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5:3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宝鸡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连霍高速交汇于宝鸡,是连接陕甘川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天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产业和交通优势明显。国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宝鸡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加快宝鸡发展事关我省建设西部强省大局。近年来,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已经站在比较高的发展台阶上。但按照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与在区域发展的重要地位,宝鸡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存在瓶颈和问题亟待突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宝鸡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基础雄厚,周秦文化、佛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应给与足够支持,突破瓶颈,重点把宝鸡建设成世界一流高端制造业中心、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创建幸福宝鸡,使之成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甘宁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成为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一、基础与优势

(一)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宝鸡是我省城市经济转型最早的市(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拓展空间为主逐步向做大规模、做优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转化,积极实施东扩南移北上战略,形成五大功能分区,特大城市框架雏形初具。截止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92.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5万,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城镇化率46%,森林覆盖率达到53.7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最适合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先后获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环境优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称号。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无间断、无缝隙、全覆盖、高效化。近年来,许多周边城市来宝鸡居住和创业的人数持续增加,宝鸡吸纳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宝鸡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产品与技术。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石油及铁路装备等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很多产品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宝鸡石油钢管、宝鸡石油机械公司是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国内行业中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研发和制造企业,其产品和研发能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宝成仪表的航空仪表、烽火通信的通讯雷达、凌云电器的陀螺仪等航空产品,是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宝鸡技工”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劳务品牌。

宝鸡钛材加工、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均居全国第一,素有“中国钛谷”之称。宝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具备国际一流的装备水平和加工能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钛材加工基地,市场份额占国内市场85%以上,承担着中

国90%以上高端钛材产品的生产任务。国核锆业的核级锆材生产线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制造技术的空白。宝鸡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宝鸡佛文化、周秦文化和生态旅游等资源丰富。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源头,周原、周公庙、钓鱼台等历史遗址密布。法门寺具有“世界佛都”之称,供奉着全世界唯一的佛指真身舍利,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成为陕西继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张国际人文名片。太白山是秦岭主峰,自然生态资源独特,“太白积雪六月天”自古就是关中八景之一。宝鸡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世界意义。

(三)区域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地位突出。宝鸡东接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西邻装备制造业聚集地天水,北靠陇东能源基地平凉、庆阳,南通汉中、西南,是连接陕甘川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毗邻区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备较强的辐射作用和资源聚集吸纳能力。发挥其制造业优势,与西安错位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天水相近,近年来两地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并呈现出以宝鸡为主、加速整合的趋势,周边地区的一些同质产业逐步向宝鸡聚集。随着交通的改善,宝鸡对甘肃、宁夏、四川的影响也持续增强。依托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工业重镇的产业优势,2007年启动建设了陈仓物流园建设,是全省三大物流园区之一,进展顺利。宝鸡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初步建立了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体系,关天经济区主要的物流节点正在形成。

(四)社会民生迈上新台阶。2010年宝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40元,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03元和935元。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体系完善、转换自由、便捷高效的“大社保”宝鸡模式,为全国创造了经验,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在全国推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建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保障服务网络基本完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大幅提升,民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综合分析宝鸡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多种基本要素,宝鸡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基础很好。

二、问题与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不足是主要矛盾。“十一五”期间,宝鸡年均增速为14.6%,低于全省14.9%的0.3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10.6%下降到了9.7%,占关天经济区的经济比重从2005年的15.6%下降到14.7%。2010年,宝鸡经济增速分别低于咸阳、渭南0.1和0.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低于西安、咸阳,居关天经济区第三、全省第四。地方财政收入38.8亿元,仅占全省的4%。

2、产业不大不强是关键问题。宝鸡拥有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产品和技术,但产业规模不大、集群聚集作用不强,大集团发展与带动不足,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工业优势没有充分显现。2005年-2009年,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从47%增长到48.6%,增长1.6个百分点,而咸阳工业产值占比增长了4.1个百分点,铜川增长了8.8个百分点。产业创新支撑乏力,宝鸡作为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到目前还没有一所综合性工科院校。

3、开放不够是主要差距。“十一五”期间,宝鸡没有新的企业上市,招商引资额偏小,大项目不多。2010年,我省引进外省投资2414.9亿元,西安、咸阳分别突破800亿元和400

亿元,宝鸡仅为266.6亿元,仅占全省的11%。全省利用外资18.2亿美元,西安超过15亿美元,咸阳、商洛突破5000万美元,延安同比增长超过4倍,榆林超过l倍,宝鸡为2106万美元,比2009年减少了1494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8.9%,低于西安、咸阳。

4、交通枢纽地位有所弱化。随着国家新一轮大交通网络的形成,特别是京昆高速、西安-平凉高速公路均绕开宝鸡,西安-平凉铁路、西汉高速铁路也绕开宝鸡,宝鸡交通优势弱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航空处于空白。历史上形成的通达西北、西南的区位优势不再明显,交通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基本思路与目标定位

基本思路:

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要以巩固工业优势地位、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端制造业中心、建设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根本途径,以科技创新、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园林特大城市,创建幸福宝鸡,使之成为陕甘宁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成为我省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支撑,成为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增长极。

