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问题与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南函授站二〇一一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问题与探讨
张文涛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后, 以期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尚处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起步与过渡阶段,但不管是工程造价管理还是造价体制改革,预算定额体系、量价分离等几个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研究现状,体制改革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确定、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从工程招投标开始,至合同终止,工程造价管理应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的合理确定上。只有合理确定工造价,通过有效手段控制好各阶段建设费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确保建设项目保质按期完工。
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仍处于起步和过渡阶段,“市场形成造价”(这实际是价格法的要求)的机制尚未建立,这也和大的经济背景有关:我国虽然从1992年起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一些基本的市场经济意识如等价交换、平等竞争、依法经营等还没有深入人心,相应的法制环境也很差,这些都阻碍着真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工程造价领域看,虽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将工程定价权交给当事人,但不仅施工企业仍依赖于现存的预算定额体制去计价,一些建设单位由于内外审计等原因也愿意按照定额规定支付工程价款,或者以定额为基础浮动计价。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队伍膨胀过快(市场准入制度不严,管理不力),建筑市场供需失衡,运行不规范、不平衡,有时也导致造价不合理,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与经济运行的现状存在着矛盾,这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背景。工程造价管理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工程造价管理业已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英国从16世纪就开始出现工料测量师帮助工匠来向业主计取报酬,这是最原始的工程造价管理。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工程造价管理从对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实践推广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1951年,澳大利亚工料测量师协会宣布成立;1956年,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正式成立;1959年,加拿大工料测量师协会正式成立。在这一时期前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管
理协会也相继成立。这些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本协会的专业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造价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等许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了全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入了综合与集成阶段。各国纷纷改进现有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借助其他管理领域在理论与方法上的最新成果,对工程造价进行更为深入而全面地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完备的工程计价程序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先进管理手段应用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形成了目前国际上通行并公认的英联邦国家的管理模式、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的管理模式三种模式。在这一时期,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稍后,以美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涉及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概念和理论。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为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还于1992年更名为“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协会”,从此,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与实践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于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和工程人员也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探索开发了工程造价系统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确定与控制,减少工程费用、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工程造价CALS的建立,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降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成本,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所必不可少的信息支持工具。在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方面,我国国内已经有人把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理论用于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在应用已完工程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造价模拟和仿真方面,应用已完工程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造价模拟和仿真的理论研究现在还进行的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和工程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在设计方案优化方面,仅限于提出概念阶段,深度还远远不够。
2几个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价格法、合同法、招投标法陆续颁发实施,这些法律的相关规定也构成了造价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依据。不论是研究工程造价管理还是造价体制改革,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予以关注并探讨的。
2.1关于预算定额体系的作用
预算定额体系,包括预算定额、价格、费用定额、调价规定的作用是造价体制改革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近几年一直在争论中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定额的作用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
