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8: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

作者:古智勇 更新时间:2012-2-20 地改市以来,安康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并更加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2万人。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增加,为安康城市商贸流通和宾馆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型商场超市和各类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互为补充的商品零售服务网络,以四、三、二星级饭店为主,便民旅馆为辅的宾馆饭店服务体系。2010年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亿元、增长18.5%,其中:中心城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6亿元,成为支撑安康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笔者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1、商场超市发展现状。2010年底,安康中心城区注册的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企业609个,经营网点5000余个,从业人员20000余人,千人拥有网点数达到21个。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南方商务、民威集团等一批地方商品零售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安康商业零售业骨干,同时华润万家、民生家乐、开元商城、喜盈门等一批省内外连锁零售企业陆续进驻安康,繁荣了流通市场,给市民购物带来更大的便利和选择空间。目前城区共有大中型商场超市27个,其中单店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22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超市5个,年营业额5000-8000万元的商场超市4个。

2、宾馆饭店发展现状。安康城区共有宾馆饭店经营单位274家、总床位16400张,其中星级宾馆16家,包括四星1家、三星10家、二星级5家,星级宾馆床位2200张;星级以下宾馆254家,床位14200张。宾馆饭店床位年平均出租率达到65%,2010年企业经营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0.9%,市区企业年总收入超过2100万元以上的宾馆饭店2家,即民航大酒店和莲花实业公司。

三、存在问题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本市现有消费需求,但也暴露出很多影响行业发展问题:

(一)商场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商场超市的发展缺乏科学合理布局。安康城区大多数商业零售网点或商场都集中在江南城区金州路、兴安路和解放路,城市新开发区和住宅小区附近缺少大中型商业网点;在中小型网点集中区,网点设施不配套,同质化现象严重,周边软硬环境差,造成网点内部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2、大型商业零售网点或超市不多。安康城区已规划、在建或已建成的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共35家,面积最大的兴安商业广场30000平方米,单店面积在10000平方米的商场仅6家,5000-10000平方米的商场7家,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商场22家;而综合超市单店面积在2000平米以上的很少,大多为单店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便利店。城区还没有一个商品品种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能够引领区域消费的特大标志型商业零售网点。

3、商业网点或超市购物环境差,设施不配套。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安康城区大中型商业网点或超市在建设中,大多都是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成网点周围缺少顾客疏散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给消费者购物带来极大地不便。

4、连锁超市进驻力度不够。虽然华润万家、民生家乐超市在安康已设立门店,但国外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知名超市尚未进驻我市。

(二)宾馆饭店发展存在的问题

1、星级宾馆数量少、品质低、结构不合理。城区星级宾馆16家,二、三星级占宾馆总数的90%以上,五星级宾馆和各类专业宾馆如商务宾馆、休闲度假宾馆和体现地方特色的主题宾馆等尚属空白,在数量、品质和服务质量上难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2、星级宾馆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星级宾馆仍然采用的是等客上门的传统经营方式,客源定位泛化,产品针对性不强,舒适度和整体品味不高,宣传营销力度不足,市场竞争无序,盲目削价,导致企业恶性竞争。

3、缺少稳定的宾馆管理和服务人才。全市从事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的人员中,经过国家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的人员很少,大多数都是长期从事类似行业或转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学历较低,且一线服务人员变化更替较快,队伍不稳定,很难满足现代宾馆业的管理和服务的需要。部分宾馆饭店的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

三、发展建议

随着我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区位优势的凸显,对外交流日渐频繁,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商家已不仅仅是满足城区消费者需求,更要面向十县区和周边城市以及来安的各类游客。消费市场、消费结构、消费行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由注重物质逐步发展到注重时间、空间、服务和附加价值,开始追求购买的舒适性、便利性。因此,客观上要求商品零售和各类服务业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和结构布局合理的商业服务体系。笔者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组织力量科学编制城市商业零售网点和宾馆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对城市新开发区和商业区注重大中型超市和三星级以上宾馆的建设,鼓励发展各类便民商店和二星级宾馆以及旅馆。对居民密集的小区超市宾馆空白区域,要以布设大中型超市和二、三星级宾馆为主。对商业网点密集的江南城区要结合城市改造,以商业网点和宾馆的规模扩张、设施改善、服务提升为主,有重点地开发建设一批大型商场超市,建成金州路和新城路商业步行街,重振东大街商业旺市,在鼓楼街以西、东大街以南、金州北路以东、五星街以北,结合老城区改造和区政府搬迁,奋力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商场超市面积不低于20万平方米,具备购物、五星级商务宾馆、住宅、写字楼、银行、餐饮、停车场和各类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特大型商业城,使之成为引领安康消费的标志性商业城,构成城区以商业城--商业步行街--商场超市-专卖店--各类便利商店相互补充,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商业零售服务网络。改造或新建20家三、四星级宾馆,新建2家五星级宾馆,使城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床位数达到5000张,达到具备接待国家级、西北区域型会议或大型商务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宾馆饭店发展层次上以发展三、四星级中档旅游宾馆为主,五星级高档宾馆和二星级酒店为补充,全面提升城区宾馆业接待服务能力;在宾馆建设类型上,根据我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要求,结合我市“汉水秦巴秀、自在安康游”的形象定位,以地域文化独特色为基础,在安康城区周边适当布设1-2家主题型宾馆和休闲度假宾馆,在城区商业区布设2-3家商务宾馆,以使宾馆的发展结构更加完善。

2、培养人才,提升水平。一是加大现有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由政府牵头有计划的组织一部分年轻有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到国内知名的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饭店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二是从外地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高级管理人才来安康兴产置业或托管本地商场超市、宾馆饭店。三是充分利用本地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培养一批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的各类从业人员队伍,以保证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3、扩大招商,加快建设。一是严格按照城市建设和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发展规划,积极策划和包装一批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项目,切实落实好项目建设场地或楼盘,及时面向内外招商。二是在城区商业区选择建设场地好、楼盘面积大、环境优良的项目,提高项目的准入条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和一企一策的策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下大功夫引进如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超市连锁店来安康开店置业,吸引喜来登、索菲特、假日、香格里拉等国际知名宾馆管理集团入驻安康,与本地企业近距离接触,扩大良性竞争力,带动本地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超市、宾馆业的品质。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建立项目推进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和落地项目巡访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保障落地项目的顺利推进。

第二篇:安康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工作方案

安康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工作方案

城市门头牌匾是城市的脸面,是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管理水平、文化底蕴和城市品位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对外形象。根据我市门头牌匾管理现状,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要求,制定“安康

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整治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使中心城市门头牌匾管理工作彻底改观,展