战略定位:

1、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制造业中心,打造国际知名高品质“宝鸡制造”品牌。重点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品牌生产基地,走德国、日本高品质制造之路。以建设创新型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作为保障。理由如次:第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第二,但要成为世界强国,如此巨量经济再走低附加值、资源高消耗的发展道路难以为继,必须要从消费品制造大国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国转变,从产品制造大国向品牌制造大国转变,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第二,关天经济区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的战略经济区,宝鸡作为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对国家崛起承担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从而对宝鸡的目标定位必须要站在国家发展层面来确定。第三,世界对特大城市一般定位为:复合型国际化大都市、主要金融中心、重要制造业中心、主要交通运输节点等类型。宝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产品与技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条件做成世界级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宝鸡制造”品牌。同时,可以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2.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享誉海内外顶级的佛文化、周秦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依托西安但不依赖西安,重点发展具有世界意义的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周秦文化旅游和秦岭生态旅游。理由如次:一是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繁荣是国家崛起的标志。二是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之后,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文化旅游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量。三是宝鸡有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法门寺在佛文化中具有世界性、至高性、唯一性。炎帝文明和周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太白山集秦岭主峰、森林公园、温泉疗养等诸多生态旅游元素,是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的理想目的地,有条件建成国际知名的户外休闲运动和养生保健复合型的5A级景区。所以,把宝鸡建设成世界一流、享誉海内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既

是宝鸡发挥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基础。

3、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创建幸福宝鸡。加快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分类施保、覆盖城乡的大社保宝鸡模式;创建全国创业示范城市,培育和打造有宝鸡特色的劳务品牌和技工品牌;构建渭河两岸生态人居景观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景观带、北坡生态休闲景观带,分层次把宝鸡建成国家生态市和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在西部率先建成既有园林城市、又有秀美乡村,既处处见绿、又随处见景,成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建成吸引四海宾朋、汇聚天下资源的创业洼地和幸福之城。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2%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10亿元和7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5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500和10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5%,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初步形成大宝鸡城市圈和周边城市一体化经济圈,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在西部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

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城镇化率达7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6%。力争使宝鸡在关天经济区除西安大都市之外经济总量最大、产业结构最优、财税增收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最多、城镇化水平最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在西北领先。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品牌生产基地,加强创新型城市、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等保障体系形成,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制造业中心,高品质“宝鸡制造”品牌享誉世界。建成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享誉海内外顶级的佛文化、周秦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建成国内一流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城市,成为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幸福宝鸡。

四、对策建议

(一)支持宝鸡建设世界一流高端制造业中心,打造国际知名高品质“宝鸡制造”品牌

1、支持宝鸡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支持宝鸡建设渭河沿岸工业长廊,加快建设国家级机电设备出口、数控机床、铁路装备、轨道交通、输变电设备基地和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引进能带动产业链的高端技术大项目,引导机床工具、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等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向宝鸡集中,鼓励相关企业在宝鸡建设生产基地,提升装备制造业集群化水平,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鼓励建立宝鸡航空装备产业园。将宝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太阳能风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传感器生产基地。支持宝石钢管、宝石机械、秦川机床、中铁宝桥、陕汽集团、宝光集团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2、支持宝鸡建设国家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钛金属复合材料、合金材料、各类型材、核级锆材以及中间合金,不断开拓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形成千亿元级钛产业集群,打造“宝鸡•中国钛谷”,建设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新材料基地。支持5000吨钛熔铸

技改、钛及钛合金残废料处理生产线技改、大吨位自由锻生产线技改。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宝钛集团建立宝鸡 钛技术应用研究院。

3、支持宝鸡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品牌生产基地。支持西凤酒、太白酒扩建技改和宝鸡卷烟厂、宝鸡啤酒提高产能。支持西府小吃、民间工艺等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4、支持宝鸡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宝鸡设立内陆保税区,规划建设出口加工区,建设宝鸡陆港新城。加大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对宝鸡的投资力度,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5、推进开发区升级和园区建设。支持宝鸡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支持蔡家坡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长青工业园、渭滨工业园等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发展高效节能、脱硫、脱氮、脱硝技术产业。积极实施城市矿产基地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等示范工程,支持凤县、太白等重点区域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设立宝鸡高端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到201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宝鸡制造业集群发展和园区建设。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土地需求,适当降低土地出让金标准。

(二)支持宝鸡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享誉海内外顶级的佛文化、周秦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

支持法门寺、太白山国家5A级景区建设,形成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把宝鸡打造成为世界佛教文化朝拜游览胜地、中华文化始祖朝圣游览胜地、周秦文化游览胜地、关中饮食文化品尝与民间艺术品展示基地。充分发挥宝鸡深厚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扩大宝鸡社火、凤翔泥塑等民间艺术品牌影响度。支持宝鸡申报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加大对宝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扶持。

(三)支持宝鸡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创建幸福宝鸡

1、以“北上、南移、东扩”为引领,拉大宝鸡副中心城市框架。向北重点开发蟠龙塬新区,并将凤翔撤县建区,并入宝鸡市区;向东重点开发宝鸡高新区三期、陈仓物流园区、蔡家坡片区;向南重点开发新客运火车站片区和秦岭北麓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形成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相呼应的区域中心城市。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信息化、物联网建设。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将宝鸡打造成“智慧城市”。

