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

时间:2019-05-12 05: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

第一篇: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

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现在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周围地区的带动,我相信我们能逐渐感受到我们 的生活受到了多大的冲击,我们的安徽正在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主要的意义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经济

因为中部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安徽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根据 2005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等我们不难看出安徽的经济发展原型。在新任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在2005年4月讲述安徽为经济助跑的新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想这便是安徽发展方式和走什么样路线的最好诠释。

安徽省的农业基础是比较好的,虽然历史上长江和淮河的洪涝曾经给安徽的农业带来很大的创伤,但经过整顿和治理后的长江淮河已经安分了很多年,这也为安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优良的水利条件。在2004年达到了五百四十亿斤的历史最高记录。对于中国内地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而言,这个数字的意义非同一般,这也更为安徽省得农业发展提供了信心。

学者胡平在他的著作《国家的事》中说到,造成安徽经济落后的关键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在2001年,安徽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仅有马鞍山钢铁厂一家。书中认为,在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安徽忽视了工业主导地位的形成。就历史而言,他的这句话是没有错的,曾经的安徽的确是这样的,在经历了2004年以工业为主的“八六一”行动计划之后,安徽省在第二产业发展速度上已经超过了13%,在全省的GDP发展速度上已经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不仅如此,现在的安徽有着十足的经济发展优势,比如说:安徽大企业数量在中部地区相对较多,2005年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有14户,在中部地区居第二;其中百强企业3户,与河南并列中部地区第一。中部地区10强企业中,安徽有马钢、海螺和铜陵有色3户,名列首位;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安徽400公里,沿江

共有5个一二类口岸及近80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内河航运十分突出,这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安徽特别是沿江地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水环境、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指标与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大体相当,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支撑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较高。从安徽来看,装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比重23.4%,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在中部地区仅低于湖北。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等等。

有了这些,我们相信安徽省的经济正在朝着一个光明的方向前进。工业转型、农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转型等等,无疑有着美好的前景。以下便是铁证:

在连跨7个千亿元台阶后,全省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了万亿元目标,标志着安徽自此跨入“万亿元俱乐部”。

回望“十一五”,安徽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省生产总值由5350.2亿元增加到12263.4亿元,年均增速达13.4%。财政收入由656.5亿元增加到2063.8亿元,增长2.1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054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与全国相对差距缩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这五年,安徽坚持调整经济结构,自主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工业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奇瑞成为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涌现。家电、汽车等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数字振奋人心。回望“十一五”,安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旧貌换新颜。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6550亿元,增长3.6倍,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大的时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501公里增加到2929公里,建成“村村通”公路6万公里,以快速客运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港口吞吐能力达3.6亿吨,机场建设加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确立。有了这些,我们相信安徽省的经济正在朝着一个光明的方向前进。工业转型、农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转型等等,无疑有着美好的前景。

文化

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当然也不能落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关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全局。文化体制改革,也让安徽在全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如今,安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自主探索,勇闯敢干,组建起以五大文化产业集团为“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齐头并进的文化皖企军团,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创造出非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再次让国人瞩目。文化也是生产力,在安徽加速崛起的强力拉动下,如今,安徽文化体制改革让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迸发出无穷活力,文化“大繁荣时代”已经到来,2005年-2009年,安徽文化产业逆势飘红,连续保持30%以上增幅。

