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编号:
文章题目:
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内容提要:
一、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策略与结果
1、用音乐引导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养成有序地、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
2、丰富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3、多种多样的音乐探索
4、实践探索到总结经验的过程
5、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实践探索更高水平音乐活动的过程。
主题词:
音乐、幼儿、学习习惯
正文:
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一、概念的界定
每个幼儿都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敏感性和探索精神,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音乐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想象性等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因此,每个幼儿都会有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音乐活动对于他们的想象、创造、表达能力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 1的作用。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什么是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呢?
在一年的课题组研究中,我得出了以下的经验:所谓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下,幼儿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主动的动手动脑探究周围事物和现象,寻求答案,获取知识的行为模式。反复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再实践探索、再总结经验的过程。
二、教育策略与结果
1、用音乐引导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养成有序地、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孩子们的心灵是善感的,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音乐无需解释,孩子们就能够很快的被音乐所感动。根据孩子的这种“天赋”,我经常在孩子一天的生活中播放不同的音乐,帮助孩子养成有序地、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
比如说:清晨我会播放一些轻快的儿童歌曲。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听到轻快的音乐就会很快乐的与教师一起做晨间运动。幼儿进餐的时候,我会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安静的、舒缓的音乐。孩子们会很自然的跟随音乐的步调,安静和谐的进餐。说话轻柔、细嚼慢咽。吃完饭的小朋友也不忍心因为送碗打断音乐得声音。所以都很小心翼翼的把碗筷轻轻的放在桌子上,悄悄地去擦嘴、漱口。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幼儿园经常会播放一些很有力量、节奏性强的音乐。孩子们听到了以后就会很自信的去户外活动区玩。有时候,平衡区的小朋友不敢过平衡木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就会鼓励他说:“听。这是解放军叔叔的音乐。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勇敢!”
2、丰富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当我们看过画展以后,就会想:我也要画一幅漂亮的美术作品。当我们看过武侠片以后,我们也会想到要为社会除暴安良。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我们班的音乐区以前只有一些女孩子的花衣服,所以女孩子们经常到音乐区去玩。男孩子们除了看看以外,都不怎么感兴趣。放假的时候,我特意制作了几件男孩子的道具和衣服。有孙悟空的紫金冠、黄金甲、金箍棒。唐僧的加沙、僧帽。沙和尚的行李但、猪八戒的钉耙。还有纸筒做的双节棍、头饰大灰狼、奥特曼以及一些男性的手偶等。开学后,我把这些道具放进了音乐区。难孩子们看到可乐坏了。尤其是孙悟空那身,最惹男孩子们喜欢了。他们商量好,今天你当孙悟空、明天我来当。还有的孩子学起了电影里的李小龙,手拿双节棍,舞的非常带劲!而女孩子们则喜欢用漂亮的扇子跳秧歌舞。还喜欢穿上旧彩旗改成的筒裙,把头上插上花朵,手拿小伞,跳起了傣族舞。要不就和男孩子们一起表演手偶剧。这些对于各种表演的兴趣没有依靠老师教育、指导。而是孩子们看到了丰富的活动材料时所激发的灵感才创造出来的。而所谓的好的活动材料就是投放以后,无需老师过多地解释,孩子们一看到就马上想尝试、想摆弄的那些玩具。
3、多种多样的音乐探索
有了表演的兴趣,孩子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些小的灵感组织成节目。这样就有了对音乐的探索。而对音乐的探索分很多种:
(1)对音乐情绪的探索
在所有的音乐元素之中,孩子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音乐的情绪了。音乐的情绪就是音乐速度的快慢、音乐声调的高低给小朋友带来的感觉。是舒缓的还是欢快的?是忧伤的还是明朗的?是小鸟在飞还是大象在走路?是小老鼠在找吃的,还是老猫已经来了?„„孩子们用一颗颗纯洁无瑕的心感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情绪,进而就会发现每一种音乐就会有一种不同的节奏。
(2)对节奏的探索
孩子们通过听音乐可以告诉我:“老师我听这段音乐想转着圆圈跳舞。”我说:“对,因为这是一首圆舞曲。叔叔阿姨们在听到这样的舞曲时,也会翩翩起舞、旋转起来。”有的孩子告诉我:"4/4拍的音乐我们听了以后很想睡觉。3/4的音乐不能用来踏步。"还有的孩子经常在听音乐的时候拍着小手数拍子,最后他告诉我:“这是一首2/4排的歌曲。”有的时候,孩子们的小手打拍子拍累了,就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我的小手,既能发出声音,又可以不用让我们的手拍得发红呢?这样一来,孩子们赶快去音乐区,找出了沙锤、三角铁、木鱼„„
