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

时间:2019-05-12 06: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

第一篇: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

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

英国《金融时报》 丹尼尔•谢弗 , 夏琳•戈夫 , 阿拉斯泰尔•休伊特 报道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一位21岁的实习生死亡,致使人们呼吁伦敦金融城的银行整顿年轻员工的工作文化。

昨日有消息称,伦敦美银美林实习生莫里茨•埃哈特(Moritz Erhardt)上周被发现死于他在东伦敦住所的淋浴房内。

美银美林的一位发言人确认,这位德国商科专业本科生已经死亡,但表示银行尚不清楚他的死因。他拒绝置评网络上声称埃哈特因连续工作72个小时后癫痫发作死亡的说法。

银行家表示,实习生工作时间很长,通常超过了午夜,但补充道,一名实习生连续工作两三个通宵的情况很少。一名银行家表示:“分析师和助理得像狗一样工作。但实习生不会得到如此的信任,以至于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因为他们经验不足。”

要求提高实习生待遇的慈善机构Intern Aware称之为“100小时工作文化”,并对这种学生银行暑期实习中盛行的文化进行了抨击。

该慈善组织的联合创始人本•莱昂斯(Ben Lyons)表示,“必须改变文化和人力资源程序,评价员工不应根据他们能够拼命工作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们的工作质量。”

埃哈特要工作7周,死亡时已经工作到了第6周。他每个月的报酬是2700英镑左右,此前曾在毕马威(KPMG)、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做过三次实习。

美银美林表示:“他在同辈中很受欢迎,在我们公司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实习生,前途光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联系他的家人,送去慰问。”

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访问学者克里斯•罗巴克(Chris Roebuck)表示,过劳的年轻人日益成为伦敦金融城的一个问题。他在数家银行担任过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职务。

他表示:“由于个人雄心或者就业市场的原因,人们非常渴望抓住工作机会。有些雇主利用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超负荷工作,即使对健康不利,对企业也不合理。”

罗巴克表示,在金融危机之后,情况变本加厉,因为很多机构一直在裁员。但有几位银行家指出,实习被用做招聘工具。

慈善机构Epilepsy Action表示,英国约有60万人患有癫痫,其中每年有1000人死于相关病因。该机构表示,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睡眠不足、压力过大或者饮食不足。

译者/倪卫国

第二篇: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目录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1

【案例】.........................2

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2

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3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3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3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3

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4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4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4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4

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5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5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5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6

参考文献:.............................6

【摘要】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成为公司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加班文化也被许多公司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本文从企业员工加班的现状及原因入手,浅析现代管理中如何正确对待加班文化。

【关键词】加班 压力 企业文化 科学管理

【案例】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然而,法律的规定被“文化”消解于无形之中。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专业人士如是说。而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一位处长则说:“当加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负作用正在迅速显现。”

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大家为了保住难得的职位,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家庭、社会舆论的对于过度工作的褒扬,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带来的结果是,过度加班的氛围在社会渐渐弥漫,演变成一种共通的“加班文化”。

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拼命加班”成职场“潜规则”。最近,国内一家门户网站进行了调查。对于“你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近7000名被调查者中,64%“经常加班”,27%“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翰德人力资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上海目前有42%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50小时。无独有偶,上海社科院在同一天公布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表示倦怠。

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

当今社会,人们对“加班”二字毫不陌生,许多人或多或少地经历着加班。因为,“加班”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许多企业甚至用加班多少来衡量一个员工的敬业度。在关系到员工去留与否、加薪与否、升降与否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上,加班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 2006 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3》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平均寿命从五十八九岁下降到五十三四岁。

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已经造成了公民体质危机。

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现在许多上班族用“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对疲劳工作的不满。在他们看来,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要企业员工不加班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这一切加班泛滥的背后,有着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

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大,是导致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我国人才问题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人才短缺严重,结构配置失衡。由于人才培养和配置方面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大多留在大城市,不少人学非所用。加之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改革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员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工作做不好就会被淘汰,这促使员工们不得不加班。另外不断高涨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消费,刺激了企业员工更高的物质需要。但正常的八小时工作报酬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现有的物质需求,于是选择通过加班来实现在短期内获取更高报酬的目的。此外,有些员工的工作能力不强,执行力差,或是不会科学分配时间,许多事情无法在工作时间内有效完成,只有加班。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以及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员工,由于以前工作环境和习惯问题,对私企、外企一切以利益为先、讲求高效率的工作模式不适应。这都造成了他们工作效率低下,使得最终不得不靠加班来保证工作的完成。

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

从当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来看,跟西方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很大的考验。目前,除了少数企业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竞争力以外,更多的企业是采用增加工作时间来缩短生产周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当今企业中“用一个员工, 给两个人的工资, 当三个人使用”,可见企业为了提高利润, 是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尽可能多的榨取剩余价值。从表面上来看,竞争力的确提高了,但从实质上来看,这样的方法绝对不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员工频繁加班的现状,长此下去,会使员工的工作热情骤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

很多企业几乎是天天加班,这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低下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管理不科学,一些企业某些工作的流程设计的不合理,或流程所涉及到的部门责任不明确,致使重复性工作增多,总工作量就相应增长,只有靠加班来完成。企业缺乏管理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低

下,因此企业要完成目标任务,只有靠剥削员工的剩余时间来实现。工作量分配不均、重复劳动、过高估计自己的生产能力无一不会造成多余的劳动,导致没日没夜的加班。

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

加班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了吗?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在很多企业,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经常加班的员工常常被当成模范,这些人也总是最受老板的喜爱;相反,谁要是经常按时下班,就会被认为是“不够敬业”,不但自己不自在,而且领导也会侧目„„“以经常加班为荣,以按时下班为耻”——虽然工作制度或员工守则都没有这样写,但无形之中却成了支配员工行为的准则。

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

近日,微博上一则关于“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短时间内被大量转载,“过劳死”这个词再次成为公众特别是年轻白领热议的话题。虽然这名女硕士生前所在公司并未承认“过劳死”的说法,但是之前网络和媒体上已经有了太多有关中青年干部、业务骨干甚至劳动模范等因劳累过度死亡的事例。一时间,许多年轻人感到“人人自危”,有人在网上抱怨“工作很累”、“被加班”„„