3、支持宝鸡城乡统筹发展。鼓励宝鸡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蔡家坡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长青、法门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支持宝鸡创建国家生态市和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区

4、适度增加宝鸡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加快宝鸡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进程,保障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用地。

(四)支持宝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瓶颈制约

1、加快西宝、宝兰铁路快速客运专线、宝中铁路复线建设,建设渭河南货运专线,形成新的铁路十字骨架。推进宝鸡支线机场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银(川)重(庆)线宝鸡到汉中段高

速公路。将连霍高速宝鸡过境线改道渭河南岸纳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彻底解决连霍高速穿城而过的问题。支持宝鸡环城高速和5个枢纽立交的建设,实现高速公路与市区通行的快捷转换。加快法门寺专用高速公路等建设。支持宝鸡-九寨沟高速公路规划立项。

2、加快建设引红济石、石头河引水、银洞峡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宝鸡市供水保障。大力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加快渭河宝鸡段堤防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加强电网结构,推进天水—宝鸡、宝鸡—西安南—渭南75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

(五)支持宝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1、支持宝鸡加强工艺创新,构建高品质制造为特征的大量生产与销售体系;支持宝鸡重视产品创新,发展技术世界领先、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和尖端新材料产品。

2、鼓励引导适合宝鸡产业结构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就地转化。加快宝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13115”等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向宝鸡倾斜。

3、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逐步升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支持军工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民品。按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大型民用项目,促进军转民项目快速发展。

4、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标志认证机构,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支持宝鸡文理学院建设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支持校企合作,建立一批工科专业院校。建立省内高校、科研单位与宝鸡市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宝鸡建设成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实训及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5、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设立引进高端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培养和引进钛材料、高铁装备、石油装备、数控机床、电子信息、航空安全等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六)支持麟北煤田开发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将宝鸡建成全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加快永陇矿区麟游区郭家河、崔木、招贤、园子沟、丈八等煤田开发。支持麟北运煤专线、合凤高速宝鸡段、宝中铁路复线建设,形成新的能源大通道。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的煤化工企业,做大长青煤化工园区。参照省上支持榆林的做法,加快资源税改革,在优惠政策剩余期限内,将宝鸡上缴中央留省的麟游区煤田“两权价款”20%部分的一半用于麟游区煤田深度开发。

第二篇:陕西省政府关于支持宝鸡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

副中心城市的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宝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支持宝鸡加快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实现与西安中心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带动大关中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

1、基础条件。宝鸡是西部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是连接陕甘宁川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近年来,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大城市的规模和格局,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基本具备了建成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条件。

2、面临形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宝鸡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同时宝鸡也面临着各城市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仍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优势特色发挥不够、对外开放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仍有一定差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3、战略定位。立足于宝鸡现有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全省“三个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功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努力将宝鸡打造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以钛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基地、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特大城市。

4、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宝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2%,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500元和12000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初步建成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1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将宝鸡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吸纳集聚辐射功能的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5、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支持宝鸡实施“东扩南移北上”战略,拉大城市骨架,做大城市规模,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以蔡家坡、凤翔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城市圈。进一步提升蔡家坡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有序推进凤翔等具备条件的县改区或设市。支持宝鸡蟠龙塬新区开发,加快交道、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人口和产业聚集。力争到2020年,宝鸡市建成区面积达14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30万人。

6、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宝鸡--蔡家坡百里城镇带建设,打造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按照城市标准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关中西部城镇群。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镇、县城和市区聚集,力争到2015年,转移转化户籍农民60万人以上,将岐山、眉县、陇县等建成10万以上县城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法门、绛帐等重点镇建成8万人左右的城镇。

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7、建设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支持宝鸡在装备制造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化程度。围绕石油装备、汽事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特色装备制造业,积极引导省内外关联产业和项目集聚,完善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15年,形成石油装备、汽车与零部件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宝鸡建设省级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试验区,提高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着力打造会省装备制造业第二增长极。

8、加快国家新材料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省市共建机制,支持宝鸡建设国家级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壮大钛材料、核级锆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实现从冶炼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延伸,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上下游紧密结合、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构建千亿元钛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国钛谷”。

9、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推动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实观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西凤”、“好猫”、“太白”等一批名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和设备工艺落后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0、建设麟北能源化工基地。推进磷北煤田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郭家河、崔木、招贤、园子沟等大型煤矿开发。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的能源化工企业,建设以电力、煤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1、加快科技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十二五”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优先向宝鸡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支持宝石机械、宝钛集团、宝石钢管、秦川机床等重点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国锆公司等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西北有色院联合宝钛集团建立钛技术应用研究院。开展军民技术融合试点,建设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园区,推进军民科技互动发展。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向宝鸡布点。加快宝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2、推进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支持宝鸡创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新城建设,将宝鸡高新区列为全省重大产业化项目直报点。“十二五”期间,省、市和高新区每年各安排2000万元,设立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到2015年,将宝鸡高新区建成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13、支持蔡家坡经开区发展。积极争取将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争取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范围。推进蔡家坡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创新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尽快形成以汽车与零部件为主导的重要产业基地。

