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浅谈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安全文化为灵魂的综合性科学。多少年来,矿业企业在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过程中,把原来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经验,通过消化、融合、改造、吸收,形成了一套适应性较强、特色鲜明的矿业安全文化,并逐步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的安全文化逐步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实现了企业安全由经验管理到体系管理的跨越,同时使员工树立起“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有幸福”的职业安全健康理念。就矿山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内在关系,本人就矿山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关系,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健康文化管理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和安全文化推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一个完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该是有一个专门管理机构、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构成的循环渐进的管理体系。一个企业,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工区、队班组,都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队组是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和控制规则,制度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一个完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看是否能够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格局,是否能够构建安
全与生产和谐、员工与管理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环境与发展和谐的安全环保机制,这是确保体系运作连续性和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二、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内在联系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的管理,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人。人是企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尊重人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失去健康和生存谈什么道理都是空话。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把关注人、关心人、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环境的改变、机器设备状况的改变、设备的操作与管理,都是靠人来实现的。环境、设备状况的改变,不仅要有必要的安全物质投入,还要靠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来制约,管理与操作要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实现。
物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通过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劳动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满足员工追求的安全生产的需要;以合理的安全奖励机制,来满足员工追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激励员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积极性。
制度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进行约束的规则。《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用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来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来明确员工从事生产经营过程的操作规范。只有形成责任明确,责权一体,在安全管理中才能做到敢抓敢管,才能确保执行力度,使员工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行为文化是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个体行为的文化。要想消除事故,就必须从细节上控制住。要通过安全活动、预案演练、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进行安全行为规范的强化。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列入日常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中,提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使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三、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与执行力的辩证关系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的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是要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的。在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要“责权一体”,强化执行力度,使安全生产理念在员工心灵中逐步扎根,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都发自内心的做好自我安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靠的是执行力。管理的规则是先有行为标准,后有执行行为。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矿业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都逐步完善,但在执行上往往出现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
一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有意识的忽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降低了生产设施的基本安全条件,使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出现严重的漏洞。二是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有规定、有标准,但对管理过程的控制和结果评估的力度不够,造成企业执行力差。三是安全行为文化的推介上重视不够,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事故预防能力等培训不到位,使个人在执行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所以,矿业企业要在安全管理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就必须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让管理行为用规章制度说话,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执行正确、有序和高效。
管理靠制度,规章制度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也只有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其价值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规范管理行为。在安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中去。逐步完善和细化职业安全健康指导工作,强化执行力度,使风险削减到最低限度,才能使安全意识形态逐步在员工的心灵深处扎根,才能适应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
开拓队牛红义
2008-5-26
第二篇: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的关系论述
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的关系论述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 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三篇:精细化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近些年来,是煤矿企业安全发展水平速度最快、见效最好、职工得实惠最大的时期。在笔者看来,带来如此变化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强根固本的精细化管理,另一个是构架有力支撑的安全文化建设。二者相互融合、互为影响,共同筑起了煤矿安全发展的坚固屏障。
