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增删变化
2012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变化
增加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理解)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识记)
3、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识记)
4、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识记)
5、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识记)
二、中国近代史
1、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识记)
2、知道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识记)
3、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识记)
4、七七事变(识记)
5、科举制的废除(理解)
6、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改称呼等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识记)
三、中国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
2、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英雄人物(识记)
3、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识记)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识记)
四、世界古代史
印度的种姓制度;阿基米德。(识记)
五、世界近代史
1、巴黎公社;牛顿、达尔文等人的主要成就;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了解《向日葵》等名画和《英雄交响曲》(识记)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理解)
六、世界现代史 知道中东战争(理解)
七、安徽历史
刘安和《淮南子》;宋元的农学成就;近代教育的兴起。
删减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元谋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尧舜禹的传说。
2、陈胜、吴广起义
3、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玄奘西行
4、雅克萨之战
5、《九章算术》、祖冲之及圆周率、《水经注》、赵州桥
二、中国近代史
1、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重庆谈判。
2、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徐悲鸿。
三、中国现代史
1、人民空军、海军和导弹部队的建立、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就业制度的变化。
四、世界古代史
1、《汉谟拉比法典》;查理马特改革。
2、希波战争;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马可波罗来华。
五、世界近代史
1、达芬奇;拿破仑;
2、宪章运动;卡尔本次;萨拉热窝事件;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六、世界现代史
德莱赛及《美国的悲剧》;了解爵士乐、好莱坞等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七、安徽历史
老子和庄子;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
第二篇:2014年安徽中考大纲数学考纲变化
2014年安徽中考大纲数学考纲变化
1.数与代数
一次函数
将(5)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考试要求由C变为B
二次函数
将(5)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考试要求由B变为A,将(5)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联系考试要求由C变为A,均降低要求。
2空间与图形
点,线,面
新增(2)线段的长短比较C;(3)线段的和差经及线段的中点B;(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6)两点间的距离B;(7)度量两点间的距离C。
相交线与平行线
(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考试要求由A变为B,加深要求 新增(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
(6)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A
(1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
三角形
(3)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改为(3)三角形的稳定性
新增(5)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
四边形
删去(8)梯形的概念B;(9)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A
圆
新增(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A;(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A。(13)正多边形的概念A。
删去: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C。
图形的旋转
新增(3)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A;(4)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B。
3.统计与概率
删除了数据的极差。B
第三篇:安徽省2013年中考历史考纲相对于2012年的主要变化
安徽省2013年中考历史考纲相对于2012年的主要变化
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 郑旭东(本文系2013年4月21日巢湖市中考历史研讨会专题发言)
备受广大教师和考生关注的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近日公布,各学科的命题方向和题型随之浮出水面。和2012年相比,201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在考试内容上做了不少修改和增删。
一、增加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预测1.半坡博物馆(见右图)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它是在半坡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生动地展现了距今6000年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原始村落的生活图景。以下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的历史信息,在半坡博物馆中不能得到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答案:A(2)开元盛世。
预测2.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B(3)雅克萨之战。
预测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答案:B(4)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预测4.文学根源于社会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 】里打√,错误的在【 】里打×,并改正。(6分)
(1)【 】“诗仙”杜甫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历史,被人称为“诗史”。
改正:
(2)【 】北宋词人苏轼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改正:
(3)【 】曹雪芹所著《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改正:
答案:(1)×,把“诗仙”改为“诗圣”;(2)√;(3)×,把“《水浒传》”改为“《红楼梦》”。
2.中国近代史
识记:《申报》、商务印书馆;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预测3.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 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 C.刊登广告,便利民众生活
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 答案:D 3.中国现代史(1)香港、澳门回归。
预测6.2012年11月16日,英国华侨华人在伦敦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共十八大闭幕,他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实行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D(2)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预测7.每一段历史都是一发人深思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长期没有海防观念,虽然很早就有“水师”,但“水师”并非海军。明代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水师”才开始有防护沿海港口的任务。清承明制,分设巡江、巡湖的“内河水师”和防守海口、缉捕海盗并且“巡盐”的“外海水师”。但清
朝的“外海水师”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些国家的海岸警备队,算不上是海军。鸦片战争、包括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帝国都是只有“海岸”而没有“海防”。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近代中国是从何时改变这种状况的?
材料二:在航空母舰问世将近一个世纪之际,中国终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常任理事国。交接入列仪式上,“辽宁舰”舰长、海军大校张峥的一句话被媒体广为引用:“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
(2)20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海军具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中,21世纪初我国海军有什么新发展?