14、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围绕钛材料、石油装备、数控机床,铁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安全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培育带动新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进一步完善省市共建机制,努力将宝鸡文理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着眼服务宝鸡发展的专业性大学。支持宝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好高职学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全省技工技师培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设立引进高端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体制环境。

五、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15、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强化综合配套服务,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强化宝鸡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加快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培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法门寺、太白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力扶持天台山和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扶眉战役纪念馆等景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宝鸡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12%以上。

16、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三期建设,恢复法门寺唐代风格佛教建筑群。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关中饮食文化与民间艺术品基地。积极支持宝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实施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强“宝鸡社火”、“凤翔泥塑”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六、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17、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轨道交通、支线机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宝鸡辐射西北、连接西南、捷达西安的交通枢纽地位。尽快开工建设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宝鸡--中卫铁路复线、宝鸡--麟游铁路专线、宝鸡环城及凤翔--合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宝鸡--汉中高速公路西线方案,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宝鸡机场、宝鸡铁路枢纽南环线、西安--法门寺城际轨道旅游专线前期工作,创造条件早日启动建设,尽快完善以宝鸡为中心的“十”字形综合交通主骨架,构建与副中心域市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

18、加快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宝鸡区位交通优势,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支持陈仓物流园、西部物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煤炭配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将宝鸡建成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七、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国家示范试点城市

19、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将宝鸡列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鼓励宝鸡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多元化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继续支持宝鸡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20、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宝鸡完善“大社保”模式,鼓励宝鸡在社会救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大病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系一体化等方面率先突破创新。力争到2015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同期水平。

21、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加快渭河宝鸡城区段综合治理,打造城市滨水特色功能区。加强秦岭生态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到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300天以上。

八、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先导区

22、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持宝鸡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着力消除阻碍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和产业发展的良好体制环境。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着力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力争到2015年,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8%以上。

23、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建设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先导区。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领域,落实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宝鸡。鼓励宝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省上对园区

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给予一定贴息。积极争取设立宝鸡出口加工区,建设国家级机电设备出口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达到25%以上,到2020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九、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撑力度

24、加大资金项目支持。2012年至201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宝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将宝鸡麟北煤田征收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省级分成部分全额留给宝鸡,重点用于城乡环境建设和生态治理。加大宝鸡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省级基本建设投资,“十二五”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央安排我省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等,给予宝鸡相应倾斜。

25、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宝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探索推进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试点。对在宝鸡设立或迁入宝鸡的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给予一定数额资金补助。支持宝鸡设立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创业投资基金,对获批基金,省上按照“参股不控股”的原则,每支基金投资1000--50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宝鸡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

26、加大土地资源政策支持。适度增加宝鸡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加快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进程。对宝鸡乃至全省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用地,在省用地计划指标中单独解决。对宝鸡高新区建设用地在宝鸡市计划内单列,予以重点支持。保障宝鸡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支持宝鸡矿产资源开发,在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上给予倾斜。

27、加强组织领导。省市设立推进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确保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宝鸡市要增强紧迫感,创造性开展工作,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努力实现新跨越,争取早日实现建成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抢抓新机遇建设副中心 努力实现宝鸡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

抢抓新机遇建设副中心 努力实现宝鸡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

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0年5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好!今天与各位相聚在第四届大关中发展论坛,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思路、共谋发展,感到很荣幸。借此机会,我想从四方面就宝鸡市进一步推进关天规划的实施情况,向大家作以汇报和交流。

一、高点定位,借势发力

2009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第一次将宝鸡纳入国家层面进行规划,把宝鸡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对于推动宝鸡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园林特大城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宝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规划》要求和宝鸡实际,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高点定位,提出了“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两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一核心”,就是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一枢纽”,就是超前建设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宝鸡成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三基地”,就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姜炎周秦文化基地,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工业强市,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中心;“两示范区”,就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使科技创新能力和城乡一体化水平位居经济区前列。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力争3800亿元,市区人口达到1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宝鸡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发达,位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连接中原、西南、西北的重要门户,这是宝鸡建设西部乃至全国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宝鸡工业基础雄厚,在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航空安全、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等产业优势明显,这是宝鸡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坚实基础;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人文景观荟萃,这为宝鸡建设姜炎周秦文化基地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宝鸡科技优势突出,是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今年又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是宝鸡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的有力支撑;宝鸡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框架已经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这为宝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承载平台和制度保障。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借势发力,实现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

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一)规划引领。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在实施宝鸡副中心城市发展中,我们成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邀请中国一流专家指导,聘请国家一流机构谋划,科学制定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意见》,修编了宝鸡特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了经济社会综合指标和五个专项指标体系,为关天规划的全面实施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战略方针、明确了突破方向、制定了发展措施。

(二)项目带动。关天规划明确宝鸡重点建设的项目有32个,我们精选了28个,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的首批项目强力推进。这些项目为宝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围绕这些项目和关天规划实施,我们在今后十年分批谋划重大前期项目530个,总投资2408亿元,为关天规划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抓手。

