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05: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

第一篇: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

根据安康市总体规划修编需要和市政府要求,现提出举办安康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工作实施方案:

一、举办论坛的目的意义

1、举办论坛是实施“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高标准编制安康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风格是城市内在气质的反映,包含了城市对外形象、特

色、精神、文化、品质等。城市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对文明境界和文明素养执着追求的感知空间,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品位的集中体现。如何利用自然山水,延续历史发展脉络,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如何使现代的城市风格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构建和谐宜居城市;如何使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发展有活力、有后劲;如何使空间资源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这些都是规划建设安康中心城市的重大课题,是本轮总规修编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举办论坛的目的就是请专家支招,倾听各方意见,为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指导。

2、举办论坛是促进安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注重特色,彰显魅力、打造亮点,建设精品、完善功能,便民利民是安康中心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生态旅游观光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是建设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论坛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洞悉城市发展新趋势,明晰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博采众长借专家学者之智指导城市的发展,对于科学有序推进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活力,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论坛备选题目

1、安康中心城市发展展望

根据区域特点、自然特征和交通优势对中心城市进行总体定位,明确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分析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关联特征,谋划构建陕南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把握城市发展战略,展望城市未来。

2、安康中心城市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

结合山水特征,充分挖掘建筑文化传承,研究安康中心城市建筑特质,形成彰显城市个性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整体风貌。

3、安康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与环境生态景观研究

分析山水环绕、湖光山色、香溪洞天等自然禀赋,研究山、水、城的空间结构组成和景观轴带的塑造。

4、安康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特色

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充分研究安康宗教文化和秦风楚韵的汉水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表现形式,挖掘安康城市文化底韵和城市灵魂,塑造城市个性特征,提高城市品位。

5、安康中心城市交通体系

结合区域交通优势和自然地形地貌特点,研究如何建立通达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和交通性城市的现代物流及仓储建设。

6、安康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战略

充分探讨旅游产业、月河产业带、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的关联度,论证城市的产业基础,构建产业平台。

根据以上题目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学者,每个专题有1—2名专家进行论述。被邀请的专家也可以结合安康实际另选专题进行论述。

三、参会人员

按照规模小、层次高、出精品的目标安排论坛。拟聘请省级部门2-3人;本市领导及发改、国土、旅游、城建等部门8-12人;外邀省内外专家8-12人;本市专家3-5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分人员参会。会议总规模按50人控制。

四、时间安排

会议初步拟定2008年11月下旬召开,会期2天。

2008年10月25日前联络外聘专家并见面商谈,确定专家人员和论坛题目。2008年10月26日至2008年11月20日邀请专家来安康实地考察,配合专家完成演讲论文。专家演讲论文必须在2008年11月20日前提供给会议承办单位,以便汇编成册。

五、会议基本程序

第一天上半天,组织对城区现状踏勘考察;

第一天下半天和第二天全天组织论坛其议程:

1、市政府领导致词;

2、领衔专家作主题发言;

3、专家发表言论;

4、主办单位总结讲话。

六、会议组织

会议由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建设局承办,拟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协办。在市政府领导下,以市建设局为主组建会议筹备组,负责筹备具体事宜。

第二篇:前坛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前坛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本学期,我校将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实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在教师中积极总结推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全校适时推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子,抓得严、抓得精,收到“实效”。扎实做好减负提质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减负提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要点为依据,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全面推进教改,努力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出成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杨海丽

副组长:严书奇

成员:顾芳李常青孙和霞曹燕宋丽娟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实现四个转变。

“减负”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转变只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减负”应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即“减负”不减质量。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减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社会各界应该统一认识,协力合作,共同来完成。

(二)自觉从三方面“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

欲得学生“减负”,教师须得自觉“负重”。一是思想上“负重”,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的大局出发,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已任,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二是在业务提高上“负重”,自我“加压”,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三是在教学实践上“负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备、教、改、辅等各项工作,以高效、创新的劳动切实为学生松绑,提高教学效益。

1、教师认真编写课时计划,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训练,板书设计等。教学目的要求要具体明确,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处理,做到分散难点,减少坡度。对重、难点及最基础的内容,要舍得花工夫去钻研,夯实学生基础。

2、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智力状况,根据学科、教材内容特点,优选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教学原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要落实三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满堂罐,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保证在课堂上留5-8分钟的作业时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合格的基础上培养优秀,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个性。

4、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挪上它课,不私自调课,技能科学课一律按要求上足课时,课堂不得挤占他用。