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再强调定额特别是其中价格的指令性作用显然已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价格法等的要求。整个定额体制,除了材料消耗量的标准(不考虑材料代用)可以是普遍适用的以外,其他包括人工、机械消耗量及其价格、材料价格、费用定额、价差调整等都应是一种参考标准,不再有强制效力。这一点可能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如果只考虑定额作用的指令性或参考性,那么应该是参考性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关于定额体制作用的定位不能只是局限于指令性还是指导性。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迄今为止,预算定额体系仍然是建设工程主要的(也几乎是唯一的)计价依据,目前还没有特别的标准可以代替。其次;定额体系对于工程承发包双方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发包方是了解工程投资额的依据,对承包方是报价的参考。对于一个具体工程,定额的作用是由承发包双方决定的,如果他们选择以定额为依据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合同中约定,那么定额体系便具有了法令性。合同中可以约定完全执行定额体系,也可以约定在定额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同时,工程造价越来越多地通过招投标形成,招投标过程实际应该包括计价依据的选择(包括在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所以说,定额体系的作用不是由定额发布和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工程承发包双方选择决定的。根据合同约定,定额可以具有法律效力,也可以没有任何约束力。当然,在现阶段,不论其作用如何,预算定额体系还是建设工程最主要的计价依据。
2.2关于量价分离
量价分离是近几年造价体制改革的议题,也是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之
一。量价分离是对预算定额而言,主要是对省(专业部)级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适用于本行政(行业)区域的预算定额,因为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统一定额(包括土建工程基础定额、市政、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只应是生产要素的量的消耗标准,不应包含价格。省级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定额随着造价信息采集与发布范围、频度的扩大、计算机软件计价系统功能的改进和工程计价过程的个别化,是否含有价格已不再重要,因为每个工程的计价过程都需要生产要素价格的个别取定和输入,这有赖于造价信息工作的完善和计价软件功能的改进。
目前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工程量计算软件开发也有一定的进展。但与预算定额体系配合,现行计价软件基本循着计算(输入)工程量—
—计算分项工程直接费——直接费汇总——取费——工料分析的思路。如果将这个思路改为计算(输入)工程量——根据选用定额分析出所需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并汇总—输入人工、材料、机械价格——计算并汇总直接费——计算各项费用——汇总造价,那么每次计价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要索价格,借助于计算机,这一过程也不是很因难。具备了价格信息和计算机功能改进的条件,预算定额中有无价格不再重要,造价管理部门“生成基价表”的过程将转变为每个工程的个别计价过程。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量价分离完全可以做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定额仍然可以以基价表的形式存在,它们和定期公布的工程造价指数一起作为投资者估算工程造价或编制标底的依据。
2.3关于造价确定的合理化
定额体系的作用自由化后,由于不再有惟一的衡量尺度,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如何保证造价的合理确定是一个重要问题。理论上,如果招投标过程规范,施工企业投标报价不低于企业成本,中标价是通过投标竞争并在合同中确定,其合同造价应该是合理的,它反映市场竞争形成造价。关键是这一过程的公正、合理性如何保证,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涉及到法律制约、从业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管理分工等问题,不是造价管理所能解决。但从造价方面要求,以下几点是保证造价合理确定的必要条件。
【1】招标文件中要有足够的正确引导投标人报价的内容。
按照招投标法要求,应包括“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的条款”,这其中关键要具备两条,一是列出工程量清单,这给不同投标者提供了一致的报价基础,二是明确工程价格形式,是固定的还是可调的,采用单价合同还是总价合同,造价调整的条件和原则,这规定了报价可遵循的形式,可以使报价具有可比性。招标文件中关于造价内容应符合合同法等的要求,特别是要与合同示范文本相对应。
【2】投标者即施工企业自行报价,这是价格法、招投标法的共同要求。
企业报价应根据企业定额(或参考预算定额)、可承受的生产要素价格、费用支出水平、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即主要依据本企业的情况。招投标法要求“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成本应指企业的个别生产经营成本。但一个企业的个别成本水平只有企业自己掌握,他人无从得知。所以招投标法的这一规定难以控制。企业低于成本报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竞争秩序,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当合同的定价约束力越来越强时,这种作法将使企业付出较大的代价。企业按个别成本报价是造价形成竞争的体现,也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企
业要达到经营目标,在市场中发展,合理的报价是重要因素。企业应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并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为投标竞标和内部管理提供依据和手段。
【3】关于造价纠纷处理的依据。
工程承发包双方产生造价纠纷是难以完全杜绝的。纠纷处理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四种形式,但在定额失去结算依据的作用后,纠纷处理依据问题便显示出来。
根据今年颁发的建设部74、75号令,造价工程师可以进行“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可以“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也应包括纠纷的鉴定。但目前条件下,造价工程师个人和造价咨询部门出具的造价鉴定意见能否作为处理造价纠纷的依据,恐怕意见还难以统一,尤其是法院审案、仲裁机构裁决。造价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与合同的关系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合同本身存在异议,二是执行合同存在异议。无论何种纠纷,现阶段由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咨询单位出具法律判决依据还不是完全可能。考虑到我国目前工程造价领域的现状,由各级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来为造价纠纷提供鉴定最为合适,因为造价管理协会由有关专家组成,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对造价纠纷作出合理的处理。同时,造价纠纷以仲裁形式处理为宜,因为仲裁较为简便,而且仲裁委员会本身包括各方面专家,能更好地发挥专家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也能使得纠纷处理更为合理。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作为一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保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夯实企业管理的根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光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3-31.[2]范秀兰.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与改革[J].洛阳大学学报,2002(11):71-74.[3] 郝建新.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110.[4] 贾雁梅.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山西建筑,2008.
