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

时间:2019-05-12 05: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

第一篇: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诗意象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板书题目)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园田的缘起。接下来“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端厌恶的心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身在宦海心系园田的心情。“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返自然”照应“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故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私下起,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几次做官又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与此一脉相承。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

人生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诗歌特征 :一种平淡自然、萧散冲澹。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诗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成就最高,其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和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三、学习朗诵,划分节奏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四言,朗读节奏(“二二”)而这首诗是五言,所以节奏是“二三”。

四、疏通诗意,分析内容理清本诗的脉络:厌恶官场田园风光喜欢归隐

思考:这首诗主要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而写的呢?(归)围绕“归”又主要写什么内容? 明确: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归后的田园生活)

1、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本性)守拙归园田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炼字”误“)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明确: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自比”羁鸟“、”池鱼“(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提问:文中还有哪个句子表明作者是喜欢自由的?

明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天上飞鸟,水中游鱼最能引发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中间八句,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山村生活图景)

1)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南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

2)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时很有层次感,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3)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作者能把常见的景物描绘得如此诗意,体现了陶渊明对乡村的喜爱。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开创了将农村生活作为题材的田园诗,农耕、农家的景象第一次被写入诗歌中。总结:这八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批判了官场的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回答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精华鉴赏,总结本文的写景方法:

1.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3.以动衬静。

4.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六、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七、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明确: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板书设计】

近处:宅院、林木清新厌恶官场1.从何而归官场

远处:村落、炊烟宁静向往田园2.归去何处田园

色彩:桃红、柳绿优美追求自由3.为何而归官场黑暗

听觉:狗吠、鸡鸣自然保持高洁4.归去如何愿无为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要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第二篇:诗三首 归园田居 教案2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诗三首

归园田居

汕头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思考:① 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②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哪些事和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

3、提问并订正;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师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

4、研习第一层:

⑴ 释“韵”与“误”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B.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附]板书设计

误落尘网——厌恶官场

恋旧林

向往回归自然

思故渊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5、研习第二层

⑴ 释“守拙”

拙(zhuō)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⑵ 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

A.“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

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文有同工之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暧暧”、“依依”均为写远景之用语,都表示模糊不清、依稀可辩。但不可互换,因为“暧暧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是写远处村庄的总体轮廓,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筑物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上,它是静止的;而“依依”写的是炊烟,“炊烟”一是在高处,二是它是飘动的,比村庄的可见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尽管炊烟在远处,但仍依稀可辩。总之,“暧暧”着眼于“模糊”,“静止”,“依依”着眼于“可见”,“漂动”。两者都不可互换。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没写人,你可以想象出人民这里生活的情景吗?

明确:虽没有写人,但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生活在这里的人必定和平安宁,生

活古朴,怡然自得。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际上拿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对比?

明确:这两句写所感,具体、写到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与官场对比,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做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

[附]板书设计

见:农田、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

闻:狗吠深巷,鸡鸣桑颠 田园生活的情趣

感:无尘杂 有余闲

5、简析第三层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作者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

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附]板书: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揭示热爱田园之因——久在樊笼。

四、小结:

1、《归天园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艺术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

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是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是语言朴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五、解答问题。

作者邮箱: zhenggc84222@163.com

第三篇:诗三首 归园田居 教案3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诗三首

归园田居

雨情

教学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

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

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

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5、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五、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隐士情怀:

1、蔑视权贵、鄙视官场

2、淡泊明志、躬耕田园

3、委心乘化、知天乐命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

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2)陶渊明诗歌的高超的技巧和独特风格也是它们所以被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如果没有神妙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不可能用很平易的词句生动地显现出事物的形象。例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一诗中,写雪景用'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十个字,把雪的轻虚洁白的形象写得十分传神,被历来的批评家所推崇……这就是作者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最突出的特征,传神地表达出它的形象之故。陶诗中许多写景的名篇都具有这个特点。它们对描写的景物,往往只用淡淡的几笔,把它的神态突出地显示出来……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陶诗另一突出的优点是,比同时代诗人的作品显得尤其浑厚和完整。陶渊明继承了汉魏诗歌'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作风,讲究通篇的浑厚,不去斤斤追

求一两句名句……

此外,简洁和含蓄也是陶诗的重要特点。

作者邮箱: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8《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1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

(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

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2)意境赏析——平静、朴素、自然

[设疑一]

读1—8句,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归园田居?