示双创工作成果,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为全面建设美好安康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集中整治、统一标准、规范制作、一楼一线、一店一牌、一街一景、费用自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

工作。

三、工作目标

用7个月时间,通过集中整治、规范制作、强化管理,使中心城市及周边镇沿街单位、商户门头牌匾达到双创要求,一、二类道路门头牌匾设置合格率全部达到95%以上,三类道路及背街小巷门头牌匾设置合格率基本达到85%以上,城乡结合部及周边镇门头牌匾设置合格率基本达到80%以上。

四、整治范围、内容、依据和标准

(一)整治范围。中心城市门头牌匾包括临街单位(门店)以牌匾、灯箱、霓虹灯、单体字、显示屏等为媒体形式,在本单位(门店)登记注册地址利用自

有或租赁的建筑物载体设置的门头牌匾(含名称、标识)。

(二)整治内容。重点解决门头牌匾粗、俗、破、乱、脏、大、多等问题。粗:制作工艺粗糙、材质低劣,不精细,不美观。俗:色彩、形式、格调低俗。破:残字缺字,破旧,不完整。乱:形状、规格随意、不规范。脏:牌匾脏,清洁不及时。大:面积大,与整体建筑物及周边牌匾不协调;字体大,与板面不协

调。多:一店多牌现象普遍,重复设置现象严重。

(三)整治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安康中心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及《安康中心城市门头牌匾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进行整治。

(四)整治标准。按照《安康中心城市门头牌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主要

是:

1、门头牌匾设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其规划、规格、色调、质量(材质)、安装等整体风格应符合城市建筑风格和主要功能。

2、牌匾设置实行一店一牌,同一道路(街区)风格、规格相统一,色彩、字体相协调,相邻门头牌匾必须同底、同高、同一立面。

3、单层建筑物上设置门头牌匾位置是一层门楣以上,檐口以下;二层以上建筑物设置门头牌匾位置是一层门楣以上,二层窗户以下,设置牌匾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与周边牌匾街景相协调,其设置长度和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沿街楼体立面除一楼门店外,其它位置不得设置牌匾。欧式建筑、仿古建筑及其他特殊造型建筑的门头牌匾的造型、规格、色调应与建筑物本体相协调,不得遮挡建

筑装饰线脚及门窗线条。

4、建筑物高度在10米以下的,门头牌匾的高度不大于1.5米;建筑物高度

在10米以上的,门头牌匾的高度不大于2米。

5、依附在建筑物上设置的门头牌匾,其外沿距离墙体不得大于0.5米,距

地面不得少于3米,并应与建筑物相协调。

6、较大规模的商业连锁店、银行、邮政、电信等商业机构及其各网点设置的门头牌匾,在不影响所在街道整体风格、规格的情况下,可依照其固有风格实

行专审设置。

7、多个单位或多个商家在一幢楼办公和经营而需设置牌匾的,应在建筑红线内建筑物主入口处集中设置一块组合型牌匾,牌匾的规格应与周边牌匾相协

调。

8、门头牌匾禁止设置喷绘材质和活动小灯箱,一、二类道路必须为铝塑板、亚克力(水晶板)、吸塑发光字、霓虹灯或高清晰内亮式牌匾,提倡使用霓虹灯

或高清晰内亮式牌匾;三类道路、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必须为彩钢扣板或不锈钢方管,提倡使用铝塑板、亚克力(水晶板)、吸塑发光字、霓虹灯或高清晰内

亮式牌匾。

9、设置业主(商户)应按批准的位置、朝向、形式、规格、内容进行设置,不得擅自变更,严禁设置超大、超宽带有户外广告性质的牌匾。

10、门头牌匾制作须由具有广告资质的广告企业制作。

五、职责分工

各片区双创指挥部负责组织开展片区内单位、商户门头牌匾的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督促办事处(镇)、社区(村组)、居委会开展整治工作,协调职

能部门依法查处门头牌匾违法违规行为。

汉滨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督促4个办事处及城区周边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中心城市及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周边镇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和规

范管理进行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

市住建局负责中心城市门头牌匾设置的技术指导、方案审定工作,会同相关

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市工商局负责对门头牌匾的内容进行审查把关和规范整治,对违规发布门头牌匾广告行为进行清理,对临街门店设置多处标识广告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

理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做好房屋立面装修的审批和规范管理工作,对单位、商户门前

依法应拆除而未拆除的乱搭乱建行为予以拆除。

市区公安局负责对门头牌匾整治中的暴力抗法事件进行依法处置和打击。市区宣传部门负责做好专项整治方案、标准、要求的宣传、普及、报道,对

不按规定设置门头牌匾的单位和商户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

市区财政部门负责筹集门头牌匾整治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适当

奖补。

市区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工信、教育、文广、旅游等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本系统和管理对象按照标准要求完成门头牌匾的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配合职能部门和片区双创办抓好中心城市门头牌匾的综合整

治工作。

区住建局负责中心城市周边镇门头牌匾设置的技术指导、方案审定工作,会

同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城区各单位负责完成本单位、本系统沿街门面房门头牌匾的综合整治和规范

管理工作。

市区双创办负责对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重大问题。

六、工作步骤

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工作从2012年5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分为部

署发动、综合整治、总结提高、考核验收四个阶段。

(一)部署发动阶段(2012年5月1日—5月31日)

1、市双创办、市住建局、汉滨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等牵头制定方案,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设计效果图,制订考核指标体系;各片

区、有关单位、部门和镇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在媒体上刊播门头牌匾整治宣传标语,片区、镇办、社区、村组及职能部门利用广告、宣传栏、墙体、标语、通知等大张旗鼓地宣传

整治工作。

3、片区、镇办、社区、村组对辖区内单位、商户门头牌匾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动员门头牌匾业主自觉按要

求设置门头牌匾。

(二)综合整治阶段(2012年6月1日—10月31日)

1、各片区双创办对照整治标准,对片区内单位、商户的门头牌匾进行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

2、办事处(镇)、社区(村组)、居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照标准,集中开展门头牌匾综合整治工作。

3、市区住建局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门头牌匾设置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方案审

定。

4、住建、规划、工商、城管、卫生、质监、商务等执法部门联合对门头牌

匾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查重处。

5、片区、镇办及有关单位创建门头牌匾整治样板(特色)街道(道路),树立工作典型。

6、市区双创办及新闻媒体加大对不按规定要求设置门头牌匾行为的通报、曝光力度,涉及单位的,同时追究单位的连带责任。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1月1日—11月30日)

1、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召开门头牌匾规范整治现场观摩会,交流工作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提升门头牌匾整治水平提供助推。