精细化管理——构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煤矿从建国到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历经了昨天的落后、今天的和谐、也展望了将来的发展前景。综观煤矿这支特殊、高危行业的产业大军,感人至深的是重塑安全自我、勇于改变矿井下“黑、乱、脏、险”面貌和不懈追求精细化管理的毅力。精细化管理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
文明卫生管理阶段。20世纪以前,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体制所推进的社会进步,煤矿作为弱势能源企业已注重提升发展力,开始实行井下采掘工作面外围文明卫生管理,并将其作为专项内容进行旬、月考核奖惩。实施文明卫生管理,促进了井下环境面貌的干净、清洁,将“脏乱”的印记永远进行了定格,展示了矿井管理的新水平,树立了矿工新形象。
文明生产管理阶段。自2000年后,矿井进一步提升管理质效,把文明管理纳入采、掘、机、运、通各口质量验收考核中去,诸如“工程质量合格、轨道达到‘三露’、巷道(出口)平整清洁、物料码放一致、安全间隙达标、管线吊挂齐直、安全仪器规范、工作讲究标准、遵章完成任务”等可望目标基本达成。行为规范十要素和4E精细控制管理全面实施,文明生产管理(也叫“双基”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精细化管理阶段。2002年后,随着国家对煤矿行业政策的倾斜,多数煤矿企业实行了整体改制,在“双基”建设的基础上,开始系统推行精细化管理,矿井下安全质量管控力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可归纳为四个特点:领导重视、理念可心、机制对路、载体助推。
领导重视。自精细化管理一提出便成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班子当成头等大事天天抓、时时抓、会会讲、精引导、重实效,重力前推,直击精细化管理的“一次性做对、做准确”这一终极目标。
理念可心。煤矿企业从精细化管理起步,就确定了“精细化管理是安全制胜法宝;最完美的操作是精细,最科学的管理是精细化;精细才能保安全,安全才能干长远„„”等一整套理念观,正是因为这些可心的理念,为推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思想先导。
机制对路。各煤矿企业在相互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各口、各工种、各个操作流程、每一处、每一物、每件事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从班组开始,自下而上逐级过关筛检,迅速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特色标准。在定标的同时,以基层区队为主,组织员工逐条学习、理解认同、实践应用、竞赛提升。通过良好的机制,实现了“系统思考求精细、管理过程求精细、具体操作求精细、日事日毕求精细”四个完美精细。随之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四项技术,达到了“物件放置、数字编码、沿途方位、管理明晰”的自然和谐。
载体助推。在精细化管理推展过程中,矿井领导积极外出参��学习,召开精细化管理
第四篇:管理与领导关系浅论
管理与领导关系浅论
2005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燕纪胜
摘要
管理与领导在平时经常被混淆,而实际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运作,也不利于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将具体的论述管理与领导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区别。
关 键 词
管理;领导;管理与领导关系
一、管理与领导的概念
对于管理和领导的概念,说法不一。其中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Simon)曾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说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H ·纽曼则提出:“管理是对一组个体向某些共同目标努力时进行的指导、领导和控制”。而本文将引用的是“管理是指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1】从本概念可以看出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其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职能是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既定的目标。亨利·法约尔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来人们将其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可见,领导可以看成是管理的职能之一。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领导定义是:“一般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影响力,或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 本文将引用是“领导就是指导、带领、引导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领导的三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
1力,具体又包括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影响力,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由个人 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影响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管理与领导的联系
(一)领导科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体系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为管理学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以1911年美国的弗雷德 ·W·泰罗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等一系列专著为标志,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拉开序幕,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开始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其中在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中阐述了领导方式以及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所以,可以说行为科学理论包括后来形成的独立学科体系——领导科学是科学管理理论以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体系,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
(二)最终目的的一致性
不论是管理还是领导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尽管管理主要是通过协调把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正常运转,完成既定目标,领导则是通过制定目标,并通过引导、激励下属进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预期目标。可见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要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相对于组织而言,只有通过领导者和管理者相互的合作,通过卓越领导和有效管理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都强调“以人为本”
管理的人性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不但设计诱人的薪酬,还提供部分企业的产权,以留住人才。虽然管理的对象可以是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但对人的管理是中心。而作为被领导的对象只是组织中的人,通过对人的指导、激励实现组织目标。如果不以人为本,则变成了独杆
司令了。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便成为领导与管理共有的哲学思想。
(四)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两者不可以分开
管理活动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领导行为,领导行为的强化与完善又不能脱离不断深化的管理实践。领导需要确立目标和远景规划,并设计好完成该工作目标的一系列的计划和执行方法。然后,管理进一步设计完成任务的具体事项,重新制定计划以及有关管理和评估的措施与标准,将现有的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强制性的方式完成任务,建立并维持一个人员精干、指挥有度、积极肯干的完善的组织,并做好与成员的沟通、解释、说服工作。最后,管理要通过正式、非正式的途径,完成评估与总结工作,而领导则依据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激励、鼓舞的方式使被领导者对组织目标进一步支持与理解。在此过程中,领导与管理是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的两个体系:管理进一步设计就是对领导确立的目标与远景规划的补充与完善,领导的激励、鼓舞是使组织成员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进的关键。