这是一种“杀人”的文化。由于经常加班,很多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劳累、生活不规律等是最大诱因。

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

这是一种“剥削”的文化。延长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要素,也是违法企业剥削工人最常用的手段。从这一点上看,“加班文化”只是窃取了企业文化的名字,实际上用的还是古老的榨取超额剩余价值的办法来达到企业的发展。加班文化仅仅是用一个时髦、现代的名字给自己赤裸裸的剥削行为盖上一块遮羞布。所以,加班文化是对真正优秀企业文化的扭曲,是一种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约束本来是应该建立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的,但是“加班文化”已经偏离了这个方向。它仅仅是用企业文化的约束性来约束员工,而员工并没有产生对加班文化极大的认同。

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

这是一种“非法”的文化。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然而,法律的规定被“文化”消解于无形之中。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文化”是把“软刀子”,它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杀了人,还会让人“无怨无悔”;它违了法,却会让人“心甘情愿”。而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执法部门的干预远远不够。首要的,劳动者自己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抑制那些“损己利人”的所谓“企业文化”。

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

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

加班不应该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长期加班,表明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做得不够好,对企业危害巨大,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从绩效方面来讲,会在整个公司形成人浮于事、办事拖拖拉拉的习惯,使公司的经营效率降低。加班能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公司发展不成熟,迫使高层要加班;加班是高层管理者的一种自觉行动,甘心为公司付出。当加班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便显得“高尚”起来,逍遥于法律约束之外了。

企业管理人员要清醒认识到员工逃避一切加班、忽视必要的工作职责固然是错误的,但变成“上班拼命,下班睡觉”的工作机器,更会与丰富、有益的社会生活隔绝。常识表明,连续加班会影响生产效率,不仅消磨身体,还会导致员工步入思维和文化的真空。只有将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所求很好地结合,才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否则光靠加班的方法只能让员工心生厌恶,反而影响了效率,造成没必要的内耗,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真正靠着“加班文化”从小发展到大。管理者在管理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加班对企业的利弊,并对之进行权衡。

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

企业是加班的发起人,实施主体,在加班这个问题中,企业应该负主要的和直接的责任。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发展不仅是发展老板、资本家,也有发展劳动者,发展社会幸福的责任。但调查中,只有1/4企业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则对此“并不在乎”。随着加班成了普遍现象,必然会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失落。若企业的社会责任失落了,必然引起社会经济不健康发展的危机。因为若企业存在长期的、经常性的加班必然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于是社会经济就必然走上血汗发展之路,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被挤入深渊。企业应实施科学管理。企业的工作流程完全可以合理设计或进行持续改进,以及明确规定各部门或各个人员的责任,使职位和职权相一致。这样,企业的管理透明度高,各环节的衔接流畅,重复性工作减少或消除,效率自然提高,也就无需加班。

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企业管理者应该多下功夫。首先,解决企业管理环节繁多,工作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建立或改善管理模型,制定管理制度,尽量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在进行工作量分配的时候,管理者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到人力物力的状况,不能盲目分配计划,以免获得事倍功半的结果。其次,克服企业中的管理混乱的现象,尽量减少重复劳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管理职能的自动化,实现公司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地进行沟通交流,既节省企业的物质成本,还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工作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员工工作能力提升了,时间管理有效了,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企业要尽可能地控制加班,因为加班越多效率越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参考文献:

[1]200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员工加班现状调查报告,新浪财经,2006,07.[2]盛大林.“加班光荣”是可怕的“企业文化”[J].中国汽摩配,2007,(05).[3]高路.谁来制约可怕的“加班文化”[J].中国社会导刊,2006,(17).[4]冯来周.论超时加班产生的根源及治理对策[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5]李冬洁.“加班文化”成职场潜规则[J].人民论坛,2006,(13).

第三篇:敬业与加班文化

敬业与加班文化

员工敬业精神的缺失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问题之一,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又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超时工作,加班加点,疲惫不堪。本期杂志中同时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报道和讨论,让我们忍不住要问:加班文化与敬业精神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敬业精神在英文中的用词是professionalism,指的是做某一行工作的人应该按行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奖惩的情况下,也会自觉用行业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敬业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在公司不用任何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来记录考勤时,自己也会在一天之内上满8小时的班;在没有主管或同事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或者闲逛打瞌睡。敬业精神特别强的人,在自己没有能够准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会主动不计报酬地加班把工作完成。但是,光是加班行为本身却并不一定是敬业精神的体现,而企业试图通过创造加班文化来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的做法则更是舍本求末。

加班文化暴露的不仅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更是对员工个人生活的侵犯。如果所有的员工必须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这说明公司在任务分配中存在相当的不合理,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存在巨大的问题。而员工在加班文化的侵蚀下,渐渐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渐渐失去身体的健康,其后果是公司和员工的双输。

也许是中国文化中强调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许多人的观念中都或多或少地认为“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是值得鼓励赞赏的行为。而在这样的文化中,越是优秀的员工越可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自觉自愿地为了工作不惜放弃娱乐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这样的举止在日本社会更是许多员工生活的日常写照,然而,我们也知道,日本的员工也许是世界上最受压抑最不快乐的人了,而且日本也是世界上员工过劳死最多的国家。在今天这个越来越提倡以人为本、人文管理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以日本为戒,而不是重蹈他们的覆辙,让过劳死的悲剧在中国上演。

反过来说,不加班的人也可以是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他们在上班时间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提升工作效率。下班以后则放松休息,重新充电,等到第二天上班时又能精神饱满充满热情。这样的良性循环带来的是员工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具创新的头脑和更高的工作绩效,也是公司更健康的工作气氛。

第四篇:哈医大实习生在京死亡的警示2013-2-7

哈医大实习生在京死亡的警示2013-2-7

5名哈医大实习生在京死因为燃气热水器泄露

5名在中日友好医院实习的哈医大大学生4日被发现死在朝阳区一出租房内,昨日警方公布调查结果,排除他杀,认定为燃气热水器泄露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1)6名哈医大来京实习的学生在水立方前合影。其中5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难。网络