2、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进一步总结和巩固门头牌匾整治工作成果,落实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提炼成功经验,建

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

1、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门头牌匾整治考核验收工作,市双创办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各片区、汉滨区、高新区及市区各单位、部门的双创季度、考核内容。

2、评选表彰一批门头牌匾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门头牌匾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双创达标、全面建设美好安康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日程。各片区和汉滨区、高新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好实施方案,作出周密部署,全面促进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为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安康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市双创指挥部责任副总指挥吴德珠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双创办主任、市住建局

局长唐志宏担任,责任副组长由市双创办常务副主任陈文乾、市双创办副主任屈爱勇、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兆明、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志宏、汉滨区政府副区长李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谭祥美担任,市宣传、规划、公安、财政、卫生、质监、商务、工信、教育、文广、旅游及汉滨区双创办、城管局、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双创办城建组,由屈爱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中心城市门头牌匾整治工作的具体策划、组织、指导、实施、检

查和考核等工作。

(二)注重协调,精心实施。牌匾综合整治工作体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涉及诸多部门和各个方面。各片区及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整治活动中,要细化工作安排,加强沟通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按期达标完成整治工作任务,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整治态势。要重视整治的宣传培训工作,把整治标准和要求宣传到每个门店,动员各个门店按照标准自觉进行规范整治。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好沿街门店门头牌匾的综合整治工作。对整治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及未按时拆除更换门头牌匾的,责令门店店主或业主停业整顿,并组织强制拆除。对妨碍公务的,对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三)加强督导,严格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督导推动作用,通过督检督查和召开现场会、汇报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指导督促、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促进门头牌匾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对整治工作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动态性评估,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门头牌匾整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市区双创办要加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督办,适时编发《督查通报》,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在门头牌匾整治工作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影响整治工作整体推进的,要启动双创工作问责机制。

第三篇:关于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思考

马树生

摘 要: 面对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新态势, 扬州要在苏中率先崛起, 有必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而推进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扬州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中心城市;路径;一体化

一、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亦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概念, 使人们对城市带动区域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史也表明,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新态势, 以及区域竞争的新特点, 扬州要在苏中率先崛起, 应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突出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1、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适应新经济增长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正逐步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 高新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 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相应的, 国际资本流向也从六、七十年代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主转向重点开发人力资本。城市作为区域生产、流通、服务、人力资源培育、对外交流、创新等的中心, 聚集众多的人力资本, 在吸引外来资本、发展新经济等诸多方面要明显优于周边地区。城市尤其是具备完善现代服务功能的城市, 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从江苏的情况看, 各市的中心城市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 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方面, 要明显优于周边县(市), 当然更优于广大的农村。当前, 就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 特别是发展新经济而言, 扬州要明显逊色于上海、苏南地区。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和地区间的激烈竞争, 扬州市应通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一流的园区, 增强自身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高新技术项目的竞争力, 进而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推进沿江大开发的需要。去年7 月份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新特点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新态势, 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 适时地提出了沿江大开发战略。沿江开发可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内涵: 一是围绕沿江岸线的开发, 重点规划发展用水量大、运量大、吞吐量大的如化工、港口、物流、造船、能源等产业, 可称为狭义沿江开发;二是沿江地域的开发, 主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状况, 围绕中心城市发展, 培植、推进沿江区域未来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如纺织、服装、汽车、电子、机械等, 称为广义沿江开发。我们要从长江三角洲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的大背景来分析沿江开发。江苏沿江固然适合布置大用水量、大吞吐量、大运输量的产业, 但并不意味沿江产业应以此为特色(如化工), 沿江开发应更多地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和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产业, 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沿江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因此, 结合园区建设, 加快扬州中心城市发展, 推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建设, 使扬州能更好地接受产业转移, 有效推进沿江大开发。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城镇, 也可有效避免苏南地区在实施工业化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城镇和生产力布局过于分散带来的问题。

3、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应对区域竞争的需要。2000 年7 月,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江苏城市化发展战略, 苏南、苏中、苏北各市都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突出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 如苏州撤并了吴县市、淮安市实施“三淮一体”发展战略。面对长江三角洲新的竞争态势, 2002 年上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进一步加快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

都市圈建设步伐, 其实质是加快三大经济圈的建设。从实际辐射影响来看, 苏中地区与苏北盐城、淮安两市的不少区域某种程度上“游离”于三大都市圈之外, 而这一区域拥有1 000 万以上的人口, 有必要建立对该区域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扬州地处江苏中部, 素有苏北门户之称, 现在随着润扬大桥、宁启铁路等即将建成和开通, 扬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再次凸现;扬州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吸纳就业人口和对外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已达70 多万;扬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 发展城市资源丰富。面对新一轮发展竞争, 扬州是被“边缘化”, 仅成为南京都市圈或苏锡常都市圈的“卫星城市”之一, 还是发挥好现实与潜在优势,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 成为未来苏中、苏北这一区域的经济中心,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发展战略问题。

4、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需要。研究表明, 就城市的基础功能而言,150 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城市能较好体现现代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 应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形式。扬州辖区有人口470 多万, 其中市区人口近110 万, 建成区人口70 多万, 发展中心城市余地和潜力还很大。但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应是那种“摊烧饼”的方式, 通过简单区划调整, 将大片农村地域划入城市, 或将在地理上明显分离的两地从行政区划上归拢到一起, 通过扩大人口、面积来发展城市, 而应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质态, 增强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 使得城市能更好集聚外来要素, 更好地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和辐射,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扬州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路径选择

当前, 如何迅速做大做强扬州中心城市, 存在一个发展空间布局路径选择的问题。“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式”作为扬州城市长期的总体发展模式已基本确立。近年来市政府突出西区开发, 一批重点工程如润扬大桥、西北绕城公路、火车站、会展中心、博物馆等相继开工, 城市西区地价和房地产节节升温, 城市的框架拟扩至西北绕城公路, 可以讲, 不久的将来西北绕城公路以东的扬州西区肯定会成为扬州中心城市的一个新兴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东区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东部的广陵产业园、湾头镇、杭集工业园正逐步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面对急需做大做强, 下一步中心城市是继续西进, 穿越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 向仪征方向发展, 还是挥师东进, 与近在咫尺的江都实行一体化发展, 最终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是有待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1、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分析。

