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

时间:2019-05-13 02: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

第一篇: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

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

盛大林

记者从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四部门获悉,四部门会同有关省、区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问责57人,其中副省级1人,市厅级4人,县处级20人,乡科级及以下3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1人。(据9月25日新华网)

近年来,违法违规强制拆迁及其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在今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后,情况仍然没有根本的扭转。此次处理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就是在新拆迁条例公布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生的。新拆迁条例明确规定未签订补偿协议不得强制拆迁,并明确取消了行政强拆,但很多地方的有关部门置若罔闻,这是为什么?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肯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责令长春市市长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给予长春市副市长王学战行政记过处分,给予长春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华维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记过、撤职、追究刑事责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足以让人有痛感的处理;而省级干部也因强制拆迁而被处理,可能也是前所未有的。应该说,这一次的处理相当“严肃”,也相当“给力”。对那些罔顾法纪、肆意强拆的人来说,这次处理肯定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这能从根本上遏制非法强拆吗?笔者并不乐观。

首先,这次处理只说明后果严重了才会受到处理,而不意味着违法强拆一定会被问责。如果不是致人伤亡,绝不会“惊动”国家四大部门,而有人伤亡只是出于意外,以后强拆的时候注意避免出现意外就是了——相信很多负责拆迁的部门或人员会这么想。

强拆致死的“事故率”很低,被问责的“事故率”也就低。也正是因为后果严重了才会被问责,所以违法强拆被追究的比例很小。刑罚的效果主要不在于它的严酷性,而在于它的必然性。如果违法强拆被处理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甚至更低,那么拆迁者就不会把相关法规当回事儿。事实上,此前也曾有违法强拆者被处理,之所以未被引以为戒,主要就是因为问责的“小概率”。

更重要的是,政府及其开发商在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太大。拆迁成功与否往往关系到数百万元甚至数以亿计的经济利益,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很容易出现不择手段的冲动。因此,政府在征地拆迁中必须“去利益化”,实际上这也正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强制拆迁只能是为了公共的利益,政府本来就不应该有自身的利益,更不应该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群众的利益。

总而言之,监察部等四部门联手处理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令人欣慰。但要从根本上扭转违法强拆多发常发的局面,还需要加大处罚的广度和力度,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篇: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为打造“今日昭通效率”提供纪律保证

----在全市行政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张纪华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把行政问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对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和行政负责人问责制高度重视。从今年4月l日,全市行政问责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行政问责 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反映较好,促进了上半年我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共同努 力的结果,达到了开局良好,运行顺利的目的。但是,从全省实施行政问责的整体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些地区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门被动应付缺乏工作主动性,开展工作靠上级推动,行政问责工作没有真正展开;有的单位追究责任不到位,存在着有责不问的现象;有的配套制度建设滞后,落实制度不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等。对此,必须下大力气加 以解决。

(一)推行行政问责实现昭通科学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等四项制度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推行行政问责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培养廉洁高效行政队伍,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

(三)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理念,增强责任意识、服务

意识、效率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需要;建立行政问责就是以刚性的措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通过对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不仅可以惩戒和教育违反者本人,而且可以教育其他行政主体,使其引以为戒,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再次发生。

(四)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行政实践责任意识,认真、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责,促进公共行政意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提供综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建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权责一致的行政文化和行政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

省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办法6个多月以来,各级政府和监察部 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行政问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刚才永东同志也作了全面的分析,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问责工作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质量还 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6个多月来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 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确保行政问责工作扎 实稳步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加大问责的力度。行政问责制是以责任为核心,把权力与责任挂钩,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行 使行政行为和行使行政权力时,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进 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从最近中央对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 事件和河北三鹿奶粉事件问责的领导级别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行政问责的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推行行政问