(三)园区支撑。宝鸡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整体发展市强县弱。面对现状,我们以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园区的支撑作用。一是创新园区体制。我们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作用,由其托管其周边6乡镇,扩大了辐射带动面;对省级蔡家坡开发区管委会升级,将蔡家坡作为宝鸡副中心重点建设;成立了法门寺景区管委会和文化旅游产业管委会,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对各县工业园区实行单独考核,激励其快速发展,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近两亿元,用以支持重大战略项目前期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和园区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做大做强金融总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资金提供强大的吸引力,支持宝鸡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三是全面启动科技统筹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整体开发水平,建立科技转移中心,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努力把宝鸡建成关天经济区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

(四)扩大合作。我们组织筹办了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发展论坛,先后与西安、渭南、天水、咸阳等地市进行互访交流;召开了关天经济区贯彻落实《规划》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座谈会;举办了关天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活动,有效加强了与经济区“七市一区”的合作交流,为宝鸡与经济区各地市共同发展、实现多赢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三、创新举措,科学推进

关天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深入、有效地实施,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思路,创新举措,科学推进。

(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动。首先推进由外向内转变。把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不断拓展国内市场,为关天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推进由城市向农村转变。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以高新区、蔡家坡、凤县等区域为试点,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第三是推进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以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市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第四是推进模仿向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宝鸡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推动“宝鸡制造”向“宝鸡创造”转变。第五是推进一域领先向全面发展转变。围绕宝鸡强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促其由强变大。

(二)以重点区域开发辐射带动。重点推进高新区率先发展,高起点建设科技新城,促进高新区由投资驱动向创新推动转变;加快蔡家坡建设国家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一批园区配套项目,增强产业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使高新区和蔡家坡开发区率先崛起。同时,加大县域工业园区的开发力度,促进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促其超常规发展。

(三)以优势产业升级全面拉动。一是推动百亿企业集团加速崛起。支持石油机械、石油钢管、秦川机床、宝钛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聚集。完善大企业培育体系,形成大企业群体,努力在全市形成12户百亿元大企业集团。二是全力打造战略支柱产业。将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机床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支撑产业精心培育,倾力打造几个千亿元级和五百亿元级的工业支柱产业。围绕大企业加工配套,引进、培育、聚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群体,构筑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提高工业集约化水平。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核电材料制造等新兴产业,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板块。

(四)以科技创新有效促动。从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等全方位服务,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由市财政资助,大力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建设关天经济区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设立产学研专项基金,建立市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行业协会和科技中介机构,统筹科技资源,重点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钛谷”。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小巨人”,形成上市融资梯队。

(五)以城市建设发力撬动。一是完善城市区域布局。加快实施“北上、南移、东扩”战略,拉伸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10年内使宝鸡建成区面积扩大60平方公里。二是超前建设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宝平宝汉高速、合凤高速宝鸡段等高速公路和西宝客运专线、宝鸡南客站、麟北运煤专线等铁路以及宝鸡支线机场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宝鸡环城高速、城市轻轨等项目,形成城市快速道路干线。三是聚集城市人口。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全面落实创业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全民创业;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措施,为在宝鸡创业发展和安居生活的人们创造更加优越、舒适的环境。

四、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支持宝鸡强化交通枢纽地位。铁马秋风大散关。宝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部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国家交通规划体系建设中涉及宝鸡项目较少,使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弱化。关天规划提出宝鸡要建设成为经济区副中心,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亟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中,应把宝鸡放在突出位置予以考虑。

二要加大对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持。目前经济区内除西安外,在区域的各个节点上,还没有一个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的城镇群。宝鸡在地理上正好处于西安至天水的中心位置,建设为副中心城市,对于辐射带动经济区西翼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宝鸡目前无论是从发展基础、发展质量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都具有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因此,要从经济区空间布局和整体发展考虑,突出对宝鸡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支持,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要支持建立适合区域特点的融资体制。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针对西部地区特殊情况,建议支持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保障机制和融资平台。比如在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方面,按照现行上市条件和审批标准,西部地区能够利用这种便捷融资渠道的企业很少。可以结合实际,对经济区企业制定上市条件,提高融资比例,切实解决经济区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也可以针对西部地区企业设立“关天经济区发展基金”,成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专门为西部地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回望历史,大调整必定带来大机遇;展望未来,大关中必将实现大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开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状况

调研报告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1.关中-天水经济区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区历史文化战略定位: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现状

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很丰富,有大量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覆盖区域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故以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总体概貌来介绍。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着13个王朝的建都史,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全省文物景点3575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馆藏文物65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637件组。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为陕西的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实物标本。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渭南被誉为“华夏故里、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咸阳是与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古都之一,全市有文物景点5000多处;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资源的厚重,无与伦比,瑰丽奇异。