打开扬州交通图, 我们可以发现: 宁通高速公路、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围成的近300平方公里矩形地域, 已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扬州未来城市轮廓。这个地域包含现有的扬州城区和江都城区, 境内大道纵横交错, 宁启铁路横贯东西;古运河、京杭大运河、廖家沟、芒稻河四大水系南北向穿越境内;四周高速公路环绕, 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从空间布局上看, 扬州城市呈现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特点: 一是北部生态风光带, 从西向东依次有蜀岗—瘦西湖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竹西公园、茱萸湾公园、凤凰岛, 可构成未来带状城市的后花园,同时向北可延伸开发邵伯湖;二是中部商业居住带, 从西向东依次是即将兴起的西区、扬州开发区、古城区、城市东区、新兴的湾头镇, 蓬勃的杭集镇, 再向东便是江都市区;三是南部的园区产业带, 沿宁通高速公路从西依次为邗江工业园、扬州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 再向东则为江都经济开发区, 可形成扬州城市未来的工业走廊。这种带状分布极有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 今后可进一步规划、保护、利用。同时, 区域向南、向东均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向南可拓展成城市的沿江产业带, 向东可同江都形成一体化发展, 现有的矩形区域在近期内可为扬州中心城市提供足够的发展和拓展空间。

2、中心城市继续向西发展缺乏可行性。从扬州西站到仪征约23 公里, 虽然近年来扬州加大向西发展的力度, 一批重点工程投向西区, 在短期内可能还将继续增加向西区的投入, 但扬州同仪征两市相融合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投资能力和动因来看, 目前市委、市政

府明确将沿江开发作为扬州未来发展的一大战略而提出, 投资的重点将会向沿江开发倾斜, 必将影响对其他方面的基础投入;邗江区目前已确立将蒋王、汊河、杨庙作为城市经济重点发展区域, 向南向北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短期内无大幅度向西发展的必要性, 同时也没太大的投资能力;仪征市现已确定向西向仪化方向发展,向南加快沿江开发, 对向远离市区10 多公里处的邗江与仪征的交界处大规模投资, 并不符合仪征市的发展战略;交界处几个乡镇刘集、新集、朴席经济发展状况一般, 自身无力推进这一地带的整体城市化。据估算如将两市之间建成城市带, 按城市带平均5 公里宽、每平方公里1 万人计算, 至少得有近百万人迁移入住, 根据扬州、仪征两市目前情况, 可能在近十年内都无法实现这一构想。因此,尽管扬州城市存在向西发展的引力, 如地势平坦、开发土地成本低、润扬大桥的带动效应, 但如果近十年内不能实行扬州仪征两市一体化发展, 仅将扬州向仪征方向推进, 并不利于中心城市的迅速壮大, 更不利于中心城市质态的迅速提高。

3、实施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南绕城公路和西北绕城公路的建立与开通, 将极大地改善扬州与江都间的交通状况, 两市间的广陵产业园、凤凰岛、湾头镇、杭集工业园已成为投资热点。两市的边缘距离很近, 实施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可能, 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有利于中心城市的迅速壮大。扬州中心城市要迅速壮大仅靠市区的力量和现有的集聚方式、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而大市范围以外要素固然非常重要, 但地区间竞争激烈, 吸纳量不会太大, 因此有必要通过集聚周边特别是江都市的要素, 来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 目前, 扬州、江都两市在吸引要素上存在明显的竞争性, 互补性不能充分发挥。江都是扬州最重要的经济腹地, 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1 % , 市区现有人口20 万,如实施两市“一体化”发展, 可使扬州中心城市迅速壮大, 成为真正的百万人口城市, 同时也使得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了丰富的潜在要素集聚源泉。

(2)有利于凸现扬州交通区位优势。从陆路交通看, 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是扬州陆路两大动脉,其交汇于江都市区的东部;如果未来新长铁路和宁启铁路在淮安与扬州之间连线, 其接点很可能在运河以东, 即在江都境内;而且扬州远景规则也考虑在城市东部再建一座跨江大桥。从水运看, 扬州古运河现已规划建成城内风景区, 开辟旅游项目, 不久将停止航运, 现有一大批依托古运河建设发展起来的企业将必须东迁至京杭大运河或芒稻河, 城市向东发展可更好地利用水运优势, 而且其本身也是利用长江资源、推进沿江开发的一种方式。从未来空运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扬州在未来有必要争取建设机场, 如争取建设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 那么最有可能的地方将会是江都东部地区。这一带距南京禄口机场150 公里以上, 可服务至南通、盐城、泰州三市甚至更大的范围, 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 实施“一体化”有利于更好地凸现、利用交通区位优势, 有利于对外宣传。

(3)有利于弘扬扬州城市的传统特色。

湾头镇的茱萸湾、太安镇的凤凰岛和廖家沟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地, 可建园林、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或发展观光农业。开发这一带生态资源, 一方面可提高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质量, 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体现、弘扬扬州城市“水”、“绿”等特色。

(4)有利于营造两市双赢的发展态势。江都城市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 但同扬州城市相比, 无论是知名度, 还是城市服务功能、对外吸引力方面都明显逊色于扬州。通过两市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 完善公共设施,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要素相互流动, 推进资源共享, 必将为两市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5)有利于更好地带动高邮宝应两地发展。

扬州城位于整个扬州大市的南部, 对北部的高邮、宝应两地的辐射有限, 通过扬州江都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 可从客观与心理感觉两方面大大缩短中心城市到高邮、宝应的距离, 从而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三、扬州江都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构想

综上所述, 扬州中心城市要迅速做大做强, 推进扬州与江都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现实选择, 如何推进, 本文试作如下构想。

1、统一规划, 优化整体布局。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不仅是规模的扩张,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 更好地接受国际、国内产业资本的转移, 适应新型的区域竞争。两市实行“一体化”发展, 如仅仅是把扬州、江都的规划分别向东、向西延伸, 直至接壤, 这样无疑不能很好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 相反可能由于管理的混乱而产生不应有的“城市病”。实施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统一扬州与江都市区的规划与管理, 按照一个城市发展的要求加以规划。

(1)要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一个协调组织, 负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 在规划布局上要注重城市带状发展的特点。在推进两市城市一体化发展方面要注重制度创新, 营造双赢发展态势。

(2)要优化区划布局。

根据城市带状发展特点, 可考虑以杭集工业园为依托, 连同霍桥、李典等地, 新设立一个区, 加快中间地域的发展, 同时要重新审定江都市现有的发展规划。

(3)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扬州与江都之间有四条大河, 水网密布, 开发潜力极大, 同时这一带也是南水北调的东部取水口, 开发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加大投入, 改善东部投资环境。