(三)加强德育管理,提高育德效益。

在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要认真研究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德育在学科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渗透。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多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锻炼学生能够关心集体、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兴趣广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加强“减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按课程计划及学校实际,合理安排学科、活动课程,科学设置课表,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按规定征订有关教辅用书。教导处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随堂听课次数,及时了解掌握教师“减负”工作情

况,及时发现先进,树立典型,纠正问题。

1、成立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实行“减负”工作领导责任制,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2、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奖惩制度。

3、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及时总结反馈。

4、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得增减课程。教师不得随意挤占综合学科,不准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不准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5、课内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的作业份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学校和班主任应负责控制和调节学生每日的课外作业总量。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6、严格控制补课。教师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7、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只进行期末学科检测。不得公布学生的检测成绩,不得以检测成绩排列学生的名次,不得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

8、严格控制教辅资料。学校或教师不得向学生发放未经上级审定和批准的任何书籍、教辅。

9、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教师要严格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学校将切实加强对“轻负”工作的监控,加大管理力度,建立“轻负”长效机制,强化措施,加强督查,努力确保“优质轻负”的落到实处。

第三篇:台州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选择

台州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选择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台州作为三线城市,经济总量和消费人口相对有限,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经验非常缺乏,并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大,所涉及物业类型多、开发周期长、投入巨大、开发及商业运作难度高,同时又关系到台州中心城市区域的地标形象和区域发展,所以必须要用新的商业地产开发思维进行精心策划,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商业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台州中心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功能空间组合选择及规模,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规模相适应。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即一、二线城市),这些大型的城市综合体一般由高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独立商铺及街区、市民广场及大型高尚居住社区等组成,而与地级市等三线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综合体,其功能空间组合相对少一些,规模也会小一些。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城市综合体最基本的组合,但考虑到台州这个城市综合体是在一个相对人口集中度不高,且位于三个城市中间的位置,因此如何汇聚人气应该成为最关键点。

商业地产的金科玉律:“人气定生死。”结合城市综合体位于台州绿心核心地带,配合东山湖——飞龙湖区块整体的建设规划和台州市重点打造旅游城市的规划,可以重点发展以自然景色和购物公园结合,集休闲、居住区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综合体,而不去建设一般一、二线城市重点打造的,以高星级酒店和高档写字楼为主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一般而言,休闲为主的购物公园的建成,可以吸引更多的台州中心城市各区域市民来此购物、休闲和居住,这样不仅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可以满足融合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这个城市综合体在中心城市相向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篇: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这一重要的生产力组织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支柱产业,进而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中心城市要素禀赋条件确定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要切实根据我省中心城市现有的企业基础、资源禀赋条件、交通通达性等具体情况,寻找中心城市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重点培育发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在大庆等中心城市,辐射安达、肇州、肇源等周边城市,培育和发展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在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城市与周边县域开展煤转电、煤转化(精细化工)、煤转油、煤转气、煤转焦等合作,培育和发展煤电化工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在牡丹江、伊春、加格达奇等城市,重点发展和培育林下资源,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加强中心城市大中企业与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这种分工协作尤为重要。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可分性强,一台大型装备制造业产品是由多个工艺环节完成的,是由众多的配件组件构成的,这种特点为这类企业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可能条件。通过调研发现,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省内的配套率很低,多数配套产品是在省外采购,这种方式很难使这些企业在省内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也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域发展的作用,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构成了制约。

因此我们认为省里应制定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与其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联姻与合作,如一些中直省属企业就可以探讨与安达市、肇东市一些机电设备制造中小企业分工合作,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市大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又有利于带动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最有条件实现双赢。同时,政府应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域跨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

三、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不是各种企业简单地“归大堆”,它是指具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如果是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将有助于发展产业集群;如果是缺少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就很难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很多,尤其是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和学习。如江苏省盐城仅为东风悦达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100多家,形成著名的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对于我省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就有借鉴意义。省里可明确区域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方向,对省内现有的园区进行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园区内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促进块状经济的形成;引导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全力推进经济适用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在我省中心城市形成在空间布局上“呈块”、在分工协作上“成链”的产业集群。

四、构建服务支持系统,推动集群企业技术创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从我省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政府要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业集群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集群生产的先进性,无论是个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还是集群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对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公共研发(R&D)投入、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其次,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引导集群内企业朝科技创新型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性体系,避免“搭便车”行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设立创新企业奖项,鼓励企业的经营者主动进行创新。

五、转变传统融资观念,大力吸纳社会资本

我省中小企业大多自有资金不足,对资金需求较大。由于商业银行怕担风险而“惜贷”、上市融资门槛高、民间资本规模小、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融资困难依然是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往往使成长性企业缺乏启动资金错过发展良机,季节性生产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因此,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创造政策条件。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应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集群及保障产业集群的正常运行,并对中心城市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撑能力,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搭建起相应的政策支持平台和形成一套顺畅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省里应该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以扎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第五篇:关于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