(3)对道具的探索
孩子们敲起打击乐器来,小手就不累了。经过敲击的探索,孩子们告诉我:“老师,三角铁不能连续很快的敲,因为它的声音要很长时间才能响完。”“老师,木鱼的声音很低,还很短。”“铃鼓可以发出咚咚咚和哗啦哗啦两种声音。”“我们再用这些乐器给音乐伴奏的时候,敲打的快慢就不同。木鱼要敲得快、三角铁要敲得慢。”
要唱歌跳舞表演的小朋友还会需要一些道具、服装、头饰等等。
(4)对舞蹈的探索
音乐有了伴奏,还有的女孩子就想上台来给大家表演一段。这时,就会有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创作主要是靠以往的经验体会。如:看过的舞蹈表演。老师的示范。同伴的表演等等。孩子们把喜欢的、适合这段音乐的动作选出来,编在一起形成最初的舞蹈。比如:我们班的女孩子编排了一个扇子舞。他们从电视上学到了队形的变化。又从同伴那里学到了一些动作。他们就互相商量着。用《金孔雀》这首歌曲编排舞蹈。
(5)对唱歌的探索
孩子们喜欢放声歌唱。但是老是齐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这时候就会有小朋友发怪音、歌声故意突出、喊歌。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说明孩子们对这首熟悉的歌曲已经失去了兴趣。有什么办法让这首歌新生呢?多种多样的唱法会让孩子们用更高的艺术形式演绎这首歌曲。比如《大马大马告诉我》这首歌曲。女孩子扮演问问题的小朋友,男孩子扮演大马。这样一问一答的唱歌。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对于简单的歌曲如《春雨沙沙》,教师可以请孩子们尝试简单的轮唱。分出两个声部,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声部后唱。这样一首简单的歌曲就又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探索意义。
(6)对规则的探索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往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音乐游戏《抢椅子》,音乐没听的时候,孩子们不能够找椅子。等音乐停止的时候,在寻找自己的椅子。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这个游戏的规则使孩子们对音乐声落就抢椅子的思维反应过程感兴趣。如果不按规则玩。音乐还没停止就去抢椅子,这样就没有意思了。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了规则给大家带来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孩子们会很愿意遵守规则。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渐渐的形成规则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往往会比较注意遵守规则了。
(7)对综合艺术的探索
综合艺术是指包括唱歌、跳舞、打击乐伴奏等多种形式综合起来的艺术形
式。是一种需要通过各部门相互沟通才能协调好的艺术。这不是一次练习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需要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后再实践探索这样的环节循环过几次后,找到其中的规律,才能够完成的。
4、实践探索到总结经验的过程
整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处在一个欣赏者、鼓励者的角度。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扮演帮助者的角色。因为孩子们经历的事情少,遇到了一些大困难时,就会像被困在谜团里不能自解的人一样,需要别人点播一下。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是点播者。点到为止,话不可多说,让孩子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即可。这样孩子们就会一下子上一个台阶,从新的高度去解决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评价准则。比如:我们班的孩子,原来看完小朋友们的表演只会用“好”和“不好”来形容表演的情况。经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在看舞蹈表演的时候就会说:“他们的舞蹈动作很优美,和音乐配合得比较好。”在看完唱歌表演的时候就会评价说:“小朋友的声音很洪亮,没有忘词。前排的小朋友和后排的小朋友唱对唱的时候,没有空音乐。连接得好。”在欣赏完打击乐的时候会评价说:“各声部打击乐声音很整齐,没有快慢不一样的小朋友。”„„
5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实践探索更高水平音乐活动的过程。
小朋友们学会了评价,就会看到自己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存在哪些不足。这样孩子们之间就会互相商量,用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时,老师要鼓励孩子们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大人帮他们想主意。有的孩子有时候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着急,要用隐性指导帮助孩子,让孩子有成功感。比如说:在女孩子表演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段舞蹈以后,男孩子提议:如果男孩子扮演小熊就更像了。于是,老师就鼓励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表演这个舞蹈。经过孩子们的沟通和实践中预编出了新的舞蹈,女孩子们扮演的洋娃娃美丽可爱。男孩子们扮演的小熊憨态可掬。男女和跳的舞蹈比以前只有女孩子跳的舞蹈更加丰富了。演出的时候,孩子们优美的舞蹈,迎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每一次实践探索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每一次总结评价都会让孩子们看到新的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逐步形成了主动的动手动脑探究周围事物和现象,寻求答案,获取知识的行为模式。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动力了。也让孩子们学会了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解决、做事情有始有终、有毅力、注重相互沟通等好的品德。我相信,这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