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发展, 还需要大量的基础投入。在交通基础建设上, 一是尽快完善江阳大桥及湾头的延伸路段建设;二是可在扬州大桥和江阳大桥中间再规划建设一座大桥, 连接文昌东路, 进一步改善扬州江都之间交通状况;三是在湾头规划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南北向大道;四是尽快改善城东及运河沿线的交通状况, 以适应古城区沿古运河企业的搬迁。在产业布局上, 结合区划调整, 重点加大、加快杭集工业园和广陵产业园投入, 使之迅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在服务设施上, 可以考虑广陵区政府东迁;加快东部新区设立;兴建一批大型居住区、商务中心、娱乐文化中心, 迅速提升人气。目前部分投资者已意识到扬州城市东部投资价值, 新东方等一批投资项目已率先落户这一区域。

3、完善服务, 整合中心城市功能。

当前要重点在服务整合上求突破,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的优势: 一在项目审批服务上, 统一审批标准、统一收费标准, 使江都企业直接享受市区企业的“国民待遇”;二在金融服务上, 重点推行同城结算, 降低资金流动成本, 促进资金相互流动;三在信息服务上, 加强彼此的新闻宣传报导, 在上网服务、有线电视、通话服务上实行同城待遇, 取消市际间通话附加费用;四在交通服务上, 尽快增加公交线路、班次, 积极争取取消两市间过路费的收取, 促进两地的人员交往和商品流通;五在人员流动上, 取消人才流动的一切障碍, 做好养老、失业保险的对接工作;六在民生服务上, 统一居民的水、电、气收费标准, 优化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

根据科斯定理, 当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 无论初始产权如何分配, 通过交易都可达到效用最大化。我相信, 在扬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 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作用, 通过机制创新, 充分调动两市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两市一体化发展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安康旅游发展现状

浅析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安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安康,这个陕西南部山清水秀的城市正在崛起,凭借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正在打造陕西的旅游名城。宽松的发展环境,明显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等等已经成为安康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的欲望已经大大提高,客源市场的扩大也为安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纵观全国各地,安康在发展率哟也中又面临着管理人才的缺乏,基础设施的落后,资源开发不足和缺乏核心竞争力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又不得不为安康这个正在打造旅游名城的城市做一些展望和思考。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但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效益。一安康发展旅游业的长期角度来思考,它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营体制,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才有可能使之成为真正的旅游名城,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安康经济稳步的向前发展。

一、安康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1.、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大。国家鼓励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逐渐调整,旅游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加,旅游本身就带有享受性,也使得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渐旺盛,这也就昭示着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2、优越的地理位置。安康有着南北交通的联通聚散功能,它北通西安,东南连接武汉,西南连接重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还连接着关中人文景观、张家界,神农架、长江三峡等诸多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业逐渐由东向西的推进,定会给安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丰富的旅游资源。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就应运而生的形成了奇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瀛湖、香溪洞、千家坪、擂鼓台等。并且有着丰富的水体、森林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有丰富的资源为保障、二、安康发展旅游业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

1、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环保产业,各地竞相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安康并没有将自己潜在的资源发展成为真正的旅游资源,因此咋经济发展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没有从整体着眼,往往是各自为政,就不能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不足,会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时旅游业的依托,这些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也就严重影响了品牌旅游的打造。

3、人才的缺乏。进入本世纪,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就必须依靠一批专业人员对其开发、经营和管理,才有可能使其科学性、系统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使旅游资源真正的文人所用,为区域造福。

三、安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从整体来看,安康的旅游业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走上正规的运营阶段。旅游业所创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得比重还很小。根据资料显示,安康市现有旅游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南宫山、瀛湖、香溪洞、千家坪、岚河漂流已经得到初步的开发和建设,也已经得到相应的产出和回报。其他景点也已经相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今年,更是安康旅游开发的高峰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完善,特别是旅游交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康高速、高铁等路线的开通已经为走进安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各类饭店、旅馆也都在规模和数量上得到了一定规模的扩展。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康的旅游业发展还主要定义在生态旅游这个点上,随着旅游从人文历史景观到自然风景的过度,目前,人们的旅游动向又开始面向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便是安康现阶段发展旅游业的立足点。然而就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旅游开发的投资严重不足,开发建设的战略方案不够明确。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长期受益的产业。在旅游资源开发当中,一般包括提高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人员五个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安康旅游业在后三个方面的开发出现了疲软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软件设施不够健全,竞争力差。其次,市场开发战略创新意识薄弱,旅游业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尤其是旅游业具有不可移动性,那么增强它在市场的吸引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安康目前还没有打造出一款具有特色的品牌产业,并在管理层出现了责权不明晰、权利不协调等现象,严重制约其发展。就旅游资源本身来讲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域组合型不强,虽然安康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总体比较分散。好的旅游业必须依靠地域组合型强、吸引力高的旅游景点。怎样将安康的旅游资源有效组合,发挥出整体效应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安康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客源市场。简单的说就是游客的来源。定位好了客源市场,旅游规划及开发才具有针对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客源市场的大小,潜在游客的多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就安康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地域差异和联系等诸多因素考虑,安康的客源市场应该定位在以本地客源和以西安为轴心的关中客源为主。安康,作为一个陕西“小江南”,将是西安关中地区不具备的旅游资源,对其具有吸引力。独特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和距离的短小又使得西安居民周末或短期旅游选择安康成为可能。另外,与周边相似的旅游景点(三峡、张家界)相比,又不具备竞争力,所以只能这样定位安康的客源市场。

2、雷同的旅游资源。与陕南周边的其它城市(汉中、商洛)的比较可以看出,旅游资源的结构略有雷同,而周边几个城市又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和发展,这就使得各地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结构雷同,地位相似,竞争激烈且投资风险大,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创新,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品牌。“安康”本身就是祥瑞、祈福的地名,我们或许可以围绕这一特点,结合宗教打造出一款极具特色吸引力的产品。

3、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依托产业(旅行社、交通、饭店)有密切联系,而安康虽然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地区可进入性较强,但是旅游专线尚未开通,景区可进入性较弱。另外,饭店、宾馆数量虽较多,但质量较高的不多,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完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其知名度。

4、多方位、立体化发展。不能将安康的旅游业仅仅局限在生态旅游这一点上,这样势必会让其走向死角,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资源,在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观光、探险等旅游,更要打造文化精品,丰富旅游活动。

5、努力发展经济。安康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经济发展了,旅游业的诸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五、关于安康发展旅游业未来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康相关人员的精心打造与设计,我相信安康定会成为陕西的旅游名城。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也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可是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又具有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敏感性,因此在发展中又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