马树生

摘 要: 面对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新态势, 扬州要在苏中率先崛起, 有必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而推进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扬州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中心城市;路径;一体化

一、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亦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概念, 使人们对城市带动区域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史也表明,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新态势, 以及区域竞争的新特点, 扬州要在苏中率先崛起, 应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突出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1、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适应新经济增长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正逐步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 高新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 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相应的, 国际资本流向也从六、七十年代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主转向重点开发人力资本。城市作为区域生产、流通、服务、人力资源培育、对外交流、创新等的中心, 聚集众多的人力资本, 在吸引外来资本、发展新经济等诸多方面要明显优于周边地区。城市尤其是具备完善现代服务功能的城市, 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从江苏的情况看, 各市的中心城市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 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方面, 要明显优于周边县(市), 当然更优于广大的农村。当前, 就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 特别是发展新经济而言, 扬州要明显逊色于上海、苏南地区。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和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扬州市应通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一流的园区, 增强自身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高新技术项目的竞争力, 进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推进沿江大开发的需要。去年7 月份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新态势, 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 适时地提出了沿江大开发战略。沿江开发可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内涵: 一是围绕沿江岸线的开发, 重点规划发展用水量大、运量大、吞吐量大的如化工、港口、物流、造船、能源等产业, 可称为狭义沿江开发;二是沿江地域的开发, 主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状况, 围绕中心城市发展, 培植、推进沿江区域未来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如纺织、服装、汽车、电子、机械等, 称为广义沿江开发。我们要从长江三角洲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的大背景来分析沿江开发。江苏沿江固然适合布置大用水量、大吞吐量、大运输量的产业, 但并不意味沿江产业应以此为特色(如化工), 沿江开发应更多地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和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产业, 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沿江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因此, 结合园区建设, 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 推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建设, 使扬州能更好地接受产业转移, 有效推进沿江大开发。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城镇, 也可有效避免苏南地区在实施工业化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城镇和生产力布局过于分散带来的问题。

3、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应对区域竞争的需要。2000 年7 月,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江苏城市化发展战略, 苏南、苏中、苏北各市都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突出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 如苏州撤并了吴县市、淮安市实施“三淮一体”发展战略。面对长江三角洲新的竞争态势, 2002 年上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进一步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

都市圈建设步伐, 其实质是加快三大经济圈的建设。从实际辐射影响来看, 苏中地区与苏北盐城、淮安两市的不少区域某种程度上“游离”于三大都市圈之外, 而这一区域拥有1 000 万以上的人口, 有必要建立对该区域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扬州地处江苏中部, 素有苏北门户之称, 现在随着润扬大桥、宁启铁路等即将建成和开通, 扬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再次凸现;扬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吸纳就业人口和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已达70 多万;扬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 发展城市资源丰富。面对新一轮发展竞争, 扬州是被“边缘化”, 仅成为南京都市圈或苏锡常都市圈的“卫星城市”之一, 还是发挥好现实与潜在优势,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成为未来苏中、苏北这一区域的经济中心,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发展战略问题。

4、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需要。研究表明, 就城市的基础功能而言,150 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城市能较好体现现代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 应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形式。扬州辖区有人口470 多万, 其中市区人口近110 万, 建成区人口70 多万, 发展中心城市余地和潜力还很大。但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应是那种“摊烧饼”的方式, 通过简单区划调整, 将大片农村地域划入城市, 或将在地理上明显分离的两地从行政区划上归拢到一起, 通过扩大人口、面积来发展城市, 而应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质态, 增强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 使得城市能更好集聚外来要素, 更好地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和辐射,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路径选择

当前, 如何迅速做大做强扬州中心城市, 存在一个发展空间布局路径选择的问题。“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式”作为扬州城市长期的总体发展模式已基本确立。近年来市政府突出西区开发, 一批重点工程如润扬大桥、西北绕城公路、火车站、会展中心、博物馆等相继开工, 城市西区地价和房地产节节升温, 城市的框架拟扩至西北绕城公路, 可以讲, 不久的将来西北绕城公路以东的扬州西区肯定会成为扬州中心城市的一个新兴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东区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东部的广陵产业园、湾头镇、杭集工业园正逐步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面对急需做大做强, 下一步中心城市是继续西进, 穿越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 向仪征方向发展, 还是挥师东进, 与近在咫尺的江都实行一体化发展, 最终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是有待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1、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分析。

