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
民族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
【摘要】
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碰撞突出、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政治对立因素增多、民族宗教地区的各类矛盾日趋复杂、境外敌对势力的煽动蛊惑力度加大、“三股势力”恐怖活动升级加剧等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国家安全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不稳定 因素
【正文】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信仰传统的国家。我国少数民族中许多人都信仰宗教,有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宗教在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多民族多宗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多民族的存在,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到方面的差异和矛盾;多宗教的存在,同样意味着宗教间、教派间的差异与矛盾。能否科学正确的处理民族宗教矛盾,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尤其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具有较大差异,社会稳定问题非常复杂。只有及早洞察社会各领域的不稳定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着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才能保证国家安全,才能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一、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碰撞突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由于受环境、交通、自然、历史等到因素制约,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不能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与内地、沿海相比落差较大。特别是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质量不高,人文素质不能与内地同步提高,再加上居住环境、生存条件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又较匮乏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等等,直接诱发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与落后的生产力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在各民族间的交流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利益、物质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方面的碰撞,导致一些民族宗教问题强化,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二、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政治对立因素增多
民族是社会的主体,宗教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其各自不同的概念、特点和功能,但二者紧密联系,又互相依存,并与政治、法律、哲学、艺术、科学、道德交织在一起,与社会各个领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与政治、法律息息相关、互为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各宗教参政议政的意识大大增强,宗教性的政治活动十分活跃。同时,由于不同宗教信仰有差别,同一宗教内还有派别的差异,形成的相应信教群体对政治、经济的诉求也不同,形成的政治势力也不尽一致,可以是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集体,也可能是具有革命思想的平民阶层以及形成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的力量。但即便是和平力量,也可能在一些别有用心人员的唆使煽动下,把单纯的经济文化、刑事案件、民间纠纷、家族矛盾等到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触及相关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人为扩大矛盾,制造政府失误,使经济问题政治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目前,世界性的民族宗教问题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三、民族宗教地区的各类矛盾日趋复杂
民族宗教矛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一是累积性。民族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量大面广,往往是各种情绪、意见的积累,各种小摩擦、小纠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二是突发性。偶然的小事,小的摩擦,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乘机挑唆煽动,形成大的事端。
三是扩展性。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特殊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且特别敏感,一旦有事,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中的自我保
护心理就会很快蔓延,迅速传播,抗争的激情和盲目的热情容易形成合力。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更有利于加速扩展。
四是沉淀性。事情闹大了,靠说服教育很难解决,往往不得不用一些行政、甚至强制手段,表面上看事态平息了、缓解了,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沉淀的思想隔阂,加深了潜意识的民族矛盾,为再度爆发民族问题埋下了祸根。许多民族宗教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容易被敌对分子插手利用,推波助澜,把群众的一些极端情绪和活动引向政府,扩大事态,促使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或者两种矛盾互相交织,增加了解决难度。
四、境外敌对势力的煽动蛊惑力度加大,宗教问题成为一些西方国家进行渗透、破坏,甚至颠覆的工具
长期以来,作为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问题一直是被国外敌对势力得用对中国进行渗透、破坏甚至颠覆活动。早在清朝末年,英、俄就暗中支持“东突”分子分裂中国;冷战时期,苏联也曾秘密帮助“东突”训练,援助武器弹药;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其长期主导世界的全球战略,仰仗着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改开放给境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往往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号,大搞民族分裂活动,煽动宗教极端主义情绪,以达到干扰破坏我国经济建设之目的。他们利用互联网以“人权”、宗教为借口,大肆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攻击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甚至煽动、制造社会骚乱和恐怖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西方反华势力以宗教问题制造热点,向我国施加压力,成为企图迫使我国在政治上作出让步、达到进一步遏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境外敌对势力的猖獗已威胁到我国民族地区稳定和国家安全。
五、“三股势力”恐怖活动升级加剧
“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冷战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伊斯兰教得到全面复兴,苏联解体后的中亚地区是伊斯兰教复兴的重要地区。借助地缘,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以伊斯
兰教为幌子大肆向我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渗透。为达到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以“东突”为首的分裂势力恐怖暴力活动逐步升级。他们通过开办地下讲经点,极力传播以恐怖暴力为手段的民族分裂思想,还通过暗杀、绑架、爆炸来制造恐怖气氛。
民族地区、宗教领域的稳定,虽然是社会稳定的局部,但又是一个特殊的局部,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国家政局、政权不稳的决定性因素。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稳定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仍然面临着化解教派纠纷、更新自身消极因素、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分裂、渗透活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全面正确地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妥处理宗教问题的前提。“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中,有信仰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我国及其他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禁止和取缔宗教,不仅不能消灭宗教,不能消灭宗教存在的消极影响,反而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要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为前提。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重点。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然要求。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目标。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各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四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难点。“坚持自主自办原则是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