1、一定要紧跟市场,从旅客的需求出发,以市场为目标,结合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比如紫阳富硒保健产品、平利茶叶、蚕桑丝绸等。综合性、多元化的定位旅游结构,真正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结合旅游的周期性适时的做好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的更新换代。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做好区域联合经营,以提高旅游的综合区位优势,扩大客源市场,多方位筹集资金以更好的提高综合竞争力,利用“安康”这一城市意象元素,以这样一个名字来加强城市意象进行全新组合。

3、正确处理各种发展关系。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定要以防为主,切莫先污染后治理,其次是在突出重点景点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个县有亮点,各地有特色,不能只注重“舞龙头”而忽视整体效应。

4、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为因素,因此,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培养出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人为本,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安康的整体竞争力。| 关于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卢杰火 吴应德 赵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8-25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汉滨、石泉、宁陕、岚皋、平利就我市旅游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别听取了有关县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投资旅游开发的业主、旅行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全市的主要旅游风景区。调研组还赴商洛市金丝大峡谷、柞水牛背梁、宝鸡凤县就旅游工作进行了考察。

对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基本估价

我市旅游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从创业起始期向突破发展期的转变。结合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发展旅游业的共识不断深化,氛围进一步形成,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稳步攀升,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思路、规划、重点明晰。围绕建设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市旅游发展整合提升规划正在编制。把生态旅游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加快推进发展,突出“一山一湖一城”,“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西康高速公路通车,推动我市生态旅游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瀛湖快速干道路基工程已近完工。岚皋南宫山二郎坪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已建成使用。香溪洞景区的人行环道即将开工建设。平利天书峡景区旅游公路一期全面竣工。宁陕朝阳沟、蒿沟旅游景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顺利。石泉先后实施了喜河至熨斗等4条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和拓宽改造。安康大道、七里沟汉江大桥、香溪大道等路桥项目建成使用,成为中心城市的亮点工程。结合“双创”,在“一江两岸”先后建成了汉江公园、安澜楼、城市规划展览馆、亲水广场等一批景观,大幅提升了安康中心城市品位、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功能。

生态旅游特色日趋鲜明。岚皋县南宫山景区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把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蜡烛山等景区,作为大南宫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宁陕县重点打造了十八丈瀑布、上坝河国际狩猎场、汶水河和秦岭峡谷漂流等景区景点。石泉县重点打造了中坝峡谷、燕翔洞、后柳水乡、子午银滩等景区。平利县重点开发建设天书峡景区,着力打造陕西最美丽乡村。平利长安镇龙头村等7处乡村旅游点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香溪洞景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市场运作激活旅游景区开发。宁陕、石泉、岚皋县解放思想,在招商引资和市场运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大手笔强势打造旅游项目,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旅游业长足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有关领导、从业人员及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意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瀛湖景区现状堪忧,建设与管理裹足不前

瀛湖,是安康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独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优势旅游资源,外地游客往往是因一湖清水慕名而来。在“创优”工作强势开展的情况下,“一湖”的面貌与“一山一城”反差强烈。瀛湖景区目前的面貌不尽如人意,项目开发建设停滞;宣传促销没有动作。已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等景点,分属7家省、市部门投资主体,多头管理使景区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等矛盾。目前,经营举步维艰,有的已经关门歇业,资产闲置。瀛湖风景区管理局既参与经营,又履行管理职责,体制不顺,监管乏力。经营管理体制不顺,门票出售时分时合,游船、快艇要价自行其是,停车、收费服务态度差,旅行社投机甩点,码头服务质量低下,游船直来直去,湖周边农家乐良莠不齐等现象令人堪忧。

建议意见:

一要依托现有瀛湖景区,对大瀛湖景区统筹规划,做到规划引领,突出亲水特色,真正在纵深和细节上连通汉江水。

二要把修通瀛湖边环型观景道路,改造翠屏山庄进岛公路,建设几处瀛湖景区游船码头和生态停车场作为当务之急来抓。

三要敢试敢闯,在邻近景区的地方,超前做好详细规划,启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特色旅游集镇,政府可提供“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化运作,增添景观,聚集人气,服务游客。

四要提升游船档次,在瀛湖游船上策划运作参与式互动项目,多措并举,把“一湖”的水文章做足做大,改变游客高兴而来、枯燥往返游、大失所望的状况。

五是市、区政府要把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尽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关乎瀛湖景区发展兴衰的头等大事来抓,下硬茬、出实招。按照“政府主导、资本运作、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思路,整合核心景区内现有国有资产,组建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同时赋予瀛湖管理局涉及核心景区规划、开发、建设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从长远看,市上有必要设置“安康市瀛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便于有力有序有效地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和利益。通过科学规划景区、改善基础设施、理顺管理体制,为促使瀛湖景区良性发展,尽快整体包装向外推介,引进有实力的大集团参与开发经营。

(二)旅游开发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进入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路况普遍较差,如瀛湖翠屏山庄的进岛路“瓶颈”制约问题突出。景区停车难现象普遍,瀛湖、香溪洞景区目前还没有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景区的人行步道建设档次偏低。一些景区的水、电不配套,很多地方仍是通讯盲区;景区公厕建设布局、档次、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如南宫山等景区的旱厕卫生状况很差。旅游标识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规范。市旅游网景区、景点介绍不全、不实、更新不及时、境外游客抱怨颇多,宁陕县反映旅游用地问题突出,影响企业投资进度。现在距“9.27”世界旅游日陕西主会场庆典活动在岚皋南宫山举办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但调研组6月17日在拟定活动地点南宫山南大门及南线服务区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程进展缓慢,若再加上汛期雨天因素,施工任务非常艰巨。南宫山南线公路路基工程虽已完工,但铺油所需资金尚无着落。

建议意见:

一是要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尤其是要加大统筹整合资源的力度,“捆绑”使用有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核心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要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有创新理念、有信誉保证、有资金实力的投资主体来开发建设。

三是要像对待工业用地一样,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旅游开发项目用地指标,对旅游项目使用耕地、林地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应总结推广宁陕、石泉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验,通过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吸引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机制。

四是政府要观念超前,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旅游基础设施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和高品位建设,本着宁愿少些、也要好些的理念来确定项目,防止出现低水平上马,避免低层次开发,给景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注重景区道路建设的安全、舒适、通畅、便捷,形成大交通、大旅游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应尽快建设市级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五是要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政府从每年的新增财力中按一定比例专列资金,同时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建设景区重点项目扶持、保护维修文物及宣传促销等,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六是要借鉴先进经验,适时组建安康市旅游投资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构筑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

