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定居兴牧工作汇报2012.5.8
xxxxxx镇定居兴牧工作汇报
尊敬的于书记、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x书记在百忙中莅临我镇就定居兴牧民生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我们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xx党委、政府及2.6万各族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xxxx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x县城以北12公里处,总面积503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辖区下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个驻镇单位(包括16家工业企业、4家矿业公司、1家建筑企业)。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9.9%,达到34.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366元,达到8408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8亿元。
二、定居兴牧基本情况
xxx镇定居兴牧工程严格遵循“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原则,推进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整体搬迁与插花安置“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把牧民定居工程与援疆项目、富民安居、灾后重建等利民惠民工程结合起来,切实落实我镇定居兴牧工程建设。
目前,我镇共有牧民679户3395人,通过实施定居兴牧工程以来,实现316户1580人定居或半定居。今年,结合灾后重建项目,精心选取xxxxxx村赛马场作为安置点,集中安置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受灾牧民55户,安置点占地面积180.5亩,户均占地1.68亩,其中院落占地0.56亩,棚圈占地1.12亩。集中安置采取“人畜分离”的规划模式,将住房及牲畜棚圈前后布局,选用了12-
5、12-
7、12-11三种户型,其中12-5户型15户,每户面积82.03平方米;12-7
户型20户,每户面积82.58平方米;12-11户型20户,每户面积89.53平方米。牲畜棚圈55座,每座100平方米。我们采取分三个标段进行招标的方式,以保证工程进度,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三、主要做法
一是宣传转意识。镇、村两级干部深入牧区与牧民面对面交流,宣传中央提出的对口援疆工作以及富民安居、定居兴牧等多项优惠政策。转变牧民传统意识,增强牧民搬迁、定居信心,为定居兴牧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资金促保障。定居兴牧工程建设资金分为中央、自治区投资、援疆帮扶资金及牧民自筹四个部分,其中每户由中央投资3万元、自治区投资1万元、援疆资金2.16万元,其余由牧民自筹资金进行建设,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建房户自行选择户型、面积。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有效减轻了牧民经济负担,提高了牧民定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游牧民定居补贴资金的管理力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三是监督促质量。细化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对建房户统一进行富民安居有关知识的培训,并选出部分通晓土建工程的代表,全程参与到房屋建设当中,要求对施工单位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年初,以会代训培训农村工匠120人、建房户440人。通过以上措施充实了技术力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四是配套促提升。我们在狠抓定居兴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大力推进安置点的水、电、路、渠等配套实施建设,切实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任务。
中共xxxxxx镇委员会
xxxx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第二篇:沙雅县安居富民、定居兴牧调研报告
沙雅县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调研报告
沙雅县面积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自2004年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以来,沙雅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推进各项工作。2010年,新建抗震安居房3726户,庭院改造10850户,改厕5000座,新修农村通达公路122.9公里。2011年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沙雅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任务3282户。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到位资金4000余万元,开工建设550余户,拆除危旧房2200余户,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预定红砖11450万块、水泥36000吨,发放红砖6680万块、钢筋1206吨、水泥7200吨。“定居兴牧”工程将于今年启动。
一、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机构,做好组织保障。成立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安居工程组、产业富民组、督查落实组及办公室,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分解任务,定期召开安居富民专题会议、现场会、推进会等,为全面安排部署“两大工程”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宣传,强化技能培训。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通过设立广播电视专栏、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咨询台等方式,广泛宣传实施安居富民工程的意义、政策等,激发农牧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作用,分批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村干部、质监人员、建筑工匠、建房户进行质量监管、规划设计、施工技 术和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培训,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突出特色,优先设计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围绕构建“一心两轴三区” 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以争创国家生态县、循环经济示范县和新疆生态旅游名县为契机,加快“一廊一带一区”建设规划,突出特色、打造“生态绿色沙雅”亮点,“一村一策,一户一计”高标准完成了25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庭院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
