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实践
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其实践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思想路线和作风,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毛泽东最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针对党内的教条主义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后他在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中提出“实事求是”这一口号。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而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革命才会成功,事业才会进步和发展,历史也证明,从封闭禁锢、困难挫折中走出来要靠实事求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要靠实事求是。因此要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好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理论武器。那么,我们要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呢?
第一,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自觉实事求是。实践实事求是的主体是人,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直接影响个人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可以自觉抵御各种利益诱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而追求“私利”是实事求是庸俗化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在全社会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去践行。我们社会中的个人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信念,把它当做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个人发展和事业进步结合起来,把做好当前工作和追求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追求。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才会慢慢消失。
第二,要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素质来培养。仅凭一腔热情、一种信念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树立实践第一位的观点,树立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的观点,就很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走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老路。而缺乏实事求是的能力和理论储备是背离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提高实事求是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素质去不断完善。首先要学习实事求是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正确运用专业知识。最后要学习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实事求是的本领。
第三,要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和规范要求,努力实事求是的氛围。外部环境是实现实事求是的重要保障。自律和他律从来是共同作用于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实事求是既建立在较高的主体觉悟和能力上,同时又建立在有力的外在监督保障上,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实现。他律主要是通过制度实现的,因为制度具有规范化、持续性的效果,制度一旦形成,就不易因为个人的因素而改变,就会促进风气的改善。应该说,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也是造成背离实事求是倾向发生蔓延的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完善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实事求是属于思想建设的范畴,而思想建设的制度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健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总之,必须从端正认识出发,着眼于提高能力和水平,通过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自觉实事求是,能够实事求是,努力实事求是,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篇:实践载体内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实践载体
具 体 内 涵
(一)师德师风上台阶
1、当前现状:
我校教师思想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着个别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教师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偶有存在;一些青年教师事业心淡薄,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个别教师对学生教育缺乏耐心和爱心;个人修养不够,言行仪表不能为人师表,不注重师德形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2、整改措施:
将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提高敬业意识,每周进行一次政治或业务学习并讲究实效
(二)、是建立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度、相关条例,加强全员管理、科学管理,形成教职员良好的师德行为,将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文亨中心小学加强师德修养,严格尊纪守法暂行条例》,由学校德育室进行综合归类,拟订《文亨中心小学教师忌言忌行》。
(三)、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教师管理,改变懒散局面,严明纪律,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规定作息时间,实施“监班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严格办公室管理,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益。严格杜绝工作时间打牌的现象。
(四)、开展争做“五型”教师活动。争做“园丁型”“探索型”“奉献型”“进取型”和“敬业型”活动;通过每学期的期末开展“学生评老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起到树立典型,查找差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是搞好服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
3、发展定位:
通过科学实践,使我校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师德师风上新台阶。
(二)校园环境更优美
1、当前现状:本部现校园面积8776㎡,分别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校园绿化美化不太协调;校园文化氛围淡,品位不高;德育环境建设有待提高。
2、整改措施:
将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实施“靓”化工程,解决校园绿化美化不协调问题。学校在原绿化基础上将教学楼前的两个花坛及花圃重新整理,更换花草品种,将垃圾池旁的一块空闲地整理出来,建花卉园;
(二)、是实施“品位”工程,以与驻军导弹中队共建为契机,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中心“书香校园”为主线的学校特色教育,以建立完善各类校园文化阵地为载体,以鲜明的视觉效果和充分的参与氛围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格的目的。不断加强宣传,及时沟通,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教育,提高办学品位;
(三)、是实施温暖工程,解决路远学生吃饭难、住宿难问题。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积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配置标准的餐桌,餐凳及床架;
(四)、是实施“舒心”工程,解决学生喝水难。为了让学生在校能经常喝上开水,学校争取上级关心支持,修建锅炉房,添置豆浆机,向学生配送豆浆,全天候供应开水。
(五)、是实施“和谐校园”工程,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结合“国防教育”等特色教育主线,让校园处处讲话,充满书香,以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教学楼前围墙 “公民道德”规范上墙,设置一块6平方米的学习标兵展示牌,一块“校风、教风、学风”警示牌;教室里的墙壁黑板上有学生亲自布置的“学习园地”、“国防知识窗”、“书香角”;文化墙上嵌上 “教育方针”、“学生守则”、“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教学楼走廊悬挂爱国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等的宣传牌匾。宿舍楼内悬挂警示语言,置上卫生知识宣传牌。餐厅有针对性地设置温馨提示语等。通过这些无声语言,要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自我实践能力等,不断彰显校园文化氛围。
3、发展定位: 通过科学实践,使我校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结构明快,格调清新,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功能明确,突出实用性,讲究艺术性,增强教育性。达到校园文化和谐,育人环境更优美。
(三)教育质量上水平
1、当前现状:目前,学校个别教师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教育观念滞后,教学能力不强,现代教育手段应用水平滞后,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 等问题。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教育的评价机制依然滞后,影响了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改措施:
全面落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五大举措
(一)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切实强化教学六认真工作。精心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到“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让教学“六认真”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要狠抓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以科研带动教研,以科研促质量,促使教师能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结合县管课题,针对各学科的课和教学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积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师生的多元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