(三)旅游产业链未形成,缺乏市场氛围

目前,我市旅游“六要素”不完善。中心城区的星级宾馆、饭店仅有13家,其中:三星级9家、二星级4家。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差,旅游旺季满足不了需要。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缺乏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已有的包装粗放。市、县区还没有一家专业旅游综合购物商场,现有景区周边没有一处可供游客入住、休闲、娱乐的较为完善的服务场所。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浅,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贫乏。如安康的龙舟仅仅在“龙舟节”节庆前后火热几天,平时游客来安康寻不见其踪影。这些缺失,削弱了旅游市场氛围,丢掉了很多旅游产业发展的商机。

建议意见:

一是要加快完善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功能,尤其要抓好适合中低档旅游团队入住的快捷酒店建设。

二是要以景区、景点和村镇为依托,以交通为轴线,结合各行各业的特点,围绕旅游创建景点。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城市观光、工业观摩、乡村休闲度假游。加强对农家乐发展的引导和指导,农家乐和农家宾馆要走陕南风情、规范经营的发展路子,饭菜要突出乡土风味。积极探索引导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民间艺术和体验陕南农家生活的发展模式。

三是要在安康城区、景区之间、邻近景区的村镇,规划建设旅游一条街,或旅游购物点和旅游定点购物市场。

四是要引导研发经济实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安康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批量生产和销售。茶叶等农副产品要主打富硒品牌,注重小型包装、精细包装,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和办理托运的名牌旅游商品。

五是要集中力量建成几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旅游线路的包装中,把旅游定点购物和特色文艺表演纳入旅途日程。

六是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增加参与式互动项目和游乐设施。重点对我市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使用。市、县区要打造具有汉水、秦巴特色的旅游文艺演出精品节目,定点定期演出,形成文化品牌,吸引和增加游客游览兴趣,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让游客享受“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看演出”的“一条龙”服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四)旅游产品促销形式单

一、层次低

近年来,全市对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少。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县区分散推介多、全市整体宣传少;低层次推介多、高端化宣传少;官方式推介多、市场化宣传少;会议式推介多、社会化宣传少;平面式推介多、立体式宣传少。市与县区、各县区之间没有联手开发游客市场,与周边地区联合协作少。

建议意见:

一是要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聘请知名旅游营销公司对安康旅游形象宣传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营销。

二是要加大投入,在中央电视台、大报、大网等主流高端媒体集中宣传安康旅游特色资源。特邀全国闻名的作词大家、作曲大家、歌唱大家,为安康创作、演唱一首大气的形象代表之歌。通过组织举办风光摄影大赛、拍摄精美短片、编创赛唱安康民歌等途径,加大旅游产品促销的广度和力度,提升安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整合和利用汉江龙舟节、汉阴油菜花节、紫阳与平利茶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资源,拓展节庆前后促销旅游的链条,策划导入旅游元素,引导和吸引更多的客源。

四是要与湖北、甘肃、四川、重庆等周边地区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利益双赢、资源与市场共享。

五是要结合旅行社行规,政府要为全市18家旅行社出台门票和床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旅行社在促销旅游产品和组织客源方面,发挥旅游龙头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旅游专业人才和导游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我市旅游旺季、淡季的客流量悬殊,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且不稳定,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常年在安康的持证导游不到50人,只能满足外出游客随团需求,地接游客经常是求援于安康学院旅游实习生,服务质量难保障,也影响了对安康旅游形象的宣传。

建议意见:

一是要招收招聘、引进一批熟悉旅游策划设计和精通旅游营销管理的中高级旅游人才。

二是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及邀请旅游管理方面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安康举办讲座等方式,搞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三是要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提高。

(六)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政府抓“创优”的工作力度相对于抓“创卫”弱,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涉及旅游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开发等难度大的困难和问题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搞好协调和狠抓落实。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

建议意见:

一是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专门班子,总揽全局,狠抓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高度重视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建设,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战略理念,跨县域规划、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克服景区小、散、弱的缺陷。坚持突出“一山一湖一城”和“四大板块”,围绕做大做靓大南宫山、大瀛湖等核心景区,通盘策划,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一体化开发,打造旅游精品,力促形成大旅游产业的格局,如将平利的天书峡纳入大南宫山景区、汉滨的双龙溶洞纳入大瀛湖景区等,提升旅游市场整体竞争优势。着力修编香溪洞景区规划。

三是要做好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名片,积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表彰奖励为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职能部门、旅行社和个人。开展优秀景区、优秀星级饭店评比活动,奖励景区景点创A升级、饭店上星加星,引导和促进旅游行业争先创优。

四是要对主要旅游交通要道两侧,以及瀛湖、香溪洞等核心景区绿化、美化、靓化,不间断地对景区、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让安康的生态旅游的形象日新月异。

第五篇:安康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安康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已查明的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九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调动了全省大办旅游、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我市从实际出发,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组建领导机构,借助移民开发资金和聚集社会闲散基金启动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培育旅游产业,使全市旅游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瀛湖为龙头、以南宫山、岚河漂流、香溪洞为重点,以千家坪、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为补充的景区景点;推出了以“瀛湖——香溪洞一日游”、“瀛湖——岚河漂流——南宫山两日游”、“安康——紫阳民俗风情三日游”的三条黄金线路;开发了丝、茶、烟、绞股蓝、山野菜等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和以根雕、石雕塑、竹具为重点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出了以歌、舞、赛、会、和丝、茶文化为基础的民间传统旅游娱乐项目,组建了以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服务体系。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景区(点)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框架。随着大量的旅游国债资金,旅游发展基金及招商引资等资金的注入,使我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别是西康线的开通运营、主干线的拓宽改造,骨干景区的建成投入使用,旅游服务体系的迅速发展壮大,使旅游业成为

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宾馆饭店由2000年45家发展到2003年136家,其中星级宾馆由2001年5家发展到2003年13家,床位数由2000年4500张发展到2003年1.5万张,旅行社由2002年2家发展到2003年20家,导游人员由2000年23名发展到2003年398名,县区旅游局由2001年4家发展到1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2万人。200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80%。2002年全市接待游客7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0%,2003年因受“非典”疫情和灾情景响,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4.2%。

二、旅游管理情况

安康旅游管理实质上起始于西康线开通以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旅游高潮,迅速发展壮大的旅游企业,滞后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既面临着抓发展,又面临着抓管理,为此,从体制上探索旅游管理的新路子迫在眉睫。一是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成员分别由市委办、市政府办、旅游、人事、计委、城建、经贸、水利、交通、财政、公安、移民、环保、农办、广电、工商、国土、农业、民航、铁路、供电等部门组成,由分管领导牵头,就全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规划、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和决策,解决了仅依靠市旅游局无法协调解决的涉及各部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二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市委、市政府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在政府机构改革期间,各县区分别成立了旅游局,旅游管理机构建设得到了加强,市县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抓住机遇,大力包装旅游项目,争取建设资金,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并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体系,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安康实际,对行业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办法及星级评定标准。三是积极探索旅游区管理体制。由于我市旅游业起步晚发育迟。旅游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突出。据此实际,我们提出了“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思路,实行景旅结合、景政合一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瀛湖、香溪洞成立了管理局以后,有力地促进了

