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历史2011版
安徽历史(2011版)
萧县新庄中学 李曾光 编写
古代篇
A.先秦时安徽经济——
1.1995年在肥东的大城墩、五河县的濠城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炭
化的麦粒,说明在四五千年以前安徽就种植水稻。1995年在亳县的钓鱼台遗址又发现了西周时期碳化麦粒,说明当时安徽已栽培小麦。
2.战国时期,安徽长期处于楚国的管辖之下。
3.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今寿县境内),现名安丰塘,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
程之一,由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主持修建,为后来的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安徽的手工业,尤其是青铜冶铸业在商周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今铜陵铜官山
成为当时全国炼铜业的中心。
5.寿春城(今寿县)是当时安徽境内最重要的城市。安徽出土的铜制蚁鼻钱鬼
脸钱和金制的郢爰,以及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当时商业免税的通行证),都说明安徽商业有了重大的发展。
A.名相管仲——管仲,颖上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为相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齐国因此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被后人称为“管鲍之交”。
A.老子和庄子——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
子和庄子,他们创立了道家学说,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
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今涡阳县,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他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伏”——老子)
庄子,战国蒙(今蒙城县)人。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著有《庄子》一书。 A.名医华佗——华佗,是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一位优秀的民间医生。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B.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进攻东晋。东晋谢玄以少胜多,在“淝
水之战”中打败苻坚,使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B.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三国时期,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北
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南迁,促进了皖南的开发。梅根冶(今池州市贵池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A.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
A.清正廉洁的包拯——包拯,北宋庐州(今合肥市)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清
官。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百姓所称道。
A.书院的兴盛——两宋时期,安徽的书院多集中在皖南及沿江一带。欧阳修
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壹
1.2.3.4.5.
1.2.3. 当涂的天门书院等名噪一时。书院为传播思想文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A.“宋画第一”李公麟——李公麟,北宋舒州(今桐城市)人,号龙眠居士,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等。李公麟独创“白描”画法,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A.明朝开国者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定都南京。A.清代安徽建省——1667年(康熙六年),安徽建省。“安徽”二字取自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B.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农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明初安徽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徽州成为江南花生主产区。庐州、池州、徽州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徽州松萝茶风行一时。凤阳是商业繁盛的地方。手工业、商业有较大发展。徽州的印刷业、芜湖的浆染业全国闻名。凤阳是商业繁盛的地方。清康熙中期,安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玉米、番薯开始在江淮地区引种。巢湖成为商品米生产基地。A.徽商的兴衰——徽商,即徽州商帮,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特点: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作用:徽商的活动在生产交换间架起了桥梁,活跃了商品经济,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兴起和繁荣,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徽商重视文化教育,崇尚诚实守信,讲究商业道德。鸦片战争后,徽商开始衰落。A.科技名流—— 程大位,明末杰出的数学家,其著作《算法统宗》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梅文鼎,清代著名数学家,其著作《中西数学通》推动了数学研究的发展,被誉为“一代师宗”。方以智,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思想家,所著《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百科全书式著作。王贞仪,清初女科学家,著《星象图解》等,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原因。明清时徽州形成医学流派“新安医派”,其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汪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A.文学艺术—— 桐城派是清代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吴敬梓的代表作,抨击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摧残。明末清初,安徽画坛以徽州为中心形成了“新安画派”。清康熙年间汤鹏创立了芜湖铁画。B.徽派建筑——黟县西递、宏村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歙
县许国八角牌坊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近代篇
A.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鸦片战争前后,安徽出现了姚莹、包世臣、王
茂荫等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A.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淮军是我国第一支较为 贰
1.2.3.