第二篇: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论文
1.为什么要研究管理会计理论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因为会计工作的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当人类进行共同生产的时候,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它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工作就开始出现了。说它年轻,因为人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纵观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有关会计理论研究的论文和专着几乎全部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有人认为会计理论就是以认真研究和贯彻公认会计原则(GAAP)。为基本内容的。直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看到有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专着,在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很少涉及。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西方国家一般都把管理会计理解为是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譬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从上述定义来看,似乎管理会计就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专门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即只有技术方法,而没有理论研究。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逐渐派生出来的,距今有数十年的历史。它适应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扩大了传统会计原有的事后反映与定期监督的职能,使现代会计科学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就拿我国情况来说,尽管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是在80年代初,起步较晚;但许多大中型企业自从“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专门方法以后,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实践的后面,必然有一定的“哲理”在指导它、影响它、支持它;否则管理会计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实务中内含的各种哲理加以归纳、提炼、升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认为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实践。
2.什么是管理会计理论为了阐明这个问题,根据逻辑推理首先得弄清什么是“会计理论”?关于什么是会计理论,西方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会计理论是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用来评价、开拓和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合理的原则。”根据这种说法必然认为对会计原则的研究就是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2)“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会计实务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用其它办法的理由。这些理由就构成了会计理论。根据这种说法可以看出会计理论是个多层次的结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但认为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似乎还应加上会计对象、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总之,会计理论是人们在理性的高度上对会计实务的规律性的认识;它一旦形成,必然又会反过来指导和影响会计实务。这就充分证明了:西方的会计原则既是会计实务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r’也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人说根据一个国家对会计原则研究的深度就可以对该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计理论的内涵只包括会计原则。另外,还必须指出,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实质上都是指的财务会计的理论;那么,作为现代会计的另一领域的管理会计,它的基本理论又将如何表述呢?艾哈默德·贝尔考依(AhamadBelkaoui)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专着中,曾对管理会计理论作如下的描述:“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这个定义强调丁“运用来自不同的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突出了管理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易使人误解管理会计本身并没有一套前后一致、首尾相贯、浑然一体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对其理论的目的只提“用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似乎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
本文拟先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概念框架)中的前三者加以论述,后三者则拟另写论文进行探讨。
3.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方所有的管理会计专着或教科书中,似乎从来未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学科,都应有它特定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它不仅是区别管理会计工作和非管理会计工作的界限;也是划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非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现金流动”。有的说是“价值差量”......等等。笔者均不敢苟同。我认为要探讨管理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分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象就总体上来说应该基本上一致,但由于分工不同,在某些方面可各有所侧重。我国会计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的讨论已有多年的历史。最流行的说法则是60年代提出的“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由于这种描述概括力很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价值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资金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资本运动”),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应该注意的是:6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个春秋。在这段时期内,客观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发展。很明显,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正步入信息社会的高技术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管理已经把总体管理的对象(即客观的经济活动)分成物流(指物质生产的实现过程)与信息流(指对物质生产各种情况的反映)两大系统。这种管理观念的突破,势将对会计的传统理论(包括会计的对