截图

(1)

调查称排气管老化漏气。

(1)

调查称热水器安装不当。

“5哈医大学生疑一氧化碳中毒亡”追踪

新京报讯(记者刘保奇)2月4日,朝阳区一出租房内,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5名大四学生被发现身亡。昨日上午,警方公布5名学生死因调查结果,排除他杀,认定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多名学生家属称,热水器安装工人已被刑事

拘留。该说法未得到警方证实。

中毒死亡三个原因

昨日上午10时许,中日友好医院二楼会议室,警方召集5名遇难大学生家

属,公布学生死因鉴定结果。

多名学生家属称,警方表示5名学生死亡已排除他杀,认定为一氧化碳中毒

死亡。

家属提供的录音显示,警方人士说学生中毒死亡有三个原因,一是燃气热水器安装不当,二是排气管老化漏气,三是学生使用热水器不当。

家属质疑“使用不当”

学生家属说,热水器连接的五根水管,其中一根连接着马桶上。学生上完厕所后,因按马桶按钮冲水时,没有弹跳起来,水一直在流,热水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加上排气管老化漏气,造成煤气倒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但对于学生使用热水器不当,多名家属并不认可。他们称,5名学生住了大 3 半年都没出事,这次怎么突然出事了?假如热水器没事,谁用都不会出事。

“学生曾反映热水器问题”

多名学生家属称,事发房屋的主人去国外,将出租房全权委托给中介公司。5名学生租房要求房子要能洗澡,中介公司就找人安装了热水器,“学生入住出租房之前换过热水器,但排气管没有换,出现排气管老化漏气。”

一名学生的家长说,此前曾听说学生向中介公司反映过,热水器有过问题,“但中介始终没有维修”。

对此,记者未能向中介进行核实。

学生家属们称,听民警说,目前安装热水器的工人已被刑拘。但记者未能向

警方核实到此事。

家属认为五方都有责

对于5名学生死亡由谁承担责任,多名学生家属表示,房东、安装公司、中介、学校、中日友好医院,“五方都难逃其责”。

家属们称,事发时,这5名学生尚未从学校毕业,学校作为一方监护人,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学生被安排到中日友好医院实习,学校跟医院应该有协议,学生实习时发生此事,医院也难逃其责。”

“孩子都没了,赔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对于赔偿问题,多名家属称暂时没

考虑。

逝者

“儿子找到工作,本想过个喜庆年”

郭佩佩,20岁,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大四学生。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郭佩佩被学校选中,安排到中日友好医院实习。

去年6月,他和班上5名一起来北京实习的同学,通过一同学亲戚介绍,联系到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租住在朝阳区樱花园东街一套房子里。

那套房子是两室一厅,面积约60平米,一间屋内摆放两三张床。

这套出租房,成了郭佩佩等5名学生生命的终点。

最大愿望做医生

2月4日,北京,立春,距离春节只剩5天。

郭佩佩距北京600多公里外的老家郑州,父亲郭学战正操办年货,特意买了儿子喜欢吃的菜,满心欢喜等儿子回家过年。

然而等来的却是噩耗。

母亲眼中,儿子个头有一米六,平时特别听话,学习成绩也好。

郭佩佩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医生。父亲说,儿子已找好工作,在河南一家大医院。今年1月19日,儿子去郑州办理了工作事宜。因时间匆忙,郭佩佩没回家看望父母,“没想到竟阴阳相隔”。

“儿子工作找好了,本想过个喜庆年,竟红事变白事。”郭学战说。

每隔一周给家打电话

郭佩佩很孝顺。

母亲回忆,自从儿子上大学后,每逢放假都会回家。去年6月份到北京实习后,一年就回家过一次。儿子平时特别孝顺,心里有话总是打电话给母亲。每隔一个星期,儿子总打电话诉说工作和生活的事情,“他说实习累,但心里却很高

兴,因为实习老师对他特别照顾。”

今年1月23日,郭佩佩还给母亲打电话祝贺生日,“我当时心里特高兴。”

郭佩佩的母亲说。

“事发前,儿子已经买好车票了,说腊月廿八就回家,没想到突然就没了。”得知噩耗,郭学战一时无法接受,夜深人静时,他独自一人走出宾馆,偷偷抹眼

泪。

新京报记者 刘保奇

探访

物业贴出安全通知

昨日下午,事发住宅楼的电梯内,贴有物业通知。

通知称,当热水器质量出现问题或安装不当及烟气排放不当时,容易发生天然气泄漏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隐患,直接危及住户的生命安全。物业提醒:凡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的住户,请立即与热水器的厂家联系,要求厂家派人进行检 6 查维修及热水器的排烟处理。排烟管道须直接从各层楼道窗户排出,严禁在楼道

内排放废气。

作者:刘保奇来源新京报)

5名哈医大实习生在京身亡续:哈医大接走其他实习生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6日

死者家属悲痛地等待。本报记者陶冉摄

从左至右:李光耀郭佩佩董博(幸存者)何淼鲁辰宇刘玉涛。

原标题:哈医大接走其他实习生

昨天下午,5名遇难学生的家属已经全部到京,被中日友好医院分别安排在多个宾馆。校方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的领导及老师也赶到家属身旁商量事宜。8 目前,5名遇难学生的尸体还未火化,而在中日医院实习的其他6名哈医大的学生已被校方接走。

房东中介配合调查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点樱花园中路3号院,事发地该楼9层905室仍大门紧闭,3名民警站在门口。

据一 名知情者透露,905室房东赵某是中日医院财务科退休职工,此间房屋为赵某委托给一中介进行出租,“里面住着6个孩子,都很懂礼貌”。该知情人称,目前,赵某及中介联系人已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警方未对该消息予以回应。

分开安置引发不满

昨天上午,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周围3家宾馆中见到了5名遇难学生的家属,失去孩子的父母在亲友陪伴下失声痛哭,几名校方的老师在一旁陪伴着家属。