责制 的态度坚决、决心坚定,对此,大家有目共睹、感受深切。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执行力,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于符合问责情形的任何事项、不负责任的任何干部,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敢 于问责,一追到底,既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领 导人员的领导责任,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通过责任追究,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行政机关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要突出问责的重点。从问责对象来讲,要始终坚持抓 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权贵统一、权责对等是行政问责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各级行政机关起主要作用的是行政负责人。党和人民 赋予各级领导干部重大权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负有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领导责任,一旦发生 问责事项,特别是重大责任事故,也是行政问责的主要对象,必 须受到责任追究O抓住了这个重点,就能真正发挥行政问责的制 度震慑和监督作用,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在问责内容上,虽然问责制中所列的问责事项都是重点,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由于我省16个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一个地区的不同 行业和部门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执行中,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特点,来突出责任追究的重点。当前,各地、各部门要把保障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定的执行情况以及事 关全省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 作为问责重点;把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要求作为问责重点;把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 作为问责重点,通过突出问责的重点带动问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 展,更好地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要增强问责的时效。行政问责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直至追究责任的一种内部管理 制度,也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特别是对一些突发的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事件,问责有利于尽 快平息事态,消除民怨、民愤。因此,行政问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最近,广东省对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事件进行问 责,于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公布了问责结果;河南省对登封煤矿 事故进行问责,事故发生当天就进行了问责。这充分说明了行政问责的时效性特点和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行政问责工作的效率,增强时效性,特别是对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 和环境污染事件,要快速启动问责程序,只要初步查明属于责任 事故,就要立即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并公布问责结果,及时给人民群众一个合理的交待。待事故原因彻底查清后,再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应有作 用,提高行政问责的效果。

(四)要提高问责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问责制 规定的范围、对象、程序和方式等规定开展问责工作,做到问责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 法。要防止问责出现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问责结果要公开、公 正、公平,体现公平性原则,做到有责必究,责任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同时,要正确认识行政问责的责任追究与纪律和法律追究的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督查职能与行政问责的监督制约职能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合理划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的信访接待与问责接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问责范畴,切实提高行政问责的质 量和针对性,不能将行政问责简单化,不论任何事项、任何问题都一味要求往行政问责这个筐里装,这样容易导致行政问责的形式主义。对于可以通过批评教育就能解决或没有造成后果和影响的一般性问题,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分析具体原因就盲目地

进行问责、追究责任,则有可能挫伤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积极性,背离行政问责的初衷。对于违反党纪政纪甚至违法等行为,如果也用问责去解决,则是滥用、泛用问责的行为,人为降低了 纪律和法律追究的严肃性。

三、抓好五个结合,努力形成行政问责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不能当作一种短暂的行为、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需要全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规章制度保证行政 问责制深入、持久地推进和实施,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 的长效机制,实现行政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是自觉接受社 会监督,建立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行政问责等四项制 度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制度 与政务公开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扩大 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以保证社会各界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把建立和完善制度 作为建立行政问责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 效率,来保证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明年,省政府初步考虑要严格推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政府信息查询制度、部门 季度工作通报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等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大 政务公开工作力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各级、各部门也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省四项举措的出台和推行奠定基础。

(二)要拓宽行政问责线索来源。一是行政问责机构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问 责线索的来源渠道,尽量使该受到问责的事项和行为得到及时问责。二是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明察暗访的范围和频率,采取交叉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问责线索。三是要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联席会议

制度,及时了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情况,研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为提高问责时效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要建立完善宣传和培训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 传力度,对各单位在实施行政问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 中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 时,也要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各界 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问责制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行 政问责制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大培训力度。各 级行政学院要把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纳入日常的培训内容,各级 政府及行政机关要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将四项制度 作为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新提拔人员的任职培训以及对具 体从事行政问责工作的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系 统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自觉性。

(四)要健全完善督促检查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 监察、人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政府督查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完善 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加大对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督检查力度。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与 行风评议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严 格考核、认真落实。要把明察暗访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 的重要手段,建立明察暗访制度;要建立新闻媒体与行政问责工 作的联系互动机制,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使行政问责制得到长期、持久地贯彻执行。

同志们,贯彻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是建设人民满意政 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 要求,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行政问责为抓手,努力把四项制 度不断推向深入,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三篇:关于病死猪肉问题监管力度还需加大

关于病死猪肉问题监管力度还需加大

一说到病死猪肉,我们不得不说到食品安全问题。在外国人严厉,他们向来对中国的食品不屑一顾,觉得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太多,虽然他们的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但是这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我想这也是我们猪肉出口量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回到病死猪肉问题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病死猪肉呢?还用问吗,因为猪死的多呗,为什么猪死的多呢?这源头就找着了。这是病死猪肉屡见不鲜的根源所在,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治理,那么势必会得到缓解。所以中国养猪业防疫病建设、猪病管理建设也是重中之重的事呢。比起拆迁啊,补贴啊,或大规模之类的,我倒是觉得猪病更重要的多。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监管的事情。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个病死猪肉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小散养殖群体中,规模养殖场一样存在。就像食品安全问题一样都是在知名企业中爆发的。所谓“擒贼先擒王”,无论是“土特产”还是“名牌”都得一视同仁对待。至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所以,有问题发生就是监管不力,监管了还发生,那就是力度不够。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大源头治腐力度遏制腐败现象

