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从理论的高度对医疗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给指定的老师,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全局出发,了解医疗运行的基本规律、病人的基本心态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增强适应能力。1、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深入,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确叙写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很多老师所叙写的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两则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教学目标就值得商榷。
案例1:《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设计1
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案例2: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2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2案例选自山东教育网.2008年暑假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历史作业,2008年7月30日 案例选自扬州市某一学校网的文章,2008年1月10日。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这两则教学目标的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多数老师也是按照这样的格式撰写的。与以往相比,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进步。
第一,目标的确定以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为标准。两则目标的表述,先出示课程标准辛亥革命内容的学习要点,再表述教学目标,反映了以课程标准为纲的指导思想。相关内容的表述,无论是知识点的范围、还是学习要求大多没有超越学习要点的规定。第二,目标的分类基本规范。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每个方面提出1—2条要求。改变了过去分类名称混乱、内容臃肿的毛病。第三,多数句子采用“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述方法。这说明多数老师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已经基本掌握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叙写方式。但是,当我们以行为目标陈述的要求对照相关的表述时仍然可以找出一些毛病。
众所周知,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种能够传递确定意义的句式,这就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这种句式一般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惟有综合了这四个要素的陈述方式,才能使有关内容的呈现,在把握其方向、程度和范围的意义上更为明确和具体。
“行为主体”,特指学生,而不是教师。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其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实际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句式中,为行文方便通常省略主语“学生”,可称为无主句。案例1、2均采用无主句的方式陈述,但受传统的影响,句式中大量使用“发展学生”、“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和“教育学生”的表述。其省略的主语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实际上,这不仅仅是词汇运用的问题而是教学观念的问题。旧的观念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的目标,而不是学生的目标。
“行为动词”,必须是有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明确指向的,否则就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照着做。即使做了也难以测量,不知道有没有实现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部分,案例1以“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为标识,案例2连这样的标识都没有。采用单纯罗列知识点的方式,既容易误导教学去适应“应试”的需要,又不能清晰地、有效地提供“标准”。在其他部分的目标陈述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较为笼统和模糊。如“培养„„”和“教育„„”等术语,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可测性和可比性差。这样设置的目标,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没有实际的意义。
“行为条件”是为了影响、导向学生应有的学习结果而特设的限制或范围,也是评价必然要参照的依据。案例1、2所表述的目标,大多没有陈述通过怎样的过程或手段实现预设的结果。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陈述,如“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常要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应有的表现内容或方式,并以此评估、测量学习过程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案例1、2的表现程度过于宽泛、没有标准。如“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这样的表述基本上没有程度的限制。当然也无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各自的角度设计。目标之间没有联系,缺少整合,割裂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这样的目标设计,容易误导人们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是分别进行的,需要一个一个地实现。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采取先分解后综合的方式进行。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分析有关内容,理出思路。然后,从一堂课的整体考虑,从分析各项目标的关系入手整合相关的内容,形成简约的目标陈述。其格式可以采用综合的方式,一课写上三、四条即可,但其中尽量要含有目标的多个要素。如辛亥革命这一课目标的表述有多种方式,如果以理解辛亥革命的概念为主要目的,其目标可以这样表述:
1.记住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名称、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简要过程,敬佩革命先烈为民主事业的献身精神。(基础性目标)
2.学会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武昌起义的目的以及临时政府的政权体制等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结论。(基础性目标)
3.在解读《临时约法》的材料和联系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上,能够区分临时政府的民主政体与清政府君主专制政体的差异及其意义,信奉孙中山建立民主社会的政治理想。(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发展性目标则是在基础性目标之上的提高性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
第三篇: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首先来搞清楚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活动七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其中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第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向学习的最终目标前进。