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淮军的主要将领有刘铭传、丁汝昌等。1870年后,淮军开始充当国防军。在某些反侵略、保卫祖国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其将领有的也为推动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甲午战后,淮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A.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最早设立的一个综合性军事工业。它为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池州煤矿为开端。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发展慢。芜湖被誉为“万货之会”。1882年芜湖被辟为米市后,商业更是盛极一时。屯溪是皖南茶叶、土特产的集中地。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1905年,岳王会在芜湖安徽公学成立,它是安徽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由陈独秀任会长。岳王会的建立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06年吴旸谷在南京鸡鸣寺与岳王会领导成员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岳王会成员全体加入同盟会。1907年工作重心移到安庆,发展新军会员。1908年新军起义失败后,终止活动。A.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吴樾,刺杀五大臣;黄花岗起义中的安徽三英烈——宋玉琳、石德宽和程良。A.安徽的光复和柏文蔚督皖——1911年安徽独立。1912年,柏文蔚就任安徽都督,采取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的措施。他领导安徽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A.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1913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书记。1931年5月,邓小平到芜湖视察安徽党务。A.抗日烽火燃遍江淮大地:1937年11月,广德战役揭开了安徽境内抗战的序幕。饶国华师长壮烈殉国。1938年5月蒙城战役中,周元副师长及2000多名将士牺牲。新四军是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彭雪枫开辟了淮北抗日根据地。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A.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初,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1941年1月,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皖南部队在泾县云岭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重建了新四军军部。A.光耀华夏的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方振武,戴安澜(被周恩来称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A.和平将军——张治中。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来决定性的作用,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驻地设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江淮儿女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渡江战役在安徽: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设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安徽人民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A.安徽全境解放:1949年4月30日,屯溪(今黄山市)和平解放,安徽全叁
境解放。
A.近代文化的演变:
近代安徽的文化名人有:孙家鼎、吴汝纶、胡适、朱光潜等。吴汝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是桐城派晚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吴汝纶手迹:勉成国器。胡适,绩溪人,在哲学、史学、文学等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国剧”——京剧。程长庚被誉为“京剧鼻祖”。
安徽地方戏——黄梅戏。代表剧目《女驸马》、《打猪草》等。凤阳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现代篇
A.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52年1月安徽省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
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合肥。
B.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从1953年开始,在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安徽
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在全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下半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基本建立起来。
A.十年建设(1956-1966年)的伟大成就:一批大中型的工业企业发展起来。
如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和淮南化肥厂等,为安徽工业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也得到恢复与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森林覆盖率也呈上升趋势。
B.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了“大包
干“制(包干到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安徽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B.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
1984年,安徽首次在香港举办了综合性出口商品展销会。
1985年,第一届安徽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合肥举行。
1988年,安徽省在联邦德国和美国独立举办了出口商品展销会,进一步打开了在西欧和北美的市场。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A.科学技术谱新篇:
1977年,安徽省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
1985年安徽省开始实施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计划。90年代又提出“科教兴皖”战略,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安徽涌现出邓稼先、任新民、陈椽、何家庆等一批科学家,为安徽的科技事
业发展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邓稼先——“中国的两弹元勋”
陈椽——“一代茶宗”
注:
A.识记 指学生能正确写出或判断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
B.理解 指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一定的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肆
练习题集萃
一.选择题
1.明清之际,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影响且以崇尚文化为特点的商帮是()
A.晋商B.徽商C.浙商D.闽商
2.下列历史人物中,皖籍的是()A.李白B.诸葛亮C.程长庚D.毕昇
3.为和平即将奔走,曾三赴延安受到毛泽东赞扬的皖籍国民党将领是()
A.冯玉祥B.张治中C.吴樾D.戴安澜
4.标志着安徽省全境解放的历史事件是()
A.合肥和平解放B.安庆和平解放 C.屯溪和平解放 D.芜湖和平解放
5.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于哪一年()
A.1645年B.1677年 C.1760年D.1952年
6.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开始于我省的()A.宿州 B.凤阳 C.安庆 D.阜阳
7.在三大改造时期,我省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是()
A.蚌埠信丰面粉厂B.芜湖光华玻璃厂C.安庆胡玉美酱园厂 D.合肥锅炉厂
8.被誉为“一代师宗”的安徽清代数学家是()
A.邓稼先B.陈椽 C.梅文鼎D.姚鼐
二.列举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三次军事行动或战役。
2.列举与下列称号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宋画第一”、“天下绝艺”——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京剧鼻祖”——
“从奴隶到将军”——
“桐城三祖”——
“和平将军”——
伍
第二篇:安徽高考历史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二.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
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
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
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不同点:(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
(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八.日本侵华问题
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
“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
“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 “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 2.侵华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
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 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
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 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九.台湾问题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英、法、美、日
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
胜利后,中国收回台湾
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义军首领:丘逢甲、徐骧;黑旗军:刘永福 4.台湾的统一问题:
1979: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
1981: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统一后对台基本政策(与港澳相比,台湾可保留军队)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984年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5.两岸交流:1980年以后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阻碍统一)
十.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
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
4.两次整风运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 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
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
(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
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分)
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
(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 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十二.新中国外交史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参加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5(4)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 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
2.近代企业:鸦片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近代史总结
1.时间范围:1840-1949 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中国现代史总结
1.时间范围:1949-90年代
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考:每个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每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时间线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 《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 俄《北京条约》签订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1937年秋
中共召开洛川会议
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 1949年4月
北平谈判 1946年初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3年
抗关援朝战争 1950年
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7年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 1967年
二月抗争 1976年
四五运动
1973年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 1975年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 1971年10月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 政区正式成立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07年
富尔敦制成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研制汽车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 创造条件