新形势下如何加大源头治腐力度遏制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活动领域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腐败现象逐渐增多,腐败金额逐渐增大,腐败领域逐渐扩大,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加大反腐败力度,但腐败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还有扩大蔓延之势。究其原因,是部分干

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也是对腐败分子的心慈手软,但同时也因为监督机制的不科学和制度的不完善。

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首先是干部思想素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慎独”的思想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外在的约束对于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尤为重要。从“人性”来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思想又是不稳定的,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时就在一念之间,现实中不少人犯错误都在于一念之差。由此可见,思想对人的行为约束是一种软约束,约束力的大小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与外在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单靠思想教育提高人的觉悟来抑制欲望、根治腐败是不现实的。其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腐败分子惩治量刑过轻,难以产生警示作用,也根本不足以震慑腐败分子那颗贪婪的心,贪污受贿几十万、上百的,查出来大不了给一个党纪处分,官照样做,干部照样当;贪污受贿上千万、甚至过亿的,查出来也不定就会判死刑,这些腐败分子都心存侥幸,查出来退钱,再拿党票当“护身符”,查不出来就能富贵几代。回想建国初刘青山、张子善为区区几千元就掉了脑袋,相比而言目前的法律法规简直是太仁慈了。同时,就目前监督机制来看,明显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监督乏力。腐败归根到底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极度地权力澎胀会使“人性”失去控制,腐败的空间广泛存在,导致其滋生蔓延。监督乏力就会使权力失去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力就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必然导致腐败。

因此,要想有效地遏制腐败,只有加强干部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监督机制,重典治贪严惩腐败,从主观上使干部不敢腐败,从客观上不给腐败行为遗留滋生空间。

一、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从政社会环境,使干部从思想深层“不想腐败”。

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抵抗腐朽文化和垃圾文化最有效的武器,是凝聚民心的一种社会环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准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载体,同时,它更是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和惩防体系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推动反腐倡廉、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不同人群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不同的深刻变化。这种极端不平衡性亟待通过有效的文化灌输方式来进行弥补和解决,必要时重新进行构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颓废的文化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不良思想逐步蔓延。在这种环境中,干部是否经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关键就取决于个人政治思想素质和廉政文化意识的强弱。这就需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广大干部加强文化修养,锻造人格魅力,具备秉公执法的党性原则和严以律己的慎独精神,正确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与享乐、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切实增强廉政文化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能力。实践证明,许多集体性腐败的产生与该地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譬如:在一个卫生不洁的公共场所,你可能会把烟蒂随手扔在地上,但如果是在一个地面清洁异常的地方,你可能就不会这样做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相当重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尊卑荣辱等判断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必然导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文化追求上的心态迷惘、无所适从。因此,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倡导多重社会文化心理层面中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时尚,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辱、尊廉崇廉、斥贪恶腐”的文化氛围,使腐败分子犹如“过街老鼠”,从而以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使广大干部从思想深层“不想腐败”。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使干部从思想深处不愿腐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这是搞好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前提,也是治本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物欲的诱惑,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置于脑后,视宗旨观念为落伍思想,甚至对党怀异志,对人民有二心,放纵自己的欲望,最终堕入罪恶的深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因此,强化干部的理想

信念教育,戒奢尚俭,严于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潮的侵蚀,时刻提醒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绝不能作为个人腐败、搞权钱色交易的资本,培养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从思想上自觉抵制腐败,从行动上坚决反对腐败,恪尽职守,立党为公,体现宗旨,永葆共产党