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第二篇:城市房屋拆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城市房屋拆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学院:化生学院班级:10化学
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建设,通过房屋拆迁,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因为房地产开发与房屋拆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涉及房产、土地、拆迁补偿、建管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所以单项突进必然引发矛盾。目前,以房屋拆迁和居民安置为中心的城市拆迁纠纷愈发凸显,已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拆迁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终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的障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拆旧建新本是件好事,但现实是房屋拆迁引起许多问题,群众上访和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
多数城市房屋拆迁计划只是在总量上进行控制,没有全面考虑拆迁资金来源、保障措施、安置房源的储备、贫困居民的住房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盲目地扩大城市房屋拆迁的规模,因而引发拆迁难、购房难、租房难、租费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被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或者是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滞后于房屋拆迁,造成适合被拆迁人购买房屋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净地出让或者商业性开发建设,将居民的房屋拆除,将安置房建设在条件比较差、环境不好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郊区,群众不愿意搬迁而上访。
拆迁规模快速增长;拆迁项目相对集中;在被拆迁户中,低收入、低补偿款的拆迁居民比例呈增加趋势等。由于拆迁规模过大,被拆迁项目集中,部分城市和地区房价上涨较快,而被拆迁居民大多数为收入较低的家庭,导致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需求猛增。与此比较,城市中低价位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明显不足,供需矛盾激化使得城市房屋拆迁矛盾更加突出。
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对被拆迁人而言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关键,只有各项设施都非常完善,才会减小拆迁改造带来的影响。教育、医疗、购物及出行是影响居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协同合作,对于已建成的小区,政府应当尽快完善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对于尚未动工的项目,则应当做好规划,保证小区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性能。
总之,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应该在保证被拆迁人原有生活质量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力争有所提高。这才是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号:101001014姓名:吴志波
第三篇:浅谈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对社会养老的影响
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谈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对社会养老的影响
作者:颜婧芝
摘 要:我国是在发展过程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居民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老龄化不单单加重了家庭赡养负担,也使社会抚养负担和成本较为沉重;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却也减少了劳动人口的数量,“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这将不仅仅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社会安定和谐埋下了隐患。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养老产业;养老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老龄化的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老龄化是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那么,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健康水平堪忧,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造成人口“未富先老”。另外,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老年人“返贫”较为常见,城镇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等等。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
从以上叙述的内容来看,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对社会养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造成巨大压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计算,在近十几年,我国老年人口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长,离退休人口则以年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养老金给付方式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缺乏足够的历史积累,因此退休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保险金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和拖欠的现象,并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赡养系数加重了赡养负担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赡养系数,指赡养人口占劳动人口的百分比,即60岁以上人口与15~59岁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长,也就是说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将越来越重。预计到2050年我国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等于 2000年的3—4倍。不仅如此,劳动人口除了供养老年人口外,还要抚养未成年
孩童。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社会的。可以说,未来几十年我国劳动人口负担之重是可以预计的,这就极易打击我国劳动人口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也提高了社会不稳定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三、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影响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这种情况下,一些独居老人选择了雇请保姆。近年来保姆工资不断上涨,除了有经济条件的老人还能勉强承担,其他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大多只能望洋兴叹;加上老人与保姆相处未必融洽,许多老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生活。
我国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给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孕育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老年产品市场,也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日本自197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把第三产业视为老龄化社会的 “救世主”。可以说,养老产业发展的好的话,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不可避免。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然而,其他国家都是在经济充分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化对他们经济社会发展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较高的收入水平也大大降低了社会的赡养负担。我们制定合理灵活而又不乏活力的人口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在全社会加强敬老爱老的教育宣传,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展壮大老年产业等等。
可以说,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是势在必行的。然而,从我国老龄化的特征来看,我国老龄化不仅形势严峻,而且问题复杂,对此我们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成为世界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持续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战略应对——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综述》,《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15卷第6期.[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龄蓝皮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3] 黄瑞,《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四期.[4] 晏月平廖炼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第37卷第3期.