中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孙叶 洪波 安庆台记者丁晶 淮南台记者许静)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安徽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增幅,到十二五末增加值可望突破千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被称为黄梅戏故乡的安庆,如今不仅有着黄梅飘香的雅韵,同样有着新兴文化产业壮大的图景,近日,一个投资18亿元、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特征的大型文化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在太湖县正式开园,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南亭:“我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发展对推动安庆经济结构转型发挥了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在安徽,不再是点缀在工业园区旁的小小盆景,而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助推器。从设立文化产业保税仓库到服务外包,从文化产权交易到企业上市,新兴文化产业形态始终处在引领地位。过去一直以煤炭等能源为支撑的淮南市,通过建设动漫产业园大打文化牌,形成“五彩淮南”新特色,安徽在援建四川松潘震区居民小区时,用上了合肥市包河区的文化产业拳头产品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包河区文广局局长詹雄才:“我们通过打造世界前沿的新兴数字传输技术,为城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独有偶,在近日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1)”上显示:在“影响力指数”上,我省排名全国第九。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北京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稳居前五。山东、天津、四川、辽宁、福建位于六至十位。除综合指数外,报告还公布了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其中,在“产业影响力”指数方面,上海以指数83.3,排名第一;北京以指数83.2,排名其次;浙江则以指数82.4排名第三,而我省则以指数75.9,排名第九。

这些事实和例证都充分地说明了中部崛起带动的经济发展对于安徽省文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中部崛起路途上的安徽文化,无疑会走向越来越大的舞台。

第二篇: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60);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wh2004014)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市场化问题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中部崛起的引擎。因此,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要

求,也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关键词:中部崛起中小企业湖北

我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后的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规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著名经济学家邹恒甫说:“中部将是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增长极,它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能否真正实现复兴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中部崛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从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来看,1999年湖北人均gdp为6514元人民币,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534元,而浙江、山东两省的人均gdp分别为12037和8673元,分别是湖北的1.85倍和1.33倍。2003年,湖北省人均gdp排名再次从1999年的全国12位降到第13位。与此同时,从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来看,2001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各省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分别是8365亿元、7567亿元、6181亿元、4629亿元,分别是湖北的4.95倍、4.41倍、3.66倍和2.74倍。

通过比较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是成正比例的。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如“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中部中小企业则表现出品牌少,特色少,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的弱势。所以东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东西部中小企业的差距就有多大。

中小企业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成为中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也日益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企业大军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竞争力实体因素的源泉,中小企业是中部崛起的主要载体。

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现实选择

三农问题

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著名的“粮仓”或“鱼米之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肩负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吃饭”的重任。挑着“吃饭”重担的中部地区“三农”问题尤为严重。以至于有人说,解决了中部“三农”问题就实现了中部崛起,而“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宽农民劳动力就业空间。

中小企业对于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具有量大面广、企业组织结构灵活、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各国吸纳就业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格局。我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在1000万下岗职工中,找到工作的有600万人,其中有330万人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中就业。这个成绩是在我们没有自觉采取政策措施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还能吸收更多的人就业。综上所述,对于解决中部崛起顽疾之一的“三农”问题,中小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化、城市化问题

如果说农业是生存的基础,工业就是发展的基础,中部崛起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是中部崛起的产业支撑,工业化是贯穿中部崛起的一条主线。

对于城市而言,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就中部六省情况来看,除山西工业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它五省均低于该水平。另一方面,与工业化相辅相成的城市化也是中部崛起的瓶颈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居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说,城市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同样,城市化的成功也就是地区的成功,城市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所以,城市化水平低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较为充分地改观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完善城市体系结构,消除特大城市直接面对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的窘境,避免相互脱节现象发生。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农村两个领域。上联城市,下靠农村,是城乡之间的纽带,作为“乡村之首”它是村乡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和“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它受城市市场变化的影响和辐射,将城市先进的技术、信息等

第三篇:韩流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韩国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田绪永

韩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科学论断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韩国把发展文化产业当成一项国策,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1、增强文化的科技含量,发展文化科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存贮形式之一的文化和作为知识表现手段的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占居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韩国人把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词,并把它确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之一”,显示出韩国的特色与抱负,充分展现了“典范移转”的效果。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科技的主体,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文化科技发展形势的人才也成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韩国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大批适应文化科技的人才。

人才管理系统化。产、学、研联手,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利用专门院校进行培养。近年来,新建汉城游戏学院、全州文化产业大学、清江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校等。还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共80余种,目前在校学生5000多人。

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自2003年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计划到2006年共开设21个专业,培养4500名急需实用性人才。由文化产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通过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特殊专业的教授级人才。此外,发挥一些非正规院校的作用,向其赋予更多的教学任务。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并正在逐步规范化。