人的光荣本色。

三、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使干部在客观条件上不能腐败。

1、有效遏制腐败行为滋生,关键在于监督是否有力,而能否真正实施有效监督,就在于体制能否与现实国情相适应。目前我国干部监督体制是依据《党章》建立的,然而《党章》中关于干部监督之规定是在当时以阶段斗争为主、适合当时民主革命之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干部监督和管理制度,才能形成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有效制约机制,去监督和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根据古今中外监督体制的成功经验分析,监督部门与被监督的权力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显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依照党纪国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施监督的部门应结合国情实际,实行垂直管理或党外监督,使任何人、任何权力都置于必要的监督之下。为了巩固党的永久性执政地位,同时也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日益强大,不允许存在不受监督的干部,不允许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力。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因此,对掌握公共权力领导干部,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非党人士,都必须将其置于有效地监督之下,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2、强化制度建设,实现源头治腐。制度建设是防腐治腐的关键,制度对人的行为约束是一种硬约束。制度完善,对腐败现象的防范就严密,就不会给腐分子以可乘之机。即便一些人思想上有腐败的主观意图,那么客观上也不具备相应条件,他们想腐败也腐败不成,如果真有人胆敢以身试法,那么等待他们将是“伸手必被捉”的下场。如果制度有缺陷,漏洞百出,腐败分子就会千方百计钻制度的空子,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部分干部即使腐败了,因为制度漏洞而导致不会被发现,或者被发现,那也只是出于偶然。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被抓受惩,不是因为他们作恶多端,而是因为运气不好,或者手段不够高明。这样一来,人们从被抓的腐败分子身上吸取的教训估计不是告诫自己不去腐败,而是提醒自己改进作案的手段,增强其隐蔽性。

3、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搞好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乏力,有部分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或碍于人情,或收受贿赂,或美色引诱,或被人协迫,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对违法违纪的事情打招呼、批条子,大开方便之门,一步步走上“不归路”最后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如远华走私案中的李纪周、四川打黑案中的文强等,如果监督得力,挽救及时,这些党的高级干部未必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地经济损失,给党造成如此恶劣地政治影响。同时,监督乏力也是腐败分子搞权钱色交易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一是改革监督体制以适应现实国情,并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从而使监督部门和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二是教育干部认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敢于相互监督,并自觉接受监督,三是真正实行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使监督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便于监督、能够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就是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工作做好了,才能使腐败分子在恢恢天网之中无处藏身。

四、严刑重典,坚决打击,绝不姑息迁就,使干部在主观意识上不敢腐败。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反腐败只能依靠法制,依靠严谨的法律条文和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腐败分子的心慈手软,就是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犯罪。因此,绝不能姑息迁就,必须实行严刑重典,决不手软。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面对诱惑都要事先掂量一下为此可能付出的代价,一旦代价沉重,得不偿失,就会断然缩手。纵观中国历史,明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剥皮揎草示众,为大明帝国早中期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雍正对腐败分子抄家灭族,形成“雍正一朝、无官不清”,造就了乾隆盛世。建国初刘青山、张子善因贪丢命,神州三十年无巨贪,为改革开放营造了快速发展的政治氛围。对腐败分子严刑重典,坚决打击,才能显示我党净化自身、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同时,在经济上坚决没收腐败分子的所有非法所得,并课以重罚,直至使其倾家荡产。只有重典重罚同时实行,才能使腐败分子思之则惧,抛弃侥幸心理,“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从而有效遏制腐败。

第五篇:加大预防查处力度遏制民生领域职务犯罪

加大预防查处力度遏制民生领域职务犯罪

时间:2008-5-10 来源:本院 责任编辑:梁为华 浏览次数:99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民生领域尤其是社会保险、土地赔偿、医疗卫生、移民补偿、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日益高发,开展对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专项查办工作成为检察机关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完成的重大任务。在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专项工作中,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深入把握其症结,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呈现明显的高发态势。我院2005年至2007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在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数量逐年攀升。2005年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8件8人,占当年立办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38.1%;2006年查办14件14人,占当年立办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63.6%;2007年查办16件16人,占当年立办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69.6%。今年截止目前我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6件6人,全部为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从我院办理的案件看,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1、犯罪活动牵涉面广,渗透到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险等领域一直是民生所系的重要领域,也是职务犯罪高发、易发并被检察机关重点关注的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活动逐渐向不易察觉的部门蔓延滋生。过去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教育部门、科研部门、卫生部门,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也屡有发生。如被我院立案查处的市实验小学后勤主任何某贪污、受贿案中,何某借校服采购、实验用品采购和食堂管理的职务便利,巧立名目大幅加价,在赚取学生钱财的同时还收受供应商高额回扣,导致学生家长怨声载道,部分身为下岗职工的学生家长到市教育局集体上访。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院查处的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共计44件,其中国土管理部门7件,农业部门8件,教育部门5件,卫生部门10件,劳动保障及社会保险部门13件,科研部门1件。职务犯罪行为已经渗透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