四是打造样板,抓好示范效益。以“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带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地区级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5个,每个示范点建设规模不少于100户,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土地资金、建村等方面的问题,定期在示范点召开现场会、推进会,示范带动全县安居工程快速推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县财政、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加之上级补助资金尚未完全到位,影响安居富民工程开工建设进度。二是建材价格、工匠费用上涨以及上级部门提供的施工图均为砖混结构,工程成本较高,本地农牧民施工队伍少,培训力度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农牧民自筹资金多,建房压力较大。三是抗震安居工程与安居富民工程标准相差较大,工程规划、衔接存在较大阻力。四是新的居民点规划无可避免地占用一少部分耕地、果园,国土资源协调处理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五是受地方财政限制,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工程正常开工建设。六是牧区水利设施落后,安居兴牧工程实施困难。六是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弱,庭院利用率不高,增收难度逐年增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把“两大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发改、财政、经贸、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文化教育、宣传、石油石化等部门的作用,明确部门职责、落实优惠政策、创新工作举措、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审核批复、工程用地、木材砍伐、建材运输等方面为工程建设开绿灯。落实工作经费和车辆,调整充实“两大工程”建设组织机构,从部分县直部门、乡镇抽调专职人员,为县安居富民办配备不少于8名、各乡镇不少于6名的工作人员,使工程建设每个阶段、每个地点、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都有专人管理,确保“两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周密部署各项工作开展。把“两大工程”建设与农牧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2018年之前全部解决村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绿化、清洁能源等同步设施。鼓励、扶持组建本土施工队伍,联合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建筑监理人员、有一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农牧民砌筑工、木工、钢筋工、装饰装修工、水暖电工等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打造一批具备一定技能和能力的高素质乡土施工队伍,引导农牧民积极投工投劳,实现就地创收。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工程公开招标等机制,通过开放市场、政府限价、行政干预、市场监管等方式严控建材价格,降低建设成本,并做好工程所需红砖、钢筋、水泥、木材等建材的储备工作,同时建议上级部门能提供砖木结构施工图,切实减轻农牧民建房压力。
三是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以产业做支撑,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保粮、强棉、管果、扩畜、拓 草、建大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劳务创收”,加快六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牛羊育肥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频、快”增收项目;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产业扶贫新机制。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大对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劳动技能的培训,引导农牧民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牧民依靠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和就近转移就业等方式勤劳致富。发挥庭院经济效益,适当发展林果、蔬菜、养殖业,大力开展农家乐、牧家乐、特色观光游、民族传统手工制造等富民项目,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
四是做好资金筹备、监管工作。通过向上级争取一点、对口援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等方式,多措筹资、整合资源、捆绑使用,为工程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对集中连片的行政村建房户每户合计补助25000元,按照工程进度、标准分5步进行发放。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通过设立财政专户将建材物资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实行工程公开招标和资金统一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设立公开栏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会同纪检、审计、监督等部门采取跟踪督查、专项审计等方式,加大资金监管力度。
五是狠抓工程质量监管和责任落实。加大建筑队伍资质审查力度,6个示范村的建设由县安居办统一招标,乡(镇)场与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后统一施工;其他工程建设由村安居办审核、确定施工队伍,并对施工队伍进行备案后,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在乡(镇)场备案,保障工程质量。制定《畜牧安居工程检查考核办法》,落实相关单位、责任人责任,将富民安居工程纳入相关单位、各乡(镇)场目标考核范围,建立工程质量检查、评比标准,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评、定期通报、年终总评制度,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帮建机制,签订《2011年安居富民工程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监管不到位、不负责任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计入年终考核成绩,严格落实责任。
六是全力做好示范工程建设。借助对口支援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规划建设英买力镇英喀勒尕其村地区级示范点和红旗镇、托依堡镇、努尔巴克乡、古勒巴克乡、海楼乡5个县级示范点,并积极引导大户、致富带头人先行一步,分“提高型”、“改造型”做好“抗震安居”工程与“两大工程”的衔接。新建住宅户均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庭院宅基地和生活区面积0.5亩以内,以“五清五改五通”为重点,加快庭院改造、“三区分离”、道路硬化和“五清”、“九无”、“七保”村庄整治工作力度,道路绿化率达到3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卫生改厕、污水处理覆盖面达到90%以上。力争2011年10月底打造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安居示范村,以点带面,为明年整村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篇:2012-12-3呼图壁县2012年定居兴牧项目总结
呼图壁县2012年定居兴牧项目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定居兴牧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呼图壁县的需要,按照《呼图壁县2012年定居兴牧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狠抓落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牧民定居工作圆满完成,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目标
2012年,州上给我县下达定居兴牧任务150户,我县结合实际,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政策扶持和建立资金整合平台等措施,以农牧民持续大幅增收为目标,按照“五宜两结合”的定居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连片定居、人畜分离、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四统、五制、六监督”的建设模式,计划完成游牧民定居150户,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牧民提供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
二、定居兴牧工作完成情况