材料三:2012年11月3日上午,随着汽笛长鸣,代表广东省渔政队伍首次前往钓鱼岛海域维权护渔的中国渔政44061船徐徐驶入湛江港,为期25天的维权护渔任务圆满结束。
(3)从材料三与材料一的对比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近代有海无防(符合题意即可);洋务运动时期。(2)特点:多兵种;活动范围广;现代化水平高。新发展:迈入航母时代。(3)现代中国不仅有广阔的领海,而且有强大的海防。(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3)籼型杂交水稻。
预测8.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A.袁隆平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答案:A(4)就业制度的变化。
预测9.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20周年。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包括()
①劳动者自主就业 ②市场调节就业 ③政府促进就业 ④国家分配就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4.世界古代史:《汉谟拉比法典》
预测10.九(1)班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涉及“《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内容。据此可知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B.印度种姓制度 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D.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A 5.世界近代史:萨拉热窝事件
预测11.“博物馆的外墙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满目疮痍,墙面脱落,还留有弹孔„„然而,这里陈列的却是该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物件。”上述材料中的“博物馆”位于()
A.诺曼底 B.巴黎 C.萨拉热窝 D.华沙 答案:C 6.世界现代史
(1)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
(2)日本偷袭珍珠港。
预测12.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日本投降 德军入侵波兰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① ② ③ ④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答案:B 7.安徽地方史:老子和庄子
预测13.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很受观众的喜爱。其中于丹教授的一系列讲座涉及到很多文化名人。以下文化名人属于安徽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C
二、删减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2)列举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子的演变。
(4)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2.中国近代史(1)左宗棠收复新疆。
(2)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黄埔军校的创建。
(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意义。(5)知道火车、轮船、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3.中国现代史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4.世界古代史: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5.世界近代史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2)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3)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整章删除)(4)了解《向日葵》等名画和《英雄交响曲》。6.世界现代史
(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以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等事件为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的暴行。(3)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4)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5)知道科索沃战争。
(6)科学技术和文化。(整章删除)
7.安徽地方史(1)名医华佗。(2)淝水之战。
(3)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4)皖南事变。(5)近代文化的演变。
三、修改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2012年考纲中,理解: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南移;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识记: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南移;元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2)2012年考纲中,识记: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013年考纲修改为:识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2.中国近现代史
(1)2012年考纲中,识记: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2012年考纲中,识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3.世界近现代史
(1)2012年考纲中,识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2012年考纲中,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识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3)2012年考纲中,识记:从《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理解: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2012年考纲中,理解:知道中东战争,了解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2013年考纲中修改为:识记:中东战争。
第四篇:2020年苏州中考历史考纲
历
史
中国历史
单
元
知识内容
能级要求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北京人所处时代
√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状况与主要农作物
√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夏朝建立者、世袭制的出现
√
商、西周的建立者
√
西周的分封制
√
√
青铜器与甲骨文
√
√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
√
√
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
√
都江堰的修建及示意图
√
孔子和儒家学说
√
√
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的时间及秦朝形势图
√
√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
√
√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
√
汉武帝的大一统
√
√
√
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
√
造纸术的发明
√
司马迁和《史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
√
《齐民要术》作者及著作类别
√
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
√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
√
√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
√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
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
唐朝著名诗人及其评价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
√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金与南宋的对峙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
元朝的疆域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省制度
√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
√
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天工开物》作者及著作类别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
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
清朝疆域图
√
√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措施
√
√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虎门销烟
√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圆明园遗址图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
√
戊戌变法的影响
√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
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
1911年武昌起义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
√
√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与历史意义
√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
古田会议
√
红军长征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
√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南京大屠杀
√
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
√
中共七大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双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签订的文件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
√
三大战役基本情况及示意图、渡江战役
√
近代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及开国大典图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意义
√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
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
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
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
√
中共十九大
√
中国梦宏伟蓝图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政权交接仪式图
√
“九二共识”
√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
√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
√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钱学森、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
√
世界历史
单
元
知识内容
能级要求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走向近代
文艺复兴
√
√
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莎士比亚的戏剧
√
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
√
美国的独立
√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瓦特改进蒸汽机及其影响