2、系统性窝案串案突出,危害性大。从我院已查处的民生领域案件来看,系统性的窝案串案占整个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比例已经接近80%。有的案件涉及到了一些级别较高的领导(副处级二人);有的涉及到了一个单位集体腐败,甚至出现“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尴尬局面;有的涉及到了几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系统性的窝案串案多发,很容易在一个部门、甚至在不同部门形成普遍恶劣的风气,产生“集体无意识”下的腐败气候,其潜在的腐蚀性、危害性无法估量。如2005年我院查处江汉石油管理局工农办主任李某(副处级)、副主任杨某(正科级)、金某(副科级)共同贪污土地赔偿款的窝案后,办案人员根据此案中掌握的线索,在2006年又查处了潜江市国土资源局积玉口土管所前后两任所长黄某(副科级)、张某(副科级)等五人私分江汉油田对农民的青苗补偿和土地赔偿案。在审讯过程中,该所前任所长黄某交代,他们的行为最初是“得益”于其好友、江汉石油管理局工农办主任李某的“启发”。从掌握的证据看,石油管理局工农办和积玉口土管所发生的两起窝案,在做帐、分赃等多个环节的手法都惊人地一致。

3、大都为贪污挪用案件。从近年来我院查处的民生领域44件职务犯罪案件看,多为贪污、挪用公款,其中贪污案件24件,占总数的54%,挪用公款案件19件,占总数的43%。这固然是由于行贿案件相对难于发现和查获,但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贪污挪用案件在民生领域的高发、易发性。犯罪嫌疑人大都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职务之便,肆无忌惮地侵吞、挪用公款,使一些单位的管理制度层面,成了无形的的“空白点”。如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中文(正科)和教务科科长严先国等四人共同贪污案,他们巧立名目,借军训过程中发放军训服装之机大幅加价,侵吞差额近10万元。

4、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性。从办案情况看,犯罪分子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呈现明显的多样化。有的打为“职工谋福利”的旗号建立小金库,然后由少数人私分;有的采取用假发票套取现金的方式侵吞公款;有的领导干部借采购、扩建虚增发生费用,造假达到贪污的目的。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不断推广,还有部分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便利和相关专业技能,借助软件漏洞侵吞不义之财。2006年我院在办理市中心医院经管科出纳李某挪用公款私人办公司一案时,发现李某对医院收费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了若指掌,但李某不但没有将这一漏洞向领导汇报以便及时修补,反而利用这个“技术秘密”大肆套取现金挪作己用。通过进一步侦查,办案人员又查获了知悉该漏洞的财务科门诊收费组长董家彬、会计李军,通过交接班的空隙时间改动数据库数据进行共同贪污一案。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我院先后动用了大量技侦手段并到公安机关网监部门请人协助,最后才完全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改动数据库时留下的全部痕迹。

二、当前民生领域职务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

上述分析显示,当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活动已经日益严重,甚至在个别单位和部门形成了 “潜规则”,影响了国家的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思想观念蜕变。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口,旧有的利益格局被不断打破、重组,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利益冲突的矛盾中,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松懈甚至蜕变。尤其是在新与旧、公与私、权与利、升职与退位的互相撞击中,部分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容易产生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心态,大搞权力运作的短期行为,从而让欲望、金钱、享乐人生的观念占上风,逐渐走上犯罪道路。如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汪某,即将退休,心理失衡,为了谋取个人好处,将养老保险基金20万元挪给朋友从事营利活动,走上了犯罪道路。再如,潜江市人大代表、杨市办事处蔬菜科学研究所书记兼主任余某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将土地征用补偿款86多万元挪用于自己个人购买彩票的营利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

2、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管理漏洞是当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办案实践说明,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经济体制改革之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钻政策空子、钻管理空子、钻时间空子,大肆侵吞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产。如江汉油田新业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江汉油田管理局出资90万和江汉油田管理局再就业管理中心出资10万元共同成立的一个以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国有企业性质)。由于刚成立,单位在经费管理制度的运行评估、实时反馈、宏观调整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监督纠正手段,以致五七工作站站长朱某钻了这个空子,为一己私利,将江汉油田再就业培训费虚报报出后,私自将28万余元挪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