[点拨]

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文及作者背景。

[明确]

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所以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于是便有了《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

[说明]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习。”通过总结归隐的原因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设疑二]

提问1:读9-18句,了解归隐后诗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语言描绘田园风光。

[点拨]

观看插图并结合对诗句的理解。

[明确]

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农田,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榆树郁郁葱葱、遮蔽后檐,屋前桃李争春、列满园前;住在这里,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然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啼;“我”的门庭内没有官场的案牍和应酬琐事;“我”在闲适的屋室中悠然自得。

[说明]

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形象。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才会触动其情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进入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问2: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清晰可见的“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房前屋后的那些能说出名字的树木。

[明确]

前四句写远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的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面,环境是多么的幽雅美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都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提问3:学生讨论自学后6句诗有什么特点,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点拨]

“暖暖”、“依依”的用法,末句中一“无”一“有”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为同一境界。

[明确]

对广阔的田园景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具有了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说明]

这节景物的描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景物是作者抒发情思的媒介,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提问] 联想思辨(结合《归去来兮辞》的作者辞官归隐)。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讨论)?

[点拨]

学生各抒几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说明]

作者的这一思想为以后历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同时也为学生的批判创新提供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

[总结]

本设计力求抓住诗的特点,突出重点,展开多角度的研讨,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开始 多媒体 呈现课题 教师点拨 多媒体 朗读全文 体会诗歌 朗读诗歌 多媒体 朗读全文 展示画面 听朗读 欣赏画面

多媒体 教师点拨 学生朗读1—8句 集体讨论诗人归隐的原因 反馈 教师点拨 不全面 全面 教师总结 学生朗读9—18句 媒体

展示诗景 媒体 学生描绘 媒体 教师点拨 讨论诗中描写景物特点及诗人心境 讨论后6句诗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教师点拨 反馈 不全面

多媒体 展示问题 教师讲解 全面 教师点拨 联想思辨 多媒体 总结全文 结束 教学设计流程图

第五篇:必修一语文《归园田居》教案[范文模版]

必修一语文《归园田居》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必修一语文《归园田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

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

4、明确: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

村居生活

田园美景

本性复苏

心旷神怡

4、归纳主旨

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三、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欣赏诗歌意境。

1、教师点拨: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2、学生选出描绘景物的诗句。

3、教师点拨:

这些乡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诗人笔下却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像世外桃源一样。诗人怎样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的呢?我们来品味写景诗句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鉴赏提示)

4、学生讨论诗句“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分析景语,体会情思,教师点拨。

5、师生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师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体,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读者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临其境,领悟到诗歌的韵味、情趣。

四、拓展练习,巩固鉴赏方法

1、鉴赏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歌的'情思意境。

(课件展示诗文)

2、学生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

3、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古典诗歌,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

《归园田居》原文和译文

原文: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_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一、学习目标简要明确。

学生学习古诗,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更不知用什么方法去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一节课的教学设定为“目标导学”课。我认真研究文本后,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五个会”,即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这样的目标即全面又简要。更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目标,学生更易于执行与记忆,它为整节课的学习定下了科学的基调。

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到位。

整节课,我都十分注意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落实。在“会朗读、会理解”的层面上,我指导学生学习了古今字词的读音差异,如“荷花”与“荷锄”中“荷”等字的读音,也指导学生理解了古诗字词的意思,如“荒秽”等字词句的意思。在“会背诵、会默写”层面上,我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训练。这些教学环节的成功进行,使学生的古诗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三、学生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与确实的提高。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目标式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了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的这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四、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

教学中,我把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等的欣赏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在品析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学习的目标,有层次、有步骤、有主见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这种明了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宗旨吗?

六、由于缺少了多媒体等的辅助教学,教学缺失明显。

这一节课,虽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但课堂容量少了一些,比如拓展阅读虽然有了安排,但远远做得不到位;诗歌的相关习题也没进行专门的训练;对于诗人当时的田园生活场景想象的训练时间也过少等。这些缺失值得我认真思考与改进。

这一节课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会从这一节课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下载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