二是教学与目标一致的两前提条件:
1、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2、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举例)
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
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
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1、课堂练习、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
2、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
3、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的观察。
5.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3.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出示课件)
追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让学生去达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教学活动,我们需要思考:
(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 例如,师生接龙,小组合作等。
(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 方法,例如节奏游戏。顺序,难点到前面,融入游戏中,简谱试唱等。
(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预设问题,教师应该想到学生可能会如何想,如何回答,我会用什么语言或者活动,引导他们做到何种程度。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以欣赏课《三个和尚》为例。亲身体验贯穿整节课。
第四篇: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目的:学生通过实习,总结大学四年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收获;理论结合实际(各类实践、实习)地对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及要求进行梳理,总结其方法与体会;熟悉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交流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及体会,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或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安排
1.实习时间:自2012年2月13日始至2012年3月9日结束,总共实习时间为4个星期。
2.实习过程安排:
(1)前两周进行专业课程总结及教育教学实习总结。
(2)第三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解读与工作或学习前景规划。
(3)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各小组的毕业实习答辩。
3.实习内容
(1)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情况及收获进行总结;
(2)对师范生的技能进行总结
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掌握说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授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担任班主任工作要求及实践方法.(3)准备毕业论文
明确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与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4)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
4.实习答辩: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学生进行一次相关内容的实习答辩。
本站小编还为您推荐以下相关“实习目的与要求”文章:
认识实习目的毕业实习目的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实习目的和意义
第五篇:实习任务与要求
实习任务
实习一 【实习题目】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实习目的】
(1)深入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特性,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连接存储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实习内容】
(1)分别在顺序表类和单向链表类中增加成员函数void Reverse(),实现线性表的逆置运算。
(2)分别在顺序表类和单向链表类中增加成员函数bool DeleteX(const T &x),删除表中所有元素值等于x的元素。若存在这样的元素,则删除之,且函数返回true;否则函数返回false。
(3)编写主函数,调用上述新增函数。
实习二 【实习题目】 中缀表达式求值。【实习目的】
(1)深入理解栈的逻辑特性,掌握栈的基本操作。(2)学习使用栈处理应用问题的方法。【实习内容】
(1)定义一个Calculator类,主函数调用该类,实现对中缀表达式求值。假定操作数为无符号整数,运算符仅限于加(+)、减(-)、乘(*)、整除(/)、乘方(^)5种运算。
(2)要求使用两个栈:运算符栈和操作数栈。程序从键盘读入字符串形式的中缀表达式,借助两个栈,经过一遍处理,直接在屏幕上输出表达式的值。实习三 【实习题目】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习目的】(1)掌握二叉链表上实现二叉树基本运算的方法。
(2)学会设计基于遍历的求解二叉树应用问题的递归算法。【实习内容】
(1)设计递归算法,实现下列运算:删除一棵二叉树,求二叉树的高度,求叶子结点数,复制一棵二叉树,交换每个分支结点的左右子树。
(2)设计对二叉树进行层次遍历的算法。(3)编写主函数,验证上述算法。实习四 【实习题目】
(1)图的基本运算。
(2)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实习目的】
(1)掌握图的基本运算。
(2)学会使用图算法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实习内容】
(1)验证课堂上所学有关图的所有算法。
(2)在邻接矩阵上实现图的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
(3)设有n个城市,编号为0~n-1,m条航线的起点和终点从文本文件中读取。当用户从键盘输入始发城市和目的地城市编号后,要求程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换乘次数最少的乘机方案。
这个文本文件共有m+2行:第1行是一个整数,代表n;第2行也是个整数,代表m;后面的m行,每行两个整数,用空格分隔,代表航线的起点城市编号和终点城市编号。
显示在屏幕上的换乘次数最少的乘机方案是一个用逗号分隔的整数序列:最左边的整数代表始发城市编号;最右边的整数代表目的地城市编号;中间的整数序列代表中转城市编号。实习五 【实习题目】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现及性能比较。【实习目的】
(1)理解和掌握各种内排序算法。
(2)学会测试内排序算法性能的方法。【实习内容】(1)验证课堂上所学有关内排序的所有算法。
(2)在每个内排序算法的适当位置插入计数语句,分别统计排序过程中元素间的比较次数和元素的移动次数。
(3)设待排序的数据是一个整数序列,从文本文件中读取,该文件每行只有一个整数。
实习报告内容与要求 每个实习结束后,都要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包括:
1、问题描述;
2、解题思路(如:数据结构的选择,函数的功能以及调用关系描述等);
3、测试用例和运行结果;
4、源程序。
除源程序以外,实习报告内容要求用A4纸打印(5号宋体字)。源程序不需要打印,只提供电子版(源程序文件用自己的学号+姓名+实习题号命名)。
第20周交实习报告。5份实习报告装订在一起,配上学院统一印制的实习报告封面。
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15周至18周,周二3:45~17:25,周五8:00~9:35 地点:周二在4-5机房(3个班);周五在3-2机房(1班)、3-3机房(2班)、3-4机房(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