关中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效显著。西安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92.07亿元,占全市GDP的5.3%,旅游业的产值138.97亿元,占全市GDP的8.0%。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方面成效卓著。总投资13亿元的大唐芙蓉园,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宝鸡围绕打造陕西第二旅游目的地,大思路、大手笔,投资50多亿正在倾心打造法门寺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筹划建设的宝鸡石鼓公园,总投资2.71亿元,建成后将对宝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中地区文化艺术人才阵容庞大,文化艺术形式异彩纷呈。关中地区不仅历史文化名人浩如繁星,贾平凹、陈忠实、张艺谋等现代文化艺术领军人物也不胜枚举。秦腔、书法、绘画、影视、泥塑、剪纸、皮影、农民画等艺术,独具风格,魅力无穷。

甘肃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也较为丰富。有野外文物点1133万处,石窟群达23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在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甘肃有古文化遗址优势、彩陶文化优势、简牍优势、长城优势、石窟寺优势。甘肃的民间文化兼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陇东地区是周先祖的故乡,这里的剪纸、皮影、刺绣、道情等民间艺术样式中,保存了丰富的图腾文化和远古民俗风情。

天水市因“天河注水”而得名,这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同时,天水市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三阳川文化、人文始祖文化、麦积山文化等,这些都是天水独一无二的文化财富,也是天水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资源。因此,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讲,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外推介天水,进一步提高天水市的知名度。同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天水市文化产业资源的现状,提出了“‘123’天水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即建立中国天水卦台山文化产业集聚区;举办中国国际“天河”文化节、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文化节;举办三阳川文化产业论坛、人文始祖文化产业论坛、麦积山文化产业论坛。

3.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理论构建 3.1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产业开发环境

在建立大关中旅游区初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运作环境。该时期主要发挥政府职能。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能建立科学的旅游区域合作机制。改变政府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社会向科学管理转换,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旅游企业信息能互通有无,实现跨地区的集团和连锁经营,打好“大关中旅游”的品牌。同时,政府应做好“大关中旅游”的前瞻性规划,积极给予引导。西安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走在前面,体现自己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推动这一旅游区的高速发展。

3.2增强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流动性并提高附加值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大关中”市场,增强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流动,促使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大关中”新形象的市场需要,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实现“资源同线、市场共享”,既要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又要体现推行联合性,遵循市场规律,以优质服务和实际行动去赢得市场。逐步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路径选择

4.1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发挥以西安为中心,以天水为呼应的辐射作用,重点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开发模式可借鉴黄河三角洲和漓江生态旅游的鱼型模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定位为:点轴开发一产业互动一市场主导一政府支持。产业开发路径:一是积极发掘包括伏羲、炎帝、黄帝“三皇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二是传承和创新包括“三皇文化”及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之先秦文化、汉唐文化、道教、儒教、佛教等历史文化;三是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发展文化机构、研究会和文化产业。而“三皇文化”中伏羲文化的演示在全国几乎是个空白,大开发区应率先填补这个历史空白;四是构建“华夏(中华)始祖文化园”、法门寺文化园 区、临潼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西部影视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壮大一批名牌文化企业和现代文化品牌。4.2 民俗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关中天水经济区另一大特色文化资源即民俗资源,而且亟待产业化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秦腔、剪纸、石雕、泥塑、剪纸、绘画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资源,革命传统文化、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其中陕北剪纸已多次在国内外艺术节展览,“延安五鼓”已经参加了多项社会重大活动,陕北民歌王享誉全国。其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一公司运作一政府协调。(1)市场引导:民俗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口味,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对民俗资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民俗资源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突出公司运作机制:实现民俗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传承民俗传统,产业化开发,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作为表现民间艺术的民间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以公司化为突破口,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组建演出公司,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民俗资源仅是一个基础,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民俗产业的体制改革,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提供经费保障。

5.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们要解放思想,增强干劲,紧紧抓住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机遇,积极主动寻求合作,务求奋进缩小差距,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继续抓好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发展规划的修改完善。在先期初步的对接中,我们规划要建设好三大基地、六大长廊,实施好16项重点项目,推进五大产业发展。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准备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充实,继续完善,力争规划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实现与关中地区的优势互补、辐射带动、强强联合,力争规划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确保文化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潜力。这次走访,最大、最深切的感受是关中地区在市场中找定位,持之以恒,做大做强,文化的资源优势已在向经济优势转化。天水的文化特色在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辉映。目前,天水的许多文化资源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发展文化特色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这些特色,放置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寻根祭祖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休闲生态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等同质性文化,是协作、联合的良好基础和切入点。因此,我们将以百倍的信心,进一步深化对特色文化优势的认识,以加快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凸显文化软实力为突破口,加强对口联系,推进合作开发、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三要狠抓项目不放松。项目建设始终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抓手。在关中地区,无论是曲江新区,还是宝鸡、渭南、杨凌等地,都是项目带动战略的受益者。这几年,我们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获益匪浅,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成为文化发展的新亮点。因此,我们将继续紧抓项目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以项目为抓手,为文化建设夯实基础。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16项在经济区重点建设的项目,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必将为天水文化发展再添活力。