√
√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
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
√
√
美国内战
√
√
√
日本明治维新
√
√
√
第二次
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
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
√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新交通工具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
牛顿、达尔文的主要成就
√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主要成就
√
第一次
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
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
√
苏俄新经济政策
√
√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苏联模式的评价
√
√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
√
罗斯福新政
√
√
√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及主要战场
√
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
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
√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冷战的含义
√
√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
战后欧洲的联合√
√
战后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
√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联合国的成立
√
√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
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
第五篇:2014中考考纲
2014福州中考考试大纲说明出炉各科变化
来源:海都网 2014-3-13 7:18:56
由福州市教育局组织福州教育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福州中考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已向社会发布。和去年相比,今年考试说明也有了一些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思想品德学科,考试时间从1个半小时,缩减到1个小时,题量上将会有很大变化。
语文 两大变化名著和古诗文背默
考试内容:积累与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能规范书写,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的音、形、义,辨析常用语病,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会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60篇,课外名著必读书目有《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童年》、《简·爱》、《海底两万里》。
阅读部分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来自课内,现代文阅读来自课外。作文要求规范语言表达,写作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
试卷结构:闭卷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2小时。全卷难度0.8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1∶1。
各部分分值没有发生变化,其中积累运用部分40分左右,其中背诵默写12分,名著阅读8分左右,综合性学习8分左右。阅读部分45分左右。其中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写作部分65分,今年仍为书写占5分。
变化与解读:今年语文有两大变化,一是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发生了变化,删掉了去年的《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增加了《骆驼祥子》、《童年》。
此外,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今年总数仍然为60篇,但新增了《曹刿论战》、《大道之行也》、《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送东阳马生序》、《归田园居》、《峨眉山月歌》、《观书有感》。删掉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马说》、《醉翁亭记》等。
数学 答案标准多样答题时间充分
考试内容:考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中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内容。试题背景将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
试卷结构:采用闭卷笔试,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难度在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0.50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难度在0.30以下的试题为难题。试卷的总体难度约为0.8。试卷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选择题26%,填空题14%,解答题60%。
变化与解读:今年数学科变化不大,试卷结构也与去年保持一致。考生要注意的是,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历史 仍开卷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乡土历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
试卷结构:开卷笔试,考生答题时可以携带参考教科书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比例约为8∶1∶1,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小时。中国历史约占65%,世界历史约占35%左右。从题型与分值比例看,选择题20小题,约占40分;改错题5小题约占10分;辨析题1题,约占5分;材料解析题2小题,约占25分;综合题2小题,约占20分。
地理 单选考分占一半
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福州地理)四个部分。初二应届学生开考。试卷结构:闭卷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题型分值上,单项选择题50%,非选择题50%。在内容分值上,地球地图约15%,世界地理约30%,中国地理约45%,乡土地理约10%。
英语 I卷和II卷分值有变化
考试内容:今年的考试内容与去年一样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项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试卷结构:闭卷笔试,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50分。其中第I卷中的听力30分,语言知识运用35分,阅读理解45分,第II卷中,词汇5分,完成句子10分,短文填词10分,书面表达15分。全卷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8∶1∶1。
变化与解读:第I卷的分值从以前的90分,今年增加到110分,其中听力部分分值没变,语言知识运用从以前的25分增加到35分,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从35分增加到45分。
第II卷中的分值则降到了40分,并把题型重新分为词汇、完成句子、短文填词和书面表达四个部分,词汇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要求考生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要求考生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思想品德 考试时间缩减到一小时
考试内容: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知识板块。其次是时事政治的内容,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
试卷结构:开卷笔试,考生可携带课本和相关时事资料进入考场,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合理安排试题
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其中容易题难度值范围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0.5~0.7、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0.3~0.5。考试合格率达80%。
试卷满分100分,“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
变化与解读:今年思想政治的开考时间从往年的1个半小时,缩减到1个小时,题量也会减少,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其次,各部分所占比例也有发生变化,“我与他人的关系”从去年的25%增加到30%,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则从去年的40%,降为35%。
物理 增加客观题 减少主观题
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大部分,分布于本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和九年级全一册中。
试卷结构: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等题型。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约占32%,非选择题约占68%。
全卷题量约为30~35题,其中力学约占38%,声学和光学约占12%,热学约占14%,电磁学约占36%。变化与解读:考试要求有新变化,在“考试具体内容和要求”中由原来的四个掌握层次变化为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标出,而此前是A、B、C、D四个层次。不过从表述上来看,现在的B层次,即包括了以前的B和C两个层次要求。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物理方面考核调整较大。其中,考试内容分块和去年不同,明确分为力学、声学和光学、热学、电磁学四大板块,还包括学生必做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包含基本操作类实验、测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几个板块。今年的物理,在主客观题的比例方面有调整,其中,客观题的比例从原来的28%增加到32%,主观题则下降,从原来的72%下降到68%。
化学 全卷难度值约为0.7~0.8
考试内容:一是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比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二是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知识点由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试卷结构:闭卷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小时。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分析。较易题(难度值0.7以上)约8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5~0.7)10%、较难题(难度值0.3~0.5)10%。卷难度值约0.7~0.8。
变化与解读:考试说明还特别提醒老师平时要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8项实验,分别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生物 总题量35~45题
考试内容:生物学科将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试内容选
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以及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初中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命题时将控制主观题、客观题比例和难度,适当增加试题形式,力求思维过程、答案的多样化。初二学生开考。
试卷结构: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1∶
1。考试合格率达80%。总题量为35~45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