我县2012年牧民定居项目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于元月通过县发改委立项,2月份完成土地、规划和环保等手续,委托新疆草原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编制呼图壁县2012年牧民定居实施方案,委托沙湾县规划设计院对3个定居点游牧民住房进行施工图设计。实施方案于3月18日通过昌吉州援疆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
(一)住房、暖圈建设情况。2012年定居兴牧住房于4月5日在昌吉州建设局招投标大厅完成招标,4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牲畜暖圈于7月5日在昌吉州招标大厅完成招标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
(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白杨河新村和福海新村定居点是在去年新建的基础上续建的,2个定居点水、电、路于2011年已完成。2012年,积极与县财政局对接,将福海新村饲草料地建设纳入国家节水灌溉项目,委托县水利局负责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具体实施,目前,节水灌溉主管道及饲草料地道路已全部完成,并已按人均5亩标准划拨到户。为解决福海新村饲草料地水源问题,经县水利局规划设计,需新打机井8眼,安装机井用变压器8台。目前,8台变压器已全部安装完成,机井建设已基本完工。定居点户户通电已通过县供电局安装完成。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始终把牧民定居作为统筹农牧区协调发展、推进和谐呼图壁建设的有力抓手,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牧民定居工作领导小组,下派10个工作组与牧区1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在全县形成了“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帮扶,推动农牧区统筹发展”的工作格局。为做好2012年牧民定居工作,2月,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研究工作方案;4月26日,县委、政府组织牧民定居成员单位召开牧民定居项目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同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领导包片、部门包点、干部包户的“三包”机制。并将牧民定居纳入我县重点民生工程和94个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牧民定居后,能否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关键是看定居点种植业、养殖业及二三产业能不能让牧民增收。因此,我县把发展定居点种植业、养殖业作为巩固牧民定居成果的重中之重,即:以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种植为基础,以大力发展肉羊、肉牛产业为契机,推动定居点牲畜养殖,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和牲畜养殖基地;
(三)项目带动,整合资金。结合我县实际,建立了“国家项目+援疆资源+财政投入+牧民自筹”的资金捆绑使用机制,为牧民定居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并将牧民定居工作作为全县畜牧业生产、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整合节水灌溉、安居富民、人畜安全饮水、村通油路、户户通电等项目资金,发挥项目集合效应,集中力量扎实推进牧民这一造福牧区群众的民心工程。我县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700余万元,为白杨河新村牧民建设饲草料地6000亩,为保证饲草料基地的灌溉用水,建立了节水灌溉大首部工程。同时,通过“一乡三镇”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定居点牧民饮水问题。
四、工作创新
1、白杨河新村创新运行机制。组织牧民成立了可可蓝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巴合兰肉羊养殖牧民专业合作社,吸收20余户牧民入社。引进了新疆润原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民的方式,积极发展肉羊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40余人。
2、“四统、五制、六监督”的建设模式。“四统”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监理;“五制”即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报检制;“六监督”即地勘部门监督、设计部门监督、监理部门监督、建设部门监督、质监部门监督、牧民代表监督。通过严格的检查机制,确保了工程质量。
呼图壁县畜牧兽医局
二○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第四篇: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信贷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新政办发„2012‟91号
关于转发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制定的《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自治区“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民生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为切实增强我区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以下简称“两居”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重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两居”工程贷款是指我区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牧民发放的,用于“两居”工程建设的贷款。
第三条“两居”工程贷款遵循“政府财政补助到位、援疆扶持资金到位、农牧民自愿、专项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贷款机构
第四条 辖区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两居”工程贷款的主承办银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支持新疆民生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两居”工程的贷款力度。第五条 “两居”贷款的主承办银行要确定负责“两居”工程信贷工作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两居”工程贷款的管理。其他开展“两居”工程信贷工作的银行机构也要安排专人负责“两居”工程建设信贷工作。
第六条开展“两居”工程信贷工作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两居”工程贷款专户管理制度,建立单独台账,实行专项统计核算。
第七条各地州要以县(市)为单位,成立由县、乡(镇)、村党政干部、专业人员、财政部门、城建局和贷款经办银行工作人员组成的“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可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核本县(市)各乡(镇)申请“两居”工程贷款人员的条件、金额、贷款期限以及贴息、核销等事宜。第八条 发放“两居”工程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自治区(乌鲁木齐)分行为单位于每月10日前(遇节假日顺延)将本系统“两居”贷款发放情况上报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上报辖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两居”贷款发放情况。(报表附后)
第三章 贷款对象、条件和方式 第九条 贷款对象。本办法所指“两居”工程贷款的借款人是指:有“两居”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并自愿申请“两居”工程建设贷款的农牧民。
第十条贷款条件。申请贷款的农牧民必须在新疆境内常年居住、具有本地户籍,经济独立,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遵纪守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一条 贷款方式。“两居”工程建设的借款人可采用保证担保、联保、抵(质)押方式取得贷款。以抵(质)押物贷款的,其抵(质)押物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规定,农牧民符合抵押条件的房产、土地可以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第四章 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第十二条 “两居”工程贷款的主承办银行机构和其他各银行机构要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农业生产、“两居”工程建设进度等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投向、把握贷款节奏、保证“两居”工程建设的有效信贷需求。