在音乐活动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老师们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有很多小的兴趣点。如果我们更够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兴趣点发展成为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动力。引导孩子从中寻找学习的方法。孩子们就会更快的增长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而这正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我此篇文章的中心。愿各位老师们能够站在我研究的基础上,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站推荐)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要求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多给幼儿创造机会、空间。多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想象。在过去,一般在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说一句话,画一幅画,要和老师说的和画的一模一样才算是对的,给以表扬。而老师不进行示范,幼儿就不知怎样去表现,不知怎么做,限制了思维的多角度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发展幼儿思维的多样化。学会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会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创造力。在一日生活中,他们经常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如:孩子们想在做好的水果娃娃里面安装上电池,让它说话,于是水果娃娃的脑袋后面挖了个洞;一个孩子为了研究别的小动物死了很快就烂掉了,为什么螃蟹没有变化等类似的情况下,表面上老师错认为有些是在搞“破坏行为”,表现在言行激烈、表情可怕幼儿的反应是被吓呆了、发抖了、哭了。其实,幼儿有自发探索的欲望是很珍贵的,作为老师要珍惜、鼓励、支持、引导幼儿,多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在动手实验中,总结失败和成功,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体验成功的心情增强自信心。
第三篇:自学中如何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
自学中如何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
自学,即目主学习。它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自学并不是说教师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的自学必须处于教师的调控之下,主要有三个步骤:
1、创设良好的自学氛围。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经常向学生讲自学的意义,介绍古今中外自学成才者的事迹,激发学生自学热情:其次,要编制预习提纲。教师只是笼统地布置看书预习,学生很难深入到课文中去。因此,教师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体现文章的内容和行文思路,编制各课自学提纲,以便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自学”展开。把自学变成教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按文章思路编制自学提纲,把字词句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像一颗颗明珠缀到了文章思路上,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2、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可概括为八句话: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特点,融会贯通,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学生如果在自学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破除迷信,勇于质疑,就能很好地培养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自学的实施,还要解决是否相信学生的问题。有人认为学生自学,质量没有保证,其实这种忧虑和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要求适当,指导得法,同学们就会在自学中认真读书,查工具书做笔记,提问题,从而逐渐养成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3、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智能的发展是连在一起的。要使自学不断深入,形成能力和习惯,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种种方法。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计划地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读书如何圈点划线,批注评注的方法;如何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的方法;还有课文背诵法、语文复习法以及听说的各种知识与技巧等等。否则,学生就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一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拿解词来说,多少年来,我们都是把词语抄到黑板上,学生搬到笔记上,然后拼命背诵结果呢?教师抄多少,学生背多少,一旦遇到生词,还是一筹莫展。相反检索法教给学生,教会他们从好几个注释中根据语境准确选择释义,学生就能脱离老师而借助工具书独立进行学习了.
