规教学活动的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组织环保教育内容,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有权渗透,是提高环保教育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1)语言学习:幼儿语言教学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环保教育素材。幼儿可在诗歌《春雨沙沙》声中听雨、踏雨、尝雨,在优美童话《美丽的桃花瓣》里扮作桃花享受蜜蜂的无私关爱。故事《小猫的家园》描写了一只失去可爱家园的小猫悲惨的的流浪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泥了清澈的河流,没有了美味的小鱼,没有了温馨的家园„„幼儿们听后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朦胧中感受到环境对动物生存是多么的重要。儿歌《一二三四五》原来是这样写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为萌发幼儿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意识,老师们将其改编成成:“一二三四五,上山数老虎,老虎数不到,看到小松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早期阅读材料《水》是一首朗朗上口而充满丰富环保教育内涵的诗:“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跳舞的水是喷泉,健康的水是汗水,肮脏的水是泥沙,静静的水是湖水,甜甜的水是西瓜水,喷涌的水是自来水。”全文图文并茂,在阅读中幼儿既认识了“水”这个字,又了解到水的各种有趣类别,感觉到水与人间存在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融入了不少环保教育的内容。如:介绍各种各样的车时,要幼儿观察车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的污泥,而骑自行车却是环保行为;在认识有趣的电动玩具时,明白不能乱扔废电池;玩各种纸制品时,知道大多数纸的原材料来源于树木,要节约用纸,还要学习回收废纸,学做“再生纸”,在认识“土地”是初步体会到它是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树立起保护土壤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此外动物饲养,气象记录,植物生长记录,自然采集、标本制作、科技小制作,数学测量等,众多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是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更是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的一种“稚嫩”的实践。

下载教育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党教育渗透5篇

    爱党教育渗透 一、《辅导员》杂志成为爱党的良好资源 1、《辅导员》指导我们的爱国活动。自从我从事大队辅导员以来,《辅导员》就成了我的忠实益友,他对于我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数学教案环境教育渗透

    《统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 武昌区新河街小学 陈小薇 教学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等知识,通过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

    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计划 21世纪,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它必将影响着一代新人的成长。 如何通过课堂,更好地达到“课内渗透”,设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

    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点,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挖掘教材环保知识的渗透切入点,融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力求寓教于“绿”,在......

    法制渗透学科教育方案

    红丝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 方案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生物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教学计划

    生物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教学计划 梅县新城中学生物科谢雪荣 科技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生物学科中相关的边缘科学越来越多,急待解决的生物学问题越来越多......

    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摘要:本文以“三生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为基础,采用初中英语、部分教材内容为例,简要阐述了英语教学中“三生教育”渗透的一些具体实例,从而把“三......

    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模版]

    《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的研究》 课题第一阶段性小结 2011.7 .8 总课题组 瓜州县渊泉第一幼儿园是一所“ 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悠久的历史、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