第十三条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要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80-1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用于我区主承办银行机构支持“两居”工程建设贷款投放,同时保障我区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有效需求。
第十四条贷款额度。“两居”工程建设贷款额度控制在所建房屋总投资的70%以内(含70%)。
第十五条贷款期限。“两居”工程建设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对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还款的农牧民,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展期,不纳入信用工程和不良贷款的考核范围。
第十六条 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公布同期档次法定基准利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执行合同利率,若期间遇人民银行法定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若期间遇人民银行法定利率调整,于次年1月1日起,按相应期限档次执行新的利率。第五章 贷款损失与核销
第十七条 “两居”工程贷款各承办银行要认真做好“两居”工程贷款损失核销管理工作,各地“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要结合银行贷款核销管理办法,制定“两居”工程贷款损失认定流程、标准。贷款主承办银行要按照法律法规足额计提损失准备,用于核销损失,防范贷款风险。十八条“两居”工程贷款损失可据实逐年予以核销,“两居”工程贷款承办银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贷款管理,形成损失的贷款,经贷款银行机构和“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严格审核认定后,出具审核确认意见,于每年11月30日前逐级上报各上级银行和财政部门,由自治区财政部门和各承办银行机构自治区(乌鲁木齐)分行、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确认。贷款损失核销由贷款承办银行、自治区及县级财政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按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决定执行。
第六章 贷款管理与考核
第十九条 各县(市)“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应在“两居”工程建设承办银行开设“两居”工程资金管理账户。
第二十条“两居”工程贷款各承办银行要加强“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的贷后管理,强化责任。各地要协助承办银行做好贷款到期清收工作,在“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贷款清收小组。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地、县逐级建立“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两居”工程建设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第二十二条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两居”贷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并建立“两居”工程建设信贷工作考核通报制度,按季进行通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批评处理,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两居”工程建设贷款由财政进行贴息,具体贴息流程、贴息方式及贴息期限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居富民工程农村家庭建房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财建„2011‟843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定居兴牧工程农村家庭建房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财建„2011‟845号)办理。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本办法制定“两居”工程贷款实施细则,报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5月29日印发
第五篇:新源县牧民定居工作汇报
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谨代表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中央检查组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新源县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概况
新源县总面积9970平方公里,辖6镇5乡77个行政村,有12个驻县单位,由哈、汉、维、回等34个民族组成,总人口30.32万人。其中,哈萨克族人口13.7万人,占全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新源县是全疆的牧业大县,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县就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大力推进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目前,全县牧民有7548户39250,已实现牧民定居半定居5397户,定居半定居率达71.5%。
二、牧民定居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自治区(2009-2015)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规划,自治区发改委批复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建设2403户,工程于2009年开始按分批次进行建设。
2009年游牧民定居项目工程总投资236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50万元,地方配套865万元,牧民自筹247万元。按照抗震要求采取集中定居和插花安置等形式,完成游牧民定居500户,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的23个牧民定居点,主要建设每户住房60平方米,暖圈80平方米。
2010年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总投资264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400万元,地方配套968万元,牧民自筹277万元。采取集中安置和人畜分离的形式,按照每户住房60平方米,暖圈不低于80平方米的标准,在10个乡镇的10个定居点上进行牧民定居560户,现已完工532户,完工率达95%。