第四篇:中小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关于中小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有关情况的汇报
市维稳办:
《关于报送当前房市问题和中小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有关材料的通知》收悉,根据要求,结合我局职能,现将我市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我市各地上报情况统计,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老板弃厂逃匿等引起的不稳定因素案件共13起,其中涉及拖欠工资5起,涉及劳动者168人,涉及工资及经济补偿金额60.59万。建筑领域发生拖欠工人工资案件2起,涉及劳动者88人,涉及工资金额295万。
中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吸纳了社会上大多数就业人员,是就业的主阵地。其拖欠工资问题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首先,拖欠工资问题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恶化了劳资关系。在中小企业打工的劳动者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挣的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他们靠这些工资收入来养活家庭、改善生活。一旦工资被老板拖欠,他们的生活将受到较大影响。拖欠工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工对社会的满意 —1—
度、幸福感。其次,拖欠工资问题容易引发农民工“过激行为”和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由于新闻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只有闹大了才能引起媒体关注、政府重视”观念的影响下,在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受害者总希望把事情闹大,或者采取惊人举动或者拉集众人到政府上访。可能会出现有些劳动者跑到高层建筑顶端威胁要跳楼、要自杀等“过激行为”的讨薪方式,也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原因分析
关于拖欠工资问题,不排除有些老板有恶意欠薪之嫌,但就今年以来的形势看,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一是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成本增加,二是受到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再加上越南、印度等区域企业以低价加入订单的抢夺,小企业还面临订单大幅萎缩的“夹击”。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今年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加上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欠薪事件难以避免。
三、对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欠薪问题要坚持重在预防、重在治本的原则。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是要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降低小企业税费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可以降低增值税、营业税等等,并降低各种费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二
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和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开发新产品、技术创新、科研等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环保、发展潜力大、提供就业机会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三是加大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及时处理好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已发生欠薪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协助企业做好清欠工作,防止欠薪扩大。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联系人:卢健秋,电话及传真:3372752)
第五篇:浅析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
浅析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
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包括:失业、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治安管理制度、人口结构、疾病、自然灾害等。
(一)失业
在城市中,存在着非常大的下岗失业人群。作为需要生存的人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这样就会导致其中的一部分人被迫从事偷窃、抢劫等犯罪活动,为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贫富差距
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入,相对低层次的劳动得到分担。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从事收入相对高的脑力劳动,收入越高就能再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而收入较低的人群,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无法结余许多进行教育深造,这样也就无法提高收入,即使提高幅度也不大。如此循环,就导致贫富差距日益增加,造成仇富心理,穷人就会对富人打击报复,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流动人口的社保制度不够完善,使其不能够享受应有的社保待遇,有时会错失救助时机,对其造成损害,从而对社会不满的情绪骤增,做出极端的事情伤害到无辜的人。
(四)治安管理制度
治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能直接导致社会动荡或者**。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直接因素。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不使不稳定因素扩散蔓延。除此之外,完善的治安管理制度可以抑制不必要的事端,起到威慑的作用。
(五)人口结构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都是个难以处理得当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这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负担也为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施加了压力。若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社保,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就得不到保障,而青年劳动力减少,社会创造的财富也相应减少,政府收入也减少,进入恶性循环。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出现犯罪,影响社会稳定。而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正金字塔结构人口模型,高生育使得人口增加,青少年多,就业岗位不够,造成失业。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社保、医疗都有欠缺,使其寿命不长。这样也就有碍于为社会创造财富,发展经济。
(六)疾病
这里的疾病主要是指传染病及瘟疫。例如艾滋病,SARS等。瘟疫流行病的爆发会使民众情绪不稳定。此外,不法人士通过网络短信及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会造成公众对疾病的恐慌。从而对患有疾病的人群产生歧视,这类人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报复社会。
(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最不可预料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安全。政府的善后工作尤为重要,需要安抚民众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补贴,若是政府在此方面处理不好,使民众的不满情绪增加以至于激愤,就会迫使其做出极端事件。由于气候的原因,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可能会出现瘟疫,这也是政府需要善后的。
上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人们的生活水准取决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取得的多少及高低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对社会满意的人就会倾向于社会稳定,反之就构成社会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