刘玉涛(死者)的父母前天晚上7点就从大兴安岭赶到了北京,目前被院方安置在宾馆,“学校和医院把我们家属都分开安置了,也不给我们别的孩子爸妈的联系方式”。

“是不是怕我们一起找他们抗议”,另一名学生的家属对此很不满意,截至昨天下午,他们还找不到任何其他学生的家属。

经过和自己孩子同学的交流,刘玉涛的父母昨天下午接触到了李光耀(死者)的家人,两家人见面后互相说了一下孩子的情况,“我们只是相互想见见,也看看院方目前是一个什么解决方案”。

昨天下午4点,李光耀的家人在院方的安排下,来到中日友好医院的太平间见到了孩子的遗体。

校方接走其他学生

昨天下午,中日友好医院医疗发展部郭主任证实,遇难的5名学生确实系该医院的实习医生,但对于学生的管理医院秉承“学籍管理”原则,具体事宜应当由学校进行管理。而对于幸存学生(董博),郭主任表示中日友好医院会对其妥善安排,如有需要会进行治疗,“6名女生已被校方接走了”。

“5个孩子都是非常好的孩子,非常聪明”,5名遇难学生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康复科实习,该科室主任确认几人都是实习医生。

□逝者

雪祭的青春

昨天,京城铺白,中日友好医院附近的宾馆内,嘶哑的哭声召唤着逝去的灵魂。死者的同学,在事发后,将人人网的头像,更改成了出事几人的合影。

兄弟之痛

董博,6名哈医大学生中的唯一幸存者,事发后,他的心理受到了难以愈合的打击,在他们实习的中日友好医院内,接受着治疗。

2月4日,立春,北京的天一扫往日的雾霾。哈医大09级 10

物业值班的郭师傅赶来后,与董博一起跑进卫生间,此时,燃气热水器仍然是开启的,发出“吱吱”的响声。事发后,董博消失了,唯一在线的是他的人人网账号,有同学给他留言,没回;家属在找他,联系不上„„前天晚上10点44分,他在人人网上唯一的留言,“我还好„„累了,睡了„„”

家人之伤

在宾馆的日历上,蛇年大年初一赫然画着一个红圈,因为这一天就是孩子们的头七。

大东北宾馆四层一房间中,李光耀的父母泣不成声。母亲躺在床上,头发散乱,眼睛早已哭肿,却仍哑着声哭喊,“儿子,你快回来呀,爸爸妈妈好想你呀”。

看着妻子的状态,李光耀的父亲走出房间,来到宾馆走廊的一个角落,缓缓地蹲下,手瞬间遮掩了脸,背着众人,这个47岁的男人,大哭起来,声音在楼道内回荡着,久久不散。

“您孩子出事了,煤气中毒,家人赶紧来北京一趟吧。”前天晚上,李光耀父母接到了校方的电话。事发前几天,光耀给家里去了电话,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8号就能坐上车。为了过个热闹的年,接到电话时,光耀的父母,正在超市内开心地置办着年货,欢乐永远停留在了电话前的那一秒钟。

“死了„„”是他们到北京后得到的噩耗,在来的途中,还幻想着儿子能抢救过来的他们,希望被彻底浇灭了。

李华是光耀的叔叔,得到消息后一同来京。出事的前一晚,李华在上网时仍看到李光耀的QQ在线,在12点多的时候,光耀还和爸妈通了电话,“马上要回家了,很开心,自己在实习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出事的前一天,李光耀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两千多元钱,给父亲买了一部三星手机,他想着,让平时节俭的父亲,能有个惊喜。

同学之祭

昨天晚上,哈医大的李邱家把自己的校内头像换成了他六个哥们在水立方的合影,因为这些兄弟是他大学里宝贵的财富,他发日志说“一个晚上我想了无数个如果,但是世上没有如果,如果有的话,我能为我这5个兄弟做点什么。现在你们先走了,那些承诺却没有带走,我记得你们的生日,我记得你们是什么时候走的,我记得所有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一辈子不会忘。”

“各位,我9号到家,初几聚一下呢?”何淼出事前,在人人上发的最后一则消息,朋友们都知道他爱热闹,有人回复他“大年三十?”看似的玩笑话,却没有了最终的回应。

第五篇: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 网友:于丹该醒醒了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杨朝清

于丹频频惹争议。

于丹在北大发言被呛离场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术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不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种种

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得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

网友魏开忠: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者是客,北大人文百年,至今居然不懂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网友雁门愚人:在网上看到题为“于丹北大谈昆曲被轰下台观众称其亵渎艺术”,觉得此举虽有些过分,却也是“得体”的表达,因为我也早觉得于丹该醒醒了。年初她在央视讲古诗词,就那么忸怩作态,晦涩难懂。演艺界的丹丹都懂得急流勇退,愿教育界的丹丹也能知趣收手,别让此“不得体”的一幕再上演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周小璐

一次次的争议事件

●2010年,于丹的新书《于丹〈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3月3日她在签售新书当天就遭遇到一位男子现场抗议。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下课,并向观众道歉。

●2010年,于丹有望代替余秋雨入主青歌赛的消息一经在网络上传播,便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馈。网友“飞翔的梧桐子”发帖说道:“这个综合素质评委的位置不好坐的。余秋雨已经把这个评委弄成了典范,下一届无论换谁来,都会被人拿来和余秋雨相比。但是目前中国,在博学+口才+名气+威信上,综合起来能和余秋雨媲美的学者,我看恐怕除了于丹莫出其右者。”但也有网友旗帜鲜明地举了反对牌:“于丹文化底子跟别的百家讲坛老师比,薄的太多,百家讲坛中硬伤一堆,自己先补补课。事实上,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来当评委的,只有那些浮华的所谓文人热衷于这类活动。”而网络上诸如此类的“丹蜜”和“丹黑”的针锋相对屡见不鲜。

●2012年5月,《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根据于丹在央视三套《丹韵词音》节目的讲稿整理出书,内容延续了于丹一贯的通俗易懂、风趣抒情,以妙语连珠激起读者共鸣。于丹讲述的“古典”不是最准确的,细节阐释上甚至存在不少争议之处,依旧是对“古典中国”进行了简单化的过滤与温情化的处理。不过,比起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2012年6月,有人在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发现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的名字,由此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于丹是学术明星不能算作家。中国作协新闻发 言人陈崎嵘回应称于丹完全符合加入作协的条件。于丹本人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维权:“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