打开扬州交通图, 我们可以发现: 宁通高速公路、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围成的近300平方公里矩形地域, 已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扬州未来城市轮廓。这个地域包含现有的扬州城区和江都城区, 境内大道纵横交错, 宁启铁路横贯东西;古运河、京杭大运河、廖家沟、芒稻河四大水系南北向穿越境内;四周高速公路环绕, 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从空间布局上看, 扬州城市呈现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特点: 一是北部生态风光带, 从西向东依次有蜀岗—瘦西湖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竹西公园、茱萸湾公园、凤凰岛, 可构成未来带状城市的后花园,同时向北可延伸开发邵伯湖;二是中部商业居住带, 从西向东依次是即将兴起的西区、扬州开发区、古城区、城市东区、新兴的湾头镇, 蓬勃的杭集镇, 再向东便是江都市区;三是南部的园区产业带, 沿宁通高速公路从西依次为邗江工业园、扬州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 再向东则为江都经济开发区, 可形成扬州城市未来的工业走廊。这种带状分布极有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 今后可进一步规划、保护、利用。同时, 区域向南、向东均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向南可拓展成城市的沿江产业带, 向东可同江都形成一体化发展, 现有的矩形区域在近期内可为扬州中心城市提供足够的发展和拓展空间。

2、中心城市继续向西发展缺乏可行性。从扬州西站到仪征约23 公里, 虽然近年来扬州加大向西发展的力度, 一批重点工程投向西区, 在短期内可能还将继续增加向西区的投入, 但扬州同仪征两市相融合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投资能力和动因来看, 目前市委、市政

府明确将沿江开发作为扬州未来发展的一大战略而提出, 投资的重点将会向沿江开发倾斜, 必将影响对其他方面的基础投入;邗江区目前已确立将蒋王、汊河、杨庙作为城市经济重点发展区域, 向南向北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短期内无大幅度向西发展的必要性, 同时也没太大的投资能力;仪征市现已确定向西向仪化方向发展,向南加快沿江开发, 对向远离市区10 多公里处的邗江与仪征的交界处大规模投资, 并不符合仪征市的发展战略;交界处几个乡镇刘集、新集、朴席经济发展状况一般, 自身无力推进这一地带的整体城市化。据估算如将两市之间建成城市带, 按城市带平均5 公里宽、每平方公里1 万人计算, 至少得有近百万人迁移入住, 根据扬州、仪征两市目前情况, 可能在近十年内都无法实现这一构想。因此,尽管扬州城市存在向西发展的引力, 如地势平坦、开发土地成本低、润扬大桥的带动效应, 但如果近十年内不能实行扬州仪征两市一体化发展, 仅将扬州向仪征方向推进, 并不利于中心城市的迅速壮大, 更不利于中心城市质态的迅速提高。

3、实施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南绕城公路和西北绕城公路的建立与开通, 将极大地改善扬州与江都间的交通状况, 两市间的广陵产业园、凤凰岛、湾头镇、杭集工业园已成为投资热点。两市的边缘距离很近, 实施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可能, 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有利于中心城市的迅速壮大。扬州中心城市要迅速壮大仅靠市区的力量和现有的集聚方式、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而大市范围以外要素固然非常重要, 但地区间竞争激烈, 吸纳量不会太大, 因此有必要通过集聚周边特别是江都市的要素, 来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 目前, 扬州、江都两市在吸引要素上存在明显的竞争性, 互补性不能充分发挥。江都是扬州最重要的经济腹地, 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1 % , 市区现有人口20 万,如实施两市“一体化”发展, 可使扬州中心城市迅速壮大, 成为真正的百万人口城市, 同时也使得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了丰富的潜在要素集聚源泉。

(2)有利于凸现扬州交通区位优势。从陆路交通看, 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是扬州陆路两大动脉,其交汇于江都市区的东部;如果未来新长铁路和宁启铁路在淮安与扬州之间连线, 其接点很可能在运河以东, 即在江都境内;而且扬州远景规则也考虑在城市东部再建一座跨江大桥。从水运看, 扬州古运河现已规划建成城内风景区, 开辟旅游项目, 不久将停止航运, 现有一大批依托古运河建设发展起来的企业将必须东迁至京杭大运河或芒稻河, 城市向东发展可更好地利用水运优势, 而且其本身也是利用长江资源、推进沿江开发的一种方式。从未来空运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扬州在未来有必要争取建设机场, 如争取建设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 那么最有可能的地方将会是江都东部地区。这一带距南京禄口机场150 公里以上, 可服务至南通、盐城、泰州三市甚至更大的范围, 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 实施“一体化”有利于更好地凸现、利用交通区位优势, 有利于对外宣传。