(五)办好“两园” :学园----抓晨会、放图书、上电教、开实验、入网络、使校园内外充满朗朗书声;“乐园”-----少先队、兴趣小组文体、艺术等活动,使校园内充满生机勃勃。
3、发展定位:
通过科学实践,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充实激励机制,使我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高;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全面实现我校教育教学新一轮发展。
总之,学校将结合行业特点,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有效的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及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办学思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办学宗旨:成就每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课改教改,创“快乐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创安工作,创“平安校园”。校风:团结活泼 民主求实 教风:敬业爱岗 开拓创新 学风:勤学多思 守法文明
(二)总体目标
1.办学水平:创建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达县前列。
3.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奋进、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管理高效”的现代学者型干部队伍。到2010年,领导干部要10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4.教师队伍:积极锤炼一支“视野开阔、勤于学习、乐于奉献、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现代科研型教师队伍。到2010年,专任教师95%达到大专以上学历(3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培养县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市学科带头人1—2名,省级学科提高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造就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
5.学生培养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素质全面”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现代文明人。
6.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机制,让家长明确学校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形成合力。
7.学校创建工作:以高度的热情做好“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创建工作。至2010年,高标准、高水平通过省“两基”验收,创建市文明学校。
8.学校建设工作。(1)完善学生宿舍楼和厨房配套设备,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寄宿生食宿问题。(2)修建露天舞台,完善校园德育墙。(3)构建宽带校园网,建好与教育局连接的局域网,创建教师电子集体备课室。(4)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电脑、办公桌椅、书柜,为老师创设满意的工作环境。
9.特色创建工作,结合“校园书香”工程活动,以与驻军共建为契机,开展以书香校园、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创建工作。
第三篇: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词源及运用
“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德传》中。班固在《汉书》里赞河间献王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唐】颜师古作《汉书注》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学者治学办学的指南,它强调做学问必
须以真实的材料为依据,从其中得出真实的结论来。
在近代,梁启超将“实事求是”写进了《京师大学堂章程》之中:
“本学堂以实事求是为主”
岳麓书院的讲学堂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幅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实事求是
据考证,这是1915年利用这个书院开办的湖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学监宾步程的手笔。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党在初创时期,并没有提出思想路线问题。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解决思想路线的任务,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在这封信中,毛泽东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那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2)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1961年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1964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毛泽东又将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个重要命题,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2.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一词,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3)在延安整风期间,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
(4)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第四篇: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张旭光B10030119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北大,清华及中科院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成立国情研究中心,国家或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西方很好的管理理论常常在我国应用时失效,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很看重实践经验„„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无不在昭示一个真理:实事求是!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我们去探求,“是”就是真理。老百姓把这归结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看似简单的话,却蕴藏着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哲理,为人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人,为政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民。
实事求是作为认识真理的基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坚持从纷纭复杂的事实材料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而不是将事实材料任意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碎片,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用框框来套实践,把主观的意志强加在实践之上。
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摸清情况,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对环境,条件掌握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去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去思考,寻找,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找”的过程就是 “求”,找的结果就是 “是”。
中国在历经清朝衰亡之后,在外敌压境的情况下,又陷入了残酷的内战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救中国,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熟悉中国的同志去办。他在送走自己的同学、朋友西去留学后,自己独自留下来,通过年少时的游学,入党后领导学生斗争,农民运动,深入农村调查,组织秋收起义,担任国民党的农民部长,宣传部长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大量接触,读书读史来对中国的国情做了透彻的掌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献可见一斑。国共两党分裂后,在最初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年幼的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共高层大都是留学回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受苏联成功经验的影响,苏联的胜利就是通过一次战役,攻克一个大城市来最终波及全国取得胜利,而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留学生还常常接受公产国际的直接指挥。于是灾难便发生了,城市中心论,工人主力论盛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给革命力量招致了毁灭性的打击。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认为首先任务是生存下来,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把力量引导到农村去发展,并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实事求是而把马克思主义进行本土化,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至于以后像“联蒋抗日”,“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等都是根据革命形式这个“实事”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无不是“实事求是”的典范!总之,这个阶段的事情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就是实事求是的问题。战争是一种势力的较量和转换,其结果完全可以在短期内逆转,这是由战争这种事件的性质决定的,它只是现实力量的一种对抗,沟通,交换和整合,它可以由于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分化,政策格局变化而得到任何你所期望的结果。因为它不需要你创造新的东西,其周期完全可以很短。而建设一个国家就大相径庭了,以这种阶级斗争的思维在治理国家方面使得我们的国家陷入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实质上就是脱离了“实事求是”。在处理了四人帮后,整个全国全党所面临的就是中国到何处去的问题。按照传统思想,就是继承毛泽东的遗志,把文化大革命及当时所贯彻的方针执行到低。思想的束缚使得人民无法再做到实事求是了!