好一场“游园惊梦”

杨朝清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对于“电视学术明星”,人们有着暧昧难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受。易中天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调侃,有些人之所以送他一顶“学术超男”的高帽,并不是恭维他学术做得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喻他也会像“超男”、“快女”一样,蹦跶不了几天。

易中天也好,于丹也罢,“电视学术明星”早已从学术的“冷板凳”中解脱出来,进入大众传媒这一热门行当,“将大学讲堂搬到荧屏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经验型知识的传授,缩短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连接距离。只不过,当学术遭遇收视率,当悬念制造成为惯用伎俩,当背后的利益链条若隐若现,“电视学术明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老百姓的“口水”———常识错误也好,语出惊人也罢,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两根最大的“软肋”。

其实,早在2007年,于丹就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公众的纠结点,显然在于担心“电视学术明星”在商业浪潮中迷失主体性,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了推销新书,于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论是上杂志封面,还是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抑或是在多个城市开讲座,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迎合着潜在的消费者。学者身份和角色扮演的错位,公共形象受到质疑,才是于丹备受争议的关键。

曲意迎合也好,“互搭梯子”也罢,即使能牟取暂时的利益,也对长远发展不利。一心钻到“钱眼”的学者,必然会成为知识的“特洛伊木马”,造成公共文化生态的恶化。杨朝清 于丹北大发言被观众轰下台

引发网络大讨论

2012年11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周小璐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8日电(实习记者 周小璐)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由名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今日凌晨最先发布,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狂热地捧和粗暴地哄一个人都是非理性行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昨日一幕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

微博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微博网友@布伦南_Brennan认为,北大人哄的不是于丹,是他们自己,曾经多少国学大师在北大,于丹在主流媒体的出名不正是北大的耻辱吗?

微博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微博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中国青年网将持续跟踪报道。于丹北大被“轰”下台内情:

穿短裙发言不合时宜

2012年11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于丹前晚在北大举行的昆曲演出后发言被北大学子大喊“滚下去”,被轰之后尴尬下台。短短一篇微博,引发轩然大波,不乏名人参与,有人挺,表示作为学术明星的于丹,在昆曲大师表演后穿着短裙上台发言不合适,早该“下课”了;有人弹,如此粗鲁的起哄,不能体现北大学子的素质,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

真实情况是什么?不少现场观众发微博尽量还原现实,于丹本人昨日也连发三条微博回应,语多谦逊。

其实这并不是于丹第一次被“嘘”。而在这场看似热闹戏剧的后面,于丹和围观于丹的各位都将收获些什么?

上台被观众起哄 微博回应过意不去

昨日凌晨,一条爆料在微博上炸开了锅:今晚在北大上演的京剧演出结束时,主持人请于丹上来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还不放过,高呼“滚下去!”于丹只好走到后台......短短一篇微博,引发上万条转发,其中不乏微博名人。不少人评论表示,自己早就对于丹不感冒,并把早前不满于丹讲论语、于丹讲庄子的“新仇旧恨”都一起算上。但微博中北大学子高声喊“滚”有失厚道也有损学子形象。现场真是这样吗?不少参加现场演出的网友纷纷表示微博描述失实。北大老师阿忆就在转发中写道:“短短的微博,六点失实,另建起了一个故事。”

网友还原现场

于丹穿短裙发言不合时宜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网友“望星空的李凤仪”在微博上说:北大百年讲堂的戏曲精品演出,十个古稀艺术家,几十段经典唱段,精彩纷呈。演出结束后主办方邀于丹上台谈观后感,结果还未开口一男士高呼“于丹你下去吧”,众人响应起哄,于丹只说了一句“把所有敬意都留给老艺术家们”就尴尬下台。

在演出现场的网友“HelenClaire”说得最为详细。首先她强调,“这是一场商演,谁都可以买票,所以在场的人第一身份是戏迷不是北大学生。”说到于丹被哄下台,她表示,“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主要是群众各种‘下去吧’和一位女生的一句‘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也有说是一个男生说‘不用你代表’的,总之没有粗口被我听见)。”

她还强调,“心灵鸡汤女士(指于丹)是在台下好多观众喊着让老艺术家返场和讲话的时候被主持隆重邀上台的,所以更让观众情绪反弹。这位女士今天很不合时宜地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她评论道:“全场喊滚这种事儿不太可能出现在兼具昆曲戏迷和北大学生双重主体的地方。实际上这种事儿放在今天中国大多数公众场合都很罕见„„”不少人转发了这条微博,表示“多看多听,还原现场”。

于丹回应

对台下观众过意不去

昨日,于丹在自己的微博上连发三条。虽然没有提及“被轰”之事,但在最后一条似有所指地回应,表示对当晚艺术家的敬意和被请上台发言的“过意不去”。

三条微博中,前两条提及当日的演出盛况和自己对昆曲痴迷,“一场无与伦比的昆曲盛宴,十位最卓越的艺术家演出整整三个半小时!„„他们演绎得风华绝代,观众欣赏得酣畅淋漓!”“[折桂令]、[朝元歌]、[山桃红]„„每支品牌响起来的时候,我都能听见这三十年间我每一次伴着这支曲子的心跳„„”

到了第三条,于丹提及了当天自己发言的情况,“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对于这份回应,有网友表达了对于丹的支持,“于丹老师不要介怀,生命中连别人在台上的五分钟都等待不了的人,如何能期待学术甚至梦想的坚持?”

但这份回应同时也得到网友的“挑刺”。“于丹教授将昆曲‘曲牌’演绎成‘品牌’,如同其国学一样,很有喜感。” 网友分析,“台下的人不愿意被她代表,可以理解。”

这不是第一次被嘘 微博名人纷纷跟风爆料

于丹这次被嘘,有网友表示:部分观众的不客气虽然缺少包容,也证明于丹的昆曲观并不为真爱昆曲的人所接受。

早在2007年,于丹讲昆曲就被网友“纠错”。当时她在央视讲授昆曲心得《于丹·游园惊梦》,在用昆曲名段《邯郸记》为例来说明昆曲的梦幻之美时,讲到卢生被贬之地“陕州”时,于丹脱口而出“陕州就是现在的陕西”。然而,就是这句话被观众抓住了把柄。有戏迷表示,“陕州”根本不是现在的陕西省,而是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古地名,于丹望文生义了!