四要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唐芙蓉园是唐文化、皇家园林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杨凌是农耕文化、现代科技与旅游的结合;宝鸡是佛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作为最跃动的生产力,已成为旅游的灵魂和支柱,而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在融合中相生相长,相得益彰。目前,虽然我们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关中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下一步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上,一要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办好伏羲文化节。二要加大为旅游跨越式发展助力的服务意识,继续以项目为抓手、以文物景点的保护与建设为依托,抓大项目、上大项目,丰富旅游资源、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抓好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全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华夏文明之源”总体形象;实施好大地湾遗址保护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借助这项工程的世界关注度推介天水;做好麦积山、水帘洞石窟保护维修及“申遗”工作,为建设百里艺术石窟走廊借势助力;建好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大剧院、天水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丰富城市名片的内涵。三要广揽文艺人才,促进文化要素整合,围绕旅游业发展需要创编文艺作品,出人出戏出精品。特别要突出伏羲文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推出宣传展示伏羲文化的艺术精品。同时,要加大对天水丰富的其他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名城文化、现代旅游娱乐文化的挖掘力度。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不断拓宽旅游文艺演出的领域,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天水和关中地区文化同源同宗,不仅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前景,更有共同的认识和热切期盼。咸阳方面认为,与天水以“秦”为纽带,文化同宗同源,不可分割,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合作,建立完善旅游文化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丝绸之路”。渭南方面提出,渭南和天水有着自然形成的共生型经济形态,为双方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宝鸡方面认为,西安的汉唐文化、宝鸡的周秦文化、天水的伏羲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是一个互补共生型的文化旅游圈,形成区域旅游圈,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大有可为。西安方面提出,要加强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打造以西安都市区为主体的旅游观光和旅游服务核心圈,打造经济区带状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强劲吸引力的旅游功能区,以打造优势特色文化品牌为着力点,构筑优秀文化领先发展地区,以产业化经营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参考文献:

1.苏定武,关中—天水经济区也是一个文化圈,天水晚报,2008 2.陕西省发改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网,2009 3.周鸿铎,解析天水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天水日报,2011 4.梁慧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

第五篇:力促蓝色经济区建设成效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总体目标规划,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委书记两次对工商工作进行批示,并将工商服务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学习。

一、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扶持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发展为主线,努力营造“三个环境”,力促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优化登记机制,提升审批效率。联合税务部门创新性地开展“工商窗口代发税务登记证”工作,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登记注册,赢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不断扩大“一审核准”范围,将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公司全部下放到分局,将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个体户全部下放到工商所登记,方便了经营业户就近办照;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服务制度,将“制造业绿色通道”、“服务业绿色通道”、“进园项目绿色通道”多条通道合并为“综合快速通道”,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台帐,进一步落实服务专员,明确服务责任,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定向跟踪服务。

二是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促进品牌建设。积极开展知名商标创建引导活动,出台了《市知名商标认定办法》,制定“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的发展规划,形成了知名、著名、驰名三个梯次的品牌创建结构。成立了商标争创帮扶小组,建立了商标工作联系点制度,制定了详细的争创方案,推行专人帮扶、限时办结和首办负责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商标注册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品牌。同时,研究出台了《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办法》、《市级消费者满意单位认定办法》、《市级文明诚信业户认定办法》、《市级文明诚信市场认定办法》等,扎实开展“守重企业”、“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等品牌创建活动。

三是进一步用活政策,畅通社会资金资源。充分发挥股权出资、股权质押和动产抵押登记职能,联合邮储银行出台“无杂费、无抵押快速获贷、前五期按时还款第六期免息”政策,联合农业银行出台“工商部门介绍信用情况的中小企业贷款打7折”政策,帮助1549家企业融资2.3亿元。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先后登记注册2家小额贷款公司、38家担保公司、11家典当公司,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二)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搭建了食品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在食品批发商、代理商、供货商中建立网络电子台账,利用计算机远程监控,实现对流通领域食品经营网络和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监管;搭建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依托网络动态监管软件,推进市场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实现了摸底排查管理与重点针对监管有机统一;搭建了农资、成品油及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预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商品质量分析对比,提升了问题商品的监控水平。今年以来,共建立食品经营业户电子台帐549家,录入商品交易市场经营主体信息2.3万条,登记商品质量监测信息1.5万条。

二是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集中查处了汽车保险、高校教材采购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开展了“商标专用权保护”、“净化社会环境、整治不良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探索规范了拍卖行业的经营行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和“打击传销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黑网吧,为推进“平安”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是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监管。积极推行集贸市场监管格式化文书执法模式,协调相关部门为市场开办方确定收费标准,明确物业管理责任,并在法制部门的支持下,推行了简易处罚文书格式化模式,有效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了执法行为。

(三)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开展了“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心连心”、“企业服务年”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掌握经济发展的“脉搏”,牢牢把握服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了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全面解决工作中推诿扯皮、交叉撞车、纪律松弛、作风拖拉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开展了“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的,严格干部队伍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进一步形成了进取向上、内和外顺的工作新格局。20XX年,全系统新争创“省级文明单位”2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级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满堂红”。