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如2002年共派出两批180人,培养CEO、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各60名。国家为每人补贴6100美元。

2、加强立法,理顺文化组织管理机制

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立法和政府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1999年首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达70%左右。

此外,在改革原有文化产业相关部门建设的同时,又新建了一些机构组织,初步形成了运作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1994年文化观光部首次设立的“文化产业局”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1999年,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属的“游戏综合支援中心”(主管政策、规划等)、“游戏技术开发支援中心”(主管游戏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游戏技术开发中心”(主管游戏产业技术开发)。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还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负责创作等)、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在电子图书、在线游戏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领域,分工由信息通讯部主管基础技术开发,文化观光部负责应用技术开发。

韩国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基本上都有一套奖励措施。近两年尤其加大了对影像、游戏、动画、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奖励力度。2002年,游戏、动画业分别评出15个、12个获奖产品和单位,“国务总理奖”(大奖)为最高奖项,奖金10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长官奖”(优秀奖)奖金500万韩元,“特别奖”奖金3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计划2003年把“大奖”升格为“总统奖”,提升奖励的权威性。

3、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经费的供给

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等方式共融资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

第一,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近几年,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

3.5%增长到约17.9%。

第二,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

第三,动员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文化产业振兴院2000-2001年两年期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3亿韩元(政府350亿,民间1723亿)。计划以后每年通过“投资组合”至少融资1000亿韩元。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四,政府完善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如:为重点发展的游戏、动画等风险企业,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务负担。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免除农田、山林、草场转让费和再造费,以及交通设施补偿费等。

4、建立集约化生产机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是,自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期间,全国共建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1至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全国文化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韩国充分认识到,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必须开拓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其基本战略是,瞄准国际大市场,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大力开发,促进出口,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他们通过加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集中力量开发名牌产品、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设立出口奖励制度、构筑海外营销网等措施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韩国经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套用哲学上的一句术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来形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恰如其分。之所以说是“前途光明”,就是因为,一是我们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的历史底蕴;二是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这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道路曲折”,就是因为,一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下的文化事业体制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三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后劲不足。尽管我国国情和韩国国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各国之间融合加速的现代社会,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是值得我国认真总结和借鉴的。面对飞速发展的国际社会,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

1、制定文化政策,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产业政策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当前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却为数不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和文化产业的实际需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从而体现国家宏观经济导向,为文化产业的领导、管理、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对其监测、统计、检查提供政策依据。

文化政策决定着整个社会文化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决定着文化领域经济结构的组合和发展。面对急速转型的社会,我国应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与WTO规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国家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韩国于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所采取的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出口奖励等具体的政策都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针对我国文化管理存在的条块分割、利益扯皮,某些文化管理部门集“裁判”和“运动员”与一身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个置于现行文化行政系统之外,没有自身利益关系的公共政策制定部门,由它来根据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整个战略发展需求来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实施管理。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建立平等、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政策和机制上根除部门保护主义。要真正逐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发展文化政策提出的措施落实到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变管理主办为服务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在管理方面,仍习惯于直接办文化、管文化、管办结合,带来诸多问题,造成社会文化发展始终落后于社会文化需求,结果是经营主渠道和合法经营受制于宏观审批管理,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消费增长,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理顺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的管理机制,避免两者对文化产业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的应该是意识形态,负责对文化产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审查监督,避免文化产业部门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甚至带来负面效应。而产业问题主要是市场行为,市场问题应该由政府管。当然,这并不是说党委可以对市场问题不闻不问,也不是说政府可以不问意识形态,而是要克服双重管理、职能交叉的弊端。党的意志应当通过司法程序变成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而不是直接去管市场。

2、加强法制建设,保护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的保护神,它不仅保护广大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公平的进行交往竞争,而且保证党和国家的意志公平合理的实施于平等的市场主体之上,以最大限度避免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不正常的“寻租”行为,影响了市场主体健康顺利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个产业,理所应当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如上所述,为了鼓励文化事业,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于1999年2月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此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这些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证。