在这次被轰后,有关于丹“人品”的负面新闻再次在微博上发酵,网友“黎江”在微博上爆料说: 大约2007年,于丹有个女弟子患严重抑郁,痛苦到极致时,她把导师当成救命稻草,于丹接到电话,说,现在没时间,等我回去!回去后,女孩已坠楼身亡;多年来,于脱离真相缺乏知识分子良知,其矫揉造作天花乱坠却到处被包装上市。

作家慕容雪村也在微博上爆料:一女名人对手下极其苛刻,稍有不顺则厉声怒斥:笨蛋!垃圾!有读者求签名,则立刻换一副妩媚脸孔,娇声应对:您好„„谢谢。读者甫一离开,则继续痛斥:笨蛋!垃圾!这一不点名的微博在此时爆料,被很多人跟帖,指说的是“心灵鸡汤女士”。

评论有营养 昆曲惹的祸?

@“HelenClaire”:“其实说到底公众还是关心名人出糗,放眼望去戳到我的全部跟昆曲没半毛钱关系。”

@元味散场看戏:于丹被轰顶多是个插曲,在网上掀起的风浪却远胜演出盛况本身,一条半实半虚的爆料可以被转数千回在口水里腾 挪跳跃,远远看去正是一个斗大的“病”字。

另眼看于丹

@禚洪梅:有感于发生在王石和于丹身上的事!做偶像是个为名所累的事!当一个人爬得越高时连鞋底都得擦干净,因为从地下看你的人太多了!人们对偶像是近乎完美的苛求!在别人不是事,能理解。在偶像,就是天大的事,不允许!

@任协华:思想不是乳沟,不是你挤就会有的!

北大也躺枪

@当当网李国庆:你可以退席,无权轰人,更无资格出口成脏,北大的耻辱!

@尹鸿: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鲁鲁幸福:嘘几声表表态就行了。再说了,弄斧也得允许人家到班门。

@雷煜Hetfield:个人认为,在大学还不能嘘只能鼓掌的话,那就真没希望了。以前咱也经常嘘人,但像这次这样言语过激,则有些过分了,跟于丹这么大仇?

星八客

勇敢对“明星效应”说不 于丹这次被“嘘”,作为旁观者,我觉得,一是因为踩错了场子,台下观众只把你当普通戏迷,你偏要把自己当专家;二是名利当前抵不住诱惑说“不”。当于丹被邀请坐在第一排正中看戏,被隆重请上台发言,尽管不符合台下观众的心情,但符合名利场人情。

比起“学术超女”、“学术明星”等充满耀眼光环的头衔,我宁愿相信,“才女学者”、“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能才是让于丹内心最妥帖和也最符合她初衷的称谓。而当被人称之为“心灵鸡汤女士”,相信于丹的心里最不是滋味。但名利场也是江湖,帽子大、名号响才能在江湖里混得风生水起,有明星效应才有人请,才有价值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当讲课教书变成副业,当时尚、娱乐、商业,什么场合都能见到嘉宾于丹的身影时,我想,,这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可能也是一种冒险。而冒险,常常伴随的,不是迷了路,就是迷了心。明星效应是双刃剑,多元化的社会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安贫乐道,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忙碌赶场之余能停下脚步,多听听内心的声音,该拒绝拒绝,该说不说不,不要榨干了自己,还“恶心”了别人。

[责任编辑:胡涛] 于丹北大遭“呛”传闻多有不实

疑微博过度炒作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谢正宜

于丹上台致词遭观众一片嘘声,有网友认为于丹身着无袖裙装配高跟鞋黑丝袜过于暴露,但现场录像显示,于丹只算是穿着清凉,被称“暴露”并不恰当。

昨日凌晨,有媒体人在微博爆料,曾著有《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书的学者于丹,在前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名为 “2012中国昆曲名家雅集”的演出结束后,准备上台分享心得时,遭观众大声喊“滚”。这条消息在多番解读之下,被符号化为“北大学子让于丹滚蛋”这样耸人听闻的消息。

随后,有恰逢其会的现场观众在微博上解释说,首先,这是一场普通商演,观众多是昆曲爱好者,与北大学子并无直接关系;其次,现场确有嘘声,但无人大声喊“滚”;而记者在现场录像中看到,于丹致辞不到半分钟,着装并无网友指出的“不雅”之嫌。

至此,于丹在“昆曲雅集”演后遭遇观众“呛声”,成为一起以讹传讹,值得疑义相与析的文化事件。

【传闻一】北大学子 大声喊“滚”?

最早曝光这一事件的媒体人在微博上援引现场网友的描述,称:“17日22点多,北大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跟大家分享感受,还没上台,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于丹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站到后面,下面依旧高呼‘滚下去’!”

在这条传闻中,提出了现场观众大声让于丹“快滚”这一事后被证明夸大其辞的形容,而因为提及事发地北大百年大讲堂,有不少微博大号和文化名人顺势演绎为——北大学子大声对于丹喊滚,北大学子素质不高,北大学子崇尚自由精神等等。

【现场】或有嘘声 并未炮轰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对购票人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走到北大校园里去买任何一场演出的票。当然依照惯例,演出需对学生实施优惠购票政策,北大学子凭证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演出票,但这不意味着现场以北大学子为主。事实上,据透露,现场观众年龄层参差不齐,主要的身份还是“昆曲爱好者”。

而记者在事后网友放出的录像中看到,现场观众在等待老艺术家返场致辞之时,主持人赵保乐以一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丹老师就是内行”隆重请出于丹,因于丹在上台时接过了昆曲艺术家好友的赠花,又被赵保乐称为“艺术家给你献花”,如此种种前提之下,现场陆续交织起正面的掌声和负面的倒彩声,有个别女声喊出“你不能代表我们”,个别男声喊出“下去吧”,但绝无明显的“滚”这样的字眼出现,也谈不上如何严重的“炮轰”。

【传闻二】神圣讲堂 伟大演出?

