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公务员申论素材:问政之后还需问责(本站推荐)
山东公务员申论素材:问政之后还需问责
“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度’是哪一年要求执行的?”9月27日晚,黄冈首场电视“百姓问政”直播现场,主持人开场抛出的一道常识题,出乎意料地难倒了卫生系统的考生。参与答题的市区两级卫生系统6个“一把手”,竟然有3人回答错误。“记不得没关系,执行得咋样呢?”“绝大多数医院都执行了。”真的是这样吗?随后播放的暗访短片显示:被暗访的四家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黄州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仅有两家执行了“一日清单制”。(昨日《武汉日报》)
卫生系统内的一道简单的常识题,官员却被难倒。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官员的基本素养,有网友为这些官员辩解,认为官员知不知道“一日清单制”,无关紧要,只要执行到位即可。问题是,执行得并不到位——— 被暗访的四家医院,仅有两家执行了“一日清单制”。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连卫生系统官员都不清楚“一日清单制”是哪一年要求执行的,作为具体执行的机构——— 医院,执行不到位也顺理成章。
“出水才见两腿泥”,不问还真不知道一些官员多么不接地气,又是多么缺乏相关素养。“百姓问政”,问出了一些官员的无知,问出了官员的尴尬。问出问题,才有意义。但是,不能止于问出问题,还应该关注两个疑问。
其一,“一日清单制”为何没有不折不扣地落实?从报道中可找到答案,在没有执行“一日清单制”的市某医院,一张涉及137项、总金额2.5万多元的出院结账单,专业人员在其中发现了5项“不明不白”收费,12项“多收、加价收费”,涉嫌乱收费2000多元。来自当地医保部门的暗访显示:去年,52名老干部全额报销的费用中查出超额违规收取的诊疗费高达22万元。
其二,这些卫生系统的官员,为何连一日清单制何时要求执行都不知道?如果跨界提问,官员不知道尚情有可原,但本系统内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只能说明这些官员没有把心思放在业务上;既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又不督促落实,是不是有点尸位素餐?“一日清单制”能让医院清白行医,病人明白消费,对于这种和谐医患关系的好制度,医院不执行,官员不监督,必然瓦解制度的善意,还暴露出了一些好制度为何屡屡不能贴地而行的真实原因。
电视问责,只是手段,民众关心的是如何整改,何时整改完毕,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出现。此外,问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应该包括问责,如果被问出了问题,官员却安然无恙,只被简单地责问,而未被真正问责,他们怎能汲取教训?
凡注明来源“(sd.offcn.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国家公务员招考网)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二篇: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四篇: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生态追责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素材:生态追责
[申论写作标题示例]
1.“终身追责”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休止符 2.破坏生态要终身追责更要当即追责 3.用“终身追责”护航美丽中国
4.完善生态终身追责制度 还公众一片碧水蓝天 [申论写作开头示例]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朴素的常识写入国家的法规,意味着一个粗放发展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在中国梦里,“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不可或缺的背景,为此需须特别强调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这条路径的关键,既在于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更在于建立红线管控制度,健全政绩考核方式,完善官员责任追究。
2.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60多次谈生态文明,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仅仅当作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3.近几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出台了不少规定,但依然有部分地方官员未将生态发展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生态文明建设属于“隐性政绩”,不明显而且“见效慢”。一旦“显性政绩”到手,其他就不再管了,生态隐患就传给了下一任。正如击鼓传花,“摊上谁谁倒霉”。实行破坏环境终身追责制,就是要堵住这种不负责任官员们的脱身之路,让他们为片面追求个人政绩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申论写作分析示例] 1.从本质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需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协调发展,为我们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生态文明的成效作为衡量现代化质量的重要指
中公教育
标、判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完全可以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2.“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地方主政者的基本责任。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谈不上造福地方百姓,因此为了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某些地方官员无所不用其极。大肆在资源上做文章,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经济是发展了,政绩也亮眼了,职位也晋升了,但生态恶化却愈发严重。而继任者依样画葫芦,也把地方生态资源当成自己政绩的垫脚石。为纠偏极个别官员的畸形政绩观,中央下发《意见》推进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制,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3.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与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官员政绩观扭曲直接相关;与部分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与违法者相互勾结难脱干系。一些地方主政官员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不惜上马污染项目,制造“带毒的GDP”;一些地方环境执法软弱,或以罚代管,一罚了事;部分官员默许纵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甚至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等等。
[申论写作结尾示例]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持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一定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2.当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在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之间找到平衡,不仅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也需要一个转型的过程,以及转型之后如何坚守的过程。当务之急,是各个地方出台相关的细则,让“生态终身追责”能够被现实推行。
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凭“终身追责”,恐怕还不能让破坏环境现象断绝。然而,却并不是说就无所作为了。这需要一方面要尽快剔除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比如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需须让惩罚措施一一落实,不要似是而非,让惩罚真正成为“利器”,多管齐下,才能使老百姓拥有绿水青山。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