(3)有利于弘扬扬州城市的传统特色。

湾头镇的茱萸湾、太安镇的凤凰岛和廖家沟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地, 可建园林、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或发展观光农业。开发这一带生态资源, 一方面可提高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体现、弘扬扬州城市“水”、“绿”等特色。

(4)有利于营造两市双赢的发展态势。江都城市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 但同扬州城市相比, 无论是知名度, 还是城市服务功能、对外吸引力方面都明显逊色于扬州。通过两市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 完善公共设施,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要素相互流动, 推进资源共享, 必将为两市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5)有利于更好地带动高邮宝应两地发展。

扬州城位于整个扬州大市的南部, 对北部的高邮、宝应两地的辐射有限, 通过扬州江都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 可从客观与心理感觉两方面大大缩短中心城市到高邮、宝应的距离, 从而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三、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构想

综上所述, 扬州中心城市要迅速做大做强, 推进扬州与江都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现实选择, 如何推进, 本文试作如下构想。

1、统一规划, 优化整体布局。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不仅是规模的扩张,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 更好地接受国际、国内产业资本的转移, 适应新型的区域竞争。两市实行“一体化”发展, 如仅仅是把扬州、江都的规划分别向东、向西延伸, 直至接壤, 这样无疑不能很好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 相反可能由于管理的混乱而产生不应有的“城市病”。实施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统一扬州与江都市区的规划与管理, 按照一个城市发展的要求加以规划。

(1)要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一个协调组织, 负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 在规划布局上要注重城市带状发展的特点。在推进两市城市一体化发展方面要注重制度创新, 营造双赢发展态势。

(2)要优化区划布局。

根据城市带状发展特点, 可考虑以杭集工业园为依托, 连同霍桥、李典等地, 新设立一个区, 加快中间地域的发展, 同时要重新审定江都市现有的发展规划。

(3)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扬州与江都之间有四条大河, 水网密布, 开发潜力极大, 同时这一带也是南水北调的东部取水口, 开发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加大投入, 改善东部投资环境。

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发展, 还需要大量的基础投入。在交通基础建设上, 一是尽快完善江阳大桥及湾头的延伸路段建设;二是可在扬州大桥和江阳大桥中间再规划建设一座大桥, 连接文昌东路, 进一步改善扬州江都之间交通状况;三是在湾头规划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南北向大道;四是尽快改善城东及运河沿线的交通状况, 以适应古城区沿古运河企业的搬迁。在产业布局上, 结合区划调整, 重点加大、加快杭集工业园和广陵产业园投入, 使之迅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在服务设施上, 可以考虑广陵区政府东迁;加快东部新区设立;兴建一批大型居住区、商务中心、娱乐文化中心, 迅速提升人气。目前部分投资者已意识到扬州城市东部投资价值, 新东方等一批投资项目已率先落户这一区域。

3、完善服务, 整合中心城市功能。

当前要重点在服务整合上求突破,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的优势: 一在项目审批服务上, 统一审批标准、统一收费标准, 使江都企业直接享受市区企业的“国民待遇”;二在金融服务上, 重点推行同城结算, 降低资金流动成本, 促进资金相互流动;三在信息服务上, 加强彼此的新闻宣传报导, 在上网服务、有线电视、通话服务上实行同城待遇, 取消市际间通话附加费用;四在交通服务上, 尽快增加公交线路、班次, 积极争取取消两市间过路费的收取, 促进两地的人员交往和商品流通;五在人员流动上, 取消人才流动的一切障碍, 做好养老、失业保险的对接工作;六在民生服务上, 统一居民的水、电、气收费标准, 优化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

根据科斯定理, 当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 无论初始产权如何分配, 通过交易都可达到效用最大化。我相信, 在扬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 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作用, 通过机制创新, 充分调动两市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两市一体化发展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下载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实施方案[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各县、区政府,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规模......

    论如何推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精选5篇)

    文章标题:论如何推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认真总结中心城市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分析中心城市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创业、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中......

    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作者:古智勇 更新时间:2012-2-20 地改市以来,安康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并更加完善,城市建成区......

    舞雩坛小学暑假防汛工作实施方案2014

    舞雩坛小学暑假防汛工作实施方案 2014/7/4暑假期间,正是汛期将至之时,为切实做好假期学校防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对学校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产业集群化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端战略

    产业集群化 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端战略 ——青岛市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20:07 作者:杜世成 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化专......

    试论佤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战

    摘 要:佤族是我国云南省独有的同时也是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佤邦。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佤族经济水平较解放前有所提高,但情形仍不乐观,受......

    在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五篇]

    在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

    在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五篇范文

    在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材料同志们:今天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