随后,有媒体将此解读为“一个神圣的大学殿堂,一场空前绝后的伟大演出”。

再随后,不少以文化菁英自居,以捍卫昆曲和老艺术家尊严,批判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不恰当的地点的于丹为“己任”的微博网友,一再提出“昆曲界镇国之宝”,“空前绝后”这样的说法。

【现场】商演之地 上演“商演”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承接普通商演的,只不过收费和各方面门槛较高。由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共同主办的这场演出,票价自数十元学生优惠票至数百元不等。现场的扇形节目册等设置也颇有创意,引得不少圈外人士关注。

45而就演出阵容而言,包括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侯少奎、张继青、张洵澎、汪世瑜、梁谷音、张静娴、石小梅等在内的昆曲艺术家阵容堪称“豪华”,但以近年来昆曲演出市场看,这场演出也有部分名家缺席,如称“空前绝后”似为夸大。

【传闻三】不雅着装 冗长致辞?

微博上还有人认为,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于丹以高跟鞋黑丝袜和 暴露着装亮相,可谓不合时宜。

同时,也有网友指出,是于丹在演出结束后临近深夜之时,发表“不自知身份”的冗长演讲,导致戏迷反感。

【现场】正装出席 简短发言

同样是在现场录像中,记者看到,于丹以一袭无袖黑色咖色相拼裙装出席,虽然与包裹严实的老艺术家相比较为“清凉”,但若称“暴露着装”也并不恰当。

此外,于丹的全部致辞内容控制在40秒左右,首先是表示“代表大家给各位老师深深鞠一躬”,在遭遇个别观众“呛声”之后,则以一句简单的“到了这样一个时候,让我们把所有敬意献给老艺术家们”结束,而这样的话,明显还是降低了现场的嘘声,赢得了更多掌声。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的工作人员透露,最后一曲结束后,就在这些艺术家还手捧鲜花站在舞台上时,主持人提出要让嘉宾于丹上台。“当时已经快散场了,观众非常希望能听听老艺术家说话,和他们沟通,所以一听有嘉宾讲话,就开始不耐烦了。”

【最新回应】赵保乐道歉 于丹澄清

于丹致辞之后,是老艺术家一一发言,最后,主持人赵保乐称自己在主持中有很多疏漏,请观众包涵,并说“昆曲水太深了”。

记者昨天试图连线于丹,但截至发稿时,其手机仍处于关机状态,但她通过微博就此事进行回应:“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记者 谢正宜 [独家]主办方皇家粮仓:请于丹没有错 观众没喊“滚”

2012年11月18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胡涛

凤凰网文化讯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中国昆曲名家雅集”发生意外,著名学者于丹在与师生交流昆曲感受时,被学生起哄“滚下去”,最后尴尬下台。凤凰网文化第一时间联系了当晚活动主办方皇家粮仓老板王翔,为网友还原当晚现场情景。

王翔透露,当时并没有人喊“滚”,只有人说了“下去”,但并非北大学生。他感慨这种以讹传讹就像文革在王光美脸上吐痰,都是一种“暴力”。他表示,于丹有很深的昆曲渊源 请她做嘉宾没有错,“这是我逼着她上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我确实也很自责。”

以下为对话实录:

于丹有很深的昆曲渊源 请她做嘉宾没有错

凤凰网文化:今天也看到于丹老师的新闻了,我这边看了一些其他的媒体,我觉得有一些过度的就是那种误读或者是怎么样,因为等于您昨天也是事件的主办方,我想了解一下事情原发的状态,就是尽量还原一下。当时因为我现在能看到的新闻,我不太知道她具体说到了什么,引起了那么一个情况,另外也听说于丹老师本身不想上台。想了解一下整个前因后果。

王翔:它是这样的。我们也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关键词,我觉得现在微博暴力也是很严重的。比如他们责备说主办方不应该请于丹,为什么不应该请于丹?于丹作为《游园惊梦》的普及昆曲的一个主讲人,于丹从3岁开始听昆曲,于丹跟这么多昆曲艺术家有那么深的友谊和渊源,很多昆曲的传奇本还有一些曲派背诵如流,出口成诵,她为什么不能被我们邀请评昆曲呢,对吧?

凤凰网文化:对。

王翔:之所以请她来作为我们的嘉宾,或者是上台讲话,是因为于丹太了解昆曲了,而且她可以把昆曲深入浅出的讲给我们的观众听,如果没有于丹的话那2007年10月份那个《游园惊梦》不可能在中央

三套播出,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看到关于昆曲深入浅出的一个讲述。所以我觉得从主办方的角度请于丹是没有错误的。

第二就是关于于丹上台发言,因为所有的我们这些昆曲艺术家跟于丹都有深厚的友谊,这些老师是希望于丹出来说话的,他们是需要丹出来说话的,他们是愿意听于丹去评价他们的艺术的,他们认为于丹说的话是画龙点睛的,所以我们就安排了于丹老师最后发言。因为昨天那个演出现场就是盛况空前嘛,所有的这个观众也很热情,时间也比较长。因为有的艺术家可能唱两个曲子、三个曲子,那就拖到了差不多十点半的时间才结束,拖的比较晚,然后于丹就给我发短信,她说太晚了我们不讲了吧,我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因为很多我周围的朋友跟我说这个南北名家雅集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这个应该是写入中国昆曲史册的,我说于老师你一定要上,一定要说两句。这是我逼着她上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我确实也很自责,就是我逼着她上去的。

我说我们已经安排了这个环节了,所以赵保乐就请于丹老师上台去了,一上来之后就有一个人,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就不配听昆曲,我觉得这个有点像文革了对吧。

观众没有喊“滚” 只说了一句“下去” 凤凰网文化:对,火气特大。

王翔:文革那个在王光美脸上吐痰,什么拿皮带抽老舍,那不就是暴力嘛,这个不是北大学生,绝对不是北大学生,因为北大学生不会坐在那个位置的。那个位置是很贵的票,北大学生不会坐在那个位置上,那就喊了一句下去,没有任何人说滚就喊了一句下去,然后有几个人可能,因为当时呢有喝彩的,有喊老师,有喊艺术家名字的,然后于丹上去讲话的时候呢就有一个人讲了一句下去,但是就是这个时候这些声音也分不出来是什么了,所以就变成了网络上就开始以讹传讹了。