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的观点可进一步加以探讨。何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尽管货币计量是现代会计综合计量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计量手段兴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综合计量手段,例如质量综合计量、标准实物计量、经管责任综合计量、潜在因素综合计量......等等。它们大大丰富并扩展了会计反映的科学内涵,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反映再生产过程的能力。这里还应指出,从理论上讲现代会计可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综合计量手段对多样性的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是否能把客观经济活动都反映出来,还要取决于:(1)管理当局的需要;(2)人们已掌握的计量手段。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会计的对象似可改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较为妥切。另外,由于会计的本质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或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本身并不能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实践证明首先进入会计反映视野的是客观经济活动的状态和特征的综合表现,即综合的经济信息,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经济信息一经产生和出现,就成为会计人员追踪的对象。可以认为会计工作开始反映的对象是综合信息源(即综合经济信息的原始状态);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就是综合经济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从而形成综合的信道。会计的控制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影响者,即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会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通过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而实现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它实质上就是借助于各种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来实施控制,是一种信息控制。但必须指出,会计控制实际上不能一次完成。它首先是及时提供各种对管理者有用的、准确的、全面的、综合的经济信息来影响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促使他们接受会计信息的意见;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参与各级管理层次的管理活动,并对其经济活动和效益实施综合控制。综上所述,可见现代会计的对象若描述为:“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似乎与其所属的大系统“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分为物流与信息流”更为合拍。依同理,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但两者由于分工的不同,在时、空两方面各有所侧重。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4.管理会计的职能与目标问题
管理会计的职能.西方会计学家从来就没有谈论过管理会计的职能问题,一般、只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目标。笔者认为“职能”与“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会计的目标(中国的语言习惯喜欢用会计的任务来代替它)则是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与可能,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属于人的主观意志,它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无论怎样,会计目标总不会超越会计本身的职能。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在这样情况下,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仍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至于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则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 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人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 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控制的职能 主要是根据会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或实际已经发生的各种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以便在事前或日常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评价的职能 主要是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管理会计的目标
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下属单位“管理会计学科委员会”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一项基础工作。另外,艾哈默德。贝尔考依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专着中还指出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但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总目标似可改为总任务,即:“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至于它的具体任务则应与其所有的主要职能联系起来,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确定各项经济目标 包括对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成本、目标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与确定;协助管理当局对计划期间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决策(包括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出资源最佳配置与流动的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包括在责权利相结合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责任会计制度;并利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逾励策略,以及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务的消耗与最少的资金占用来完成计划所规定和各项目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包括事前制订成本控制制度和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进行预防性和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日常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所反映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进行反馈性的控制与调节’,借以保证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包括利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计算法,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定期根据各责任单位编送的业绩报告来评价和考核它们的实绩与成果;确定它们履行经管责任的情况和应受的奖罚;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挖掘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篇:工程造价与管理
1规费:规费是政府和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简称规费)包括: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等。