尽管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以后,我国法制化进程迅速加快,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像韩国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样的总体法律还尚未出现,因此,我国应该在加快法制化步伐,尽早制定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从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保证了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

1960年12月28日,在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上,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舒尔兹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源投资》的讲演。他指出,传统的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仅仅归结为物质资本的增加,而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他认为,完整的资本形式应当包括物质资本和与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以智力投资为主的文化产业中尤其如此。人力资源既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和依托,又是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基础和依托,因此必须注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还在于人才。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拓展人才渠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传统用人上的论资排辈现象,尽管在今天文化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这种现象并未完全得到改变,在某些文化产业中还很严重,这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中创作、企划、市场开发人才短缺问题又日益突出,为此,要拓展人才渠道,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次,积极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对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的有序状态。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运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想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想创作出一流的文化产品,必须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的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交流和合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文化人才地区、单位所有的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生产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建立平等的能够独立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和营业性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优势,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此外,应该借鉴韩国学校、短期培训、网络和其他媒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

当然,在文化产业化底蕴并不深厚的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无论从思想观念上、管理体制上,还是从经济基础上,我国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借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经济复苏靠文化 文化崛起靠农村

经济复苏靠文化 文化崛起靠农村

——谈金融危机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我国也未能幸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应对当前的危机。就在我国各行各业遭受危机的“洗礼”时,文化产业却“一枝独秀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优势。可以这样说,金融危机虽然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波动,却将文化产业推到了新一轮调整的风口浪尖上,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机遇,并使其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增长点、拉动内需的一个有效抓手。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尤其是农村市场长期地被“消费边缘化”,使得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明显滞后。而我国优势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内需拉动力强、发展空间大,而“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起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首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地政府长期忽视农村产业文化的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职能监管,致使农村文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农村文化建设长期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因此,各地方政府要转变政绩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来实施,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依托。农村教育发函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我国目前有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受过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2%,这就使得农民文化修养不高、思想保守落后,不容易接受新鲜文化事物,容易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因此,要加快发函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崛起的有效方式。近几年文化下乡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着,但是这种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此,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培养“乡土艺术家”不仅可以保护大量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动。通过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新你哦个村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文化”不仅可以让人寻求心理的慰藉,保持生命的温度,还可以给人们带来走出经济低谷的信心和勇气。而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要靠农村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这不仅是走出“经济阴影”的眼前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只要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步伐,必将迎来经济复苏的又一个春天!

第五篇: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经济的意义

摘 要: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在规模、功能、结构、规则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而高效的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的作用,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和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跨越之年,特别是股市在经历了2005年的政策破冰和2006年的牛市运转之后,2007年上证综合指数全年上涨96.66%,深圳成指上涨166.29%。截止到2007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超过了32万亿元,流通市值超过了9万亿元,投资者账户总数已经达到了1.39亿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中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发展膨胀时期,市值由过去的3万亿元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亿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以沪、深交易所并存发展的模式,银行长期抵押放款市场仅服务于安全性高、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造成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资金。且从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看,上市公司为获得证券发行资格,虚报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部分持股大户常常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操纵资本市场,造成严重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发生。我国资本市场有其不足之处:

(1)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资本市场的现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第一,债券市场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是“跛足”,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尤其是公司债券,相对于国债和金融债,更是发展缓慢,直到2006年,我国企业债发行规模才达到1008亿元,为历年发行总规模的近一半。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6年贷款融资占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的比重依然高达82%,间接融资比重远高于直接融资。截至2006年底,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57455亿元(不包括央行票据),与GDP的比例为27.4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63.11%的水平,远低于我国股票市值与GDP的比例42.70%;我国债券市场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分别占50.56%、44.19%、5.0%。企业债余额仅为2831亿元,与GDP的比例仅为1.35%,远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30%的水平。第三,股票市场也存在着不平衡发展问题。一是虽然2007年沪深总市值已经超过我国内地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当,但因流通市值无论绝对量还是占比都相对较小,沪深股市总流通市值约9万亿元,仅占两市总市值的30%左右,股市结构亟待完善;二是股市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发展不平衡,削弱了证券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2)我国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规定了严格的上市条件,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证券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进入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须受到严格的上市条件限制(包括公司规模、盈利性等),大多数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沪、深市场的大一统、高门槛,致使高成长性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风险太大和公司的盈利性等原因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一切造成中小企业和科技创业型企业在我国融资困难,阻碍了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