网络言论就是阳光下的手淫 胡说八道丧失文明 凤凰网文化:而且这个事情一夜之间进度很快。

王翔:对,就大肆渲染这个事情,所以就是说艺术家唱得好没人说,于丹讲话没讲成倒有人说了,你说这个社会正常不正常,对不对,我用关键词搜,名家雅集,北大名家雅集,关于名家的评论占的比例 非常小,我觉得是一种文明的倒退,还是什么雅集。确实我跟于丹老师也说,我们要经历我们文明的进步,这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有网络了,我说网络说白了就是阳光下的手淫,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别人都可以看到,其实这个是最丧失这个文明的一个行为,他可以随便胡说八道。而且居然有很多网上在转帖的时候,什么京剧活动上于丹讲话被如何如何了,那是京剧活动吗?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活动,然后就疯狂的去转关于于丹的事情。

于丹当时很吃惊 她给老艺术家鞠躬无可非议 凤凰网文化:虽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于丹的东西有一点点比如说心灵鸡汤或者是怎么样,或者是只谈道德不太谈体制,但是她在她的角色下,她的作用其实是已经发挥到了,所以昨天是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并没有她具体的某一个话去激怒谁。

王翔:于丹她当时的确她有点觉得挺吃惊的,有这么个状况,她也觉得很晚,我也跟于丹老师说一两句就行,于丹老师就说我代表观众向我们的老艺术家表示感谢,然后给所有的艺术家鞠躬,这个不感人吗,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有人说她穿的衣服不好,于丹老师盛装出席,你穿得破破烂烂的来看昆曲吗?

于丹非常有修养 我理解有些人对她“羡慕嫉妒恨”

凤凰网文化:所以王老师,就是您想过接下来您跟于丹这边怎么有一个通,或者您觉得您作为皇家粮仓这边怎么做,或者您会不会继续跟媒体有一些发言,觉得整体现在无论从学生到观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您有没有后续的一些打算?

王翔:今天晚上北大我们还有清唱版牡丹亭的演出,我就会讲这个问题,我会在开场讲这个问题。我觉得什么人能听昆曲,什么人配听昆曲,什么人可以参加雅集,我们实际上是倡导一个文明的环境,而且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你应该允许各种生命形式存在,你允许各种所谓的话语方式存在,就是我们都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事实,我们应该是杜绝网络暴力,不应该去说。我觉得现在对于丹老师,当然说她很年轻,然后她一部《论语》央视讲坛成就了她的地位,她也参加很多其他的社会活动,可能有一些人抱有一定的,我们叫社会的不公平心理抱着羡慕嫉妒恨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这个很正常,我能理解,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在我们大庭广众我们这个雅集非常好的,气氛非常和谐的环境里面出来这么一个声音,我觉得确实有问题,而且我想如果我是于丹老师,我就会回应他,谁让我下去?

于丹老师还是非常有修养的,有涵养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还向那些老艺术家鞠躬,还代表观众感谢老艺术家,我们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女性,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名人,我们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一种社会行为,我觉得这都是正能量。她并没有说谁让我下去,我凭什么下去,没有这么说。

于丹讲话一分钱没要 她是昆曲义工

凤凰网文化:昨天之后于丹跟你们私下有聊过什么吗?

王翔:当然了,我安慰她,她昨天晚上要陪孩子睡觉了,因为她十八大驻会,她晚上要陪孩子睡觉明天,一早要出差要出国,她说那个王翔兄我要陪小孩睡觉,可是我已经答应你了,她说我是昆曲的义工。白先勇是义工,我也是义工。是她的票是我送的她,她讲话我一分钱不给她,她就是昆曲的义工,十八大驻会,然后粮仓我们16号粮仓做了一个小型内部的雅集她来了,然后17号她又来了,那就两个晚上。

你说很多媒体的记者就是你喜欢戏剧,你能两个晚上都面对同一批艺术家吗,她如果没有情结的话,她能这样去使用自己的时间吗?她就是因为她很爱昆曲,她跟老艺术家有一种亲情在里头,就像家人一样,她才有可能我今天来,明天我还来,而且她是作为这样一个所谓的社会活动家,她有很多事情安排,每个小时都在安排,她要拿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放在昆曲上,这是多好的一个观众,为什么观众会责备她呢?

我就是想通过媒体,应该给我们社会一个正能量,应该把这件事情给说清楚,而且我也不认为我们主办方是有错误的,我也不认为于丹老师穿着不得体。

下载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习生死亡 金融城加班文化遭声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死亡文化之清明祭祖论文

    清明祭祖“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悄然而至。 在这个日子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盛唐诗人杜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五篇范文)

    第一章 1 【单选题】(3分) 拥有死亡意识,并不意味着( ) A. 懂得生命的有限性 B. 知道人生无常 C. 接纳死亡为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 D. 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有一天会死亡 正确 查......

    文化公司实习生招聘文案

    【北京】文化公司招聘实习生招聘要求: 1) 文化策划、新闻、大众传播、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如优秀,条件可适当放宽。2)熟悉流行文化or有一定文字功底,会写新闻......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加班文化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面试必看热点:加班文化 【热点链接】近年来,“过劳死”现象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据调查,超时加班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普遍性,一些企业甚至以“加班文......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加班文化不宜提倡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加班文化不宜提倡近日,《人民日报》一篇题名为《回家吃晚饭不该那么难》的文章引起读者共鸣,让不少平日里敢怒不敢言的“加班狗”感受到了一股温......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班级 英语一班学号124022008024 姓名 黄依琳 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紧密相连的。在任何一种文......

    2018莆田公务员热点:遏制“加班文化”避免“过劳死”悲剧

    2018莆田公务员热点:遏制“加班文化”避免“过劳死”悲剧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因工作压力增大而导致“过劳死”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2018年两会期间,政协工会界委员呼吁,要遏制......

    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尔雅答案10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