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 17世纪早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 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 1840年前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825年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857年
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3年初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 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 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73年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973年
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最快地区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97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形成
20世纪90年代
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1992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10—1826年
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 独立运动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开始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 开始
1804年
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 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94年
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789年
法国发布《人权宣言》 1804年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1862年
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92年9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82年
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6年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正式形成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3年12月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7—8月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40年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 二战后—1991年底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列宁主义诞生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89年
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35年
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 1925年 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剧变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19世纪上半期
亚洲革命风暴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1905—1908年
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篇:201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模版]
201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 A.人民生活的盖上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6.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不中正确的是 A.老子故里——涡阳 B.新安画派的中心——安庆 C.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 D.大包干发源地——凤阳 7.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8.世界上第一次以取代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9.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 460 440-450 420-430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0.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_________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⑵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魔稻”。12.绘画不仅展现了美的历史,也反映了历史的美。
⑴安徽籍画家李公麟以其独特的“_________”画法而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
⑵著名画家_________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愚公移山》、《群马》等。
⑶__________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创作了富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画作《蒙娜丽莎》。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步体现完备的法典。
改正:
【 】⑵拿破仑为巩固封建统治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文献。
改正:
【 】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改正:
14.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
材料一 现代中国人,出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
⑴材料一种“孙先生”指的是谁?(2分)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⑵“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我们要埋头苦干,要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邓小平
⑶材料二中哪句话体现“担子重,责任大”?(2分)
⑷完成这一重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2分)
16.“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
【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⑴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分)
五、分析与探究(12分)
17.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眸历史】
图一:1853年佩里舰队到达日本港口 图二:日军轰击重庆 图三:广岛原子弹爆炸
⑴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二中飞机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分)【论从史出】
⑵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6分)“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狂与罪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痛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⑶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A
3、D
4、B
5、D
6、B
7、D
8、A
9、C
10、C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1)河姆渡(2)占城稻(3)籼型杂交水稻
12、(1)白描(2)徐悲鸿(3)文艺复兴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1)古代埃及改为古巴比伦王国
【×】(2)封建改为资产阶级
【√】(3)
14、(1)错误:唐 改正:隋(2)错误:开封 改正:长安
(3)错误:西游记 改正:大唐西域记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1)孙中山。(2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2)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分)(3)用一百年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2分)(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16、(1)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4分)(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二、(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赢。(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蒸汽机(蒸汽);二。(2分)(2)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痛苦灾难。(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2分)二战期间日本遭受到原子弹袭击(或福岛核泄漏);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分)(3)第一种:继续发展。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第二种:停止发展。因为这种产业危险性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核灾难;发展其它新能源进行替代;很难规避自然灾害对核电的破坏。(答任何一种观点,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4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准确。(得3-4分)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论证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准确。(得1-2分)第三层次:有观点,未论证。(得0分)
第四篇:2014安徽高考历史说明及变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确定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必修内容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l)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的形成及发展
(二)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部分
(一)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代部分
(一)现代中国
I.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代世界
l.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选修内容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王安石变法
3.欧洲的宗教改革
4.明治维新
5.戊戌变法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变化的部分1、2、增加了“京剧的形成及发展”。删去的部分:
A、必修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选修二部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五篇:2014安徽会考历史必考题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2)消极方面:①滋长腐败②激化社会矛盾③阻碍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④成为近代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7、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意义:
国内:①它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7、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共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焕然一新”主要“新”在:①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②实现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③阶级基础: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④革命纲领: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9、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
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政治民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所以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特点:
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作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
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表明国家权力归于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6、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①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②蒸汽机车和轮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同时也输出资本。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①、最重要的是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模式;②、最根本的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③、而且还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美国共产党的革命;④、稳定了社会秩序,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大大增强。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②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③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