2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的下一阶段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项目局部按设定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3标底:工程标的的价格,是项目建设法人对划入标内的全部项目实施的期望价。水电站建设根据工程特点划分“标的”,一个“标的”只能有一个标底。实行招标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价格。4成本加酬金合同:由业主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这类合同中,业主承担项目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因此也就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但是承包单位由于无风险,其报酬也就较低了。竣工决算:项目完工后的财务总报告。全面反映竣工项目的建设时间、生产能力、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交付使用财产等情况。工程项目从筹建、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实际投资及造价的最终计算文件。
6,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的文件,这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以施工图为依据,根据预算定额、费用标准,以及地区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预算价格进行编制的。7,静态投资:系指编制预期造价时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单价为依据所计算出的造价时值。包括了因工程量误差而可能引起的造价增加。不包以后年月因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而需要增加的投资,以及因时间迁移而发生的投资利息支出
8,工程造价管理
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9,设计概算: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核定及相文件的编制.10,概算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所预计和核定的工程造价.11,施工图预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作的优化,计算,核定,及相应的文件编制.12,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1价值规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2货币流通规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3商品供求规律对造价的影响
13,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1时效性2公正性3规范性4准确性.14,税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 依靠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参与国家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15,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
16,限额设计过程是分阶段的目标设置和控制过程,投资估算是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造价控制目标,投资估算是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造价控制目标,设计概算是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造价控制目标
17,限额设计的控制内容 :1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2按照批准的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
18,限额设计的管理: 下段指标不得突破上段指标。那一专业突破造价控制指标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修改设计方案。
19,推行限额设计的意义及其不不足: 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 搞好设计,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力求在经济先进条件下的合理经济,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工程价控制观念参透到各项设计技术措施之中,处处“算着画”。
1为了体现限额设计控制投资的主动性,在设计前就要合理地分配各项项目,各单位工程及部分工程的投资以控制设计。
2限额的设计由于突出强调了设计限额的重要性,使价值工程中有两条提高价值的途径不呢不过得到充分的运用,即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提高,功能更大程度的提高。
3限额的设计教少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费用消耗,其限额均指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
20,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工程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和知道施工的基本的,全局性的技术经济文件
1,工程投标报价的主要技巧有哪些
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增加建议法,多方案报价法等。
不平衡报价法就是对报价工程量清单中预计工程量以后肯定在降的,报低价。肯定要涨的报高价。而总价相对来说基本不变。
突然降价法就是在报价截止日期前一两前报一价,在截止时间前一两小时突然再报一价,但必须对前一报价的有效性做出说明。否则有可能废标。
增加建议法就是在报价时,对具体标书中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增加建议,若某些地方修改可降低多少等等。这里须注意必须对要求做一报价。
多方案报价法一般只有招标单位要求时采用,且一般为设计招标。这时投标单位应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具体分析。对不同方案做出分析,但不要写的太具体。以免失标后被它人利用。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文本的工程变更后合同价款怎样处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约定的工程价款变更的确定方法
1)乙方在工程变更确定后14天内,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经工程师确定后调整合同价款,变更合同 按下列方法进行。1.合同中已有使用于变更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2.合同中只有类似 变更的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 包人或发包人适当提出变更价格,由双方确定后执行2)乙方在双方确定变更后14天内不向工程师提出变 更工程价款报告时视为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3)工程师受到变更价款报告之日14天内,应予以确认。工程师无正当理由不确认时,自变更价款报告送达之日14天后变更工程价款报告自动生效4)工程师不 同意乙方提出的变更价款,可以和解或要求合同管理以及其他主管部门调解。和解或调解不成的,双方 可以采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
5)工程师确认增加的工程价款作为追加合同价款,与工程款同期支付
6)因乙方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乙方无权要求追加合同价款
3,阐述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
工程量清单报价 内容分四部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其它项目清单计价,规费、税金及合计。
分部分项清单报价是以综合单价形式进行计算,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包括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措施项目计价分两部分,一为能计算工程量的单价,其计价同上;另是以“项”为单位提出 的。其它项目清单包括暂列金额,暂估价,(这里材料暂估价是以综合单价的形式计入分部分项计价中的。)计日工和总承包服务费。规费和税金的计取税基础一般依要求进行。最后进行合计。
4,工程量清单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工程量清单的作用 ①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工程标底价,投标报价和工程结算时调整工程量的依据。②工程量清单必须依据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及计算单位的规定,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情况和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③工程量清单应由具体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④工程量清单在当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5,概算与预算的区别是什么?