二是扎实推进基层“四化”建设。围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条)编制了《“基层建设年”活动制度汇编》,进一步明确基层职责权限、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完善了激励制约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发展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是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围绕社会责任、岗位责任、保密责任三个风险防范重点,确定了83个岗位职责风险点,建立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风险点防控机制;开展了基层工商所“面对面述职述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一)市场主体品牌争创意识不强。目前,全市各类企业共计28496户,注册商标总量9581件,其中著名商标78件,驰名商标19件,平均每3户企业拥有一件注册商标,商标拥有量、驰(著)名商标数量均与周边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青岛市目前有著名商标210件,烟台市有著名商标211件),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增强市场主体争注驰名、著名商标的积极性。

(二)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由于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监管信息难以共享,不利于市场监管工作。市每年有大量的鲜海带被加工成海带结、海带扣、海带丝等初级产品销往外地,这种初级生产加工行为由于无法取得由质监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工商部门不能进行登记注册,50%以上的海带加工业户长期处于无照经营状态,导致海带加工市场秩序不规范。

(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在取得营业执照前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意见的一般性经营场所,不将《消防意见书》作为办理营业执照的前置许可条件”。但是,20XX年省公安厅、省工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经营性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凡1998年9月1日以后,新建、扩建、改建的50间客房以上的旅馆,就餐人数200人以上的餐饮场所,营业面积在200平米以上的网吧,营业面积200平米的美容、美发、洗浴及歌舞娱乐场所,营业面积1000平米以上的商场,必须由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办理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手续;上述标准以下的场所,在20XX年10月24日后投入使用的,由公安派出所办理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检查合格的,出具消防安全意见书。”以上法规不具体及相互冲突现象,给工商机关监管服务适法工作造成难题。

(四)部分优惠政策缺少贯彻执行力。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部分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过程中,由于缺少具体的操作规定,难以原汁原味的落实到位。如促进社会就业、鼓励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等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缺少具体的操作规范,致使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三、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市场主体分析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信息资源优势,定期辖区市场主体情况上报地方政府,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辖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公众投资创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将市场主体登记情况纳入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计划,打造工商部门市场主体新闻发布知名品牌。

(二)跟踪服务重大骨干项目发展。从简政放权、优惠放宽、商标发展、合同服务、依法行政、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文明执法等多个方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政府重大投资和利用外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特事特办,靠上服务,为辖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保证重大项目在工商部门高效办结,使之及早运营,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和考评体系,对具体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向社会承诺,使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名干部的工作业绩得到准确真实的反映。通过落实行政问责和服务问责,再造业务流程,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全面做好企业商标助推战略。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争创一批”的工作思路,引导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和涉农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业进行商标注册,加大对已经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的运作力度,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指导企业做好商标变更、续展、使用许可等工作,推进商标战略示范城市、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同时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采集机制,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介制度,建立面向社会公开的信用查询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业户和消费者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对信用好的企业大张旗鼓地表彰,发挥信用示范作用。引导企业重视信用培育,以信用开拓市场,用信用打造品牌,靠信用提升竞争力,促进蓝色经济区发展。

(四)不断完善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许可制度。针对当前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申请多头分管,登记注册程序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出台详细的办理操作办法,指定一个处(科、局)室,统一受理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合并一证一照的办事程序、资料。建设采取以下工作模式:县级局指定一个窗口或委托基层工商所统一办证、办照,将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程序、资料进行合并。1.核名并领取一张《食品流通经营者申请表》(包括原来两张表的内容);2.办齐健康证、准备好身份证、住所证明、卫生制度等一套材料后提交申请;3.受理后实地核查;4.发证同时发照;5.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将申请许可证和执照的书式材料归入同一档案,避免材料重复。

(五)不断夯实服务工作基础保障。一是进一步推进全国登记数据联网。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实现基本登记信息共享,确保“上下级、不同城”之间实现联网查询基本登记事项,在企业冠名、产业和企业信息查询等方面,基层工商部门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二是进一步根除基层权力寻租问题。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中,优先保障基层权益。加强网络监督、社会监监督,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增强失职、渎职风险,强化自律意识,切实根除基层权力寻租问题。三是进一步理顺经费保障体制。尽早将基层工商部门纳入财政统筹的大盘子,切实解决罚没和经费挂钩问题,将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服务发展上来。四是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首办负责制。在涉及多个部门负责的行政事务中,实行“部门首办负责制”,努力破除“都能管、都不管”的行政模式,坚决杜绝“行政扯皮”。

下载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支持宝鸡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法治城市调研报告

    建设法治城市调研报告今年11月,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近日,调研小组对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建设......

    信用联社支持新民居建设调研报告

    **县联社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就**县北水泉乡眼石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调研。在同村干部群众的走访座谈中,详细了解集体经济、农业种植、......

    关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民革广元市委关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共广元市委: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广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社会的窗口,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研报告5篇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3年7月6号 调研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白鹿镇 调研对象:白鹿镇当地居民 调研主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污染情......

    关于华侨经济区归难侨安居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落实市直机关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组织有关人员到基层单位和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的单位和部门开展调研的部署,市外事侨务局组成调研小组对三水**华侨经济区归难......

    关于对支持新民居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支持新民居建设的调研报告时间:2009-08-03 09:24来源:省联社 作者:刘柏臣 点击:751次 ------分隔线----------------------------兴隆县联社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模版)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表时间:2008-6-16 16:00:47 阅读次数: 180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社会的窗口,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