景区的发展和建设。四是组建旅游协会。2002年,我市根据迅速发展的旅游服务体系,分别成立了旅行社协会、饭店协会、景区协会,通过一年的运行,效果较好,使行业的自律性增强。

旅游行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安康而言,行业管理还是一个新事物,尚需较长时期的改革与探索,在工作中还存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一个体系(旅游运行动态管理体系)、两个环境(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三个符合(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符合企业长期的发展、符合国际条例),四个依靠(依靠标准化工作开拓行业管理的范围,依靠法规建设巩固行业管理成果,依靠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依靠全面服务促进企业进步)”的思路推进旅游行业管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今后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设想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设想: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机遇,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为主线,以水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人文资源为补充,以建设旅游精品和名牌产品为目标,坚持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全力做好以汉江为重点的水资源开发,把安康建成西北最大的水上游乐中心。

开发两大资源:大力开发秦巴自然风光和汉水风情两大旅游资源,靠生态优势打品牌,靠汉水文化上品味,靠江河漂流创特色。

实现三大调整:一是调整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拉长旅游产业链;二是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休闲度假、科研探考、文化娱乐、会展商务等大众化旅游,丰富旅游的活动空间;三是调整旅游企业结构,加大旅游企业的改革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贯通四条热线:按照“精线串精品连精点”的原则。一是贯通西安——安康——三峡——张家界山水奇观旅游线,使安康成为进入新三峡的陆路大通道;二是贯通西安——安康——武当山民俗风情旅游线,使安康成为探寻陕南民俗风情的首选地;三是贯通西安——安康——神龙架生态探险旅游线,使安康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关中的中转站;四是贯通陕北——关中——陕南跨过秦岭看陕西旅游热线,使安康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示范区。

实施五大突破:

1、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实现旅游基础设施新突破。要按照把安康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步伐,进一步改善城市到景区景点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快景区景点周围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景区景点的路、电、讯、水配套工程建设,健全景区服务功能,达到“快进慢游、旅兴贸活”目的。

2、以开发特色优势资源为重点,实现旅游产品新突破。发展旅游业,必须突出绿色安康生态特色,特色不可复制。在统一规划上要突出特色,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以规划定开发,以开发出精品,以精品促发展,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通盘考虑,并对旅游业内部结构总体布局、线路的形成及相关设施的配套做出专业规划,对整体格局进行有效控制。在发展思路上突出特色,以绿色生态为主线,以汉水为重点,以人文为补充,推出特色产品和黄金专线,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现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按“六要素”要求,逐步形成系列旅游景点市场、地方名特小吃市场、地方土特产品市场、休闲娱乐市场、旅游经营市场,展示安康历史积淀特色、山水园林风格特色、民居民俗建筑特色、本土文化艺术特色、游客参与性特色。在建筑上突出特色,立意要高、思维要超前,构想要新奇,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生态和绿色环保相协调,人与动物和谐共存,观光休闲与度假健身合一,文化挖掘与体育参与齐头并进,传统项目与特色产品互为补充,返朴归真与现代享受相结合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区。完善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建设国家级精品,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化建设,参照国际化标准,达到体系化发展,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今后,集中精力抓好瀛湖、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千家坪、擂鼓台、汉水龙舟文化园等特色项目的建设力度,展现绿色安康的生态旅游特色。

3、以扩大对外开放为重点,实现旅游市场开发机制的新突破。旅游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公司建制,市场运作。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原则,形成“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旅游投资模式,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改善过去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由行政或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模式,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自主经营,自我发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经济主体。同时,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多种经济成分投入资源开发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景区经营方面,可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大力培植旅游龙头企业,走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以大型旅游集团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企业组织新格局。

4、以构建促销网络为重点,实现安康旅游客源市场新突破。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新机制和促销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形象宣传和产品销售相互促进的旅游宣传促销格局。按照“巩固西安、发展周边,开发北京、走向海外”的市场方略,抢占旅游客源市场的制高点。开通旅游专列,通过客源互换,实现资源互补,有计划、有重点地在秦岭以北和周边城市主要客源市场和新兴客源市场建设营销网络,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旅游电子信息商务平台,组建由旅游企业与相关部门连手的联合促销舰队,加快形成区域广泛、结构合理、增长持续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体系,形成功能齐备、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现代旅游商务体系。

5、以政

府主导为重点,实现旅游体制创新新突破。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这是由旅游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面前,加大旅游产品建设投资力度。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移民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投入旅游拳头产品,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旅游龙头产业,提高全民旅游意识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优化旅游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理顺旅游业发展管理体制方面的主导作用。尽快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建立适应于大旅游大开发的经济联合协作机制,建立与西部大开发相配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机制。按照旅游产品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实施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旅游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形成统一协调、竞争有序、高效运作的旅游管理体制。

下载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安康中心城市商场宾馆服务设施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烟台中心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烟台中心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的思考卢 政孙彩惠摘要 烟台中心城市休闲文化建设,应重点围绕“山”、“海”、 “港口”、 “芝罘岛”、“胶东文化”、“始皇东巡”等方面......

    在安康中心城市天然气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安康中心城市天然气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年末岁首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中心城区天然气建设工作进行专门的动员和部署。刚才,良成同志宣读了2015年中心城市天然气......

    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一座城市应该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安康是历史名城,西汉高速公路、绿色产业,标志着安康成为步入现代生活的城市,定位和建设安康的城市文化成为科学发展......

    加快江苏省徐州中心城市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路径思考

    加快江苏省徐州中心城市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路径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逐步趋向于在特定区域内、以1个或2个中心城市为核心、聚集三......

    构建多伦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

    构建多伦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中共多伦县委组织部韩占平一、区域中心城市的提出背景2005年以来,多伦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以化工、能源、......

    关于中心城市建筑风貌管控的思考

    关于中心城市建筑风貌管控的思考 (一)推动建筑风貌控制导则成果运用,严把规划条件制定关。 建筑风貌控制导则编制以后,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将建筑风貌的具体规定通过相应的程序......

    台州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选择

    台州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选择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台州作为三线城市,经济总量和消费人口相对有限,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经验非常缺乏,并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大全)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 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