自学还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过程。我把自学预习过程概括为:一读、二划、三查、四注、五思、六写。读就是读课文,默读朗读、精读速读。划,就是使用不同的符号,将生词新词,精辟语段中心所在,疑难问题划出来。查,就是对所划生词或疑难问题,通过工具书或其他资料加以解决.注,就是把查找的答案以标注、批注的形式,注到课文中去。思,就是思考课文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及表现方法。写,就是把预习所得和解决不了的疑难写下米。
教目学方法,不单让学生从理论上懂得,还要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的领会,更重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这样做学生不只“学会”了而且“会学”了。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
王 莉 童莉娅(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案例一:千方百计不想喝
喝水时间到了,我组织小朋友们有序地拿自己的口杯接水喝。每当这个时候,班上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好象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还借故去解便想“逃跑”,有时被逼无奈只好喝上一点。
案例二:蜻蜓点水被动喝
排队喝水时,钦钦也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排在队伍里,轮到他接水了,只见他很敷衍地接了一点水,然后回到座位上,机械地喝了一口,就把杯子放回了杯架,他象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蹦蹦跳跳地又回到座位上。
原因分析:
其一: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时有发生,一问究竟?“我不喜欢喝白水”“我都喝酸酸乳”„„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层出不穷,什么可乐、果汁、优酸乳、酷儿„„看得人眼花缭乱。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喝到水,就大量购买各种饮料,其实有些饮料中还含有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害的糖精、防腐剂等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导致孩子不想喝白开水。
其二:成人在孩子喝白水的习惯培养上力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也不清楚小孩对水的需求量,这样就形成了孩子对喝白开水不感兴趣。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比例越大。幼儿身体中的水份约占其体重的80%,如果失去了20%的水份,就会危及生命。幼儿好动,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为保持体内消化、吸收、循环、排泄等生理作用的正常进行,其生理需水量相对比成人多。供给幼儿必需的水量,使每日进水和排水量近乎相等。当幼儿口渴要求喝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所以,改变这种“老师要我喝水”的被动状态迫在眉睫。
教师该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呢?
一、营造氛围,让幼儿喜欢喝
1、儿歌、故事吸引我喝
为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习惯,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先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每天讲一个,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我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 我也想喝水”„„
2、创设环境,激励幼儿喝
我们还为孩子们布置相关的环境,把小朋友喝水的图片挂在墙壁上,让孩子们说出图片内容,认读图片上“小朋友用杯子喝水”、“他们想喝水”和“我想喝水”的短句。结合观赏室内种植的串红、吊兰和大叶海棠等花草,让孩子们知道浇了水,花朵和叶片就更加水灵可爱,小朋友喜欢喝水,也会像花儿一样健壮、漂亮;花缺水就打蔫,小朋友缺水也会生病没精神。我们还编了儿歌《多喝水,变漂亮》,幼儿更加明白了喝水好处多。
二、家园配合,促幼儿定时喝
幼儿有了喝水的兴趣,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要着力培养幼儿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要定时让孩子喝水。因为夜间幼儿体内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起床后需要补充水;而且起床后喝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食欲,对幼儿吃好早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早餐和午餐之间有三个半小时,是幼儿活动量最大、消耗体能最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要让小班幼儿定时喝水两次,大中班幼儿定时喝水一次。午睡起床后要定时给幼儿喝一次水,到吃晚餐前还要给幼儿喝一次水。晚餐到睡觉之前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基本是生活在家里,他们的活动量也不少,对此不容忽视,应让孩子喝两次水。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让父母们了解定时喝白开水的益处及饮料喝多了 1 不利幼儿健康的常识,让他们和教师一起为幼儿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而努力。配班老师一年四季天天为孩子们准备好冷热适度的白开水,并保证供应充足,用具清洁卫生。在家里,也准备一个孩子能自己接水的安全容器。按时喝水的习惯不因园内的任何临时活动或大人的临时变化而随意改动,日久天长,较多的幼儿逐步从需提醒变为到时间能主动去做。
三、注重差异,养成随渴随喝
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班上保教人员的一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做到要求一致,共同了解和及时掌握幼儿的情况和变化,努力掌握不同孩子们的特点:哪些贪玩,哪些动作慢,谁知道要水喝,谁不爱说话,谁不爱喝水以及刚病愈等,做到心中有数,能有针对性地细致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幼儿因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天气等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要让幼儿养成随渴随喝的习惯。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对孩子的健康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班上到处都可以听见这样的声音:“童老师,我渴了,我要喝水”、“我也要喝水”、“我还要喝水”„„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端着水杯、认真喝水的样子,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从“要我喝 ”到“我要喝”这一步,走得不容易。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4期)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卓泉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们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
一、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字母录入竞赛,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竞赛,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习劲来了,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看谁输入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查找资料”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而不是盲目的在网上冲浪。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主导作用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