工程建设预算泛指概算和预算两大类,或称工程建设预算是概算与预算的总称。概算和预算大致有如下区别:
(1)所起的作用不同,概算编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并作为向国家和地区报批投资的文件,经审批后用以编制固定资产计划,是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预算编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它起着建筑产品价格的作用,是工程价款的标底。;
(2)编制依据不同,概算依据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进行编制,其内容项目经扩大而简化,概括性大,预算则依据预算定额
和综合预算定额进行编制,其项目较详细,较重要。
(3)编制内容不同,概算应包括工程建设的全部内容,如总概算要考虑从筹建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所需的一切费用
;预算一般不编制总预算,只编制单位工程预算和综合预算书,它不包括准备阶段的费用(如勘察、征地、生产职工培训费用等)。
6,工程预算定额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编制预算和结算的依据;
(2)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3)是据以计算工程预算造价和编制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及概算指标的基础;
(4)是施工单位评定劳动生产率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7,施工定额 :是确定建筑安装工人或小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每一计量单位合格的建筑 安装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机械和材料的数量标准。
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8,施工定额的主要作用有:
①、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②、施工定额是向工人和班组推行承包制、计算工人劳动报酬和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的基本依据
③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和补充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9,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根据工程建设的规律和合同规定,制定出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有效的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计划,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人力,物历,资金和技术等资源。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最重要、最全面的依据。
10,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施工方案2是刚进度计划3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4各种资源需要量的计划5保证措施
11,施工组织的优化: 1高度重视施工准备工作2注重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3保持施工过程的均衡性与延续性4充分论证施工措施的可行性5强调造价控制的整体性
12,施工组织的贯彻: 1严格编制及审批程序2做好施工组织的痕迹的交低工作3协调好施工组织设计各方面的关系4健全组织管理系统,保证施工管理信息畅通
13,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区别: 1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2选择的范围不同3竞争的范围不同4公开的程度不同5时间和费用不同
第四篇: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三)前面叙述了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控制,但事后控制也不能放松。事后控制就是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为了更加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达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必须抓住关键,加强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认真挑选造价咨询单位。拟用招标或投标方式择优录取,根据参加竞标单位的资质;人力的配置构架、审核方法、审核措施方案等结合评估确认。因为审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所审项目造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选单位重在落实,有些咨询单位措施方案的表面文章写得很好,工程造价师、工程师怎么配备、怎么跟进、层层把关等等,一旦业务合同签订,收到送审资料后指定计划面目全非,不但不是在册人员,甚至无证人员上岗。遇到问题与施工方交涉时无从着手,最后施工方造价员占上峰,听以施工方的理论得结果。这样不但损坏了自己单位的形象而且也肯害了业主造价的真实性,故审价单位的选择必须甚之又甚。
二、加强工程项目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把控。凡合同条款明确已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要严格把好审核关。
2、核对合同条款应按合同约定的与结算相关的条款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核。
3、认真检查隐蔽验收记录。结算审核时应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验收签证手续完整,工程量与竣工图一致方可列入结算。
4、落实设计变更签证。所有设计变更单和设计图纸设计审核人员签字并盖公章,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有重大设计变更的,还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
5、按图核实工程量。结算工程量应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单等进行核算,并按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三、要求审计人员实行全面审核法。目前社会上应用的审核方法有多种;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筛选法等,但最合适我们房开公司的是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计算。其优点;全面且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因此必须强力推行在审计招标方案中要有所明确且作为中标的先决条件。
综合以上所述,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门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企业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篇:工程造价与管理求职信
编辑:xiexiebang
尊敬的领导:
您好!对于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我深表感谢!
我是xx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将于20xx年x月毕业。面临毕业择业,基于贵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诚盼到贵单位工作,请考虑我的条件和请求。
我所在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决策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我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积极的创新精神,而且具有在新时代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所以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在学好基础知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努力开拓视野:假期曾到建筑工地实践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锻炼了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法律意识。
我除刻苦学习之外,我还非常重视自己社会能力的培养。由于我锐意进取、认真负责,并且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组织领导策划能力。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之下,我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组织策划了系内多次活动,并参与校级活动的组织工作。这些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拥有蓬勃的朝气、强烈的进取心,对我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开朗向上的性格使我乐于同他人交往,擅长与他人沟通并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获取新知识的特点使我敏于思考,敢与时代弄潮。
伴随企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是我的理想,而您的企业则会给我最宝贵的机会,请相信我的真诚!恳请得到面试机会并多谢考虑!
兹奉上本人的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
祝:贵公司蒸蒸日上!万事亨通!
求职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