3、监督制约机制软弱缺失。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软弱甚至缺失是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党和政府建立的机构不少,采取的办法不少,但难以落实到位。如我院查办的市自来水公司保管员王某、杨某合伙监守自盗农村自来水改造物资款1.6万余元案,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李某贪污农村孤残儿童“明天计划”救助款4.8万元案,市供电局浩口供电所电费管理员熊某挪用农电资金案,国营熊口农场八大垸分场会计聂某贪污农工棉花款22多万案等七起新农村建设中贪污、挪用公款案就是典型的没有进行有效监督制约而发生的案件。

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和减少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遏制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现象新的滋生和蔓延,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和社会有关部门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针对民生领域职务特点和规律,我们不但要认真研究有效发现和查办职务犯罪,还要进一步构建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策略,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实践证明,无论是惩治严重刑事犯罪,还是惩治职务犯罪,只靠打击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必须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除了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外,还必须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个原则,把道德理念的塑造作为以人为本治本的关键。在道德理念的塑造上,应着重把握五点。一是道德理念的塑造要与时俱进。要及时完善充实适应新时期内容要求的行为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内容既要继承我们民族中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与时俱进内容。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道德理念的塑造,还要强化对一般工作人员的道德观的教育,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领导的人品、道德修养、做人准则的客观标准、社会评判、公正反馈的工作,对整个社会道德理念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对“一把手”客观公正的评判通道,选好“一把手”,注意发挥“一把手”的桥梁作用。同时,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制约。三是加强对“涉财及涉权”工作人员的经常性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四是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查与互查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一个部门形成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小气候。不能让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形成氛围与气候。五是帮助国家机关、企事业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珍惜政治生命,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防微杜渐,自觉做到“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当好人民的管家和公仆。

2、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强化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应受到约束与监督。一是要加强权力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公正、公开、公平”制度,将单位的人财物进行公开,要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工作”以外,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努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建立建全规章制度,使涉及民生领域的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做到违章必究,并对民生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财务会计等建立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为经营者和各监督机构开展监督活动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纪检、审计和检察监督。通过纪检定期谈话和审计,要搞清单位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三是要加强财务监督。要制约单位“一把手”的经济行为,建全专项款项预防机制,跟踪调查,一防到底。

3、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夯实拒腐防变的法律防线。当前,在党中央对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反腐败工作成绩斐然,一大批腐败分子落马,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势头,发挥了惩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从而体现出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威慑力。但职务犯罪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在一定时期有反弹甚至给人以前仆后继之势。由于“准腐败”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大量存在,地方党委和政府出于稳定大局等诸方面考虑,对发现的“准腐败”现象采取只要退出赃物即放一码的态度,更使腐败分子有恃无恐。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在查办权力腐败中,要淡化政治因素,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要敢于依法坚决查处,只要达到犯罪标准的要坚决给予刑罚处罚,对“准腐败”现象也应一抓到底,给予组织处理,决不能办人情案、关系案,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紧紧围绕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突出办案重点,加大办案力度,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只有让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才能通过查处一批人,震慑一批人,警醒一批人,最终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下载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遏制违法强制拆迁还需加大问责力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工作方案

    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征用、流转的监管力度,纠正“未批先征”、“边批边征”、“以租代征”行为,确保征地补偿按时足额......

    我校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廉洁节俭过节(写写帮整理)

    我校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廉洁节俭过节 1月26日,寒假伊始,我校党支部召集全体党员干部,组织传达学习了市局忻教纪 【2014】2号文件《关于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廉洁节俭过节的通......

    市卫生监督所加大违法医疗广告监督力度

    市卫生监督所加大对违规医疗广告的监督力度 今年以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减少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群众造成的误导和欺诈危害,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医疗机构发布违法虚假医疗广告......

    中央再次重申:拆迁不得违法违规强制拆迁

    中央再次重申:拆迁不得违法违规强制拆迁(岳池县检察院9-26) 近一段时期以来,从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规,到下发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再到部署......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sO1002000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实施信访监督作为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通过对697人(次)实施有效......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 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 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信访工作意见 定制服务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 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精选合集)

    加大信访监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信访案件发生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实施信访监督作为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通过对人(次)实施有效监督,进一步......

    国家将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国家将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2006年09月05日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 张晓松) 新华社5日受权播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