展。

(3)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只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尚未建立,沪、深主板市场门槛太高,企业往往由于一时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就有可能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①公司的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 ②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 ③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④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有暂停情形第(1)项、第(4)项所列情形之一,经查实后果严重的,终止其股票上市。上市公司一旦被终止上市,容易造成资本市场动荡,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4)过多的行政干预不能体现证券市场的高度市场化的特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10年主要是用行政手段管理,公司上市需要由自上而下的指标下达与自下而上的推荐相结合。这种管理方法与证券市场高度市场化的特点非常不适应,因此,今后公司的上市制度应该有所改革,凡符合条件的,可由企业自己申请上市,能否成功由市场决定,这样能通过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性功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4)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分散和信息积累功能。

从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还起到的两个作用是风险分散和信息积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非充分有效的资本市场常常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本市场的信息积累作用有助于避免“有限制理性”而引起的投资决策上的偏差,从而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还有来自国外厂商的威胁。为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我国企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伴随着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投资者对这种项目往往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和共担” 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其投资风险。(5)高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理论上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加强储蓄动员能力,优化配置资本要素,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经济发展是伴随经济结构变化的经济总量扩张的过程。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资本的形成与扩张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历史学家恩格思·麦迪逊教授在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政策》一书中,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1950~1965年间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在这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0%。因此说,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资本来源于投资,投资取决于储蓄的规模及转化效率。扩大储蓄的源泉,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储蓄,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投资的储蓄约束,加快资本形成与扩张的速度与步伐,并正确处理好国内消费与储蓄的关系,使之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对经济发展是必须的。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完善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由于资本市场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资本市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资本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顺利增长。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规范法律框架,完善交易规则,整合现有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市场良性互动;不断扩大股市和债市的市场规模,丰富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必须积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实现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背离,这并非否定了股市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反映的“晴雨表”这一命题。出现这种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制度不健全和功能不完善之处,使我国资本市场在运行过程中潜在着很多深层次和结构性的矛盾,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症结在于股权分置问题。

(3)要重视直接融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依托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提高市场深度的基础还在于全方位开展中国资本市场以效率为导向的创新改革,包括建立合理的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行上市以及股指期货等具有不同功能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出,继续提高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约束,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等。总之,创新是增强市场

活力的源泉。

(4)顺应国际化趋势,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对于一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形成、流动性的提高、制度的完善等多个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要努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融资方式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增进投资者信心;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巍,甘茂智.东亚资本市场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6,(5).

[2]赵晓雷.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N].文汇报,2004-2-16.[3]张留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谢林涛,徐恒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5][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寻求平衡[J].社会观察,2004,(9)

下载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部崛起对安徽发展的意义(经济和文化方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 ;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

    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这意味着,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到中......

    文化对法治的意义

    文化对法治的意义 法治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的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动力和发展方向。评断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成果,重要标准就是它培养了什么样的公民品性......

    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我省正处在我国中部地区的枢纽位置上,承东启西,接南进北,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交通主管部门,我们一定着眼全局,认清形势,准确把......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就是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实......

    浅析组织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政治与公共事业管理陈珊珊政治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2008279290403浅析组织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快乐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报告[摘要]: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一......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从研究传统文化的季羡林和南怀瑾等大师的观点来看,中国文化......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根据我国现有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不是主要依据二产积累、转型获得经济和产业发展提升的动力,也不是主要依托本地消费市场,而是以民族、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依托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