2011年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拟投资42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250万元,援疆资金750万元,自治区补助250万元,地方配套1250万元,牧民自筹750万元。拟定居500户,分布在7个乡镇的7个定居点上,目前已开工300户,主要是那拉提镇阿拉善村100户、阿热勒托别镇哈拉海伊苏村100户和肖尔布拉克镇克孜金格勒村100户做为新源县整村推进工程,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已开工建设,其余因资金还未到位,现正筹备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做好牧民定居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工程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实施牧民安居工程要求3年见成效,5年大变样。使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有一个根本性改善,使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有一个根本性变化。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工作,我县制定出台了《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全县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实施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组织群众实施,参与规划设计,确定定居受益牧户,让受益牧户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联系协调等工程。同时,将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考核目标,做到有目标任务、有项目实施、有检查落实、有考核兑现,从组织领导和制度设计上,保证牧民定居工程一年一年抓下去,确保工程见效,群众满意。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10年20年不落后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结合我县牧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相对较差的实际,制定了“集中安置、人畜分离、民族特色、美观实用、产业结合”的方案,对农牧民原有规划的房屋面积、水电路、医疗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方面进行了再完善,并留足发展空间,体现特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房屋建设既要符合抗震安居的要求,又要具有本民族特色,充分考虑牧民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着重改善牧民的居住条件,做好牧民定居工程的整体规划,按照实行人畜分离的原则,统一规划设计,定居房屋的设计方面,从建材到户型,从结构到功能,从实用到美观等方面入手,在充分尊重哈萨克游牧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在定居点及牧户的选择方面,选择在适宜居住,距冬夏牧场都较近的区域,并充分依托已有的定居点、牧区村落村庄的水利、电力设施,方便游牧民的定居生活,坚持把游牧民定居于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考虑定居游牧民的后续发展,确保游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优先考虑居住在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最差、最困难地区的游牧民先行搬迁,充分考虑安全、防灾, 适合居住,方便生产生活及定居点牧民最低户数与配套公共设施的合理性,在牧户选择上采取牧民座谈评议选定受益户,并对受益牧户进行逐级审核并公示,严把了资格审查关,切实将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乡镇政府自建与牧民自建相结合、集中安置与插花安置相结合,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统一图纸、统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在2010年牧民定居上采用“人畜分离”便于饲养管理和疫病防疫的模式进行建设,并积极动员定居户全员参与、投工投劳,使其全方位了解,全身心投入,真正使牧民群众成为定居点建设、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彻底改变了以往牧民群众对建设项目只使用不管理、置身事外的现象。
三是工程建设方式采取自建。因游牧民定居工程涉及点多牧户多,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有限,在充分征求乡镇和牧户意见的基础上,采取自建方式进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对于集中定居的由各乡镇政府集中统一进行自建,插花定居的由牧民自建,无论乡镇政府自建的还是牧户自建,都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并接受委派的监理机构进行工程监理,在资金拨付上各乡镇政府自建的按照工程进度拨付给施工队,牧民自建的由乡镇政府将资金直接补贴给牧户,这样即节省了招投标费和税金,还提高了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牧民定居工程持续投入。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将游牧民定居、灾后重建、抗震安居、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化整合项目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同时,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配套牧民定居实施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并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将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纳入到金融信贷支持范畴,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自筹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做好牧民定居点内水、电、路、气、厨、卫、浴、广播电视、通讯、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医疗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育肥、奶牛、孕马养殖等小区建设,全面改善牧民的定居生活条件。
五是强化宣传力度,调动农牧民参与建设积极性。我们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宣传、播放电教片等方式,加大牧民定居工作的宣传广度和深度,并积极动员定居户全员参与、投工投劳,使其全方位了解,全身心投入,真正使牧民群众成为定居点建设、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促进了牧民从“要我定居”逐步向“我要定居”的观念转变,为牧民定居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六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建立了县抓乡镇,乡抓村队,层层负责,注重实效的牧民定居工作机制。我县每年重点抓1—2个牧民定居示范点,2009年的阿热勒托别镇的哈拉海依苏村定居点和2010年肖尔布拉克镇洪土拜村定居点,通过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县的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七是加强协调,狠抓质量。县委、政府要求各部门对牧民定居工程的各项手续进行简化,减免各种技术服务性收费,免费办理建设手续。并召集发改、国土、环保、安监、经贸、供电等部 门严格按照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整顿工作会议要求,高度重视稳定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稳定,要求质监部门对建筑材料质量及建材市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建材质量达标。并采取集中采购和以旧代新的办法,提前订购建房材料并充分利用旧房屋拆下的可用材料,最大程度降低建设成本。通过调动全县118个企事业单位发挥对口帮扶作用,做到“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同时,对工程质量实行责任终身负责制,落实日常监督检查、分项检查验收、分管领导跟踪监督、竣工验收等质量管理各项制度,牧民自身也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把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从规划到建设等各环节建设质量关,从根本上杜绝了“豆腐渣”、“半拉子”工程,并在工程竣工后,由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验收合格方能交付使用,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牧民定居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性措施,它关系到牧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今后,我们将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牧民早日实现小康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