邓小平同志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是如何让人民从阶级斗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能认清中国新的形式和国情,来发展经济。他高屋建瓴的从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入手,来解放禁锢以久的思想。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对社会主义的界定从生产关系转移到生产力上,把人们一直将市场和社会性质联系在一起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把人民从战争与革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思想,人民才能够更好的去实事求是,以便找到解决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最佳途径。我们国家这这种思想指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席卷全球。中国面临的国情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情况,还有整个世界的发展,一个全球环境,因为我们已经无法面对一体化的趋势而置身事外,不能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只能被这个世界所抛弃。面对新的形式,新问题,对中国走向的思考就应该有全球的视角。这个时候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是极为恰当的也是适时的。“与时俱进”就是要充分考虑我们所面临国情的变化发展,把实事求是所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用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实事求是在新形式下的深化。
所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在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或对实事求是的深化,从本质上讲,三者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者的核心还是实事求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也应该是开放的。当理论形成了,去指导实践的时候,那么由于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实践的动态性,理论随时都会和你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偏离,这个时候就不可以局限于既成的理论,就应该摆脱旧的理论,以更好的分析现实,解决问题,这就是解放思想。当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继续变化时,理论也应该动态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普遍的真理,对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有广泛的指导价值。
就个人而言,我们做一件事首先分析自己的情况,面临的环境,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才可以结合要达到的目标,制定最佳的方案,其实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另外有两个因素也很重要,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方法。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就失去了你实事求是的意义。方法上有缺陷就会影响效率,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理念。
第五篇:实事求是
论“实事求是”
答: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1929年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立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这一正确思想路线在建国初期得到了进一步贯彻。七届二中全会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制定了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勾画出一幅建设新中国的重要蓝图。会中准确地把握政治形势的变化,及时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由此带来的两个转变,一个是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一个是由战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这两个转变的思想,成为建国初期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工作重心实行转移和确定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的中心任务的同时,全党全国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工作任务。这使得实事求是思想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继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逐步偏离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决策。虽党意识到了这样的偏离做了些思想整改工作力图把实事求是精神恢复起来,但是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致发生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两个凡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了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致使党的思想路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间断的局面。在我国到底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前,邓小平的出现逐步使党的思想路线逐步趋于正常,他领导全党抓思想路线,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政府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针对党内外存在的一些自满和懈怠的情绪,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他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思进取、工作不实、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贪图享受、脱离群众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式越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在“实事求是”由提出、确立和再确立的曲折过程中,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逐步实现,而“实事求是”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髓。所谓精髓,是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性成果: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摸索中所得的宝贵经验,中国最近几十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实事求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也离不开实事求是,我们大学生都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来解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有望把问题解决;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不佳或者其它的原因。对于在校大学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立足于学习知识、技能以及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我们学习实事求是思想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去付出才会有收获,这应该是每个大学生应该有的认识。在大学期间,我们所要做的有很多很多,不应该让自己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应该沉迷于整天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停下来,当自己忙于学习、社团活动或者兼职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在这忙碌之中找到自己潜在的价值。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伟人、英雄的。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在小事中实事求是,磨练自己意志和追求,他们都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傲视群雄。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而你所在的高度都是你实事求是,勤勤恳恳走出来的。很多人都会想着有天能够有一双翅膀带着你翱翔,但是如果你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翅膀,那只会在你飞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折翼了,让你重重摔了下来。当我们做到了实事求是,把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时,我们将会发现走向成功并不是那么困难!