三、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美国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创办人、工商管理杰出教授沃伦·本尼斯(Warren·Bennis)认为,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管理者好于管束,领导者善于革新;管理者是模仿者,领导者是原创者;管理者因循守旧,领导者追求发展;管理者依赖控制,领导者营造信任;管理者目光短浅,领导者目标远大;管理者问怎样做和何时做,领导者问做什么和为何做;管理者只顾眼前,领导者放眼未来;管理者接受现状,领导者挑战现状;管理者是听话的士兵,领导者是自己的主人;管理者习惯正确地做事,领导者注意做正确的事。【5】其区别具体如下:
(一)管理与领导对主体的要求不同
管理重在对决策的执行、实施,领导重在对决策的制定。有人提出领导是非程序性决策,管理是程序性决策。“程序化决策一般由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领导者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的决策上,注意发现解决各种新问题”。
领导者主要是主持组织积极变革,开拓新的局面,以促进群体或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为主,通过引导、影响、激励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确立目标,指引方向,创造优势。所以,领导要求做正确的事情,知道如何做.有关于任务的愿望,习惯从外向内看事情,喜欢深入第一
线,知道到如何说.对生活充满热情.受目标驱动,关注做对的事情。而管理者则以维持群体或组织的动态稳定为主,通过经营、安排、分配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活动选择工作方法,使群体或组织维持原有秩序,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管理要求做事情,知道做什么.有对任务的看法.习惯从里向外看世界.喜欢高高在上,知道说什么,喜欢得过且过.行动保守,关注正确的做事情。
(二)管理与领导的客体不同
管理的客体是由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等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领导的客体主要是人。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领导客体的人又有所区别。管理客体的人,主要是在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操作者;领导客体的人,主要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三)权力的构成不同
管理者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要求组织中的对应成员服从指挥,听从调度,按既定的规程办事。领导者的权力包括个人专长权,即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个人影响权,即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由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力量;还有领导者担任的管理岗位所赋予的管理制度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的人格魅力及领导艺术之上的,被领导者是自觉、自愿的跟从,并朝着组织目标奋斗。
(四)管理和领导注重的内容不同
管理更多的注重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的工时研究,注重正式的规章制度.强调刚性。要求有正式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其目的是使员工的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减少日常的管理活动,使管理者能减少例性管理,而注重于非例性问题,即例外事件。这就要求规章制度的严格性。而领导则注重领导者对人的影响和引导,重视人的需要、情感、兴趣、人际关系的社会属性,强调柔性。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激励理论,带领、引导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五)管理与领导的结果不同
管理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计划、维持秩序,使企业能正常的运转;而领导的结果却是引起变革,通常是剧烈的变革,并形成非常积极的变革潜力。约翰·科特博士曾作了一个极为精辟的比喻来阐明领导行为与管理行为的区别及对变革的影响.在和平时期,军队需要管理来让他们能井井有条,但到了战争时期,军队上上下下都必须要有领导才能,没有人能够管理一支军队上战场,军队必须是被领导。
目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正积极的进行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等,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很哟扑可能成为企业以后的绊脚石,要求企业不能太专注于以往成功的经验。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接受不断的挑战,积极的通过变革,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总之,管理和领导的职能同时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互相补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实际企业中,可能一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自主地加以区别把握,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9~201.【3】胡小坤.管理与领导异同辨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3,25(3).
第五篇:5S与安全关系
5S与安全关系
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引用到5S与安全关系上,我则要说“5S就是安全之母”。
现在许许多多工厂,出于安全考虑,都会成立安全委员会,颁布安全条例,因为安全对工厂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天到晚叮嘱的话,大家都可能会忽略安全这个题。比如说:有些作业场所要穿安全鞋(拿我们公司来说,在机加工部门和CP的冲压车间的车、铣、钻、磨,还有模具调试和装配),因为他们每天工作当中都是要和模具、模板、模块接触,如果不小心即使是一块很小的铁块掉下来,也可能会对脚产生危险,而且每个生产部门在搬运产品过程中都要确保走道顺畅,地面平整。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查身边的每一个细小的细节,不难发现5S活动不仅是稳定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防止事故,火灾的基础。
那5S与安全到底有什么重要关系呢?现在很多工厂都在推行6S,其就是在5S的基础上加上安全,那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企业对安全的重视及安全对企业的重要性?要做好安全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几个重点来做。
一、作业服装
1:是否经常保持清洁,是否太脏 2:纽扣是否脱落或有破损
3:作业鞋的后跟是否断裂,鞋带是否松脱(拖鞋不行)4:是否在指定作业中戴用安全帽 5:身上是否带有锐利或尖锐物品
二、保护用品(眼镜、口罩、耳塞)1:是否确实戴用眼镜,耳塞
2:是否正确戴用口罩,而不是戴成下鄂口罩 3:是否确实更换过滤用品 4:是否随时备有备用品
5:是否指定保管地点,并正确保管
三、通道
1:通道上是否放置了物品 2:是否有凹凸不平不安全的地方
3:是否洒浇了油或水
4:是否有电线或管道横穿道的不安全现象 5:进出口的宽窄或高度等有无问题
四、作场所的地面 1:是否有不用物品 2:电线或管道等是否安全
3:扫除用具,备品等是否保管在指定场所
4:在电源柜,消火栓,防火设备,安全门等地方是否放有物品 5:整理,整顿有无问题
五、机溶、剧烈物品
1:保管地点是否标明了保管物品的内容及责任者,是否按类别整理保管 2:容器是否有盖以防上蒸发,是否有溢流,泄露等现象 3:油废棉纱头是否保存在带盖的不燃容器内
4:保管仓库是否定期点检,是否备有消火栓,是否标有“严禁烟火” 5:使用场所的换气或局部排气装置是否运转正常。
六、油类
1:油废棉沙头是否存放在带盖的不燃容器内
2:如果洒落在地上,是否立即擦掉
3:周围是否有烟火
4:不能在周围进行带火作业
如何做好这些安全作业的重点呢?在整理,整顿上我想我们一定要破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思想观念,在清扫,清洁上一定“不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在素养方面一定要通过培训,教育来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我们利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S就能找出影响安全因素的元凶,同时降低意外事故发生,从而实现“零事故”的终极目标最有利工具。
5S与安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做好了5S,安全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